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名师整理)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0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优秀教案

1、君权强化
阅读课文回答:清朝强化君主专制集权的措施有哪些?
①议政王大臣会议
②南书房政治
③军机处(中央机构的演变)
④文字狱思想
⑤文化专制政策文化
议政王大臣会议是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时设立,令八旗旗主共同议事,参与后金决策,后来有设八大臣辅佐,称议政大臣,与八旗旗主一起议政,因此称议政王大臣会议;皇太极继位后,为了扩大自己的权利,提高议政大臣的地位,来削弱贝勒的权利,这样后来就无法控制。
积极: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曾起到过一定的作用。
消极:清廷故步自封,闭关自守,导致国家的闭塞,使中国错失了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的机会,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课堂总结
总结君主集权加强后,对解决当时清朝政治矛盾、减少官僚之间的扯皮、巩固清朝统治方面的作用;另外,君主集权加强后,对皇帝的独断专行、大臣的惟命是从、不利于正确决策等方面的弊端。
课题
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课型
新授课
节数
教
学
目
标
1、能说出清朝设立军机处的基本史实;理解清朝实施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基本知识以及它的严重恶果;了解清朝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使学生认识“文字狱”的社会危害,理解政策制定得当与否将直接影响到社会发展的道理。
板书设计
第20课君主集权的强化
议政王大臣会议2、不断加剧的社会矛盾
南书房
1、强化君权措施军机处原因
文字狱3、闭关锁国政策过程
文化专制政策影响
启示
教学反思:
3、通过对明清经济发展的分析和对“闭关锁国”政策后果的讨论,培养学生的对比分析能力。分析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的影响、清朝制造“文字狱”的影响等问题,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0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教案2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教案2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为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教材主要围绕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这一主题,介绍了清朝前期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以及这些措施对清朝国家和社会的影响。
教材内容丰富,涉及皇帝的治理策略、社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等方面,旨在让学生了解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过程及其历史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这一主题,可能还存在着一定的认知盲点。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对比分析、深入探讨,才能更好地理解清朝君主专制强化的原因、过程及其影响。
此外,学生对于历史人物的评价能力有待提高,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清朝前期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的统治策略,掌握清朝君主专制强化的原因、过程及其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分析、讨论探究,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清朝君主专制强化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清朝君主专制强化的原因、过程及其影响。
2.难点:对于清朝君主专制强化的深入理解和评价。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清朝君主专制强化的发展过程。
2.对比教学法:引导学生对比分析不同历史时期的君主专制特点,加深对清朝君主专制强化的理解。
3.讨论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清朝君主专制强化相关的历史图片、地图、文献资料等。
2.教学素材:收集与清朝君主专制强化相关的案例、故事、评价等素材。
3.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清朝君主专制强化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教材分析:《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教案》是2016年部编人教版历史七下第20课,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至康乾盛世时达到顶峰。
军机处的设立,文字狱与文化专制,就是清朝君主专制强化的具体表现。
君主专制的极端强化也预示着君主专制体制即将走到历史的尽头。
在君主专制统治下,吏治腐败,军备废弛,社会贫富分化严重,社会矛盾不断激化,西方殖民者开始侵扰,中国出现了近代前夜的危机。
学情分析:本课的学习者是初一学生,经过半年多的初中生活,生理和心理上都有新的成长,精力旺盛,独立性和叛逆性增强,接受新知识和独立学习能力也大大增强,完全具有独立阅读教材,理解基础知识的能力。
但他们还是一群十二三岁的少年,精力充沛,但不耐久;活泼热情,但不深刻。
所以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吸引他们持久的注意力,本课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增强课堂内容的直观性、趣味性。
充分利用文字狱和清朝贪官污吏的历史史实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学习方法和技能方面,经过近一年的学习和历练,掌握了初步的历史学习方法,积累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具备了初步的自主学习能力,练习了合作探究的方法,这为学习本课基础知识和探究综合题目提供了条件;但鉴于初一学生历史综合概括能力和材料分析能力欠佳,因此本课在安排自主学习和探究时,要注重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训练,并提供大量课外史料,直观的让学生感受闭关锁国的恶劣影响。
教学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了解清朝设立军机处的基本史实;说出清朝实施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的基本史实和造成的恶劣影响;知道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过程。
2.通过小组讨论,认识“闭关锁国”的影响。
3.通过了解清朝专制统治的表现和危害,理解政策制度的重要性;认识开放有利于繁荣发展,闭关锁国必然导致落后。
教学重点重点:军机处的设立,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
难点:闭关锁国政策。
教学策略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与多媒体教学手段相结合。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以“提高课堂效率”为主旨,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法,通过收集史料,讲故事等对新知识和已有知识结构的重组和改造,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变“动力集中于老师一人身上”为“全体学生为主动力”。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和掌握清朝设置军机处、制造文字狱与文化专制的史实,知道清朝中期以后社会矛盾不断加剧,了解清朝实行闭关锁国的原因、过程。
【过程与方法】充分利用教材资源,通过表格归纳总结,认识清朝军机处的设立及其影响;搜集有关清朝文字狱的故事,理解文化专制对清朝社会的影响,提高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通过史料研读、合作探究,理解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清朝专制统治的表现和危害,理解政策制度得当与否将直接影响到社会发展;通过历史情景的再现和感悟、分析。
认识开放有利于繁荣发展,闭关锁国必然导致落后。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军机处的设立、文字狱和文化专制政策、闭关锁国政策。
【教学难点】军机处设立的作用,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教学过程:温故知新:(1)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政治:中央集权制度①皇帝:至高无上,大权独揽②中央:丞相(行政)太尉(军事)御史大夫(监察)③地方:郡县制文化:统一文字经济:统一货币、度量衡交通: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开凿灵渠:思想:焚书坑儒军事:北修长城拒匈奴(2)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政治:推恩令的实施;建立刺史制度;确立——察举制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兴办太学经济:①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②实行盐铁国有专卖③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军事:北击匈奴(3)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军事方面:解除将领对军队的控制权在中央:采用分化事权方法,削弱相权在地方:任用文官并通过分化事权的方法制约地方官,削弱地方官的权力。
重文轻武的政策:①、抑制武将,提升文官的地位②、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科举制(4)明朝加强中央集权制的措施:中央:皇帝废除丞相设四辅官(殿阁大学士)以备顾八股取士兵部刑部工部地方:皇帝废行中书省设三司布政司—民政都司—军政按察司—刑狱1、导入:清朝为了巩固对全国的统治,采取各种措施,进一步强化封建君主专制,并极力禁锢人们的思想言论。
(名师整理)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0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优秀教案

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的措施,了解和掌握清朝制造文字狱及其危害。
学生能够简述“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并分析其历史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军机处的设立的学习,加深对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君主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的关键措施。
文字狱自古以来就有,但是清朝文字狱规模大、时间长、危害最严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分析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的影响,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联系明清对外交往的情况和今天中国改革开放的实际,思考清朝“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提高学生观察和分析事物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清朝君主集权强化的表现、闭关锁国政策的主要表现及其影响。
难点:君主集权强化的利弊。
君主集权的强化一方面加强了君主的权力,有利于政治安定;另一方面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不利于社会的发展。
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强化君主集权的目的与作用等方面进行分析和理解。
分析闭关锁国政策形成的原因。
三、教法学法: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请同学们回想:1.谁于何时改国号为清?2.明朝的哪个将领降清,使清兵入关?3.清朝统治者怎样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学生回答:1、皇太极于1636年改国号为清。
2.吴三桂3.清朝统治者进入北京后,以北京为都城。
清军随后南下,消灭了明朝政权的残余势力和各地反清的力量,逐步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师:清朝入关后,统治的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多民族大国,统治者本身又是一个少数民族。
如果你是当时的统治者,你怎样才能有效地实行统治,并维护满洲贵族的特权地位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第20课一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二)、讲授新课:清朝初年,为强化君主集权,在政治方面、思想文化方面都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1.军机处的设立: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明朝为加强君权采取了哪些措施?学生: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废除承相,撤销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并设锦衣卫,大大提高了皇权;实行八股取士,加强了对知识分子的控制。
人教版七下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教案

七下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学习目标】了解清朝设立军机处的基本史实;理解清朝实施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基本知识以及它的严重恶果;了解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过程和结果。
【学习重点】清朝君主集权的强化;“闭关锁国”政策【学习难点】君主集权强化的利弊作用【新课讲解】知识点一:军机处的设立1、背景:清初,沿用明朝的官制,在中央设立内阁和六部,但保留了由满洲贵族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
议政王大臣会议严重阻碍了中央集权。
想一想:议政王大臣会议享有怎样的权力,它对皇权有威胁吗?一切军国大事都要经过议政王大臣会议,一经决定,连皇帝也不能改变。
议政王大臣会议的存在,它不仅使内阁形同虚设,最主要的是它限制了皇帝的权力。
2.职责: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
”—清代史学家赵翼军机大臣的任务是传达、抄写皇帝的旨意,而不能把自己的意见夹杂进去。
完全置于皇帝的直接掌握之下,等于皇帝的私人秘书处。
同时,军机处在权力上是执政的最高国家机关,而在形式上始终处于临时机构的地位。
想一想:沈阳故宫和乾清宫在建筑布局和设置上反映出什么问题?结论:在沈阳故宫开议政王大臣会议时,皇帝坐在中间的大政殿里,处于中心位置;议事大臣还能坐在甬道两边的“十王亭”里,位置也很重要。
沈阳故宫突出了皇帝的中心位置和王公大臣的重要地位。
在北京的乾清宫、军机处处理军国大事时,皇帝坐在龙椅之上,军机大臣就只能跪在地上了,因此,乾清宫与军机处反映了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和大臣的低下地位。
3.评价:辩一辩:关于军机处的设立,有以下两种观点,请你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议一议:哪种观点正确?为什么?观点一:军机处的设立,提高了办事效率,有好处。
观点二:设立军机处,官员们什么都得听皇帝的,他们的政治责任感和创造精神都没有了,一点好处也没有。
军机处的设立,一方面,军国事务完全凭皇帝裁决,军机大臣的任务只是传达和抄写皇帝的旨意,不能有任何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3.(多媒体展示问题,清朝文化专制的影响)教师总结清朝文化专制的影响。
提示:致使不少极有价值的历史文献绝迹或失真;乾隆毁书和篡改书籍近20年,这是继秦始皇焚书坑儒以来中国古代文化遭受的又一次浩劫。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教案
教材版本
课题
预计课时
实际完成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
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1课时
教学分析
课标要求:
通过军机处的设置与文化专制措施认识君主专制在清代的极端强化。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讲述军机处的设立、文字狱和闭关锁国政策,主要围绕君主集权的加强,虽对解决当时清朝政治矛盾、减少官僚之间的扯皮、巩固清朝统治方面有一定的作用;另外,君主集权加强后,对皇帝的独断专行、大臣的惟命是从、不利于正确决策等方面的弊端。
学情分析:
经过近一年的学习和历练,掌握了初步的历史学习方法,积累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具备了初步的自主学习能力,练习了合作探究的方法,这为学习本课基础知识和探究综合题目提供了条件;但鉴于初一学生历史综合概括能力和材料分析能力欠佳,因此本课在安排自主学习和探究时,要注重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训练,并提供大量课外史料,直观的让学生感受闭关锁国的恶劣影响。
材料二:翰林学士胡中藻有句诗曰“一把心肠论浊清”,乾隆看到后大发雷霆:“加‘浊’字于国号‘清’字之上,是何肺腑?”胡中藻遂因一“浊”字被杀,并罪及师友。
2.(多媒体展示问题:清朝大兴文字狱基本情况)结合材料和课本知识,分组讨论清朝大兴文字狱的基本情况(包括背景、时间段、特点)
提示:
(1)背景:清朝统治者非常注重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
(名师整理)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0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优秀教案

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教学目标】因、过程和结果。
理解政策制定得当与否将直接影响到社会发展的道理。
政策后果的分析讨论,提高学生以史为鉴,拥护今天改革开放政策、【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清朝君主集权的强化;“闭关锁国”政策。
教学难点:君主集权强化的利弊作用。
导入新课前面我们学习了清朝入关的知识,我们知道,清朝入关后,统治的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多民族大国,统治者本身又是一个少数民族,怎样才能有效地实行统治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新课讲授自学指导一阅读教材第一子目,思考:(2分钟)军机处设立的背景、过程。
一、军机处的设立1、背景:(1)清朝初期,还保留着专门由满洲贵族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
(2)康熙时,设立南书房.我的意思不能做任何改动,必须比着葫芦画葫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
”——清·赵翼加强君主专制处理西北军务我们来看一组军机处有图片和相关史事,思考:它的特点有哪些?军机处军机处内部陈设简单,只有桌、椅、炕、笔、砚等设施和物品。
军机处人员精干,有官而无吏,办事效率高。
相关史事军机处有非常严格的保密制度,使外人不能窥视其活动及文件等。
即便是王公臣,没有皇帝的特旨,也不准出入军机处。
坐而论道站而论道跪而论道汉至唐宋明清材料二:清代史学家赵翼在《檐[y án]曝[p ù]杂记》卷一材料一关于军机处的设立,有以下两种观点,请你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议一议:哪种观点正确?为什么?观点一:军机处的设立,加强了君主的权力,提高了办事效率。
观点二:皇帝独断专行,大臣惟命是从,不利于正确决策,同时加强了人民的控制,不利于社会发展。
3.评价:辩论台方法:一分为二(全面)过渡:清朝统治者不仅通过中央政权机构的改革来强化君主专制,还加强了思想领域的控制,一再制造文字狱。
、二、文字狱和文化专制政策(一)文字狱1.(多媒体展示材料)史料解读材料一:朝臣查嗣庭任江西主考,出题“维民所止”,被告发“维止”二字,影射“去雍正二字之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和掌握清朝设置军机处、制造文字狱与文化专制的史实,知道清朝中期以后社会矛盾不断加剧,了解清朝实行闭关锁国的原因、过程。
【过程与方法】充分利用教材资源,通过表格归纳总结,认识清朝军机处的设立及其影响;搜集有关清朝文字狱的故事,理解文化专制对清朝社会的影响,提高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通过史料研读、合作探究,理解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清朝专制统治的表现和危害,理解政策制度得当与否将直接影响到社会发展;通过历史情景的再现和感悟、分析。
认识开放有利于繁荣发展,闭关锁国必然导致落后。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军机处的设立、文字狱和文化专制政策、闭关锁国政策。
【教学难点】军机处设立的作用,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清朝为了巩固对全国的统治,采取各种措施,进一步强化封建君主专制,并极力禁锢人们的思想言论。
君主专制在清朝达到什么样的程度?清朝统治者是怎样实现文化专制统治的?清朝走向衰败有那些表现?本课我们来学习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二)、讲授新课(一)、军机处的设立①建立:雍正年间,设立军机处,辅助皇帝处理政务。
②实质:军机处成为清朝皇帝专权的重要工具。
(阅读“相关史事”和“材料研读”部分说说军机处的任务:只传达抄写皇帝的旨意,皇帝的权力达到顶峰。
出示三组图片,并阅读有关图片的文字说明。
这是北京故宫里在隆宗门内的军机处,靠近当年雍正帝寝宫养心殿。
军机处是军机处大臣的值班房,内部陈设简单。
人员精干,有官无吏,办事效率高。
军机处有非常严格的保密制度,外人不得窥视其活动及文件。
即使是王公大臣,没有皇帝的特旨,也不准出入军机处。
清朝前期中央机构的演变:清初,议政王大臣会议(一切军国大事经其讨论,而且一旦决策,皇帝也不能改变。
)康熙时,设立南书房,绕开议政王大臣会议。
雍正年间,设立军机处,由皇帝选亲信大臣组成,军国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军机大臣照皇帝的旨意拟写成文,经皇帝同意,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机构去执行。
目的:君主专制加强影响:军机处的设立便于皇帝独断朝政,使皇帝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一切都要服从皇帝的意志,从而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影响:1、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乾隆帝时,索性被撤销。
2.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专制(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
PPT出示材料研读: 材料研读清代史学家赵翼在《檐曝[pù]杂记》卷一《军机处》中说:“(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shàn]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从上述材料中可以看出军机大臣的职责是什么?这句话意思是说,军机大臣只是传达抄写皇帝的旨意,而不能把自己的意见夹杂进去。
想一想,军机处的作用是什么?它的设立为什么强化了君主专制?作用:军机处辅助皇帝处理政务;军政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
军机大臣按照皇帝的旨意拟写成文,经皇帝同意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机构去执行。
原因:军机处的设立便于皇帝独断朝政,使皇帝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一切都要服从皇帝的意志,从而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二)、文字狱和文化专制政策1.什么是文字狱——文字狱:从知识分子的诗词文章中摘取只言片语,加以歪曲解释,再借题发挥,罗织罪状,制造大批冤狱。
2.文字狱何时最为厉害——清朝。
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大兴文字 狱,有康熙“明史案” “南山集案”,乾隆“胡中藻狱”等。
“清风”案翰林院庶吉士徐骏的诗集中有“清风不识字,何事乱翻书”、“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的诗句。
后果:雍正知晓后认为他这些诗句是对朝廷的大不敬,将他斩首。
乾隆皇帝更加过分,冤案累累乾隆时,内阁学士胡中藻写“一把心肠论浊清”,死,在我大清之前加“浊”字,你死定了;乔廷英写“千秋臣子心,一朝日月天”,死,“日月”为“明”,难道你想做明朝臣子?灭族;卓长龄著《忆鸣诗集》,死,“忆鸣”乃“忆明”,满门抄斩。
《明史案》浙江乌程(今吴兴)南浔镇富户庄廷鑨,因病眼盲,想效仿历史上同为盲人的左丘明,著写一部史书。
但又匮于自己所知不多,便去买得前明天启朝大学士朱国祯的明史遗稿,延揽江南一带有志于纂修明史的才子吴炎、潘柽章等十六人加以编辑。
书中仍奉尊明朝年号,不承认清朝的正统,还提到了明末建州女真的事,并增补明末崇祯一朝事,直呼努尔哈赤为"奴酋"、清兵为"建夷",全都是清朝所忌讳的。
3.文字狱的危害。
危害:(1)残酷的文字狱使无数无辜的人死于冤狱(2)文字狱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致使知识分子从此再不敢过问政治,也不敢表露个人的思想,也不敢表露个人的思想,连遣词造句,都要小心翼翼,(3)文字狱的推行,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言论,严重阻碍了思想、学术的发展和进步。
文化专制政策:一方面:大力提倡尊孔读经,组织人力大规模进行整理文献和编纂书籍的活动;另一方面:对全国书籍进行全面检查,把认为是对清朝统治不利的书籍列为禁书,收缴并进行销毁。
禁书活动持续近20年,许多珍贵的书籍被查禁和销毁。
乾隆时修订四库全书文字狱往往是由一些诗歌、文章中的文字引起的,清朝统治者为什么要小题大做,掀起文字狱?通过引导学生的讨论,分析清朝制造文字狱的目的。
可以从清朝之前的明朝以及满洲贵族统治者与汉族民众的矛盾等方面进行提示。
在分析文字狱的影响时,也应鼓励学生从其禁锢知识分子的思想、使人不敢过问政治等方面进行讨论。
(三)、不断加剧的社会矛盾1.乾隆以后,清朝的官僚体制从整体结构上呈现出日益腐败的趋势。
清朝官吏结党营私,贪风日盛。
2.官场的腐败之风也在军队中蔓延。
3.政治腐败导致经济衰退,造成国力越来越虚弱。
财政危机:原因:官僚机构臃肿,乾隆帝后期好大喜功,花费无度,财政虚耗房产严重官吏贪污,截留税款,严重影响国家财政收入危害:政治腐败导致经济衰退,造成国力越来越虚弱。
嘉庆元年(1796)国库存银5658万两,嘉庆十九年,仅为1240万两,只相当于乾隆存银最多时的六分之一。
4.人口的增长造成用地紧缺,而土地却集中在少数人手中。
社会的贫富分化十分严重,广大民众的生活日益困苦,社会危机重重。
土地兼并:人口增长造成用地紧张。
大官僚、大地主和大商人不择手段原因:地兼并土地,农民纷纷破产。
变成地址的佃户和雇工,很多农民变成流民,以乞讨为生。
危害:社会的贫富分化十分严重,广大民众生活日益困苦,社会危机重重。
清代农民卖儿卖女图(四)闭关锁国政策“闭关”原指关闭城门,后引申为断绝往来;“锁国”指像锁门似的把国家关闭起来,不与外国交往。
“闭关锁国”是明清时期封建政府限制和禁止对外交通、贸易,拒绝和他国往来交流的政策。
清朝时它得到了严厉的实行,那清朝统治者为什么要推行这种“闭关锁国”的政策呢?四、闭关锁国政策:1.闭关锁国政策的含义(≠完全禁绝对外交流)闭关锁国就是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原因: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领土主权受到侵犯,又惧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交往,会危机自己统治。
原因:(1)中国封建统治者“以农为本,重农抑商”的经济策略。
(2)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所具有的超稳定性使人们无需同外界进行太多的交往、交流。
(3)清朝统治者以“天朝大国”自居的故步自封,虚骄自大的浅见陋识严重影响了中国的进步。
(4)是在封建专制日趋衰落时对西方殖民侵略采取的消极防御策略,也是对中外交往会危及自身统治的畏惧表现。
严禁沿海居民擅自出海贸易;只开放四个后减至广州一个港口作为对外通商口岸;严格限制进口的种类和出海船只的载重量。
从闭关锁国在贸易方面的表现来看,这个政策有没有绝对禁止海外贸易呢?闭关锁国只是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并没有绝对禁止海外贸易。
“闭关锁国”的影响:闭关锁国作为一种消极落后的防御政策,是无法阻挡西方坚船利炮的殖民侵略的,相反会严重妨碍中国自身的发展,导致经济的停止和倒退。
中国因闭关锁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更不能及时的学习国外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
于是,曾经以四大发明而领先于世,推动过世界前进的中国落后了,且差距日益拉大,最终在反对西方国家侵略、奴役、压迫的过程中失败,成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
(三)、课堂小结君主集权加强后,对解决当时清朝政治矛盾、减少官僚之间的推诿、巩固清朝统治方面的作用;君主集权加强后,对皇帝的独断专行大臣的惟命是从、不利于正确决策等方面的弊端。
(四)课堂练习1.为了强化专制统治,进一步加强皇权,雍正帝设立()A.锦衣卫B.三司C.军机处D.东厂2.“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
”雍正皇帝时的一位进士因写这两句诗而被斩首,这主要反映了清朝()A.设立特务机构B.制造文字狱C.实习八股取士D.设立军机处3.清朝大兴文字狱,主要压制打击的是()A.督抚大员B.王公贵族C.知识分子D.分裂势力4.清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是在()A.康熙时期B.雍正时期C.乾隆前期D.乾隆后期5.清朝前期,闭关锁国政策严格地限制海外贸易。
外国人来华贸易的唯一合法口岸是()A.天津B.广州C.北京D.厦门课堂总结清朝时期,统治者为了维护统治,采取了一些措施强化君主专制。
军机处的设置大大加强了君主对中央的控制;文字狱和文化专制加强了对人们思想文化的控制;闭关锁国导致清朝脱离世界潮流,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
这些表明,清朝君主专制统治得到了极端强化。
板书设计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