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收入利率变动对汇率的影响过程及差异性分析

合集下载

国际金融课后习题

国际金融课后习题

国际⾦融课后习题第⼀章1、外汇与外币的区别是什么?答:外汇不等于外币,外汇除包括外币,还包括外币有价证券、外币⽀付凭证;外币也不等于外汇,外币并⾮都是外汇,通常情况下,只有可以⾃由兑换外币才是外汇,因为外汇的实质是国际⽀付⼿段,如果某种货币不能⾃由兑换,它就不能成为国际⽀付⼿段2、狭义的静态的静态外汇和⼴义的外汇的区别何在?答:狭义的外汇就是外国货币的汇率~~⼴义的外汇就是所有⼀切跟货币汇率有关的东西外汇是以外币表⽰的⽤于国际结算的⽀付凭证。

国际货币基⾦组织对外汇的解释为:外汇是货币⾏政当局(中央银⾏、货币机构、外汇平准基⾦和财政部)以银⾏存款、财政部库券、长短期政府证券等形式所保有的在国际收⽀逆差时可以使⽤的债权。

包括:外国货币、外币存款、外币有价证券(政府公债、国库券、公司债券、股票等)、外币⽀付凭证(票据、银⾏存款凭证、邮政储蓄凭证等)。

3、我国外汇管理条例(1998年)关于外汇的范围是如何确定的?答、依据《中华⼈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暂⾏条例》,外汇主要是指:(1)外国货币,包括钞票、铸币;(2)外币有价证券,如政府公债、国库券、公司债券、股票、息票等;(3)外币⽀付凭证,如票据、银⾏存款凭证、邮政储蓄凭证等;(4)SD.Rs;(5)其他外汇资⾦4、什么是汇率?有⼏种标价⽅法?答、汇率是⼀国货币同另⼀国货币兑换的⽐率。

如果把外国货币作为商品的话,那么汇率就是买卖外汇的价格,是以⼀种货币表⽰另⼀种货币的价格,因此也称为汇价。

⼆、汇率的标价⽅法确定两种不同货币之间的⽐价,先要确定⽤哪个国家的货币作为标准。

由于确定的标准不同,于是便产⽣了⼏种不同的外汇汇率标价⽅法。

5、汇率有哪些种类?答、(1)按国际货币制度的演变划分,有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2)按制订汇率的⽅法划分,有基本汇率和套算汇率3)按银⾏买卖外汇的⾓度划分,有买⼊汇率、卖出汇率、中间汇率和现钞汇率(4)按银⾏外汇付汇⽅式划分有电汇汇率、信汇汇率和票汇汇率5)按外汇交易交割期限划分有即期汇率和远期汇率(6)按对外汇管理的宽严区分,有官⽅汇率和市场汇率(7)按银⾏营业时间划分,有开盘汇率和收盘汇率6、什么是实际汇率?如何计算?答:实际汇率是将名义汇率剔除通货膨胀率因素后形成的汇率。

利率、汇率、通货膨胀目标制的优缺点分析

利率、汇率、通货膨胀目标制的优缺点分析

1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基本概述1.1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含义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顾名思义,是指在实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过程中,需要事先达到的过渡性目标。

它作为货币政策工具和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之间的中介指标,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即央行依靠货币政策工具首先影响货币供应量或利率等金融变量,通过这些变量的变动,使得政策工具间接地影响产出、就业、物价和国际收支等最终目标变量。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与最终目标之间关系密切,它是实现最终目标的基本途径。

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一旦确定下来,央行必须选择相应的中介目标变量,编制贯彻货币政策的指标体系,以便确定具体的政策操作和检查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从而保证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得以实现。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包括数量型指标和价格型指标两大类:数量型指标包括信贷规模、基础货币、货币供应量等;价格型指标包括长短期利率、公司债利率、汇率等。

1.2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意义根据货币政策相关理论分析,货币政策在操作过程中会涉及四个层次的经济变量,包括:政策工具、操作目标、中介目标以及最终目标。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央行通过调节政策工具变量并不能够直接影响最终目标变量,而要借助既受政策工具调控变化又与最终目标变量密切相关的中介金融变量,才能实现对最终目标变量的直接影响。

在这些中介金融变量中,有的距离最终目标近而距离政策工具远,央行运用政策工具并不能够有效的调控这些中介金融变量,因而很难传递货币政策的意志,实现最终目标。

所以,必须找寻这样一种中介金融变量,它既满足与最终目标密切相关的要求,又能够被政策工具有效调控,这样的金融变量便是我们所说的中介目标。

在一个有效的货币政策框架中,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是其中的重要环节,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一、中介目标可以有效测度政策工具的运用效果和预计最终目标的实现程度。

由于最终目标是一个长期目标,从政策工具的运用到最终目标的实现,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而通过设定短期的、数量化的中介目标变量则可以在短期内测度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并及时作出调整;第二、中介目标能够对宏观经济起到缓冲的作用,央行根据经济反应出来的信息,及时调整政策工具及其操作力度,避免经济的剧烈波动。

深度解析:利率是如何影响汇率波动的?

深度解析:利率是如何影响汇率波动的?

深度解析:利率是如何影响汇率波动的?利率市场和外汇市场之间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一国的利率水平直接会影响到本国货币的汇率水平。

本文将深度解读利率是如何影响汇率波动的。

一国的官方利率水平是由该国货币管理当局控制的,一国利率相对另一国利率的变化会引起汇率的变动。

外汇市场上的大多数交易都是现货交易,又称即期外汇交易,是指外汇买卖成交后,交易双方于当天或两个交易日内办理交割手续的一种交易行为。

即期外汇交易是外汇市场上最常用的一种交易方式,即期外汇交易占外汇交易总额的大部分。

主要是因为即期外汇买卖不但可以满足买方临时性的付款需要,也可以帮助买卖双方调整外汇头寸的货币比例,以避免外汇汇率风险。

远期外汇交易,又称期货交易,凡是交割日在成交两个营业日以后的外汇交易均属于远期外汇交易。

在远期外汇交易中,外汇报价较为复杂。

因为远期汇率不是已经交割,或正在交割的实现的汇率,它是人们在即期汇率的基础上对未来汇率变化的预测。

远期汇率包含了即期汇率和未来预期两个因素。

当某货币在外汇市场上的远期汇价高于即期汇率时,称之为升水;当某货币在外汇市场上的远期汇价低于即期汇率时,称之为贴水。

利差套利外汇市场都是由“买”和“卖”两个因素共同构成的,二者缺一不可。

当你在外汇市场上买卖货币对时,就意味你在买入某一货币,同时也在卖出某一货币。

理论上,如果你进行的现钞外汇买卖的话,那么你可以直接将其存入银行,便可产生利息。

相当于你把钱借给银行,银行需要按一定的利率支付给你利息。

你得到利息的多少取决于你把钱存入银行的时间长短,时间越长,利率越高,利息越多。

长期上看,外汇市场的波动和两国利率的变化联系密切,那些利率更高的国家的货币往往更有吸引力。

但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你确实可以利用两国之间的利率之差进行套利操作,当你买入一种高收益率货币时,就可以获得较高的利息,但同时,你也会面临着现货外汇市场波动的风险。

利率平价理论(Interest Rate Parity Theory)认为,在两国利率存在差异的情况下,资金将从低利率国流向高利率国以谋取利润。

利率与汇率均衡

利率与汇率均衡

《国际货币环境下利率政策与汇率政策的协调》笔记—经济研究2015.5一、文章介绍这篇文章主要通过构建新凯恩斯两国(本国和外国)开放经济体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分析并解释我国均衡利率和均衡汇率形成机制及其主要变动原因,指出均衡利率和均衡汇率之间的内在联系,解释非均衡现象如何出现,并采用最优路径方法寻找最优的解决非均衡现象出现的方法。

大多数其它研究都是在封闭经济条件下,因此作者选取了开放经济视角。

作者提出将均衡利率和均衡汇率定义为使两国经济体中的家庭和企业同时达到行为优化,宏观经济中所有市场同时达到均衡状态的价格水平。

即均衡利率是指在稳态上使产出缺口为零,在动态上不影响产出缺口变动,与自然利率相等的利率水平均衡汇率是指可以满足(均衡)利率平价的汇率水平。

那么在两国模型中,本国利率、外国利率与两国间汇率会互相产生影响。

均衡利率最早可以追溯到“自然利率”,即对商品价格中性既不会使之上涨也不会使之下跌的利率水平Taylor(1993)利用理性预期模型对西方七个国家数据的动态随机模拟分析表明,根据实际产出和价格水平与政策目标的差距进行利率调整,最有利于中央银行保持产出和价格稳定。

因此,货币政策遵循泰勒规则,经济就会保持长期稳定的可持续增长状态,如果政策利率长期偏离规则利率水平,经济增长和物价稳定就可能反受其害。

泰勒准则由斯坦福大学的约翰.泰勒于1993年根据美国货币政策的实际经验,而确定的一种短期利率调整的规则:保持实际短期利率稳定和中性政策立场,当产出缺口为正(负)和通胀缺口超过(低于)目标值时,应提高(降低)名义利率。

对均衡利率的估算提出了三种方法,计量经济滤波法、宏观计量经济模型法、宏观数量经济模型法。

文章中使用宏观数量经济模型法来计算。

均衡汇率的概念最早由凯恩斯在1935年提出,Nurkes(1945)从实际汇率角度明确提出均衡汇率的概念,将均衡汇率定义为内部充分就业与外部收支平衡同时达到均衡时的汇率。

人民币汇率变动因素的分析

人民币汇率变动因素的分析

影响人民币汇率变动因素的分析作者:严璟璟指导老师:詹国华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出公告称: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

同时将美元对人民币交易价格调整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作为次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上外汇指定银行之间交易的中间价。

这意味着激烈讨论了两年之久的人民币汇率问题[1]终于以小幅升值2%的形式告一段落。

人民币升值幅度虽小于市场预期,但却是转变汇率形成机制的关键性的第一步。

本文正是基于这么一个背景,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着重探索人民币汇率变动与各经济因素的关系,从而揭示近期人民币升值压力的内部成因,为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提出有益的政策建议。

1 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基本情况整理1981—2005年人民币汇率数据并作出趋势图(见图1-1)。

从图1-1中我们可以看出,人民币汇率走势在这期间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1981年至1984年,人民币汇率逐步贬值阶段;1985年至1993年,人民币汇率大幅度贬值阶段;1994年至今,人民币汇率稳定小幅升值阶段。

下面,我们将就这三个阶段分别进行分析。

1981-1984年,人民币汇率逐步贬值阶段:这一阶段,我国进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年代,国民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进口一些先进的技术、设备和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原材料和消费品。

为了保证国家的外汇支出需要,达到鼓励出口、限制进口,同时兼顾非贸易外汇收支活动的目的,我国对汇率做了较大的调整。

从1981年开始,是实行人民币双重汇率的时期。

即进出口外汇结算按贸易内部结算价进行,非贸易外汇收支仍然沿用官方公布的外汇牌价进行结算。

图1-1 人民币汇率基本走势(年平均值)1985-1993年,人民币汇率大幅度贬值阶段:1985年重新实行单一汇率制度后,我国理论界和实际部门对人民币汇率政策展开了激烈的讨论,认为人民币汇率定价偏高,不利于扩大出口和解决外贸亏损问题,要求必须贬值。

利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

利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

利率对经济的影响一利率变动对资金供求的影响在市场经济中,利率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杠杆,这种杠杆作用首先表现在对资金供求的影响上.利率水平的变动对资金盈余者的让渡行为有重要影响,它对资金盈余者持有资金的机会成本大小起决定性作用.当利率提高时,意味着人们借款的成本增大,资金短缺者的负担也越重,他们的借款需要就会受到制约.二利率变动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从宏观看,居民的全部收入可分为消费和储蓄两个部分.储蓄=收入-消费.在收入水平一定的情况下.储蓄的多少取决于消费倾向.若居民的消费倾向高,则新增收入中用于消费的部分大,储蓄就少.居民的消费倾向除了与目前收入水平、未来收入预期、物价水平及消费观念等有关外,还受利率水平的影响.当利率上升时,会一直人们的消费欲望.再从厂商投资来看,投资代表着社会资金需要.提高利率则使厂商投资成本增加. 当利率水平提高时,一方面减少消费、增加储蓄,使社会资金供给扩大,从而有可能使社会产出扩大;另一方面,又可能使投资受到抑制,从而使社会产出减少.三利率变动对国际收支有重要影响当发生严重的逆差时,可将本国短期利率提高,以吸引外国的短期资本流入,减少或消除逆差;当发生过大的顺差时,可将本国绿水平调低,以限制外国资本流入,减少或消除顺差.四利率变动对汇率的影响首先,利率政策通过影响经常项目对汇率产生影响;当利率上升时,信用紧缩,贷款减少,投资和消费减少,物价下降,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进口,促进出口,减少外汇需求,增加外汇供给,促使外汇汇率下降,本币汇率上升;与利率上升相反,当利率下降时,信用扩张,货币供应量M2增加,刺激投资和消费,促使物价上涨,不利于出口,有利于进口;在这种情况下会加大对外汇需求,促使外汇汇率上升,本币汇率下降;这里以人民币利率下调为例来说明利率-汇率机制的传导效应:利率下降,国内需求上升,进口需求也上升,导致人民币汇率下降;进口需求上升和通货膨胀率上升,使得对人民币贬值预期增加,企业进口增加而出口减少,资金外流增加,导致人民币汇率下降;实际利率的下降引起外汇汇率上升、人民币汇率下降;实际上,人民币汇率下降的效果是扩张性的:一方面,人民币汇率下降,在国外相对价格变化的影响下,由于出口扩大,在乘数作用下使国民收入得到多倍扩张,另一方面,人民币汇率下降通过收入再分配效应和资产效应导致国内需求下降;与此同时,出口企业利润增加,进口商品成本上升,推动一般物价水平上升;总之,人民币利率下调造成人民币汇率下降,对总需求的影响是双重的;其次,通过影响国际资本流动间接地对汇率产生影响;当一国利率上升时,就会吸引国际资本流入,从而增加对本币的需求和外汇的供给,使本币汇率上升、外汇汇率下降;而且,一国利率的提高,促进国际资本流入增加,而资本流出减少,使国际收支逆差减少,支持本币汇率升高;与利率上升相反,当利率下降时,可能导致国际资本流出,增加对外汇的需求,减少国际收支顺差,促使外汇汇率上升、本币汇率下降;五对股市的影响1.利率的上升,不仅会增加公司的借款成本,而且还会使公司难以获得必需的资金,这样,公司就不得不削减生产规模,而生产规模的缩小又势必会减少公司的未来利润;因此,股票价格就会下降;反之,股票价格就会上涨;2.利率上升时,投资者据以评估股票价值所在的折现率也会上升,股票价值因此会下降,从而,也会使股票价格相应下降;反之,利率下降时,股票价格就会上升;3.利率上升时,一部分资金从投向股市转向到银行储蓄和购买债券,从而会减少市场上的股票需求,使股票价格出现下跌;反之,利率下降时,储蓄的获利能力降低,一部分资金就可能回到股市中来,从而扩大对股票的需求,使股票价格上涨;除了以上几方面,社会资本状况也会影响到利率作用的发挥,如果存在着大量过剩资本,利率降低就会引起投资增加;但如果资本不足,尽管利率降低了,投资也难以立即增加;由此可见,利率的调节作用的实际效果决定于一国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经济高涨时,尽管利率上升也很难抑制投资增加;当经济萎缩时,尽管当局压低利率,也刺激不了投资的增加;再者,一国经济越发达,利率的作用就越明显;反之,在越不发达的国家中,利率被扭曲得越严重,对经济也就失去调节作用.。

汇率变动的影响因素及其变动对经济的影响分析

汇率变动的影响因素及其变动对经济的影响分析

25 汇率变动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量大幅度上升ꎬ 则该货币汇率上升ꎮ 反之ꎬ 人们纷纷抛出该
如果一国通过官方降低汇率来改善国际收支ꎬ 提高国民
货币ꎬ 从而该货币下跌ꎬ 汇率下降ꎮ
收入ꎬ 则会影响到其他国家的经济发展ꎮ 官方采用人为的降
2 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
低汇率的方法ꎬ 是以牺牲他国的经济利益为手段来发展本国
一国经济的影响出发ꎬ 对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开展中间业务
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ꎮ
2014 年 10 月 29 日ꎬ 美联储退出了为期两年的量化宽松
美元的汇率变化幅度较大ꎬ 贬值幅度接近 15% ꎮ 2017 年年
初ꎬ 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持续走低ꎬ 达到 6 9875ꎬ 突破自
1 影响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
出要对中国的出口商品加征关税ꎬ 导致人民币突破 7ꎮ 汇率
保持不变的情况下ꎬ 根据外汇市场上供求关系可知该国货币
的稳定对一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十分重要ꎬ 但同时汇率变动是
的汇率不断上升ꎮ
影响ꎮ 基于此ꎬ 文章就从影响汇率变化的原因和汇率变动对
政策ꎬ 开始了新一轮的加息周期ꎮ 一年的时间里ꎬ 人民币兑
把 “ 双刃剑” ꎬ 其对一国金融市场既有积极影响也存在消极
融市场上最重要的经济指标之一ꎮ 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
该国货币的价值量降低ꎬ 货币贬值ꎮ 此外ꎬ 随着津巴布韦的
和壮大也见证了我国在国际经济市场上的地位不断提升ꎬ 国
货币不断走弱ꎬ 加上外汇储备不断短缺ꎬ 导致该国在国际市
际影响力不断增强ꎮ 在我国ꎬ 人民币汇率以市场供求为基
场上的竞争力不断减弱ꎮ
准ꎬ 并参考一篮子货币而变化ꎮ 自 2019 年以来ꎬ 年初受国
2010 年以来汇率的最低水平ꎮ 本月ꎬ 最新公布的美联储利

《国际金融学》复习资料

《国际金融学》复习资料

《国际金融学》复习资料《国际金融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国际收支:指一国在一定时间内全部对外经济往来的系统的货币记录。

2、国际收支平衡表:指将每一笔国际收支记录按照特定账户分类和复式记账原则而汇总编制的会计报表。

3、经常账户:是对实际资源在国际间的交易行为进行记录的账户。

4、资本与金融账户:指对资产所有权在国际间流动行为进行记录的账户。

5、错误和遗留账户:是一种抵消账户,它归结了各种统计误差和人为差异,其数值与经常账户、资本和金融账户余额之和相等,方向相反。

6、自主性交易:指个人和企业为某种自主性目的的(比如追逐利润、旅游、汇款赡养亲友等)而从事的交易。

7、补偿性交易:指为弥补国际收支不平衡而发生的交易,比如为弥补国际收支逆差而向外国政府或国际金融和机构借款、动用官方储备等。

8、临时性不平衡:指短期的、由非确定或偶然因素引起的国际收支失衡。

9、结构性不平衡:指国内经济、产业结构不能适应世界市场的变化而发生的国际收支失衡。

10、货币性不平衡:指一定会率水平下或内货币成本与一般物价上升而引起出口货物价格相对高昂,进口货物价格相对便宜,从而导致的国际收支失衡。

11、收入性不平衡:一国国民收入相对快速增长而导致进口需要的增长所引起的国际收支平衡。

12、预期性不平衡:由于人们对未来经济的预期,使实物流量和金融流量发生变化,从而引起国际收支失衡。

13、货币—价格机制:当国际收支发生逆差时,对外支出大于收入,外汇的需求大于外汇的供给,本国货币贬值,由此引起本国出口商品价格相对下降,进口商品价格相对上升,从而出口增加、进口减少,贸易收支得到改善。

14、收入机制:当国际收支逆差时,对外支付增加,国民收入水平下降。

国民收入下降引起社会总需求下降,进口需求下降,从而贸易收支得到改善。

15、利率机制:当国际收支发生逆差时,本国货币的存量相对减少,利率上升;而利率上升,表明本国金融资产的收益率上升,从而对本国金融资产的需求相对上升,对外国金融资产的需求相对减少,资金外流减少或资金内流增加,国际收支改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民收入\利率变动对汇率的影响过程及差异性分析
作者:赵恒艺
来源:《现代经济信息》2011年第07期
摘要:在汇率决定模型中,国际收支论认为国民收入增加导致汇率上升,提高利率汇率下降,而弹性价格货币模型情况恰好相反。

本文将结合图形详细分析这两种模型中国民收入、利率变动导致汇率相反变化的逻辑过程,并在文章最后浅析产生差异的原因。

关键词: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弹性价格货币模型;汇率
中图分类号:F12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1)04-0005-02
作为汇率研究最早理论之一,国际收支说认为是国际收支引起的外汇供求流量决定了短期汇率水平及其变动,在当时被普遍接受。

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促进了经济学家对汇率决定机制的进一步探索,货币主义分析方法开始盛行,并逐渐成为主要的汇率决定理论。

国际收支说和货币主义学都是汇率决定理论中有影响力的学说,但是当国民收入、利率变动时,两大学说在对汇率变化的预测却产生完全相反的结果。

本文选取国际收支理论中影响力最为深远的是内外均衡分析的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和弹性价格货币模型展开分析。

一、国民收入变动对汇率的不同影响
1、国际收支说:
下面结合图形来分析一下在蒙代尔——弗莱明模型中国民收入增加对汇率的影响。

在初始位置A,一国国民经济处于内外均衡状态,假设资本不完全流动。

由于某种原因导致国民收入增加,收入的增加刺激居民的购买欲望。

假定国内货币供给量不变,而由消费需求增加所带来的边际消费进口倾向变大,于是进口增加。

在出口不变的情况下意味着净出口的减少,由于资本不完全流动,无法用资本项目的盈余抵消经常性项目的赤字,因此国际收支账户出现逆差。

此时,在图中表现为ISl曲线向内移动到IS2。

同时外汇市场上对外币的需求增加,导致外币供不应求,外汇汇率存在上升的压力,由于采取浮动汇率制度,中央银行无需为维持汇率稳定而干预外汇市场,汇率将上升。

2、弹性货币模型
在其他因素不变时,本国国民收入增加,整个社会的总供给增加,在图3中表现为AS1到AS2。

此情境下公众实际持有货币的意愿增强,而模型假设名义货币供给MS1保持不变,为了维持货币市场的均衡,国内物价水平必然下降,即由P1到P2。

根据一价定律,在国外物价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必然导致外汇汇率同等程度的跌落,汇率从E1下降到E2。

因此,在弹性货币模型中国民收入增加,外汇汇率下降。

二、利率变动在两理论中的不同影响
1、国际收支说
在其他因素不变时,本国利率上升,导致投资成本增加,因此投资减少,居民总支出减少,国民生产总值将减少,导致进口需求减少,对外币的需求减少,表现为图4中LM1向左移动到LM2,因此外币贬值,外汇汇率下降,在图中为E1下降到E2。

2、弹性货币模型
当其他因素不变时,本国利率的上升会降低对本国货币需求,造成国内超额货币供给,在图中表现为在图中表现为MS1到MS2。

在实际收入和产出一定的情况下,超额的货币供给必然使商品的价格上升,即由P1到P2。

为了维持购买力平价,均衡汇率必须按价格上涨的同样幅度上升,如图6。

三、浅析差异产生的原因:
这两种模型的分析在逻辑上都是正确的,之所以产生截然相反的结果,笔者认为主要是由于以下几个原因造成的。

1、期限是不同的
由期限不同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价格调整速度的差异。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为短期模型,价格具有粘性,外界因素不会突然导致价格的变动。

弹性货币理论是长期模型,国内物价水平会随着货币供应量的变动而做出相应调整,从而引起价格水平的变动。

2、假设不相同
开放经济下的蒙代尔——弗莱明模型购买力平价不存在;资本不完全流动。

而弹性货币理论假设存在自由的资本市场和较强的资本流动性,国内外资产具有充分的替代性;“一价定律”成立。

在国民收入变动时,国际收支说认为汇率是由外汇市场上外币的供给和需求决定的,因此在开放经济下的蒙代尔——弗莱明模型中,国民收入增加使外汇需求相应增加,造成外汇供小于求,外汇升水;而弹性货币模型的基础是购买力平价说,购买力评价说认为货币的价值在于它代表的购买力。

在其他因素不变时,本国国民收入增加,而名义货币供给并没有增加,为了维持货币市场的均衡,国内物价水平必然下降,这其实是本国货币购买力增强的直接表现,外国货币相对贬值,所以外汇汇率下降。

在分析利率变动对汇率的影响时,开放经济下的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假设国际资本不完全流动,利率变化只会引起国内投资的变化,导致国民收入的变动,进而使外汇市场供求失去均衡。

而弹性货币模型假设国际资本市场具有较强的流动性,利率变动会导致国际资本的流动,冲击本国货币市场,但货币供给是政府可以控制的外生变量,利率变动造成的货币供需不
平衡只能通过价格水平的变动影响外汇汇率,而不能进一步影响产出。

但是这里面也有一个问题。

在前面分析中,利率上升引起货币实际购买力下降,导致价格水平上升。

如果考虑到资本市场,由于利率和价格成反比,因此利率上升会引起价格水平下降。

这样,价格水平的一降一升具有相互抵消的作用,价格水平究竟怎样变化?判断这个变化就要结合国内实际经济政策具体分析。

3、学说建立的背景不同
国际收支说是在金本位的大背景下诞生的,雏形是由英国经济学家戈森(G J,Goschen)于1861年提出的国际借贷论,后来由凯恩斯学派将其发展壮大,形成了内外均衡的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在金本位体制下,货币价值直接与其所代表的黄金量挂钩,当国内对货币的需求增加或减少时,流通在外的黄金量也会相应的发生变化。

此时期,国际间经济往来主要形式是商品交易活动和国际借贷,外币的供需主要是满足这些活动,国际收支在汇率的决定和变化中起到关键性作用。

国民收入增加,对外币需求多,外汇升水;利率上升,投资减少,国民收入下降,进口需求减少,外汇汇率下降。

弹性价格的货币理论产生于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纸币本位制大行其道。

在纸币流通制中,纸币是价值符号,纸币发行量应与国内商品市场规模相匹配。

国民收入增加对商品需求增加,而货币供给不变,导致货币发行量与商品市场不均衡,最后外汇贬值。

此时,由于国际间金融交流加强,资本在国际间流动性增强。

利率变动不仅会在国内市场产生反应,也会引起国际资本流动。

参考文献:
[1]潘英丽,马君潞,国际金融学[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
[2]姜波克,陆前进,国际金融学[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3]易纲,张磊,国际金融[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