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名师整理)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0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优秀教案

1、君权强化
阅读课文回答:清朝强化君主专制集权的措施有哪些?
①议政王大臣会议
②南书房政治
③军机处(中央机构的演变)
④文字狱思想
⑤文化专制政策文化
议政王大臣会议是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时设立,令八旗旗主共同议事,参与后金决策,后来有设八大臣辅佐,称议政大臣,与八旗旗主一起议政,因此称议政王大臣会议;皇太极继位后,为了扩大自己的权利,提高议政大臣的地位,来削弱贝勒的权利,这样后来就无法控制。
积极: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曾起到过一定的作用。
消极:清廷故步自封,闭关自守,导致国家的闭塞,使中国错失了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的机会,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课堂总结
总结君主集权加强后,对解决当时清朝政治矛盾、减少官僚之间的扯皮、巩固清朝统治方面的作用;另外,君主集权加强后,对皇帝的独断专行、大臣的惟命是从、不利于正确决策等方面的弊端。
课题
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课型
新授课
节数
教
学
目
标
1、能说出清朝设立军机处的基本史实;理解清朝实施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基本知识以及它的严重恶果;了解清朝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使学生认识“文字狱”的社会危害,理解政策制定得当与否将直接影响到社会发展的道理。
板书设计
第20课君主集权的强化
议政王大臣会议2、不断加剧的社会矛盾
南书房
1、强化君权措施军机处原因
文字狱3、闭关锁国政策过程
文化专制政策影响
启示
教学反思:
3、通过对明清经济发展的分析和对“闭关锁国”政策后果的讨论,培养学生的对比分析能力。分析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的影响、清朝制造“文字狱”的影响等问题,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0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教案2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教案2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为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教材主要围绕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这一主题,介绍了清朝前期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以及这些措施对清朝国家和社会的影响。
教材内容丰富,涉及皇帝的治理策略、社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等方面,旨在让学生了解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过程及其历史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这一主题,可能还存在着一定的认知盲点。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对比分析、深入探讨,才能更好地理解清朝君主专制强化的原因、过程及其影响。
此外,学生对于历史人物的评价能力有待提高,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清朝前期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的统治策略,掌握清朝君主专制强化的原因、过程及其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分析、讨论探究,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清朝君主专制强化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清朝君主专制强化的原因、过程及其影响。
2.难点:对于清朝君主专制强化的深入理解和评价。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清朝君主专制强化的发展过程。
2.对比教学法:引导学生对比分析不同历史时期的君主专制特点,加深对清朝君主专制强化的理解。
3.讨论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清朝君主专制强化相关的历史图片、地图、文献资料等。
2.教学素材:收集与清朝君主专制强化相关的案例、故事、评价等素材。
3.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清朝君主专制强化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7年级下册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市公开课一等奖课件

自因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不需要外来商品也可以自我供给自
(根本原因)。
给
四、闭关锁国政策
3.表现
结合教材105页,谈谈闭关锁国政策 的表现?
顺治:颁布禁海令、迁海
令 康熙。:多口开放(宁波、漳州等地),
限制种类、载重量。
乾隆:一口通商:
广州。
4.影 积极影响:对西方殖民者的 响消 生极产影技响术侵 作: 的略用使 机。活中 会动国 ,起错中到失国过了逐一向渐定西落的方伍自学于卫习世先界进历的史广科 的州学 发货十知 展行三识 进行和 程洋
危 。……人情望风看景,未必太甚……消刚正之气 害 ,长柔媚造之成风了。社此会与恐世怖道;人摧心残,了实人有才关,系禁。
——李祖锢陶了《思迈想堂;文集》 材料二:严在重清阻朝碍残了酷思的想文、化学压术迫的下发中展华和文化受到 结合材严料重思的考摧:社残清会。朝的雍大进正兴步十文。一字年狱,的清危政害府下诏征举士人
设立军机处
推行文化 专制政策
闭关锁 国政策
君主专制 的加强
社会矛盾 不断加剧
维护封建 集权统治
中国逐渐落 后于西方
板书设计
大兴文字狱和文化 专制政策:加强思 想控制
闭关锁国政策: 走向衰败
光读书不思考也许能使平庸之辈知识 丰富,但它决不能使他们头脑清醒。
地画处于内其廷间成,也文。外,官”传不达得旨擅意入。,没皇有帝决召策见权时。,连太监都不得
一、军机处的设立
实质:君主专制的强
3.作 用
化 ①军机处的设立可以提高政府办事效率,
巩固清朝统治。 ②但它也造成君主独断专行,使国家兴衰
实质:君主化专制的强 议会取 ③ 公 社满努(政议决 贵 会权尔清洲王于 族 矛力哈初贵大君 争 盾的赤)臣主 权过。个夺分草南房人利集康熙拟书品,中质滋,优生更军处跪劣腐容雍机受和败易正能,导力进致撤大高一百销臣乾下 步官议隆。 激、政化王王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和掌握清朝设置军机处、制造文字狱与文化专制的史实,知道清朝中期以后社会矛盾不断加剧,了解清朝实行闭关锁国的原因、过程。
【过程与方法】充分利用教材资源,通过表格归纳总结,认识清朝军机处的设立及其影响;搜集有关清朝文字狱的故事,理解文化专制对清朝社会的影响,提高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通过史料研读、合作探究,理解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清朝专制统治的表现和危害,理解政策制度得当与否将直接影响到社会发展;通过历史情景的再现和感悟、分析。
认识开放有利于繁荣发展,闭关锁国必然导致落后。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军机处的设立、文字狱和文化专制政策、闭关锁国政策。
【教学难点】军机处设立的作用,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清朝为了巩固对全国的统治,采取各种措施,进一步强化封建君主专制,并极力禁锢人们的思想言论。
君主专制在清朝达到什么样的程度?清朝统治者是怎样实现文化专制统治的?清朝走向衰败有那些表现?本课我们来学习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二)、讲授新课(一)、军机处的设立①建立:雍正年间,设立军机处,辅助皇帝处理政务。
②实质:军机处成为清朝皇帝专权的重要工具。
(阅读“相关史事”和“材料研读”部分说说军机处的任务:只传达抄写皇帝的旨意,皇帝的权力达到顶峰。
出示三组图片,并阅读有关图片的文字说明。
这是北京故宫里在隆宗门内的军机处,靠近当年雍正帝寝宫养心殿。
军机处是军机处大臣的值班房,内部陈设简单。
人员精干,有官无吏,办事效率高。
军机处有非常严格的保密制度,外人不得窥视其活动及文件。
即使是王公大臣,没有皇帝的特旨,也不准出入军机处。
清朝前期中央机构的演变:清初,议政王大臣会议(一切军国大事经其讨论,而且一旦决策,皇帝也不能改变。
)康熙时,设立南书房,绕开议政王大臣会议。
雍正年间,设立军机处,由皇帝选亲信大臣组成,军国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军机大臣照皇帝的旨意拟写成文,经皇帝同意,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机构去执行。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和掌握清朝设置军机处、制造文字狱与文化专制的史实,知道清朝中期以后社会矛盾不断加剧,了解清朝实行闭关锁国的原因、过程。
【过程与方法】充分利用教材资源,通过表格归纳总结,认识清朝军机处的设立及其影响;搜集有关清朝文字狱的故事,理解文化专制对清朝社会的影响,提高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通过史料研读、合作探究,理解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清朝专制统治的表现和危害,理解政策制度得当与否将直接影响到社会发展;通过历史情景的再现和感悟、分析。
认识开放有利于繁荣发展,闭关锁国必然导致落后。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军机处的设立、文字狱和文化专制政策、闭关锁国政策。
【教学难点】军机处设立的作用,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教学过程:温故知新:(1)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政治:中央集权制度①皇帝:至高无上,大权独揽②中央:丞相(行政)太尉(军事)御史大夫(监察)③地方:郡县制文化:统一文字经济:统一货币、度量衡交通: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开凿灵渠:思想:焚书坑儒军事:北修长城拒匈奴(2)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政治:推恩令的实施;建立刺史制度;确立——察举制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兴办太学经济:①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②实行盐铁国有专卖③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军事:北击匈奴(3)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军事方面:解除将领对军队的控制权在中央:采用分化事权方法,削弱相权在地方:任用文官并通过分化事权的方法制约地方官,削弱地方官的权力。
重文轻武的政策:①、抑制武将,提升文官的地位②、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科举制(4)明朝加强中央集权制的措施:中央:皇帝废除丞相设四辅官(殿阁大学士)以备顾八股取士兵部刑部工部地方:皇帝废行中书省设三司布政司—民政都司—军政按察司—刑狱1、导入:清朝为了巩固对全国的统治,采取各种措施,进一步强化封建君主专制,并极力禁锢人们的思想言论。
(名师整理)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0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优秀教案

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的措施,了解和掌握清朝制造文字狱及其危害。
学生能够简述“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并分析其历史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军机处的设立的学习,加深对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君主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的关键措施。
文字狱自古以来就有,但是清朝文字狱规模大、时间长、危害最严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分析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的影响,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联系明清对外交往的情况和今天中国改革开放的实际,思考清朝“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提高学生观察和分析事物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清朝君主集权强化的表现、闭关锁国政策的主要表现及其影响。
难点:君主集权强化的利弊。
君主集权的强化一方面加强了君主的权力,有利于政治安定;另一方面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不利于社会的发展。
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强化君主集权的目的与作用等方面进行分析和理解。
分析闭关锁国政策形成的原因。
三、教法学法: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请同学们回想:1.谁于何时改国号为清?2.明朝的哪个将领降清,使清兵入关?3.清朝统治者怎样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学生回答:1、皇太极于1636年改国号为清。
2.吴三桂3.清朝统治者进入北京后,以北京为都城。
清军随后南下,消灭了明朝政权的残余势力和各地反清的力量,逐步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师:清朝入关后,统治的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多民族大国,统治者本身又是一个少数民族。
如果你是当时的统治者,你怎样才能有效地实行统治,并维护满洲贵族的特权地位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第20课一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二)、讲授新课:清朝初年,为强化君主集权,在政治方面、思想文化方面都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1.军机处的设立: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明朝为加强君权采取了哪些措施?学生: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废除承相,撤销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并设锦衣卫,大大提高了皇权;实行八股取士,加强了对知识分子的控制。
人教版七下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教案

七下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学习目标】了解清朝设立军机处的基本史实;理解清朝实施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基本知识以及它的严重恶果;了解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过程和结果。
【学习重点】清朝君主集权的强化;“闭关锁国”政策【学习难点】君主集权强化的利弊作用【新课讲解】知识点一:军机处的设立1、背景:清初,沿用明朝的官制,在中央设立内阁和六部,但保留了由满洲贵族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
议政王大臣会议严重阻碍了中央集权。
想一想:议政王大臣会议享有怎样的权力,它对皇权有威胁吗?一切军国大事都要经过议政王大臣会议,一经决定,连皇帝也不能改变。
议政王大臣会议的存在,它不仅使内阁形同虚设,最主要的是它限制了皇帝的权力。
2.职责: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
”—清代史学家赵翼军机大臣的任务是传达、抄写皇帝的旨意,而不能把自己的意见夹杂进去。
完全置于皇帝的直接掌握之下,等于皇帝的私人秘书处。
同时,军机处在权力上是执政的最高国家机关,而在形式上始终处于临时机构的地位。
想一想:沈阳故宫和乾清宫在建筑布局和设置上反映出什么问题?结论:在沈阳故宫开议政王大臣会议时,皇帝坐在中间的大政殿里,处于中心位置;议事大臣还能坐在甬道两边的“十王亭”里,位置也很重要。
沈阳故宫突出了皇帝的中心位置和王公大臣的重要地位。
在北京的乾清宫、军机处处理军国大事时,皇帝坐在龙椅之上,军机大臣就只能跪在地上了,因此,乾清宫与军机处反映了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和大臣的低下地位。
3.评价:辩一辩:关于军机处的设立,有以下两种观点,请你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议一议:哪种观点正确?为什么?观点一:军机处的设立,提高了办事效率,有好处。
观点二:设立军机处,官员们什么都得听皇帝的,他们的政治责任感和创造精神都没有了,一点好处也没有。
军机处的设立,一方面,军国事务完全凭皇帝裁决,军机大臣的任务只是传达和抄写皇帝的旨意,不能有任何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3.(多媒体展示问题,清朝文化专制的影响)教师总结清朝文化专制的影响。
提示:致使不少极有价值的历史文献绝迹或失真;乾隆毁书和篡改书籍近20年,这是继秦始皇焚书坑儒以来中国古代文化遭受的又一次浩劫。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教案
教材版本
课题
预计课时
实际完成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
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1课时
教学分析
课标要求:
通过军机处的设置与文化专制措施认识君主专制在清代的极端强化。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讲述军机处的设立、文字狱和闭关锁国政策,主要围绕君主集权的加强,虽对解决当时清朝政治矛盾、减少官僚之间的扯皮、巩固清朝统治方面有一定的作用;另外,君主集权加强后,对皇帝的独断专行、大臣的惟命是从、不利于正确决策等方面的弊端。
学情分析:
经过近一年的学习和历练,掌握了初步的历史学习方法,积累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具备了初步的自主学习能力,练习了合作探究的方法,这为学习本课基础知识和探究综合题目提供了条件;但鉴于初一学生历史综合概括能力和材料分析能力欠佳,因此本课在安排自主学习和探究时,要注重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训练,并提供大量课外史料,直观的让学生感受闭关锁国的恶劣影响。
材料二:翰林学士胡中藻有句诗曰“一把心肠论浊清”,乾隆看到后大发雷霆:“加‘浊’字于国号‘清’字之上,是何肺腑?”胡中藻遂因一“浊”字被杀,并罪及师友。
2.(多媒体展示问题:清朝大兴文字狱基本情况)结合材料和课本知识,分组讨论清朝大兴文字狱的基本情况(包括背景、时间段、特点)
提示:
(1)背景:清朝统治者非常注重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教材分析: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教案》是2016年部编人教版历史七下第20课,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至康乾盛世时达到顶峰。
军机处的设立,文字狱与文化专制,就是清朝君主专制强化的具体表现。
君主专制的极端强化也预示着君主专制体制即将走到历史的尽头。
在君主专制统治下,吏治腐败,军备废弛,社会贫富分化严重,社会矛盾不断激化,西方殖民者开始侵扰,中国出现了近代前夜的危机。
学情分析:
本课的学习者是初一学生,经过半年多的初中生活,生理和心理上都有新的成长,精力旺盛,独立性和叛逆性增强,接受新知识和独立学习能力也大大增强,完全具有独立阅读教材,理解基础知识的能力。
但他们还是一群十二三岁的少年,精力充沛,但不耐久;活泼热情,但不深刻。
所以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吸引他们持久的注意力,本课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增强课堂内容的直观性、趣味性。
充分利用文字狱和清朝贪官污吏的历史史实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学习方法和技能方面,经过近一年的学习和历练,掌握了初步的历史学习方法,积累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具备了初步的自主学习能力,练习了合作探究的方法,这为学习本课基础知识和探究综合题目提供了条件;但鉴于
初一学生历史综合概括能力和材料分析能力欠佳,因此本课在安排自主学习和探究时,要注重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训练,并提供大量课外史料,直观的让学生感受闭关锁国的恶劣影响。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了解清朝设立军机处的基本史实;说出清朝实施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的基本史实和造成的恶劣影响;知道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过程。
2.通过小组讨论,认识“闭关锁国”的影响。
3.通过了解清朝专制统治的表现和危害,理解政策制度的重要性;认识开放有利于繁荣发展,闭关锁国必然导致落后。
教学重点
重点:军机处的设立,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
难点:闭关锁国政策。
教学策略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与多媒体教学手段相结合。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以“提高课堂效率”为主旨,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法,通过收集史料,讲故事等对新知识和已有知识结构的重组和改造,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变“动力集中于老师一人身上”为“全体学生为主动力”。
同时利用PPT增加教学宽度,创造学生主动参与的情景,以最大可能实现课堂高
效。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法;研习资料,探究问题,启发式教学法;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法;小组竞赛法等。
教学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回顾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文化专制导入新课。
二、展示学习目标(见第三部分教学目标)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学习目标,心中有目标,行动有方向,学习有动力。
三、教学流程
(一)军机处的设立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101-102页,概括下列问题:
1.军机处的设立过程。
2.军机处的职责。
3.军机处设立的影响
教师引导,夯实基础:
1.军机处设立过程
(1)康熙时设立南书房,绕开了议政王大臣会议。
(2)雍正年间,设立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军机处,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
(3)乾隆时期,撤销议政王大臣会议。
2.军机处的职责:
辅助皇帝处理政务,军政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
3.影响: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通过图片、史料、列表等一些列材料,进一步探究军机处设立的目的和影响。
(二)文字狱与文化专制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102-103页,概括下列问题:
1. 清朝文字狱的目的、含义和影响?
2.清朝的文化专制政策?
教师引导:1.文字狱
(1)目的: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
(2)含义:从知识分子的文章、诗词中摘取只言片语,加以歪曲解释,再借题发挥,罗织罪状,制造大批冤狱,祸及亲友。
(3)影响: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言论,严重阻碍了思想、学术的发展和进步。
2.文化专制政策:
为了维护集权统治,在文化上实行专制政策。
一方面提倡尊孔读经,另一方面对全国书籍进行全面检查,收缴禁书并销毁。
师生共同探究:通过四个案例探究文字狱的特点。
回顾历史上文化专制的内容。
(三)不断加剧的社会矛盾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103-104页,概括下列问题:清朝社会矛盾加剧的表现和后果
师生概括:1.社会矛盾加剧的表现:在清朝的君主专制统治下,官僚体制从整体结构上呈现出腐败的趋势,军队军风军纪日益败坏,军备废弛。
2.社会矛盾加剧的后果:官场的腐败之风蔓延,官僚机构臃肿,政治腐败导致经济衰退,造成国力越来越虚弱。
清朝中期以后,土地集中在少数人手中,社会贫富分化严重,民众生活困苦,社会危机重重。
师生活动:用案例、图片文字等直观感受清朝的社会矛盾。
(四)闭关锁国政策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105页,概括下列问题:
清朝实行闭关锁国的原因含义表现和影响
师生概括:
1.原因
(1)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不需要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
(2)西方殖民者向东扩展势力,清朝统治者惧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
2.含义: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3.表现
(1)顺治时期,颁布“禁海令”,严厉限制海上贸易。
(2)1757年,下令关闭其他港口,只开放广州一处作为通商口岸,并规定由朝廷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4.影响
(1)积极: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曾起到过一定的自卫作用。
(2)消极:清廷故步自封,闭关自守,导致国家的闭塞,使中国错失了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的机会,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师生共同查看资料,通过论从史出等练习感受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
合作探究:从清朝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你得到的认识是什么?
开放宽容使文明繁荣,保守狭隘使文明衰落。
一个国家或民族,只有对外开放,不断学习吸收其他民族的先进文化,国家才有富强的希望。
我们国家必须深化改革开放。
课堂总结
清朝时期,统治者为了维护统治,采取了一些措施强化君主专制。
军机处的设置大大加强了君主对中央的控制;文字狱和文化专制加强了对人们思想文化的控制;闭关锁国导致清朝脱离世界潮流,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
这些表明,清朝君主专制统治得到了极端强化。
板书设计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