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氏三类骨性错合的早期治疗
早期阻断性矫治乳牙期安氏III类错合对颅面形态发育的影响

早期阻断性矫治乳牙期安氏III类错合对颅面形态发育的影响【摘要】目的探讨乳牙期安氏III类错合儿童接受阻断性矫治后,其颅面形态的纵向发育。
方法对30例乳牙期安氏III类错合儿童进行早期阻断性矫治,在治疗前(T0)、治疗结束(T1)及至少6个月的随访期后(T2)各拍摄一张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
用对侧位片颅面形态进行定点和测量,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纵向分析颅面形态生长发育的变化。
结果中面部深度(CoA)、下颌骨长度(CoGn)在各期都有显著性生长(p<0.05);Wits值、∠ANB在T0-T1 和T0-T2显著性增大(p<0.001)。
结论早期阻断性矫治乳牙期安氏III类错合对儿童颅面形态的生长发育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
【关键词】安氏III类早期阻断性矫治颅面形态发育安氏Ⅲ类错合是一类严重的错合畸形,国内报道的患病率为8.3%-13%,远高于欧美人群的患病率1%-5%[1]。
安氏Ⅲ类错合患者在乳牙期即已表现出颅面部的畸形,随着年龄的增长、生长发育的进行,畸形程度日趋恶化[2]。
本研究使用上颌合垫式活动矫正器对乳牙期安氏Ⅲ类儿童进行早期阻断性矫治,观察治疗对患儿颅面形态纵向生长发育的影响。
材料和方法1.材料:选择2008年1月至2012年8月于浙江省儿童医院口腔科就诊的乳牙期安氏Ⅲ类错合患儿30例,其中男性11例、女性19例,初诊时平均年龄(4.3±0.7)岁。
使用上颌合垫式活动矫治器治疗前牙反合,平均治疗时间(5.9±2.6)月;治疗后随诊在半年或半年以上,平均随诊时间(12.1±7.6)月。
在治疗前(T0)、治疗结束(T1)、至少六个月的随访期后(T2)各拍摄一张头颅定位侧位片。
2.头颅定位侧位片的测量与分析:头影测量项目包括上颌骨(CoA、ANS-PNS)、下颌骨(CoGn、∠ArGoGn、∠SArGo、MP/SN、RP/SN)、颌间关系(Wits、Md-Mx dif、∠ANB)三方面形态测量指标。
骨性Ⅲ类错[牙合]的早期矫治新方法
![骨性Ⅲ类错[牙合]的早期矫治新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df5cfa7ef242336c1eb95e87.png)
实用 医学杂志 2 0 1 4年第 3 0卷第 5期
骨性 Ⅲ类 错抬 的早 期 矫 治 新 方 法
王 丽艳 张 自清 施 亮 张娟
摘要 目的 : 研 究铸 造连冠式磁 力功能矫 治 器对早期 骨性 Ⅲ类错合的矫 治效果。方法 : 治疗组选择 骨性 反颌 病例 1 6例 ( 其 中 男 7例 、 女 9例 , 年龄 8~1 2岁 , 平均 l 0 . 3岁 ) , 均 戴铸造 连冠 式磁 力功能矫 治 器 5~
科就 诊 的患者 中仅 有轻 度 Ⅲ类骨 面 型 、咬骀 关 系 I
岁 的人 口为 2 8 9 0 0 万 ( 第 五次 全 国人 口普查 结 果) .计 算 下 来仅 在 我 国早 期 骨 l ! 生Ⅲ类错 验 的患 者 就有近 2 0 0 0万 。 目前 . 国际 正 畸 界 对 于早 期 骨 性 A n g l e m类 错 胎 唯一 的矫 形 治疗 方 法 就 是 “ 面 罩 式 前牵引” ( 简称前牵引) [ , 前牵引存在戴用时间短 、 影 响 睡眠 、 伤 害 眼 睛等 缺 点 。 本 项 目设 想 利 用 口腔修 复科 常 用 的 铸 造 冠 做 成磨牙区的连体冠作为矫治器的固位体 , 将磁铁安 放在铸造连体冠颊侧焊接 的框架上 , 利用磁铁之间 的排斥力作为矫形力 的施力方式 . 设计成和前牵引 的矫治原理一致的铸造式 Ⅲ类磁力功能矫治器。 该 矫治器的设计理念与前牵引相 比简单而舒适 , 患者 感觉就像戴在 口腔 内的一个 固定桥体 。 也无需 自 行 摘戴 、 清 洁和 加力 。
覆合覆 盖正 常 . 骨性 Ⅲ类侧貌 改 变较 明显 。结论 : 铸造连 冠式磁 力功 能矫 治 器对早期 骨性 Ⅲ类错合 的矫 治 是有 效的。
关键 词 骨性安 氏Ⅲ类错给 : 早期矫 治 : 铸造 连体冠 ; 磁 力
安氏Ⅲ类错(牙合)的诊断及治疗

安氏Ⅲ类错(牙合)的诊断及治疗
张锡忠
【期刊名称】《医学综述》
【年(卷),期】2009(015)019
【摘要】大部分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多伴有矢状向的不调,多由于上颌发育不足,或下颌发育过度,或二者兼有所致.安氏Ⅲ类锴(牙合)畸形易产生上颌后缩下颌前突的外貌,此畸形严重影响患者的容貌和功能.安氏Ⅲ类错(牙合)是临床上最难矫治的错(牙合)之一.在临床上常用的矫治方法为:2×4矫治技术、多曲方丝弓、上颌前方牵引、FRⅢ及正颌手术等.精确的诊断,完善的矫治设计是安氏Ⅲ类错(牙合)矫治成功的关键.
【总页数】4页(P2965-2968)
【作者】张锡忠
【作者单位】天津市口腔医院正畸科,天津,30004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83.5
【相关文献】
1.双(牙合)垫功能矫治器及直丝弓固定矫治器联合治疗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的效果研究 [J], 赵红;杨智桥
2.双(牙合)垫矫治器、功能调节器治疗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效果比较 [J], 曹丽霞;刘怀勤;高宇;徐扬
3.替牙期功能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的诊断和治疗 [J], 冯文杰
4.成人安氏Ⅰ、安氏Ⅱ和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髁突位置的CBCT对比研究[J], 陆兴岭;刘博;赵丹;赵春钢
5.恒牙期安氏Ⅲ类错(牙合)的诊断及治疗 [J], 刘宁; 周嫣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青少年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的早期矫治

2.1 乳牙期 根据国内学者报道的流行病学研究资料表明,乳牙 列反 的患病率高达8.49%[4]。通常为功能性反 。 2.1.1 调磨牙尖 该方法通常对反覆 比较浅的患儿适用,即通过调 磨患儿的上切牙切缘唇侧、下切牙切缘的舌侧,从而解 除上下反 前牙的锁结关系。如果是由于乳尖牙磨耗不 足导致个别牙的 干扰,或者导致一侧下颌偏斜,或反 覆 较深导致的 创伤从而导致的前牙反 ,就需要逐 步调磨乳尖牙[5],常常选择调磨上颌乳尖牙牙尖及近中 切缘和下颌乳尖牙牙尖及远中切缘的方法,解除乳尖牙
机,选择恰当的预防矫治措施,及时或尽早地去除病因,预防和阻断错 畸形的发生、发展,从而达到颅面
牙 形态与功少年;骨性Ⅲ类;错颌畸形;早期矫治
【中图分类号】R78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803.2018.32.34.05
Early orthodontic treatment of skeletal Class III malocclusion in adolescents
【Key words】Adolescents;Skeletal Class II;malocclusion;Early treatment
成年骨性Ⅲ类患者多呈凹面型,矫治困难,通常 需要通过外科手术来改善口颌功能及侧貌。然而此类患 者多在青少年时期即表现出骨性Ⅲ类错 的生长发育趋 势,但此时病理多为牙源性及功能性错 ,前牙反 是 最明显的特征性表现,此外还可能表现出面中部塌陷, 阻碍上、下颌骨及口周系统的正常发育,甚至出现语音 障碍,导致患儿心理疾病等[1]。针对骨性Ⅲ类错 的不 同致病机制,目前临床上有多种方法针对青少年骨性Ⅲ 类错 畸形进行矫治并得到有效的治疗效果,大大降低 了后期患者需要手术治疗的必要性。下面本文就骨性Ⅲ 类错 畸形的早期矫治方法作以综述。
安氏Ⅲ类错牙合的早期治疗

安氏Ⅲ类错牙合的早期治疗
裴卫东
【期刊名称】《医学文选》
【年(卷),期】2000(19)6
【总页数】3页(P962-964)
【关键词】安氏Ⅲ类错HE;治疗;上颌骨
【作者】裴卫东
【作者单位】广西钦州市第一医院口腔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83.5
【相关文献】
1.SUS2矫治器在恒牙(牙合)早期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正畸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J], 吴建华;王斌;张晏更;韩晓
2.安氏Ⅰ类错(牙合)与安氏Ⅱ1错(牙合)患者颅面关系的研究 [J], 刘燕萍;刘婧;叶翁三杰
3.改良式(牙合)垫矫治器治疗早期安氏Ⅲ类错(牙合)的临床观察 [J], 陈玉梅;王富金;熊春岚
4.MRC肌功能矫治器早期治疗替牙期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的疗效研究 [J], 张彦
5.早期阻断性治疗对安氏二类一分类错(牙合)患儿牙颌面结构的影响 [J], 董飞君;潘凌峰;徐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直丝弓+III类牵引治疗恒牙早期安氏III类错牙合

直丝弓+III类牵引治疗恒牙早期安氏III类错牙合作者:张维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年第06期【摘要】目的使用直丝弓矫治器+III类牵引治疗恒牙早期的安氏III类错牙合,研究上、下颌之间的牙、牙合、面的变化。
方法选择安氏III类错牙合病例8例,男6例,女2例,平均11.7岁。
应用直丝弓矫治器+III类牵引。
治疗前后摄头颅侧位片,进行头影测量分析。
结果SNA角增加2.9°,ANB角增加2.2°,说明上颌骨向前生长;U1-SN角增加了2.1°,说明上前牙未发生明显唇倾。
患者的侧面观由凹面型变成了直面型。
结论使用直丝弓矫治器+III类牵引治疗恒牙早期的安氏III类错牙合,可以引导上、下颌之间生长率发生有利的变化,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但治疗的年龄段选择很重要。
【关键词】直丝弓矫治;III类牵引;恒牙早期;安氏III类错牙合安氏III类错牙合表现为上下颌骨及牙弓的近、远关系不调,下颌及下牙弓处于近中位置,磨牙为近中关系,有下颌前突的趋势。
近年来直丝弓矫治技术发展迅速,操作简便,疗效显著。
本研究通过使用直丝弓矫治器+III类牵引对恒牙早期的安氏III类错牙合患者进行矫治,矫治前后进行头影测量分析,比较上、下颌之间的牙牙合面的变化。
探讨直丝弓矫治器+III类牵引治疗恒牙早期安氏III类错牙合的效果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选取2009——2011年门诊患者8名,其中男性6名,女性2名。
年龄11-13岁,平均11.7岁。
均为磨牙近中关系,上、下牙列无拥挤关系,前牙反牙合。
第二恒牙未完全萌出到位,处于恒牙早期。
侧面观为凹面型。
身形、体格处于青春迸发期之前。
治疗前无正畸治疗史,无唇腭裂及其他颅面部综合症。
1.2 方法使用直丝弓矫治器矫治,全部病例均不拔牙治疗。
常规整平排齐后,上下颌牙弓连扎,在下颌尖牙远中加游离牵引钩,作III类牵引。
疗程最长24个月,最短15个月,平均疗程19个月。
前方牵引矫治早期骨性Ⅲ类错

近年来,上颌前方牵引逐渐被应用于早期骨性Ⅲ类错 牙合的治疗,以促进上颌骨向前发育,改善颌骨关系及软组 织面型,达到防止或减轻畸形程度的目的,但各研究结论 不一[1]。本研究从矢状方向全面评价早期骨性Ⅲ类错牙合患 者前方牵引后的颅面结构和咽腔气道的改变,探讨二者间 的联系。
1 材料与方法
1. 1 研究对象 选择 2007 年 6 月至 2009 年 5 月大连医科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901697/H1402) 作者单位:1.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正畸科,辽宁 大 连 116021;2.同济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上海 200072 电子信箱:sarlee@
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院口腔正畸门诊收治的骨性Ⅲ类错 牙合患者 30 例,其中男 14 例,女 16 例;年龄 6.5~12.5 岁,平 均 9.5 岁;平均疗程 7.0 个月。纳入标准:前牙反牙合,双侧磨 牙近中关系或近中阶梯型,ANB 角(上齿槽座点-鼻根点下齿槽座点角)< 0°,Ⅲ类骨面型;根据矫治前左手腕 X 线 片及第二性征等生长发育检查分析判断,为生长发育高峰 期或高峰前期;未进行任何正畸治疗;无先天性异常或内 分泌问题。 1. 2 材料 可调式前方牵引器、标准型螺旋扩弓器(杭州 新亚自动化仪表成套厂);弹性橡皮圈(ORMCO 公司,美 国) 1. 3 矫治方法 所有研究对象,无论是否存在上牙弓狭 窄,均要用黏结式上颌快速扩弓装置进行快速扩弓,每日 早晚各加力 1/4 圈(每圈 0.25 mm)。根据横向发育不足的
244
Chinese Journal of Practical Stomatology
论
著
前方牵引矫治早期骨性Ⅲ类错牙合30 例 咽腔变化分析ApΒιβλιοθήκη . 2011 Vol. 4 No. 4
前牙反颌的早期诊治

前牙反颌的早期诊治[摘要]安氏Ⅲ类错颌的正畸治疗一直是正畸学界的热门话题。
其治疗计划的确立,方法的选择以及长期稳定性的预测都与生长发育潜力密切相关。
通过前牙反颌的早期治疗尽早消除咬合创伤,避免由于长期前牙反颌对患者造成的心理负担。
同时通过骨性Ⅲ类错颌的早期生长改形治疗,利用患者的生长潜力,促进上颌骨生长,抑制下颌骨生长,治疗轻度的颌骨畸形或减轻颌骨畸形的发展。
[关键词]前牙反颌;早期诊治前牙反颌是安氏Ⅲ类错颌的主要症状之一。
安氏Ⅲ类错颌是临床较为常见的错颌畸形,在亚洲人群中有较高的发病率。
安氏Ⅲ类错颌前牙反颌的预后较差,因此临床上安氏Ⅲ类错颌前牙反颌的诊断,治疗具有挑战性。
安氏Ⅲ类错颌前牙反颌具有明显的家族倾向,研究证明不论是骨性还是非骨性安氏Ⅲ类错颌都受到遗传和环境的双重影响。
临床上常见由于乳牙及替牙期局部障碍,形成前牙反颌。
如乳尖牙磨耗不足,因早接触可形成前牙反颌或前牙及一侧后牙反颌;上颌乳前牙滞留,恒切牙常被迫腭侧萌出,与对颌牙形成反颌关系,磨牙近中关系;多数乳磨牙早失,被迫用前牙进行咀嚼,下颌逐渐向前移位,日久形成下颌前突,前牙反颌。
口腔不良习惯如要上唇,下颌前伸习惯及不正确人工喂养,都可造成前牙反颌,下颌前突。
前牙反颌数目越多,反颌越深,反颌时间越长,对颌骨发育的影响就越大,畸形就越明显。
最终导致上颌牙槽骨发育不足,下颌发育过度,形成下颌前突畸形。
前牙反颌导致咀嚼功能降低并且影响容貌,妨碍美观,造成心理伤害。
安氏Ⅲ类错颌前牙反颌按照致病机制可分为牙性,功能性,骨性前牙反颌。
功能性安氏Ⅲ类错颌前牙反颌磨牙呈近中关系或则中性关系,上下颌骨大小往往正常,下颌具有功能性移位。
骨性安氏Ⅲ类错颌前牙反颌由于上颌骨发育不全(上颌后缩),或下颌骨发育过度(下颌前突),或两者结合,导致前牙反颌,磨牙呈近中关系。
牙性前牙反颌多由于牙列拥挤所致。
安氏Ⅲ类错颌前牙反颌早期治疗的原则是局部去除病因,阻断骨畸形的发展,为骨的发育创造良好的环境,同时改善面型,增强儿童的自信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氏三类骨性错合的早期治疗 张雨辉 综述 刘红彦 审校 安氏Ⅲ类错合指前牙反合或对合、磨牙关系近中的一类错合,是临床上较为 常见的一种错合畸形[1]。根据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的调查,乳牙期、替牙期和恒牙期的患病率分别为 8.4%、4.6%和 5.5%[2]。骨性安氏Ⅲ类错合是错合畸形中较为严重的一种类型,虽然它的发病率低于骨性Ⅰ类和Ⅱ类错合畸形,但是治疗骨性Ⅲ类错合独具挑战性。本文分别从骨性Ⅲ类的概念、病因机制、鉴别诊断、早期治疗方法、保持与复发等系统地将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现状加以总结。 1、骨性安氏Ⅲ类的概念及主要特征 由于上下颌骨生长不均衡造成的颌间关系异常,表现为下颌前突,上颌后缩,或下颌前突伴上颌后缩,导致前牙反合、磨牙Ⅲ类咬合关系,上下前牙有不同程度的代偿,Ⅲ类骨面型显著,下颌前突且不能后退,ANB〈0°[3]。 2、骨性Ⅲ类错合的病因机制 2.1 遗传因素:安氏Ⅲ类错合有明显的遗传倾向[4]。20 世纪早期,根据孟德尔遗传学理论,人们就认为,牙、颌面比例遗传是影响错合畸形的主要因素,在某种程度上发育的异常、功能改变、创伤等可能对其影响,但更主要的是错合畸形在胚胎受精早期已被确定,尤其是骨性Ⅲ类错合畸形的患者多有家族史[5] 。 2.2 环境因素:Harvold 等通过对一只生长发育中的猴子进行鼻阻塞的试验证 明,口呼吸可引起头位姿势改变,并使其发展成下颌前突畸形 [6] 。另外,下颌过度 前伸,吐舌、喂养方式不正确,扁桃体肥大等环境因素也会导致骨性Ⅲ类错合畸 形。还有一些与骨骼发育有关的疾病,如内分泌障碍、脑下垂体疾病,佝偻病等 也会因上下颌骨发育不调表现为Ⅲ类错合 [7] 。 3.鉴别诊断:骨性与非骨性Ⅲ类错合的鉴别诊断 3.1 非骨性Ⅲ类错合:非骨性Ⅲ类错合分为功能性和牙源性。功能性Ⅲ类错合 是由于下颌运动受合障碍、不良习惯等影响,发生功能性前伸形成的多数前牙反 合,它不是由于上下颌骨发育异常而引起的。一般没有家族史,但有些非骨性Ⅲ 类错合也有家族史表现。正中合位时,面型为凹面型,后退位时,面型明显改善, 为直面型。下颌平面角为均角或低角。磨牙、尖牙关系多为中性,或轻度近中关 系,反覆盖较小,不会超过 2~3mm,反覆合较深,一般没有上下切牙的代偿表现。 对于替牙期功能性Ⅲ类错合,由肌位到牙位,下颌闭合道明显前伸,功能分析法提 示:应用正中合位与姿势位两张 x 线片重叠,测量得 D(颅底平面上,平分穿过下 21 颌髁突段中心点)Gn'(姿势位时颏顶点)与 DGn(正中合位颏顶点)长度差比正常参 考值(0.95±0.82mm)大,测量两张 x 线片下中切牙切点连线与前颅底平面的后 下交角比正常值(76.59°±12.04°)小 [8] 。对于下颌能功能性后退位的患者,正 中合位的 ANB 角意义不大,掩盖了上下颌骨前后向位置异常的真实情况,而正中 关系位时的 ANB 角才能作为参考标准 [9] 。近年有国内的学者提出修正头影测量法 即:将下颌后退位头影测量片的下颌部分描记后剪下,将其与后退位头侧片重叠, 然后以下颌髁状突顶为中心逆时针旋转至后牙有咬合接触再在该重叠图上进行描 记、测量,所得分析结果具有较好临床诊断意义 [10] 。假性Ⅲ类错合的治疗反应较 好,预后较佳。牙性者上下颌骨形态和结构正常,错合仅由牙与牙槽错位而形成, 可表现为上切牙舌向错位、下切牙唇向错位或两者皆有,后牙为中性或轻度近中 关系,并常与其他各类错合同时存在 [11] 。 3.2 骨性Ⅲ类错合:常常有家族史,一般不存在下颌功能性移位,或前牙不 能退至对刃关系。骨性Ⅲ类错合为明显的凹面型,即便下颌后退,也表现为凹面 型。下颌平面角为高角。磨牙关系为明显Ⅲ关系,前牙反覆合一般较小,反覆盖 较大,且为明显的代偿表现 [12] 。
4.Ⅲ类错合的早期矫治方法:骨性错合的早期治疗又叫生长改良治疗,它是 通过口外力矫治器或功能性矫治器等治疗手段,对具有生长发育潜力的儿童所存 在的上下颌骨间大小、形态、位置的不协调进行矫治,从而改善上下颌骨间的关 系.生长改良是治疗轻、中度骨性Ⅲ类错合的首选方法。青春快速生长前期和生 长高峰期为骨生长改良的最佳时期。对青春迸发期的评估,生理龄的确定比实际 年龄更准确。我们常通过第二性征、身高体重过变化及手腕骨、颈椎骨 X 光片, 确定患者的生理年龄 [11] 。治疗方法包括前方牵引、头帽颏兜和功能矫治器等。治 疗方法选择根据错合病因的正确诊断,例如上颌后缩,下颌前突,或者上颌后缩 伴下颌前突。 4.1 上颌前方牵引矫治器 文献报道,骨性Ⅲ类错合患者中有42%~63%伴有不同程度的上颌骨发育不 足 [13] 。Guyer等 [14] 也发现,骨性Ⅲ类错合中下颌前突而上颌正常者为19%,下颌前 突而上颌后缩者占4%,上颌后缩而下颌正常者占23%。所以,临床医生常使用前 方牵引,矫治以上颌发育不足为主的骨性Ⅲ类错合,其主要目的是促进上颌骨发 育,抑制下颌骨发育,改善上下颌骨间位置和大小的不协调关系。 4.1.1关于前方牵引矫治反合的机理有很多的动物实验,临床研究和生物力学 研究表明 [15-17] :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变化:1)上颌骨前移同时向前上方旋转;2)下 颌骨向后下方旋转同时伴前面高增加。上颌后部牙及牙槽向下生长多引起垂直向 的变化;3)上前牙唇倾,下前牙直立、舌倾,磨牙伸长。 22 4.1.2对于前方牵引治疗以上颌发育不足为主的骨性Ⅲ类错合的效果已得到 正畸界医生的认可,但其最佳治疗时机却一直存在争议。Cozzan [18] 认为,患者在4 岁时接受治疗,上颌生长的方向与前牵引的方向相一致,稳定性较高。McNamara [19] 认为Ⅲ类前牵的最佳时间为替牙早期。也有学者认为前牵最佳时间为6-8岁,待上 颌第一磨牙和中切牙萌出后再进行 [20] 。chaJlg [21] 等对40名乳牙期Ⅲ类错合患者与 相同数量的正常合儿童进行颅面结构的头影测量分析发现:乳牙期Ⅲ类错合的颅 面结构特点为上颌后缩.下颌前突,并且以上颌后缩为主,建议乳牙期使用前方 牵引治疗。有学者 [22] 对替牙早期和晚期Ⅲ类错合进行前方牵引的骨骼变化进行了 研究,发现平均年龄为10岁3个月的晚期治疗组骨骼变化没有平均年龄6岁9个月的 早期矫治组好。由于上颌骨的生长发育在8岁时已经接近完成,因此有学者主张安 氏Ⅲ类错合的矫形治疗应该尽早开始,对于骨性Ⅲ类患者应在乳牙期开始进行前 方牵引。Kyumg [23] 等对85名以上颌后缩为主的Ⅲ类患者进行前牵后的头影测量分 析,比较其前牵引效果,发现青春高峰期和高峰前期无显著差异,而高峰期后上 颌骨发育下降。王春玲 [24] 等根据头颅侧位片将颈椎成熟度分为三组,生长加速期 及高峰期患者上颌前移量没有明显差异,但生长减速期患者的前移量较少,说明 前牵效果与骨龄的关系。Jiuhui Jiang [25] 等建议前牵双期矫治在生长发育晚期即 恒牙列早期开始,因此时对患者生长趋势判断更容易,并可缩短Ⅰ期的保持时间 和整个疗程。Jiang [26] 等也支持此观点。Dong-Yui Lee [27] 等通过试验证明乳牙期比 替牙期前牵效果好,但更易复发,建议前牵到替牙期再进行。虽然很多临床医生 认为乳牙期及替牙早期进行上颌前牵引治疗骨性Ⅲ类错合可得到较好效果,但因 此时未达到生长发育高峰期,上、下颌骨骨性异常程度还未表现出来,所以矫形 治疗在下颌骨进人生长高峰期前即已结束,不能在下颌骨生长最快的时期阻断其 生长发育。因此,对于下颌骨性发育异常的Ⅲ类患者来说,早期治疗效果难以保 持。 4.1.3 前方牵引的力的作用点、方向和前牵的时机同样重要。在上颌复合体的 矫形治疗中,上颌复合体因矫形力作用的部位和方向的不同将产生上下、前后的 移动,这些移动对调整颌骨前后、垂直关系很重要,而上颌复合体受力后的移动 趋势取决于力的作用线和阻力中心的位置关系。但是,对上颌复合体和牙弓的阻 力中心的位置却存在争议,Tanne [28,29] 等人认为上颌复合体的阻抗中心在上颌第一、 二前磨牙根尖之间。而 MiKi [33] 发现阻抗中心的前后位置在第一、二前磨牙,位于 鼻底上 5mm。赵志河等 [34] 采用三维有限元方法确定,上颌复合体的阻力中心在正中 矢状面上,前后位置在第一磨牙和第二前磨牙之间,高度在梨状孔下缘;上颌牙 弓的阻力中心在正中矢状面上,前后位置在第二前磨牙,高度约在前磨牙根尖。 当从尖牙前下 37°牵引时,作用力同时经过上颌复合体的阻力中心和下颌牙弓阻 23 力中心,使上颌复合体及上颌牙弓水平前移。其他一些学者的研究也有与此类似。 关于矫形力的作用部位,当水平前牵引时,从第一磨牙牵引比从尖牙牵引所引起 的上颌复合体逆时针旋转大。而当前牵引的角度从 30°~ -30°时(从上尖牙处牵 引),上颌骨与颧骨呈逆时针旋转,旋转量逐渐减小。因此,对有开合倾向或上 颌骨生长方向逆时针旋转者,为了避免前牵引时的逆时针旋转,应采用从尖牙处 开始且方向为前下 30°的矫形力 [32] 。 4.1.4前方牵引与其它装置的联合应用 4.1.4.1前方牵引与快速扩弓:上颌前方牵引结合快速扩弓是治疗上颌后缩为 主的Ⅲ类错合的有效方法。虽然对快速扩弓对前方牵引的意义仍有争论,但多数 学者肯定扩弓能起到松解骨缝、促进上颌骨前移的作用。周彦恒等 [33] 认为使用上 颌反复扩弓回缩结合前方牵引的方法治疗上颌后缩患者是可行的,其对前移上颌 的效果优于单次扩弓结合前方牵。Devrim Isci等 [34] 研究发现反复扩弓结合前牵组 的ANB角和前牙覆盖的增加明显大于单次扩弓组。Yu HS等 [35] 研究结果显示,扩弓 使腭中缝打开,可减小前牵过程中上颌骨和颧弓的逆时针旋转,这对垂直生长型 和有开合趋势的患者是有利的。Pawan Gautam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