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运动中焦虑情绪产生的因素分析
网球比赛中运动员心理影响因素分析与对策

网球比赛中运动员心理影响因素分析与对策一、竞争压力竞争压力是网球运动员在比赛中普遍面临的问题之一。
在高强度的比赛环境下,运动员需要面对来自对手、教练、家人、媒体以及自己的压力。
这些竞争压力会导致运动员焦虑情绪的增加,影响其发挥水平。
为应对竞争压力,运动员需要通过心理训练来提高应对压力的能力。
他们可以通过深呼吸、放松训练和正向思维来减轻压力。
与心理专家合作也能够帮助运动员缓解竞争压力,找到更有效的心理调节方法。
二、焦虑情绪焦虑情绪是网球比赛中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
运动员在比赛中往往会感到焦虑、忧虑、担忧等情绪,这些情绪会影响其专注力和心理素质,进而影响比赛的发挥。
为了缓解焦虑情绪,运动员需要采取积极有效的心理调节策略。
运动员可以通过专注训练来提高专注力,从而减轻焦虑情绪;运动员也可以通过自我暗示、放松训练和心理训练来减轻焦虑情绪,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三、自信心自信心是影响运动员表现的重要因素之一。
缺乏自信心会导致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紧张、胆怯,影响发挥水平。
培养自信心是非常重要的。
运动员可以通过积极的心理暗示、观摩成功案例、心理训练等方式来提高自信心。
教练和团队的支持也对运动员自信心的培养起到重要的作用。
通过建立积极的自我评价系统,运动员可以逐渐提高自信心,从而更好地应对比赛压力。
四、专注力在网球比赛中,运动员需要保持高度的专注力来应对快速变化的比赛情况。
缺乏专注力会导致运动员在比赛中犯错,影响比赛的进展。
提高专注力是非常重要的。
运动员可以通过专注力训练来提高专注力水平,比如通过注意力训练、注意力转移训练等方式来增强专注力。
也可以通过放松训练来缓解焦虑情绪,提高专注力水平。
教练也可以通过设计各种专注力训练活动来帮助运动员提高专注力水平。
竞争压力、焦虑情绪、自信心和专注力是影响运动员心理状态的重要因素。
针对这些因素,运动员可以通过心理训练来提高应对压力和焦虑情绪的能力,培养自信心,提高专注力水平,从而在比赛中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发挥出自己最好的水平。
篮球教练员临场指挥中焦虑情绪产生原因及对策

篮球教练员临场指挥中焦虑情绪产生原因及对策文/唐志鑫摘要:本文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对篮球教练员在比赛前、中、后的焦虑情绪产生原因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针对篮球教练员控制焦虑情绪的对策和方法。
关键词:篮球教练员;篮球比赛;焦虑情绪;调节赛前、赛中情绪适应是篮球教练员指挥运动员在比赛中全面发挥身体、技术、战术水平的前提与保证,它的作用在于挖掘心理潜力,发挥心理优势。
因此,篮球教练员调节好情绪状态是使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出最佳竞技状态的基本保证。
在篮球运动飞速发展的今天,篮球的社会意义越来越大,教练员必须面对来自运动员、大众和媒体等各方面的巨大压力,良好的心理品质是教练员临场正常发挥的重要保证。
本文通过分析篮球教练员在篮球比赛前、中、后焦虑产生的原因,阐述各种焦虑水平对教练员临场指挥状态的影响,并提供一些调节焦虑情绪的原则和方法。
一、焦虑情绪从运动心理学角度分析,焦虑与紧张、唤醒、担忧、兴奋等视为同义词。
焦虑更多地是从心理方面的反映一种心理状态,焦虑是一种体验生理反应的紧张心理状态[1]。
当人处于一种焦虑情绪的时候,人体的各种指标就会发生变化,如心率、血压、以及个人行为动作等,唤醒水平也会发生变化。
生理上会出现诸如肌肉紧张、容易疲劳、头痛、呼吸急促、心悸、肠胃不适、睡眠品质不佳;心理上则有无法控制的担心、注意力不集中、烦躁不安、易发脾气等。
无论在任何情况下,焦虑的产生都会对人的情绪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篮球教练员临场指挥焦虑情绪产生的原因篮球教练员临场指挥焦虑情绪产生与比赛的重要性、对手的强弱、比赛的激烈程度、比赛的阶段以及场内外的气氛等有重要的影响。
(一)赛前焦虑篮球教练员所具备的指挥能力与比赛的实际进程要求不相称,是引发焦虑的主要原因。
教练员赛前情绪的产生的主要因素:1.自信心教练员的执教经验和临场应变能力对教练员的自信心有很大影响 2.身体焦虑教练员虽然不像运动员,需要进行比赛,进行身体身体竞技。
但是随着比赛的临近,身体也会出现许多变化。
焦虑对运动成绩影响

焦虑对运动成绩的影响运动技能不能在紧张激烈的运动竞赛中很好地表现出来,这已成为人们关心的问题。
首先要保持一定的觉醒状态,使之达到适宜的焦虑水平。
只有适宜的焦虑感,才是对运动员的认知活动与学习最为有效的方法。
一、运动焦虑的概念与分类1.焦虑的概念与分类为了便于理解有关焦虑的问题,这里首先将与有关焦虑概念进行说明。
焦虑是指人由于不能达到目标致使运动员自尊心和自信心受挫,或使失败感、内疚感增加,形成一种紧张不安并带有恐惧的情绪状态。
焦虑在心理上表现为泛化的固定目标的惊慌或担忧。
在生理上则伴有唤醒水平的升高焦虑状态,其含有的主要成分为:情绪体验,威胁,不确定性和担心的认知表征以及生理唤醒。
根据稳定性程度可将焦虑分为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两种。
2.运动焦虑的概念与分类一般在运动情境下产生的焦虑被称之为运动焦虑,主要指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对当前的或预计到的具有潜在威胁的情境产生的担忧倾向。
同样,运动焦虑也可分为运动特质焦虑和运动状态焦虑。
二、影响运动焦虑的因素有以下几种1.运动焦虑与认知评估这里所说的认知焦虑,是指由个体对自己能力的消极评价而引起的焦虑,由于认知焦虑的特征是将自己的注意,从对与任务有关的线索,转移到与任务无关的线索和社会评价上,因而当认知焦虑水平提高时,操作活动水平相应降低,两者是负相关的线性关系。
2.运动焦虑与外界环境在体育运动中,运动员的焦虑情绪还会由于在体育训练中的某些因素的强烈刺激而产生。
诸如:动作的危险性、保护与帮助措施、考核的标准、场地器材的布置以及教学训练方法等等。
3.运动焦虑与运动项目体操是技术很强的项目,对于运动焦虑的水平要求比较高,在比赛过程中过低的焦虑水平不利于比赛成绩的发挥;反过来说,过高的焦虑水平又会分散运动员注意力,从而不能发挥很高的水平。
与体操相比田径的技术要求相对不是很高,在比赛过程中对运动焦虑水平的要求不是太高。
所以在不同比赛项目对运动员焦虑水平的要求也是不同的。
竞赛焦虑产生原因及调适

竞赛焦虑产生原因及调适作者:古晶来源:《成长·读写月刊》2016年第06期【摘要】竞赛焦虑对运动员成绩有积极和消极的影响,如何使运动员把焦虑水平控制在适宜程度,排除高、底焦虑水平带来的消极影响,本文从心理学的角度对此做了一些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竞赛焦虑心理因素;调适一、竞赛焦虑的心理调适(一)端正比赛动机,减轻心理负担比赛动机过强或过弱会引起运动员的情绪混乱,产生能力下降,过分的考虑个人名次、荣誉和比赛结果,甚至把比赛成绩与个人终生的成就、事业和幸福紧紧联系在一起,就容易产生求胜心切的心理。
由于比赛动机过强,因此害怕失败,带着强烈的求胜动机和沉重的心理负担去比赛,结果情绪焦虑程度越积越强烈,导致极度紧张,呼吸短促,心跳加快,思维紊乱,注意力下降,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临场发挥时事与愿违。
所以,越是临近重大比赛,越是要适度降低求胜动机,减轻心理负担,真正做到轻装上阵。
这就要求每位运动员比赛的认识有客观正确地认识,摆正社会动机和个人的关系;培养体育比赛兴趣可使运动员在竞赛中产生愉快的竞赛情绪体验,一个运动员有了比赛兴趣,就会“道而正焉”甚至“欲罢不能”。
另外,运动员提出的比赛任务,不应超过其本人的能力。
(二)做好充分准备,形成良好的竞赛状态充分而良好的准备工作,是预防产生过度焦虑的最有效方法,赛前的准备工作很多,如物质准备,技能准备已达最该限度,因而它们对竞赛的影响相互间差异较小,而影响比赛成绩最显著的是心理状态。
引起竞赛焦虑的心理因素除动机外还有自卑、心境、无注意力、分析与综合、承受能力、性格。
自卑容易使运动员产生低度焦虑,在这种心理作用下,运动员总是担心自己准备得不够充分,把自己看得过低,看见名将、老将级的运动员就害怕,觉得不如他们,针对这种心理状态,要对运动员进行自信训练。
因为树立自信心能产生神态自若,平心静气的心理状态,就能集中注意力,记忆清晰,反应敏捷,判断正确,再现与运用知识技能,顺利比赛。
运动员赛前焦虑综述及其心理因素分析

225体育大视野作者简介:张睿(1997-),男,汉族,山东泰安人,山西农业大学体育学院,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体育教学;通讯作者:梁文魁(1974-),男,汉族,山西晋中人,山西农业大学体育学院,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运动训练。
运动员赛前焦虑综述及其心理因素分析张睿 梁文魁 山西农业大学体育学院摘要:焦虑是人的情绪状态的一部分,是人在面对未知事物或不确定情境下的一种情绪表现。
赛前焦虑是运动员在参与竞赛前由于对比赛情况的不确定等因素所造成的生理、心理上的不愉悦感,一般发生在竞赛前24小时内。
在20世纪中期,国内外的体育学者就已经着手于研究赛前焦虑对于运动员竞赛成绩的影响,我将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综述赛前焦虑的诸多理论,对各种可能产生赛前焦虑的心理因素进行整理分析,总结出关于赛前焦虑对运动成绩产生的影响以及克服的方法。
关键词:运动员;赛前焦虑;心理一、产生赛前焦虑的原因(一)运动员不同的个性特征在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方面,内向型、抑郁质型的运动员比胆汁质、多血质的运动员更容易产生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
因此,不同的个性特征是影响运动员不同竞技水平发挥的重要因素,也是运动员产生不同情绪状态的基本反应。
(二)运动员对比赛结果的期望程度运动员在参加大小规模的比赛时,都会有获胜的心理,对比赛结果也会有较高的期望,这个期望会成为激励运动员的一种强大动力。
但是期望的高低也会直接或者间接的引起运动员心理上的变化。
(三)唤醒状态的实际情况倒 U 曲线理论提出,个体只有在适宜的唤醒状态下才能发挥较高的工作效率,唤醒状态过低会造成运动员萎靡不振,对竞赛失去兴趣,唤醒状态过高,则会出现赛前的过度紧张,兴奋性太高,从而发挥不出正常的水平。
(四)运动水平的高低对赛前焦虑情绪的影响不同等级水平的运动员在赛前紧张、焦虑的层次上,心态的变化上存在显著性差异。
经过训练后,运动水平连续提高的过程中,在应对复杂及其多变的比赛情景时,运动员会表现出更高的活力、更灵活的应对策略以及保持更加积极的情绪状态。
对体育比赛前运动员紧张和焦虑的心理解析

对体育比赛前运动员紧张和焦虑的心理解析
运动员在比赛前往往会出现紧张和焦虑的情绪,这是很正常的现象。
这种心理状态对运动员的表现和成绩有着巨大的影响。
因此,对这种心理状态进行分析和解析是非常有必要的。
首先,运动员的紧张和焦虑情绪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
比如,比赛前的心理压力、心理紧张感、对手强劲的竞争压力等。
同时,对于一些比较拘谨或缺乏比赛经验的运动员,他们的紧张和焦虑情绪会更加明显。
其次,这种心理状态会直接影响到运动员的竞技表现和结果。
在比赛期间,运动员的紧张和焦虑感会影响到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反应速度,使他们难以做出最佳决策。
同时也会影响到他们的身体状态,出现手脚发抖、心跳加速等症状,减弱了他们的肌肉力量和灵活性,从而导致竞技表现不佳。
第三,运动员的心理状态也与他们的心理素质和心理能力有关。
心理素质稳定的运动员,在比赛前往往有更强的控制力和自信心,能够更好的应对比赛的压力和应变能力。
而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的运动员,会显得更加紧张和焦虑。
最后,对于运动员来说,如何面对比赛前的紧张和焦虑情绪是非常重要的。
运动员需要学会运用各种心理调节方法,如深呼吸、自我暗示、积极思考等,从而减轻紧张和焦虑情绪,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此外,经验丰富的教练和队友也会对运动员的心理调适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
总之,运动员在比赛前出现紧张和焦虑的心理状态是很正常的现象。
只有通过科学的心理调适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保证运动员在比赛中有更好的表现和取得更佳的成绩。
体育锻炼对大学生焦虑情绪影响的元分析

理 。教育部体卫艺司工作手册将焦虑定义 为人 由
于不 能达 到 目标 或不 能 克服 障碍 的威 胁 , 致使 自尊
心和 自 信心受挫 , 或失败感 和内疚感增加 , 形成一 种 紧张 不安 并带 有 恐 惧 的情 绪 状 态 … 。 为 了加 大
对 当前 大学 生 心理健 康 状况 的 了解 , 探讨 体育 锻炼
体 育锻 炼行为 的元 分析 结果显示 : 锻 炼时间 4 _ _ 9 周、 锻 炼频率 1 _2次、 每 次锻炼 时间 l _2 小 时、 中等运动量
效应值最 大。
关键词 : 焦虑 ; 元 分析 ; 效应值 d ; 运动量 ; Me t a回归 中图分类号 : G 8 0 4 . 8 2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号 : 2 0 9 5 — 2 3 5 X( 2 0 1 5 ) 0 2 - 0 0 6 7 - 0 7
对 大学 生心 理健 康 的影 响 , 国 内出现 了大 量关 于此
1 . 1 . 1 体 育锻炼 对焦 虑 影响 的主 效应假 设 假设 1 ( a _ b ) : a 、 体 育锻 炼 对 焦虑 影 响 , 基 于 之
前 国外 元分 析效 应 值 ( V i c k i S , 2 0 1 0) , 假 设 本 研 究
应值 一 1 . 0 7 4 最 高, 通过赛前情绪 T量表 测量 的交往 焦虑效 应值 一 0 . 2 1 1 最低 ; 对 女生 干预 的效 应值 比 男生
大; 总效应值 异质 性 Q值 为 2 9 7 . 1 7 5 ; 通过 亚组分析 以及 连续数 量 Me t a回 归分析发现 : 异 质性 主要 出现 在 实 验 法 中的组 内比较 、 调查法 中的组 间比较 、 发表过 的文献 、 以华 东地 区大学生人群 为研 究对象的研 究、 2 0 0 8年 出现的相关文献得 出的效应 值、 每 次运动的时 间一 小 时以 内。针 对 1 2篇 文章 4 5 0 6人研 究 对象关 于大 学生
运动员负性情绪与注意偏向关系分析

运动员负性情绪与注意偏向关系分析在体育运动领域中,运动员的心理状态一直是备受关注的焦点之一。
研究发现,运动员的心理状态与其在比赛中的表现密切相关,其中负性情绪和注意偏向是值得关注的因素。
本文旨在探讨运动员负性情绪与注意偏向之间的关系,并提出相关研究成果和心理干预建议。
一、负性情绪与注意偏向负性情绪是指一种消极的情感体验,包括焦虑、压力、愤怒等。
在体育比赛中,运动员往往会因为种种原因而产生负性情绪,比如比赛压力、失败挫折、队友矛盾等。
这些负性情绪对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产生影响,可能会导致注意偏向的改变。
注意偏向是指个体在面对外部刺激时,对某种特定信息更加关注或倾向于忽视另一种信息。
在运动领域中,运动员的注意偏向对于比赛表现和决策制定具有重要影响。
研究发现,负性情绪往往会导致运动员的注意偏向出现变化,比如过分关注失败的经历、负面的自我评价等,这可能会加剧其负性情绪,影响比赛发挥。
二、研究方法为了探究负性情绪与注意偏向之间的关系,心理学研究者们通常采用实验室实验、问卷调查和神经机制研究等方法。
在实验室实验中,研究者会通过实验手段诱发参与者负性情绪,比如让他们回忆一些失败的经历或面临一些压力的局面。
然后通过眼动追踪或注意力任务等方式来测量他们的注意偏向变化。
问卷调查则更加注重运动员自身的心理感受和注意偏向倾向,通过量表和访谈等方式来收集数据。
神经机制研究则通过脑部成像技术来研究负性情绪与注意偏向的大脑神经基础。
三、实证研究成果已有研究证实了负性情绪与注意偏向之间的相关性。
一些实验发现,运动员在面对负性情绪时倾向于更多地关注失败的信息,这表现在他们在注意力任务中对失败相关刺激的反应更加敏感。
另一些研究发现,运动员在情绪稳定时更容易集中注意力,而在面临负性情绪时则更容易分散注意力,这直接影响到他们的比赛表现和决策质量。
一些研究还发现了负性情绪与注意偏向的神经基础。
比如在脑部成像实验中,研究者发现负性情绪会导致大脑注意网络的激活模式发生改变,这直接影响到个体的注意偏向倾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育运动中焦虑情绪产生的因素分析
作者:张忠
来源:《读写算》2010年第19期
【摘要】焦虑情绪与体育运动成绩密切相关。
深入分析研究焦虑水平与比赛时间、运动时的压力、肌肉紧张程度、运动年龄、以及成就需要的满足的关系,对于充分掌握运动员的个性心理特征,了解运动员比赛前、中、后的焦虑水平的高低及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
从而通过各种有效方法掌握运动员产生焦虑状态的过程,达到消除不良情绪,保持良好竞技,提高运动成绩之目的。
【关键词】焦虑情绪;焦虑状态;焦虑程度;焦虑水平;成就需要
焦虑是由菜种压力引起的、模糊的、令人烦躁不安的情绪。
其中含有紧张、不安、惧怕、愤怒、烦躁、压抑等情绪体验。
事情的不确定性是焦虑产生的根源。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焦虑的程度与运动成绩的相关可用耶克斯——多德森定律(Yerke8——Dordson’s Law)来说明,即焦虑的程度与运动成绩呈“倒u型”曲线的关系。
当人参加体育活动或比赛时,在中等焦虑水平之下,对运动对技能学习最为有效;焦虑水平过低,有机体的激活水平低,影响运动成绩;焦虑水平过高,又会阻断认知加工活动,导致信息加工的效率全面下降,影响对复杂动作技能的学习。
运动实践的无数实例证明,这条曲线所描述的趋势是正确的。
但是如何控制焦虑水平处于中等程度这个问题至今尚未研究清楚。
为了有效研究这一问题,应了解与焦虑有关的以下几个因素:
1
焦虑与时间
在比赛的不同阶段,运动员的焦虑水平是不同的,而且赛后焦虑还要延续一段时间。
所以不仅赛前要作心理放松训练,赛后也要进行心理放松。
据研究,困难的比赛之前比容易的比赛之前的焦虑水平更高;剧烈运动本身具有减少焦虑程度的作用,它能直接减轻焦虑。
因此,赛前成功地增加的焦虑程度,只要激烈的身体运动一开始就会很快减弱。
在运动训练和比赛后的三十分钟时间内焦虑状态稍微上升,如果在这段时间里从
事一些其它的活动,如淋浴有利于减轻焦虑程度,这说明剧烈运动之后约需有三十分钟的恢复过程。
2焦虑与压力
运动员所固有的焦虑是由他们进行运动时所受的压力所决定的。
当然,在过去生活中他们长期所受到的压力,如爱情、战争等也会使他们的焦虑水平偏高,加重将来可能受到的压力的影响。
焦虑和压力是分不开的。
分析运动员造成压力的各种因素,如人、事情、环境等,甚至包括只在瞬间引起焦虑的事物,对于分析运动员的焦虑程度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般地说,高水平的焦虑可能是由:(1)重大比赛开始;(2)重要比赛对手的相貌;(3)来自父母的讽刺挖苦;(4)来自教练员的讽刺挖苦所引起的;有时也可能是比赛前几天停止训练之后,精力积聚过多所至。
中等水平的焦虑可能是由:(1)看到对方欣然欢呼;(2)进入一个奇怪地体育馆;(3)对手的相貌;(4)自己感受到呼吸短促所引起的,低水平的焦虑可能是由:(1)比赛任务本身要求低;(2)教练员、球迷、朋友的要求不高;(3)其它一些生活问题所引起的。
运动员在有低水平的焦虑时就会有颤抖等现象。
为降低运动员过高的焦虑水平,可模拟可能出现的各种外界压力进行训练。
比如,进行隔离训练(离开教练员,或在不习惯的指导下进行训练);模拟观众压力进行训练(包括发出不满意的“哼”声,突然爆发嘲笑声,或简单的带节奏的鼓掌声,或请父母到场观看等);或者把运动员带到陌生的体育馆、游泳池去训练。
也可用自我暗示法努力使肌肉放松,呼吸减慢,心率降低,从而降低焦虑水平。
3焦虑与肌肉紧张
利用电动肌肉震颤记录仪分析肌肉紧张状况,并结合焦虑量表的测定,来确定肌肉紧张度或肌肉反应与焦虑的关系方面的研究发现。
在完成运动能力的测验时,具有高焦虑的被试比具有低焦虑的被试肌肉紧张度明显地高一些。
当给被试一种犯错误的压力时,具有高焦虑的被试反映出来的焦虑水平更高。
让被试完成一项投掷任务时,具有高焦虑的被试比焦虑水平低的被试手臂肌肉更紧张,而且,屈肌与伸肌不能很好地协调工作。
这说明高焦虑对运动中所要求的神经肌肉活动的协调性具有破坏作用。
4焦虑与年龄
根据卡特尔和另外一些人的研究表明,人的焦虑水平在20岁左右时是很高的,30岁左右时偏低,进入老年(60岁以后)又会升高。
不过,年龄界限并不是绝对的,焦虑水平还与经验有关。
技能与心理条件越成熟,对比赛条件所引起的压力越低,焦虑水平也相应地越低。
5焦虑与注意力
焦虑可能与注意力有联系。
它主要表现为,当人焦虑时,注意力具有向内、狭窄和刻板的特点。
因此,教师或教练员可以从运动员的注意状态了解其焦虑水平的高低。
6焦虑与成就需要的满足
当人失利时,即成就需要得不到满足时,会产生焦虑;当成绩太令人注目时,即成就需要取得满足时也会产生很大的焦虑。
因为一旦取胜,要保持胜利是较难的,取胜的运动员可能会为以后的保持胜利而焦虑,也可能会因为怕失去朋友而焦虑,并从而放弃取得更大胜利的机会。
要解除这类焦虑,应通过运动员自己合理的思维,改变那些不合理的思维。
例如,把“我必须使每人高兴,否则。
太可怕了!”的想法,改为“我至少要使你已感到高兴,不能使所有的人高兴”,把“我必须达到完善无缺,当然很好,达不到也无关”。
“生活中不可能达到这一点”。
“如果别人对我不很好,也没有关系,因为生活中不可能是所有的人都对你特别好的”。
7焦虑与比赛后的各种情绪体验,
运动员在比赛后,无论是比赛的成功或者失败,他们的情绪体验都有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
成功者的积极情绪体验为:对胜利充满自信感,对所获得的成绩产生的一种满足感,并渴望继续参加比赛,不断夺取更好的成绩。
成功者的消极情绪体验为:盲目自信,对自己估计过高,看不到自己的不足之处,或者不转入积极的有目的活动,不愿付出更大的努力,进一步加紧训练,提高成绩。
成功的运动员在取胜之后紧跟着出现意外的失败,主要就是由于心理恢复不够,长时间处于过度兴奋的状态,得不到调整。
成功的运动员特别需要心理恢复的。
比赛者的消极情绪体验表现为:情绪消沉,苦恼不愉快,伤心,无精打采,体力衰竭,丧失信心,有时也委屈失望,埋怨,一蹶不振,对周围的同志以及该项运动不感兴趣,甚至想停止训练和比赛。
在另一种情况下,消极的情绪具有增加情绪的积极性质;取得优异的成绩而积极的投入到提高自己运动技能水平的训练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