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A-K在安氏类错牙合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合集下载

功能矫治器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的研究进展

功能矫治器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的研究进展

2.1对髁突改建的细胞学及生物力学研究 功能矫治器引导下颌骨向前并最终适应关节改建H,是 软骨形成并骨化作用的结果嘲。目前已确认Bcl-2家族蛋白在 调节细胞凋亡方面起关键作用昀。通过对Bd-2家族蛋白重要 成员Bd一2和Bax在功能矫治器诱导下颌达FMP(下颌前伸 位)后的表达研究发现。功能性矫治可以改变髁突中Bcl-2 和Bax的表达。具体表现在:髁突中的Bcl-2在1周后达最高 水平。而Bax含量在4周后达到最高水平。Bcl一2/Bax的比 值在下颌到达FMP 3天后逐渐减小,并且在12周后完全消 失。由此推测:Bd-2和Bax可能与功能矫治后髁突重建有 关的细胞程序性死亡相关研。 有学者研究了Herbst矫治器在不同牙合重建时对髁突软 骨表面应力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牙台重建对髁突软 骨表面刺激作用差别不大;而相同的牙厶重建时,髁突软骨表 面不同部位的应力值差别较大,使得髁突前斜面出现骨吸收, 后斜面骨增生等反应性改建嗍.这被认为是髁突改建的生物 力学基础。 2.2对口周肌肉影响的研究 有研究发现,通过改变口周肌肉功能可使上下颌骨形态 发生改变,这种改变同时反馈影响口周肌肉的功能。肌电图 (EMG)研究Activator对口周肌肉作用表明,戴用功能矫治器 后.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二腹肌肌肉活动性均增加而颞肌肌 肉活动性均减少,颞肌与咬肌肌肉活动性比值在戴用功能矫 治器之后变小191。通过对咬肌和舌骨上肌群肌电监测表明. 夜间戴用Bionator使得上述肌肉的活动性减少1101。因此认为. 全天侯戴用功能矫治器配合自觉主动的咀嚼,能使矫治器更 好的适应于个体,增加肌肉活动性,从而影响患者上下颔骨发 育.改善患者面部侧貌。 3功能矫治器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的临床研究 功能矫治器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的临床效果十分 明显。众多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临床研究,主要包括功能矫 治器对牙A位、上下颌骨、面部软组织以及上气道结构等的改 建作用。此外,有关功能矫治效果的稳定性以及功能矫治对 成人患者治疗效果的研究亦有涉及。 3.1对牙牙台影响的研究 对于前牙深覆盖的矫正,Sabine p1,1a研究得出结论13%为 骨性因素,87%为牙性因素;而磨牙关系的调整中,22%为骨性

简述安氏错牙合畸形分类法

简述安氏错牙合畸形分类法

简述安氏错牙合畸形分类法标题:安氏错牙合畸形分类法简介:安氏错牙合畸形分类法是世界上最常用的牙合畸形分类方法之一。

它是由英国牙医安格尔(Angle)于19世纪末提出,并在随后的临床实践中逐渐得到完善。

本文将详细介绍安氏错牙合畸形分类法的原理、分类标准及其临床应用。

第一部分:原理与历史背景(约400字)1. 安氏错牙合畸形分类法的原理安氏错牙合畸形分类法参考牙齿的位置、各牙齿之间的错牙合关系,以及上下颌之间的错牙合关系进行分类。

它以四个数字表示牙齿的状态,分别代表着中切牙、侧切牙、前磨牙和后磨牙的位置关系。

安氏错牙合畸形分类法通过对牙齿错牙合的分类,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

2. 发展历程1889年,英国牙医安格尔首次提出了错牙合分类法,简称为安氏分类法。

最初的方法基于8种不同的错牙合类型,后来逐渐发展到目前使用的9种类型。

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和观察,安氏错牙合畸形分类法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常用的分类方法之一。

第二部分:分类标准(约600字)1. 安氏I类错牙合畸形安氏I类错牙合畸形是指上下颌骨、牙齿之间的错牙合关系基本正常,但存在牙弓的不良大小,比如前牙覆颌(突出)、后牙覆颌(内缩)等。

2. 安氏II类错牙合畸形安氏II类错牙合畸形是指上下颌之间,颌骨大小和错牙合存在明显的异常,主要表现为上颌牙齿过度突出,下颌牙齿后缩。

这种情况下,正常咬合是不可能实现的。

3. 安氏III类错牙合畸形安氏III类错牙合畸形是指上下颌之间存在后颌错牙合,即下颌前缩,与上颌大小错位严重。

4. 安氏IV类错牙合畸形安氏IV类错牙合畸形是指上下颌之间,不同程度地牙弓大小错位,其中上颌前突,下颌后缩,并且存在垂直关系的错位。

5. 安氏V类错牙合畸形安氏V类错牙合畸形是指上下颌之间有明显的左右错位,即上颌右伸、下颌左伸或上颌左伸、下颌右伸。

6. 安氏VI类错牙合畸形安氏VI类错牙合畸形是指上下颌之间存在复杂的垂直和水平错位,且伴有头颅基底的畸形。

三种正畸粘结剂应用于安氏Ⅱ类错颌患者的临床效果评价及护理配合

三种正畸粘结剂应用于安氏Ⅱ类错颌患者的临床效果评价及护理配合
徐平 英 那宾
【 摘要 】 目的
林 玉婷 彭娟 红
比较 不同正 畸粘结剂l 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 3 0例安 氏 Ⅱ 类错颌患者 随机分 成 3组, 分组
使用津京釉质粘结剂( A组) 3 ,M化学 固化粘结剂 ( B组 ) 光固化玻璃 离子粘结剂 ( , c组 ) 。记 录 3组的托槽脱 落率 , 临床操作时间以及牙釉质脱 矿程度 。结果 托槽脱 落率 A组 2 . % , 04 B组 54 , . % C组 46 , . % 统计 学分析津京釉 质
t l S e z e 8 3 Ch n a , h n h n 51 0 6, ia
【 bt c】 O jcv T m a e l il plao t dnib cebni eet tos 0p— A s at r be i t e o o pr t ic pi tnooh oth cn aa c i fr o c a nc . h
t ns i n l c s Ima c ls nw r rn o ydv e t 3 go p ,ru s gJ j ge a e a h s e ,ru i t wt A g l s l e h e a l cu i ee a d ml i d di o u s go pA u i i i n m l d e i s go p B o o i n r n nn v
中国医学创新
2 1 7月 第 7卷第 2 00年 0期
Mei l noa o f ia』 . dc nvt no hn Y aI i
0 . No 2 !

— —
・1 3 ・ 0

护 理 园 地

三种 正 畸粘 结 剂 应 用 于安 氏 Ⅱ类 错 颌 患 者 的 临床 效 果 评 价 及 护 理 配 合

安氏Ⅲ类错(牙合)伴开殆矫治1例报告

安氏Ⅲ类错(牙合)伴开殆矫治1例报告

安氏Ⅲ类错(牙合)伴开殆矫治1例报告
陈文静;左艳萍
【期刊名称】《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年(卷),期】2008(22)5
【摘要】@@ 患者,男,10岁,前牙不能咬物而就诊.rn1.临床检查:患者面部左右基本对称,下颌前突,息止(牙合)位时舌位于上下牙列之间.替牙牙台,磨牙关系为完全近中关系,左下第一磨牙残根,左上中切牙外翻,左侧切牙唇侧牙颈部黏膜隆起,右侧切牙内翻,第一前磨牙至前牙反骀,下颌不能退至对刃,前牙开牙(牙合)3mm,反覆盖4mm,上中线左偏I.5mm,下中线左偏2.5mm,上牙弓拥挤度Ⅱ度6mm,开口度及开口型未见异常,关节区未见明显异常.
【总页数】1页(P556)
【作者】陈文静;左艳萍
【作者单位】050017石家庄,河北医科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050017石家庄,河北医科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8
【相关文献】
1.双(牙合)垫功能矫治器及直丝弓固定矫治器联合治疗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的效果研究 [J], 赵红;杨智桥
2.安氏Ⅲ类错(牙合)伴开(牙合)行双颌手术对颏部形态的影响 [J], 林爽;王宇令;杨
鸣良;卢利
3.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伴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的平面导板矫治器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J], 秦金炜;张静露;秦妍;陈文静
4.改良Twin - Block矫治器治疗安氏Ⅱ2类错殆(牙合)的临床观察 [J], 徐春华;胡小坤;陈文静
5.半固定式Twin-block矫治器治疗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伴拥挤的临床观察[J], 桑炜荣;郦兴;张奇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头帽式肌激动器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26例临床应用

头帽式肌激动器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26例临床应用

头帽式肌激动器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26例临床应用王世兴;赵俊杰
【期刊名称】《口腔医学》
【年(卷),期】2005(25)6
【摘要】目的总结头帽式肌激动器治疗替牙期及恒牙列初期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的临床矫治效果.方法选择门诊患儿26例,年龄9~12岁,采用Van Beek改良型头帽式肌激动器进行治疗,治疗前后制取分析模型、拍摄头颅侧位片及正侧位照片进行测量分析.结果治疗后26例患儿前牙覆(牙合)覆盖基本正常,颜面侧貌明显改变,磨牙关系为中性关系,SNA角平均减小1.3.,SNB角平均增大2.9.,U1-SN平均减小8.6..结论早期应用头帽式肌激动器可以有效治疗替牙期和恒牙列初期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阻断重度上颌前突的发生.
【总页数】2页(P383-384)
【作者】王世兴;赵俊杰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口腔医院正畸科,徐州,221000;江苏省徐州市口腔医院正畸科,徐州,221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83.5
【相关文献】
1.头帽肌激动器联合矫治安氏Ⅱ类一分类骨性错(牙合)的临床应用 [J], 李晓芳;李永明;陈学鹏;郭向红;魏亚丽
2.头帽肌激动器和普通功能矫治器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上下牙列变化的初步探讨 [J], 魏竹亮;周力;易炜;吴浩;周蕾
3.头帽型肌激动器矫治安氏Ⅱ类错(牙合)的临床应用 [J], 张军梅
4.头帽肌激动器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殆的临床应用 [J], 刘东; 宣素梅
5.头帽-肌激动器矫治安氏Ⅱ类错牙合的临床体会 [J], 蒋旭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功能矫治器的临床应用进展

功能矫治器的临床应用进展

功能矫治器 的分 类有 很多种 , 但大 致可 归为 四 大类 …。
拉 伸反射 , 使下颌 骨持续受 神经肌 肉及连于关节 窝的非肌 肉
性粘 弹性组 织生物力学影响而改建 。上述学说 的成立与 咬合
() 1 简单功能矫 治器 : 上颌平 面导板 、 颌斜 面导 板 、 颌联 上 下
冠式斜面导板 、 口腔前庭盾 、 唇挡等 。( ) 2 肌激动器 类 :ci — at a v tr intr 。( ) o oa 等 b o 3 功能调节器 : 又称 Fakl rne 矫治器 。( ) 4 功 能运动型矫治器 : T ibok双牙合 垫 : ebt oss 如 wn l c H rs Fru 等。
或下颌能退 至对刃 者适用 。
4 矫 形 效 应
颌骨生长 。因此 主张用肌激 动器作 保持及 牙合调 整 , 指出不 稳定 的牙合关系 、 不利 的生长 型和仍未破 除的 口腔习惯 , 都是 引起复发 的潜在 因素 J 。肌激 动器还 可使 肌 肉 6与新 的下 1 ]
P nhr ac e z等 对矫 治完成 6个 月后 的病例观察 ,0 9 %病 例 出现某种程度 的 复发 , 原 因 5 %来 自牙 移 位 ,2 其 8 4 %来 自
是上颌正 常或 轻度 前 突 , 颌后 缩 者。3 ~ ( ) 于 安 氏 下 _ 。 5 对 j Ⅲ类患者 , 不应有严重 的骨骼 畸形 , 上颌 发育 不足 , 反覆 盖小
3 适 应 证 l q J
重建 的方 向与高度有关。
45 对髁 突及关 节窝 的影响 Wodie等 指出 , . os d 髁突 的 改建 与年龄 、 性别 、 移期 等因素有 关 , 前 除儿童 期猴子 髁突 明
显增长 , 其它年龄组 无此变化 。R f u 等 在软 骨的观 测上 引

安氏Ⅱ类亚类错(牙合)畸形的病因及其矫治

安氏Ⅱ类亚类错(牙合)畸形的病因及其矫治

安氏Ⅱ类亚类错(牙合)畸形的病因及其矫治安氏Ⅱ类亚类错(牙合)畸形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种错(牙合)畸形,是在临床治疗中最为复杂和困难的错(牙合)类型之一。

临床中可以通过多种方法,来协调以使双侧达到良好磨牙关系。

正畸医师应根据患者年龄、错(牙合)的严重程度、合并的错胎类型、患者配合程度等选择不同的方法,以达到最佳效果。

本文就近年来对安氏Ⅱ类亚类错(牙合)畸形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等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标签:安氏Ⅱ类亚类错胎畸形;中线不齐;不对称拔牙【文献标志码】A早年Angle在对错(牙合)进行分类时,把安氏Ⅱ类亚类错胎畸形定义为一侧磨牙远中错(牙合)关系,另一侧磨牙中性(牙合)关系的所有错(牙合)畸形病例,但是未明确指出具体哪一侧为亚类。

目前,学者对安氏分类系统中亚类的定义存在争议:有学者认为亚类指Ⅱ类磨牙关系侧,有学者认为指I类侧,还有学者认为左右侧均可以或均不能成为亚类侧。

Ⅱ类亚类可以是牙源性的,也可以是骨源性的。

一维方向的定义决定了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在三维空间可以有不同的表现。

因此,安氏Ⅱ类亚类错(牙合)畸形的临床表现是错综复杂的,其治疗也有不同的方法。

据估计,安氏Ⅱ类亚类错胎畸形患者占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50%,也是正畸患者人群中牙弓不对称最常见的情况。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其病因及其治疗进行的研究并不是很多。

本文就该类错(牙合)畸形可能的病因、临床表现以及矫治方法等作一综述。

1病因错(牙合)畸形尤其是亚类错(牙合)畸形的形成因素错综复杂,是多种因素或多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

安氏Ⅱ类亚类错(牙合)畸形的病因经研究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1.1骨性因素Janson等拍摄安氏Ⅱ类亚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和正常(牙合)者的颏顶位片和前后位片,测量牙颌标记点在空间位置的相对差值,比较正常(牙合)者与安氏Ⅱ类亚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2种主要类型后发现,这2种亚类类型均有明显的牙槽不对称特点。

螺旋扩弓器治疗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30例效果观察

螺旋扩弓器治疗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30例效果观察

螺旋扩弓器治疗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30例效果观察目的:探讨螺旋扩弓器治疗安氏Ⅲ类错畸形的具体效果。

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接诊的安氏Ⅲ类错畸形患者50例进行研究,根据治疗方案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直丝弓矫治,研究组接受螺旋扩弓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程、面型改善率、复发率等数据。

结果:(1)观察组平均治疗(15.0±2.0)个月,对照组平均治疗(20.1±2.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对患者进行6个月随访,观察组复发率为3.3%,对照组复发率为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治疗后,观察组上颌骨位置、SNA、SNB、ANB、MP-SN等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螺旋扩弓器治疗安氏Ⅲ类错畸形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spiral arch expansion device in treatment of Class Ⅲmalocclusion.Method:A total of 50 cases of Class Ⅲmalocclusion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4 to December 2015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control group was given straight wire appliance,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maxillary expansion,observed and recorded patient treatment time,surface type improvement rate,relapse rate.Result:(1)The average treatment tim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15.0±2.0)months,the average treatment time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 (20.1±2.3)months(P<0.05).(2)After 6 months of follow-up,the recurrenc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3.3%,the recurrence rate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 20%(P<0.05).(3)After treatment,maxilla position,SNA,SNB,ANB,MP-SN and so 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Effect of spiral arch expansion device in treatment of class Ⅲmalocclusion is obvious.It is worth of promotion.[Key words] Spiral arch expansion device;Class Ⅲmalocclusion;Straight wire appliance临床上,安氏Ⅲ类错畸形属于发病率较高的错畸形疾病,相关研究资料统计,约一半的安氏Ⅲ类错畸形患者存在上颌骨发育不全等问题,若不进行及时治疗,将会严重影响患者个体生长发育[1-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控制牙齿的三维运动。使牙齿达到预定的正常位置。 由矫治前后的头影测量结果可以看出,使用 OPA - K 技术进行矫治的 11 例病中,UI - SN 角平均减小 12 . 6º,UI - NA 角平均减小 12 . 4º,UI - NA 距平均减小 4 . 6mm,LI - NB 距平均减小 2 . 7mm,SNB 角 2 . 9º,经统计 学检验显示,UI - SN,UI - NA,LI - NB,SNB 的变化均 具有统计学意义。由此说明上切牙的唇倾得到矫治, 而且类面形也得到了矫治。总之,应用 OPA - K 技术 矫治Ⅱ'错牙合,既矫治了牙牙合畸形,也改善了患者的面 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东方人种(即蒙古人种)与白
Class molar relationship,normal overjet and overbite were achieved. Conclusion OPA - K simplified the treatment procedure and excellent results
could be achieved with the technique.
以说,当今是直丝弓矫治技术时代[2]。OPA - K 亦即 的测量项目 13 个,它们分别是:SNA 角:由蝶鞍中心、
东方人预成直丝弓矫治器,是一种针对东方人种错牙合 鼻根点及上齿槽座点所有构成的角。SNB 角:蝶鞍中
特点而设计的一种直丝弓矫治器。作者应用 OPA - K 心、鼻根点及下齿槽座点所构成的角。ANB 角:上齿
Treatment of ClassⅡ Malocclusion with the Oriental Preadjusted Appliance - Kosaka(OPA - K)
SUN Xin - guo
( Heze Muicipal Hospital Affiliated to Heze Medical College,Heze 274031,China)
牙唇倾度得到明显改善,上下牙齿排齐,咬牙合关系恢复良好。结论 OPA - K 直丝矫治技术是继方丝弓矫治器
和西方直丝弓矫治技术之后发展起来的较为系统的直丝矫治技术,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化而严格的矫治程序,高质量的疗效,根
据东方人牙牙合特点而设计的托槽,使之更加适合我国错牙合畸形的治疗。
关键词: OPA - K 直丝弓矫治器 / 治疗应用;Ⅱ类错牙合 / 治疗;X 线头影测量 中图分类号: R7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 - 411(8 2005)02 - 0033 - 03
34
测量项目
矫治前
矫治后
差异
P
SNA 角(度) SNB 角(度) ANB 角(度) UI - SN 角(度) UI - NA 角(度) UI - NA 距(mm) LI - NB 角(度) LI - NB 距(mm) UI - LI 角(度) LI - MP 角(度) SA - MP 角(度) FH - MP 角(度) Y 轴角(度)
第 17 卷
第2期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VOL. 17 NO. 2
2005 年
JOURNAL OF HEZE MEDICAL COLLEGE
2005
═════════════════════════════════════════════════════════════════
OPA - K 在安氏Ⅱ类错牙合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改进方丝弓矫治器,探寻简捷高效的矫正技术。20 型,记录其磨牙关系,前牙覆盖、覆牙合大小,前牙拥挤
世纪 70 年代,Andrew 医生在方丝弓矫正器的基础上, 情况。拍摄治疗前后头颅定位侧位片,对头影侧位片 发明了直丝弓矫正器[1],至今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可 进行定点、描图、测量。共测量与颌骨、牙齿位置相关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effects of the class'Ⅱmalocclusion treated with the Oriental Preadjusted Appliance - Kosaka. Methods Eleven classⅡ' Patients with increased Overjet and crowding were treated by extraction of 2 upper first and 2 lower second premolars. All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OPA - K. Results The mean reduction in UI to NA angle was 11 . 9 degrees and in LI to NB angle was 4 . 7 degress.
技术对 11 例安氏Ⅱ'类患者进行矫治,利用 X 线头影 测量技术对患 者 的 牙 齿 轴 倾 度、前 牙 覆 盖、覆 牙合 等 改
座点、鼻根点与下齿槽座点构成的角。UI - SN 角:上 中切牙长轴与 SN 平面相交的下内角。UI - NA 角:上
变情况进行分析。
中切牙 长 轴 与 鼻 根 点 一 上 齿 槽 座 点 连 线 所 成 的 角。
英寸)镍钛丝排齐与整平牙弓,同时尖牙远中结扎使 到如下要求: (1)达到正中关系位和正中位。(2)关闭
尖牙少量远中移动。此阶段上颌加较强的 spee 氏弯 拔牙间隙。(3)确立Ⅰ类关系。(4)上下颌中线一致。
曲,下颌加反 spee 氏弯曲。
(5)建立适当的覆盖与覆牙合。确认以上 5 点后,对牙
1 .3 . 2 阶段二 拉尖牙向远中在 0 . 41mm × 0 . 41mm 齿的轴倾度、转矩度进行精细调整。
81 . 53 ± 4 . 29 77 . 66 ± 4 . 62 3 . 72 ± 2 . 15 98 . 63 ± 4 . 92 17 . 10 ± 5 . 91 3 . 77 ± 1 . 83 27 . 46 ± 7 . 16 6 . 79 ± 2 . 58 131 . 10 ± 8 . 03 94 . 05 ± 5 . 16 35 . 55 ± 5 . 93 28 . 96 ± 6 . 96 72 . 77 ± 8 . 91
弓丝使上下前牙后移(根据病例支抗需要不同,还需
矫治疗程平均为 29 个月。矫治完成时,第一恒
移动后牙向前),同时在控制覆牙合的情况下进行Ⅱ类 磨牙均为中性关系,前牙覆牙合、覆盖正常,牙齿尖窝 牵引,减弱下颌支抗,增强上颌支抗,在关闭间隙的同 关系良好。测量结果如表 1。
时,调整磨牙关系至中性。
表 1 矫治前后 X 线头影测量的结果( x ± s)
> 0 . 05 < 0 . 05 < 0 . 05 < 0 . 05 < 0 . 05 < 0 . 05 < 0 . 05 > 0 . 05 < 0 . 05 > 0 . 05 > 0 . 05 > 0 . 05 > 0 . 05
3 讨论 直丝弓矫治器自问世之日便很快得到应用推广,
迄今在发达国家已为大多数正畸医师所使用。直丝 弓矫治器又称预置矫治器(preadjusted appliance),该矫 治器使用托槽定位牙齿,很少弯制弓丝,不仅简化了 临床操作、缩短了就诊时间,而且避免了因弓丝弯制 误差造成的牙齿往返移动,使牙齿定位更为精确、迅 速,疗程也得以缩短[5]。OPA - K 技术也是一种直丝 弓矫治技术,同样具备直丝弓矫治技术的特点,也是 通过在托槽内预制一定的转矩、轴倾度、内收、外展来
Key words: ClassⅡ’malocclusion / therapy;Cephalometrics the Oriental Preadjusted Appliance - Kosaka / therapeutic use;X - radition measure
随着正畸学的发展,许多正畸界学者都在尝试着 1 .2 研究方法 每位患者均有治疗前后的记存模
中,根据牙齿移动反应决定力值大小,本组病人在橡 进行比较,可以评价治疗效果,所以,作者对每一位患
皮链刚放入时,力值大小在 120g 至 150g 之间,每次复 者矫治前、后的侧位片均进行测量。
诊用测力计检查力值大小。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方差分析和 t 检验。
1 .3 . 3 阶段三 关闭拔牙间隙,继续使用阶段二的 2 结果
- 0 . 06 ± 0 . 45 2 . 91 ± 0 . 61 - 2 . 95 ± 0 . 53 - 12 . 63 ± 9 . 32 - 12 . 41 ± 8 . 95 - 4 . 55 ± 0 . 69 - 4 . 37 ± 0 . 73 - 2 . 68 ± 0 . 46 20 . 84 ± 6 . 19 - 5 . 46 ± 1 . 92 - 0 . 36 ± 1 . 10 - 0 . 21 ± 1 . 91 0 . 09 ± 0 . 45
前下角。
1 . 3 . 4 阶段四 精细调整。本阶段,使用 0 . 43mm ×
1.3 矫治
0 . 56mm(0 . 017 × 0 . 022 英寸)的钴 - 铬合金弓丝,充
1 .3 . 1 阶段一 排齐整平牙弓,使用 0 . 41mm(0 . 016 分体现牙根的舌向转矩。进入此阶段前,每位患者达
围 11 岁至 13 岁,平均年龄 12 . 1 岁。11 例例中,磨牙 下中切牙长轴与下颌平面相交之上 内 角。SN - MP
关系均为远中,其中远中尖对尖者 7 例,完全远中者 4 角:下颌平面(MP)与前颅底平面(SN)的交角。FH -
例。前牙覆盖为 3mm 至 12mm,平均为 8mm,上下列 MP 角:下颌平面(MP)与眼耳平面(FH)的交角。Y 轴
81 . 61 ± 4 . 30 74 . 74 ± 4 . 71 6 . 67 ± 2 . 68 111 . 20 ± 18 . 21 29 . 51 ± 3 . 62 8 . 32 ± 1 . 69 31 . 83 ± 5 . 93 9 . 47 ± 4 . 96 110 . 25 ± 7 . 23 99 . 51 ± 6 . 10 35 . 91 ± 6 . 19 29 . 17 ± 7 . 31 72 . 68 ± 9 . 2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