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人教版必修三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学案: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重点难点】重点“师夷”与“制夷”的关系;“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在洋务运动中的作用;维新变法思想的特点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难点分析每个历史阶段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内容的异同和特点,认识近代思想发展的过程及其所处的历史背景。
【学法指导】1.一定的思想是一定的政治、经济的反映,任何一种思想的产生,都是由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和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有其深刻的社会政治、经济根源。
同时,思想理论是社会实践的先导,中国近代思想带动了中国近代的社会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使中国近代社会在各个方面开始了近代化的进程。
2.中国近代思想都带有一定的阶级性,是为一定阶级的利益服务的,如地主阶级的思想是为清政府的统治服务的;资产阶级的思想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无产阶级的思想代表的是人民大众的根本利益。
同时,中国近代思想存在着继承和发展的关系,而且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
3.要客观地、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辩证地分析中国近代的思想,不能一概而论,既要认识其进步性,又要认识其局限性。
要注意近代思想与经济近代化和政治近代化之间的关系,并运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阶级的观点”等政治原理去分析不同时期近代化思想形成的原因,理解在近代各派别的政治主张及其所代表的阶级利益。
【学习过程】一、“开眼看世界”1.背景鸦片战争前夕,清政府闭关自守,愚昧无知。
2.表现(1)林则徐①成就:编译出《________》《各国律例》等资料。
《四洲志》是近代中国________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
②地位:林则徐成为近代中国____________的第一人。
(2)魏源①成就:编撰出《____________》,这是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阐述了“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
②地位:明确了向西方学习的____________、方法和目的,引导着人们关注____________,对当时的____________有重要启迪作用。
广东省广州市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选择题专题专练:宋明理学(word解析版)

宋明理学专题测试1.程颢、程颐兄弟认为,不是物喜己悲之乐,而是悟本达源之乐、超凡脱俗之乐,这种至善圆满之乐是建立在觉悟“自心”基础上的。
这反映出A.理学对修身养性较为注重B.理学有教人消极处世之意C.佛道文化对理学影响至深D.二程彻底改造了传统儒学2.据史料记载,宋代女子吴妙静新婚之日,未婚夫在迎亲时溺水身亡,她遂出资在溺水处建造一座五孔石桥,并终身守节。
吴妙静此举的思想根源最有可能来自于A.董仲舒B.朱熹C.陆九渊D.王阳明3.中国古代的一位著名思想家效游时,有朋友问他,“山岩中美丽的花树,自生自长,与人心感觉与否并无关系。
”在他看来,花树的存在与否,全以人的主观感觉为转移。
这位思想家是A.程颐B.朱熹C.王守仁D.老子4.一日某思想家辗转难眠,突然他在恍惚之中,呼喊狂叫,从床上跳了起来。
然后他回顾心中记得的“五经”中的话,印证他的新认识。
他发现“五经”之言与他的认识完全相合。
该思想家由此得出的认识是A.存天理,灭人欲B.格物致知C.致良知D.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5.宋明理学家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齐家平天下”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A.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B.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C.规范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和谐D.扩大理学家的知名度6.诗歌创作往往受到时代思想的影响。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首说理诗最有可能受哪种思想影响A.孔孟思想B.黄老学说C.两汉经学D.宋明理学7.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
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他们认为人性A.本质是善B.本质为恶C.非善非恶D.本善习远8.柳宗元说:“浮图(佛教)诚有不可斥者,往往与《易》《论语》合,诚乐之,其于性情爽(盛大)然,不与孔子异道。
”材料所述反映出当时A.儒家学说的弊端日益显露B.佛教已取得了政治统治地位C.佛教与儒家思想走向融合D.佛、儒思想皆成为正统思想9.朱熹在《漳州劝农文》中说:“请诸父老,常为解说,使后生弟子,知所遵守,去恶从善,取是舍非,爱惜体肤,保守家业。
人教版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三第6课琵琶行并序同步练习.doc

人教版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三第6课琵琶行并序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A . 浔阳(xún)红绡(shāo)湓浦(pén)春江花朝(zh āo)B . 转徙(xǐ)幽咽(yè)荻花(dí)呕哑嘲哳(zhā)C . 悯然(mǐn)虾蟆(xiá)贾人(gǔ)钿头银蓖(diàn)D . 霓裳(ní)谪居(zhé)浸月(jìn)整顿衣裳(sháng)2. 划线字古今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 . 明年秋因为长句,歌以赠之B . 铁骑突出刀枪鸣整顿衣裳起敛容C . 老大嫁作商人妇去来江口守空船D . 曲终收拨当心画终岁不闻丝竹声3. 划线字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 . 使快弹数曲一曲红绡不知数B . 自言本是京城女同是天涯沦落人C . 轻拢慢捻抹复挑商人重利轻别离D . 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4. 下列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 . 曲罢悯然钿头银篦连篇累牍口诵心唯B . 转徒江湖幽愁暗恨扣人心弦豪言壮语C . 轻拢慢捻天崖海角幽咽泉流汗流浃背D . 东船西舫恬然自安翻复无常春寒料峭5.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A . 弦弦掩抑声声思掩抑:低沉抑郁。
B . 老大嫁作商人妇老大:排行第一。
C . 去来江口守空船去来:离去回来。
D . 满座重闻皆掩泣掩泣:掩饰哭泣。
6. 下列语句中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 委身(托身)为贾(商人)人妇命(题名)曰《琵琶行》B . 转徙(迁移)于江湖间是(这)夕始觉有迁谪(贬官)意C . 出官(京官外调)恬(淡泊宁静)然自安,感斯(这)人言D . 因(因此)为(作)长句(七言诗),歌(作歌)以赠之7. 对下列常识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 左迁:贬官,降职青衫:唐代低级官吏穿的服装B . 善才:指琵琶师命酒:叫(手下的人)摆酒C . 管弦:指音乐铁骑:身披铁甲的战马D . 教坊:唐代管领音乐杂技、教练歌舞的机关击节:打拍子8. 下面对诗句所作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 “枫叶荻花秋琵琶”,“别时茫茫江浸月”二句以景物渲染悲凉气氛,十分精彩。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导学案:第四单元 第11课 物理学的重大进展

第11课物理学的重大进展学习目标了解经典力学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在近代自然科学理论发展中的历史地位;知道相对论、量子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意义。
课前预习一、经典力学1.背景(1) 的影响:不仅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也对科学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
(文艺复兴运动)(2)伽利略的贡献①通过实验证实,外力并不是维持运动状态的原因,只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
②发现了自由落体定律等物理学定律,开创了以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为经典力学的创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实验事实)2.建立(1)标志:1687年,牛顿出版了《》一书。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2)内容:物体运动和等。
(三大定律、万有引力定律)(3)特征:①以为基础。
②以数学为表达形式。
(实验)3.意义(1)这一体系对解释和预见物理现象,具有决定性意义。
(2)根据万有引力定律,人们发现了等。
(海王星)[误区警示]伽利略的杰出成就为牛顿经典力学的创立奠定了基础,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是经典物理学的基础。
二、相对论的创立1.背景:19世纪,随着物理学研究的进展,无法解释研究中遇到的一些新问题,面临着挑战。
(经典力学)2.创立:20世纪初的德国物理学家提出了相对论。
(爱因斯坦)3.内容(1)狭义相对论:物体运动时,质量会随着物体运动速度增大而增加,同时,空间和时间也会随着物体运动的变化而变化,即会发生和钟慢效应。
(速度、尺缩效应)(2)广义相对论:空间和时间的性质不仅取决于物质的情况,也取决于物质本身的状态。
(运动、分布)4.意义(1)相对论的提出是领域的一次重大革命。
(物理学)(2)它否定了的绝对时空观,深刻地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
(经典力学)(3)它也发展了牛顿力学,将其概括在相对论力学之中,推动物理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误区警示]正确认识相对论和牛顿力学的关系: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只否定了牛顿的绝对时空观,没有否定整个牛顿力学。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学案: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重难点突破】【重难点“精讲”】一、文艺复兴运动一个核心思想:人文主义。
一个发源地:意大利。
文学三杰:但丁、彼特拉克和薄伽丘。
美术三杰:拉斐尔、米开朗琪罗和达·芬奇。
四点背景:资本主义萌芽的诞生;古希腊罗马文化的遗存;宗教文化的钳制;新兴资产阶级的诉求。
二、文艺复兴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文化运动(1)文艺复兴运动是14—17世纪欧洲发生的一场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
(2)从形式上看,文艺复兴是欧洲思想文化界人士复兴古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实际上它不是对古典文化的简单模仿,而是一种创新,是欧洲新兴资产阶级在文学、艺术、哲学、自然科学以及政治、法学、历史学、教育学等领域内开展的一场新思想新文化的革命运动。
(3)文艺复兴运动是以资本主义萌芽为经济基础,以反封建反教会为内容,并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为目的的一场资产阶级的文化运动。
三、与上帝直接对话——宗教改革1.背景:中世纪的德国一直处于经济分散、政治分裂的状态,罗马天主教教廷在德国势力最大、剥削与压迫最多,“德国是教皇的奶牛”。
2.直接起因:1517年,教皇以修缮教堂为名,大量出售“赎罪券”,激起了德国各阶层民众的愤慨。
3.兴起:马丁·路德在维登堡大教堂门前张贴《九十五条论纲》,引发了宗教改革运动。
4.宗教改革带来的变化:否认教皇和神职人员的权威;简化了宗教礼仪;否定教会高于国家的思想,认为教会应从属于国家。
5.影响:宗教改革从更广泛的社会层面和更内在的心灵角度,传播和发展了文艺复兴以来复苏了的人文主义,它使西欧人从长期的基督教神权统治中解放出来,为启蒙运动的到来做了思想上的准备。
四、马丁·路德学说中人文主义色彩马丁·路德强调人只有靠信仰才能得救,让人们在内心世界中发现宗教,每一个人都可以依靠自己的虔诚和信仰使自己摆脱“罪恶”,不需要教会作为中介。
它实际上否定了教皇的权威,使人民获得了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从而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学案: 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课程标准: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历史史实:阅读理解概念:林则徐、魏源、康有为、梁启超、维新变法。
理解记忆:开眼看世界(师夷长技以制夷)、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维新变法思想史实。
历史解释:分析开眼看世界(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含义,探讨该观念形成的历史因素,感悟学西方的艰难与意义。
分析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含义,并以洋务运动实践案例予以说明。
分析维新变法思想对中国社会的改造蓝图;结合政治、经济模块相关知识,分析其得以发生的原因,探讨其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发展性选择:分析传统士大夫阶层在外来冲击下的分化现象。
分析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的阶段特点及趋势,探讨推动及阻碍这一趋势的因素,感悟不同文明冲突、融汇的历史必然。
课程学习提纲:一、“开眼看世界”(一)背景:当英国鸦片走私船开始频繁出没于中国东南海域的时候,清朝君臣只是习惯地称他们为“岛夷”,对岛夷的情况却一无所知。
(二)代表人物:1、林则徐:⑴活动:在广东主持禁烟期间,为了解对手,设立译馆,将“所得夷书,就地翻译”,编译出《四洲志》《各国律例》等资料。
《四洲志》介绍世界三十余国的地理、历史和政情,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
⑵评价:林则徐成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历史纵横林则徐向西方学习的做法,遭到封建顽固派的攻击和嘲讽。
直隶总督琦善讽刺林则徐购求“官员向不过问”的“夷书”,有失“天朝大吏”的尊严,林则徐建议朝廷用关税的十分之一制造炮船,以抵抗英国侵略者。
道光皇帝对林则徐建议的朱批是:“无理!可恶!”“一派胡言”。
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面临着被扼杀的危险。
2、魏源:⑴活动:1842年,魏源完成林则徐嘱托,在《四洲志》基础上,编撰出《海国图志》。
这是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
魏源在该书序言中,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2017-2018学年人教版必修三《师说》课件(61张)

学校的情况
再看,为什么重点高中、大学总是能培养高才生? 不可否认,那里的师资力量,教育设施都十分强大 和完备,但我觉得主要还是学生的缘故,你想,同 一个班级,同一些老师,为什么学生的成绩不同? 再说,进入重点高中、大学的学生其成绩都是在一 个较高的分数线上,这些学生本身的素质就很高, 当然容易培养。重点高中、大学非常明白其中的道 理,如果那些重点学校敢招收多少分数线以下的学 生,然后培养出许多高才生,那才能让人信服。
言
三人行 则必有我师
举例论证,引用论证
联系第一段、第二段,分析第三段举 出孔子的例子,意在证明怎样的观点? 学者必有师。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四)分析第四段
作者为什么称赞李蟠?
写作缘由 好古文
李 氏 子 蟠
通习六艺经传 不拘于时 行古道
韩山
韩水
韩渠
昌黎路
不虚南谪八千里, 赢得江山都姓韩。
赵朴初《访韩文公祠口占》
【古文运动】
是以复古为名的文风改革运动,韩愈和 柳宗元一起提出“文以载道”、“文道结合” 的观点,主张学习先秦、两汉“言之有物”、 韩愈、柳宗元、欧阳修、 “言贵创新”的优秀散文,坚决摒弃只讲形 苏洵、苏轼、苏辙、 式不重内容华而不实的文风。奠定了唐宋实 王安石、曾巩。 用散文的基础。由于他对古文的倡导,苏轼 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他为“唐宋 八大家”之首。
7.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 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 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 官盛则近谀。
8.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9.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教师用书:专题7 2

二 追寻生命的起源教材整理1 千年话题——谁创造了万物1.古代传说(1)生命起源于其他星体,后来才被带到地球上来。
(2)生命起源于地球自身的演化过程,由C 、H 、O 、N 等元素逐步演变而形成。
[课中思考] 阅读教材P 125“学习思考”:古代没有形成真正科学而系统的生物学的原因有哪些?其中主要的原因是什么?【提示】 原因:人们对自然的认识有限;生产力发展水平低;神学、宗教、传说对人们思想的束缚;近代科学认识的方法还未出现。
其中主要原因是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受宗教神学的影响。
教材整理2近代生命科学的成果1.背景随着近代科学的兴起,上帝创造万物和物种不变的观点越来越受到怀疑和反对。
2.成果1.进化论产生的背景(1)近代科学的兴起和发展。
(2)法国生物学家拉马克提出生物是从低级向高级发展进化的观点,肯定了环境对物种变化的影响,为达尔文创立进化论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3)达尔文对地质学和植物学的研究。
2.确立标志1859年达尔文出版《物种起源》一书。
3.内容(1)生物的物种不断进化,从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
(2)自然界进化的规则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4.意义(1)使生命科学摆脱了神学控制,给上帝创造万物说以致命的一击。
(2)它证明了整个有机界都是长期发展进化过程的产物。
[课中思考] 阅读教材P 127“学习思考”:达尔文写作《物种起源》给我们的启发有哪些?达尔文在考察中得出的结论和林耐的结论有什么不同?【提示】 启发:达尔文研究问题注重实地考察,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持之以恒的精神。
达尔文的结论与林耐的结论不同:林耐认为生物是神创的,因此物种是不变的;达尔文则认为自然界生物的物种是不断进化的,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
自然界进化的规则是生存竞争,通过自然选择,最适者生存下来。
教材整理4 造物主的落寞1.进化论的传播与发展(1)1860年,赫胥黎在牛津大不列颠学会上与威尔伯福斯主教展开了一场关于《物种起源》的大辩论,取得了胜利,扩大了进化论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曝”,晒
用墨线量过
輮以(之)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
通“又”
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
靠近、接近 广博地学习 检查 反省
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
磨刀石 每天,名作状
通“智”,智慧
劝 学
明而行无过矣。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 蓝;冰,水为之,而寒 于水。 靛dià n青,从蓝草中提取, 可是比蓝草深。冰,水凝 结成它,可是比水寒冷。
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兼词,于此 助词,不译
焉
且焉置土石
读书人,是由没有文化的人变 成的,但是学习后,就比学习 前层次高。可见,学习可以提 高人的水平。
难点探究
1.找出第二段的中心句并概括
2.第二段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找出第一段的中心句并概括: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 行无过矣。
学习的意义 第一段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设喻论证
用打比方形象地对论点进行证明的一种论证方法,又叫喻证法。 设喻的基本原则是“以其所知,喻其所不知”,由于这种方法是用 容易理解和浅显的事物来说明不易理解和较深的事理,具有形象 性,就能将抽象的道理予以具体化,做到“喻巧而理至”,深入 浅出、平易生动,从而加强对论点的证明。
要好好学习!!
孔子曰:“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
庄子曰:“人生也有涯, 而知也无涯。” 荀子曰:?
劝 学
劝 勉 学 习
《劝学》是《荀 子》一书的首篇。作 者以《劝学》为题目, 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 坚持学习。“劝”这 个字统领全篇,告诉 我们这是一篇勉励人 们努力学习的文章。
劝 学
学习目标
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熟读课文,初步梳理大意 研习一、二自然段,积累文言知识 探究议论文的论证方法
巩固练习
对下列句中划横线的词运用及词义判断正确的 一项是( ) C 1.取之于蓝 2.寒于水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4.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A.1、2相同,3、4不同 B.1、2不同,3、4相同 C.1、2不同,3、4不同 D.1、2相同,3、4相同
巩固练习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乊然 也”属于什么句式?( ) C
劝 学
正
音
u) 中( zhòng ) 輮( ró 舆( yú ) 有( yòu ) 槁暴(gǎopù ) 砺( lì ) 参省( cānxǐng) 臾( yú ) 跂( qì) ng ) 楫( jí ) 生( xì 蛟(jiāo ) 跬( kuǐ ) 骐骥( qíjì ) 驽( nú ) 锲( qiè ) 镂( lòu ) 跪( guì) n ) 螯( á o ) 蟮( shà
表修饰
片刻
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
表转折 明显,显著 借助,利用 船桨 名作动,游泳
表修饰
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
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
横渡
快,这里指“洪亮”
通“性”,天赋,资质
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
假于物也 。
外物
合作探究
思考:第三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思考:第三段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来谈学习的 方法的?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分论点 比 喻 句
学习
见 闻 陆 水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空想
借 助 学 习 弥 补 不 足
学习的
作用: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弥补不足。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
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
方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
脚 表并列 雕刻 定语后置的标志
驾,马拉车一天所走的路程叫“一驾” 雕刻 如果
爪子和牙齿 因为心思
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
藏身
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自主预习
1.熟读四自然段 2.小组合作,分配任务,研习四自然段 (读文、翻译、解释重点文言现象)
起 表结果
兼词, “于此”、“于是” 古代的半步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
固定句式,没有用来…的(办法)
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
合作探究
1.熟读一、二自然段 2.小组合作,分配任务,研习一、二自然 段 (读文、翻译、解释重点文言现象)
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比
动词,停止
从 合于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
形成,凝结
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
以为:把· · · · · · 当作。 通“煣”,用火烘木,使其弯曲
A.介词结构后置 B.定语后置 C.判断句式 D.定语前置
青出于蓝
学习的 意 义
冰寒于水
輮以为轮
提 高
博学 则知 明而
行无
过矣
提高自己 改变自己
改 木受绳则直 变 金就砺则利
随堂检测
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中的 ————这句话印证了这句话。 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 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 ———。
课后作业
理解并背诵一、二自然段 预习第三自然段 抄写重点注释
学习目标
研习第三自然段,积累文言知识 探究议论文的论证方法
自主预习
1.熟读三自然段 2.小组合作,分配任务,研习三自然段 (读文、翻译、解释重点文言现象)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
提起脚跟
曾经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22
要靠后天学习
课后小结
文言知识点 论证方法
随堂检测
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一句:————,— ———。 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 力的句子:————,————。
课后作业
导学案 课时作业 背诵全文
学习目标
研习第四自然段,积累文言知识 探究议论文的论证方法
自主预习
1.知人论世 2.校正字音 3.熟练读文
荀子(公元前313-238)名况, 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时人尊称 为荀卿。 荀子是先秦儒家学派最后一位 大师,他既是一位思想家,具有一 定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反对迷信天 命、鬼神,提倡发挥人的主观能动 性;又是一位文学家,在战国诸子 中,他与孟子、庄子对后世影响最 深;最后,他又是一位教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