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氏II类错合的矫治
Forsus推杆矫治器改良应用治疗安氏II类错(牙合)

Forsus推杆矫治器改良应用治疗安氏II类错(牙合)目的探讨Forsus推杆矫治器改良应用治疗安氏II类错(牙合)的疗效。
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整群选取2011年—2013年该院收治的16例安氏II类错(牙合)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采用Forsus推杆矫治器改良应用实施治疗,产生显著的牙性和骨性改变,观察患者治疗前后颞下颌关节变化,并对其进行测量分析。
结果经过6~8个月的Forsus矫治器治疗,发现患者髁状突后上方出现不同程度的增生现象,患者治疗后髁状突与关节窝的位置关系、关节盘与关节窝的位置关系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髁状突与关节盘的关系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改良应用后的Forsus推杆矫治器治疗安氏II类错(牙合)中具有较好的矫正效果,不仅能有效刺激患者髁状突和关节盘,提高其建造适应性,而且能有效保持髁状突、关节盘及关节窝的相对位置关系的协调性。
标签:Forsus推杆矫治器;改良;安氏II类错牙合安氏II类错(牙合)是口腔科临床常见的错(牙合)畸形,这种错(牙合)的形成原因比较复杂,往往伴有上下颌骨、牙列关系异常,影响美观,给患者生活和工作带来较大的不便。
临床工作中大多数正畸医生会选择拔牙矫正。
内收上前牙,前移下后牙,建立良好的前牙覆合覆盖和后牙咬合关系,但大多数患者下颌侧貌改变不大。
笔者选择不拔牙矫治,通过Forsus矫治器的改良应用,提高安氏II类错(牙合)治疗的矫正效果。
矫正变化:①使上颌牙列逐渐后移,下颌牙列轻度前移,从而改变咬合关系。
②Forsus矫治器促进下颌骨增长,抑制上颌骨生长的骨性效果明显。
为了进一步分析Forsus推杆矫治器改良应用治疗安氏II类错(牙合)矫治效果,特进行此次研究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整群选取2011—2013年该院收治的16例安氏II类错(牙合)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符合安氏II类错(牙合)相关诊断标准(患者双侧第一磨牙远中尖对尖或者完全远中关系,前牙覆盖≥5 mm,ANB≥5°)。
二类错合矫治

பைடு நூலகம்扩弓螺旋器牙弓快速扩大
1. 快速扩弓矫治
应用要点:
上颌6 6与4 4(或Ⅳ Ⅳ)安放带环 了解乳牙根吸收与恒牙根发育情况 保证焊接牢固与螺旋器加力可靠 加力:旋转90度/次,2次/天 及时观察腭中缝打开与后牙颊移情况 扩弓后应固定保持3-6个月
2.常规扩弓矫治
适应症:
7. 下颌唇档
应用要点:
下颌6 6上安放带环(附双颊管) 直径0.9mm不锈钢丝弯制,游离端插入粗圆管(颊部
距前磨牙颊面2mm),弯制调节曲 下颌3-3唇侧唇屏(距切牙唇面2mm,位于下颌切牙龈
1/3至龈缘下2mm处) 全天戴用并及时调节唇挡
8. 翼外肌功能训练
作用机理:
下颌前伸训练→前伸肌肉功能增强 → 下颌向前调位 促进下颌生长
1. 牙型
上下颌骨位置及其与颅面关系正常 上牙弓前突 (上切牙唇倾) 下前牙舌移位 磨牙中性或远中尖对尖关系
2. 功能型
上颌骨及牙弓位置正常 下颌功能性后缩 磨牙远中关系
3. 骨型
上颌骨前突 下颌骨发育不足 上颌前突伴下颌发育不足 磨牙远中关系 前牙中度或重度深覆盖
4.平面导板与斜面导板
作用机理:
压低下前牙,升高后牙 使下颌向前移位 促进下颌长度生长 (髁状突改建) 使下颌顺时针旋转,颏点后移 使下切牙唇倾 配合使用唇弓可内收前牙
4.平面导板与斜面导板
适应症:
替牙期或恒牙初期 下颌后缩(功能型)或发育不足 前牙深覆合(低角型) 上前牙唇倾或下切牙舌倾 牙齿排列较整齐
㈡ 病因
1. 口腔不良习惯
吮拇、咬下唇、添上前牙、口呼吸 2. 替牙或萌牙期局部障碍
青少年安氏Ⅱ类错牙合矫治前后错牙合程度及美观效果变化的临床研究

青少年安氏Ⅱ类错牙合矫治前后错牙合程度及美观效果变化的临床研究目的:探讨正畸治疗青少年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治疗前后错牙合程度及美观效果变化。
方法:选取笔者医院口腔科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50例安氏Ⅱ类错牙合始畸形的青少年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取30例门诊诊断为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但未接受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
观察组患者均接受正畸治疗,并于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12个月、18个月进行指数评分量表(I0TN-AC)和美观期待值评价;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前(初次)和随访18个月时(末次)进行了这些美观效果评估。
对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前牙覆盖、磨牙咬合关系、中线关系、前牙覆牙合等牙颌畸形指标及软组织情况进行评价,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相关指标的差异。
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12个月、18个月四个时间点的IOTN-AC分值逐渐降低,美观期待值逐渐升高,每个评估时间点的I0TN-AC、美观期待值与前次的值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初次(治疗前)评估时的美观效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观察组在末次(治疗后18个月)的I0TN-AC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其美观期待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初次与末次的I0TN-AC与美观期待值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前牙覆盖、磨牙咬合关系、中线关系、前牙覆牙合等畸形程度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01)。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软组织面角、全面凸角、下唇基角、上下唇角、下唇倾角、Eangle 角、Z角UL、Z角LL均明显低于治疗前,而面型角、面凸角、鼻唇角、唇基角、颏唇沟角、鼻唇角、上唇倾角、H角(软)、H角等指标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 <0.05)。
结论:正畸治疗青少年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提高患者牙列美观程度,显著降低患者错牙合畸形严重程度,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二类一分类错颌畸形的矫治

二类一分类错颌畸形的危害
容貌异常 咀嚼功能差 嘴唇闭拢困难 损伤或折断 被嘲笑,性格乖僻 发 病 率 高 : 占 就 诊 人 数 的 17%
Ⅱ1
前牙深覆盖的分度
1度,3-5mm 2度,5-7mm 3 度 , >7mm
Ⅱ1
二类一分类错颌畸形的表现
上颌牙齿或颌骨前突;深覆盖
对上下颌骨的整形作用 引导牙齿萌出 使牙齿倾斜移动
Ⅱ1
功能矫治器的分类
简单功能矫治器: 上颌平面导板,上颌固定 或活动斜面导板,下颌联冠式斜面导板,口腔 前庭盾,唇档
肌激动器类:Activator, Bionator 生物调节器
功能调节器 Functional regulator, Fränkel 矫正 器
尖窝相对,咬合紧密 稳定性好
Ⅱ1
拔牙的目的
消除牙弓的拥挤 在上牙弓,为前牙后移提供间隙 在下牙弓,可为直立下切牙、矫正
磨牙关系提供间隙
Ⅱ1
拔牙模式
U4U4
U4U4+L5L5
U4U4+L4L4
其
他
Ⅱ1
矫正深覆合
低角病例不拔牙,升高后牙
高角病例应避免后牙升高,防止下
颌向下、向后旋转,要以轻力原理,
Ⅱ1
活动矫治器
推磨牙向远中:U形簧;钟 摆式簧
推上颌整体远中移动:口外
弓
加
活
矫
Ⅱ1
固定矫治器
压低上下前牙,减小覆合 :后倾曲 (Begg细丝弓矫治技术);多用弓; 活动或固定平导板;摇椅弓;阶梯 或水平曲;压低辅弓 二类牵引;口弓;固定矫治器加 推簧Ⅱ1
内收上前牙
内收前牙的方式 先移动尖牙,再内收切牙;整体 内收
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畸形拔牙与非拔牙病例的矫治体会

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畸形拔牙与非拔牙病例的矫治体会汪郁;李建军;胡秀帆
【期刊名称】《中国实用医刊》
【年(卷),期】2006(033)008
【摘要】@@ 本文旨在探讨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畸形矫治的有效方法.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此类患者除有远中磨牙关系之外,前牙特征常为上中切牙舌倾,并伴深覆牙合及某种程度的拥挤,对此类型错(牙合)的拔牙设计不能简单地以牙弓间隙分析为依据,因为此类患者的矫治常采用开展前牙向唇侧以矫治上中切牙舌倾和新闭锁型深覆合,与此同时上前牙的拥挤也得以解除如轻易拔牙,很可能在牙弓中余留过多的间隙而使矫治陷于困难,下前牙也需唇向开展以建立正常覆盖关系,因此,对此类型患者除非牙弓有极严重拥挤,否则拔牙设计应慎重考虑.
【总页数】1页(P72)
【作者】汪郁;李建军;胡秀帆
【作者单位】河南省信阳市中心医院口腔科,信阳,464000;河南省信阳市中心医院口腔科,信阳,464000;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8
【相关文献】
1.采用PAR指数评价安氏Ⅱ1分类错(牙合)畸形拔牙与非拔牙矫治效果 [J], 李江宁;白玉兴;陈扬熙
2.PAR指数评价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单颌拔牙和双颌拔牙的矫治效果 [J], 杨彤彤;米宇菁
3.不同生长期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非拔牙矫治的疗效评估 [J], 昝琳;林宝山;邓潇;陈嵩
4.拔牙与非拔牙矫治对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临界病例软组织侧貌的影响 [J], 常乾;张丹;任利玲
5.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临界病例非拔牙正畸治疗效果 [J], 黄婧;李建华;邓洁;马科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分析隐形矫治器实施于青少年安氏Ⅱ类II分类错牙合畸形治疗的临床考量张洁

分析隐形矫治器实施于青少年安氏Ⅱ类II分类错牙合畸形治疗的临床考量张洁发布时间:2023-06-19T09:13:03.495Z 来源:《医师在线》2023年6期作者:张洁[导读] 目的研究隐形矫治器对于青少年安氏Ⅱ类II分类错牙合畸形治疗的效果。
方法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9-2021.9前往我院治疗的安氏Ⅱ类II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n=92)分为对照组(n=46)和研究组(n=46)。
对照组采用传统矫治器,研究组采用隐形矫治器。
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矫治周期及矫治舒适度。
结果两组美国正畸学会客观评分系统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研究组矫治周期低于对照组,矫治舒适度调查问卷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隐形矫治器与传统矫治器对于青少年安氏Ⅱ类II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均具有相同的疗效,但按时佩戴隐形矫治器具有矫治周期短,矫治舒适度高等优点。
宝鸡市口腔医院正畸科陕西宝鸡 721000摘要:目的研究隐形矫治器对于青少年安氏Ⅱ类II分类错牙合畸形治疗的效果。
方法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9-2021.9前往我院治疗的安氏Ⅱ类II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n=92)分为对照组(n=46)和研究组(n=46)。
对照组采用传统矫治器,研究组采用隐形矫治器。
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矫治周期及矫治舒适度。
结果两组美国正畸学会客观评分系统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研究组矫治周期低于对照组,矫治舒适度调查问卷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隐形矫治器与传统矫治器对于青少年安氏Ⅱ类II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均具有相同的疗效,但按时佩戴隐形矫治器具有矫治周期短,矫治舒适度高等优点。
关键词:隐形矫治器;青少年;安氏Ⅱ类II分类错牙合畸形;矫治效果牙齿作为人体最坚硬的器官,可帮助人们咀嚼食物,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牙齿的要求不仅体现在咬合咀嚼功能,更体现在牙齿形态对面部美观的影响。
Angle_Ⅱ类骨性错牙合畸形患者的SGTB矫治器治疗效果

AngleⅡ类骨性错牙合畸形患者的SGTB 矫治器治疗效果孙贤宝1,孙晓奕21.苏州美莱美容医院口腔科,江苏苏州 215026;2.徐州医科大学,江苏徐州 221018摘要 目的 分析SGTB 矫治器对AngleⅡ类骨性错牙合畸形患者的治疗效果。
方法 方便选取2018年1月—2023年6月苏州美莱美容医院收治的56例AngleⅡ类骨性错牙合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所用矫治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8例。
对照组患者使用MBT 固定矫治器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SGTB 矫治器进行治疗。
对比两组患者的骨性、上下颌中切牙等指标变化。
结果 两组患者矫治后的下颌升支高度(Co-Go )、下颌长度(Co-Gn )、蝶鞍点-鼻根点-下牙槽座点夹角(SNB )、下牙槽座点以及颏前点至FHp 平面垂直距离(Pg-FHp 、B-FHp )相较于矫治前升高,上牙槽座点-鼻根点-下牙槽座点夹角(ANB )相较于矫治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观察组矫治后的Co-Gn 为(110.17±1.99)mm ,低于对照组(114.86±2.45)mm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矫治后的下中切牙角(L1-MPA )、上中切牙角(U1-PP )、上中切牙长轴与SN 平面下内角(U1-SN )相较于矫治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观察组矫治后的L1-MPA 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患者前牙覆盖与磨牙关系的牙性、骨性变化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均>0.05)。
结论 SGTB 矫治器在临床中对于AngleⅡ类骨性错牙合畸形患者具有可靠的矫治效果表现,特别在矫治下切牙唇倾方面具有显著效果。
关键词 AngleⅡ类骨性错牙合畸形;SGTB 矫治器;治疗效果中图分类号 R 78 文献标志码 Adoi10.11966/j.issn.2095-994X.2023.09.12.04Effectiveness of SGTB Orthodontic Appliance Treatment in Angle Class II Bony Malocclusion PatientsSUN Xianbao 1, SUN Xiaoyi 21. Department of Stomatology, Suzhou Mylike Cosmetic Hospital, Suzhou, Jiangsu Province, 215026 China;2.Xuzhou Medical University, Xuzhou, Jiangsu Province, 221018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SGTB appliance in the treatment of Angle II type bone malocclusion. Methods 56 patients with Angle Class Ⅱ bony malocclusion treated in Mylike Cosmetic Hospital of Suzhou from January 2018 to June 2023 were conveniently selected as the study objects, and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according to the treatment methods, with 28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MBT fixed appliance,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SGTB appliance. The changes ofbone and maxillary central incisor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After correction, the mandibular elevation (Co-Go), man⁃dibular length (Co-Gn), the Angle between sella point, nasal root point and inferior alveolar seat point (SNB), and the vertical distance be⁃tween inferior alveolar seat point and anterior mental point and FHp plane (Pg-FHp, B-FHp) of the two group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beforecorrection. The Angle of upper alveolar site-root site-lower alveolar site-point (ANB) was lower than that before treatment,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ll P <0.05). The Co-G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fter correction was (110.17±1.99) mm,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114.86±2.45) mm,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The lower central incisor Angle (L1-MPA), the uppercentral incisor Angle (U1-PP), the upper central incisor long axis and the lower internal Angle of SN plane (U1-SN) of the two groups were higher after treatment than before treatment,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ll P <0.05). The L1-MPA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after correction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There was no signifi⁃* 论著 *收稿日期:2023-10-09;修回日期:2023-10-28作者简介:孙贤宝(1978-),男,本科,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为口腔正畸。
安氏II类2分类错合及深覆合课件

特点
2) 上下颌切牙角增大;
3) 深覆合;
4) 覆盖小;
5) II类磨牙关系;
6) 双尖牙区常常有正跨合;
7) 上颌中切牙冠根角减小;
8) 上颌侧切牙轴倾度正常或唇倾,或近中唇向扭
转(由下唇线的位置所决定)。
安氏II类2分类错合及深覆合
安氏II类2分类错合及深覆合
3.软组织
1) 下唇线过高; 2) 颏唇沟明显; 3) 咀嚼肌力强。 4) 上切牙腭侧粘膜或下切牙唇侧粘
八.治疗目标
1.解除拥挤,排齐上下牙列; 2.纠正深覆合; 3.纠正磨牙关系。
安氏II类2分类错合及深覆合
九.治疗方案
主要针对于综合性治疗
安氏II类2分类错合及深覆合
(一)解除拥挤,排齐上下牙列
决定是否拔牙: 对于下牙弓来说
1. 牙齿拥挤度 + 2. 牙弓突度 3. Spee曲线高度 4. 支抗磨牙的前移 + 5. 垂直骨面型 6. 矢状骨面型 7. 面部软组织侧貌 8. 生长发育
安氏II类2分类错合及深覆合
六.有利于治疗的因素
1.ANB角小 2.处于生长发育期
安氏II类2分类错合及深覆合
七.治疗方法
➢ 矫形治疗:生长发育期轻中度骨性II类 畸形
➢ 综合性治疗:牙性错合的治疗以及轻中 度骨性II类的掩饰性治疗,包 括拔牙或非拔牙的方法
➢手术治疗:严重骨性II类畸形, ANB>9, 生长发育已停止 安氏II类2分类错合及深覆合
推上6/6向远中;
上牙弓拔8/8:推上7/7和6/6向远中。
安氏II类2分类错合及深覆合
二.纠正深覆合
1.压低切牙: J钩,多用弓压低上切牙 2.唇倾切牙: 下切牙舌倾时 3.伸长磨牙: 平导板 4.手术: 成人患者II类骨型严重,覆合深 5.以上各种方法的联合使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类
• 前牙深覆盖(水平向) 分度:上切牙切端至下前牙唇面的最大水平距离 I度: <5mm II 度:5-8mm III度:8mm以上 • 前牙深覆合(垂直向) 分度:上前牙牙冠覆盖下前牙牙冠唇面1/3以上; 或下前牙切缘咬合于上前牙牙冠舌面切缘1/3以上。
I度:1/3——1/2
II 度:1/2—2/3 III度:2/3以上
病因
• 遗传、先天及环境等方面因素的单一或复合影响导致上颌(牙 弓)矢状关系不调,上颌(牙弓)过大或位置靠前;下颌(牙 弓)过大或位置靠后。
一、遗传、先天因素
1. 牙齿大小、数目异常 • 上前牙区多生牙
一、遗传、先天因素
1. 牙齿大小、数目异常 • 下切牙区先天缺牙
一、遗传、先天因素
2. 上下颌骨发育不调 • 下颌发育不足
引自:Oral Surg Oral Med Oral Pathol Oral Radiol Endod. 2003;95(6):705-9.
临床表现
(一)颜貌
• 正面观:多伴口周肌张力不足,开唇露齿,闭唇颏肌紧张。
(一)颜貌
• 侧面观:凸面型,下颌后缩。
(二)口内
1.牙 上前牙唇倾及牙槽前突,可伴间隙;下牙拥挤或代偿前倾等 2.牙弓 上长下短,不协调,spee曲线异常
骨型
2)上颌前突:口外弓推上颌骨。 • 远移上颌难度较大。 • 仅能抑制其发育, 利用下颌差异性生长来达到协调颌骨关系。
骨型
3)轻度上颌前突下颌后缩: • 口外弓+功能矫治器 • 固定矫治器,牙代偿治疗 • 矫正切牙长轴+上颌前牙小平面导板, 配合后牙垂直牵引, J钩等改正深覆合,II类牵引改正磨牙关系。
分类
• 第二类,第一分类 (class Ⅱ,division 1) • Angle Ⅱ1 :磨牙为远中关系,上颌前牙唇向倾斜 • 表现为:前牙深覆盖、深覆合 上唇发育不足,开唇露齿
分类
• 第二类,第二分类(class Ⅱ,division 2) • Angle Ⅱ2:磨牙为远中关系 上颌前牙舌向倾斜,表现为内倾型深覆合
肌型
A. 去除咬合障碍 B. 治疗鼻咽部疾患 C. 戒除不良唇舌习惯 D. 可采用功能矫治器
肌型
骨型
治疗原则: • 矫形治疗 • 掩饰性治疗 • 正畸-正颌联合治疗
骨型
1)下颌后缩: • 对于尚有生长潜力患者,生长改建,引导下颌向前生长。 • 时机——青春生长迸发期前1-2年。 • 功能矫治器。
安氏II类错合的矫治
定义
• 安氏II类错合——远中错合 • 上下颌骨及牙弓的近远中关系不调,下颌及下牙弓处于远中位 置,磨牙为远中关系;
分类
• 如果下颌后退1/4 个磨牙或半个 前磨牙的距离,即上下第一恒磨 牙的近中颊尖相对时,称为轻度 远中错合关系或开始远中错合;
• 若下颌或下牙弓更加远中关系, 以至于上颌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颊 尖 咬合与下颌第一恒磨牙与下颌 第二前磨牙之间者,则称为完全 远中错合关系。
牙型(牙性II类)
• 机制:牙位置或数目异常。
骨型(骨性II类)
诊断 • 多见于混合牙列期及恒牙列期 • X线头侧位片:颌骨大小及位置异常 • ANB角通常大于5◦
骨型(骨性II类)
机制 • 上颌正常,下颌后缩 • (SNB角减小,ANB角增大,Go-Pg减小,S-Pcd增大) • 上颌前突,下颌正常 • (SNA角增大,ANB角增大,Ptm-A增大,Ptm-S增大) • 上颌前突,下颌后缩(以上二者特征皆有)
案例
案例
案例
案例
案例
治疗前头颅侧位片
治疗后头颅侧位片
牙型
D. 上颌牙弓狭窄的进行扩弓
牙型
E. 牙列拥挤可通过拔牙调整 • 拔除两个或四个双尖牙 • 前移下后牙 • 内收上前牙
案例
案例
案例
案例
案例
注意
• 安氏II类2分类内倾性深覆合患者,先矫治上切牙内倾及深覆 合,再慎重决定是否拔牙。
一、遗传、先天因素
2. 上下颌骨发育不调 • 上颌发育过度
二、环境因素
1. 不良习惯
二、环境因素
2. 替牙障碍
萌牙顺序异常
上颌:6→1→2→4→5→3→7 下颌:6→1→2→3→4→5→7
二、环境因素
3. 全身因素 • 局部鼻咽部疾患
二、环境因素
3. 全身因素 • 如佝偻病等 Ca、P代谢异常
功能型(功能性II类)
诊断 • 多见于乳牙列期及混合牙列期 • X线头侧位片:颌骨大小正常,下颌位置PP位正常,ICP位后缩 机制 • 异常神经肌肉反射(或合因素)——下颌功能性后缩
治疗目标
• 排齐牙列 • 纠正过深的覆合覆盖 • 纠正磨牙远中关系 • 改善患者侧貌外形
治疗原则
• 根据患者错合形成不同机制,按照不同年龄阶段,进行相应矫 治。
早期矫治
• 尽早去除病因,例如破除各种口腔不良习惯,治疗鼻眼部疾患, 去除咽部增殖腺。 • 对于导致前牙深覆盖或内倾的牙齿问题进行处理。 • 生长改建的时机把握。
牙型
A. 拔除上颌多生牙,矫正深覆盖,关闭间隙
牙型
B. 上前牙前突合并牙间隙者关闭间隙
案例
案例
案例
案例
案例
案例
牙型
C. 上颌磨牙前移的推磨牙向后 弓 推 上 磨 牙 向 远 拔牙 类) 中
不需要
案例
案例
案例
案例
骨型
4)严重骨骼异常 • 正畸+正颌外科联合治疗。 • 时机:成年期生长停滞后。
总结
时期 生长后期 代偿掩饰性矫治
早期矫治
类型 下颌后缩 轻度上颌前突 下颌后缩 上颌前突
外科矫治
严重者需要
功 能 矫 治 器 促 进 下 颌 一般不拔牙 向前生长 唇倾下切牙
口 外 弓 抑 制 上 颌 向 前 拔牙 一般不需要 生 长 或 功 能 矫 治 器 促 内收上前牙,前 进下颌向前生长 移下后牙 抑制上颌生长 拔牙, 内收上前牙 常常需要
(二)口内
3.合关系 • 前牙:多为上前牙唇倾,表现为深覆合、深覆盖;部分患者 上前牙舌倾 • 后牙:为轻远中或完全远中
错合机制分类
• 牙型(牙性II类) • 骨型(骨性II类) • 功能型(功能性II类) 鉴别诊断
牙型(牙性II类)
诊断 • 多见于混合牙列后期及恒牙列期 • X线头侧位片:颌骨大小及位置正常; 切牙位置异常; 可伴牙槽高度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