高中物理必修一速度
高中物理必修一课件1.3速度

四、速度---时间图像
物体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可以用图像直观 表示。以时间t为横轴,速度ν为纵轴,坐标系中的 图像即为速度---时间图像或V-t图像。
4.匀速直线运动是瞬时速度保 持不变的速度,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平均速度 和瞬时速度相等。
三 测瞬时速度
C D FG 1、从纸带上直接得到的物理量:时间 位移 2、瞬时速度的计算:
例1、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小车拖着纸 带运动,打点计时器每隔0.02s打一个点,打出的纸 带如图,选出A、B、C、D、E共5个计数点,每相邻两 点间还有四个实验点图中未画出。计算B点的速度 0_._1_7_m_/_s ,D点的速度__0_._2_1m_/_s_
—— 可能是背道而驰 !!
结论:速度仅指出大小是不够的,还必须具有方向
二、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观察与思考
Hale Waihona Puke 平均速度 8.54 m/s 此时的运动快慢?
瞬时速度
关于瞬时速度的几点理解
1. 瞬时速度是精确地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 瞬时速度是矢量,其方向即为物体运动方向 3. 瞬时速度的大小称之为速率
➢速度(velocity):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 的比值
符号:v
x v= t
物理意义: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单位:米每秒(m/s)、千米每时(km/h) 1m/s = 3.6 km/h
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速度的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
想一想
两辆汽车从某地出发,速度 大小都是20m/s,他们的运动情 况完全相同吗?
人教高中物理必修一《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PPT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学习目标:
1.理解物体运动的速度。知道速度的意义、符号、单位、矢量性。 2.
理解平均速度的意义,会用公式计算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认识各
种仪表中的速度。
3.理解瞬时速度的意义。
4.能区别质点的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等概念。
5.知道速度和速率以及它们的区别。
重点难点
重点
速度、瞬时速度、平均速度三个概念及三个
答案:
三、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提出问题
2.怎样才能精确地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呢?
典型
例题
例3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D
A.瞬时速度的方向是物体运动的方向,平均速度的方向不一定是
物体运动的方向
B.平均速度小的物体,其瞬时速度一定小
C.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零,说明这段时间内,物体一定是静
止不动的
D.甲、乙都做直线运动,则在相同时间内,平均速度大的位移大
方向。
(2)无论速度的方向如何,瞬时速度的大小总等于该时刻的速率。
(3)平均速率与平均速度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平均速度是矢量,其方向
与对应的位移方向相同,平均速率是标量,没有方向。
(4)平均速度等于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平均速率等于路程
与所用时间的比值,平均速度的大小一般不等于平均速率。
D.飞机在天空沿直线飞行
500
10
2 500
分组讨论:分析表中数据,通过比较等时不等位移、等位移不等时等
数据,得出要学习的物理量。
二、速度
提出问题
3.位移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那么速度呢?
结论:速度是矢量。速度的大小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物体位移的
高中物理必修一公式

高中物理必修一公式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一、速度:单位m/s1、速度和平均速度 v=Δx/Δt 或v=x/t2、瞬时速度 v=Δx/Δt (Δt →0)3、速率(瞬时速度的大小) v=s/t 二、加速度: 单位m/s2a=Δv/Δt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一、基本公式:1、速度公式:0t a t υυ=+⋅2、位移公式:X2012s t at υ=+ t v x = 二、推论:1、平均速度公式:02tυυυ+=2、速度——位移公式:2202t asυυ-=X 3、中时速公式:022t tυυυυ 4、中位速公式:22202t x υυυ+=.(22x t υυ〈)三、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殊规律1、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特点:(1)从运动开始,在1T 末、2T 末、3T 末……nT 末的速度之比:υ1::υ2:υ3:…:υn =1:2:3:…:n (提示:t a t υ=⋅)(2)从运动开始,在1T 内、2T 内、3T 内……nT 内的位移之比:X 1:X 2:X :……:X n =12: 22: 32:……:n 2 (提示:X212s at =) (3)从运动开始,在第1个T 内,第二个T 内,第3个T 内……第n 个T 内的位移之比:X Ⅰ:X Ⅱ:X Ⅲ:……:X N =1:3:5:……:(2N -1)(提示:X Ⅰ=X 2-X 1)(4)从运动开始,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① t Ⅰ:t Ⅱ:t Ⅲ:……:t N =1:1):2):……:1n )② t 总Ⅰ2、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如果在各个连续相等的时间T 内的位移分别为X Ⅰ,X Ⅱ,X III ……X N ,则△X =X Ⅱ-X Ⅰ=X III -X Ⅱ=……= X N -X N -1=aT 2=恒量推论:第n 个T 时间内的位移和第m 个T 时间内的位移之差:X n -X m =(n -m )aT 23、自由落体运动: V 0=0, a=g第三章相互作用1、重力: G = mg (g 随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g 极〉g 赤,g 低纬>g 高纬)2、胡克定律:F = k 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劲度系数,只与弹簧的长度、粗细和材料有关)3、摩擦力的公式:(1 ) 滑动摩擦力: F f = μF N (动的时候用,或时最大的静摩擦力)说明:①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压力),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 ;也可以小于G 。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章:1.3运动速度的描述---速度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根据本节课特点,采用“启发探究欲望、展开探究活动、总结探究成果为基本的课堂教学结构。在观察现象初步分析、猜测、推导规律阶段都交给学生自主完成,因此在充分落实“双基”教学和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使学生既学到知识,又培养探索能力的思想指导下,使学生能主动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学会学习和科研的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获得成就感。
平均速率等于物体运动通过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也就是说,尽管他们两人通过的路程相同且都不为零,但是由于所用时间不同。所以用时短的运动得快,也就是平均速率大,这其实也就是初中学过的“速度”。
4、探究升华
教师引导学生表演短剧:“警察与司机的故事”,加深理解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区别。
一外国司机驱车从长兴赶往湖州,由于交通堵塞,已经行驶了2个小时,快要抵达目的地了,司机便开始加速行驶……(基本数据:长兴到湖州约30公里,允许行驶的最大时速为60公里/小时。)
〈设疑引入〉:那么,如何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呢?
2、探究知识准备
指导学生阅读“坐标与坐标的变化量”。
〈问题〉:以初中的50米赛跑为例,如果跑道是直线,你是否能说明“坐标”与“坐标的变化量”的区别和联系?
(二)展开探究活动
1、建立模型-速度
北京时间2004年8月28日凌晨2点40分,在雅典奥林匹克体育场,这是所有国人都铭记的日子,21岁的上海小伙子刘翔犹如闪电一样,挟带着狂风与雷鸣般的怒吼率先冲过了终点,以巨大的优势斩获奥运会男子110米跨栏金牌,12秒91的成绩平了由英国名将科林·约翰逊所创造的世界纪录。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 速度第一课时PPT

引导探究 平均速度
16奥运会百米决赛,牙买加名将龙赛恩 博尔特夺冠,博尔特的成绩是9s81。
11.012m/s
引导探究 平均速度
平均速度:物体在时间间隔t 内的平均快慢程度 公式: v x
t
注意: 平均速度是矢量,其方向与位移x 方向相同 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 平均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
假设从三脚爬上山顶的路程为S, 因为他最后又回到了远点,所以往返的平均速度的大小为0, 然后设往返的平均速率设为V, 由题意可知,这个人一共走的路程为2S, 从山脚爬到山顶用的时间t1=S/v1 从山顶返回山脚用的时间t2=S/v2 所以往返的平均速率就等于用总的路程除以总共用的时间 即: V= 2S/(t1+t2) = 2S/(S/v1+S/v2) 然后化简可得:=2v1·v2/(v1+v2)
A.这列火车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是0.5 h
B.这列火车一定以60 km/h的速度在这段 路程中运行
C.这列火车如果行驶60 km的路程,用的 时间一定是1 h
D.60 km/h是火车在这段路程中的最大速 度与最小速度之和的一半
•
如图所示为某校学生开展无线电定位“搜 狐”比赛,甲、乙两人从O点同时出发, 并同时到达A点搜到狐狸,两人的搜狐 路径已在图中标出,则( B )
当堂诊学
• 例1:(基础题)下列关于速度的说法正 确的是( )AD A.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B.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只有大小 C.速度越大,物体的位移越大 D.速度越大,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的位移 越大
当堂诊学
例2 甲乙两质点在同一直线上匀速运动, 设向右为正方向,甲质点的速度为2m/s, 乙质点的速度为-4m/s,则正确的是(ACD)
物理必修一速度公式

物理必修一速度公式在我们的物理世界里,必修一的速度公式就像是一把神奇的钥匙,能打开理解物体运动的大门。
还记得我上高中那会,有一次和同学一起参加学校的运动会。
当时有个跑步比赛,我们班的小李同学参加了 100 米短跑。
发令枪响,他像箭一样冲了出去。
我在旁边一边兴奋地给他加油,一边心里想着物理课上学到的速度知识。
这速度公式啊,简单来说就是速度等于位移除以时间。
用符号表示就是v = Δx / Δt 。
这里的 v 代表速度,Δx 表示位移,Δt 表示发生这个位移所用的时间。
就拿小李同学的这次短跑来说吧。
100 米就是他的位移,从起跑点到终点。
而他跑完这 100 米所用的时间,比如说 12 秒,那么他的速度就是 100 米除以 12 秒,约等于 8.33 米每秒。
在实际生活中,速度公式的应用可太广泛啦。
比如我们坐汽车出行,仪表盘上显示的速度,就是通过测量车轮转动一定圈数所经过的距离和所用的时间计算出来的。
还有啊,飞机飞行的速度,高铁的速度,甚至是我们平常走路的速度,都可以用这个公式来衡量。
再深入一点说,速度还有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之分。
平均速度呢,就是在一段时间内的总位移除以总时间。
还是说小李同学的跑步,如果他前半程跑慢了点,后半程加速,那我们计算出来的整个 100 米所用时间的速度就是平均速度。
而瞬时速度,就是某一时刻的速度。
想象一下,假如有个超级精确的测速仪器,能在小李同学起跑的瞬间、跑到 50 米处、冲刺的瞬间分别测出他那一刻的速度,这就是瞬时速度。
学习速度公式的时候,可别死记硬背,得理解着来。
多想想生活中的例子,像骑自行车时速度的变化,或者是水流的速度。
回到开头说的运动会,小李同学最终获得了不错的名次。
通过这次比赛,我对速度公式的理解也更加深刻了。
从那以后,每次看到物体的运动,我都会不自觉地在心里用速度公式去算算它们的速度。
总之,物理必修一的速度公式虽然看起来简单,但却蕴含着无穷的奥秘和实用价值。
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和思考,就能发现它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个充满运动的世界。
高中物理必修一-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知识集结知识元速度和速率知识讲解1.定义:位移与发生这个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2.定义式:v=.3.矢量性:速度是矢量,速度的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例题精讲速度和速率例1.《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于2017年春节期间在央视一套、十套播出,备受广大观众喜欢,中国大地掀起诗词热.唐代诗人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的诗句,根据“千里江陵一日还”可估算出船速大小约为()A.13km/h B.21km/hC.68km/h D.83km/h例2.教练员分析运动员百米赛跑的全程录像带,测得运动员在第1s内的位移是8m,前7s跑了63m,跑到终点共用了10s,则()A.运动员在第1s内的平均速度是8m/sB.运动员在第7s内的平均速度是9m/sC.运动员在第7s末的瞬时速度是9m/sD.运动员在百米终点冲刺速度为10m/s例3.一个弹性小球,在光滑水平面上以4m/s的速度向左垂直撞到墙上,碰撞后小球以大小为2m/s速度向右运动.则碰撞前后小球速度变化量△v的大小和方向分别为()A.2m/s,向右B.2m/s,向左C.6m/s,向右D.6m/s,向左例4.下列有关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速度就是路程和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值B.在相同的时间内位移越大,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就越大C.汽车从甲站行驶到乙站的速度为108km/h,指的是平均速度D.甲的速度为3.2km/h,比乙的速度1m/s快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知识讲解1.平均速度:公式v=,表示的是物体在时间间隔Δt内的平均快慢程度,称为平均速度.平均速度只能粗略地描述运动的快慢.2.瞬时速度:某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它可以精确地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瞬时速度的大小通常叫做速率.3.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瞬时速度保持不变的运动.例题精讲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例1.下列关于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在相同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相同的B.瞬时速度就是运动物体在一段较短的时间内的平均速度C.平均速度就是初、末时刻瞬时速度的平均值D.某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瞬时速度都为零,则该物体在这段时间内静止例2.弹经过枪口的速度500m/s,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500m/s是平均速度B.500m/s是平均速率C.500m/s是瞬时速度D.子弹将以500m/s的速度匀速直线运动例3.“和谐号”高铁车厢内的电子显示器,某时显示的信息如图所示,其中()A.“9:00”表示的是时间,“301km/h”表示的是平均速度B.“9:00”表示的是时间,“301km/h”表示的是瞬时速度C.“9:00”表示的是时刻,“301km/h”表示的是瞬时速度D.“9:00”表示的是时刻,“301km/h”表示的是平均速度例4.下列有关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速度就是路程和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值B.在相同的时间内位移越大,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就越大C.汽车从甲站行驶到乙站的速度为108km/h,指的是平均速度D.甲的速度为3.2km/h,比乙的速度1m/s快当堂练习单选题练习1.下列速度中,指平均速度的是()A.雨滴落地时的速度B.汽车通过北京长安街的速度C.子弹射出枪口时的速度D.跳水运动员起跳后,到达最高点的速度练习2.下列关于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在相同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相同的B.瞬时速度就是运动物体在一段较短的时间内的平均速度C.平均速度就是初、末时刻瞬时速度的平均值D.某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瞬时速度都为零,则该物体在这段时间内静止练习3.弹经过枪口的速度500m/s,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500m/s是平均速度B.500m/s是平均速率C.500m/s是瞬时速度D.子弹将以500m/s的速度匀速直线运动练习4.下列有关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速度就是路程和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值B.在相同的时间内位移越大,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就越大C.汽车从甲站行驶到乙站的速度为108km/h,指的是平均速度D.甲的速度为3.2km/h,比乙的速度1m/s快练习5.“和谐号”高铁车厢内的电子显示器,某时显示的信息如图所示,其中()A.“9:00”表示的是时间,“301km/h”表示的是平均速度B.“9:00”表示的是时间,“301km/h”表示的是瞬时速度C.“9:00”表示的是时刻,“301km/h”表示的是瞬时速度D.“9:00”表示的是时刻,“301km/h”表示的是平均速度练习6.《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于2017年春节期间在央视一套、十套播出,备受广大观众喜欢,中国大地掀起诗词热.唐代诗人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的诗句,根据“千里江陵一日还”可估算出船速大小约为()A.13km/h B.21km/hC.68km/h D.83km/h练习7.一学生在百米赛跑中,测得他在50m处的瞬时速度为6m/s,16s末到达终点的瞬时速度为7.5m/s,则它在全程内的平均速度是()A.6m/s B.6.25m/sC.6.75m/s D.7.0m/s练习8.教练员分析运动员百米赛跑的全程录像带,测得运动员在第1s内的位移是8m,前7s跑了63m,跑到终点共用了10s,则()A.运动员在第1s内的平均速度是8m/sB.运动员在第7s内的平均速度是9m/sC.运动员在第7s末的瞬时速度是9m/sD.运动员在百米终点冲刺速度为10m/s练习9.一个弹性小球,在光滑水平面上以4m/s的速度向左垂直撞到墙上,碰撞后小球以大小为2m/s速度向右运动.则碰撞前后小球速度变化量△v的大小和方向分别为()A.2m/s,向右B.2m/s,向左C.6m/s,向右D.6m/s,向左练习10.下列关于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速度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B.速度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C.平均速度就是速度的平均值,它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标量D.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方向是可以改变的练习11.下列列举的几种速度中,指瞬时速度的是()A.某同学的百米跑速度是8m/sB.子弹在枪管里的速度是300m/sC.汽车经过路标时的速度是90km/hD.队伍行进速度大约是20km/h练习12.关于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汽车速度计上显示70km/h,指的是汽车一段行程中的平均速度B.某高速公路上的限速为120km/h,指的是平均速度C.子弹以900m/s的速度从枪口射出,指的是瞬时速度D.火车从杭州到北京的速度约为120km/h,指的是瞬时速度练习13.下列哪个速度值表示的不是瞬时速度()A.汽车以60km/h的速度通过长江二桥B.高速公路限速标识牌上120km/h的速度值C.飞机起飞时,以60m/s的速度离开地面D.百米运动员以12m/s的速度冲击终点线练习14.甲、乙两质点在同一直线上匀速运动,设向右为正,甲质点的速度为+2m/s,乙质点的速度为-4m/s,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乙质点的速率大于甲质点的速率B.这里的正、负号的物理意义是表示运动的方向C.若甲、乙两质点同时由同一点出发,则10s后甲、乙两质点相距60mD.因为+2>-4,所以甲质点的速度大于乙质点的速度练习15.关于瞬时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的速度B.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某一段位移内的速度C.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某一位置或某一时刻的速度D.瞬时速度是指物体在某一段路程内的速度三个质点A、B、C均由N点沿不同路径运动至M点,运动轨迹如图,三个质点同时由N点出发,同时到达M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三个质点从N点到M点的位移不同B.三个质点从N点到M点的平均速率都相同C.三个质点从N点到M点的平均速度相同D.三个质点任意时刻的速度方向都相同练习17.运动员参加110米栏比赛,11秒末到达终点的速度为12m/s,则全程的平均速度是()A.10m/s B.11m/s C.6m/s D.12m/s练习18.一质点绕半径为R的圆匀速运动了半周,所用时间为t.在此过程中该质点的()A.位移大小为nR,速率为B.位移大小为2R,速率为C.位移大小为πR,速率为D.位移大小为2R,速率为练习19.如图是某辆汽车的速度表.汽车启动后经过20s,速度表的指针指在如图所示的位置.则()A.此时汽车的瞬时速度的大小是90km/hB.此时汽车的瞬时速度的大小是90m/sC.启动后20s内汽车的平均速度的大小是90km/hD.启动后20s内汽车的平均速度的大小是90m/s甲、乙两位同学多次进行百米赛跑,每次甲都比乙提前10m到达终点.假若现让甲远离起跑点10m,乙仍在起跑点起跑,则结果将会是()A.甲先到达终点B.两人同时到达终点C.乙先到达终点D.不能确定。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第三节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初中知识点回顾:1、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方法: (1)比较相同的时间,运动物体通过的距离(2)比较相同的路程,运动的物体所用的时间综合(1)(2)两点可以得出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最佳方法:比较速度2、速度: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速度。
可见速度是定量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说明:定量:可以用数值来表示的量)3、速度的计算公式:t s v = vs t = s=vt 4、速度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的主单位: “ 米 ∕秒 ” 单位符号: “ m∕s ” ,读作“ 米每秒 ”常用单位:“ 千米∕时 ” 单位符号: “ km∕h ” ,读作“ 千米每时 ”换算关系:1米 ∕秒 = 3.6千米∕时 1千米∕时=0.28或185米 ∕秒 可见速度的单位是由长度的单位和时间的单位合成的。
说明:速度的计算公式也可以用来计算变速运动,只不过,路程用某段的总距离,时间是指在这段路程中所花的总时间,包括中途停止的时间。
新课:一、坐标与坐标变化量1.A 点坐标x 1 :表示汽车在t 1时刻的位置,B 点坐标x 2 :表示汽车在t 2时刻的位置。
2.坐标的变化量△ x = x 末 – x 初 (表示汽车的位移)⑴ △ x 的大小表示位移的大小,⑵△ x 的正、负表示位移的方向。
3.时间的变化量:△ t = t 2 – t 1思考与讨论:1.上图中汽车(质点)在向哪个方向运动?2.如果上述汽车沿x 轴向另外一个方向运动,位移Δx 是正值还是负值?二、速度初中物理中我们是怎样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的?讨论交流:这一定义能否准确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快慢呢?请举例说明。
要点提炼速度:1.定义:位移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用v表示。
2.物理意义: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快慢,也就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3.定义式:。
说明:这里的定义方法是比值定义法.比值定义法是高中常见的一种定义物理量的方法,被定义的物理量不是由其它两个量决定,即不能说v 与Δx成正比,与Δt 成反比.初中曾学习过ρ=mV、R=UI也是用比值定义法定义的.4.单位:国际单位:m/s(或m·s-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科教师辅导教案
组长审核:
年级:九升高班级名称:培优班辅导科目:物理班级学生总数:人学科教师:教学进度:第次课授课主题速度
教学目的1、掌握速度的基本概念,会计算速度。
2、学会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将生活中的现象与物理知识相结合。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
教学难点:速度和速率
授课日期及时段
教学内容
一、入门测
1、(2018秋•福建期中)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质点就是质量很小的物体
B.质点就是体积很小的物体
C.质点是一种理想化模型,实际中是存在的
D.如果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是无关紧要的因素时,即可把物体看成质点
2、一个小球从距地面4 m高处落下,被地面弹回,在距地面1 m高处被接住。
坐标原点定在释放点正下方2 m 处,竖直向下为坐标轴正方向。
则小球的释放点、落地点、接住点的位置坐标分别是
A.2 m,–2 m,–1 m B.–2 m,2 m,1 m
C.4 m,0,1 m D.–4 m,0,–1 m
3、关于时间和时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第4 s末就是第5 s初,指的是时刻
B.物体在5 s时指的是物体在5 s初时,指的是时刻
C.物体在5 s内指的是物体在4 s末到5 s初这1 s的时间
D.物体在第5 s内指的是物体在4 s末到5 s末这1 s的时间
4、如图5所示,是一位晨练者每天早晨进行锻炼时的行走路线,从A点出发,沿半径分别为3 m和5 m的半圆经B点到达C点,则他的位移和路程分别为( )
A.16 m,方向从A到C;16 m
B.16 m,方向从A到C;25.1 m
C.25.1 m,方向从A到C;16 m
D.16 m,方向从C到A;16 m
5、某人在晨练,按如图所示路径行走在半径为R 的中国古代八卦图上,中央的S 部分是两
个直径为R 的半圆,BD 、CA 分别为西东、南北指向。
他从A 点出发沿曲线ABCOADC 行进,
则当他走到D 点时,他的路程和位移的大小分别为多少?位移的方向如何?
一、新课讲解
(一)课程导入
(二)大数据分析( 09 - 18 年,共 10 年)
(三)本节考点讲解
考点一:速度
一)例题解析
1、关于
t s v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单位km/h 比m/s 大
B.物体的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C.物体的速度只与路程有关,路程越大,速度越大
D.物体的速度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所通过的路程
二)相关知识点讲解、方法总结
1.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2.定义:位移与发生这个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
3.定义式:v =Δx Δt
. 4.单位:国际单位制单位是米每秒,符号是m/s 或m ·s -1.常用单位:千米每小时(km/h 或km ·h -1
)、厘米每秒(cm/s 或cm ·s -1)等.
5.矢量性:速度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填“标量”或“矢量”).
(1)大小: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物体位移的大小.
(2)方向:物体的运动方向. 三)巩固练习
1、一位女士由于驾车超速而被警察拦住。
警察走过来对她说:“太太,您刚才的车速是60千米每小时!”这位女士反驳说:“不可能的!我才开了7分钟, 还不到一个小时,怎么可能走了60千米呢?”从以上对话可知,这位女士没有理解下面哪个科学概念( )
A .速度
B .时间
C .路程
D .质量
2、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速度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C.乌龟的平均速度大 D.兔子的平均速度大
4.新一代高速动车组和时速400公里高速综合检测列车在京沪高铁上海段“试跑”。
高速动车组1 min内,时速由“0”飙升至“130公里”,驶出1 k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 min末的速度约为36.1 m/s
B.1 min末的速度约为72.2 m/s
C.1 min内的平均速度约为16.67 m/s
D.1 min内的平均速度约为63.1 m/s
5.(2017贵州仁怀周林高中高一开学考试)我国将“高分4号”卫星成功发射进入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围绕地球做圆周运动,如图所示。
卫星轨迹是以O为圆心、半径等于R的圆周。
P、Q为轨迹上两点,且OP⊥OQ。
则关于卫星从P运动到Q过程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路程先增大后减小,最终为π2 R
B.位移大小先增大后减小,最终为2R
C.若运动时间为t,则平均速度大小为2R t
D.若运动时间为t,则平均速率为3π2 R t
6.(2017陕西宝鸡中学高一月考)在第15届机器人世界杯赛上,中科大“蓝鹰”队获得仿真2D组冠军和服务机器人组亚军。
如图所示为中科大著名服务机器人“可佳”,现在“可佳”要执行一项任务,给它设定了如下动作程序:机器人在平面内由点(0,0)出发,沿直线运动到点(3,1),然后又由点(3,1)沿直线运动到点(1,4),然后又由点(1,4)沿直线运动到点(3,4),然后又由点(3,4)沿直线运动到点(2,2)。
该过程中机器人所用时间是22s,则()
A.机器人的运动轨迹是一条直线
B.机器人不会两次通过同一点
C.整个过程中机器人的位移大小为2m
D.整个过程中机器人的平均速度为1 m/s
7.(2017陕西宝鸡中学高一月考)一辆汽车沿直线运动,先以10 m/s的速度驶完全程的四分之三,余下的路程以15 m/s的速度行驶,则汽车从开始到驶完全程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A.10 m/s B.10.9 m/s C.12.5 m/s D.11.25 m/s
三、出门测
1.(多选)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运动的位移越大,其速度一定越大
B.物体运动的时间越短,其速度一定越大
C.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D.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位移跟时间的比值是一个恒量
2.日常生活中,对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我们都称“速度”.下列速度中表示平均速度的是( )
A.百米赛跑运动员以9.8 m/s的速度冲过终点线
B.由于堵车,在隧道内车速仅为1.2 m/s
C.返回地面的太空舱以8 m/s的速度落入太平洋中
D.子弹以800 m/s的速度撞击在墙上
3.三个质点A、B、C的运动轨迹如图2所示,三个质点同时从N点出发,同时到达M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2
A.三个质点从N点到M点的平均速度相同
B.质点B从N点到M点的平均速度方向与在任意时刻瞬时速度方向相同
C.到达M点时的瞬时速度的值一定是A的大
D.三个质点到达M点时的瞬时速度的值相同
4.(多选)下列关于速度方向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速度方向就是物体的运动方向
B.位移的方向和速度的方向一定不同
C.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方向是不变的
D.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方向是可以改变的
5.(多选)如图4所示是三个质点A 、B 、C 的运动轨迹,三个质点同时从N 点出发,又同时到达M 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从N 到M 过程中,A 的平均速率最大
B.三质点从N 到M 的平均速率相同
C.三质点从N 到M 的平均速度相同
D.到达M 点时A 的瞬时速率最大
四、练一练
1、(对速度的理解)关于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的物理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
B.平均速度就是初、末速度的平均值,它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标量
C.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叫做瞬时速度,它是标量
D.汽车上的速度计是用来测量汽车平均速度大小的仪器
2、(平均速度的理解及简单计算)平直公路上甲、乙两地相距60 km ,一汽车沿直线运动用40 km/h 的平均速度通过
了全程的13,剩余的23
路程用了2.5 h.求: (1)此汽车在后23
路程的平均速度大小. (2)汽车在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大小.
3、2016年春井冈山红色旅游景区很受游客欢迎,为了使公路交通有序、安全,在景区路旁立了许多交通标志,如图1所示,甲图是限速标志,表示允许行驶的最大速度是80 km/h ;乙图是路线指示标志,表示此处到
井冈山还有150 km.关于上述两个数据表达的物理意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80 km/h是平均速度,150 km是位移
B.80 km/h是瞬时速度,150 km是路程
C.80 km/h是瞬时速度,150 km是位移
D.80 km/h是平均速度,150 km是路程
4、(多选)如图5所示,在1 000 m体能测试中,小明沿某圆形400 m跑道从A点出发,其成绩为3分40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明的平均速率为4.55 m/s
B.小明的平均速率为0.91 m/s
C.小明的平均速度为0.91 m/s
D.小明的平均速度为0.58 m/s
5、(平均速度的理解及简单计算)做直线运动的物体通过两个连续相等位移的平均速度的大小分别为v1=10
m/s,v2=15 m/s,求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的大小.
.(平均速度与平均速率)登山运动中,小张用100 min(分钟)由宿营地X爬到山顶Y.在山道上通过的路程是2 400 m,相对于X升高了1 200 m,如图6所示,求:
(1)小张由X运动到Y总的位移的大小;
(2)小张爬山的平均速度的大小;
(3)他的朋友小李从Z点爬山,比小张晚20 min开始,平均速率为0.5 m/s,还比小张早20 min到达山顶,问小李由Z爬到Y共通过了多少路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