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2017博士森林培育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2017博士物理化学

共2 页第1 页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7年博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物理化学试题注:所有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纸上无效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0分)
1. 系统和环境
2. 焓
3. 节流膨胀
4. 熵增原理
5. 理想稀溶液
6. 原电池电动势
7. 一级反应
8. 布朗运动
9. 电迁移率
10. 弯曲液面的附加压力
二、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
1. Langmuir 吸附等温式的四个基本假设是什么?
2. 一定量101325Pa、100℃的水变成同温、同压下的水蒸气,若视水蒸气为理想气
体,因过程的温度不变,则过程的ΔU=0、ΔH=0 。
此结论对不对?为什么?
3. 化学势在解决相平衡和化学平衡上有什么用处?
4. 请就以下三个方面比较克拉佩龙方程与克劳修斯-克拉佩龙方程:①应用对象;
②限制条件;③
5. 测定原电池的电动势时,为什么要在通过的电流趋于零的条件下进行?否则会产
生什么问题?
三、计算题(每题10分,共40分)
1. 某乙醇水溶液,含乙醇的摩尔分数x(乙)=0.0300 在97.11℃时该溶液的蒸气总。
2017年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学考研真题

共3 页第1 页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7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木材学试题注:所有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纸上无效一、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每题1分,共15分。
)1、幼龄材产生于幼树,存在于树干由基部到树梢的整个部分。
()2、木材的触觉特性包括木材表面的光泽感、冷暖感、粗滑感和软硬感。
()3、在热带,一年间的气候变化很少,树木生长受雨季和旱季的影响,四季几乎无间断,一年之间可形成几个年轮。
()4、侵填体来源于射线或轴向薄壁组织细胞,存在于与之相邻的导管中。
()5、初生壁是细胞增大期间所形成的壁层,次生壁沉积在初生壁上后,细胞才停止增大。
()6、正常材的管胞呈多角形,而应压木的管胞呈圆形。
()7、所有的阔叶树材均具有导管。
()8、纤维素结晶区与非结晶区之间无明显的绝对界限,而是在纤维素分子链长度方向上呈连续的排列结构。
()9、构成半纤维素的最基本的糖基主要有:戊糖、己糖、己糖醛酸和脱氧己糖。
()10、不同树种木材之间的实质密度具有显著差异。
()11、木材的纤维饱和点随树种不同、木材构造与化学组成的改变而变化。
()12、木材发生干缩或湿胀时,细胞腔的尺寸几乎保持不变。
()13、在相同的温湿度条件下,由解吸过程达到的木材平衡含水率总会低于由吸湿过程达到的平衡含水率。
()14、木材的导热系数随着含水率的增加而降低。
()15、木材的电导主要取决于自由离子浓度和离子迁移率。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1、树木的直径生长主要由形成层向平周方向分裂,它在生长季节向内分生新的(1)细胞,向外分生新的(2)细胞。
2、在一个年轮内早晚材管孔的大小没有显著区别,分布也比较均匀,或是渐变的。
这种管孔排列类型的木材称为(3)。
3、在组成木材的细胞中,针叶树材的(4)占绝大部分,阔叶树材的(5)占大部分。
4、正常材次生壁各层的微纤丝与细胞轴形成的夹角不同:一般地,次生壁外层(S1)的微纤丝与细胞轴呈(6)角,次生壁中层(S2)微纤丝与细胞轴呈(7)角,次生壁内层(S3)的微纤丝与细胞轴呈(8)角。
森林培育学习题及答案

绪论一、概念1、森林培育学〔森林培育是通过树木和森林利用太阳能和其它物质进展生物转化,生产人类所需的食物、工业原料、生物能源等的一种生产过程,同时创造并保护人类和生物生存所需环境的生产过程。
〕2、森林培育〔森林培育学〔Silviculture〕是研究营造和培育森林的理论和技术的科学。
〕二、简述题 1、森林培育学的容良种生产,苗木培育,森林营造,森林抚育,森林主伐更新2.、森林培育的对象人工林和天然林3、森林的三大效益经济效益:既森林生产木材和林副产品所产生的效益生态效益:主要是指森林在改善环境方面所带来的效益社会效益:森林对社会产生的效益。
包括提供就业时机,对人类精神产生的效益三、论述题1. 论述未来森林培育工作开展的趋势。
随着可持续开展战略在全球的普及,林业也必须走可持续开展的道路。
1〕注重森林的可持续经营以木材生产和森林多功能发挥相协调的森林经营模式将普遍的被探讨,为此,森林培育将更注重森林的多目标〔木材和非林产品的生产、生物多样性和野生动物保护、生态系统可持续能力、保持水土的能力、森林效劳功能、更新的影响等〕。
一些可持续经营模式将被提出,如森林的生态系统经营模式、新林业模式、接近自然的林业、生态林业等。
另外在具体经营技术上一些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的技术也将逐渐的被替代,如化肥、农药、除草剂等。
2〕森林培育将更加集约化随着经济的开展木材等林产品的需求将不断增加,森林培育技术也将向集约化方向开展。
目前在兴旺的国家短轮伐期工业人工林培育技术已经根本建立,如桉树〔轮伐期3-10年,年生长量可达60-90m3/hm2〕等。
新的培育体系主要注重遗传控制〔无性系造林〕、立地控制、密度控制、地力维持等技术,在短期可收获大量木材。
我国目前也在进展该方面的研究。
3〕森林培育出现定向化趋势为了发挥森林的更大效益,在森林培育上将实行分类经营和定向培育。
对一个区域来讲,森林被划分成商品林和公益林。
对于商品林又分成纸浆林、建筑用材林、单板用材林等。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2017博士园林植物学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2017博士园林植物
学
共1 页第1 页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7年博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园林植物学试题注:所有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纸上无效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0分)
1. 生活型
2. 隐头花序
3. 假植
4. 植物的感温性
5. 物候与物候期
6. 树木的离心生长
7. 植物命名的双名法
8. 芽的异质性
9. 花前成熟期
10. 植物基因组测序
二、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
1. 在花卉常规育种过程中防止品种混杂或退化的措施有哪些?
2. 攀缘植物按攀援习性分为哪几类?并简述攀缘绿化植物的功能、应用形式。
3. 什么是植物温度三基点?简述其在园林植物栽培养护中的作用和意义。
4. 简述园林植物新种质创制的技术方法及发展趋势。
5. 耐旱植物通常在形态上有何特征?这些特征如何适应旱生环境?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 试分别以兰花、竹子两类我国传统园林植物为例,论述其科学研究和产业发展现
状、存在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2. 什么是水生植物?该类植物为适应环境所进化出的形态特征及生长发育习性有哪
些?根据其生态类型,可分为哪几大类?并阐述水生植物如何在人工湿地中发挥净化作用。
森林培育试题

绪论一、名词解释1、森林培育2、森林培育学二、思考题1、新世纪我国森林培育事业的基本任务。
2、分析我国造林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法。
3、如何学好森林培育学。
第一章林木种子的生产和经营一、名词解释1、林木种子2、种源3、种源试验4、种子区5、种子亚区6、良种7、良种基地8、母树林9、种子园10、引种11、乡土树种12、外来树种13、杂交育种14、遗传测定15、林木结实间隔期16、种子安全含水量17、种子休眠18、湿藏法19、种批20、抽样21、千粒重22、采穗圃23、初次样品24、净度25、发芽率26、发芽势27、生活力28、含水量29、种实调制30、生理休眠31、绝对发芽率32、平均发芽时间33、种子生活率34、种子优良度35、种子休眠36、强迫休眠37、杂交育种38、花期调整39、种实40、种子年41、送检样品42、种子品质43、场圃发芽率44、种子鉴定45、种子调运区46、种子年47、结实周期性二、填空题1、( )、( )、( )是林木良种选育的三个传统途径,也是其他良种选育途径的工作基础。
2、栽培试验一般分为( )、( )、( )三个阶段。
3、种源试验方法有( )、( )、( )、( )。
4、优树的标准分为( )、( )。
5、优树选择方法有( )、( )、( )。
6、遗传测定包括( )、( )。
7、母树林的选择应考虑以下条件( )。
8、种子园的选择,应着重考虑下列条件( )。
9、一般实生树木从种子发芽到植株死亡为止,要经过( )、( )、()和( )几个性质不同的发育年龄。
10、净种的方法有()、( )、( )、( )。
11、实践证明,大多数林木种子贮藏的最佳温度为( )。
12、林木种子干燥的方法有( )和( )法。
13、种实调制工作的内容包括( )、( )、( )及( )。
调制往往因果实种类不同,可采用不同的调制方法,比如球果类可采用( )、()。
14、贮藏中的种子仍进行着( ),其实质是一种( ),是一种复杂的生物化学变化。
2017年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3001植物生理学考博真题

共1 页第1 页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7年博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植物生理学试题注:所有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纸上无效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0分)
1. 胞间连丝(plasmodesma)
2. 发育
3. 光形态建成
4. 极性运输
5. 乙烯的“三重反应”
6. 花熟状态
7. 植物的运动
8. 衰老
9. 离层
10.活性氧(ROS)
二、简答题(共50分)
1. 外界环境因素是如何影响植物根系吸收矿质元素的?(8分)
2. 简述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主要异同点(8分)
3. 何谓光周期现象?说明其类型并举例?(8分)
4. 简述生长素作用的基因活化学说(8分)
5. 植物受精后,花器官主要生理生化变化有哪些?(8分)
6. 如何用实验证明植物感受低温刺激进行春化的部位是生长点而不是叶?(10分)
三、综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 干旱对植物产生伤害的原因以及植物抵抗干旱的主要方式有哪些?
2. 试分析目前田间作物的光能利用率低的原因,并说明提高光能利用率的主要途径。
林科院历年博士真题答案-森林生态

一、名词解释1、森林简单来说,森林是以多年生高大木本植物为主的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
是天然的或者为生产木材及其他林产品、为保护环境及游憩而经营的木本植物群落;森林具有一定的面积、密度、高度和生产力,更重要的是森林中的各种成分不是孤立存在的,各生物成分之间、生物与非生物成分之间通过各种生态关系和能量过程发生必然联系,形成森林生态系统。
2、生物入侵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把某种生物带入适宜其栖息和繁衍的地区,其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域逐步稳定的扩展,这种过程成为生物入侵。
3、耐阴性指树种在林冠庇荫条件下是否能够正常发育并完成更新的能力。
二、简答1、NDVI及其计算方法和生态学意义NDVI是指归一化的植被指数,是反映土地覆盖植被状况的一种遥感指标(包括是否有植被覆盖,以及植被覆盖的程度等),是反映农作物涨势和营养信息的重要参数之一。
为近红外波段反射率减去红波段反射率之差除以二者之和NIR-RNDVI=—-—-NIR+R根据NDVI可以检测植被的生长状态、植被覆盖度及消除部分辐射误差等,根据该参数,可以知道不同季节农作物对氮的需求量,对合理施氮肥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另外还能反映出植物冠层的背景影响,如土壤、潮湿底面、雪、枯叶、粗糙度等。
2、Ecotone(群落交错区)的特性及功能效应群落交错区又称生态交错区或生态过渡带,是两个或多个群落之间(或生态地带之间的)过渡区域。
群落交错区是一个特殊的区域,具有相邻群落的特征又有自己独特的特征;群落交错区是一个交叉地带或种群竞争的紧张地带,种的数量及一些种的密度有增大的趋势,也即边缘效应。
生态学意义:目前,人类活动正大范围的改变着自然环境,形成许多交错带,如城市的发展、工况的建设、土地的开发均使原有的景观界面发生变化。
新的交错带可以控制不同系统间的物种、能量域信息的流通,对生态系统交错区生物多样性、能流、物流及信息流的研究,有利于了解生态交错区对全球气候变化、土地利用、污染物的反应及敏感性,也有助于对变化的环境中怎样对生态交错带加以管理。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2017博士植物纤维化学

共1 页第1 页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7年博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植物纤维化学试题注:所有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纸上无效一、名词解释和简答题(共50分)1. 植物细胞壁上纹孔的功能和种类。
(4分)2.纤维素DP。
试述纸浆纤维素DP与打浆和成纸性能的关系。
(6分)3.纤维的润胀。
试述打浆、纸浆纤维润胀和抄纸性能之间的关系。
(6分)4.Klason木素。
测定草及阔叶材木素时,为何必须同时测定酸溶木素?(6分)5.木素的结构单元间的联接类型。
(4分)6.硫酸法制浆中,木素大分子中哪几种化学键断裂?(6分)7. 如何应用紫外光谱和红外光谱对木素进行研究?(6分)8.组成半纤维素的单糖种类。
(6分)9.COD、BOD名词解释,水处理过程中,BOD/COD之比,可说明废水的什么性能?(6分)二、综合答题(共30分)1.不同纤维原料(草类、竹子和木材)应选择不同的蒸煮工艺。
比较化学法蒸煮(烧碱法蒸煮和硫酸盐法蒸煮)的药剂组成、脱木质素速率和纸浆质量等方面的差异,并论述为何木竹原料化学法制浆仍然选择硫酸盐法蒸煮为主?(10分)2. 半纤维素对溶解浆和纸浆打浆行为的影响。
(8分)3. 化学浆漂白方法分类。
为什么说氧碱漂白是绿色漂白工艺(ECF漂白和TCF漂白)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12分)三、论述题(共20分)纤维素、木质素和半纤维素是自然界植物体中储量最为丰富的三种天然高分子化学组分。
请结合所学植物纤维化学及生物炼制有关知识,论述当下随着地球化石资源的日益枯竭,植物纤维原料中这三大组分的利用途径和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