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顺屯堡文化的发展现状与策略2
屯堡文化与研究评述

屯堡文化研究评述吴羽龚文静张定贵彭菁宋吉雨安顺屯堡,溯其源,肇始于明洪武十四年(1381),大明初定,朱元璋诏傅友德率30万大军发动了旨在征讨云南元梁王的“调北征南”的政治军事行动。
待残余势力平定,为巩固边陲,控扼云南,朱元璋在包括如今黔中安顺一带的云贵地区广置卫所,设屯立堡,推行屯田制度,令军士戍守屯耕。
迨清代康熙年间屯田制废止,军人转变为民,屯军驻扎之地,遗风渐行渐远,及至今日不少地方仅存其名。
而黔中地区即便屯田制瓦解及其后朝代更替,不仅地名称谓依旧,且其文化中大明遗风犹在,江淮古韵仍存。
600多年来,屯堡生生不息地承袭着明代江南地区的诸多传统习俗,执着地承继着儒家忠、孝、仁、勇、礼、义、廉、耻的价值理念,形成了汉民族独特的亚文化系统。
在当今全球化背景下,多元文化共存发展,具有独特性、惟一性的安顺屯堡文化由于内蕴的文化丰度和厚度,使其成为人类学、社会学、历史学、地理学、经济学和文学等诸多学科进行学术研究的重要平台。
同时,屯堡文化随着从地域文化向旅游经济文化的提升,作为重要的文化资源,对于推动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也日益凸显出重要的现实意义。
屯堡文化对贵州的一体多元文化的格局和特征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并成为黔中地区文化重要的成份和深层的底蕴。
但是长期以来这一独特的文化现象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直到80年代中期,屯堡文化才以其丰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外显特征引起了世人的关注。
在地方化凸现于全球化的历史背景下,在文化人类学、社会学不断升温的同时,屯堡文化也作为强势文化在迁徙环境下传承、变异、建构的典型范例而成为研究的热点。
目前,在现代化与市场化的强劲冲击下,屯堡文化已出现衰变现象,屯堡文化研究也有可能丧失原初形态及意蕴,这些情况增加了研究的现实性和紧迫感,某种意义上甚至有抢救研究的必要。
到目前为止屯堡文化研究成果的数量不少,但大多是对屯堡文化外显事象和屯堡表浅层面的研究,并存在大量重复研究的情况,对屯堡文化研究的具体情况也缺乏系统的研究。
乡村振兴背景下屯堡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以安顺九溪村为例

城乡建设与发展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年第31卷第04期(总第480期)1 九溪村及其屯堡文化介绍九溪村是安顺最大的屯堡自然村寨,有“屯堡第一村”之称。
作为“屯堡第一村”,九溪村具有浓厚的屯堡文化韵律,语言是独特的“言旨话”,历经数百年变迁却未被同化;女人们的服饰是最纯正的明代凤阳汉装;最具特色的是他们的建筑,屯堡建筑多以石木为材,甚至屋顶也是石板构成,这是由于当地环境和战时需要,并且建筑的窗户很小,据说是为了抵御外敌,同时观察敌情。
这种既高雅美观又具独特防御性的建筑是安顺屯堡特有的建筑风格。
最值得一提的是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被誉为“戏剧活化石”的地戏,屯堡地戏粗犷豪放,历史悠久,以其原始的表演风格著称。
屯堡地戏的表演者需戴彩绘木雕面具,俗称“脸子”,它是我国浪漫主义巫文化的产物,由于贵州地形闭塞,保存完好,流传至今。
通常情况下,每个屯堡村寨会演出固定的一堂或几堂戏,在九溪村演出的地戏有三堂,为:《四马投唐》《封神演义》《五虎平南》,这些戏剧的内容主要是古代征战时期英雄人物的事迹和重大的历史事件。
九溪村每年会演出两次地戏,一场是在春节期间,大年初一一直持续到元宵节,时间较长,十分热闹,叫作“跳新春”;另一场是在每年六七月稻谷扬花的时候,叫“跳花灯”“跳鬼节”或是“跳米花神”,这时演出虽然会断断续续,但也会持续半个月左右。
“古、大、深、精、美” 是九溪人对这里的概括。
古,九溪村是具有600年史料可考据的汉族村寨;大,九溪村是安顺及周边最大的屯堡自然村;深,悠久历史、庞大规模,注定了这座村落文化底蕴之深厚;精,九溪村的村民生活精致、手艺精湛,多年来传承着汉族传统手工技艺和生活习俗;美,这里山美、水美、文化美。
2005年,九溪村被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018年,九溪村被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名单。
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九溪村也在奋力拼搏,目前九溪村经过征求民意和集体研究,决定走“村社合一”的新发展模式。
屯堡文化研究的现状及问题

屯堡文化研究的现状及问题杜应国屯堡文化研究概述屯堡文化——作为黔中安顺所独有的一种地域文化现象,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浮出水面,进入研究视野以来,就一直保持着持续升温的势头。
其间,安顺地戏于1986年赴法国和西班牙的演出及演出所引起的社会轰动,可以说是形成屯堡文化研究热的一大契机,越来越多的地方文化学者开始把关注的目光投射于其上。
多年来沉寂无闻的屯堡文化迎来了它的第一波研究热。
不过,如今已鲜为人知的是,地戏出国及其所引起的轰动,这本身就是贵州学术界、文化界人士努力推动的一个结果。
(1)学术研究能够引出如此出人意料的社会效应——这样的结果,不仅扩大了屯堡文化的影响,而且也反过来鼓舞了学者研究的热情。
于是,自地戏出国前后的八十年代中期起,一批相关的研究成果陆续出版,如沈福馨先生的《贵州安顺地戏面具》、《安顺地戏》,高仑先生的《贵州地戏简史》,以及由沈福馨、帅学剑等编著的《安顺地戏论文集》,顾朴光先生的《中国傩戏调查报告》等。
这是贵州学术界在屯堡文化研究方面最早收获的一批果实。
正是在这批奠基性成果的基础上,包括地戏在内的屯堡文化研究迎来了九十年代之后的热闹局面,地方文化学者的研究热情持续高涨,本土研究队伍大幅扩展。
尤其是进入九十年代末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浪潮席卷全球,迅猛到来,全球化与地方性的紧张、冲突成为学界广泛关注的问题。
在此背景下,具有强烈地方性特征的屯堡文化现象,也吸引了一些非本土学者(海外、省外及台湾地区)的注目。
在他们的参与和推动下,一批以屯堡村落及其文化现象作为研究内容的国家级课题、省级课题先后在安顺展开,由此形成了一种新的研究格局,那就是有关院校及专业研究机构人员的参与、介入和与地方文化学者的有机结合。
这样的研究格局,不仅使内外资源得到有效整合,而且还带来了方法的更新和视野的开阔,既丰富了相关的学术背景和学理资源,又提高了专业研究的水准,因而大大拓展了研究的广度和深度。
贵州安顺屯堡文化

浅谈贵州安顺屯堡文化中的建筑文化摘要:安顺屯堡文化系明代从江南随军或经商到滇、黔的军士、商人及其家眷生活方式的遗存。
随着岁月的变迁,安顺一带的屯堡人仍奇迹般地保存着600年前江南人的生活习俗,其民居、服饰、饮食、民间信仰、娱乐方式无不具有600年前的文化因子,这种屯堡文化为古代汉民族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同时安顺屯堡文化也是贵州特有的一种文化资源。
这样的文化,既蕴藏着无穷尽的谜底,也就散发出无穷尽的魅力。
探之弥远,究之弥深,成为了一门多学科、全方位的“安顺屯堡学”。
目前,屯堡研究正方兴未艾,日渐趋于深入和系统。
关键字:贵州安顺屯堡,屯堡文化,建筑文化,建筑风格正文:一、安顺屯堡文化由来:安顺屯堡文化来源于朱元璋大军征南和随后的调北填南。
明朝军队征服南方过后,为了统治南方,命令大军就地屯田驻扎下来,还从中原,湖广和两江地区把一些工匠、平民和犯官等强行迁至今贵州安顺一带居住,随着历史的变迁,这些人在亦兵亦民的过程中繁衍生息,既不断吸收当地的先进生产方式,以恪守各自世代相承的文化生活习俗,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现在我们称之为"屯堡文化"的这样一种独特的汉族文化现象。
安顺屯堡文化是贵州的。
乃至全国文明中的奇葩。
他既执着地保留其先民们的文化个性,又在长期的耕战耕读生活中,创造了自己的地域文明。
屯堡人的语言经过数百年变迁未被周围的语言同化;屯堡妇女的装束沿袭了明清江南汉族服饰的特征;屯堡食品具有易于长久储存和收藏,便于长期征战给养的特征;屯堡人的宗教信仰与中国汉民族的多神信仰一脉相承;屯堡人的花灯曲调还带有江南小曲的韵味;屯堡人的地戏原始粗犷,对战争的反映栩栩如生,被誉为“戏剧活化石”;屯堡人以石木为主营造的既高雅美观又具独特防御性的民居建筑构成安顺所特有的地方民居风格……二、安顺屯堡建筑风格1. 安顺屯堡建筑材料安顺屯堡建筑材料最大的特点是石头的广泛应用。
一户民宅就是一座石头城堡,一个村庄就是一座纯粹的石头城,屯堡是一个防御敌人的整体,而屯堡居民就是组成这个整体的每个细胞,既可以各自为阵,又可以互相支援友邻,既保证一宅一户私密性和安全感,同时又维系各家之间必要的联系。
解读贵州苗岭屯堡项目(彝人古镇姊妹篇)

中国·安顺苗岭屯堡一前言(一)规划的提出丰厚的历史文化让人津津乐道,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实施苗岭屯堡项目,圆屯堡人自豪了千年的梦。
1、丰厚的历史文化自古安顺就是贵州省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2、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苗岭屯堡项目位于素有“中国瀑乡”、“屯堡文化之乡”、“蜡染之乡”、“西部之秀”美誉的旅游城市——安顺3、落实项目规划提出本项目以旅游古镇为主体,在保护的基础上对本土历史文化进行最大化开发,以文化为灵魂,打造安顺文化对外宣传名片,将其建设成为贵州省乃至中国西部著名的历史文化旅游古镇。
(二)规划的讨论1、旅游资源整合有待发展2、周边基础设施情况3、建筑风格本项目中以安顺屯堡建筑和仿明清式建筑为核心4、项目中水系充分利用水的灵气,在用地内部设置水系,在屯堡公园结合山体设置小瀑布,各类水系互相联系,水、街和建筑互相融合,使整个项目清净而充满生机。
5、屯堡文化的体现在景观节点、建筑形式、小品、雕塑等方面来展现独具特色的屯堡文化。
(三)规划设计以仿古建筑风格为主题、屯堡文化为核心、旅游古镇为目标展开设计,多条建设之道打造古镇的活力,展现苗岭屯堡项目特有的生命力。
开发建设“苗岭屯堡”,是挖掘文化资源和传承历史文明的重要载体,是加快经济转型和统筹协调发展的动力支撑。
对接外来文化,如何继承、发扬、创新传统文化,如何打造建筑风格,再造“苗岭屯堡”的特色,让历史造就城市的文化,文化造就项目的魅力,打造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苗岭屯堡”,圆屯堡人自豪了千二解读安顺、场地分析、SWOT分析和案例分析(一)解读安顺1、地理位置“黔之腹、滇之喉、粤蜀之唇齿”2)项目的地理位置苗岭屯堡项目位于安顺市西秀区七眼桥镇,位于安顺城区的东边。
2、交通3、人口、经济与资源1)人口年末户籍人口284.36万人。
其中西秀区有80多万人。
2)经济3)气候条件2009年被评为“中国十大特色休闲城市”。
4)地形地势5)游资源4、文化研究1)历史沿革2)文化研究(1)屯堡文化(2)夜郎文化(3)三国文化(4)牂牁文化(5)穿洞文化此外,安顺还有苗岭文化、攀岩文化、三线文化等文化,在规划设计师都予以考虑,设置相关的文化旅游景点,再现每种文化的魅力与光芒。
论贵州安顺屯堡文化与旅游发展

论贵州安顺屯堡文化与旅游发展【摘要】贵州省安顺市的屯堡文化是一种独特而丰富的文化遗产,与旅游发展密不可分。
本文通过对屯堡文化特点、历史发展、对旅游的影响、传承与保护以及文化旅游项目开发等方面进行探讨,揭示了屯堡文化和旅游业之间的紧密联系。
结论部分指出了屯堡文化与旅游发展的潜力及未来发展趋势,强调了重点发展方向。
通过对贵州安顺屯堡文化与旅游发展的研究,不仅可以促进当地文化的传承和保护,还可以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和机遇。
在未来,应该加强对屯堡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推动文化旅游项目的开发,以提升贵州安顺的旅游吸引力,实现文化与旅游的双赢发展。
【关键词】贵州安顺,屯堡文化,旅游发展,文化传承,旅游项目开发,发展潜力,发展趋势,重点方向。
1. 引言1.1 背景介绍贵州安顺屯堡文化是中国独特的农村文化现象,屯堡是指一种传统的村庄聚落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屯堡文化被认为是中国农村社会结构演变的产物,同时也是贵州地区特有的文化象征之一。
这种文化形式在当今社会依然得以传承和发展,成为了吸引游客的热门旅游目的地。
贵州安顺作为屯堡文化的代表性地区,不仅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更有着壮丽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民俗风情。
屯堡文化的研究和传承对于加强贵州地区乡村振兴、推动旅游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挖掘屯堡文化的内涵和价值,可以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同时也可以使更多的游客了解和关注这一独特的文化现象。
探讨贵州安顺屯堡文化与旅游发展的关系,对于挖掘当地文化资源、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意义贵州安顺屯堡文化是中国乡村文化中的瑰宝,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独特的民俗风情。
对于研究者来说,深入探讨屯堡文化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屯堡文化的研究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认识中国乡村传统文化的瑰宝。
屯堡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反映了古代农耕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和精神世界,对于传承乡土文明、挖掘乡村文化资源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安顺屯堡茶文化旅游发展探析

贵州茶叶2019,47(1):39〜43GuizhouTea安顺屯堡茶文化旅游发展探析肖正广,胡如英,李秋凤(安徽农业大学茶与食品科技学院,安徽合肥230036)[摘要]文章考略了贵州安顺屯堡文化的源起与变迁,简述了安顺地区屯堡独具魅力的茶文化、屯堡茶驿和屯堡仙茗、黄果树屯堡茶文化园近况&分析了安顺屯堡文化、茶文化旅游的发展近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推动安顺屯堡茶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策略和途径:企业应转变开发模式,建立发展健全体系;相关部门应发掘安顺地区屯堡文化和茶文化资源,整合改造;各相关企业应加强宣传力度,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企业和相关机构应扩大人才招收渠道加强人员培训。
[关键词]安顺;屯堡茶文化;旅游发展;现状;解决策略Analysis on the Development of Tea Culture Tourism in Anshun TunpuXIAO Zheng一guang&HU Ru-ying,LI Qiu-feng(College of Tea and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Hefei,Anhui,230036,China.)Abstract:The article examines the origin and changes of Tunpu culture;briefly describes the unique tea culture of Tunpu in Anshun area,the tehouses in Tunpu&teapots ic Tunpu&and the stdtus cf Huangguoshu Tunpu tea culture park.Analyzed the recent developmenuf the Tuenpu culture and te culture tourism ic Anshun and related problems,and proposed strateeies and approaches t。
浅谈屯堡文化旅游开发

、
屯 堡 文 化 旅 游 开 发 利 用 现 状
1 . 开发 利 用 的 区域
近年来 , 安顺市深度挖掘屯堡文化资源 , 把屯堡 文化作为文化建设 的龙头 ,大力加强屯堡文化资源 的开发利用 , 取得了显著的经济 效益 和社会效益 。 屯堡 文化旅游 的开发利用主要集 中在屯堡人生 活较为密集的地区。屯堡人在黔 中安顺 的分布状态 呈现 出联 系紧密 、 散 点分布 、 居住集 中的特 点 , 覆盖
在安顺东南方向的数百平方公里地域 内, 包含 l O O  ̄ .
万人 口。 近二十年来 , 被各类媒体 和国内外专家学者 广泛关注的屯堡文化乡村旅游 ,主要发生在屯堡文 化圈 内最具代表性 的平 坝县 天龙镇 、安顺市西秀 区 大西桥镇九溪村 、 本寨和云 山屯的“ 云峰八寨” 。 三个 乡村旅 游村镇有公路联结 组成三角形 的封闭环线 。 三个屯堡文化旅游村镇 处在贵州西线黄金旅游线路 之上 , 邻近 的国家级风景名胜 区有黄果树 、 龙官 、 红 枫湖、 织金 洞 , 作 为这些 自然旅游 景点的重要 补充 , 屯堡人文景 区具有极大的旅游开发价值 。
园丁沙龙
蓦 童 i … j 。 曩 善 誊 蠹 蠹 - - i 营 i i — 曩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鬈 謦
■ 鲍 川 平
近年来 , “ 文化 资源 ”成为使用频率极高的词组 之一 。但 目前还没有一个权威 的定义或者约定俗成 的概念 ,全国各地不少专家学者从不 同的角度对文 化资源的概念 及其 内涵 和外延进行 了有益 的理论探 索。 有学者认为 “ 文化资源是 指凝结 了人类无差别的 劳动成果的精华 和丰富的思维活动 的物质 的精神的 产品或者活动” 。 贵州是欠发达 、 欠开发省份 , 同时是 民族文化资源大省 , 拥有丰 富的历史文化资源 、 民族 文化资源和 自然生态景 观资源。 其 中, 屯堡文化作为 贵州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 分 ,以其独特 的文化 内 涵彰显着其独有的魅力 。 在贵州 中西部 , 以安顺市为 中心 , 在平坝 、 普定 、 镇宁、 紫云 、 清镇 、 长顺 、 晴隆等方 圆近 百平 方公里 内, 生活着一群既有别于当地少数 民族 , 又不同于其 他汉 民族 的汉人— —屯堡人。他们 的建筑 、 服饰 、 语 言、 习俗 、 信仰等 , 都保 留着鲜 明的明代风貌 , 这种奇 特的文化现象被称为“ 屯堡 文化 ”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论文(设计)题目:安顺屯堡文化的发展现状与策略学院:_人文学院__专业:_文化产业管理班级:__2009级__学号:_0905010205_学生姓名:_艾政勇__指导教师:_刘彩清__2013年 6 月 3 日贵州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诚信责任书本人郑重声明:本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设计),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完成。
毕业论文(设计)中凡引用他人已经发表或未发表的成果、数据、观点等,均已明确注明出处。
特此声明。
论文(设计)作者签名:艾政勇日期:2013年6月3日目录摘要 (II)Abstract (III)前言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1)(一)地理位置 (1)(二)历史渊源 (1)(三)人文环境 (2)1、屯堡人的语言、服饰 (2)2、屯堡食品 (3)3、屯堡人的娱乐习俗及宗教信仰文化 (3)4、屯堡的民居建筑 (4)5、屯堡地戏 (5)二、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5)三、安顺屯堡文化的发展现状 (6)(一)九溪----“屯堡第一村” (7)(二)天龙屯 (7)(三)云山屯 (8)(四)云峰本寨 (9)四、屯堡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保护政策与策略 (9)(一)屯堡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9)(二)屯堡文化的保护政策与发展策略 (10)1、屯堡文化的保护政策 (10)2、屯堡文化的发展策略 (10)五、结论和建议 (10)参考文献: (12)致谢 (13)安顺屯堡文化的发展现状与策略----贵州大学人文学院文产091 艾政勇摘要在民族文化繁荣发展的今天,安顺屯堡文化呈多样式的变化发展,屯堡人的语言、服饰、民居建筑、娱乐方式及宗教信仰都沿袭着明代的文化习俗,体现出了自身鲜明的特点,既是明代历史活化石的再现,又是我国传统文化体系中的重要角色。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文化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古建筑群被现代建筑侵蚀同化,文化传承的断流等现象。
所以我们需要结合社会文化环境发展的实际情况,整合文化资源,采取多元文化策略,在传承历史民族文化的同时,更加合理地促进屯堡文化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安顺,屯堡文化,发展现状,策略The Development Status and Strategy of Anshun Tunpu CultureSchool: Guizhou UniversityMajor: Cultural Industry ManagementClass and Grade:Class 1 and Grade 2009Name: AizhengyongAbstractNowadays, with the florescent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culture, An shun TunPu culture shows u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ulti-style changes. TunPu people’s language, clothing, residential buildings,entertainment still and religious belief follow the cultural practices of the Ming Dynasty, at the same time, it also has its own distinctive characteristics. It’s not only the reproduction of the history of the Ming Dynasty living fossil, but also an important role in China's traditional culture system. However,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al economic, it also highlights a number of issues, such as cultural resources’ unreasonable exploitation, ancient buildings assimilated by modern architecture’s erosion, the phenomenon of cultural heritage’s stopping and so on. So we need to consider the actual situation combin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al and cultural environment integration of cultural resources, and all aspects of cultural orientation. We should adopt a diversification strategy to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TunPu culture during the heritage of our unique history of national cultureKey words: Anshun TunPu culture development status strategies.安顺屯堡文化是一种独特的汉民族文化,拥有着丰富多彩的文化元素,它是我国宝贵的历史民族文化资源。
随着历史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屯堡文化在沿袭明朝遗风的同时,又保持自身独特的文化风格,在世人不断的文化探索中,它依然展示着无穷的魅力。
本文共分五部分来介绍安顺屯堡文化。
第一部分主要介绍调查地屯堡的基本情况,从地理环境、历史渊源及人文环境着手,全面把握屯堡的文化体系;第二部分主要对对国内外研究现状尽进行梳理;第三部分介绍屯堡文化的发展现状;第四部分主要列举屯堡文化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政府出台的相应保护政策与策略,并作出相应的浅析和概述;最后一部分主要是根据安顺屯堡文化现存的实际情况,进行总结并提出建议。
1.调查的基本情况1.1地理位置安顺地处中国西南地区的黔中地段,是西南地区的交通咽喉要道,其交通的重要性和贵州喀斯特地形地貌的独特性为历史上屯堡文化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安顺屯堡文化是以安顺地区为中心点,东至平坝,西至镇宁,北至普定,南至紫云,形成了一个网状的覆盖面。
其中,极具代表性的四大屯堡有:九溪(屯堡第一村)、天龙屯、峡谷古城堡云山屯、平地碉楼群本寨,这四大屯堡主要聚集在安顺西秀区的七眼桥镇、大西桥镇及平坝县境内,汇集了屯堡文化的核心元素,由于篇幅所限,本文将以此四大屯堡为研究重点,希冀从中了解屯堡文化的发展现状,并对下一步的发展策略做相应探讨。
1.2历史渊源据相关史书记载:“屯堡人即明代屯军之裔嗣也,屯军堡子皆奉洪武敕调征南而来,散处屯堡各乡,家人随之至黔”①。
安顺屯堡文化源于洪武年间,当时,朱元璋派大将傅友德和沐英率30万大军调北征南,以平定云南梁王巴扎刺瓦尔密反叛。
在平定梁王反叛,征服南方后,认识到西南地区稳固战事的重要性,为了统治南方地区,命令大军就地屯田,安营扎寨,并且还从湖广和两江地区把一些工匠、平民等群体强行迁至今贵州安顺一带,让这些人就此居住下来。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的不断变迁,这些群体在兵民合一的生活过程中繁衍生息,①《安顺府志---风俗志》既不断吸收安顺当地的先进生产方式,又恪守了他们各自世代相承的文化生活习俗,这使得迁徙群体与当地人群二者的内外文化相互促进,相互结合,相互发展,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现在我们所称的"屯堡文化"。
这种独特的汉族文化现象,既执着地保留了先民们的文化个性,又在长期的耕战耕读生活中沿袭了独特的明朝遗风,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明②。
1.3人文环境安顺屯堡地处贵阳市和安顺市的中间地段,接近两市中心,周围人口密集,人类活动频繁,市中心经济发达,交通便利,经济活动日益增强,再加上一年一届举办的黄果树瀑布节和龙宫油菜花节,使得屯堡文化的发展有了很好的依托环境。
1.3.1屯堡人的语言、服饰(图1.3.1 :屯堡妇女在绣花鞋)屯堡人的语言,带有一定的“北腔”,语音中有明显的卷舌音。
传统的妇女服饰为长袍大袖,头饰挽青黑色或白色布质头巾,脚穿绣花丹凤鞋,与当时明朝的衣饰风格几乎完全一样,依然展现出了独特的民族风格。
当然,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的许多年轻人已经开始追求时尚潮流,体现在服饰上,更多是传统服饰和现代元素的融合。
但是每到逢年过节,屯堡妇女还是会穿上传统服饰,聚集在一起参加歌舞文化活动,形成了一道亮丽的民族风景线。
②访谈资料1、屯堡食品(图1.3.2 左:打粑粑;右:腊肉和血豆腐)由于屯堡的社会发展是和动荡的历史战争背景直接相关的,所以当地民众的食品具有保质期长,易存储的特点。
通过盐制、烟熏火烤等方式,创造出了种类繁多的传统食品,如糍粑,糕粑、包谷耙、腊肉、香肠、血豆腐、盐菜等,这些食品一直流传至今,成为屯堡人饮食文化的智慧结晶。
现在的屯堡人,基本上家家户户都有炕腊肉、血豆腐、香肠的习惯,只要你入农家做客,便可享受当地的这些特色食品,可招街贵宾,也便于农忙时节自家食用。
2、屯堡人的娱乐习俗及宗教信仰文化(图1.3.3 左:山歌赛; 右: 地戏赛)屯堡人的娱乐习俗形式多样,例如,屯堡山歌赛、玩花灯、地戏赛、篮球赛等赛事,基本都是一个村寨对阵另一村寨,最后按比赛程序进行、汇总、决赛,分出胜负。
这种赛事都是友谊与竞争并存,不仅增加了邻里村寨的交流与互动,同时也渲染了浓厚的文化气息,丰富了当地的文化生活,也让越来越多的外来者接受屯堡文化的熏陶,感受屯堡文化的魅力。
屯堡人的宗教信仰,与我国汉民族的多神信仰一脉相承。
屯堡人所信奉的神灵主要是历史上有关军事方面的人物和汉族人普遍崇拜的信仰,如关羽、汪公、道士、巫婆、财神、山神等,都是屯堡人的信仰对象,主要是祈保村寨平安、家人安康、感恩神灵、保佑来年风调雨顺。
每年的农历五月十三日,屯堡人都要举行一次大规模的"迎菩萨"活动,这个活动不仅增强了屯堡人的文化信仰气氛,而且还加深了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展现了屯堡人的独特民俗。
4、屯堡的民居建筑(图1.3.4 屯堡民居建筑---石瓦房)屯堡的民居建筑,是以石头筑建成的一道道坚固屏障,是屯堡最显眼的一大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