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卫生费用核算研究三十年
最新中国公共卫生支出问题

第二节 失败的卫生改革: 市场化?
卫生改革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当时卫生改革的重点是扩大 卫生服务的供给,搞活卫生机构内部的运行机制。卫生医疗部门开始强 调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医疗卫生机构内部则实行所谓“多劳多得的按 劳分配原则”。卫生保健一步步商品化。
"重医疗、轻预防": 卫生防疫体系不堪一击
防疫有很强的外部性,比治病的收入要低得多。以利润最 大化为目标的市场化医疗机构,会倾向于“重医疗、轻预防”。
而防疫部门得不到足够的公共开支。在中西部广大农村, 很多县及县以下防疫机构已经多年没有更新化验仪器。全国县 级以下公共卫生机构只有三分之一仍在较为正常地运转,另外 三分之一正在瓦解的边缘挣扎,还有三分之一已经垮台了。
中国公共卫生现状令人担忧
●传染病的发病率在1995年以后有回升的迹像 。如结核病在建 国的头三十年,发病率下降了60-70%;后二十年,尽管治 疗手段更加成熟,发病率反而有上升的趋势;病毒性肝炎一 直居高不下,中国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数量高居世界第一。
●本来已被彻底消灭的各种性病(如淋病、梅毒)又死灰复燃, 并在各地泛滥成灾。由外国传入的艾滋病迅速蔓延,每年感 染人数以30%的速度上升。
31
11
5
11
3
8
4
26
9
30
8
13
5
12
4
34
16
108
79
53
30
15
6
67
44
人均预期寿 婴儿死亡率
命的增加
的下降
2
-11
5
-6
中国卫生总费用发展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

72000 1卫生经济研究特稿摘要本文分析1978~1998年20年间,中国卫生总费用的发展变化趋势,认为医疗卫生保健消费的收入弹性反映社会对医疗卫生费用的承受能力,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医疗消费水平、农村居民人均医疗消费水平、国有经济单位负担的职工人均医疗消费水平、人均卫生事业费四项指标对卫生总费用的影响最大。
因此,21世纪中国卫生总费用增长的主要潜力是政府对卫生投入的增加和国有经济单位对职工医疗卫生卫生费的负担水平的提高,而居民个人医疗消费负担水平的开发潜力较弱。
关键词卫生总费用变化趋势影响因素一、中国卫生总费用发展变化趋势1978~1998年,中国卫生总费用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的发展变化趋势,如实记录和反映了我国改革开放20年医疗卫生保健总支出的历史发展进程。
这里我们使用的评价指标是卫生总费用占GDP 比重。
90年代以前,中国的医疗卫生保健总支出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一直在3%~3.5%之间徘徊,1978年为3.04%,1989年为3.38%。
进入90年代以后,该比值开始上升,达到4%,经过两年低谷期之后,反弹为1996年的4.21%,1997年的4.53%和1998年的4.68%。
从总趋势看,我国医疗卫生保健支出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表现为一种迂回上升态势(见图1)。
图1中国卫生总费用占GDP 比重(1978~1998)中国卫生总费用发展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赵郁馨高广颖杜乐勋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China's total health expense and relevant factors in the p revious twent y y ears from 1978to 1998.It is believed that the income elasticit y of health care consum p tion reflects social tolerance of health expense.Per capita health expense of city and town residents,that of countryside residents,that of State-owned-enter p rises laborers borne b y unit,p er ca p ita total health service ex p ense are the four indicators that have the m ost important influences on total health expen se.Thus,in the 21stcentury,governm ent 's increasing health input,State-owned-enter p rises 'increasin g laborers 'health ex p ense ratio borne b y unit are the main p otential factors that ma y increase China's total health expense.The ratio of health expense borne by residents is thought less potential.Ke y w ords T otal health ex p ense Develo p ment trend Influential factors 总费用测算结果 ,内部资料.世界银行. 1993年世界发展报告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3:52.世界银行. 卫生保健筹资 中国的问题和选择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8:2.世界银行. 卫生保健筹资 中国的问题和选择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8:2,32.世界银行. 防止老龄危机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6:17,21.作者单位:卫生部卫生经济研究所100083(责任编辑徐芸)4.004.502.503.003.501.502.001.000.500.0078798081828384858788899091929394959697985.008682000 1卫生经济研究特稿从国际上其它国家卫生费用发展水平看,OECD 国家的医疗卫生保健支出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所占比重一般在7%以上,最高是美国达到13.6%,东欧一些国家一般是在7%以下,特别是罗马尼亚和阿尔巴尼亚更低,大约只有3%~4%。
2024年公务员(国考)之行政职业能力测验题库综合试卷A卷附答案

2024年公务员(国考)之行政职业能力测验题库综合试卷A卷附答案单选题(共40题)1、1,9,35,91,189,( )A.361B.341C.321D.301【答案】 B2、随着外卖市场的竞争越发激烈以及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高度关注,对外卖餐品进行“精美”包装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但有不少消费者质疑外卖存在过度包装的倾向。
有店主表示,包装已成品牌门面,甚至成为各家营销的重点,展现的是一种个性和态度。
业内人士则直言:单就包装而言,过度精细的包装对于食品安全而言意义不大。
A.有些外卖已经发展到了“买一赠一”的程度,如买炖品送瓦罐砂锅。
这些东西留之无用,弃之可惜,其实质是一种变相强制购物,毕竟羊毛出在羊身上B.随着消费者为高品质买单的意愿越来越强,外卖商家也进入了比拼用户体验的阶段,外卖的包装越来越精致C.为了能向消费者明示餐品安全,很多商家会在餐盒上贴上有爱心卡,标注制作人员及配送人员的体温D.层层包装的外卖不意味着干净卫生,落实卫生安全标准、严格把控食品本身的制作过程对于食品安全更为重要【答案】 D3、电磁波∶赫兹∶频率A.面积∶米∶半径B.声音∶音量∶分贝C.机械能∶焦耳∶能量D.电池∶伏特∶电压【答案】 D4、物流时间效益是指“物”从供给者到需求者之间存在时间差,由改变这一时间差所创造的价值,称为“时间效益”。
时间效益,从形式上看,是把握“物”的流动时机,从而形成的效益;从构成实质上看,包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把握商机形成增量效益。
A.京东次日达深受消费者喜爱B.“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企业理念C.海外代购的商品一般物流周期都会长一些D.时令水果当季价格通常都会比其他季节便宜一些【答案】 C5、行政不作为是行政机关对于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符合条件的申请依法应该实施某种行为或履行某种法定职责却无正当理由拒绝履行或拖延履行的行政违法行为。
A.王某要求所在地交通局告知有关汽车养路费收费标准,三个月未答复B.陈某在某市建设局工作多年,符合职称评定申请,申请职称评定被拒绝C.林某投诉某市医药公司贩卖假药,某市药监局以不属于主管范围而拒绝D.何某因制止违章建筑施工被打伤,公安机关以违章建筑无权处理不理睬【答案】 B6、2003年从事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企业共计1.65万家,比1999年翻了一番。
中国卫生经济政策研究历程的回顾和总结

中国卫生经济政策研究历程的回顾和总结中国卫生经济政策研究历程的回顾和总结一中国卫生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卫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卫生经济学研究卫生系统在提供卫生服务时发生的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
卫生经济学的任务,就是揭示上述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的规律,以便最优地筹集、开发、分配和使用卫生资源,达到提高卫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目的。
卫生经济学不仅仅是研究卫生服务的经济学,它还是研究健康与疾病的经济学。
它不仅仅只局限于研究卫生部门内部的经济问题,而且要运用系统方法认真研究社会与经济生活的宏观环境对卫生服务,对人民健康的影响,进而研究卫生服务系统对人民健康的影响,特别是通过对人民健康的影响,进而研究卫生服务系统对宏观的社会经济生活所发挥的影响。
因此,卫生经济学不仅仅是一门部门经济学,它还是一门边缘经济学。
从一定意义上说,卫生经济学主要是一门边缘经济学,它要求我们在研究与卫生服务相关的各种经济问题时,时刻都要使自己站在整个社会、整个经济发展的高度,把增进健康和防治疾病的社会效益当作卫生经济学研究工作的准则。
卫生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大多数当代卫生经济学家认为,卫生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的一个分支而产生和发展,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美国)和六十年代(英国)的事情。
当时,有不少专业的经济学家开始应用经济学的原理与方法研究卫生领域的经济问题。
著名瑞典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制度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Myrdal, G,被一些人推崇为研究健康在经济上的重要性的第一位经济学家。
他在《世界卫生组织记事》上发表《卫生经济问题》一文,被称为是卫生经济学的经典文献之一。
六十年代,卫生经济学有十分显著的发展。
1962年和1968年,美国先后两次召开卫生经济学专业的学术讨论会;1968年6月,世界卫生组织主持在莫斯科召开了第一次世界性的卫生经济学讨论会,发表了题为《健康与疾病的经济学》的会议纪要。
这三次会议,使得卫生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登上了学术论坛,标志着卫生经济学的形成。
30年医改路何以走得如此艰难

30年医改路何以走得如此艰难作者:孙易恒来源:《新传奇》2015年第03期不到几年的时间里,关于医疗改革中政府和市场关系的表述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让人咋舌。
回顾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的医改历程,中国的医疗改革在政府主导还是市场起基础性作用之间反反复复,不断摇摆。
2013年9月,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充分调动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大力引入社会资本,……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2014年8月,卫计委、商务部发布的通知降低了开设外资医院的门槛。
而就在几年前的2009年,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最突出的亮点恰恰是明确了医药卫生体制中的“政府主导”。
政府还是市场?——中国医疗改革的迷思在改革开放以前,中国实行公费医疗、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广,但保障标准低。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旧有的医疗体制很快解体,中国开始医疗市场化改革。
1979年,当时的卫生部部长钱信忠在接受采访时提出“运用经济手段管理卫生事业”,发出了医疗改革的先声。
1985年,国务院批转卫生部《关于卫生工作改革若干政策问题的报告》,提出:“必须进行改革,放宽政策,简政放权,多方集资”。
1985年因此也常常被称为医改元年。
经过十几年的市场化改革,中国的医疗卫生机构发展迅速,数量从1980年的18万家增长到2000年的32万家。
与此同时,市场化的负面影响也开始凸显。
由于实行“财政包干制”,市场化改革在增强了医院活力和自主权的同时,公共医疗支出占总财政支出的比例却急剧下降,政府公共卫生投资严重不足,医疗资源不平等的问题凸显。
医疗卫生部门受利益驱使,作风开始变坏。
随着市场化改革以后医疗乱象的出现,人们对医疗改革是否仍应坚持走市场化道路产生怀疑。
其中的标志性事件,是2005年7月《中国青年报》披露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世界卫生组织合作的研究报告。
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的医疗卫生体制“从总体上讲,改革是不成功的”“问题的根源在于商业化、市场化的走向违背了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基本规律”。
卫生经济学-卫生总费用

第七章卫生总费用第一节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卫生总费用的定义........................................................................................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卫生总费用的构成........................................................................................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卫生总费用分析与评价指标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卫生总费用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二节卫生总费用核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卫生总费用核算的内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卫生总费用核算体系框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卫生总费用核算方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改革开放30年之医疗改革

改革开放30年之医疗改革摘要: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医疗政策先后经历了几次较大的调整,回顾30年来的医改政策,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路径和走向清晰可见。
总体而言,30年来的医疗体制改革通过竞争以及民间经济力量的广泛介入,使医疗服务领域的供给能力全面提高。
但同时,政府投入不足、医疗保障覆盖率低、医疗卫生资源总体不足且配置不均衡、药品和医用器材生产流通秩序混乱、价格过高以及政府对医疗服务的监管不力等因素也造成了医疗费用的超常快速增长超过了民众收入的增长,以及医疗服务的公平性与可及性下降。
目前新一轮医改的基本思路和总体框架已初步确定,我国医疗体制改革与发展进入到一个关键时期。
虽然对新医改政策中的几个关键问题仍存在一些争论,但改革的方向毋庸置疑,即坚持公益性,走中国特色的医疗体制改革发展道路。
关键字:改革开放医疗改革医疗现状医改历程一.我国医疗现状——过度医疗与保健不足到2020年中国内地将有85%的死亡归因于慢性病,其中约70%的高血压、糖尿病、超重肥胖、血脂异常将发生在劳动力人口。
这是中华预防医学会会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陇德教授对中国今后劳动力健康状况的总体预测。
他指出,居民具备健康素养的总体水平仅为 6.48%, 近七成没有科学的健康观,超过八成缺乏传染病预防、安全与急救知识,约九成不具备基本医疗素养,逾95%不了解慢性病预防。
有足够的事实报告显示,如果人们对慢性病长期存在误解,就有可能会助长对它们的忽视。
从这个角度而言,至关重要的一步就是,权威机构将那些最新和最准确的疾病知识和信息传授给公众。
而在这方面,我们做得还远不够。
以高血压为例,中国疾控中心副主任杨功焕教授去年就指出,目前,我国近两亿高血压患者中,三分之二的人不知道自己患高血压,不知道已身处心脑血管病的高危境地,不知道主动控制超重肥胖、高盐饮食、过量饮酒等高血压危险因素,更不知道接受规范治疗。
之前的一项专业调查同样显示,年龄在35至74岁的成人糖尿病患者中,90%以上的不知道自己患病。
卫生费用研究

亿元
亿元 % 亿元 亿元 亿元 亿元 亿元 % 亿元 亿元
标 2012年 指 28119.00 3、社会办医支出
(三)卫生总费用变化趋势分析 1.卫生总费用年增长速度 2.卫生总费用年平均增长速度 3.卫生总费用对GDP的弹性系数
评价内容
(一)卫生筹资:筹资水平、筹资机构 筹资公平性 (二)卫生总费用机构流向分析 (三)卫生总费用增长因素与控制 (四)卫生总费用与国民经济增长 (五)卫生总费用预测
国内卫生总费用研究概况
20世纪80年代:WB专家首次采用筹资来源法估算中国 卫生总费用; 1993年:国家级卫生总费用测算工作开始进行; 2002年:《中国统计年鉴》公开发布卫生总费用测算 结果与主要评价指标,标志着卫生总费用已经正式纳 入国家信息发布系统; 2008年4月:全国卫生费用核算研究协作组的建立,标 志着中国亚级卫生费用核算研究适应现阶段卫生事业 发展需要,使地区级卫生费用核算研究提高到一个新 的水平。
卫生总费用与卫生费用核算
主要内容
一、卫生总费用的基本概念 二、卫生费用核算基本框架 三、 中国卫生总费用核算方法 四、 卫生总费用分析与评价
一、卫生总费用的基本概念
卫生总费用是以货币作为综合计量手段 ,全面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 内,全社会用于卫生服务所消耗的资金 总额。简而言之,卫生总费用是一定时 期内社会消耗卫生资源总和的货币表现 形式。
零 售 药 店 费 用
其 他 卫 生 机 构 费 用
个 人 服 务 费 用 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94 年 , 卫 生 部 规 划 财 务 司 正 式 下 发 文 件 , 将 卫 生 总 费用研究成果在全国各地区推广应用, 逐步将卫生费用核 算作为计财部门的经常性工作。 要求全国各省、 自治区、 直辖市卫生计划财务部门开展本地区卫生费用核算与分析 研究。 同时加强中国卫生总费用信息制度化建设, 在全国 和各地区逐步建立规范的年度核算制度; 使卫生费用核算 研究发挥更有效的政策咨询作用。
生费用核算 研 究 , 1987 年 , 世 界 银 行 “综 合 性 区 域 卫 生 发 展” 贷款项目开始实施 (简称 “卫生Ⅲ项目”), 在金华、 九江和宝鸡等 3 个城市开展区域性卫生费用核算调查研究, 继承和借鉴国内外专家提出的理论和积累的经验, 在卫生 费用核算方法、 指标分类、 现场调查、 数据收集、 计算机 数据处理及数据分析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从筹资来 源角度提出卫生费用分类体系 (简称六分法), 较为完整地 反映了中国卫生筹资的主要来源, 编写了《卫生总费用调查 工 作 指 导 手 册 》[2]。
Review of China National Health Account Research in the Past Three Decades / ZHAO Yu-xin , XIE Xiao-ping , ZHAI Tie-min , et al.∥Chinese Health Economics, 2010,29(3):14-17
2009 年 9 月 在 安 徽 省 合 肥 市 成 功 举 办 全 国 性 卫 生 费 用 核算技术培训班和专家研讨会。 协作组成员单位在卫生费 用核算研究工作中取得长足进展, 在完成本地区卫生总费 用的数据收集、 审核、 测算和结果分析过程中, 不断完善 核算方法, 提高数据结果的准确性, 为卫生决策提供了客 观依据, 同时也培养了核算人员队伍。 目前, 卫生费用核 算 研 究 协 作 组 成 员 单 位 已 由 原 来 的 11 个 省 (市 ) 发 展 为 17 个 省 (市 )。 在 此 基 础 上 , 部 分 市 、 县 也 相 继 开 展 了 卫 生费用核算研究, 在全国和各地区正在建立规范的年度核 算制度。
《中国卫生经济》第 29 卷第 3 期(总第 325 期)2010 年 3 月
卫生筹资
中国卫生费用核算研究三十年
赵郁馨①, 谢小平①, 翟铁民①, 万 泉②
摘 要: 文章对中国卫生费用核算研究 30 年来的发展进行了系统整理, 介绍了中国卫生费用核算制度化建设的基本过程 ,
展现了中国卫生费用核算研究在每一个历史阶段都与国际最新研究进展紧密联系, 并结合本国卫生政策分析需要, 逐步建立适
在国际专家评估的基础上, 国内专家对中国卫生费用 核算工作进行研讨和论证。 专家们认为: 卫生费用核算是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以卫生服务再生产 过程为对象的宏观核算体系, 是从不同方面和角度反映卫 生领域资金流动的一系列核算框架、 指标和方法的统称, 从而全面系统地反映卫生服务经济运行过程, 揭示卫生领 域经济活动规律, 为制定政策、 监测和评价政策执行情况 提供信息。 在方法学研究上应该分为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 长期目标是实现同国际接轨; 短期目标是进一步规范和完 善筹资来源法, 探索机构测算方法, 尝试矩阵平衡测算, 从卫生费用核算的定义和口径、 核算范围、 指标体系、 核 算方法和分析评价上逐步科学化、 规范化、 稳定化。
卫生经济学、 卫生总费用; E-mail: zyx@。
· 14 ·
用 做 了 测 算 , 并 首 次 正 式 公 布 了 1970 年 、 1980 年 、 1985 年、 1987 年中国卫生总费用估算值。
1990 年 中 国 政 府 与 世 界 银 行 发 展 学 院 共 同 组 建 了 “中 国卫生经济培训与研究网络” (以下简称 “网络”), “网 络” 将 “中国卫生费用核算研究” 列为重点研究课题之一。 研究目的是系统总结中国卫生费用核算研究的经验与成果, 逐步形成中国卫生费用核算的理论体系和方法学基础。 1993 年 “网络 ” 课 题 《中 国 卫 生 费 用 核 算 研 究 》 已 经 实 现 预期目标, 编写完成了 《中国卫生费用核算指导手册》。 出 版了 《中国卫生总费用研究报告》 专辑。 同年, 卫生部规 划财务司正式委托卫生部卫生经济研究所承担国家级卫生 费用核算工作, 并按期发布历年卫生费用核算结果, 使其 逐步实现经常化和制度化。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health accounts of China in recent 30 years was introduced systematically in the paper. Through describing the basic building process of China national health accounts, it will be showed that China NHA research has been closely contacted with the latest international research in each period of history. China NHA system according to the health policy needs will be built gratually. This paper also proposes the dimension and sub-accounts of China NHA need to expand in the future. NHA has become the necessary tool for the China health policy formulation and evaluation, and is playing an important role in policy consultation.
1996 年 , 卫 生 部 卫 生 经 济 研 究 所 在 北 京 举 办 中 国 卫 生 费用核算研讨会和技术方法培训班, 并根据自愿原则成立
Chinese Health Economics Vol. 29 No.3(Sum No. 325) Mar. 2010
了中国卫生费用核算研究协作组, 确定了协作组的活动目 标和内容, 按照卫生部规划财务司的要求, 开展卫生费用 核算研究活动, 使卫生费用核算从理论研究向经常性业务 工作转化, 并在我国建立卫生费用核算研究报告系统和信 息监测点。 以卫生部卫生经济研究所作为主办单位, 不定 期地编印 “中国卫生费用核算研究通讯”, 以 “通讯” 作为 信息交流园地, 进行理论方法研究、 工作活动动态介绍和 经验交流。
合中国国情的核算体系。 文章提出了中国卫生费用核算在未来需要进一步拓展的领域, 卫生费用核算已成为我国卫生政策制定
和评估的必要工具, 正在发挥其政策咨询作用。
关键词: 卫生费用核算; 卫生总费用; 制度化; 方法学; 卫生政策
中图分类号: R1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0743(2010)03-0014-04
卫生总费用信息发布制度也在建设之中, 目前, 国家 级已经建立 了 规 范 的 官 方 信 息 发 布 系 统 。 2002 年 ,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统 计 局 发 国 统 函 [2002] 67 号 。 该 函 指 出 , 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 及实施细则的规定, 同意 卫生部发布全国 卫 生 总 费 用 统 计 公 报 , 并 在 公 布 之 日 起 10 日内报国家统计局备案, 将卫生总费用主要数据纳入国家 统计局公开发布。 这标志卫生总费用数据已纳入国家统计 局法定报告系统。 自 2002 年起, 《中国统计年鉴》定期公布 历年全国卫生总费用主要数据信息。 省级卫生费用核算的 信息制度化正在逐渐形成, 自 2008 年起, 天津市卫生总费 用主要结果已经正式纳入 《天津市统计年鉴》。
中 国 的 卫 生 费 用 核 算 研 究 起 步 于 20 世 纪 80 年 代 初 , 至 今 已 经 历 了 30 年 的 风 雨 历 程 。 在 近 30 年 的 卫 生 费 用 核 算研究与实践中, 不断学习和汲取国际最新研究成果, 结 合中国卫生体制特点, 逐步确立和完善了适合中国国情的 卫生费用核算体系和框架, 通过具有内在联系的指标体系 和科学的核算方法, 全面、 系统地反映卫生服务经济运行 过程, 揭示卫生领域经济活动规律, 为卫生改革和卫生政 策的制定和调整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Key words: national health account; total expenditure on health; systematization; methodology; health policy First-author’s address: Chinese Health Economics Institute, Beijing, 100191, China
1 中国卫生费用核算制度化建设的30年
1981 年 初 , 世 界 银 行 (WB)对 中 国 进 行 第 一 次 卫 生 部 门考察, 引入了卫生总费用的概念, 介绍了国际卫生费用 核算方法, 并与中国政府合作, 第一次运用来源法对中国 卫生总费用进行估算, 从此, 拉开了中国卫生费用核算研 究 的 序 幕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