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骨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分析
骨原发性淋巴瘤的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

N i n g b o 3 1 5 0 4 0 , Z h e j i a n g , C h i n a .
Ab s t r a c t : Ob j e c i t v e T o e x p l o r e t h e C T a n d MR I i f n d i n g s o f t h e p i r ma r y b o n e l y mp h o m a( P B L ) a n d i t s d i f e r e n t i a l d i a g n o s i s .
关 键 词 :骨 ; 淋 巴瘤 ; 体层摄影术 , x线计算机 ; 磁共振成像 ; 鉴 别 诊 断 中图 分 类 号 : R 7 3 8 文献标识码 : B 文 章编 号 : 1 0 0 6 — 2 2 3 8 ( 2 o 1 5 ) 1 2 — 1 3 4 5 — 0 3
D O I : 1 0 . 3 9 6 9  ̄ . i s s n . 1 0 0 6 - 2 2 3 8 . 2 0 1 5 . 1 2 . 0 1 3
江西医药 2 0 1 5年 1 2月 第 5 O卷 第 1 2期 J i a n  ̄ , x i Me d i c a l J o u r n a l , D e c e m b e r 至 Q , ・
原发性骨淋巴瘤CT及MRI诊断

原 发 性 骨 淋 巴瘤 的 C T 和 MR I 表现 具有一定特 征性 , 有 助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6 — 9 0 1 1 ( 2 0 1 4 ) 0 1 — 0 1 2 3 — 0 3
CT a nd M RI ma n i f e s t a t i on s of p r i ma r y bo n e l y mp ho ma
表 现为 T wI 呈等或低信号 , T wI 呈 等 或 稍 高 信 号 。结 论
于诊 断 和鉴 别 诊 断 。 【 关键词】 骨 ; 淋 巴瘤 ; 体 层摄 影 , x线计算机 ; 磁 共 振 成 像 中 图分 类 号 : R 7 3 8 . 1 ; R 4 4 5 . 2 ; R 8 1 4 . 4 2
骨 盆 3例 , 椎体 3例 , 肋骨 2 例, 胸骨 2 例, 颅骨 2例 。C T及 MRI 扫 描中 , 9 例 原发性骨淋 巴瘤单发 。3例原 发性 骨淋 巴
瘤 多 骨 发 生 。其 中溶 骨 型 7例 , 浸 润 型 3例 , 混 合 型 2例 , 均 合 并 有 病 理性 骨折 。颅 骨 2例均 部分 形 成 软 组 织 肿 块 。MR I
XI Ji a n — pi n g FAN Ji a n — p i n g,Y ANG Ba o — j u n
De p a r t me n t o f CT,Ba o j i Ho s p i t a l o f C h i n e s e Me d i c i n e,Ba o j i S h a a n x i 7 2 1 0 0 1 ,P. R. Ch i n a [ Ab s t r a c t ] Ob j e c t i v e To i n v e s t i g a t e C T a n d MRI ma n i f e s t a t i o n s o f p r i ma r y b o n e l y mp h o ma i n o r d e r t o i mp r o v e t h e d i —
原发性脑淋巴瘤(PLB)的CT、MRI影像特点分析

原发性脑淋巴瘤(PLB)的CT、MRI影像特点分析目的:通过PLB的CT、MRI影像表现特征提高诊断准确性。
方法:收集7例经病理证实的PLB的CT、MRI影像资料综合分析。
结果7例PLB患者半数以上多发(4/7),75%的病灶分布于脑深部中线附近(12/16)。
脑深部肿瘤形态以类圆形结块为主,CT平扫病灶密度为等密度或略高密度。
MRI平扫病灶多为等T1或稍长T1信号、等T2或稍长T2信号,增强检查病灶均明显强化。
结论:PLB临床特征无特殊,可以根据典型的CT及MRI影像特征做出初步诊断。
标签:原发性脑淋巴瘤CT MRI原发性脑淋巴瘤(primary lymphoma of the brain,PLB)是一种较少见的颅内恶性肿瘤,约占全部颅内原发性肿瘤的1%,绝大部分为非霍奇金淋巴瘤,且多为B细胞性[1]。
以往多见于50~60岁上老年人,近年发病率尤其是年轻人发病率明显增加。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2008年3月-2009年3月经病理证实的PLB 7例,其中男5例,女2例,发病年龄19~74岁,平均46.5岁。
临床表现无特殊,包括颅压增高、脊髓压迫、神经麻痹、精神异常等症。
1.2 检查方法全部7例患者行CT平扫、CT增强、MRI平扫或者MRI增强检查。
1例患者增加磁共振弥散成像(DWI)及磁共振波普(MRS)检查。
MRI平扫检查包括SE横断面、矢状面或冠状面TlWI、T2WI及FLAIR序列。
MRI增强检查为注射钆剂后行横断面、矢状面及冠状面T1WI序列扫描。
2 结果2.1 CT、MRI表现2.1 CT、MRI表现①分布:7例患者中半数以上病灶多发(4/7),多数病灶位于脑深部中线附近(12/16)。
多数在幕上(14/16)。
②形态:脑实质内病灶多为大小不等类圆形结节、肿块影,水肿及占位效应与肿瘤大小正相关。
累及脑膜显示不均匀增厚。
无明显出血、囊变或钙化征象。
③CT平扫病灶多为均匀等密度或略高密度(13/16),少量病灶密度不均匀(3/13)[图1],2个病灶累及脑膜,颅骨尚好。
原发性骨淋巴瘤的影像表现

原发性骨淋巴瘤的影像表现
干艳英;陈雯
【期刊名称】《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
【年(卷),期】2013(015)002
【摘要】①目的探讨原发性骨淋巴瘤(PLB)的影像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②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骨淋巴瘤患者的X线、CT及MRI表现。
③结果主要表现为溶骨型及浸润型骨质破坏,骨膜反应轻,明显软组织肿块,可以单骨或多骨发生。
④结论PLB影像学上缺乏特征性表现,需要各种影像检查
综合观察。
最终确诊有赖于取活体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
【总页数】2页(P224-225)
【作者】干艳英;陈雯
【作者单位】四川省简阳市人民医院放射科,四川简阳6414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45
【相关文献】
1.原发性骨淋巴瘤的影像表现分析
2.原发性骨淋巴瘤影像表现
3.原发性骨淋巴瘤的影像表现
4.不同部位骨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影像表现对比分析
5.11例原发性肝脏淋巴瘤CT及MRI影像表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骨原发性淋巴瘤影像学特点分析

·远圆远·
临 床军医杂志 摇圆园员园年 愿月 第 猿愿卷 第 源期摇 悦造蚤灶允酝藻凿韵枣枣蚤糟,灾燥造郾猿愿,晕燥郾源,粤怎早怎泽贼,圆园员园摇
不 等的软组 织肿块。均 无浅表淋巴 结肿大及骨 外脏器淋巴 瘤 表现。所有 病例均 经临 床手 术病 理及 免疫 组化 证实,且 均 为非霍奇 金淋巴瘤( 晕匀蕴),符合 文献[圆]提出的 骨原 发性 淋 巴瘤的诊 断标准。 员援圆摇 检查方 法摇常 规 载线检查 员愿例,悦栽检查 员园例 :源例 采 用 孕澡蚤造蚤责泽月则蚤造造蚤葬灶糟藻远源层 悦栽扫描 仪 ,远例 采 用 杂蚤藻皂藻灶泽 耘皂燥贼蚤燥灶凿怎燥悦栽扫描,常 规 轴位 扫 描,圆耀缘皂皂 层厚 重 建。 酝砸检查 员猿例,其中 员园进行了平扫 加增强扫 描,机 型为 杂蚤鄄 藻皂藻灶泽灾蚤泽蚤燥灶孕造怎泽员援缘栽高 场超 导型 磁共 振扫 描仪,扫 描序 列 用 杂耘、快 速 自 旋回 波( 云杂耘)序 列,扫描 参 数:栽员宰陨:栽砸 缘园园皂泽;栽耘员缘皂泽;栽圆宰陨:栽砸猿园园园皂泽,栽耘员园园皂泽,矩 阵 员愿源伊 圆缘远。增强 对比剂 为 钆喷 替 酸 葡 甲 胺( 郧凿鄄阅栽孕粤),剂量 为 园援员皂皂燥造辕噪早体质 量,流 率 圆皂造辕泽,注药后即 行常规矢状 、冠 状 、轴 位检查。 圆摇结果 圆援员摇发 病部位 员愿例中 员远例侵犯单 骨( 股 骨 缘例 ,腰椎 、髂 骨 、胸 椎、颅 骨、胫骨各 圆例,肱 骨 员例 ),圆例 侵 犯多 骨( 腰 椎 圆例 ,胸 椎、骶 骨及髂骨各 员例 ),共 圆员个 骨骼受侵,发病 以 单骨受累 为 主,占 病例 数 的 愿愿援怨豫,其 中 发 生于 脊 椎 愿 例 次中只有 员例次单 纯累 及附 件,其余 苑例 次均 可见 椎体 及 附件均受 累及。 圆援圆摇载线及 悦栽表现摇(员)骨质破坏,溶骨型 苑例(猿愿援怨豫),累 及 股骨 猿例,颅骨、腰 椎、髂骨 、肱 骨各 员例 ,表 现为 斑 片状 溶 骨性破坏 ,边缘 清 楚,骨 皮质 破 坏 轻微,未见 骨 膜 反 应。 浸 润型 源例( 圆圆援圆豫 ),累 及 股骨 圆例,胫 骨、颅 骨各 员例, 表 现为斑点 状虫蚀样骨 质破 坏,与 正常 骨骼 组织 间分 界不 清 ,边 缘模糊 或有 硬 化 区,可 有骨 皮 质的 破 坏 和 缺损 。骨 质 硬化型 员例(缘援远豫),累及 腰 椎,表 现为 骨 质 密度 增 高, 普 遍硬化。囊 变型 员例(缘援远豫),累 及胫 骨,表现 为膨 胀性 囊状骨质破坏,骨皮质变薄但完整。混合型 缘例(圆苑援愿豫),累 及胸椎 圆例,腰椎、骶骨、髂骨各 员例,表现为斑片状溶骨性骨 质破坏,周围骨质硬化明显。(圆)软组织肿块 员远例(愿愿援怨豫), 员源例 表现 为病 骨旁 生长 并明 显超 越骨 病变 范围 软组 织肿 块 ,圆例为 局限性 肿块 ,肿块 密度 略 低于 肌肉 ,肿块 内未 见 瘤骨及钙化,增强后见明显强化。(猿)骨膜反应 猿例(员远援苑豫), 表 现为层状 或条纹状骨 膜反 应,部分可见 骨膜中断的征象。 (源)病理性骨折 缘例( 圆苑援愿豫),腰 椎 圆例,胸 椎、髂骨、股骨 各 员例,脊椎表现为 压缩性骨折 。 圆援猿摇酝砸陨表现 摇员猿例 酝砸检 查病 例,病 骨 骨髓 腔 见 不同 程 度侵蚀性 破坏,髓腔 无明 显扩 大,髓 腔内 软组 织 影 栽员宰陨 均 呈低或 等 信 号,栽圆宰陨呈 稍 高 或 等 信 号,员园例 行 增 强 扫 描 ,注 入对比 剂 郧凿鄄阅栽孕粤后,愿例呈 均 匀或 不 均 匀 明显 强 化 ,圆例呈 轻度强化,员圆例 病灶周围 见大小不等 软组织肿块 影 ,信 号均匀 或不 均 匀,边 缘 清楚 ,增强 后 呈 明 显强 化。圆
骨结核与骨淋巴瘤骨骼浸润PET-CT诊断价值

文章编号:1007-4287(2019)08-1395-03骨结核与骨淋巴瘤骨骼浸润PET-CT诊断价值王 杨,王丽范,张琳焓,林 琳,林耀云,李 勇*(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PET-CT室,黑龙江哈尔滨150001) 淋巴瘤和结核病均可累及全身多个组织器官,而PET-CT是可以一次性全身功能、形态同时成像的分子影像设备,对其诊断与鉴别诊断有较大价值。
特别在骨骼出现病灶时,淋巴瘤骨骼浸润糖代谢摄取值可增高,骨结核病变由于存在大量中性粒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及部分的淋巴细胞,也会不同程度的摄取18F-FDG[1,2],临床中时有误诊情况。
我们收集了8例骨淋巴瘤及7例骨结核病患者的PET-CT图像,希望通过分析其影像特点,增强对18 F-FDGPET-CT中骨淋巴瘤和骨结核的认识,提高鉴别诊断的准确性。
1 资料与方法1.1 患者资料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至2017年7月在哈尔滨医大一院PET-CT室诊断并通过病灶活检、临床诊断证实为骨淋巴瘤患者8例(其中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5例,套细胞淋巴瘤2例,血管免疫母细胞T细胞淋巴瘤1例)及骨结核患者7例。
淋巴瘤患者中男性4例,女性4例,年龄范围41-82岁,平均年龄(58.43±14.20)岁;结核病患者中男性2例,女性5例,年龄范围21-79岁,平均年龄(50.29±19.95)岁。
淋巴瘤患者中以胸背部疼痛为首发症状者2例,持续发热症状2例,自行发现淋巴结肿大者3例,另1例表现为全身乏力,消瘦;骨结核患者中3例以腰痛、2例以胸痛、2例以颈部疼痛为首发症状,其中伴低热症状者2例。
1.2 方法使用Philips GEMINI GXL16型PET-CT,采用3D符合线(Line of Response,LOR)重建的PET/CT系统。
18 F-FDG药物由日本助友HM-12型回旋加速器合成,放射化学纯度≥98%。
体部扫描参数:CT管电流50mAs,管电压120kv,层厚5.0mm。
原发性脑内恶性淋巴瘤CT、MR表现及其病理学基础

原发性脑内恶性淋巴瘤CT、MR表现及其病理学基础
原发性脑内恶性淋巴瘤是指恶性淋巴瘤发生于颅内或蛛网膜下腔,占颅内恶性肿瘤的5%以下。
本病病理类型以弥漫大B细
胞淋巴瘤(DLBCL)为主。
CT表现:原发性脑内恶性淋巴瘤CT呈单发或多发灰质-白质
交界带区域内局限性或弥漫性强化病灶,边界不清。
病灶内可见大小不等的低密度区,以及占位效应伴有不同程度水肿或脑积水。
增强扫描可见环形或结节状强化,甚至强化不明显。
MR表现:磁共振技术更具有优势,其表现形式包括T1WI的
等或低信号、T2WI的高信号和FLAIR序列的水肿区域,均可见占位效应。
增强扫描的强化呈现不规则的环形强化或结节状强化。
灰质-白质交界带内弥漫性强化为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
部分病例MR显示颅骨骨髓、脑膜和颅咽管受累。
病理学基础:原发性脑内恶性淋巴瘤的病理学特点为:肿瘤细胞数量多,有异型细胞,有数目不等的小结构或核裂变体,出现明显的核胞比。
免疫组化检验常出现CD20、CD10和BCL-
6的阳性表达。
原发性脑内恶性淋巴瘤的起源尚未完全阐明,
可能与胶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脉络丛和免疫细胞等有关。
治疗通常采用放疗、化疗和手术等综合治疗,化疗是主要方法。
目前,生物制剂治疗也是一个颇受关注的研究方向。
淋巴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影像学表现
➢ 肿瘤多见于脑表面、额顶叶深部、基底节、脑室周围、胼胝体、脑干、 下丘脑、小脑
➢ 该病多起自血管周围间隙内的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瘤细胞常浸润血管周 围Virchow-Robin间隙,浸润并沿着血管壁生长,近脑表面脑实质或者 中线区近室管膜周围深部脑实质的血管周围间隙较明显,因此好发于上 述部位
➢ CT平扫多为均匀稍高或者等密度 ➢ MRI表现为T1WI等或稍低信号,T2WI等或稍高信号,边界清楚,DWI
呈高或稍高信号,ADC呈低信号
影像学表现
➢ 增强扫描多呈明显均匀强化,表现为“脐凹征(缺口征)”、 “尖角征” 、“握拳征”、“蝶翼征”、“硬环征”等强化
➢ 出血、囊变、钙化:较少见 ➢ 无免疫缺陷者呈均匀强化,反之则为边缘强化伴中央坏死
影像学表现-典型征象
握拳征
影像学表现-典型征象
可见血管穿行其中
延迟1分钟增强
影像学表现-典型征象
病灶沿脑脊液播散:可侵入脑室,沿CSF转移,可表现为多发结节灶,大 脑镰强化
影像学表现-MRS
Cho升高,NAA降低,出现高耸的Lip 峰,为特征性改变 Cho峰升高与快速细胞膜翻转,有
丝分裂活跃、富含细胞结构有关 NAA降低反映神经元损害,导致数
量减少 Lip峰提示肿瘤坏死区域的吞噬细胞
内存在大量脂质
影像学表现-PWI
灌注成像大部分为低灌注:肿瘤血管无明显的内皮细胞增生,缺乏新生 血管生成,是一种乏血管肿瘤
影像学表现-PET/CT
➢ 淋巴瘤组织的代谢高,无氧酵解增强,PET/CT常表现为18F氟脱氧葡萄糖(18F-FDG)高摄取
➢ SUVmax(最大标准化摄取值)可达到15以上 ➢ PET/CT诊断淋巴瘤的灵敏度大于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