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光怎样行进》课件

合集下载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课件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课件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 上册全册课件
2020/11/17
1.1太阳和影子 1.2太阳钟 1.3昼夜交替 1.4 看月亮 1.5 昼夜对动植物的影响 2.1光的行进 2.2照镜子 2.3研究透镜 2.4七色光 3.1简单电路
2020/11/17
3.2导体和绝缘体 3.3探测暗盒里的电路 3.4研究磁铁 3.5电磁铁 4.1测量呼吸和心跳 4.2 肺和呼吸 4.3心脏和血液循环 5.1解 释 5.2建立模型
2020/11/17
一天中, 气温是怎样变化的?
2020/11/17
早晚气温变化图
30 25 20 温度(℃) 15 10 5 0
6时 8时 10时 12时 14时 16时 18时 时间
2020/11/17
我知道,我 来回答:
一天中,早晚 气温较低,中午气 温较高。
2020/11/17
一天中,阳光下同一物体的 影子的长短、方向是怎样变化的?
2020/11/17
昼 当“地球不动,太阳围绕地球转”时, 夜 地球上有昼夜交替,但是太阳要绕地球一
圈,才会发生一次昼夜交替。太阳离地球 1.5亿千米,太阳运行的速度是250千米/ 秒,照此速度,科学家推算太阳绕地球一 圈要花1046.6小时。也就是说约要43天才
交 替 的
认 会发生一次昼夜交替现象,不会24小时内
2020/11/17
1.在同一时间物体的影子方向相 同。 2.一天中,中午影子最短,早晚 影子最长,并且与太阳运行的方 向相反。 3.早晨影子指向西方,中午影子 指向北方,傍晚影子指向东方。
2020/11/17
们我 的们 生来 活说 有一 什说 么太 关阳 系位 ?置
的 变 化 与 我
2020/11/17

小学五年级科学(苏教版)上册第二单元《光与色彩》知识点整理

小学五年级科学(苏教版)上册第二单元《光与色彩》知识点整理

第二单元光与色彩1 光的行进1、能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2、光可以分为(自然光)如:阳光、闪电、萤火和(人造光)如:灯光、蜡烛。

3、光源按光的激发方式可以分为(热光源,如:阳光、闪电、灯光、蜡烛)和(冷光源,如:萤火)。

4、身体会发光的生物称为(发光生物)。

动物有(萤火虫、松球鱼、夜光蝶、海蜇);植物有(夜光菌)。

5、光在(空气)中或(水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6、两千多年前,中国古代的学者(墨子)发现了(“小孔成像”)现象。

其原理是(光沿直线传播)。

7、“小孔成像”成的是怎样的像?这说明了什么?答:“小孔成像”成的是倒立的像,左右颠倒的像。

说明了在同一种物质中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8、用什么方法可以观察光在水中行进的方向?答:(1)在水中滴几滴墨水摇匀,用激光手电筒照射。

(2)在烧杯对着的两侧各画一个小圆圈,用手电筒水平照射一侧的小圆圈,会发现光落在了对面的小圆圈上。

说明光在水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9、为什么我们常常看到阳光在树荫下形成点点圆斑?答:这是小孔成像的原理。

树叶间隙犹如小孔,阳光透过小孔就形成太阳的投影,因为太阳是圆形的,所以光斑也是圆形的。

2 照镜子1、当光线照到镜子、幕墙、月亮的表面后会返回来,这种现象叫(反射)。

几乎每样东西都可以反射光,越光滑的表面,反射效果越好。

2、(镜子)是最好的反光物体,我们平时用的镜子一般都是(平面镜)。

3、当你站在镜子前面时,镜子中的像也会被你看到。

这说明(光路是可逆的)。

4、平面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

平面镜所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大小和实物(一样)。

5、如果把书本正对平面镜,应该(从右往左)读字,说明镜子中的影像与实际物体是(左右相反)(前后相反)的。

6、当两面直立的镜子夹角为90度时,镜中会出现(3个)影像。

夹角为60度时,会出现(5个)影像。

两面镜子的夹角越小,其中出现的影像就越多。

这是因为两面镜子互相映照产生的结果。

科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1.2《光的传播》课件(33张PPT)

科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1.2《光的传播》课件(33张PPT)
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
交流
随堂练习:根据光的直线传播现象,选择正确答案
B
C
思考
他们排整齐了吗?你是如何判断的?
在不能低头或仰头的要求下,只要能够向左(或向右)看到相邻人员的 腮部,且看不到其后边的人,排就站整齐了。其原理是光着直线传播。
阅读
三、小孔成像
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学者墨子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光从 门上的小孔射进来,会在对面的墙上形成外面景物的倒像。这种 现象被称为“小孔成像”,它的原理就是光沿直线传播。
动手
实验现象
①光线轻微跳动 ②在光线较强的情况下,能过看到一条光束
动手
凭什么判断光束是直线的?
借助玻璃器皿边缘或直尺进行比对,光束是直线。
动手
方法2:利用光束在小孔中行进 证明光线沿直线传播
实验材料பைடு நூலகம்
硬卡纸和剪刀 手电筒
铁夹
动手
实验演示
动手
动手操作
①剪三张同样大小的硬卡纸,在每张硬卡纸中间挖个小孔。 ②用小铁夹(或橡皮泥)固定硬卡纸,使它们保持直立。 ③左右移动硬卡纸,观察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看见手电筒发出的光。
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在在观察活动中,发现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在教 师的指导下,初步学会设计、安装和制作适宜的实验装置,观察与 发现光在空气中的行进路径。通过对光在空气中传播现象的研究与 发现,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乐趣,乐于跟同伴分享与合作。
板书设计
光的传播 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
作业布置
为什么叫“小孔成像”? 有兴趣的同学,课后继续探究小孔成 像原理,把小孔变大,还能成像吗?
2.排队时,老师会说每位同学保证自己只能看到前一位同学, 这句话中包含的主要科学原理分析不正确的是( C )

教科版小学科学《光是怎样传播的》课件

教科版小学科学《光是怎样传播的》课件

思考
刚才有的同学假设光是这样传 播的:光源出发的光沿着直线传 播。这种想法和实际情况一样么? 我们也要通过实验来验证。用刚 才的器材,你打算怎么做实验呢?
思考
有的同学马上想到,如果假设光沿 着直线传播,就把三张带孔卡纸摆 到一条直线上,如果光是沿直线传 播的,就会透过三个小孔照到最后 的纸屏上,如果光不是沿直线传播 的,就不会照到纸屏上。 那我们一起看看这个实验具体怎样 做吧。
探索
这次的实验现象是什么样呢? 老师把实验现象拍成图片,我们一 起认真观察一下。 观察图中的实验现象,我们看到从 手电筒发出的光穿过这些在一条直 线上的小孔,照射到了最后的纸屏 上,这样的现象,可以说明什么呢? 有的同学说,这说明了光源发出的 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思考
还有的同学认为,在两个间距相同 的小板之间,光会不会不是沿着直 线传播而是沿曲线传播呢?那我们 怎么证明呢? 有的同学认为,我把其中一个纸板, 前后各移动一次做实验, 如果光能 穿过小孔达到白屏上,说明光还是 沿着直线传播,如果纸板前后位置移 动,光没有从小孔穿过,而是被这个移 动过的纸板被挡住了,那就说明光在 两个纸板之间不是沿着直线传播的。
科学探索
活动手册记录
光沿直线传播
科学探索
实验分析与结论
实验现象
当三个小孔在一条直线上时,打开手电筒,光源会通过这三 个小孔,在第四张纸屏上留下光斑。当移动第二张卡纸时, 手电筒的光源通过第一张卡纸上的小孔,光斑落到第二张卡 纸上。
实验分析
(1)当三个小孔在一条直线上时,打开手电筒,光源会通 过这三个小孔,在第四张纸屏上留下光斑,说明光是沿直 线传播的。 (2)移动卡纸,三个小孔不在一条直线,光线无法同时穿 过三个小孔,这也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2023秋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1-2《光是怎样传播的》(课件)

2023秋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1-2《光是怎样传播的》(课件)

3 . 影 子 总 是 在 物 体 (B ) 的 一 侧 。
A.对光 B.背光 C.侧光 D。以上都不对
4 . 下 面 对 物 体 影 子 产 生 原 理 分 析 正 确 的 是 (A ) 。
A.光传播时遇到不透明的物体,一部分的光就会被挡住,物体的背光区就有一个暗影,这就是影子
。B.光传播时遇到透明的物体,一部分的光就会被挡住,物体的背光区就有一个暗影,这就是影子。C.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光》单元
2.光是怎样传播的
光的传播方式与声音的传播方式有什么不同?
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思考:光是怎样传播的? 如何来证明自己的猜测呢?
光是怎样传播的?
实验材料:
手电筒
卡纸
夹子
光是怎样传播的?
实验过程:
1.在3张卡纸的同一位置上分别打一个小孔; 2.两端折边分别固定,并直立在桌子上; 3.两张卡纸间隔约15厘米,保持所有小孔在一条直线上; 4.在第3张打洞的卡纸约15厘米处,立一张卡纸作为纸屏; 5.拉上窗帘,关闭灯光,保证室内处于昏暗环境。
光是怎样传播的?
实验要求:
1.关闭所有灯光,拉上窗帘,保证手电筒的光是唯一光源。 2.实验需做3次,直到能清晰地看到纸屏上的光斑为止。 3.做好后,及时记录光的传播路径。
光直接穿过小孔实验
画一画光的行进路线
纸屏
移动一张纸后的实验
实验要求:
1.横向移动中间的一张有孔卡纸,向左或向右移动5厘米。 2.实验做3次,直到能够清晰看到光斑。 3.观察光斑,记录光的行进路线。
光传播时遇到黑色的物体,一部分的光就会被挡住,物体的背光区就有一个暗影,这就是影子。D.以上
都不对
5.在日常生活中,下列现象不能证明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是( B)。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光的行进苏教版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光的行进苏教版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能够利用手电筒验证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2.能够区分不同光源的类型。

3.能够依照常见的光传播现象对光如何样行进作出合理的假设。

科学知识:1.明白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2.明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并能区分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2.感受到光学世界的奇异和奥妙。

教学重、难点:会用多种方法验证光的传播路径。

教学预备:教师演示实验:课件,镭射笔。

学生分组实验:手电筒、3块带孔的纸板、白屏。

自选活动材料:空心弯管和直管,镭射笔,手电筒等。

教学过程:一、趣味活动引入:1、师:科学课专门注重观看,现在老师就来考考大伙儿的观看能力。

你们看看,今天的黑板和平常一样吗?(除了干不洁净)学生自由发言,引导:科学观看一定要实事求是,不能信口开河。

2、教师悄悄打开手电筒,光斑落在黑板中间,问:再认真观看一次,现在的黑板和刚才的黑板一样吗?生观看到光斑,赶忙会意识到老师手中有手电筒。

3、师:哈哈,被你们发觉了。

除了老师手中的手电筒会发光,你们还明白哪些物体能发光吗?(学生举例)(引出光源,并指导分类)4、师:老师刚才的手电筒发出的光属于什么光源?它是如何跑到黑板上的呢?谁能上来演示一下?学生用手指来演示光的路线,一样都会是直的。

(依照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板书)5、导:这位同学认为这条路线是直的,大伙儿同意吗?你们都如此确定?生活中你看到过如此的现象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光是如何样行进的》。

三、设计实验验证:1、师:刚才几个同学说的专门有道理,老师也找了些图片,我们现在一起来看看,是不是能说明光是直线传播的。

(出示幻灯片)2、学生自由说自己生活中相关的感受。

3、师:听了大伙儿的一席话,我隐约觉得你们的观点是对的,光应该是直线传播的。

只是,我有个小小的要求,你们能不能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这一点呢?4、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实验设想。

5、过渡:刚才大伙儿的实验方案都不错。

2021新教科(2017版)小学科学五年上册《光是怎样传播的》说课稿(附反思、板书)课件

2021新教科(2017版)小学科学五年上册《光是怎样传播的》说课稿(附反思、板书)课件

4.学生分组实验,实验操作如下: (1)在3张矩形卡纸的同一位置分别打一个小孔,直径约1厘米; (2)用夹子分别固定卡纸,并直立在桌子上; (3)每张卡纸之间间隔约15厘米,并保持所有小孔在一条直线上; (4)在最后一张卡纸之后约15厘米的地方,直立一张没有打孔的卡纸作 为屏; (5)关闭所有灯光,并合上窗帘,保证手电筒的光是唯一光源。
表格中第二行“移动一张卡纸”,实验要求将第二或第三张纸板向左或 向右移动5厘米,观察光斑在纸屏上的变化,画出光行进的路线。 教师交代清楚后,学生才可以进行实验。 注意:每次实验要多做几次。
实验结束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表格记录,完成表格第三行和表 格下面的选择题。完成后,教师需要和学生讨论,并确定学生答案的正 确性。
设计意图:在这个探究活动中,学生以小组合作方式设计验证实验,在 体验中感悟科学探究的真正乐趣。教师指导学生,实验中要进行仔细观 察、认真思考,记录要真实、完整。记录表需要学生边观察、边思考、 边记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提供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实验和记录,这是 培养学生记录能力和记录习惯的重要手段。
板块三、研讨 1.纸屏上的光斑在卡纸移动前后有什么变化?你怎么解释这个现象? 2.你能利用光传播的道理,简单解释为什么我们能够听到屏幕后说话人的 声音却看不见他本人。与声音的传播相比,光的传播有什么特点?
教学难点五说教法在科学教学中教师通过语言描述实物演示知识渲染等手段创设课埻的教学情景小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但自制力和理解力相对较差通过丰富的情感体验和社会实践使学生大胆表现自己讣识世界
《光是怎样传播的》说课稿
苏教版(2017)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教材小学科学五年 级上册第一单元《光》的第二课《有关光的思考》。下 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 说教法、说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这八个方面 展开。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光的行进》教学设计

《光的行进》教学设计

教育界/ EDUCATION CIRCLE2021年第26期(总第450期)▲课例点评一、教材简解《光的行进》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起始课,这一单元选取的研究对象是生活中常见的光学现象,本单元的研究可分两条主线,光的传播现象和光的色彩组成。

本课是探究光的传播现象这一主线的重要基础,教材主要是让学生在认识光源的基础上,探究光的传播路径。

本课包含两个主题概念:一是光源,二是光的直线传播,后者为本课探究重点,也具有一定的难度。

1. 光源—这是一个十分容易理解的概念,并且学生已具有一定的感性认知。

教材中提出了“光来自哪里?”“哪些光源是天然光源?哪些光源是人造光源?”这几个问题,意在使学生对光源的感性认识更加深入。

2. 光线传播现象在教材中以透射过密林和乌云的阳光,夜间的车灯光柱这三幅插图唤起学生的相关知识,使学生会很容易想到光沿直线行进。

3. “使手电筒的光穿过所有纸板上的孔照到墙上”,这一实验虽简单但有趣,是对光沿直线传播规律的验证,是揭开小孔成像的秘密的基础。

4. 小孔成像既有趣又有些难以理解。

教材通过做一个小孔成像实验盒,使学生能亲自感受这个神奇的现象,在玩的过程中做出合理解释。

二、目标预设1. 知道发光的物体是光源,能区分不同类型的光源。

2. 能根据常见的光传播现象对光怎样行进做出合理的假设。

3. 能利用手电筒验证光的传播现象,并能用自己的方法解释光的传播。

三、重点难点1. 重点:使学生知道光的传播方式—以直线传播。

2. 难点:让学生通过探究观察到光是以直线传播的并能加以验证。

四、设计理念本课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知识基础上构建新知识。

通过情境的设计,学生在探究操作中获得更成熟的“什么是光”的概念,培养学生利用已有经验探求概念,通过有思维参与的科学探究活动,把握自然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掌握构建科学概念的方法。

在学生亲历构建科学概念的过程中,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提供给学生超越已有经验的可理解的情境,不断引发学生认知冲突,引导学生在思考中不断探究,在探究中不断思考,从而激发学生积极探究的兴趣,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确实是沿直线传播的!
实验材料及实验设计图
实验结论
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进行(传播)的
影子的形成
月食的形成
太阳
地球
月球
日食的形成
太阳
月球
地球
影子的形成 日食和月食 } 都是光的直线传播的结果
有趣的现象
两千多年前,中国古代的学者墨子发现了一个有趣的 现象 光从窗户上的小孔射进来,会在对面的墙上形成 外面景物的倒像。这种现象被称为“小孔成像”。它的原 理是光沿直线传播。
我们来做一个小孔成像的模拟实验
实验步骤
1.在纸盒底部割出一个小窗。 2 .用铝箔纸把小窗盖上,并用钉子小 心地在小窗中心钻一个孔。
3.用透明纸蒙住纸盒的另一面。
4.将有小窗的一面朝向窗户,移动纸盒, 直至能在纸上看到清晰的影像为止。
小孔成像也是光的直线传播
小孔成的像是上下颠倒、左右相反的
带个问题回家:
光能在水里传播吗?
如果能,还是直线传播吗?
如果能,它的传播速度和空气中传播一样吗?
家庭小实验
用什么方法可以观察光在水中行进方向的呢? 实验材料及实验设计图
实验结论
1、发光的物体叫做( )。光源分为( ) 和( )。 2、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是沿( )行进的。 3、2000多年前,中国古代的学者墨子发现: 光从窗户上的小孔射进来,会在对面的墙 上形成外面景物的( ),这种现象被称 为( )。 4、小孔成像的原理是( )。小孔成的 像不仅上下( ),而且左右( )。
光的传播
1. 光源 能够发光的物体
自然光:太阳、水母…… 人造光:蜡烛、电灯……
太 阳
蜡 烛
电 灯
水母
1.下列物体中是光源的打√ A.月亮 B.萤火虫 C.夜晚的星星 D.太阳照射下闪闪发亮的抛光金属 E.镜子
2.下列物体中是自然光打√、是人造光打 ? 萤火虫 汽车车灯的光 太阳光 手电筒的光 烛光 探照灯光
×
舞台上的灯光
树林里的阳光
墙缝下的光
清晨的阳光
汽车车前灯的灯光
提问问题:光是沿什么路径传播的呢?
• 猜想:光的传播路径可能是……
设计实验:
进行实验:
得出结论:光在空气中或水中是沿直线行进的
如果要使手电筒的光穿过所有纸板中间的孔照到 墙上,该怎么办?
三张小孔纸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