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清朝专制统治的强化 导学案

合集下载

七年级历史教案第18课 君主集权的强化

七年级历史教案第18课 君主集权的强化

第18课君主集权的强化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和掌握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清朝的建立及对全国的统治,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的措施。

归纳努尔哈赤、皇太极的主要功绩。

比较努尔哈赤与其他少数民族首领的共同之外。

培养学生归纳、比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评价历史人物。

过程与方法: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学生阅读教科书,分析满洲的兴起和清朝对全国的统治,归纳努尔哈赤、皇太极的活动及历史贡献。

指导学生进行讨论,完成比较努尔哈赤与其他少数民族首领的共同之外。

通过对“军机处的设置”的学习,加深理解军机处的设立是君主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的关键措施。

联系秦朝的焚书坑儒、明朝的八股取士,指出文字狱自古就有。

教师布置学生课外搜集有关清朝的资料,课上交流,在教师指导下,提出不同的看法,增长大家的见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清朝君主集权的强化是封建制度走向衰落的表现,通过分析清朝的专制统治,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文字狱”的社会危害,理解政策制度得当与否将直接影响到社会发展的道理。

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课的重点是君主集权的强化。

可让学生观看图片,老师补充有关的资料,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来完成。

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的影响是本课的难点。

君主集权的强化一方面加强了君主的权力,有利于政治安定;另一方面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不利于社会的发展。

让学生学会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分析历史问题。

课前导学观看有关努尔哈赤、康熙帝、雍正帝的影视片,收集了解努尔哈赤、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等人物的故事和历史资料。

教学策略本课内容时间跨度较大,从明朝灭亡、女真兴起一直讲到康乾盛世。

在教学中,应帮助学生理清线索,抓住重点。

本课内涉及到的重要人物、重要事件,可以让学生用已学过的类似的历史知识进行对比,找出他们的共同点。

通过师生们的共同合作,以及对本课内容的研究、总结,使学生加强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本课教学围绕满洲的兴起、清朝的建立和清朝加强君主集权来展开的。

七年历史下第18课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 导学案

七年历史下第18课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 导学案
A、繁荣与开放并存B、多元文化膨胀与经济高度发展
C、繁盛与危机并存D、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
学习目标:
1.了解和归纳明清两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
2.认识专制统治加强、八股取士、文字狱等是封建制度没落的表现。
☆自主预学【细心研读,静心思考有收获】
(一)明清帝国的更替
1.1368年,推翻元朝统治,在(今南京)称帝,国号明。朱元璋就是。此后近20年时间,扫平各种残余势力,完成了统一
2、明朝设立厂卫制度的目的是()
A、监视百官和京城百姓B、使其成为专制皇权的可靠支柱
C、害怕丞相的权力过大D、使君臣关系变为主仆关系
3、据史书记载,明朝时“京官每旦入朝,必与妻子诀,及暮无事则相庆,以为又活了一日。”这段史料主要反映了()
A、京官与妻子感情很好B、京官悲观
C、京官度日如年D、明朝君权空前加强,震慑百官
☆拓展延学【大胆创新,高手过招勇者胜】
(1)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什么时期形成?唐朝科举制度有什么变化?
(2)科举制度对扩大封建统治基础有什么作用?
明清两朝为加强思想控制采取了哪些措施?
八股取士、文字狱
初二年级历史科新知理解案主备人:邹平审核人:二次备课人:使用时间:2014.5.4学生:小组:班级:七年班
学习内容:第18课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导学案
学与教随笔
☆归纳复学【总结反思,新知串联成树图】
☆巩固检测【勇敢展示,头脑风暴比智慧】
1、清朝设立军机处,是在()
A、康熙时B、乾隆时C、雍正时D、顺治时
A、监视百官和京城百姓B、使其成为专制皇权的可靠支柱
C、害怕丞相的权力过大D、使君臣关系变为主仆关系
3、据史书记载,明朝时“京官每旦入朝,必与妻子诀,及暮无事则相庆,以为又活了一日。”这段史料主要反映了(D)

第18课清朝专制统治的强化(说课稿)

第18课清朝专制统治的强化(说课稿)

课题:第18课《清朝专制统治的强化》(说课稿)说课人:六盘水市第十八中学刘贵相第18课清朝专制统治的强化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清朝是中华帝国的晚期,中国封建社会已经开始走向没落,为了对日益变化的社会进行严密的控制,清朝统治者采取了各种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这些措施的实施巩固了封建统治,但也反映了封建专制制度的腐朽性的逐渐衰落的趋势。

本课内容上承明朝皇权高度集中,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知识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为下一课抗击西方殖民者的入侵铺开了历史线索;本课知识,对客观评价清朝,后期学习的延续起了开篇之义很重要。

2.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满洲的兴起,清朝的建立,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的措施。

(2)通过分析专制皇权的强化过程和影响,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体现新课改的要求,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等方式,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贴近学生的生活知识,从而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清朝君主集权的高度强化是封建制度走向衰落的表现。

(2)认识清朝大兴文字狱造成“万马齐喑”的局面,不利于社会进步和发展。

3.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清朝君主集权的强化。

教学难点:君主集权强化的利和弊。

二、说学法、教法1.学情分析:对于七年级学生而言,通过上学期对历史的学习,基本掌握了一些简单的学习历史的方法。

对清朝的历史通过一些课外读物或者影视作品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是对分析历史本质问题还出现一定的困难,尤其是对清朝强化皇权的措施,我国封建社会走向衰落,这种理论性较强的东西,学生在理解上还会出现很大的困难。

2、学法指导:合作探究学习法,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管能动性,并且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以平等的地位和学生交流,对话。

教师扮演学生领路人的角色。

3、教学方法:谈话法:(多媒体辅助),增加课容量,同时把繁杂的问题简易化,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可提高教学效率。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导学案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导学案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道议政王大臣会议、南书房、军机处等机构的功能和文字狱的强化,认识到清朝君主专制独断统治已到达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地步。

2.了解文字狱、八股取士和君主专制之间的关系,它们既是君主专制统治的产物,又遏制了思想,阻碍了学术文化的发展,影响了社会的进步,极大地推动了君主专制的极端强化。

3.知道清代中期以来的政治腐败现象,认识到清朝内部出现了严重的统治危机。

知道清朝推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和主要表现,理解闭关锁国的含义。

了解闭关锁国给中国带来的不良后果,中国从此开始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认识到保守落后政策对中华民族发展的危害性。

【学习重难点】重点:军机处的设立【自主学习】军机处的设立1.背景:(1)清朝初期,一切军国大事有满洲贵族组成的决定。

(2)康熙时,为了抑制满足贵族的权力,加强君主专制,设立了_______。

2.设立:(1)时间:年间设立。

(2)组成:由选派亲信大臣组成。

(3)职责:军政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照皇帝的旨意拟写成文,经皇帝审阅同意后传达中央各部和地方机构去执行。

3.影响:时,撤销议政王大臣会议,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1.文字狱:(1)目的: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

(2)时期:、雍正和乾隆时期。

(3)影响: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言论,严重阻碍了思想、学术的发展和进步。

2.文化专制政策:(1)大力提倡,组织人力大规模进行整理文献和编纂书籍的活动。

(2)对全国书籍进行全面检查,把认为是对不利的书籍列为禁书,收缴并进行销毁。

不断加剧的社会矛盾1.吏治腐败:(1)官吏为了求得升迁或自保,贿赂上级,结党营私,贪污成风。

(2)八旗兵的精神荡然无存,军风军日益败坏,军备废弛,贪污之风普遍。

2.经济衰退;(1)官僚机构臃肿,财政收入入不敷出,出现了财政危机。

(2)严重,社会贫富分化严重,社会危机重重。

闭关锁国政策1.原因:(1)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不需要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

广东省河源市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8课 清朝专制统治的强化导学案 中图版 精

广东省河源市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8课 清朝专制统治的强化导学案 中图版 精

第18课清朝专制统治的强化【学习目标】1、掌握清朝强化专制统治的措施;2、理解文字狱和文化专制政策的危害;3、通过清朝中期以来的社会危机,了解中国开始落后与世界潮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历史危机感、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4、通过军机处的设置与文化专制措施的学习,引导学生认识专制统治的危害,理解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强化学生的民主意识。

【预习案】一、导学引航研读教材(P114---118)(一)请同学们读课本第一目“军机处的设置”,完成下列小题:1、_______时期,设立_________,它是秉承皇帝旨意经办重大军政事务的中枢机构。

它的设置,标志着__________的进一步强化。

(二)阅读课本第二目“大兴文字狱”,完成下列小题:2、清军入住中原后,大兴_________,借以_______知识分子的反清意识。

它是统治者实行思想专制政策的极端表现。

3、影响:文字狱是一种文化专制政策。

它严重_______了人们的思想,_______了人才,_______了文化发展与学术进步。

(三)快速读课本第三目“清朝中期的社会危机”,完成下列小题:4、________后期,统治阶级日益腐化,官僚机构_______,__________日盛,社会矛盾激化,清朝统治处于危机之中。

【探究案】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以皇权至高无上为核心,皇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的矛盾贯穿始终。

(1)秦朝统一后,为避免西周以来实行的分封制的弊端,在地方上实行了什么制度?汉武帝为削弱地方诸侯的势力,消除地方对中央的威胁,采取了什么有效措施?(2)宰相(或丞相、相国等)是古代中国辅助帝王的最高行政官员,相权过大就会严重威胁皇权。

皇权和相权的矛盾在唐宋元明四朝尤为突出。

明太祖是如何解决这一矛盾的?(3)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国家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从事大规模的生产活动和国家建设。

请以隋朝的相关史实佐证这一观念的正确性。

18课君主集权的加强导学案

18课君主集权的加强导学案

初一历史——18课君主集权的加强班级——姓名———主备人:杜明辉课型:新授课时:1课时第12 周第2 课时总课时:23【教师寄语】推开虚掩的智慧之门,智慧隐藏在你每时每刻的思索和学习之中,付出就会有收获,相信自己!1、学习目标(2分钟)能准确说出:(1)努尔哈赤的功绩与清朝的建立;(2)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的措施、文字狱及其危害。

2、理解:清朝强化君主集权和制造文字狱的影响。

3、情感价值观: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认识文字狱的社会危害,理解政策制定得当与否直接影响社会发展的道理。

重点与难点:重点:君主集权的加强。

难点:君主集权的加强的利弊。

4、自主先学:(12分钟)(1)、1分钟浏览课本标题及正文,快速写出本课主要讲述什么?主要讲几个问题?认识了什么人物?本课主题:--------------- 人物---------------------主要讲的问题:a、--------------------------------------------------b、--------------------------------------------------(2)、11分钟仔细阅读课文正文,能在课本上标注掌握下列知识要点,思考完成下列问题:1、清朝建立:A、-----------统一女真各部,并与-------年建--------。

B、-------年,--------改国号为清。

C、-------年,清军入关逐步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

2、:君主集权的加强A、清初:设置------------,还保留着----------------。

B、设军机处:目的:加强君主专制;时间:------帝时;职责:--------------------------------------标志:--------------------------------------。

C、大兴文字狱:目的:为加强君主专制。

时间:-----------、-----------、---------------三朝。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8课 清朝专制统治的强化(第3课时)名师教案 岳麓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8课 清朝专制统治的强化(第3课时)名师教案 岳麓版

第18课清朝专制统治的强化教学内容清朝专制统治的强化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通过了解从到女真、建州女真、满洲的演变过程,培养学生探寻历史线索的能力。

2、通过分析专制皇权的强化过程,培养学生正确认识和综合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分析秦始皇焚书坑儒、明朝八股取士与清朝大兴文字狱的严重后果,培养学生归纳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介绍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的有关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历史事件发生的必然性与偶然性,从而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观。

2、从清朝设立军机处和大兴文字狱两个方面,结合课中题和课后题,说明清朝进一步强化皇权,中国封建社会专制统治达到了项峰,成为阻碍历史发展的严重障碍,培养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的创业事迹,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观。

2、通过讲述吴三桂引清兵入关的有关史实,痛斥奸邪,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3、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专制统治的危害,理解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将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强化学生的民主与法制意识。

教学重点清朝设立军机处以及文字狱的特点和影响。

教学难点清朝强化专制统治的原因及影响教学方法启发分析、问题归纳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看过电视剧《还珠格格》吗?你知道他们穿的是哪个民族的服饰?这个民族在我国建立了什么王朝?这个王朝是怎样建立的,清朝的皇帝又是怎样进行统治的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本课内容。

讲授新课一、清朝建立1、在满洲的兴起和清朝的建立中的两位关键人物,他们的功绩有哪些?(请学生看努尔哈赤、皇太极的图片)(根据学生的回答介绍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的主要功绩)努尔哈赤的主要功绩:①统一女真各族;②1616年建立后金政权。

皇太极的主要功绩:①改女真族为满族;②1636年称帝,改国号为清。

2、我们在学习宋朝、元朝的时候,也给大家介绍过几位杰出的少数民族首领,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学习过哪几位少数民族首领?大家动脑筋想一想,努尔哈赤同这几位少数民族首领有哪些共同之处?学生讨论时,教师到学生中去,进行指导。

第18课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教学案

第18课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教学案

第18课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教学案第18课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一、学习目标了解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

二、重点难点重点:了解明清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

难点:明清加强专制统治措施所造成的影响。

三、课堂学习课前准备:.朱元璋夺取政权后,对功臣大开杀戒,其中波及面最广的是“”。

为了树立皇帝的绝对权威,朱元璋还设立了制度,任意杖责大臣。

2.清朝皇帝继续加强皇权,雍正时期,中央设立,是皇权高度的产物。

3.明朝统治者为加强君权,设立厂卫特务机构,明太祖时设立,而东厂则是在时设置的。

4.明朝沿用科举制选拔官吏,只许在内命题,文体称为“”。

一.学习过程.明清帝国的更替时间:年明朝的建立建立者:(明太祖)都城:(南京)时间:年清朝的建立建立者:都城:2.皇权高度膨胀思考:明朝、清朝是怎样加强皇权的?加强君权的措施说明了什么问题?(1)政治上:明朝:废除制度,设特务机构(目的、概况、作用),设制度。

清朝:设立(雍正时期),是皇权高度膨胀的产物。

(2)思想文化上八股取士(命题范围、答题格式、后果);文字狱(原因、后果)(3)影响:二.巩固练习(一)单项选择题.中国的丞相制度被废除是在()A.元朝B.明朝c.清朝D.宋朝2.明朝八股取士造成的危害有()①阻碍了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②阻碍了中国思想文化的进步③造成学生死读书,脱离现实生活④增大了考试标准的客观性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3.“廷杖制度”最早出现在()A.隋文帝时B.唐太宗时c.宋太祖时D.明太祖时4.特务机构----东厂设立于()A.元世祖B.明太祖c.明神宗D.明成祖5.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的是()A.废丞相制度,设立内阁B.设立议政王大臣会议c.设立军机处D.设置理藩院6.清朝大兴“文字狱”与秦朝“焚书坑儒”的根本目的是()A.防止人民反抗B.巩固君主专制c.压制知识分子D.加强思想控制(二)材料解析题:阅读下列材料图一明“锦衣卫印”图二举子看榜图请问答:1.图一“锦衣卫印”由哪位皇帝最早颁布的?2.图二反映科举制的影响,请问明朝科举制考试命题的范围是什么?答题有哪些格式要求?3.请概括出上述措施的真正目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全教育】
【课前预习】
1、1616年,在赫图阿拉称汗,国号大金,史称后金。1636年,他的儿子改国号为清,改族名为满洲。
2、清朝强化专制统治,进一步加强皇权。时,设立,职能:处理军政大事。
3、文字狱的影响:清朝统治者因此强化了统治,阻碍了的发展,造成了的局面。
【预习达成目标及时间分配】
【教师引言】
秦朝的丞相是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的最高行政长官,拥有一定的权力。清朝的军机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只能跪受笔录,不能独立行使权力。
【知识梳理】
【师生感悟反思】(注:学生可从未解决问题、自我评价、小组评价等方面来写。)
C.设立军机处D.撤销议政王大臣会议
3.从明太祖朱元璋废除宰相到清雍正帝设置军机处,这种变化反映出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A.社会秩序动荡B.边疆防御巩固
C.军政实现合一D.皇权高度膨胀
4.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明朝“八股取士”和清明大兴“文字狱”的根本目的是
A.防止人民反抗B.压制知识分子
龙港区风华中学年级(学科)导学案
主备人:时间:2013年月日班级:
课题:
课型:
本课时:
总课时:
努尔哈赤
探究问题二:清朝统治者入主中原是偶然的吗?谈谈你的看法。
偶然的方面,主要原因是吴三桂为了自身利益而投降,清兵才得以入关。
必然的方面,原因如下:①明朝统治已经腐朽至极,在农民起义和清军的双重打击下,必然灭亡,只是时间迟早的问题;②李自成农民军进入北京后,贪图安逸,迅速腐化;③满洲贵族的清政权正处于上升阶段,锐意进取,充满生机,势力不断发展。上述必然因素,使表面看来的偶然因素吴三桂引清兵入关,也成为必然
【课堂展示】
导入新课
情景设置:学习新课之前,我们共同回顾下上一节学习的内容,第17课我们学习了哪两部分内容?
(学生回答)
“郑和下西洋与戚继光抗倭”
复习到这里老师就又疑问了,明朝是否一直都像郑和下西洋时期这么强盛?明朝后期哪个少数民族兴盛起来,建立了什么朝代?
本课,我们就来共同走进清朝专制统治的强化
新课探究
【学习目标】(1)了解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和皇太极改国号为清朝,改族名为满洲;吴三桂引清兵入关,李自成农民军失败;顺治帝迁都北京等史实。
(2)了解清朝专制统治加强的措施,认识专制统治的危害,民主法制的必然。
【学习重点】清朝设立军机处以及文字狱的特点和影响
【学习难点】清朝强化专制统治的原因及影响
探究问题一:观察下图回答,努尔哈赤的贡献
【效果、问题
预设及时间分配】
【教学策略:教法、学法、手段、是否需精讲、知识链接、达成目标】
【达标测验】
★基础演练
1.清朝的军机处是在哪一个皇帝时设立的
A.宣统皇帝B.雍正皇帝
C.康熙皇帝D.乾隆皇帝
2.清朝时,我国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的标志是
A.文字狱泛滥B.废除内阁制度
A.三权分立制度B.民主共和制度
C.君主专制制度D.君主立宪制度
探究问题三:军机处设立于何时?为什么说军机处的设立进一步加强了皇权?清朝的军机大臣与清朝的丞相在职权上有什么不同?
军机处设立于雍正时期。
军机处处于皇帝的严密控制之下,军机大臣只能遵照皇帝的旨意,不能独立行使权力。皇帝未交办的事,军机大臣无权过问,它完全是皇帝的秘书构。它的设置,使皇权进一步加强。
D.“八股取士”使读书人失去了自由报考的机会
★★能力提升
7.明朝丞相的废除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立,说明了
A.君主集权的强化B.地方权力的扩大
C.监察职能的增强D.中央机构的膨胀
8.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40—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60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4—1895同日本的战争。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的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摘自美国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有删改)。材料中第三次战争的交战双方,同样装备着“坚船利炮”,却以清朝的惨败而告终。它暴露了清朝政治制度的腐朽。清朝实行的政治制度是()
C.巩固封建统治D.统一思想
5.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其中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的封建王朝是
A.秦、汉B.元、清C.金、元D.辽、宋
6.下列关于我国古代科举制度的表述,不符合史实的是
A.隋唐时期的科举制是一项重要的制度创新
B.科举制为士子创造了相对公平的竞争机会
C.明清时期“八股取士”钳制了人们的思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