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官员选拨 重塑政府公信力

合集下载

官员选拔制度

官员选拔制度

官员选拔制度官员选拔制度是指对公务员、领导干部等担任政府或党政机构的职位进行选拔、任用的制度。

它是确保政府及党政机构正常运转、有效发挥作用的重要环节,关系到国家治理水平和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

一个科学、公正的官员选拔制度对于国家的治理和社会的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首先,官员选拔制度应该坚持公正、公平原则。

选拔官员应该以人才的实际能力和职业素养为评判标准,而不是以其他因素如地位、身份、背景等为权衡。

应该通过公平竞争的方式,包括公开招聘、考试、面试等,来选拔最有能力、最具潜质的人才担任官员,确保选拔过程公正透明。

同时,对于选拔结果应该建立监督机制,确保选拔过程合规合法,防止权力滥用,确保公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其次,官员选拔制度应该具备科学性。

科学的官员选拔制度应该根据不同职位的特点和需求,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选拔程序和评估标准。

对于不同层次和岗位的官员,应该有明确的职业素养要求和能力评估指标。

例如,对于领导干部,应该注重其领导才能、组织能力、决策能力等方面的评估;对于公务员,应该注重其廉洁自律、服务意识、专业能力等方面的评估。

同时,还应该建立各类评估机制,如绩效考核、能力培养等,不断提高官员的素质和能力水平,确保其能够胜任所担任的职责。

再次,官员选拔制度应该强调民主参与。

官员的选拔决策应该广泛听取公众、专业机构和相关利益方的意见和建议,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

可以通过公开透明的选拔程序,征求公众意见,让老百姓对候选人进行评价和提出建议。

同时,可以设立独立的专业机构,负责官员选拔工作,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经验和做法,提升选拔工作的专业性和科学性。

最后,官员选拔制度应该注重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

要培养和吸引优秀人才,需要建立健全的培训和激励机制,提供良好的晋升和发展通道。

在选拔过程中,应该注重考察候选人的发展潜力和学习能力,鼓励和支持优秀人才不断提升自己,实现个人价值和国家发展的统一。

此外,还应该建立完善的薪酬激励制度,以吸引优秀的人才加入公职队伍;同时,要加强对官员的监督和问责机制,对违法违纪者进行严肃处理,确保官员廉洁奉公、为民服务。

民国时期人事制度

民国时期人事制度

民国时期人事制度民国时期,为了推翻清朝的统治,建立一个全新的政权,人们在制定新的政治体制时,也对人事制度进行了重大的改革。

下面是关于民国时期人事制度的700字简介。

首先,民国时期建立了官员选拔制度,采取考试制度选拔人才。

传统的回避考试的文人士族失去了政治特权,选拔官员的主要标准是文化程度和专业素质,而不再以身份地位为依据。

此外,没有门阀贵族的限制,人们有更多的机会参加考试,通过考试获得官职。

其次,民国时期建立了官员考核制度,对任职的官员进行监督和评估。

这一制度的目的是确保官员对人民负责,并提高政府的效率和公信力。

考核主要包括廉政、能力、勤务和人际关系等方面的评估,考核结果直接关系到官员的晋升和降职。

此外,民国时期还建立了官员任免制度,明确了官员的任命和解聘程序。

根据宪法规定,由总统提名,议会同意任命官员。

这一制度的目的是保证官员的任免公正合法,避免官员滥权和任人唯亲。

同时,官员解聘也需要符合法律程序,以保障官员的合法权益。

此外,民国时期还建立了公务员制度,规范了公务员的录用、培养和职务调配等。

公务员制度的建立旨在提高政府的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确保政府工作的公正和高效。

公务员需要通过考试和面试等程序选拔,接受正规的培训和教育,从事相应的专业工作。

最后,民国时期建立了退休制度,对达到退休年龄的官员给予相应的退休待遇。

退休制度旨在保障官员的生活和权益,在官员离职后提供一种相对稳定的生活保障。

同时,也有助于政府培养和引进更多的年轻干部,保持政府的活力和创新能力。

总的来说,民国时期人事制度的改革,体现了建设现代政府和推进现代化的愿望。

通过选拔、考核、任免和退休制度等一系列的制度安排,民国时期建立了一种相对公正和有效的人事管理机制。

这一制度对于民国时期政府工作的高效运转和政府机构的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重塑政府的公信力

重塑政府的公信力
决策 参考
重 塑政 府 的公 信 力
秦 丛 丛
内容 提 要 :公 信 力是 政 府政 治合 法 性 的
公信力 =政府行政能力 X公 众满意度 。 从公式可 以看 出政府公信力 与公众 的满意度成 正 比, 就是说政府 也 获得公众 信任 、 拥护 和支持 的能力越强 , 的公信力 它
就越高。
说, 民众对政府 的信任都必不 可缺 。因此 , 提高各级政 府的公信力对 国家治理具有重要 意义 。
( ) 府 公 信 力 是 政 府 政 治合 ‘ I 一 政 法} 生的根 基
求 为本 位 公 开公 共 信 息 , 升危 机 管理 能 力 , 提
同时培 育健 康 成 熟 的公 民社 会 也 是 重 塑 政 府
组织能力 和动员能力 离不开公众 的信任。 众只有信 公
任政府 , 为政府 是在为他 们谋求 利益 , 认 才会 心悦诚
2 著名学者 网上调查 :公众对政府 行为的信任度 .
服地接受政 府的领导 和指挥 , 投身到相应 的实现公共 目标 的活动 中。如果 公众 本来 就对政 府无 信任 可言 ,
根 基 ,关 系到 社会 的稳 定 。然而 目前 我 国政 府
公信 力 的缺 失 已经成 为 阻碍社 会 发展 的瓶 颈 ,
虽然造成 这种 局 面的 因素有 很 多, 有政 府 方 面
的 、 众 方 面的 、 会 方 面的 等 , 是 政 府 自 公 社 但
政府公信力 的内涵告诉我们 , 政府 的公信力不是 靠标语 、口号 宣传 出来 的 , 更不是依 赖公权 的强制力
从正反两方面对政府公 信力 高低 与政权兴衰存亡关系
所作 的生动诠释 。目前不论是 发达 国家还是发 展 中国

干部选拔任用改进措施

干部选拔任用改进措施

干部选拔任用改进措施干部选拔任用改进措施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这个新时代,科学、公正、尽职尽责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是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

因此,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进行改进措施,是当前必须关注的重要问题。

一、加强选拔任用的公正性选拔任用的公正性是一个国家行政体制的重要标志,也是保证公正行政的前提。

在干部选拔任用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公平公正的原则,采用科学、客观、公正的方式,避免出现形式主义、宗派主义等不符合实际情况的问题。

二、改进选拔任用的程序干部选拔任用程序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有助于避免弄虚作假的情况。

在干部选拔任用过程中,应该坚持程序标准化、程序公开化,确保程序公正公开,同时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程序的监督和审查。

三、强化干部选拔任用的考核制度干部选拔任用的考核制度是一个评估干部选用是否合理的标准。

要建立科学、合理、严格的考核制度,通过各种考核方法对干部人才的工作能力、素质、实绩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评估,以确保选拔任用真正符合国家行政规定和实际情况的要求。

四、加强培训,提高干部的素质干部的素质是选拔任用的重要标准,如何提高干部的素质,是每个国家都必须关注的问题。

干部培训既有正式的培训课程,也有与工作相关的实习经验,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提高干部的工作素质和管理水平。

五、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过程的监督和评估对干部选拔任用过程的监督和评估是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环节之一。

监督和评估应该围绕选拔任用程序的规范化和程序公开化,科学评估干部的工作表现,促进干部的素质提高。

六、建立从严管理干部的长效机制加强从严管理干部是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

要建立完善的干部管理制度,坚持从严治理,遵照政策、监督执行,及时处理和纠正干部工作中的问题和失误。

在干部选拔任用改进措施中,关键在于要防止一些不合理的事情发生,使干部选拔任用的工作过程得到更好的推动。

只有履行了上述的措施,干部选用才能够顺利的进行。

着力解决官民之间的“信任危机”

着力解决官民之间的“信任危机”

着力解决官民之间的“信任危机”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成效显著,空前繁荣,然而我们的“人性危机”也逐步凸显,尤其是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信任危机”愈发引人反思,政府部门的公信力不断下降,百姓的不信任感不断上升。

笔者思量,只有解决官民之间的“信任危机”问题,我们的国家、社会和地区才能真正实现又好又快稳定发展。

首先,我们政府部门应正确定位官与民的关系,摒弃陈旧的特权意识和“官本位”思想,坚持“官民一家亲”,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和鱼水深情。

只有官民关系和谐,二者之间才会互相信任,互相理解,更好更扎实地开展各项工作,官为民办实事,群众拥护政府,互利互惠,逐步改善官民之间的“信任危机”。

其次,我们政府部门应坚持群众路线和民意导向不动摇,官员要积极对待群众的任何问题和任何事情,认真兑现向老百姓许下的承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关注社情民意,联系群众,从群众的切身利益出发,不搞“政绩工程”,不做劳民伤财的事,不与民争利,让百姓从“真枪实干”中看到官员的作风和政府的形象。

以此重塑政府的“公信力”,重塑官民之间的“信任”关系。

最后,我们政府部门应加快推进职能转变,创新社会管理模式,增强服务意识。

所谓“水可载舟,亦能覆舟”,若官民之间的“信任危机”较为严峻,势必“唇亡齿寒”,二者皆走向可怕境地,因此,我们的干部官员应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改善管理模式,“以民为本”,多深入群众,多进行走访,了解群众真实想法,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将群众的事摆在首位;同时要根据客观实际,全面、深入、系统调查研究,科学民主决策,真正做有利于民的好事情;另外,干部官员要不断加强自身学习,提高自身修养,增强为群众服务的意识。

如此,官员时刻心系群众,群众才会感念干部,只有多一些“郑培民”式的官员正能量,官民之间就能真正消除“信任危机”。

干部选拔任用 实务

干部选拔任用 实务

干部选拔任用实务干部选拔任用实务:构建公正公平的选拔机制近年来,干部选拔任用成为政治生态治理中的重要环节,其公正公平的实施对于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提高干部队伍素质至关重要。

干部选拔任用实务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严格规范干部选拔任用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建立起一套科学、公正、有效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

本文将围绕干部选拔任用实务,探讨其要求和挑战,并提出相关改进措施,以期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改进提供参考。

干部选拔任用实务的基本要求是公正、公平、公开、竞争、激励、容错。

公正意味着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要依法依规进行,坚持以德为先、以才为本,注重实绩和作风,严禁抄袭和剽窃,杜绝一刀切、任人唯亲的问题。

公平意味着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要注重公平竞争、平等机会、公开透明,杜绝不正当干预和人情关系。

公开意味着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要及时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做到阳光操作、公开透明,杜绝秘密操作和不公开任用。

竞争意味着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要倡导竞争意识和竞争机制,激发干部积极性和创造力,避免官僚主义和等级观念的影响。

激励意味着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要注重激励机制的建立,通过奖惩等手段,激发优秀干部的工作热情和动力。

容错意味着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要允许干部在工作中犯错误,并提供改正错误的机会,以促进干部的成长和进步。

然而,干部选拔任用实务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首先,存在干部选拔任用中的不公平现象,如搞“一言堂”、拉帮结派等问题,严重损害了干部选拔任用的公正性和公平性。

其次,存在一些干部选拔任用程序不规范、流程不透明的问题,使得干部选拔任用结果缺乏可信度和公信力。

再次,存在一些干部选拔任用中的利益输送问题,干部选拔任用成为一些人谋取私利的手段,严重影响了干部队伍的建设和发展。

最后,干部选拔任用中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和容错机制,使得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缺乏积极性和创造性。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构建公正公平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

首先,加强法治建设,建立健全干部选拔任用的法律法规体系,规范干部选拔任用程序和流程,杜绝不正当干预和人情关系的干扰。

朱元璋的官员选拔与官僚体制

朱元璋的官员选拔与官僚体制

朱元璋的官员选拔与官僚体制在中国历史上,朱元璋是一位杰出的帝王。

他以其创立明朝的成就而闻名,但是他在官员选拔和管理方面的策略同样对明朝的繁荣与稳定产生了重要影响。

本文将探讨朱元璋的官员选拔方法以及他实施的官僚体制,以揭示其对明朝治理的重要性。

一、皇帝的选拔方式朱元璋非常看重官员选拔,他认为只有选拔适任的官员,才能确保朝廷的稳定和国家的繁荣。

为此,他采取了多种方式来选拔官员。

首先,朱元璋设立了举孝廉的制度。

孝廉即通过举荐孝子贤孙获得官职的制度,这种制度注重个人品德、道德修养和家族背景。

通过这种方式,朱元璋希望能够选拔到忠诚有德行的官员,以维护朝廷的清廉与稳定。

其次,朱元璋还注重选拔有才能的官员。

他对文学和军事才能都给予了高度重视。

他设立了文庙,以鼓励学术研究和思想发展。

在军事方面,他重视选拔武将,并推行了以勇武为标准的选拔制度。

这些举措有效地提高了朝廷官员的整体素质和能力。

除了以上两种方式,朱元璋还注重通过考试选拔官员。

他设立了明代的科举制度,即乡试、会试和殿试。

这种制度通过考试评判官员的学识和能力,为他们提供了公平的竞争机会。

科举制度的实施,使得官员选拔更加系统、客观和公正。

二、官僚体制的建立为了管理官员和确保政府的正常运转,朱元璋还建立了严格的官僚机构。

这一机构体系成为明代官僚体制的基石,确保了朝廷的权力稳定与顺畅。

首先,朱元璋在中央设置了各类官署和部门,如吏部、刑部、兵部等。

这些机构各司其职,负责管理各类事务。

它们具有明确的职责范围和权限,使得朝廷能够高效地运转。

其次,朱元璋开始实行三班奏议制度,以加强对官员的监督和管理。

三班是指参与奏章的官员分为三班,轮流上奏,由皇帝亲自阅览和决策。

这一制度使得朱元璋能够更好地掌握政务和监督官员,提高了政府的决策效率和公信力。

另外,朱元璋还注重区分地方行政和中央行政,实行地方官员的轮任制。

这样的制度安排有助于维持地方官员的稳定性和廉洁性,避免权力过于集中引发的弊端。

优化公务员选拔机制

优化公务员选拔机制

优化公务员选拔机制公务员作为国家机关的基层工作人员,其选拔机制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政府机构的公信力和行政效能。

为了实现公务员队伍的专业化、高效化和廉洁化,需要对现有的选拔机制进行优化和改进。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如何优化公务员选拔机制。

一、建立科学的选拔标准一个科学、公正的选拔标准是优化公务员选拔机制的基础。

应制定明确的岗位要求和人才技能要求,并建立符合实际情况的评估体系。

选拔标准应包括综合素质测试、面试、背景调查等环节,全面客观地评估候选人的才能与品德。

为了提高公务员队伍的专业水平,选拔机制应注重考察候选人的专业知识与职业技能。

可以设置相应的笔试环节,测试应聘者的业务能力和专业素养。

此外,还可以引入实际工作模拟环节,观察候选人在实际工作场景中的表现。

二、加强公平公正的选拔程序确保公务员选拔程序的公平公正是优化机制的关键之一。

首先,应建立严格的选拔程序,明确每个环节的内容和要求。

选拔过程中应进行公开、透明、公正的评委评议,杜绝人为干预和腐败行为的发生。

其次,应加强选拔过程的监督和评估。

建立独立的监督机构,负责对选拔过程进行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和纠正不当行为。

公布选拔结果的同时,还应向社会公开披露选拔过程和评估依据,增加透明度和公信力。

三、注重能力与业绩的评价公务员选拔机制应更加注重候选人的能力与业绩,避免只看学历背景和资格证书。

在选拔过程中,可以考虑引入绩效考核和竞争力评估等评价指标,通过实事求是的评价方式,发掘真正具备能力和潜力的人才。

此外,应充分尊重候选人的实际工作经验和成果,鼓励符合条件的社会人才参与公务员招录。

可设立适当的优惠政策,加大对社会人才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促使更多优秀人才加入公务员队伍。

四、加强培训和职业发展机制优化公务员选拔机制还应与培训与职业发展机制相结合。

选拔过程中应鼓励候选人展示其对自我提升和专业发展的规划和追求。

同时,建立健全的培训机制,通过培训提高公务员队伍的专业素质和工作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规范官员选拨重塑政府公信力
【背景链接】
湖南湘潭27岁副县长徐韬:徐韬,湖南湘乡人,1985年9月出生,2012年12月当选湘潭县副县长。

2013年3月,徐韬被曝5年7次换岗,工作10个月被提拔为副科,一年半从正科变副处,并曝光其父为湘潭市某区人大常委会原主任、其母为某区检察院副检察长。

5月7日,湘潭市委常委会研究决定,提名免去徐韬湘潭县副县长职务,按有关法律规定办理,按科级职务安排相应工作。

【标准表述】
[现象分析]
专家分析,火箭提拔不断走入公众的视野,同时接连受到广大舆论的质疑。

但是“火箭提拔”现象并没有因此销声匿迹,反而愈演愈烈,一再地挑战公众敏感的神经。

山东金乡县鸡黍镇25岁女镇长韩寒被网民举报,从科员到镇长只用了三年时间,称其升迁得益于父亲济宁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韩东亚;辽宁东港市副市长董海涛1982年5月出生,13年1月,网友质疑董海涛晋升如坐火箭、学历造假、其丈夫的叔叔为副厅长;1991年10月出生的王茜,2010年9月参加工作,2012年4月18日拟任区发展改革局副局长,后有人举报王茜的父亲是湘潭市发改委原主任王达武。

“火箭提拔”之所以如此受到公众和媒体的广泛质疑,主要与提拔信息公开的不透明有关。

破格提拔的这些年轻官员的简历,要么不公开,要么公开不详细。

破格提拔干部的程序应该如何,具备怎样的资质才能破格提拔,同时对于被破格提拔官员的任职履历、官德官貌、工作成绩、民众的口碑等都应该在官方网站予以公布。

群众不排斥年轻有为的干部,但是必须对这些干部的信息要有所知,只有这样才能让民众心服口服。

另外细数这些被年轻的被“火箭提拔”的干部的背景来看,无不与他们“官二代”的身份有关。

在这些“火箭提拔”的干部当中,有相当大一部分官员的直系亲属都在当地政府身居要职。

虽然我们倡导举贤不避亲,但是更重要的是“贤”,然而那些有权有职的官员在推举自己的亲人时,往往是忽视法制和道德底线,一些潜规则,靠的是“官选官”的那些用人机制。

[对策]
专家认为,“火箭提拔”这种现象的频频发生,如果得不到遏制长期以往必然会引起人民众对我们官员选拔制度的质疑,更重要的是会大大降低政府的公信力和影响力。

为此要破除此怪状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要进行信息公开消除群众的疑虑,干部选拔任用信息公开符合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同时也是大势所趋。

因为只有经历过群众检验的干部,才能被群众所接受和认可。

所以在破格提拔时要公开相关官员的基本信息及履职经历、主要业绩。

其次,严格官员选拔程序,从民主推荐、初始提名到资格审查、讨论决定以及名单的公示都要严格进行,确保官员选拔的公平、公正与公开。

最后还要提高监督力度。

完善党内官员选拔的监督制度,另外还要扩大监督渠道,鼓励网络监督、民众监督等。

“火箭提拔”的干部就是通过民众和舆论的力量被爆出来的。

凡注明"来源:山东中公教育官网()"(山东公务员考试网,山东公务员网)的所有文字资料,版权均属中公教育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可用妙语】
1、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置将不善,一败涂地。

2、用贤则理,用愚则乱。

——唐代诗人白居易
3、赏罚不可轻行,用人弥须慎择。

——唐代史学家吴兢《贞观政要·择官》
4、任贤必治,任不屑必乱,必然之道也。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司马光《资治通鉴》
5、官无常责而民无终贱,有能刚举之,无能则下之。

——墨翟,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军事家墨子《墨子·尚贤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