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2019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课件(苏教版)第八课 古代诗词四首 (共12张PPT)
合集下载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8古代诗词四首望课件苏教版

动兵变,次年6月就攻进长安。唐玄宗仓惶出逃西蜀。
当时杜甫正护送家眷到乡下避难。当他听说太子李亨7
月在灵武(今宁夏灵武)即位(庙号肃宗),立即
(lìjí)从漉州(今陕西富县)羌村动身投奔新朝廷。
中途被叛军俘获,解送沦陷的长安,直到757年4月才
逃脱,到达凤翔(今陕西凤翔)的肃宗朝廷。这期间,
他触景生情,感慨国事,写下了诸如《月夜》、《哀
第三十一页,共35页。
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 白发的老人(lǎo rén)因焦虑忧 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lǎo rén)昔日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 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 诗句所描写的这一细节,含蓄 而深刻的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 的情怀。
第三十二页,共35页。
中考(zhōnɡ kǎo)链接
面对这样的景象和遭遇,诗中有哪些词点 明了作者的感受?
第二十七页,共35页。
问题:在你的记忆中,还有哪些诗句(shī jù)将忧国 或思乡的情怀蕴含在形象的描写之中?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南宋(nán sònɡ)爱国诗人文天祥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唐 韩愈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唐 温庭筠
(shī shènɡ)
诗杜甫(dù fǔ) 圣
杜 甫
第一页,共35页。
杜甫(dù fǔ)(712—770),字子美,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有“诗圣” 之称。
7岁学诗;15岁有诗名;22 岁时在洛阳与李白结为挚友, 次年秋分手后再未相会;33 至43岁困守长安十年,终得 一八品小官;后经安史之乱, 颠沛流离,时宦时民,生活 极为困顿。曾在朋友的帮助 下暂居四川,后流落(liúluò) 江上一破船上。770年冬, 杜甫死于长沙到岳阳的船上, 年59岁。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8《古代诗词四首》课件苏教版

第七页,共63页。
《春望》:写于唐肃宗至德(zhì dé)二年(757年)春。公 元756年,唐朝叛将安禄山举兵攻陷长安。七月,太子李亨于灵 武即位,改元至德(zhì dé),为肃宗。杜甫自鄜(fū)州羌村孤 身北上,前往投奔。不料中途被叛军俘虏,被押至长安。第二年 三月,杜甫目睹春光里这座残破不堪、繁华消尽的都城不禁感事 伤时,黯然神伤,于是吟成此作。一个月后,他乘隙逃离长安, 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到达了当时朝廷的所在地——凤翔县。
第二十五页,共63页。
原文:年少万兜鍪⑥,坐断⑦东南战未休⑧。天下英雄谁敌 手(díshǒu)⑨?曹、刘。生子当⑩如⑪孙仲谋⑫。
注释(zhùshì): ⑥万兜鍪:指千军万马。⑦坐断:占据(zhànjù),割
据。⑧未休:不停。⑨敌手:能力相当的对手。⑩当:应该。 ⑪如:像。⑫孙仲谋:孙权。
第二十六页,共63页。
春”原当为明媚之景,而后缀以“草木深”则叙荒芜之
状,先后相悖,又是一反。一个“破”字,使人触目惊
心;继而一个“深”字,令人(lìnɡ rén)满目凄然。诗人在此写
景
抒情,寄情于物,托感于景,为全诗营造了气氛。
第三十二页,共63页。
阅读(yuèdú)方 法解密
赏析古诗文名句法。
部分来自(lái zì) 《点拨》
赏析古诗文名句,主要(zhǔyào)着眼于句子所蕴含
的丰富的内容、运用的语言技巧、蕴含的深刻哲理等。
答题步骤: (1)结合原文从炼字、修辞手法、表现
手法等角度加以赏析。(2)分析其中表达的作者的思
想感情或蕴含的哲理或展示的意境。此题应结合原句,
从炼字的角度体会所蕴含的情感。
第三十三页,共63页。
部分(bù fen)来自 《点拨》
《春望》:写于唐肃宗至德(zhì dé)二年(757年)春。公 元756年,唐朝叛将安禄山举兵攻陷长安。七月,太子李亨于灵 武即位,改元至德(zhì dé),为肃宗。杜甫自鄜(fū)州羌村孤 身北上,前往投奔。不料中途被叛军俘虏,被押至长安。第二年 三月,杜甫目睹春光里这座残破不堪、繁华消尽的都城不禁感事 伤时,黯然神伤,于是吟成此作。一个月后,他乘隙逃离长安, 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到达了当时朝廷的所在地——凤翔县。
第二十五页,共63页。
原文:年少万兜鍪⑥,坐断⑦东南战未休⑧。天下英雄谁敌 手(díshǒu)⑨?曹、刘。生子当⑩如⑪孙仲谋⑫。
注释(zhùshì): ⑥万兜鍪:指千军万马。⑦坐断:占据(zhànjù),割
据。⑧未休:不停。⑨敌手:能力相当的对手。⑩当:应该。 ⑪如:像。⑫孙仲谋:孙权。
第二十六页,共63页。
春”原当为明媚之景,而后缀以“草木深”则叙荒芜之
状,先后相悖,又是一反。一个“破”字,使人触目惊
心;继而一个“深”字,令人(lìnɡ rén)满目凄然。诗人在此写
景
抒情,寄情于物,托感于景,为全诗营造了气氛。
第三十二页,共63页。
阅读(yuèdú)方 法解密
赏析古诗文名句法。
部分来自(lái zì) 《点拨》
赏析古诗文名句,主要(zhǔyào)着眼于句子所蕴含
的丰富的内容、运用的语言技巧、蕴含的深刻哲理等。
答题步骤: (1)结合原文从炼字、修辞手法、表现
手法等角度加以赏析。(2)分析其中表达的作者的思
想感情或蕴含的哲理或展示的意境。此题应结合原句,
从炼字的角度体会所蕴含的情感。
第三十三页,共63页。
部分(bù fen)来自 《点拨》
(新)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古代诗词四首》精品课件

鸟窝
辛弃疾(1140 —1207 ),字幼安,号稼轩,
历城人,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
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 作品。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与苏轼并 称为“苏辛”。有《稼轩长短句》传世。存词六 百多首。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写作背景
非常重要。——道理论证、举例论证
将前面感时、恨别之情概括无遗,又给人以实感,这也是诗人所擅长的写法。
二、学习《泊秦淮》
作者简介
杜牧(803—约852),字牧之,号樊
川居士,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 称“杜樊川”。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晚唐杰出诗人。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著名作品有《阿 房宫赋》《过华清宫绝句》《赤壁》等。有 《樊川文集》传世。
即秦淮河。诗人夜
晚泊舟秦淮河畔,
据地。 现实之忧。
借 写眼前之景而抒 万五千里,终于在一九三五年十月到达陕北革命根
21世纪教育网
学习《泊秦淮》的内容。 诗歌的第一句用两个“笼”字将轻烟、淡月、寒水、细沙四
第一句
种景物融为一体,勾画出了秦淮河两岸朦胧冷清的景象,渲 染出空冷愁寂的情调。 第二句交代了停船的时间、地点和人物,为以下两句的展 开做铺垫。 第三、四句诗写诗人在船上听到对岸酒楼中歌女们演唱
21世纪教育网
杜甫
写作背景
“安史之乱”爆发后,安史叛军攻下当时的都城 长安。诗人带着报国之心前往四川投奔唐肃宗,不幸 在路上被安史叛军所俘,最终被留居在沦陷的都城长
安。此诗就是杜甫在长安时所作,诗人目睹祖国如此
破碎衰败的景象,黯然神伤。这首诗是他当时心情的 真实写照。
溅(jiàn)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8课《古代诗词四首》ppt课件1

乱人造触成景伤的怀国破。人亡的悲惨景象,读春后望让
颔联写景,描绘了作者怎样的 见闻感受?从什么角度来写景?
一句写花,写所见, 写时局;一句写鸟,写所 闻,写家事。诗人以乐景 写悲情,概括了忧伤国事、 恨别家人的深沉感情。春望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讨论
• 此联历来有两种解释: • (1).诗人因感时恨别,见花而流泪,
“犹”,不该有而仍有, 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忧 虑,对不知亡国恨的统 治者的愤慨。
4、赏析“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这两句以形象化的议论,运用 曲笔,诗人表面上指责商女, 实际上讽刺只顾贪图个人享乐 而不顾国家安危的晚唐统治者。 表达了诗人对世道人心的忧患 意识。
5、《后庭花》的警示作用
合作探究
1、首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画面有什么特 点?起什么作用?
2、赏析首联中的两个“笼”字。
3、如何理解“隔江犹唱后庭花”中的“犹”
4、赏析“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 花”
5、《后庭花》的警示作用
1、首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画面有什么特 点?起什么作用?
画面描述:如烟的雾气,朦胧的月色,笼 罩在秦淮河面以及水边的沙滩 上。
春望之情: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忧国思家,愁思之深)
艺术特色:情景交融,深沉含蓄
泊 秦 淮
杜牧(803~852),字牧之, 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唐代诗人。杜牧是宰相杜佑 之孙,二十六岁时考中进士, 任弘文馆校书郎。杜牧对政 治、军事都有颇为卓著的见 识,曾联系时事研经读史, 注《孙子兵法》,可惜不为 统治者所用。杜牧擅长诗文, 力倡“文以意为主”之论。 诗风豪爽清丽,尤工绝句。 又为了区别于李白、杜甫, 称杜牧与李商隐为“小李 杜”。
颔联写景,描绘了作者怎样的 见闻感受?从什么角度来写景?
一句写花,写所见, 写时局;一句写鸟,写所 闻,写家事。诗人以乐景 写悲情,概括了忧伤国事、 恨别家人的深沉感情。春望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讨论
• 此联历来有两种解释: • (1).诗人因感时恨别,见花而流泪,
“犹”,不该有而仍有, 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忧 虑,对不知亡国恨的统 治者的愤慨。
4、赏析“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这两句以形象化的议论,运用 曲笔,诗人表面上指责商女, 实际上讽刺只顾贪图个人享乐 而不顾国家安危的晚唐统治者。 表达了诗人对世道人心的忧患 意识。
5、《后庭花》的警示作用
合作探究
1、首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画面有什么特 点?起什么作用?
2、赏析首联中的两个“笼”字。
3、如何理解“隔江犹唱后庭花”中的“犹”
4、赏析“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 花”
5、《后庭花》的警示作用
1、首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画面有什么特 点?起什么作用?
画面描述:如烟的雾气,朦胧的月色,笼 罩在秦淮河面以及水边的沙滩 上。
春望之情: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忧国思家,愁思之深)
艺术特色:情景交融,深沉含蓄
泊 秦 淮
杜牧(803~852),字牧之, 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唐代诗人。杜牧是宰相杜佑 之孙,二十六岁时考中进士, 任弘文馆校书郎。杜牧对政 治、军事都有颇为卓著的见 识,曾联系时事研经读史, 注《孙子兵法》,可惜不为 统治者所用。杜牧擅长诗文, 力倡“文以意为主”之论。 诗风豪爽清丽,尤工绝句。 又为了区别于李白、杜甫, 称杜牧与李商隐为“小李 杜”。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8课《古代诗歌四首》《过零丁洋》课件2

——宋·李清照《乌江》
退出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自古人生在世,谁没有一死呢?为国捐
躯,死得其所,留下这颗赤诚之心光照青史 吧!
1、说说“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好 在哪里?
字面重复而词义不重复,地名转化为心 情的巧妙运用,地名引起的直接联想,对仗 工整,琅琅上口,悲怆沉郁。
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现了 怎样的精神境界?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祖国的大好河山在敌人的侵略下支离破
碎,就像狂风吹卷着柳絮零落飘散;自己的 身世遭遇也动荡不安,就像暴雨打击下的浮 萍颠簸浮沉。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想到以前兵败江西,从惶恐滩头撤离的 情景,那险恶的激流,严峻的形势,至 今 还让人惶恐心惊;想到去年五岭坡全军覆没, 身陷敌手,如今在浩瀚的零丁洋中,只能悲 叹自己的孤苦伶仃。
舍生取义的人生观,坚贞不屈的民族气 节,以身殉国的浩然正气。
总结归纳
《过零丁洋》作者通过回忆自己一生坎坷 不平的遭遇,抒发了忧国之痛和舍生取义、为 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拓展
你还能写出哪些透着铮铮骨气的古诗词名句?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谭嗣同《狱中题壁》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夏明瀚《我的自白丁洋》音频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3 课文精讲
赏析《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靠自己的刻苦努力,精通一种经书,终 于取得功名,开始了动荡艰辛的政治生涯; 从率领义军抗击元兵以来,经过了整整四年 的困苦岁月。
退出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自古人生在世,谁没有一死呢?为国捐
躯,死得其所,留下这颗赤诚之心光照青史 吧!
1、说说“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好 在哪里?
字面重复而词义不重复,地名转化为心 情的巧妙运用,地名引起的直接联想,对仗 工整,琅琅上口,悲怆沉郁。
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现了 怎样的精神境界?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祖国的大好河山在敌人的侵略下支离破
碎,就像狂风吹卷着柳絮零落飘散;自己的 身世遭遇也动荡不安,就像暴雨打击下的浮 萍颠簸浮沉。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想到以前兵败江西,从惶恐滩头撤离的 情景,那险恶的激流,严峻的形势,至 今 还让人惶恐心惊;想到去年五岭坡全军覆没, 身陷敌手,如今在浩瀚的零丁洋中,只能悲 叹自己的孤苦伶仃。
舍生取义的人生观,坚贞不屈的民族气 节,以身殉国的浩然正气。
总结归纳
《过零丁洋》作者通过回忆自己一生坎坷 不平的遭遇,抒发了忧国之痛和舍生取义、为 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拓展
你还能写出哪些透着铮铮骨气的古诗词名句?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谭嗣同《狱中题壁》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夏明瀚《我的自白丁洋》音频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3 课文精讲
赏析《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靠自己的刻苦努力,精通一种经书,终 于取得功名,开始了动荡艰辛的政治生涯; 从率领义军抗击元兵以来,经过了整整四年 的困苦岁月。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件8.古代诗词四首(共49张PPT)

新课·讲解
译文:
迷离月色和轻烟笼罩寒水和白沙,夜晚船泊 在秦淮靠近岸上的酒家。 卖唱的歌女不懂什么叫亡国之恨,隔着江水 仍在高唱着玉树后庭花。
新课·讲解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两个“笼”字将烟、水、月、沙四 者和谐地融合在起,描绘了一幅极其淡 雅的水边夜色,营造了柔和幽静、迷蒙 冷寂的气氛。
整体·感知
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新课·讲解
⑴秦淮:即秦淮河,发源于江苏句容大茅山与溧水东庐 山两山间,经南京流入长江。相传为秦始皇南巡会稽时 开凿的,用来疏通淮水,故称秦淮河。历代均为繁华的 游赏之地。 ⑵烟:烟雾。 ⑶泊:停泊。 ⑷商女:以卖唱为生的歌女。 ⑸后庭花:歌曲《玉树后庭花》的简称。南朝陈皇帝陈 叔宝(即陈后主)溺于声色,作此曲与后宫美女寻欢作 乐,终致亡国,所以后世把此曲作为亡国之音的代表。
问题·探究
三问: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 子当如孙仲谋。”
若问天下英雄谁配称他的敌手呢?唯曹操 与刘备耳!这样也就难怪曹操说:“生子
当如孙仲谋。”
问题·探究
生子当如孙仲谋
这句话隐含着很深的意思,就是说今天的朝廷不如 当时的东吴,今天的皇帝不如孙权。为什么不直说 呢?因为直说了就有生命危险。我们这样去体会, 就知道辛弃疾写这首词的真正用意了。他对当时朝 廷的不满,也就体现了他的爱国主义精神。他的很 多首词,都是怀着这种心情写的。
拓展·延伸
风雨飘摇的南宋王朝,让多少诗人豪情万丈,柔肠百结:
•李清照《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陆游《示儿》: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岳飞《满江红》: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文天祥《过零丁洋》: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新)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 古代诗词四首 (共47张PPT)

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南宋大臣、文学家,与陆
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著有《文山诗集》 《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
《春望》公元756年,唐朝叛将安禄山举兵攻陷长安。 7月,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今属宁夏),世称肃宗,改
元至德。杜甫闻讯,只身一人投奔肃宗朝廷,结果不幸
在途中被叛军俘获,解送至长安,后因官职卑微才未被 囚禁。至德二年(757)春,身处沦陷区的杜甫目睹了长 安城一片萧条零落的景象,百感交集,便写下了这首传 诵千古的名作。
泊 秦 淮 烟笼⑧寒水⑨月笼沙, 夜泊⑩秦淮近酒家。 翻译:烟雾和月光笼罩着寒冷的水面和水边的沙滩,(船 只)夜晚在秦淮河边上停泊,与岸上的酒家靠得很近。
精析:第一层:写景点题,暗露哀愁。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翻译:卖唱的歌女不知道亡国的悲和恨,隔着河还在唱着 《玉树后庭花》。 精析:叙事议论,讽喻听曲人,也表现了诗人对世道人心
等。著有《樊川文集》。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 山东济南)人,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的词风格多样, 以豪放为主,但又不拘一格,沉郁、明快、妩媚,兼而 有之。他善于运用比兴手法和奇特想象,对自然界的山、
水、风、月、草、木都赋予情感和性格,并有所
寄托。作品有《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 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等。 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
地点。这首诗是文天祥被元军俘虏后押经零丁洋时所作,
以诗明志,表现了他的决心。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祖籍襄阳, 生于巩县。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 杜”。杜甫的诗歌风格沉郁顿挫,语言精练,格律严谨, 穷绝工巧,感情真挚,平实雅淡,描写深刻,细腻感人,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8课《古代诗词四首》(过零丁洋)ppt课件

(二)1、从诗歌颔联中可以看出国家和诗人分别处在一种怎样的 境地? 写出了大宋国势的危亡和诗人一生坎坷、时起时沉的命运。
2、诗的尾联是千古的名句,请分析诗人在此联中所表达的思想 感情。 表现了诗人舍生取义和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
跪,说:“你在这里的日子久了,如能改心易虑,用效忠
文天祥回答:“我是大宋的宰相。国家灭亡了,
我只求速死,不当久生。”元世祖又问:“那你愿意怎么 样?”文天祥回答:“但愿一死足矣!”元世祖十分气 恼,于是下令立即处死他。次日,文天祥被押解到刑场。 监斩官问:“丞相还有甚么话要说?回奏还能免。”文天 祥喝道:“死就死,还有甚么可说的?”他问监斩官: “哪边是南方?”有人给他指了方向,文天祥向南方跪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通过追忆自己抗元的艰辛经历,表现诗人忧国之痛 和愿意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这首诗将叙事与抒情结合起来,将个人的 经历和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显得慷慨悲壮, 正气凛然。特别是最后两句,已成为爱国志士 激励民族气节的警句名言。
拓展延伸
文天祥拒绝降元“留取丹心照汗青”,是个 有骨气的人,你能举出类似的事例吗?
留自 得古 这以 颗来 赤人 诚活 的在 心世 光上 照谁 史能 册不 。死 ,
留 取 丹 心 照 汗 青 !
人 生 自 古 谁 无 死 ,
赏析诗歌
首联着重写了诗人的哪两次人生经历? 科举入仕、起兵抗元。
用你自己的话描述“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 沉雨打萍”所反映的国家和作者个人的境遇。 大宋的江山支离破碎,像那被风吹散的柳絮; 自己的一生时起时沉,如同水中雨打的浮萍。。
—— 明•于谦《石灰吟》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清•谭嗣同《狱中题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