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打印版】S版语文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合集下载

五年级s版册语文教案3篇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册教案

五年级s版册语文教案3篇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册教案

五年级s版册语文教案3篇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教案教学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明白:稳固和进展中法两国人民之间的友情是中法两国人民共同的心愿。

学习引号的用法。

随班就读学生能简洁地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理解文中人物对话和表达感想的的句子教学设想: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通过预习理解词语,了解课文内容的根底上,以启发学生思索为主,抓住文中一些含义深刻、和中心关系亲密的句子,引导学生体会,并通过感情朗读加深他们对文本的感悟。

教学预备:多媒体教学时间:1课时学生学习过程:一、导语:这节课我们学习《心愿》。

(板书:心愿)“心愿”是什么意思?课文讲了谁和谁的心愿?他们分别有什么心愿?他们共同的心愿是什么?二、初读课文1、指名同学读课文。

读后评议并订正简单读错的字音。

2、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读后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答出:课文讲的是一位中国工作人员在巴黎的一个公园里同一家法国人进展友好谈话的情景。

3、说一说从哪儿看出他们有这样的心愿?“我”和法国一家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愿?三、学生自学课文1.课文讲了谁和谁的心愿?他们分别有什么心愿?他们共同的心愿是什么?2、指名说一说3、“我”和法国一家人有这样的心愿,说明白什么?引导学生用书中的话答复出来。

同时板书:中国——我、法国——一家人、修一座友情的长桥。

)2.从哪儿看出他们有这样的心愿?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愿?(1)首先引导学生说一说什么叫“中国迷”?(2)然后从法国一家人都成了“中国迷”,来引导学生答复第一个问题:父亲是个“中国迷”表现在:他随贸易代表团来中国,家里就成了“中国物品展览馆”;同时回来后“绘声绘色”、“滔滔不绝”地讲很多中国见闻。

维勒尼克是个“中国迷”表现在:小姑娘一观察,就猜出是个中国人,并“恳求”爸爸带她去北京。

维勒尼克的母亲在父女俩的影响下也快成了“中国迷”了。

(3)“我”也有这样的“心愿”表现在:“我”的家中有“法国会刺眼的娃娃”;“我”的小女儿也会讲法语;“我”欢送维勒尼克一家人去北京作客。

五年级语文下册s教案

五年级语文下册s教案

五年级语文下册s教案教案标题:《五年级语文下册》S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并运用《五年级语文下册》S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1. 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难点:1. 运用所学知识解答相关问题。

2.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准备:1. 《五年级语文下册》S课文教材。

2. 多媒体设备。

3. 黑板、粉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与课文主题相关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引入课文主题,与学生进行简短的交流,激发学生的思考。

二、新课呈现(15分钟)1. 教师通过多媒体设备呈现课文内容,逐段解读课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意思。

2. 教师重点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并与学生一起进行词语解释和句子分析。

三、合作学习(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段课文进行深入讨论和理解。

2. 学生在小组内互相合作,共同解答相关问题,并记录下自己的答案。

四、展示与讨论(10分钟)1. 每个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并进行讨论。

2. 教师引导学生对不同小组的答案进行比较和分析,帮助学生发现不同的观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巩固与拓展(10分钟)1. 教师设计相关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巩固。

2. 学生个别或小组完成拓展任务,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重点。

2.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思考自己在本节课中的学习收获和不足之处。

教学延伸:1. 学生可通过课后阅读相关文学作品,进一步拓展自己的阅读能力。

2. 鼓励学生进行课外写作,巩固所学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参与度、合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

2. 教师收集学生完成的练习和拓展任务,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语文教案)五年级s版下册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五年级s版下册语文教案

五年级s版下册语文教案抓住夕阳落山不久——月到中天这段时间的光线和色彩的变化,描绘了夏夜海滨特有的景色和沙滩上劳动者闲适、欢愉的休憩场面,一起看看五年级s版下册语文教案!欢送查阅!五年级s版下册语文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霍霍〞、“绯红〞、“广漠〞、“苍穹〞等词语的含义。

能力目标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深入理解文章,品味精妙语言,以到达提高语言分析能力,接受情感熏陶的目的。

初步学会课文抓住景物特征细腻描写景物变化的写法。

情感目标结合课文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

教学重点:体会本文以“流动的画面〞表现夜景及人物感受的写景的方法。

教学难点:情景交融、融情于景的写法教学模式学、探、练、展教学准备课前预习,解决字词,熟读课文。

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我们已经学过朱自清的春,在春这篇课文里,我们领略过春天的美丽。

那你想知道夏天的景色如何吗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描写仲夏时节海滨景色的文章,看了它,你将被海滨那迷人的景致所陶醉。

板书课题、。

1.解题:海滨(地点);仲夏(季节);夜(具体时间)。

2.简介:峻青,原名孙俊卿。

山东海阳县人。

幼年贫困,曾当过徒工。

抗战爆发,参加革命。

主要作品有短篇集黎明的河边、海燕、最后的报告、胶东纪事;散文集欧行书简、秋色赋。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出示小黑板。

(要求学生运用工具书读准字音、理解词义)霍霍绯红广漠苍穹皎洁三、细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1~3节):写海滨夏夜的美景。

第二段(4~7节):写“我〞在夜色中的感受。

第三段(8~12节):写月下沙滩。

2.播放录音。

学生看书并思考在这一局部中描绘了哪两幅图景各抓住了什么特征提示:这一段按“夕阳落山〞、“夜色加浓〞的时间顺序推进,以苍穹和大海为背景,抓住海滨夏夜的景物特征,描绘了两幅图景:教师边讲边板书:小结:一天一海,一静一动,互为映衬。

让人读来自有一种自然美。

四、精读(选读)课文,深入感悟,鉴赏创新。

语文S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精品文档]

语文S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精品文档]

10*《草虫的村落》教学目标:1、默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

体会作者是如何观察、如何展开想象和表达自己独特感受的。

2、感受作者热爱自然、关爱小生灵的情怀。

3、学会6个会认字,并能按要求进行词语积累。

教学重点:默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是如何观察、如何展开想象和表达自己独特感受的。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学习过了《猫》、《珍珠鸟》和《海豚救人》这三篇课文后,越发感到了动物是我们人类的伙伴。

其实在动物界不仅仅是这些哺乳动物非常可爱,就连大自然中我们常见的那些不起眼的小虫子也别有一番情趣呢!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虫子的家去感受这份快乐,那里就是?(学生齐说课题,教师板书)(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自由朗读课文,要做到正确、流利。

注意将自己在预习时自学到的生字新词读准确。

2、指名朗读课文,师生共同评价是否正确,反馈预习情况。

3、默读全文,想一想:“草虫的村落”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之后学生可简单谈谈,可以用文中的词语,也可用自己的话。

(三)默读课文,把握内容:1、出示自学提示:默读课文,想一想你在“草虫的村落”中看到了什么,画一画你是从那些描写中体会到作者的丰富想象和独特感受的?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3、学生汇报交流自学情况,教师点拨:(1)从“归来的游侠”中,体会作者的独特感受:“我想,它一定是游侠吧!虽然迷了路,但仍有着傲然的气势。

它不断地左冲右撞,终于走出了一条路。

”追问:作者为什么要把黑甲虫称作“游侠”呢?小结:从这位勇敢的游侠身上,我们体会到了一种成功者的喜悦。

它是快乐的,作者看到了它,并做了合理丰富的想象,也感到了快乐。

(2)从“村民和谐生活”中,体会作者的独特感受:可抓住“驻足痴望”、“攀谈得很投机似的”等关键词句,体会小甲虫们不但同类之间相处友好,和异类的关系也十分融洽。

大家在这个小天地中,生活得真是其乐融融。

(3)从“音乐演奏会”中,体会作者的独特感受:“他们全神贯注地振着翅膀。

(语文教案)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教案

(语文教案)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教案

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教案居里夫人的三克镭这篇课文讲的是镭的发现者——居里夫人拥有过三克镭的故事,表现了她醉心于科学研究事业,一心为全人类作奉献、大公无私的伟大品格。

一起看看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教案!欢送查阅!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教案1教学目的:1、通过学习,体会课文是怎样描写人物,表现人物精神的。

2、引导学生反复读书,抓住居里夫人的言行,领会她的人格的伟大和精神的崇高。

3、体会居里夫人一心为全人类作奉献、大公无私的伟大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居里夫人三克镭的故事。

教学难点:理解居里夫人在自传中说的一段话,进而理解她人格的伟大和精神的崇高。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内容:一、透过课题知内容1、这是一篇写什么的课文主要写谁你对她了解多少2、镭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3、课文讲了居里夫人的什么事有什么问题提出来吗二、抓住内容理思路1、课文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2、居里夫人的三克镭是怎么来的三、沿着思路悟情感(一)学习1-4自然段,了解第一克镭的故事1、第一克镭是谁发现的2、为什么十八年后居里夫人却买不起一克镭3、出示重点语句。

(出示课件一)从句中找出一对意思相反的词语。

从带点的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就〞--表示在很短的时间以内。

说明居里夫妇很快就公布了镭的提纯方法,一点儿也不犹豫。

“毫无保存〞--表示居里夫妇将镭的提纯方法全部公布于众,自己没有留下一点儿秘密。

【体会】:既毫不犹豫,又毫无保存,充分表现了居里夫妇心中想着全人类,丝毫不考虑个人的得失。

“异常平淡〞--表示居里夫人觉得将镭的提纯技术公布于众这件事很平常,不认为是多么了不起的事情。

【体会】:将自己重大的科学研究成果毫无保存地公布于众,是非常不平凡的举动,而居里夫人自己却觉得“异常平淡〞,可见她的思想境界是多么的高尚啊!“没有人应该因镭致富,它是属于全人类的〞--说明居里夫人不把自己的科研成果作为谋利的资本,并且认为别人也不应该这样做;因为镭是属于全人类的,表达了居里夫人一心为全人类作奉献,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和伟大人格。

五年级s版下册语文教案精选15篇

五年级s版下册语文教案精选15篇

五年级s版下册语文教案精选15篇五年级s版下册语文教案精选15篇五年级s版下册语文教案1 教学目的:1.自主积累假设干词语,能联络句子理解“儒雅”一词,结合语境理解“举手之劳”一词,并能体会“举手之劳”为人们带来方便与欢乐的事。

2.通过默读理解全文大意,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联络上下文,结合平时生活的经历积累理解“生活就是这样,当你在为别人行善时也在为自己储蓄幸福”这句话的含义;感悟后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一、新闻引入,提醒课题1.出示一那么新闻。

2.小结引出课题,理解“举手之劳”的意思。

板书:轻点关门师:轻点关门是件小事,而且是一件举手之劳的小事,但能看出邻里之间浓浓的爱意。

板书:举手之劳师:今天我们就透过这举手之劳之事来感受邻里之情。

3.出示课题:轻点关门(指导朗读好课题)二、理清文脉,概括主要内容1.理清事情发生的时间线索。

师:预习课文后,课文是以怎样的写作顺序记叙轻点关门这件事?(时间的推移)。

阅读课文,找出这几个时间点。

板书:搬进新居不久接下来的日子一年后2.概括主要内容师:根据这条时间线索考虑分别在什么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情。

自由轻声准备;同桌交流(老师巡视指导)3.指名交流(注意学生概括时用词的准确性)。

4.小结。

三、联络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情感(一)学习1—3,理解容许轻点关门的缘由1.指名分角色读文,初步体会2.点评朗读,结合句子理解“儒雅”一词,感悟句子。

随机出示:李先生说道:“以后出入单元防盗门的时候,能不能轻点关门,我老父亲心脏不太好,受不了重响。

”说完,静静地看着我们,眼里流露出一股浓浓的歉意。

李太太解释道:“其实我们也不喜欢住一楼,既潮湿又脏,但是老爷子腿脚不方便,而且心脏病人还要适度地活动。

”两口子千恩万谢,弄得我们挺不好意思的。

正是孝敬长辈,知书达理的儒雅品行让我心里——顿时一阵感动,便容许以后尽量小心。

出示:我心里顿时一阵感动,便容许以后尽量小心。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语文S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语文S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语文S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掌握课文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发展创新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3)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自我的信心。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第1课:《草原》第2课:《爬山虎的脚》第3课:《开国大典》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会生字词,掌握课文写作手法。

难点:分析课文表达技巧,深入理解课文中所蕴含的哲理。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 互动式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3.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五、教学进度安排:第一单元:第1课:《草原》(1)导入新课,让学生自主朗读,感知课文内容。

(2)讲解生字词,让学生学会正确书写。

(3)分析课文写作手法,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2课:《爬山虎的脚》(1)让学生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课堂上,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3)练习课文中的描写方法,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第3课:《开国大典》(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氛围。

(2)讲解课文中的历史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3)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引导学生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以及学习态度。

2. 课文理解评估: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3. 生字词掌握评估:抽查学生对生字词的书写和运用情况。

4. 写作练习评估:对学生的写作练习进行批改,检查学生对课文写作手法的掌握程度。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s版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s版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S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生字词。

(3)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学会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进行表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2)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高尚情操。

(2)培养学生尊老爱幼、诚实守信、团结互助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生字词。

(3)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进行表达。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难点句子和段落。

(2)正确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进行表达。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学习和运用语言。

2.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课文原文。

3. 生字词卡片。

4. 写作纸张和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通过提问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2. 课堂学习:(1)让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2)讲解课文中的重点生字词,让学生跟读并练习运用。

(3)解析课文中的难点句子和段落,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

3. 课堂练习:(1)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并回答问题。

(2)选取几个学生进行课文朗读,并请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4. 课后作业:(1)要求学生回家后复习课文,巩固所学知识。

(2)布置相关的写作作业,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进行表达。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合作精神、提问回答等情况,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1 神鸟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了解课文的表达方法。

2、学习本课,掌握生字新词,引导学生体会“既…..也….”的用法,会用它造句。

3、理解故事中蕴含的道理,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过程:课前预习:一、字词大本营1、【我会认】认读会认字,为易错的会认字注音。

2、【我会写】为生字组词。

3、【我会积累】采集词语。

(四字词)4、【我会用】a、多音字b、理解词语(近义词、造句、绘画等)二、有感而发1、主要内容。

2、感受或收获。

三、不懂就问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13个一类字,三个多音字。

会认7个二类字。

理解“伶俐、婉转、吩咐、寒暄、粗枝大叶”等词语的意思。

2、初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文章结构,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出示单元导读,明确训练重点。

2、导入:同学们从小就爱听故事,爱读故事书,尤其喜欢童话、神话、民间故事。

我们要学习的第一单元就是民间传说故事,民间故事是人民群众口头创作、口头流传的,在流传中不断得到人民群众的基体修改和加工。

它们长期在民间流传,但无确定的作者。

很多优秀的民间故事直接反映劳动人民的愿望、要求和理想,表达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和意志。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流传于蒙古族人民中间的故事《神鸟》。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自读课文,回顾预习内容。

2、分组学习生字。

A轮读会认字,认读会写字词。

B交流多音字。

C理解词语。

三、达标检测,汇报交流:【出示课件】①、我会读:伶俐淙淙包袱②、我会组词。

伶()婉()唉()铃()碗()挨()玲()噪()澈()贼()燥()撤()绒()躁()咐()附()○3多音字mēn()gēng()mán()闷更埋mèn()gèng()mái()○4听写重点词语:婉转、捉贼、口干舌燥、清澈、○5理解词语。

(找出句子读一读,再解释)伶俐、婉转、吩咐、寒暄、粗枝大叶、四、自读全文,理清脉络。

1、快速浏览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从前,有一只聪明伶俐,会说话的神鸟。

许多国家的荒地、大臣、富翁都想得到它,但都没有成功。

依尔特戈尔可汗三次捉到神鸟,都被它用讲故事的方法逃脱了。

)2、课文讲述了几个故事?试加以概述。

(三个:猎人错杀忠实的狗、尽职的猫被农妇错杀、阿尔拜错杀善良的乌鸦的事)3、有表情的朗读你喜欢的故事。

指生朗读。

4、回顾全文,文章采用了什么样的结构方式来讲述故事的?提示:依尔特戈尔可汗三次捉到神鸟,神鸟却用讲故事的方法三次逃脱了,这是课文中的大故事。

在这个大故事中,又隐藏了三个小故事。

因此这篇文章采用了大故事中套小故事的结构来讲述故事。

使得故事情节完整,让人一口气读完故事,并且内容更加丰富,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5文章可以分为几部分?(小组合作探究)分两部分:(先总后分)一、(1——3)从前,有一只聪明伶俐,会说话的神鸟。

许多国家的国王、大臣、富翁都想得到它,但都没有成功。

二、(4——结束)依尔特戈尔可汗决心要把神鸟捉住,但三次捉到神鸟,都被它用讲故事的方法逃脱了五、质疑不懂的问题。

(小组合作相互释疑,解决简单的问题)六、出示目标:(或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1、学会13个一类字,三个多音字。

会认7个二类字。

理解“伶俐、婉转、吩咐、寒暄、粗枝大叶”等词语的意思。

2、初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文章结构,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

板书设计:神鸟忠实的狗三个故事尽职的猫善良的乌鸦文章结构:大故事套小故事【布置作业】:1.读课文三遍,签字。

思考书后1、2题,在书上做旁批。

2.听写课后生字词。

3.完成《作业本》上相应的字词题。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理解故事中蕴含的道理,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

2、引导学生体会“既~~也~~”的用法,会用它造句。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

上节课我们分析了文章的结构、故事情节。

并在蒙古族的山林里结识了一位新朋友,它就是——“神鸟”。

还记得课文主要讲了些什么吗?1、回忆课文主要内容。

(从前,有一只聪明伶俐,会说话的神鸟。

许多国家的皇帝、大臣、富翁都想得到它,但都没有成功。

依尔特戈尔可汗三次捉到神鸟,都被它用讲故事的方法逃脱了。

)2、理清文章结构。

(即分段)2、小组质疑上节课未解决的或有价值的问题,师梳理总结。

二、出示目标:1、学习课文,理解故事中蕴含的道理,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

2、引导学生体会“既~~也~~”的用法,会用它造句。

三、合作学习,小组讨论。

1、指名读1—3自然段。

(1)神鸟的神奇之处体现在哪儿?(2)想象着神鸟聪明伶俐的样子,自己读一读。

2、默读课文(4——16),想一想:神鸟是怎样一次又一次地从依尔特戈尔可汗那里逃脱的?(组内互相说一说)抓住要点:(1)、有约定。

神鸟老老实实让可汗捉住,又约定“既~~也~”(指导朗读,并试用此关联词造句)(2)、讲的故事中狗、猫、乌鸦的遭遇都令人惋惜与同情;(3)、可汗被打动,叹了气;(4)、神鸟逃脱。

3、除了神鸟,课文还写了哪些人物、动物?你对他们有什么样的想法?文章表达了人们怎样的心愿?(一)提示:(1)默读3个小故事,画出故事中的人物、动物。

谈谈你对他们的看法?(2)这样的狗、猫、乌鸦为什么被猎杀?(小组内互相交流一下自己的看法)汇报:(1)、分别谈谈你对猎人、农妇、阿尔拜,以及对狗、猫、乌鸦的看法。

A猎人(守信、不贪别人钱财)——杀——狗(忠实)错B农妇——打死——猫(轰苍蝇、赶蚊子、追赶、咬死老鼠:忠于职守)错C阿尔拜:——打翻毒水、找到泉水——被打死-----冤(2)、这样的狗、猫、乌鸦为什么被猎杀?(明理:如果遇事不经过仔细的调查,弄清事情的真相,那么,善良的人也会办错事,甚至会伤及无辜,伤害忠良)(3)练习朗读:同桌三人分角色选择你喜欢的一个故事有感情地朗读,要求要体现出人物的特点。

(抽一组读)(二)文章表达了人们怎样的心愿?A①表达了对聪明伶俐的神鸟的喜爱之情。

②表达了对狗、猫、乌鸦忠于职守,勇于救人的品质的赞美之情。

③表达了对可汗富有同情心、善良之心的赞扬。

B是怎么表达的?通过故事情节的起伏变化,通过人物形象的生动刻画来表达的。

4、齐读最后一段。

“唉,算了吧,确实没办法捉回它了”可汗最后说了这样一句话就回家了,与课文开头中哪句话完全不同?为什么这么说?这个结尾你看出了什么?(组内交流)(1)、可汗也富有同情心。

(2)、神鸟确实聪明,它知道凡是有同情心的人都会被这样的故事打动,一定会发出同情的叹息声的。

(3)、告诉人们:要做善良的人。

四总结全文,深化理解。

1、能结合全文说说神鸟聪明在哪儿吗?要点:①人们捉不到它②捉到后与人们的约定③用惨遭错杀的故事打动人心,使人违背约定④知道有同情心的人都会被打动,一定会叹息。

2、读了这个故事后,你受到什么教育?总结:神鸟以其聪明才智,使得可汗不得不打消了捉它的念头。

这是贯穿全文的大故事。

而神鸟讲的3个小故事却是课文真正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这种表达方式是我们应该学习借鉴的3、请你向文中的人物说一句话,或赞美,或批评,或劝诫~五、布置作业:1、《作业本》中相应的理解题。

2、把故事讲给家人听3、小练笔:选择课文中的一个人物或动物进行评价。

以ⅹⅹ我想对你说为题或自拟题目。

板书设计:神鸟忠实的狗猫的尽职乌鸦的善良(道理:告诉人们处理事情要经过仔细调查,否则会伤及无辜,甚至会伤害忠良)教学反思: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听写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回顾课文,交流总结。

1、说说课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课文的结构是什么?①、如果遇事不经过仔细的调查,弄清事情的真相,那么,善良的人也会办错事,甚至会伤及无辜,伤害忠良;要做一个善良的人。

②、总——分结构先总写神鸟聪明伶俐,然后用事实写它真的聪明。

2、完成课后练习。

(1)、读句子,想想“既~也~”在句子里表示什么意思。

(2)、选词填空。

既~也~既~又~①、这棵老槐树()高大()粗壮。

②、要完成这项任务()要有周密的计划,()要有切实的措施。

③、这个机器人()可以招待客人,()可以和人谈话。

(3)、用“既~又~”造句。

(4)、填关联词,再用这个关联词说一句话。

好厉害的鸟哇,都说谁也捉不住它,我()把它捉住()。

3、完成课后带★号的选做题。

(明确:故事不仅仅是使人知道神鸟是个聪明伶俐、会说话的鸟,它真正要表达的意思是包含在小故事里的。

这种表达方式是我们应该学习借鉴的。

)4、抄写优美词语。

聪明伶俐枝叶繁茂唉声叹气闷头不语粗枝大叶口干舌燥滴滴答答婉转地啼叫裂缝三、拓展训练:1、各小组派代表朗读小练笔内容,评议。

2、补充习题,口头练习。

3、拓展阅读《马头琴的故事》,谈见解。

(见教案P7)四、练习巩固:完成《作业本》相应的题。

五、布置作业:预习第二课2.*格萨尔王的故事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指导学生学会“酥、陌、犊、妥、缴、蹬、靴”7个会认字,一个多音字“哈”。

理解”“酥油、陌生、牛犊、妥党、交纳、马靴“等词语。

3、朗读课文,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4、初步了解藏族传说中的神灵和英雄——格萨尔王,了解藏族的民间文化。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了解传说中的英雄人物。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读通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会7个会认字,一个多音字“哈”。

理解”“酥油、爱戴、驰骋、咬噬、饥馑、旷野荒郊、神采飞扬、富丽堂皇”等词语。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介绍格萨尔王:同学们,大家都知道我国是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那么你们知道其中五大主要民族吗?(汉、满、蒙、回、藏)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藏族绚烂而神奇的传说,听听藏族英雄格萨尔王的故事吧。

二、出示目标1、读通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会7个会认字,一个多音字“哈”。

理解”“酥油、爱戴、驰骋、咬噬、饥馑、旷野荒郊、神采飞扬、富丽堂皇”等词语。

三、自主学习,小组合作1、小组内读一读7个二类字。

给多音字“哈”组词。

2、交流理解的词语。

四、汇报交流.1、出示会认字词认读:酥油陌生牛犊妥当缴纳足蹬马靴爱戴旷野荒郊昂首挺胸神采飞扬2、多音字:xuàn)熙攘(rānɡ rǎnɡ)2.补充词语,解释前两个词语的意思。

熙熙()()意味()()行色()()左()右()()()斑斓()神()注以上教案摘自刘富江老师的blog《语文百花园二》教学目标:1、体会陈述句和反问句表达的意思和表达的效果,能将两种句式相互转换,不改变原句的意思。

2、能以阅读日记的形式交流在阅读过本单元的课文后的收获,学习作者如何细致观察、如何细致描写和如何表达自己的真实感情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