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种灌木叶片解剖结构的抗旱性分析
不同菊花品种茎解剖结构比较及其抗旱性分析

不同菊花品种茎解剖结构比较及其抗旱性分析作者:袁晓晶来源:《农家科技下旬刊》2014年第08期摘要:文中采用徒手切片法进行切片,以六种菊花品种‘金背大红’、‘紫玉’、‘天下一品’、‘泉香冲天’、‘俊河的舞’、‘国华皇专’为研究对象,对此六种菊花茎解剖结构进行了详尽的观察和测量。
结果表明:茎表皮角质层较厚,富含多细胞表皮毛,表皮细胞排列紧密表现出较强的抗旱性特征。
通过DPS软件对茎表皮角质层厚度、表皮细胞长度和厚度进行分析得出:表皮角质层厚度表现显著差异,可以作为衡量抗旱性的指标。
以此得出六种菊花抗旱性顺序为:‘金背大红’>‘天下一品’>‘泉香冲天’>‘紫玉’>‘国华皇专’>‘俊河的舞’。
关键词:菊花;形态指标;抗旱性菊花(Dendranthema x grandiflorum)是原产我国的传统名花之一,是菊科菊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
我国菊花资源丰富,但在品种选育方面和日本、欧美等地差距很大本实验对六种秋菊品种(‘金背大红’、‘紫玉’、‘天下一品’、‘泉香冲天’、‘俊河的舞’、‘国华皇专’)茎进行研究,试图从其解剖学特征筛选出较抗旱的品种,为菊科的抗性研究奠定基础,并为选育适生范围广的优良品种提供参考依据。
一、试验材料与方法1.试验材料试验材料来源于河南省开封市金谷园立体花坛有限公司的苗圃地。
2.试验方法选取生长良好的植株,采取长度2~3cm左右的幼嫩茎为实验材料。
采用徒手切片制作法。
制片过程:挑选好的切片经杀死、固定→水洗或用30%酒精冲洗→50%酒精5分钟→70%酒精5分钟→85%酒精5分钟→染苯胺番红(1-3分钟)→水洗(洗去浮色)→95%酒精冲洗→苯胺固绿(30秒)→100%酒精5分钟→1/2二甲苯+1/2纯酒精5分钟→纯二甲苯5分钟→中性树胶封片。
将制成的切片置于OLYMPUS生物显微镜下观察与显微照相,并用测微尺显微镜测量茎的表皮角质层厚度、表皮细胞长度与厚度。
6个油橄榄品种叶片解剖结构与抗旱性综合评价

6个油橄榄品种叶片解剖结构与抗旱性综合评价贺娜;宁德鲁;徐田;马婷【摘要】为研究不同品种油橄榄叶片解剖结构的差异以及油橄榄叶片解剖结构与抗旱性的关系,以6个品种油橄榄的叶片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品种叶片解剖结构特征及其栅海比、叶片紧密度等指标,观察研究了6个品种叶片的解剖结构,并采用模糊隶属函数和系统聚类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6个油橄榄品种抗旱能力表现强弱顺序为柯基>金叶佛樨榄>鄂植>佛奥>科拉蒂>软阿斯.【期刊名称】《林业调查规划》【年(卷),期】2015(040)005【总页数】5页(P20-24)【关键词】油橄榄;叶片;解剖结构;抗旱性【作者】贺娜;宁德鲁;徐田;马婷【作者单位】云南省林业科学院,云南昆明650201;云南省林业科学院,云南昆明650201;云南省林业科学院,云南昆明650201;云南省林业科学院,云南昆明6502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65.7;S722.36油橄榄(Olea europaea L.)属木犀科、木犀榄属的多年生常绿乔木,生长周期长[1],是世界著名的速生、高产、果实含油率高的木本油料树种。
原产于小亚细亚,后广栽于地中海地区[2]。
云南省从20世纪60年代初期开始进行油橄榄引种试验,距今已有50多年种植历史。
通过长期的引种观察和对各项生态指标的综合分析,认为云南省的油橄榄适生区为年均温14~18℃,年降雨量在 1 000 mm以下的金沙江干暖河谷地区[3]。
但由于该地区独特的气候特征,冬季干旱成为制约油橄榄产量及规模的因素之一。
近年来,随着油橄榄种植热潮的不断高涨,筛选出抗旱性强的油橄榄品种对促进油橄榄产业快速发展将起到重要作用。
叶片是植物进化过程中对环境变化比较敏感且可塑性较大的器官,在不同选择压力下已经形成各种适应类型[4],其结构特征最能体现环境因子的影响或植物对环境的适应,了解叶片的解剖结构对环境的适应性及抗性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从形态解剖学角度研究了云南省6个主栽油橄榄品种叶器官的内部结构和表皮特征,其目的在于初步掌握这几个品种叶片的解剖结构,了解其叶片结构与抗旱适应性之间的关系,为油橄榄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利用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干旱胁迫下6种固沙灌木叶片水分状况研究

干旱胁迫下6种固沙灌木叶片水分状况研究王青宁;衣学慧;王晗生;韩刚;赵忠【摘要】为探讨干旱胁迫下6种固沙灌木的叶片水分状况,采用控水盆栽的方法处理6种固沙灌木(毛条、杨柴、花棒、醉鱼草、四翅滨藜、沙木蓼)的幼苗,以适宜土壤水分(土壤相对含水量75%)条件为对照,分析不同干旱胁迫(土壤相对含水量50%、35%)条件下6种固沙灌木叶片的相对含水量、水势及其抗旱性.结果表明,6种固沙灌木的清晨叶水势和叶片相对含水量均随土壤含水量的下降而降低,其均具有一定的抗旱性,能适应中度干旱,其中沙木蓼的抗旱性最强,其次为毛条、四翅滨藜,再次为杨柴、花棒,醉鱼草最弱.【期刊名称】《河南农业科学》【年(卷),期】2014(043)002【总页数】5页(P63-67)【关键词】固沙灌木;干旱胁迫;水势;相对含水量;抗旱性【作者】王青宁;衣学慧;王晗生;韩刚;赵忠【作者单位】杨凌职业技术学院,陕西杨凌712100;杨凌职业技术学院,陕西杨凌712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杨凌712100;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陕西杨凌712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杨凌712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杨凌712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93长期以来,约占国土面积52.5%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存在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沙漠化,人工林建设在遏制其发展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但实践表明,沙漠化地区乔木生长的范围有限,而许多灌木则对干旱沙区恶劣的环境条件有较强的适应性,适宜多种立地条件下栽植。
灌木的区域优势地位以及饲料、薪柴、肥料等多用途性,使得其资源培育尤为必要。
多年来人们一直重视对固沙灌木的研究,如从生理角度解释其抗旱适应性,其中有关水分生理的研究较多[1-14],主要是对自然环境中的灌木水分状况进行测定,分析各水分生态类型的一般特征,但却难以说明灌木遭受干旱胁迫的程度,且灌木种间的详细比较还受生存状况差异的影响。
6种野生耐旱花卉解剖学特征与耐旱性的关系

6种野生耐旱花卉解剖学特征与耐旱性的关系6种野生耐旱花卉解剖学特征与耐旱性的关系为给干旱、半干旱地区野生花卉的引种驯化提供理论依据,对燕山地区6种野生耐旱花卉营养器官的结构进行了观察与测定,对其中的叶片角质层厚度,叶片气孔密度、栅栏组织厚度与海绵组织厚度的比值、第1层栅栏组织细胞密集度、侧脉间距离、根皮层厚度与根半径之比、初生木质部导管数目、后生木质部导管平均直径等8个主要耐旱结构指标作了方差分析与多重比较,并采用隶属函数对种间耐旱性进行了综合评判.结果表明:6种野生耐旱花卉叶片耐旱性强弱依序为南蛇藤>栓翅卫矛>叶底珠>孩儿拳头>木半夏>蚂蚱腿子;初生根耐旱性强弱依序为叶底珠>孩儿拳头>栓翅卫矛>南蛇藤>蚂蚱腿子>木半夏,与其实际耐旱能力的排序(叶底珠>栓翅卫矛>木半夏>孩儿拳头>南蛇藤>蚂蚱腿子)相比,出现了顺序上的交错现象;所选耐旱指标在对花卉耐旱的作用上,以角质层厚度、栅栏组织厚度与海绵组织厚度的比值和第1层栅栏组织细胞密集的贡献最大,初生根的贡献较小,这预示了6种野生耐旱花卉解剖结构与耐旱途径的多样性.作者:徐兴友张风娟郭振清尹伟伦王华芳XU Xing-you ZHANG Feng-juan GUO Zhen-qing YIN Wei-lun WANG Hua-fang 作者单位:徐兴友,张风娟,郭振清,XU Xing-you,ZHANG Feng-juan,GUO Zhen-qing(河北科技师范学院,野生植物资源应用研究所,河北,秦皇岛,066600)尹伟伦,王华芳,YIN Wei-lun,WANG Hua-fang(北京林业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北京,100083)刊名:经济林研究ISTIC英文刊名:NONWOOD FOREST RESEARCH 年,卷(期):2008 26(3) 分类号:Q944.56 关键词:野生花卉解剖学耐旱性营养器官燕山地区。
6种常见彩叶灌木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

6种常见彩叶灌木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张文婷;王子邦【期刊名称】《江苏农业科学》【年(卷),期】2018(046)008【摘要】以金边黄杨、紫叶小檗、金叶女贞、洒金柏、洒金珊瑚树、石楠6种常见的彩叶灌木为试验材料,采用PEG-6000模拟干旱的方法,研究不同干旱强度胁迫对彩叶灌木膜脂过氧化、抗氧化酶活性及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影响,利用隶属函数法对耐旱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加剧,彩叶灌木叶片的相对电导率、MDA含量逐渐上升,6种彩叶灌木的相对电导率较对照提高492.21%~886.62%,MDA含量较对照提高72.19%~144.02%;彩叶灌木叶片的保护酶活性先上升后下降,其中,中度胁迫的叶片SOD活性较对照提高96.36%~172.17%,POD活性较对照提高124.80%~ 221.61%,CAT活性较对照提高61.32%~111.22%;彩叶灌木叶片的渗透调节物质含量逐渐上升,其中脯氨酸含量较对照提高291.59%~462.37%,可溶性糖含量较对照提高41.88%~ 99.73%,可溶性蛋白含量较对照提高93.91%~ 178.76%;6种彩叶灌木的评价隶属函数值为0.29 ~ 0.45.6种常见彩叶灌木耐旱性由强到弱依次为金叶女贞>石楠>洒金珊瑚树>紫叶小檗>洒金柏>金边黄杨.【总页数】4页(P123-126)【作者】张文婷;王子邦【作者单位】长安大学研究生院,陕西西安710061;长安大学研究生院,陕西西安71006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18.4【相关文献】1.杨树品种2025及其2个芽变彩叶品种对土壤持续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1)2.彩叶草对模拟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3.岷江干旱河谷区典型灌木对干旱胁迫的生理生化响应4.3种灌木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5.3种野生花灌木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6个构树无性系叶片解剖结构与抗旱性的关系

6个构树无性系叶片解剖结构与抗旱性的关系任媛媛;翟晓巧;刘艳萍【摘要】为了探索不同类型构树叶片解剖结构与抗旱性的关系,将3个不同树皮颜色的6个构树优良无性系作为试验材料,观察并统计其10项叶片解剖结构指标,利用模糊数学法中的隶属函数法,对这6个构树无性系进行了抗旱性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其抗旱性顺序为白皮2号>红皮1号>白皮1号>红皮2号>花皮1号>花皮2号.此外,本研究还利用灰色系统理论,对10项叶片解剖结构指标与抗旱性的关联度进行了分析,探讨其在植物抗旱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期刊名称】《陕西农业科学》【年(卷),期】2015(061)012【总页数】5页(P17-21)【关键词】构树无性系;叶片解剖结构;抗旱性;分析评价【作者】任媛媛;翟晓巧;刘艳萍【作者单位】河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河南郑州450008;河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河南郑州450008;河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河南郑州450008【正文语种】中文随着全球气候的急剧变化,温室效应日益加重,干旱缺水极端天气在我国频繁出现,大大限制了植物进行正常生长发育以及生物量产出的能力,是如今人类面临的巨大难题之一。
叶片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蒸腾作用、控制气体交换的重要器官,其受遗传因素以及自然环境的影响,经过长期的进化,分化出适应各种自然条件的千姿百态的形态结构。
研究表明,叶片解剖结构中的多项指标都与植物抗旱性有着密切的关系,包括角质膜厚度、气孔数量和导管大小等[1]。
目前,对植物叶片解剖结构与抗旱性关系的研究主要在多种植物之间和同种植物的不同品种之间展开,但是对构树的研究尚未见报道[2-6]。
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 L. Vent)为桑科构树属落叶乔木,主要分布于亚洲与太平洋岛屿。
构树生长快,适应性强,耐干旱耐瘠薄,抗病虫害,萌蘖性强,在中国分布广泛,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以及闽江流域都能见到[7,8]。
构树含有大量纤维,树叶营养价值丰富,目前作为经济林在造纸、织布、饲料、保健以及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轻工业领域大量使用[8]。
5种草莓叶片解剖结构与抗旱性的关系

5种草莓叶片解剖结构与抗旱性的关系刘倩文;邱安然;谢翔;刘瑞;王唯先;武春霞【摘要】为了筛选出抗旱性优良的草莓种质,以5种野生草莓(东方草莓,黄毛草莓,森林草莓,木犀草莓和五叶草莓)为试验材料,通过测量其叶片解剖结构(角质膜厚度、上表皮厚度、下表皮厚度、气孔大小、气孔密度、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栅栏组织层数、海绵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层数等)指标,计算出栅海比、叶片组织结构紧密度(CTR)、叶片组织结构疏松度(SR)等,以隶属函数法综合分析5种草莓的抗旱性.结果表明:上、下表皮以五叶草莓最厚,分别为27.28 μm和18.80 μm,而森林草莓最薄(19.59 μm和7.29 μm);角质膜以黄毛草莓最厚而木犀草莓最薄,分别为7.15 μm和3.78 μm;叶片和栅栏组织厚度以黄毛草莓最厚,分别为221.21 μm和95.86 μm,东方草莓最薄(137.12 μm和65.51 μm);栅海比以五叶草莓最大而木犀草莓最小,分别为1.89%和1.13%;叶片组织结构紧密度(CTR)和疏松度(SR)以东方草莓最大,分别为47.78%和35.96%,五叶草莓最小(34.97%和18.52%);气孔以五叶草莓最大,为45.84 μm2,黄毛草莓最小(30.18μm2),气孔密度以木犀草莓最大(702.6个·mm-2)而黄毛草莓最小(489.9个·mm-2).隶属函数综合评价5种草莓的抗旱性表现为:五叶草莓>黄毛草莓>东方草莓>森林草莓>木犀草莓.【期刊名称】《天津农业科学》【年(卷),期】2019(025)007【总页数】5页(P18-22)【关键词】草莓;解剖结构;抗旱性【作者】刘倩文;邱安然;谢翔;刘瑞;王唯先;武春霞【作者单位】天津农学院园艺园林学院,天津300384;天津农学院园艺园林学院,天津300384;天津农学院园艺园林学院,天津300384;天津农学院园艺园林学院,天津300384;天津农学院园艺园林学院,天津300384;天津农学院园艺园林学院,天津30038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669.4草莓属于蔷薇科(Rosaceae)草莓属(Fragaria)多年生草本植物,现代生产应用的大果型栽培草莓基本都是凤梨草莓(Fragaria × ananassa(Weston)Duchesne)为主。
树木水力结构与抗旱性研究综述

树木水力结构与抗旱性研究综述姓名:曹敬婷学号:1309301001院系:林学院专业:生态学摘要:干旱是主要的环境胁迫因子之一,干旱对植物的影响很大,测定植物在干旱时的生理特征。
木质部栓塞脆弱性与植物木质部结构、抗旱性、分布及栓塞发生经历都有关系,植物为适应生存竞争的需要所形成的不同的形态结构和水分运输供给策略。
水力结构及其各种参数( 即导水率Kh、比导率K s、叶比导率LSC、胡伯尔值Hv以及水容量C生理意义、树木和其它木本植物的水力结构格局以及树木水力结构研究发展趋势, 并试图从机理上阐述树木水力结构和抗旱性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栓塞;水力结构;抗旱性.水是地球表面上最普通、最重要的物质, 是植物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之一[1], 就世界范围来说, 限制农作物和森林充分实现他们遗传潜能所能达到的产量的各种环境胁迫中, 以干旱胁迫最为常见和重要,干旱对植物的危害也是最显著的。
为适应生存竞争的需要所形成的不同的形态结构和水分运输供给策略,是植物能更好的抵抗干旱。
树木个体在整个生长发育期间, 可以通过改变水力结构, 来影响导水阻力和水分需求, 从而对水分运输和水分平衡产生深刻的影响[2]。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对林木耐旱性及其机理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并且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3], 已经认识到一些生理参数如ABA的气体运输、渗透调节、保持膨压、气孔的运动、组织弹性的调整、原生质耐脱水能力等与林木抗旱性密切相关。
树木个体在其生长发育期间可以通过改变水力结构来影响导水阻力和水分需求, 从而对水分运输及水分平衡产生深刻的影响[4]. 所以, 树木水力结构的差异可能影响树种之间在生态竞争中的相对优势与劣势,使植物对一定生境中获得生存的有利条件, 也可能影响整个树冠的水分关系和气体交换从而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糖分的运输, 从而影响林木的产量及森林生产力。
植物体内的水分运输植主要是在木质部导管和管胞中进行的,一些进化的植物主要靠导管运输,目前认为水分沿着导管和管胞上升的动力主要有两种: 下部的根压和上部的蒸腾拉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北农林科技 大学 林学院 , q杨陵 7 20 2 家林 局 “ i 防护林 管理局 , 1 陕 1 10;. 北” 银川 70 0 ) 50 1
摘
要: 选择 叶 片厚 度 、 气孔 密度 等 l 叶 片旱 性 结 构指 标 对柠 条 锦 鸡 儿 ( aaa akr i— 4项 C rg n os n h
HAN n ’ Ga g
,
L h o xo g , IS a .in
XU e g , HAN - i n Pn En x a
( . oeeo oet ,N r ws A& U i rt.Ynl g, h a x 7 20 C i IC lg 厂F r r l sy ot e nv s) agi S a ni 110, hn h t e i n a;
维普资讯
两北 林 学 院 学 报
20 ,1 4 :3~ 6 0 6 2 ( )4 4
J u n l fNot we tF r s y U ie st o r a rh s o e t n v r i o r y
6种 灌 木 叶 片解 剖 结构 的抗 旱 性 分 析
映 6种 灌木 基 于叶 片解 剖 结构 的抗旱 能 力上具 有代 表 性 的 指标 上表 皮 细胞 层 厚 度 、 片 厚度 叶 和 气孔 密度 , 并应 用隶属 函数 值 法对 6种灌 木 的抗 旱 性 大 小进 行 了排 序 , 果 为 : 棒 >沙 木 结 花
蓼 >蒙古岩 黄 芪 >四翅 滨 藜 >柠条 锦 鸡儿 >互 叶醉 鱼草 。 关键 词 : 灌木 ; 片; 叶 解剖 结构 ; 旱性 抗
si 、 ki 沙木 蓼 ( tp aibat t) 蒙古岩 黄 芪( eyau m noi m) 花棒 ( eyau ¥ 一 ) Ar hx rc aa 、 a s e H dsrm og lu 、 c H dsrm C 0
p r m) 互 叶醉鱼 草 ( ude l ri l ) 四翅 滨 藜( f l at cn ) 6种 灌木 5月份 的 ai 、 u B d laat n oi 、 j ef a /却 e crses 等 4 x e 生长 叶片进 行 了解 剖结 构观 测 , 据 可 比性 、 依 可测性 、 变异 性 及 相 关性 等 原 则 筛选 出 3项 在反
中图分 类号 :7 8 S l 文 献标识 码 : A 文章 编号 :0 17 6 (0 6 0 -0 3 4 10 — 1 2 0 )40 4 - 4 0
An lii fDr u htRe itn e o ao c lS r c u e o e v fS x S e is o h u s a yss o o g ssa c n An tmi a tu t r fL a ̄cn >C rg n osi ki u d j lri l . 4 e Crse¥ aa a ak r n i>B d laatn oi £ x hs e e f a
Ke r s:s u y wo d hr b;l a ;a ao c lsr cur e f n t mi a tu t e;dr u htr ssa c o g e itn e
2 he nr rnho ai a oe r B r u icu n ia70 0 , hn 、T r o hBa c e t fN tn lFr t ue ,Y ha .Nx 50 1 C i o sy a n i a)
Absr c : ao c lsr c u e ft e la e f h bsc l ce n Ma r bs r e y u i g 1 r u h e it t a t An tmi a tu t r s o h e v so s r ol td i y we e o e v d b sn d o g tr ss— 6 u e 4 a tid x s,s c s la hik e sa d so e st .Ac o dig t h rn il s o o a a lt n n e e u h a e ft c n s n tma d n iy c r n o t e p i cp e fc mp rbi y,me s r b lt i a u a ii y a d v ra ii n ai b l y,3 ide e t n x s,i e . .,t p e i e mi hik e s e ft ik s n tma d n i r ee t d t e e o p d r s t c n s ,la h c ne sa d so e st we e s l ce o r pr — y s n r u h e it n e b s d o e fa ao c lsr c u e e td o g tr ssa c a e n la n tmi a tu t r .An o d ro o g tr ssa c f hr b s g v n b r e fdr u h e itn e o s u s wa ie y 6 usn ub r i ae f cin v l e a ay i :He y a u so a i m >Ata ha sb a ta a >He y a u mo g lc m > i g s o d n t un to a u n l ss d s r m c p ru r p xi r ce t d s r m n o i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