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环境集中监控系统组网方案

合集下载

动力与环境集中监控系统的组网建设

动力与环境集中监控系统的组网建设
u e i h e taie s p r i o a d c nr l s se fr t e c ru sa c n h o e q i me t n tr s se s d n t e c nr l d u ev s n n o t y tm o h ic m tn e a d t e p w r e up ns mo i y t m. S h z i o o o te c nr l i e i ,f i r lr o t n ra t o l me al e a am,e re c i a in h n l g e o d n n e l g w t d t r aie . hs p p r r cts u me g n y st t a d i ,r c r i g a d d ai i u o n n h aa a e r l z d T i a e e i e . e
Vo. No3 1 5 . Se t2 0 p .0 6
动力与环境集中监控系统的组网建设
刘 伟
(北京 交通 大学 北京 104 ) 004
【 摘 要 】 机 房 集 中监 控 系 统是 综 合 运 用 计 算机 、现代 通 信 网 、智 能测 控 、 图像 传 输 等 先进 技 术 ,利 用通 信 网络 对 分
f r p we n i c m sa c o o r a d cr u tn e
LI W e U i
(B in i t g U i r t, e ig C ia 10 4 ) e ig J oo nv s y B in , hn 0 0 4 j a n ei j
Ab t a tS me d a c d e h oo is u h s c mp tr ’ d r o sr c :o a v n e tc n lge s c a o u e , mo e n c mmu iai n . tU g n me s r n u mv so a e nc t o i e ie t n a u e a d s p iin r

机房动力环境监控系统组网方式

机房动力环境监控系统组网方式

机房动力环境监控系统组网方式早期动环监控系统采用单节点非联网型监控系统,各节点独立工作,只能对机房简易的参量进行监测:环境温湿度、漏水、烟感、门磁、市电有无、重要配电开关等,基本上基于简易的开关量及少量模拟量的监测。

监控主设备在本地完成采集,通过PSTN电话系统或者SMS短信系统将告警通知机房负责人。

它的优点是监控成本低、实现便捷;缺点是监控内容简陋、及时性差、无法提供完善的管理体制、事后分析缺乏数据支持。

随着计算机的处理能力增强、网络的应用普及,工控计算机(亦称为:监控主机)投入动力监控系统中,采用多串口卡的方式实现对底端动力设备的采集,并实现联网传送实时数据,这是传统环境监控系统。

它的各动力设备智能通信口(RS232/RS422/RS485)或者增加的采集模块通过工程布线引至工控机(运行动力监控系统采集程序的电脑),由工控机实现协议解释及数据处理。

优点是监控内容比较全面、结构清淅;缺点是工程布线比较复杂、布线成本高、依赖工控机性能;设备通信协议解释由工控机完成,如果工控机出现故障(工控机毕竟是一台电脑,7*24*365天工作,硬盘、内存、主机、电源、病毒引起的故障率高),监控将缺失,形成监控临时盲区。

工控机需提供合适的安装环境:供电、环境温度、安装机架等。

随着1~16口多串口服务器的完善及普及,新的动环监控系统使用其代替计算机多串口卡的应用,解决了被监控设备与监控主机远距离布线的麻烦,将现场RS232/RS422/RS485设备接入多串口服务器,经多串服务器TCP/IP网络传送至监控主机,传输距离不受布线限制,并可节省布线。

其实现的功能与多串口卡的功能相似,将串口数据网络打包,透明传输到监控主机。

多串口服务器动力环境监控系统的优点是监控内容比较全面、布线简洁、多串口服务器接入便捷;缺点是采用透明传输机制,设备通信协议解释由监控主机完成,如果网络故障或监控主机出现故障,监控将缺失;因经多次接口转换,故障风险增加;采用点明式采集机制,协议解释由监控主机实现,网络数据流量大、带宽压力大。

动力环境监控系统方案

动力环境监控系统方案

机房动力环境监控系统技术方案目录1.1系统设计说明 (4)1.1.1系统概述 (4)1.1.2设计依据 (4)1.1.3设计原则 (5)1.1.4需求分析 (6)1.1.5系统架构 (7)1.1.6系统主要管理功能 (9)1.1.6.1集中监控: (9)1.1.6.2电子地图 (10)1.1.6.3配置完善 (10)1.1.6.4报警处理 (11)1.1.6.5日志管理 (12)1.1.6.6安全管理 (12)1.1.6.7辅助分析 (13)1.1.6.8自动跳转或轮循窗口 (13)1.1.6.9自检与看门狗 (14)1.1.6.10双机备份 (14)1.1.6.11联动操作 (15)1.1.6.12管理维护 (15)1.1.6.13方便扩容 (16)1.1.7效益分析 (16)1.1.8系统软件主要功能 (17)1.1.9系统硬件特性 (18)1.1.10产品优势 (19)1.1.10.1集中监控: (19)1.1.10.2与传统的监控产品及同类产品对比,中央管理系统具有明显的优势 (19)1.1.10.3全开放模式 (20)1.1.10.4全面组态模式 (20)1.1.10.5高度的可扩展性 (21)1.2核心管理平台 (21)1.2.1系统中心平台 (21)1.2.2双机备份 (23)1.2.3管理软件 (24)1.2.3.1软件组成 (24)1.2.3.3报警方式 (27)1.2.3.4运行平台 (27)1.2.3.5功能特点 (27)1.2.3.6主要功能 (28)1.2.3.6.1遥信、遥测、遥控功能 (28)1.2.3.6.2告警管理功能 (29)1.2.3.6.3配置管理功能 (29)1.2.3.6.4安全管理功能 (30)1.2.3.6.5其它功能 (30)1.2.4硬件选型 (31)1.2.4.1监控服务器(STU-6895) (31)1.2.4.2短信模块 (32)1.2.4.3电话语音模块 (33)1.2.4.4信号采集服务器 (34)1.2.4.54路隔离数字量输入、5路A型电磁继电器输出模块 (35)1.2.4.6STU-7520 RS-232转RS-485模块 (37)1.2.4.7STU-7052D开关量采集模块 (38)1.2.4.8电量仪监控(STU-2010) (40)1.2.4.9漏水检测(LS-6201) (41)1.2.4.10温度检测(STU-TH485) (42)1.2.5各子系统详细说明 (43)1.2.5.1UPS系统 (43)1.2.5.2精密空调系统监控 (44)1.2.5.3普通空调系统监控 (45)1.2.5.4漏水监控系统 (45)1.2.5.5蓄电池子系统 (46)1.2.5.6供配电系统 (47)1.2.5.7新风子系统 (48)1.2.5.8防雷子系统 (49)1.2.5.9红外线监测子系统 (50)1.2.5.10温湿度监测系统 (51)1.2.5.11消防检测系统 (52)1.2.5.12门禁子系统 (53)1.2.5.13闭路电视子系统 (53)1.2.5.14服务器监测子系统 (54)1.1系统设计说明1.1.1系统概述本工程位于江西省上饶市上饶银行核心机房。

动力环境监控系统技术方案

动力环境监控系统技术方案

动力环境监控系统技术方案动力环境监控系统技术方案一、系统概述随着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电力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越来越受到关注。

为了保障电力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运行,需要对电力设备的环境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和控制。

因此,本项目将开发一套动力环境监控系统,以实现对电力设备的环境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和控制。

该系统广泛适用于电力行业各类场所,例如变电站、输电线路、发电厂房等。

本系统包括如下两个部分:1.监测设备:主要包括传感器、数据采集器、通信模块等。

2.监测系统:主要包括数据处理中心、监测软件等。

二、系统功能1. 实时监测环境参数本系统主要实现对电力设备周围的环境参数进行实时监测,例如:温度、湿度、气压、风速、风向、降雨等。

在监测过程中,将通过传感器采集环境数据,并将数据实时传输到数据处理中心。

监测数据将显示在监测软件的界面上,并支持数据查询和导出功能。

2. 数据分析和处理为了更好的分析环境数据,本系统将实现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功能。

分析模块支持环境参数的趋势分析、异常告警和统计分析等功能。

同时支持数据的存储和备份功能,确保数据的安全性。

3. 告警与通知一旦监测数据超过设置的阈值范围,系统将会自动发出告警。

告警信息将通过短信、邮件等多种方式通知维护人员。

同时系统支持设置告警级别和告警频率,增强告警的可靠性。

4. 实时监测摄像头本系统可以通过摄像头实时监测电力设备的周围环境,例如监测是否有未经授权的人员进入,以及设备是否受到损坏等。

同时也可以支持设备的远程监控功能。

5. 维护管理本系统支持设备的远程管理和维护功能。

可以通过远程维护的方式,对设备进行调试和升级。

三、总体设计1. 系统架构本系统采用主从结构的架构设计。

监测设备作为从系统,通过传感器采集环境数据并将数据传输到数据处理中心。

数据处理中心作为主系统,接收从系统传输过来的数据,进行处理后通过网络发布给终端用户。

2. 系统模块系统模块主要包括监测设备模块、数据处理模块、监测软件模块等。

通信机房动力环境集中监控系统解决方案

通信机房动力环境集中监控系统解决方案

通信机房动力环境集中监控系统解决方案第一章、前言1.1.背景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各行业对计算机的依赖性日益提高,计算机系统已成为业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数量与日俱增,配套的环境设备也日益增多。

机房的环境设备(供配电、UPS、空调、消防、保安等)为计算机系统提供正常的运行环境。

一旦机房环境设备出现故障,就会影响计算机系统运行,对数据传输、存储及系统运行的可靠性构成威胁,如事故严重又不能及时处理,就可能损坏硬件设备,造成严重后果。

对于金融、证券、电讯、海关等需要实时数据处理的单位,机房管理尤为重要,一旦系统故障,造成的经济损失不可估量。

目前许多机房的管理人员不得不采用24 小时专人值班,定时巡查机房环境设备,这样不仅加重了管理人员的负担,而且更多的时候,安全隐患不能及时排除。

目前国内普遍缺乏机房环境设备的专业管理人员,在许多地方的机房不得不安排软件人员或者不太懂机房设备管理甚至根本不懂机房设备维护的人员值班,这对机房的安全运行无疑是一个不利因素。

特别是现在的XX系统,更是要求系统的安全,实时,全天候无故障运行,众所周知,以往计算机这种精密电子设备最害怕的是电源系统的故障(包括电压不稳、浪涌、频率波动、电源干扰、谐波失真等)。

UPS不间断电源可以减少电源故障所带来的损失。

但仅使用UPS对完成保护计算机的任务来说是远远不够的,用户不能直观地了解UPS当前的工作状况和剩余电量,使用UPS也不能确保电脑自动关机,断电后用户还需要自己进行一系列操作。

此外XX系统内的大量的UPS设备、空调、新风机组及发电机组等设备需要人为的定期对其进行检测。

各类供电设备数量多,比较分散,完全依靠人为的管理,难度较大。

服务器、网络设备及UPS供电系统的正常运行是系统正常运行的必备条件,机房的管理人员对供电情况较难管理,UPS、发电机组及供配电设备的供电运行情况主要通过巡检方式。

运维人员的工作量巨大。

此外,网络规模大,设备数量多、种类复杂,由于没有有效的监控和故障诊断工具,无法有效划分管理职责。

电信设备及动力环境安全综合运维网管集中监控系统方案

电信设备及动力环境安全综合运维网管集中监控系统方案

电信设备及动力环境安全综合运维网管集中监控系统方案介绍该方案旨在设计和实施一个综合运维网管集中监控系统,以确保电信设备和动力环境的安全性。

该系统将提供实时监控、故障检测和报警功能,以便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来保护设备和环境的安全。

功能1. 实时监控:系统将通过传感器和监控设备实时监测电信设备和动力环境,包括温度、湿度、电流、电压等参数的变化。

2. 故障检测:系统将自动检测设备故障和异常情况,并通过报警系统发送通知。

3. 报警功能:系统将根据预设的阈值和规则,实时发出警报,通知相关人员采取应急措施。

4. 数据分析:系统将收集和分析监控数据,以便及时发现潜在问题,并提供数据报告和统计分析结果。

设备和技术1. 传感器:使用多种类型的传感器,如温湿度传感器、电流电压传感器等,以监测设备和环境的实时状态。

2. 监控设备:安装监控摄像头、监测设备等,以获取设备运行情况的实时图像和数据。

3. 网络通信:通过网络传输数据,并确保系统与各个设备之间的连接稳定和可靠。

4. 软件系统:使用专业的监控软件开发系统,以实现实时监控、故障检测和报警功能。

实施步骤1. 需求分析:了解客户需求,制定详细的方案规划。

2. 设备采购与安装:根据方案需求购买和安装传感器、监控设备等。

3. 网络建设与配置:构建稳定的网络环境,并配置网络通信设备。

4. 软件开发与系统集成:开发定制化的监控软件,并将各个设备和传感器集成到系统中。

5. 测试与调试:对系统进行全面测试,并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优化。

6. 运维与维护: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并进行定期的维护和升级。

总结电信设备及动力环境安全综合运维网管集中监控系统方案旨在提供实时监控、故障检测和报警功能,以保证设备和环境的安全。

该方案需要进行需求分析、设备采购与安装、网络建设与配置、软件开发与系统集成、测试与调试以及运维与维护等步骤。

通过该系统的实施,能够有效保护电信设备和动力环境的安全。

动力环境监控系统技术方案

动力环境监控系统技术方案

动力环境监控系统技术方案动力环境监控系统技术方案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现代建筑中的电力系统更加复杂和多样化。

在这方面,动力环境监控系统是一个重要的工具,它可以通过监测电力网络的各种参数,追踪电力状况,以保证电力系统的稳定和安全。

本文旨在探讨动力环境监控系统的技术方案,包括其基本原理、功能和特征等方面。

一、动力环境监控系统的基本原理动力环境监控系统主要由控制器、传感器、数据采集器和分析软件组成。

控制器是监控系统的核心,用于接收传感器的信号,并向数据采集器发送信息。

传感器是一种用于检测环境因素的设备,能够测量电力网络的电压、电流、功率等参数。

数据采集器是将传感器收集的信息转换为数字信号,以备分析和存储。

分析软件可以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以帮助用户准确地理解动力环境的状况。

二、动力环境监控系统的功能1.实时监测电力负荷,以协调电力供需和平衡电网负荷,避免过载和断电等问题的发生。

2. 精密监控电力设备的耗能和使用情况,以便节约电力开销,减少浪费。

3. 提供实时警报和通知,以便将问题及时解决。

4. 自动化处理示警信号和故障信号,减少人为因素带来的错误。

5. 帮助维护人员协调电力故障的快速排查和修复。

三、动力环境监控系统的特点1. 数字处理和存储:动力环境监控系统采用集临床医学、工程技术和计算机科学于一体的数字数据处理技术,能够对电力网络的数据进行精确存储和分析。

2. 精确性高:动力环境监控系统的监测精度达到了毫安级别,能够对电力网络的细微变动进行准确检测。

3. 系统模块化:动力环境监控系统具有极高的系统构架模块化程度,能根据需要进行定制化设计。

4. 实现物联网技术的融合:动力环境监控系统能够充分实现与人工智能、基础设施物联网等技术的融合,能够通过大数据和机器学习技术进行数据的分析和预测,提高电力网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5. 多元化的界面设计:动力环境监控系统的界面设计具有高度的专业性和多元化,能够满足不同用户的各种需求。

机房动环综合监控系统方案

机房动环综合监控系统方案

机房动环综合监控系统方案xx年xx月xx日contents •系统概述•系统架构与组成•系统功能与应用场景•系统部署与实施方案•系统优势与价值•系统案例与演示目录01系统概述定义与特点它主要用于实时监测机房内的温度、湿度、空气质量等环境参数,以及电源、空调、消防等设施的运行状态。

该系统具有智能化、自动化、远程监控等特点,可提高机房安全性和可靠性。

机房动环综合监控系统是一种针对机房基础设施、动力环境等方面进行全面监控的系统方案。

动环监控的重要性机房作为企业核心数据存储和处理的重要场所,其运行稳定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动环监控系统可以对机房环境参数和设施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和预警异常情况,避免因机房环境问题而引起的运行故障。

通过动环监控系统可以实现远程监控和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减少人工干预和错误。

动环监控系统的历史与发展动环监控技术自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发展,起初主要针对电源、空调等少数几类设施进行监测。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动环监控系统的监测范围不断扩大,包括环境参数、气体检测、安防等各个领域。

目前,机房动环综合监控系统已成为数据中心、通信基站等重要场所不可或缺的安全保障工具。

02系统架构与组成采用分层架构设计,由感知层、传输层、数据处理层和应用层组成。

感知层负责数据采集和设备控制,传输层负责数据传输,数据处理层负责数据存储和分析,应用层负责业务呈现和业务逻辑处理。

架构概述包括环境感知设备(如温湿度传感器、水浸传感器、烟雾探测器等)、动力监测设备(如电力监测仪、UPS监测仪、蓄电池监测仪等)和监控摄像头等。

特点:稳定性高、抗干扰能力强、兼容性强、易于维护。

动环监控硬件设备动环监控软件系统基于B/S架构或C/S架构,支持多种操作系统和浏览器,支持与其他系统的数据集成和信息共享。

功能包括实时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存储、报警、报表统计等,可实现多级权限管理、分班次管理、短信报警等功能。

可提供二次开发接口和协议,方便与其他系统集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 力环 境集 中监 控系 统
组 网方案
昊 川
中 国移 动 通 信 集 团 广 西 有 限 公 司
南宁
5 0 2 3 0 2
1 概 述
动 力 环 境 监 控 系 统 是 对 通 信 机 房 的 动 力 设 备 以 及 相 关 运 行 环 境 进 行 集 中 式 的 实 时 监 测 、控 制 和 管 理 的 系 统 。 动 环 监 控 系 统 的 组 方 案 随 基 础 网 络 的 不 断 发 展 而 发 展 ,从 最 早 的 串 口传 输 、电 话 拨 号 方 式 ,发 展 到 后 来 的 E1抽 时 隙 、EJ点 对
当 网 络 正 常 时 , 其 数 据 流 向 如 图 l中 红 色 线 条 方 向 所 示 , 所 有 站 点 的 上 下 行 数 据 通过 一 方 向传 输 至 中心 的汇接 设 备上 , 个
汇 接 设备 也 只开 放一 个 端 口 。 如果 某一基 站传 输设 备发 生故 障 , 如 网 桥 损 坏 、基 站 停 电倒 站 等 , 则数 据 仍 可 从 红 、绿 2个 方 向 传 回 中 心 , 即 中 心 的 汇 接 设 备 上 的 2个 端 L 全 开 , 从 2个 方 向 I 接 收 上 下 行 数 据 ,从 而 实 现 环 路 保 护 , 如
入 SD 网 络 。 在 环 型 拓 扑 中 , SD 的 H H
般 只 在 重 要 的 局 站 使 用 , 如 枢 纽 楼 、十
线 机 房 等 。 为 了克 服 星 型 组 的 这 些 缺 点 ,逐 步 提 出 了环 型 组 网 的 概 念 。 在 环 型 组 中 ,多个 基 站 共 用 一 与 业 务 分 离 个
个 站 点 的 识 别 是 通 过 El时 隙 号 来 实 现 的 , 这 样 每 当 进 行 网 络 调
图 1 环 型 组 网 方 案 示 意
整 时 ,几 乎 都 会 造 成 底 端 的 时 隙
冲 突 。 假 定 甲 环 路 中 原 有 A #局
站 ,A#局 站 占 用 第 8 #时 隙 , 现 因 网 络 整 , 需 将 该 局 站 调 整 至 B 环 路 中 ,而 B 环 路 中 8 #时 隙 已 经 被 占 用 了 , 这 样 就 会 引 起 网 络 冲 突 , 需 要 维 护 人 员到 现 场 调 整 。
我 们 可 以 将 这 种 方 式 称 为 “ b ts 隙 环 ” 2 M i/ 时 。
Hale Waihona Puke ( ) 方 案 二 : 基 十 T cp / P 2 I 技 术 的 共 享 方 式 底 端 采 集 器 采 用 TCP I /P, 将 数 据 封 装 为 1 包 ,具 备 全 网 惟 一 P
图 2所 示 。
作 为 星 型 拓 扑 , E1抽 时 隙 和 E1点 对 点 组 网 方 式 存 在 的 缺 陷 是 明 显 的 。 El扪 时 隙 由 于 没 有 与 业 务 分 离 , 在 使 用 中 容 易 出 现 由 于 监 控 影 响 而 导 致 的 基 站 吊
死 ,或 由于 基 站 割 接 而 导 致 的 监 控 蒯整 ;
的 I P地 址 , 而 监 控 中 心 对 站 点 的 别 也 通 过 I  ̄ J3 P I K实 现 。 从 数 : 据 通 信 的 角 度 来 看 , 这 是 一 个 局 域 网 的 概 念 :监 控 采 集 器 由 于 其
接 入 能 力 就 限 定 在 了 ÷2 1 = 5个
站 点 。 二 是 环 路 的 传 输 带 宽 固 定 且 效 率 低 , 每 个 站 点 占 用 的 时 隙 是 同 定 的 , 无 数 据 传 输 时 带 宽 就 被 闲 置 ,而 如 果 传 输 大 数 据 量 时
又 无 能 为 力 。 三 是 监 控 中 心 对 各
电信投
站 所 共 享 , 其 中 合 理 地 利 用 带 宽 是 组 网的关 键 。
(1 ) 方 案 一 : 同 定 时 隙
式 当 采 用 E l作 为 传 输 资 源 时 , 很 自然 地 就 会 与 时 隙 复 用 技 术 联 系 起 来 , 简 单 地 说 就 是 将 E1链 路 中 的 某 个 或 某 几 4- 4 k i/ "6 b ts时 隙 指 定 给 1-- 站 。 时 隙 复 用 方 案 存 /基 ' 在 弊 端 ,一 是 时 隙复 用 方 式 严格 限 制 了 环 路 的 接 入 能 力 。 一 路 E1 有 3 0个 可 用 时 隙 , 如 环 上 每 个 基 站 占 用 2个 时 隙 , 那 么 整 个 环 路 的
点 的星 型 拓 扑 组 网 方式 ,一 直 演进 至 近 年 来 出现 的环 型拓 扑组 网方 式 。
利 用 SDH 环 路 , 相 邻 局 站 之 间 通 过
E]的 方 式 顺 次 连 接 , 构 成 逻 辑 上 的 一 个
环 路 。 每 个 环 路 在 中 心 端 占 用 2个 端 口 。
的 2 M b ts 宽 , 并 通 过 数 据 双 向 传 输 实 i 带 /
现 环 路 保 护 , 如 图 l所 示 。
2 M b ts 路 作 为 传 输 介 质 , 为 环 上 的 基 i 链 /
46 TELECo M UN I CATI NS 丁EC 卜N0 ( G Y/ 2 0 O 8 ・ 1 0 o { )
而 E l点 对 点 由 于 占 用 的 传 输 资 源 过 多 ,

2 环 型 组 网应 注 意 的 问 题
2. 问 题 一 : 传 输 介 质 的 共 享 机 制 1 底 端 采 集 器 输 出 的 数 据 通 过 接 口 转 换 器 ( 当 于 图 2中 桥 的 位 置 )转 换 为 相 E1物 理 层 数 据 , 然 后 通 过 双 向 环 方 式 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