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乙酰水杨酸

合集下载

乙酰水杨酸的制备原理方程式

乙酰水杨酸的制备原理方程式

乙酰水杨酸的制备原理方程式1. 引言乙酰水杨酸,听起来高大上吧?其实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阿司匹林。

没错,就是那个能让你头痛不再的“救星”。

今天咱们就来聊聊它的制备原理和方程式,让大家对这位“药界明星”有个更深入的了解。

2. 乙酰水杨酸的制备过程2.1 原材料的准备首先,咱们得有两样主角:水杨酸和乙酸酐。

水杨酸就像那种清新脱俗的文艺青年,而乙酸酐呢,就像个充满活力的舞者,二者一结合,火花四射!你可能会想,这两个材料可真是绝配。

2.2 反应过程那么,这个反应到底是怎么发生的呢?简单来说,水杨酸的羟基(OH)和乙酸酐中的乙酰基发生了亲核取代反应。

在这个过程中,水杨酸的羟基被取代成乙酰基,最终形成了乙酰水杨酸。

简直就像一场精妙的化学舞蹈,每个分子都在跳着自己的舞步。

3. 反应方程式3.1 化学方程式好了,话不多说,直接进入重头戏!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写成:C7H6O3 + C4H6O3 → C9H8O4 + C2H4O 。

看,这一长串化学式是不是让你眼花缭乱?别担心,咱们来慢慢拆解。

左边是水杨酸和乙酸酐,右边则是乙酰水杨酸和水。

你瞧,这一转眼,水就“悄无声息”地跑了出去,剩下的就是咱们心心念念的乙酰水杨酸了。

3.2 反应条件为了让这场“舞会”顺利进行,还需要一些特定的条件。

比如,加热一下,温度要合适,最好在60到70摄氏度之间。

而且,搅拌也很重要,就像要让一锅汤煮得匀称,不能让某一部分太热,而另一部分还冷冰冰的。

4. 乙酰水杨酸的性质4.1 药理作用你知道乙酰水杨酸为什么这么受欢迎吗?它的抗炎、镇痛、解热的效果可是杠杠的!就像是你工作一天后,喝上一杯冰镇饮料,清爽无比,让人顿时神清气爽。

尤其是当你头疼时,它简直是“救世主”。

4.2 使用注意不过,话说回来,药虽然好,但也得适度使用。

小心别像小孩一样,见了糖就直冲,乱吃乱喝可不行!过量服用可是会有副作用的,比如胃肠不适等。

像这样,大家在用药时可得三思而后行哦!5. 总结总之,乙酰水杨酸的制备过程就像一出精心编排的舞蹈,分子们在化学反应中翩翩起舞,最终合成了这种神奇的药物。

乙酰水杨酸的物理常数

乙酰水杨酸的物理常数

乙酰水杨酸的物理常数说到乙酰水杨酸,大家可能第一反应就是“啊,这不是阿司匹林吗?”没错,乙酰水杨酸就是我们熟悉的阿司匹林,它可是个药品界的“明星”。

想想吧,咱们身边总是会有那么一瓶阿司匹林,在感冒、头痛的时候,随手一吃,顿时感觉舒服多了。

它的物理常数也挺有意思的,别小看这些数字,它们可为我们了解这个药物的特性提供了不少帮助。

乙酰水杨酸的熔点可是一个大家要特别注意的点。

它的熔点大约在135到140摄氏度之间,哦,听起来是不是有点高?想象一下,如果你把它放在锅里加热,达到这个温度,它就会变成液体,真是个热情奔放的家伙。

不过呢,正因为这个熔点,它在常温下是固体,粉粉的,特别好保存。

可见,这个小家伙虽然看上去柔弱,但其实挺能扛的。

再说说它的溶解性。

乙酰水杨酸在水里的溶解度并不算高,只有一小部分能溶解。

有人可能会想,“那我泡水喝不就行了吗?”嘿,虽然可以,但要喝的效果可没那么理想。

你要是想发挥它的作用,还是得用其他溶剂,比如酒精或者醋酸。

这就有点像找朋友一样,有些人就是跟某些朋友合得来,有些则没戏。

可是,乙酰水杨酸在有机溶剂中可是游刃有余,真是个交际花!再聊聊它的密度,乙酰水杨酸的密度大概是1.4克每立方厘米。

这个密度听上去好像不算太高,然而和水相比,乙酰水杨酸是沉得下去的。

想象一下,它就像那种默默无闻却很扎实的朋友,总是在你需要的时候站在你身边,不轻易浮夸,但也绝对不空洞。

这个密度给了它一些特别的性质,比如在制药时能够更好地与其他成分混合,提升药效。

乙酰水杨酸的化学性质也非常有趣。

它的分子式是C9H8O4,这个数字看似简单,却蕴藏着无穷的奥秘。

它的化学结构里面包含了羧基和酯基,这让它能在体内发挥抗炎、镇痛和解热的作用。

简单来说,乙酰水杨酸就像个多才多艺的演员,不仅能演出各种角色,还能解决很多麻烦。

它能抑制体内一种叫做“前列腺素”的物质,从而缓解疼痛,真是个“疼痛终结者”!使用乙酰水杨酸也得注意一些小细节。

乙酰水杨酸的实验报告

乙酰水杨酸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乙酰水杨酸(阿司匹林)的制备原理和方法;2. 掌握重结晶、熔点测定、抽滤等基本操作;3. 了解乙酰水杨酸的应用及安全性。

二、实验原理乙酰水杨酸(阿司匹林)是一种非甾体抗炎药,具有解热、镇痛、抗炎等作用。

其制备原理是水杨酸与乙酸酐在浓硫酸催化下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酰水杨酸。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水杨酸、乙酸酐、浓硫酸、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盐酸、活性炭、蒸馏水、无水乙醇、干燥剂等;2. 仪器:圆底烧瓶、烧杯、玻璃棒、抽滤瓶、布氏漏斗、滤纸、温度计、熔点测定仪、电子天平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水杨酸、乙酸酐、浓硫酸、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盐酸、活性炭等试剂及蒸馏水、无水乙醇、干燥剂等实验材料准备好,并将仪器清洗干净。

2. 制备乙酰水杨酸:(1)在圆底烧瓶中加入2.0g干燥的水杨酸;(2)加入5ml新蒸的乙酸酐;(3)逐滴滴加5滴浓硫酸,充分摇动;(4)水杨酸溶解后,水浴加热,保持瓶内温度在85-90℃之间,并缓慢摇动,维持5-10min;(5)溶液逐渐出现微弱的褐色,取出圆底烧瓶,室温冷却;(6)加入50ml水,搅拌,之后在冰水浴中冷却,并用玻璃棒摩擦瓶壁;(7)室温冷却无晶体析出,冰水浴冷却出现大量白色晶体;(8)抽滤,冷水洗涤几次,抽干粗产品置于100ml烧杯中;(9)缓慢加入25ml饱和NaHCO3溶液,不断搅拌;(10)固体大部分溶解,并产生大量气体,溶液上漂浮有白色不溶物质;(11)用无颈漏斗过滤,将滤液转移至100ml烧杯中;(12)缓慢加入15ml 4mol/L的盐酸,边加边搅拌,然后置于冷水浴中;(13)加盐酸有大量气泡产生,在冷水浴中有白色晶体析出;(14)抽滤,并用冷水洗涤2-3次,抽干;(15)将晶体转移到表面皿上,干燥25min,称量。

3. 熔点测定:(1)取少量乙酰水杨酸晶体,加入盛有5ml水的试管中;(2)加入少量活性炭,充分搅拌;(3)将溶液过滤,取滤液滴在熔点测定仪的玻璃棒上;(4)观察乙酰水杨酸的熔点。

乙酰水杨酸的系统命名法名称

乙酰水杨酸的系统命名法名称

乙酰水杨酸的系统命名法名称1. 引言大家好呀!今天咱们要聊聊一个看似高大上的名字——乙酰水杨酸。

乍一听,是不是感觉像是在念一段难懂的化学公式,其实这小家伙在我们生活中可是扮演着重要角色哦。

你可能听说过它的另一个名字——阿司匹林。

没错,就是那个能让你头痛时舒舒服服、平时感冒时咕嘟咕嘟的药。

这玩意儿可不仅仅是个“止痛药”,它的故事可丰富多了呢!2. 乙酰水杨酸的背景2.1 名字的由来乙酰水杨酸,这名字听起来像是天上掉下来的外星物种,但其实它的构成很简单。

让我们来拆解一下。

乙酰(acetyl)是一种化学基团,听起来就像是一杯刚泡好的香茶,充满了浓郁的香气。

而水杨酸(salicylic acid)嘛,大家可能熟悉,因为它常用在护肤品里,能让我们的皮肤光滑如丝。

这俩结合在一起,就是乙酰水杨酸啦,像是一对欢喜冤家,组成了个让人爱不释手的药物。

2.2 发现的故事其实,乙酰水杨酸的发现过程就像一出精彩的戏剧,剧情起伏,扣人心弦。

早在19世纪,人们就已经注意到水杨酸的功效。

不过,水杨酸虽然好,但总是让人肚子不太舒服。

于是,聪明的科学家们开始了他们的实验之旅。

经过无数次的试验,终于在1897年,他们成功合成了乙酰水杨酸,哇哦,这简直就是“科学的胜利”啊!3. 乙酰水杨酸的功效3.1 作用与用途咱们现在来聊聊乙酰水杨酸的神奇功效吧。

首先,它能有效缓解疼痛。

你想象一下,半夜被突如其来的头痛搞得睡不着觉,突然来一颗阿司匹林,啊~那种感觉就像是春风拂面,温暖又舒适。

此外,它对抗炎症的能力也让人惊叹,简直就是个“小战士”,打得细菌毫无招架之力。

3.2 其他神奇用途不过,乙酰水杨酸可不仅仅是止痛的“特派员”,它在心血管疾病的预防上也有一手。

很多医生会建议心脏病患者适量服用阿司匹林,以防血栓形成。

听到这里,是不是觉得这小药片简直就是个“英雄”,为我们的健康保驾护航?再加上它对感冒、发热的辅助治疗,让乙酰水杨酸成为了不少家庭的常备良药,随时待命,时刻为我们的健康服务。

乙酰水杨酸摩尔质量

乙酰水杨酸摩尔质量

乙酰水杨酸摩尔质量乙酰水杨酸,又称阿司匹林,是一种常见的非处方药,具有镇痛、退热、抗炎等功效。

其摩尔质量为180.16 g/mol。

本文将从乙酰水杨酸的化学结构、药理作用、副作用等方面,对其进行详细介绍。

一、化学结构乙酰水杨酸的化学名为乙酰水杨酸,其化学式为C9H8O4,分子量为180.16 g/mol。

它是一种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微苦,易溶于酒精、氯仿、乙醚等有机溶剂,略溶于水。

乙酰水杨酸的分子结构中含有苯环、酰基和羟基等基团,这些基团赋予其许多药理作用。

二、药理作用1. 镇痛作用:乙酰水杨酸能够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减少炎症反应,从而达到镇痛作用。

它主要用于缓解轻至中度的头痛、牙痛、关节痛等疼痛。

2. 退热作用:乙酰水杨酸能够通过抑制脑下垂体释放前列腺素,减少体温调节中枢的刺激,从而达到退热作用。

它主要用于缓解感冒、发热等症状。

3. 抗炎作用:乙酰水杨酸能够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和释放,减少炎症反应,从而达到抗炎作用。

它主要用于缓解轻至中度的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等炎症性疾病。

4. 抗血小板聚集作用:乙酰水杨酸能够通过抑制血小板内的环氧合酶,减少血小板的聚集,从而达到抗凝血作用。

它主要用于预防心肌梗死、脑梗死等血栓性疾病。

三、副作用乙酰水杨酸作为一种非处方药,使用方便,但也存在一些副作用:1. 胃肠道不良反应:乙酰水杨酸能够刺激胃黏膜,引起胃肠道不适,如胃痛、恶心、呕吐、腹泻等。

2. 凝血功能障碍:乙酰水杨酸能够抑制血小板的聚集,长期使用会影响凝血功能,引起出血。

3. 过敏反应:个别人群对乙酰水杨酸过敏,如出现皮疹、荨麻疹、呼吸困难等过敏反应。

四、注意事项1. 乙酰水杨酸不适用于哺乳期妇女、儿童、孕妇以及有肝、肾、心脏等疾病的人群。

2. 乙酰水杨酸的用量应按照医生或药剂师的建议使用,不可自行增加剂量。

3. 长期大剂量使用乙酰水杨酸会增加出血风险,应避免过度使用。

4. 乙酰水杨酸与某些药物会发生相互作用,如抗凝药物、利尿剂等,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乙酰水杨酸结晶要注意什么

乙酰水杨酸结晶要注意什么

乙酰水杨酸结晶要注意什么乙酰水杨酸是一种常用的药物成分,可用于治疗头痛、发热、关节炎等症状。

在制备乙酰水杨酸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注意工作环境的安全。

乙酰水杨酸是一种有毒的化学物质,工作时应戴上防护眼镜、手套和口罩等个人防护装备,并确保实验室通风良好,避免吸入其气体或接触其溶液。

其次,在结晶前要保证溶液的浓度合适。

乙酰水杨酸易溶于醚、酒精和酸类溶液中,但相对不溶于水。

因此,在制备乙酰水杨酸的过程中,可以选择适当的溶剂来溶解其原料。

在结晶前要确保溶液的浓度适中,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结晶的效果。

第三,要注意结晶条件的控制。

结晶是通过控制温度和浓度来实现的。

通常情况下,可以先将溶液加热至饱和状态,然后逐渐降低温度,使乙酰水杨酸逐渐结晶沉淀。

在此过程中,需要控制好温度和溶液的搅拌速度,以避免结晶过快或过慢。

第四,要注意结晶产物的纯度。

结晶虽然能够净化溶液,但不可避免地会夹带杂质。

因此,在结晶完成后,要对结晶产物进行进一步的纯化和分离。

一般可以通过重结晶、溶解过滤、洗涤等方法来提高结晶产物的纯度。

第五,要注意结晶产物的贮存条件。

乙酰水杨酸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化合物,但在贮存过程中仍需要注意避免光照、高温和潮湿等因素。

可以将结晶产物贮存在遮光瓶中,并置于阴凉、干燥的地方,以延长其保存时间和保持其结晶状态。

以上是制备乙酰水杨酸结晶时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正确的操作流程和合理的条件控制可以提高结晶的效果,稳定药物的质量,并确保实验过程的安全。

在结晶过程中,还应根据具体实验情况进行个性化的调整,以保证结晶产物的纯度和药效。

乙酰水杨酸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乙酰水杨酸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乙酰水杨酸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乙酰水杨酸(Acetylsalicylic Acid),通常被称为阿司匹林(Aspirin),是世界上最常用的非处方药之一。

乙酰水杨酸作为解热镇痛药物,在抗血小板聚集和抗炎方面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分析乙酰水杨酸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的趋势。

乙酰水杨酸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

最初,乙酰水杨酸作为一种天然化合物出现在柳树皮、白桦树皮和甜樱桃树皮中,被用于缓解疼痛和退烧。

1887年,德国化学家费利克斯·霍夫曼成功地合成了乙酰水杨酸,奠定了其商业化生产的基础。

从那时起,乙酰水杨酸成为许多家庭药箱中必备的药物之一。

乙酰水杨酸具有多种药理作用,使其在医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首先,作为一种非处方药物,乙酰水杨酸可用于缓解头痛、牙痛、肌肉痛和关节痛等轻度疼痛。

其次,乙酰水杨酸还具有退烧功效,可用于治疗感冒和发烧引起的发热症状。

此外,乙酰水杨酸还是一种抗炎药物,可以减轻炎症引起的不适和疼痛。

最重要的是,乙酰水杨酸是一种抗血小板药物,抑制血小板聚集,从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乙酰水杨酸的发展也在逐渐演进。

其首要目标是改进药物的疗效和减少不良反应。

近年来,许多研究致力于解析乙酰水杨酸与其它药物的相互作用,以提高药物的疗效。

例如,与抗血小板药物阿哌沙班(Clopidogrel)联合使用乙酰水杨酸,在预防心脏病发作方面的效果更好。

此外,一些研究也在探索乙酰水杨酸在治疗炎症性疾病方面的潜力,尤其是在关节炎和肠道炎症方面。

另一个乙酰水杨酸未来的研究方向是在药物的交付系统方面进行创新。

传统的乙酰水杨酸制剂是口服片剂,但这种形式可能会导致胃肠道刺激和溃疡的副作用。

因此,研究人员一直在努力寻找更好的方式来延缓药物的释放,减轻胃肠道不良反应。

一种可行的方法是开发乙酰水杨酸缓释片剂,通过减慢药物的释放速度来减少胃肠道不适。

此外,还有研究着眼于开发贴剂、注射剂和透皮贴片等新的给药途径。

乙酰水杨酸的系统命名

乙酰水杨酸的系统命名

乙酰水杨酸的系统命名1. 什么是乙酰水杨酸?大家好,今天咱们聊聊一个生活中常见的药物——乙酰水杨酸。

这个名字听起来高大上,其实我们都更熟悉它的一个别名,就是阿司匹林。

说到阿司匹林,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头痛、发烧的时候来一颗,简直是“万能药”!但是你知道它的化学名字背后其实蕴藏着一段有趣的故事吗?1.1 乙酰水杨酸的由来乙酰水杨酸,这名字里头就包含了两个部分:“乙酰”和“水杨酸”。

“水杨酸”是它的基础,听着是不是就觉得像是那种老古董的药方?水杨酸最早是从柳树皮里提取出来的,用于治疗疼痛和炎症。

再加上“乙酰”这个词,乍一听有点复杂,其实就是一个化学基团,让这个药物变得更强大,更好用。

1.2 乙酰水杨酸的作用乙酰水杨酸的好处可多了,除了退烧、止痛,它还能抗炎、抗血栓,简直就是多面手!就好比是个超级英雄,不管是感冒、头痛,还是关节炎,它都能出手相助。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医生还经常推荐心脏病患者吃阿司匹林,帮助预防心血管问题,真是有备无患!2. 乙酰水杨酸的化学结构好了,聊聊化学结构,虽然听起来有点“死板”,但其实它也蛮有意思的。

乙酰水杨酸的分子式是C9H8O4,乍一看可能觉得头大,但如果仔细分析,还是挺简单的。

它的分子中有一个水杨酸的结构,外加一个乙酰基,这两者的结合就成就了它的“超级能力”。

2.1 化学命名的规则再说说化学命名的那些事儿。

其实,乙酰水杨酸的命名遵循了国际化学命名法则。

简单来说,命名就像是给这个药物取个响亮的名字,让人一听就明白它是干嘛的。

这就好比你起个网名,得让朋友一眼就能认出来。

2.2 系统命名与日常使用大家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阿司匹林”就是一个大名鼎鼎的商品名,而乙酰水杨酸是它的系统命名。

就像小明的昵称是“明明”,但正式场合还是得叫“李明”。

很多时候,系统命名的名字虽然复杂,但它更准确、专业。

像是给这个药物的身份做了个身份证明。

3. 如何安全使用乙酰水杨酸?当然,提到乙酰水杨酸,我们可不能忽略安全使用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法二
一、实验原理
将水杨酸与乙酐作用,通过乙酰化反应,使水杨酸分子中酚羟基上的氢原子被乙酰基取代生成乙酰水杨酸。加入少量浓硫酸作催化剂,其作用是破坏水杨酸分子中羧基与酚羟基间形成的氢键,从而使酰化反应容易完成。
二、实验用品
仪器:大试管、水浴锅、温度计、烧杯、布氏漏斗、吸滤瓶、水泵、量筒、安全瓶、表面皿等
试剂:水杨酸1.0g(0.0072mol),醋酸酐2.5 mL(0.00265mol),饱和碳酸氢钠12mL,1%三氯化铁溶液、浓盐酸、浓硫酸
装置:
方法一
抽率装置
步骤:
在50mL锥形瓶中依次加入1.0g水杨酸,2.5 mL乙酸酐2滴浓硫酸摇匀,使水杨酸溶解。将锥形瓶置于90℃的热水浴中,加热10min,并不时地振摇。然后,停止加热,待反应混合物冷却至室温后,缓缓加入15mL水,边加水边振摇(注意,反应放热,操作应小心)。将锥形瓶放在冷水浴中冷却使晶体完全析出、抽滤,并用少量冷水洗涤,抽干,得乙酰水杨酸粗产品(用1%三氯化铁溶液检验酚羟基是否存在)。
实验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的合成
性质描述:
白色针状或板状结晶或粉末。熔点135℃。无气味,微带酸味。在干燥空气中稳定,在潮湿空气中缓缓水解成水杨酸和乙酸。能溶于乙醇,乙醚和氯仿,微溶于水,在氢氧化碱溶液或碳酸碱溶液中能溶解,但同时分解。该品1g能溶于300ml水5ml醇10-15ml醚或17ml氯仿。安全说明: S26:万一接触眼睛,立即使用大量清水冲洗并送医诊治;S36/37/39:穿戴合适的防护服、手套并使用防护眼镜或者面罩。
将粗产品转入到100mL烧杯中,加入饱和碳酸氢钠水溶液,边加边搅拌,直到不再有二氧化碳产生为止。抽滤,除去不溶性聚合物(水杨酸自身聚合)。再将滤液倒入100mL烧杯中,缓缓加入10mL20%盐酸,边加边搅拌,这时会有晶体逐渐析出。将此反应混合物置于冰水浴中,使晶体尽量析出。抽滤,用少量冷水洗涤2-3次,然后抽干,取少量乙酰水杨酸,溶入几滴乙醇中,并滴加1-2滴1%三氯化铁溶液,如果发生显色反应,说明仍有水杨酸存在。产物可用乙醇-水混合溶剂重结晶:即先将粗产品溶于少量沸乙醇中,再向乙醇溶液中添加热水直至溶液中出现混浊,再加热至溶液澄清透明(注意:加热不能太久,以防乙酰水杨酸分解),静置慢慢冷却、过滤、干燥、称重、测定熔点并计算产率。
乙酰水杨酸为白色针状晶体,熔点132-135℃。
注意事项:
1)仪器要全部干燥,药品也要事先经干燥处理,醋酐要使用新蒸馏的,收集139-140℃的馏分。
2)乙酰水杨酸受热后易发生分解,分解温度为126-135℃,因此重结晶时不宜长时间加热,控制水温,产品采取自然晾干。
3)本实验中要注意控制好温度(水温<90℃)
作用:
就是阿司匹林。产品应用:是应用最早,最广和最普通解热镇痛药抗风湿药。具有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温和抗血小板聚集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发挥药效迅速,药效肯定,超剂量易于诊断和处理,很少发生过敏反应。常用于感冒发热,头痛、神经痛关节痛、肌肉痛、风湿热、急性内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及牙痛等。是《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列入的品种乙酰水杨酸也是其他药物的中间体。生产方法及其他:水杨酸乙酰化而得:在反应罐中加乙酐(加料量为水杨酸总量的0.7889倍),再加入三分之二量的水杨酸,搅拌升温,在81-82℃反应40-60min。降温至81-82℃保温反应2h。检查游离水杨酸合格后,降温至13℃,析出结晶,甩滤,水洗甩干,于65-70℃气流干燥,得乙酰水杨酸
试剂:水杨酸、乙酐、浓硫酸、95%乙醇、0.06mol/L三氯化铁
三、实验步骤
1.制取与提纯
在锥形瓶中加入6.3g干燥的水杨酸、9 mL乙酐、10滴浓硫酸,
充分振荡使水杨酸溶解

80℃水浴加热20分钟,不断振荡

冷却,加出现白色结晶

抽滤

滤渣粗制滤液(弃去)
所得滤渣为粗制的乙酰水杨酸,转入干燥的小烧杯中,并用10 mL乙醇把粘附在布氏漏斗及滤纸上的产品洗入小烧杯中。
问题:
1)水杨酸与乙酸酐的反应过程中浓硫酸起什么作用?
2)纯的乙酰水杨酸不会与三氯化铁溶液发生显色反应。然而,在乙醇-水混合溶剂中经重结晶的乙酰水杨酸,有时反而会与三氯化铁溶液发生显色反应,这是为什么?
3)本实验中所用的仪器为什么必需干燥?
注:阿司匹林Aspirin,亦称乙酰水杨酸、醋柳酸。解热镇痛药。用于治疗感冒、发热、头痛、牙痛、关节痛和风湿病,且能抑制血小板凝集,预防术后血栓形成,心肌梗塞。副作用少。
水浴加热;热抽滤

滤液(转入小烧杯)残渣(弃去)

加水30 mL,冷却15分钟,等结晶完全析出;
抽滤;洗涤结晶两次;
抽干

纯乙酰水杨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