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学》课程教学大纲-打印版
《外科学》 教学大纲

《外科学》教学大纲《外科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外科学》是医学领域的一门重要学科,它涵盖了外科手术的基本理论、技术和方法,以及相关临床知识的综合运用。
作为医学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学习《外科学》对于全面了解医学知识体系,掌握外科实践技能,以及培养临床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课程目标通过学习《外科学》,学生应能够:1、掌握外科手术的基本理论、技术和方法,以及相关临床知识。
2、了解并掌握外科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动态。
3、具备临床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进行正确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4、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医患沟通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安排1、教学内容(1)外科手术基本操作技能:包括手术器械的使用、手术部位的消毒与隔离、手术缝合等。
(2)各系统器官的外科疾病:包括颈部、乳房、腹部等常见疾病的外科治疗。
(3)外科急症与危重症处理:包括创伤、休克、心肺复苏等。
(4)外科营养支持:包括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
(5)外科手术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动态。
2、教学安排(1)理论教学:以课堂讲解、案例分析、问题讨论等方式进行。
(2)实践教学:包括外科手术操作、临床见习等。
(3)远程教育:利用网络资源,提供教学视频、讲座资料等。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解、案例分析、问题讨论、手术观摩等。
2、教学手段:结合多媒体教学、实物展示、网络资源等多种手段。
五、考试方式与评分标准1、考试方式:采用理论考试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包括课堂提问、作业、实践操作与考试成绩等部分。
2、评分标准:按照考试内容与要求,对外科学知识与实践技能进行评分。
六、教师团队与教学资源1、教师团队:由具有丰富教学经验与临床实践的外科医生组成。
2、教学资源:包括外科手术设备、教学模型、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等。
七、课程特色1、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
2、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反映外科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动态。
外科学教学大纲

《外科学》教学大纲(适用专业:临床医学)一、课程简介外科学是一门系统以手术或手法为主要疗法的疾病的发生发展想律、诊断、治疗和预防知识以手术和手术后处理的科学。
外科学包括外科学基础、常见外科学疾病和手术学基础三部分、总任务是让学生获得外科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对常见外科学病能作出初步诊断处理;认识外科疾病的一般发生、发展规律,提出可行的预防措施。
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电教、挂图、模型、标本、X片、动物实验、参观及参加手术等各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上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通过提问、技能考核、测验等进行评价。
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能够:1.简述外科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描述常见外科学的临床表现、诊断、预防及治疗,了解常见外科学疾病的病因病理;具有对常见外科学病的防治能力,急重症的诊断及初步处理能力外科学临床思线能力和自学能力;2.规范进行无菌操作和外科学基本操作;独立完成浅表脓肿切开引流、呼吸心跳骤停的初期复苏、清创、静脉切开、体表肿块切除、拔甲;在上级医师的指导下行阑尾切除、腹股沟疝修补、肠切除、吻合、包皮环切、大隐静脉高位结扎等常用手术。
3.以救死扶伤精神对待病人,有高度责任心和良好的医德医风。
三、学时分布详见教学计划四、课时单元目标第一章绪论(2学时)1.说出外科学的所研究范畴和学习外科学的正确方法,简述外科学的发展简史。
2.以新中国外科学成就激发学习外科学的兴趣,勤奋好学外科学。
第二章手术基本知识(14学时)1.解释无菌技术的概念,描述外源性感染途径;2.能初步进行手术器械物品的消毒和灭菌,正确进行手术无菌技术;3.设计手术术前准备,制定手术术后处理和并发症的防治措施;4.在操作中表现出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重视围手术期处理,克服一把刀偏见。
第三章麻醉(4学时)1.列出麻醉前病人的准备项目和用药目的;2.说出常用麻醉药物和麻醉期间的观察要点;3.详述常用局麻药物的毒性反应;4.说明腰麻和硬膜外麻醉的适应症、禁忌症、并发症的防治;5.简述全身麻醉、吸入麻醉、静脉麻醉、肌肉麻醉、复合麻醉的概念和方法;6.能初步进行局部麻醉、腰麻的操作;7.具有精细操作、细致观察、及时处理的高度负责精神。
外科学教学大纲

外科学教学大纲一、导言外科学是医学中的重要学科之一,主要研究和教授外科手术和治疗方法。
本教学大纲旨在明确外科学的基本知识、技能和能力培养目标,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外科学水平。
二、教学目标1. 熟悉外科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外科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掌握外科学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准则,培养临床推理和决策能力。
3. 学习外科手术和操作技术,具备独立完成基本外科手术的能力。
4. 培养外科学的团队合作精神,掌握外科手术的团队协作与沟通技能。
三、教学内容1. 外科学基础知识a. 外科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b. 外科学的分支学科和专业领域c. 外科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d. 外科学的伦理与法律问题2. 外科学常见疾病a. 创伤外科疾病的诊断和处理b. 普外科疾病的诊断和处理c. 其他专科外科疾病的诊断和处理3. 外科手术技术a. 基本外科手术器械和设备的使用方法b. 常见外科手术的操作步骤和技巧c. 外科手术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4. 临床实践与团队合作a. 外科学实践的基本步骤和技巧b. 外科手术中的团队协作与沟通c. 外科学的讨论和病例讨论四、教学方法1. 理论教学: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学术报告等形式,注重理论与实际应用的结合。
2. 实践教学:临床实习、技能操作训练、手术观摩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操作技能。
3.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临床推理和团队合作能力。
4. 病例分析:通过分析真实病例,加深学生对外科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五、教学评价与考核1. 平时表现:参与课堂讨论、临床实践、技能训练等,考察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2. 报告与论文:要求学生撰写相关研究报告和论文,评估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学术表达。
3. 实践技能考核:对学生的操作技能进行考核,包括模拟手术、技术操作等。
4. 学科考核:通过笔试、口试等形式考查学生对外科学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资源1. 外科学教材和参考书籍2. 医学影像资料和临床实践案例3. 外科手术视频和技术操作培训设施4. 专业期刊和学术研究文献七、教学进度安排根据实际教学需求,将教学内容分解为多个阶段,确保每个阶段的内容和时间安排合理,学生能够逐步掌握外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技能。
外科学教学大纲打印

第十八章颅内压增高一、目的和要求1.了解颅内压增高的概念。
2.熟悉颅内压增高的病因、病理、病理生理。
3. 掌握颅内压增高的临床表现(特别是颅内压增高”三主症”)。
4. 掌握腰穿的适应证和禁忌证5. 了解急性脑疝(小脑幕切迹疝和枕骨大孔疝)的临床表现。
6. 了解颅内压增高的特殊检查方法、诊断要点和治疗原则。
7. 掌握颅内压增高的一般处理和降颅内压治疗。
二、讲授内容颅内压增高的概念、机理、病理和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及危象。
重点讲授小脑幕切迹疝和枕骨大孔疝的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
简要介绍当今研究颅内压增高的新进展和发展趋势。
三、示教典型病例CT片第十九章颅脑损伤一、目的和要求1. 熟悉头皮损伤的处理原则2. 熟悉颅骨线状骨折的诊断。
凹陷骨折的手术指征。
3. 掌握颅底骨折的临床表现及处理。
4. 掌握脑震荡的诊断及治疗。
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特点。
脑挫裂伤和脑干损伤的临床表现5. 了解原发性脑损伤与继发性病变的鉴别要点。
6. 熟悉硬脑膜外血肿的形成机制。
7. 掌握硬脑膜外血肿和硬脑膜下血肿的临床表现。
8. 熟悉慢性硬脑膜下血肿的诊断,颅内血肿的CT、MRI表现,颅内血肿手术适应证。
9. 熟悉Glasgow昏迷评分法和传统的分法。
二、讲授内容颅骨骨折的类型、诊断和治疗原则。
原发性脑损伤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和处理原则。
颅内血肿(重点讲授硬膜外和硬膜下血肿)的诊断和处理。
开放性脑损伤的处理原则。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的诊断,颅内血肿的CT、MRI表现,颅内血肿手术适应证。
Glasgow昏迷评分法和传统的分法。
三、示教典型病例、X线片、CT片。
第二十一章颅内和椎管内肿瘤一、目的和要求1. 了解颅内肿瘤的来源、常见种类、不同种类肿瘤的好发部位、颅内肿瘤的生长方式。
2. 掌握大脑半球肿瘤的临床表现。
二、讲授内容颅内肿瘤的来源、常见种类、不同种类肿瘤的好发部位、颅内肿瘤的生长方式。
大脑半球肿瘤的临床表现。
第二十二章颅内和椎管内血管性疾病一、目的和要求1. 熟悉高血压脑内血肿的手术适应证。
外科学教学大纲

外科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外科学》是临床医学的一个分科。
现代外科学范畴包括许多疾病,它涉及这些疾病的病因,发生发展、病理、病生、诊断、预防和治疗等知识,在治疗方面要能运用手术和非手术的处理。
通过外科教学,学生应掌握常见外科病症的临床知识和临床技能,并学会外科某些治疗损伤。
学好外科学必须重视外科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三基)。
手术是外科治疗中的一个重要手段,但不能认为外科就是手术,围手术期治疗是外科学的重要环节。
按病因分类,外科疾病大致分为五类(1)损伤(2)感染(3)肿瘤(4)先天性和后天性畸形(5)其它性质疾病。
外科学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部分:外科基础、系统外科和外科手术学。
外科基础,论述外科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系统外科介绍外科常见疾病的病因、发生、发展、规律、病理、病生临床表现、系统检查诊断要点、鉴别诊断、预防和治疗原则等。
手术学的学习主要是培养学生严格的无菌观念和进行基本手术操作。
外科学的教学过程包括课堂讲授、实习和自学。
讲课内容要理论联系实际,以常见病多发病为重点,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适当介绍国内外医学的渐成就,以反映现代外科学的水平,重视基础科学和外科学的结合。
对"掌握"的内容教师应重点讲解,学生应深入领会其基本知识或基本理论,以便运用于临床实践。
对"熟悉"的内容教师可详细讲解,对于"了解"的内容教师应做一般的介绍,便学生对此有一般的认识。
对自学内容,在学生自学时,教师应认真辅导。
教学方法方面要重视外科学与医学其他学科的内在联系,要注意启发式和循序渐进教学,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上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病例示范讲座、动物实验,参观及参加手术、阅读X光片,教学多媒体等各种教学手段,以提高教学质量。
由于外科学教学时数与教学量之间的矛盾,鼓励老师应用各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图文并茂,增加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提高教学效果。
外科学教学大纲

外科学教学大纲
引言:
外科学是医学专业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它研究和应用手术技术
来治疗和修复各种疾病、损伤和畸形。
外科学教学大纲旨在向学生
提供必要的理论和实践知识,使他们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外科医生。
一、课程目标
1.了解外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外科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
2.了解手术技术和操作规程,掌握手术技术的基本要点和临床
应用。
3.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和临床思维,使他们能够独立诊断和治
疗外科疾病。
二、课程内容
1.外科学基础知识
(1)外科学的定义和历史发展
(2)外科疾病分类和诊断
(3)外科手术的基本原则和术前准备2.常见外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1)消化系统外科疾病
(2)循环系统外科疾病
(3)泌尿系统外科疾病
(4)神经系统外科疾病
3.手术技术和操作规程
(1)手术器械和设备的使用
(2)手术切口和缝合技术
(3)术中出血控制和组织修复(4)手术并发症的处理和预防
4.外科重症护理
(1)创伤护理。
《外科学》教学大纲

《外科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外科学课程编号:英文名称:Surgery课程性质: 必修课总学时:128 讲课学时:96 实践学时:32学分:8适用对象: 临床医学专业先修课程:《外科学总论》、《系统解剖学》、《内科学》、《病理学》、《生理学》等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外科疾病包括损伤、感染、肿瘤、畸形和其他疾病,一般以手术为主要治疗手段,但外科决不等于手术。
外科学研究外科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和技能,同时也研究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规律,涉及实验外科及自然科学基础。
外科学教学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较全面的外科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得到较严格的基本技能训练。
二、课程教学和教改基本要求该课程的教学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与自学相结合、灌输与启发相结合、讲解与提问相结合、讨论和发言相结合,阐述了外科疾病的发生、发展、诊断和治疗。
三、课程各章重点与难点、教学要求与教学内容第十九章颅内压增高和脑疝【目的和要求】1、掌握颅内压增高的临床表现。
2、熟悉颅内压增高的病理生理变化和处理原则。
3、熟悉脑疝的临床表现。
4、了解颅内压增高的病因。
【教学内容】1、颅内压增高的概念、颅内压的调节与代谢、颅内压增高的原因。
2、颅内压增高的后果。
3、颅内压增高的诊断及治疗原则。
4、脑疝的诊断及治疗原则。
第二十章颅脑损伤【目的和要求】1、掌握脑震荡、脑挫裂伤的临床表现、诊断和处理原则。
2、熟悉硬膜外、硬膜下血肿的临床表现。
3、熟悉脑损伤的诊断及处理原则。
4、熟悉颅骨损伤的诊断和治疗原则。
5、了解头皮损伤。
【教学内容】1、颅骨损伤。
2、脑损伤的机制、病理和临床表现。
3、脑损伤的处理。
【自学内容】1、头皮损伤2、脑内血肿、脑室内出血与血肿、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
第二十四章颈部疾病【目的和要求】1、掌握甲状腺功能亢进的诊断和外科治疗原则。
(精选)《外科学》课程教学大纲-打印版.doc

第一章绪论一、目标与要求(一)了解外科学的范畴和我国在外科方面的成就(二)树立学习外科的正确观点二、教学内容外科学的范畴,它和其它学科的关系。
重点讲解外科学的范畴和怎样学习外科。
三、自学内容外科学的发展和我国的外科成就。
第二章无菌术一、目标与要求(一)树立无菌观念,熟悉手术时的无菌操作规则。
(二)熟悉常用的灭菌法和消毒法。
(三)学会洗手、穿无菌手术衣和戴无菌手套。
(四)学会手术区皮肤的消毒和铺巾。
二、自学内容无菌术的概念和组成。
手术人员术前准备。
手术区的准备。
无菌操作规则。
三、见习内容在外科基本操作教学中结合进行:(一)常用的灭菌法和消毒法(示范)(二)洗手、穿无菌衣和戴无菌手套,以及手术区的准备(示范和实际操作)第三章外科病人的体液失调一、目标与要求(一)掌握各型缺水、低钾血症和高钾血症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代谢性酸中毒和减中毒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二)了解低钙血症和高钙血症的临床表现和诊治。
(三)学会体液失调的综合防治方法。
二、教学内容(一)重点讲解各型缺水、低钾血症和高钾血症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代谢性酸中毒和碱中毒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二)一般介绍低钙血症和高钙血症的临床表现和诊治;体液失调的综合防治方法;体液平衡和渗透压的调节;酸减平衡的维持。
三、自学内容体内镁、磷的异常;呼吸性酸中毒和碱中毒。
第四章输血一、目标与要求(一)熟悉输血的适应症和并发症的防治。
(二)了解自体输血的作用(三)了解血浆增量剂和血液成分的用途。
二、自学内容输血的适应症和途径。
输血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其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自体输血的种类及其应用方法,血浆增帚:剂和血液成分的应用。
第五章外科休克、目标与要求(一)熟悉外科休克的病理生理变化和临床表现。
(二)掌握休克的概念、分类、监测指标;了解低血容量性休克与感染性休克的诊断和治疗。
(三)学会外科休克的诊断和治疗。
二、教学内容(一)重点讲解外科休克的病理生理变化和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一、目标与要求(一)了解外科学的范畴和我国在外科方面的成就(二)树立学习外科的正确观点二、教学内容外科学的范畴,它和其它学科的关系。
重点讲解外科学的范畴和怎样学习外科。
三、自学内容外科学的发展和我国的外科成就。
第二章无菌术一、目标与要求(一)树立无菌观念,熟悉手术时的无菌操作规则。
(二)熟悉常用的灭菌法和消毒法。
(三)学会洗手、穿无菌手术衣和戴无菌手套。
(四)学会手术区皮肤的消毒和铺巾。
二、自学内容无菌术的概念和组成。
手术人员术前准备。
手术区的准备。
无菌操作规则。
三、见习内容在外科基本操作教学中结合进行:(一)常用的灭菌法和消毒法(示范)(二)洗手、穿无菌衣和戴无菌手套,以及手术区的准备(示范和实际操作)第三章外科病人的体液失调一、目标与要求(一)掌握各型缺水、低钾血症和高钾血症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代谢性酸中毒和减中毒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二)了解低钙血症和高钙血症的临床表现和诊治。
(三)学会体液失调的综合防治方法。
二、教学内容(一)重点讲解各型缺水、低钾血症和高钾血症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代谢性酸中毒和碱中毒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二)一般介绍低钙血症和高钙血症的临床表现和诊治;体液失调的综合防治方法;体液平衡和渗透压的调节;酸减平衡的维持。
三、自学内容体内镁、磷的异常;呼吸性酸中毒和碱中毒。
第四章输血一、目标与要求(一)熟悉输血的适应症和并发症的防治。
(二)了解自体输血的作用(三)了解血浆增量剂和血液成分的用途。
二、自学内容输血的适应症和途径。
输血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其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自体输血的种类及其应用方法,血浆增量剂和血液成分的应用。
第五章外科休克一、目标与要求(一)熟悉外科休克的病理生理变化和临床表现。
(二)掌握休克的概念、分类、监测指标;了解低血容量性休克与感染性休克的诊断和治疗。
(三)学会外科休克的诊断和治疗。
二、教学内容(一)重点讲解外科休克的病理生理变化和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二)一般介绍休克的概念、分类;低血容量性休克与感染性休克的诊断和治疗。
第六章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一、目标与要求(一)熟悉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病因。
(二)掌握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病因。
(三)熟悉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
(四)熟悉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主要防治方法。
二、教学内容(一)重点讲解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主要病因。
(二)一般介绍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病原理和临床表现,及其诊断、治疗和预防。
三、自学内容:1.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与诊断、预防。
2.腹膜透析和血液透析疗法的原理。
第七章麻醉一、目标与要求(一)了解麻醉的概念和临床任务。
(二)熟悉麻醉前准备的必要性,一般准备工作和了解麻醉中观察病人的重要性。
熟悉ASA 分级,麻醉前用药的目的和常用药物。
根据病情和手术要求了解麻醉选择和处理的原则。
(四)了解常用全麻药的临床药理和全麻后并发症及其处理。
(五)了解全身麻醉的常用方法,熟悉气管内麻醉术和肌松药的分类和应用。
(六)学会常见小手术局麻技术。
熟悉常用神经阻滞的实施原则。
掌握局麻药常用剂量(及其范围)。
熟悉局麻药毒性反应的症状,并掌握预防和正确处理原则。
(七)熟悉椎管内麻醉的实施原则,了解其操作步骤、管理方法及并发症的防治。
(八)熟悉麻醉意外和麻醉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要领。
(九)了解特殊麻醉方法的概况。
二、教学内容(一)麻醉的概念,麻醉学的发展与现状,麻醉的临床任务。
(二)麻醉前准备,包括病人体格和精神方面的准备,麻醉技术和器材的准备,决定麻醉前用药或基础麻醉。
麻醉期间各项生理指标的观察以及麻醉后护理。
(三)全身麻醉:了解全麻深度的辨认要点。
肌松药的临床应用。
全麻的意外及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要领。
(四)局部麻醉:普鲁卡因、地卡因、利多卡因和布比卡因的临床药理。
各种常用局麻方法,剂量和浓度。
局麻药毒性反应的识别、预防和处理。
(五)椎管内麻醉:蛛网膜下腔和硬脊膜外腔麻醉的生理影响和临床应用。
麻醉意外和麻醉后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六)常用特殊麻醉方法。
三、自学内容(一)乙醚吸入麻醉的分期。
气管内麻醉。
(二)臂丛神经阻滞,肋间神经阻滞等局部麻醉。
(三)椎管的解剖生理。
椎管内麻醉的操作方法。
(四)麻醉治疗及其它应用。
(五)体外循环的基本装置、功能和实施。
四、见习(一)展示常用麻醉器械,示范使用方法。
示范全麻诱导,气管内麻醉,术中监测项目。
示范麻醉机的使用。
(二)利用幻灯或挂图介绍神经阻滞,或见习实际操作。
椎管内麻醉的操作方法示范,并讲解其管理。
第八章重症监测治疗与复苏一、目标与要求(一)了解重症监测治疗的概念。
(二)了解复苏的概念及其社会意义和群众意义。
(三)熟悉心跳呼吸停止的及时确诊原则。
(四)了解人工呼吸的原理,掌握口对口人工呼吸法。
(五)了解常用的机械通气模式。
(六)了解心脏按摩的原理,掌握胸外按摩方法。
(七)熟悉脑复苏的意义及处理原则,给药种类,途径和剂量,了解心肺复苏后处理的原则。
二、教学内容(一)复苏的概念。
人工呼吸的原理,各种人工呼吸法。
口对口人工呼吸法。
呼吸器的应用。
心脏按摩的原理。
胸外心脏按摩法。
药物除颤和电击除颤的原则。
(二)脑复苏的意义及处理原则。
心肺复苏的辅助治疗及心肺复苏后的处理原则。
三、自学内容呼吸器的使用。
胸内心脏按摩法。
第九章疼痛治疗一、目标与要求(一)了解疼痛生理、止痛门诊。
(二)了解疼痛治疗的方法。
二、自学内容慢性疼痛治疗的常用方法。
第十章围手术期处理一、目标与要求(一)熟悉手术前准备和手术后的一般护理、观察和处理。
(二)熟悉手术后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
二、自学内容:手术前准备。
对耐受力不良病人的特殊准备。
手术后一般护理、体位、饮食、输液等。
手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
三、见习:在见习水、电解质代谢和酸碱平衡失调时结合进行。
第十一章外科病人的营养代谢一、目标与要求(一)了解手术对人体代谢的影响。
(二)了解外科病人的营养需要和补充营养的方法二、自学内容人体的热量和营养需要。
饥饿、损伤、手术和感染所致的人体代谢改变和随之而产生的营养问题。
补充营养的途径、方法和所用营养的种类及组成。
第十二章外科感染一、目标与要求(一)熟悉外科感染的发生、发展和防治原则;全身性外科感染的病因、临床表现和诊治;外科应用抗菌药的原则。
(二)了解外科感染的分类、诊断;破伤风的病因、临床表现和诊治。
(三)学会疖、痈、皮下急性蜂窝织炎、丹毒、浅部急性淋巴结炎和淋巴管炎、甲沟炎和指头炎的诊断和治疗。
二、教学内容(一)重点讲解外科感染的发生、发展和防治原则;全身性外科感染的病因、临床表现和诊治;外科应用抗菌药的原则;疖、痈、皮下急性蜂窝织炎、丹毒、浅部急性淋巴结炎和淋巴管炎、甲沟炎和指头炎的诊断和治疗。
(二)一般介绍外科感染的分类、诊断;破伤风的病因、临床表现和诊治。
三、自学内容化脓性腱鞘炎和滑囊炎;掌深间隙感染。
第十三章创伤一、目标与要求(一)熟悉创伤的概念、分类和病理生理。
(二)熟悉创伤的检查诊断方法和处理原则。
(三)学会浅部伤口的清创术。
(四)了解战伤救治的原则和现场的急救方法,了解火器伤和暴震(冲击)伤的特点和处理原则。
二、教学内容(一)详细讲解创伤概念和分类,创伤病理生理,创伤的诊断。
(二)重点讲解创伤的急救处理,急救程序和进一步救治。
(三)一般介绍批量伤员的救治、闭合性创伤的治疗,战伤救治的原则。
开放性创口的处理。
康复治疗。
三、自学内容火器伤和暴震(冲击)伤的特点和处理原则战伤现场的急救方法。
四、见习病例示范:清创术、止血、包扎、固定、搬运等。
第十四章烧伤、冷伤、咬伤一、目标与要求(一)掌握烧伤面积的计算、深度的识别、烧伤休克的诊断与治疗。
(二)熟悉烧伤病理生理和临床分期、治疗原则,烧伤全身性感染的诊断与防治。
(三)了解吸入性损伤的诊断,烧伤现场急救,转送与初期处理及电、化学烧伤的临床表现及急救处理原则。
(四)学会烧伤创面初期处理原则和休克期的补液疗法。
二、教学内容(一)详细讲解烧伤面积的计算、深度的识别、烧伤休克的诊断与治疗及休克期的补液疗法。
(二)重点讲解烧伤病理生理和临床分期治疗原则、烧伤全身性感染的诊断与防治、烧伤创伤初期处理原则。
(三)一般介绍吸入性损伤的诊断,烧伤现场急救,转送与初期处理及电、化学烧伤的临床表现及急救处理原则。
三、自学内容冷伤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急救处理和预防方法。
电击伤的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原则和急救处理。
强酸、强碱、磷的烧伤病理、临床表现和急救处理。
第十五章显微外科一、目标与要求(一)了解显微外科的概况和工作范围。
(二)了解小血管吻合手术的基本原则。
二、自学内容显微外科概述,在临床各科的应用范围。
小血管吻合手术的基本原则。
第十六章肿瘤一、目标与要求(一)掌握常见的体表良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
(二)熟悉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熟悉恶性肿瘤的检查诊断步骤和治疗原则。
(三)了解肿瘤的病因;了解肿瘤的分类及恶性肿瘤的分子靶向治疗。
(四)学会体表良性肿瘤切除、肿瘤活体组织检查。
二、教学内容(一)详细讲解常见的体表良性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方法。
(二)重点讲解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的生长发展、临床表现和预后。
(三)重点讲解恶性肿瘤的检查诊断步骤方法、分期及综合治疗原则。
(四)一般介绍肿瘤的致病因素和病因学说及肿瘤的分类和命名;一般介绍癌症的三级预防及三级止痛阶梯治疗方案。
第十七章移植一、目标与要求(一)了解移植外科的概况。
(二)了解皮肤移植的种类、适应症和方法概要。
(三)了解同种异器官移植的基本方法。
二、自学内容移植外科的概况。
皮肤移植的种类、适应症和方法概要。
同种异器官移植的基本方法。
第十八章内镜外科一、目标与要求(一)了解内镜外科的概况。
(二)了解内镜外科的诊疗技术及其在外科临床中的应用。
(三)了解内镜技术的发展。
二、自学内容内镜技术的基本原理。
内镜技术的发展。
第十九章颅内压增高一、目标与要求(一)掌握颅内压增高的机理和病因以及临床表现。
(二)熟悉颅内压增高的病理、病理生理和脑疝形成机理及临床表现。
(三)了解颅内压增高和脑疝的治疗原则。
二、教学内容(一)重点讲解颅内压增高的机理、病因;颅内压增高的临床表现:一般症状、局部症状和脑疝症状。
(二)讲解颅内压增高的病理和病理生理;脑疝形成机理及临床表现。
(三)一般介绍颅内压增高脑疝的治疗原则。
第二十章颅脑损伤一、目标与要求(一)掌握颅骨骨折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
掌握硬膜外血肿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
(二)熟悉原发性脑损伤和颅内血肿的分类和临床表现。
(三)了解脑损伤的发病机理和治疗原则。
二、教学内容(一)重点讲解颅骨骨折的类型、诊断和治疗;硬膜外血肿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二)讲解脑震荡、脑挫裂伤和颅内血肿的临床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