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死”现象分析

合集下载

遗传中的有关致死现象

遗传中的有关致死现象

例析遗传中的有关致死现象高考试题所涉及的知识内容,是命题专家们依据教学大纲并参考有关教材选定的。

试题所涉及的能力考查,也是依托于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设计有关问题情景和设置某些问题,通过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来实现的。

这一点高考在遗传题中是非常典型的,反映在有关致死现象的问题上,而且近年来高考命题专家非常关注这一问题,都直接或间接出现了这类问题的题型。

本文拟就这类题目进行归类例析。

一、显性纯合致死例1.在一些性状的遗传中,具有某种基因型的合子不能完成胚胎发育,导致后代中不存在该基因型的个体,从而使性状的分离比例发生变化。

小鼠毛色的遗传就是一个例子。

一个研究小组,经大量重复实验,在小鼠毛色遗传的研究中发现:A.黑色鼠与黑色鼠杂交,后代全部为黑色鼠。

B.黄色鼠与黄色鼠杂交,后代中黄色鼠与黑色鼠的比例为2︰1C.黄色鼠与黑色鼠杂交,后代中黄色鼠与黑色鼠的比例为1︰1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控制毛色的显性基因用A表示,隐性基因用a表示)①黄色鼠的基因型是____,黑色鼠的基因型是____。

②推测不能完成胚胎发育的合子的基因型是____。

③写出上述B、C两个杂交组合的遗传图解。

解析:本题考查据后代性状分离比判断致死类型、显隐性判断、遗传图解的书写等有关知识。

据B中黄色鼠与黄色鼠杂交,后代中出现黑色鼠,可判定黄色鼠是显性,且亲本黄色鼠都是杂合子(Aa)。

常规情况下A a×Aa交配后代中黄色鼠与黑色鼠比例为3:1,但实际为2:1,根据题目中的提示“具有某种基因型的合子不能完成胚胎发育,导致后代中不存在该基因型的个体,从而使性状的分离比例发生变化。

”可推测该致死类型为显性纯合致死。

答案(1)①Aa aa ②AA③B:Aa ×Aa黄色黄色↓1AA : 2Aa : 1AA不存活黄色黑色C:Aa ×aa黄色↓黑色1Aa : 1AA黄色黑色跟踪练习:1.无尾猫是一种观赏猫,。

猫的无尾、有尾是一对相对性状,按基因的分离定律遗传。

触电致死的原理

触电致死的原理

触电致死的原理触电致死是指人体在接触电流后导致生命活动停止的现象。

触电致死的原理是电流通过人体时在内部组织产生热量,导致细胞损伤、电解质紊乱和心脏停搏等生理变化,最终导致死亡。

下面将详细介绍触电致死的原理。

首先,触电致死与电流的大小和路径密切相关。

电流是指电荷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的量,单位为安培(A)。

人体对电流的耐受能力有限,通常认为2毫安(mA)以下电流对人体较为安全,但高于20mA电流对人体有致死风险。

电流通过人体时,会对组织部位产生阻力,导致能量损耗和热量产生。

电流通过心脏区域时,可导致心脏停搏,进而导致死亡。

其次,触电致死与电流的通路有关。

不同通路对人体产生的影响不同。

直接经过心脏通路是最危险的通路,可以直接引起心脏停搏。

间接经过心脏通路如手臂、腿部等,虽然对心脏影响较小,但仍可能引起其他生理损伤。

此外,电流通过呼吸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时也会影响呼吸和神经功能。

电流通路越多,对人体的伤害也就越大。

再次,触电致死与电流的频率和波形有关。

高频电流对人体伤害更大,因为它能更容易穿透组织进入体内,产生更强的神经和肌肉刺激。

直流电流和低频交流电流则相对较安全,因为它们更容易被人体组织阻止和限制。

此外,触电致死与电阻和电流通过时间也有关。

人体的电阻通常约为1000欧姆(Ω),不同部位的电阻略有不同。

而电阻越低,通过相同电流时制造的热量也就越大,对人体产生的伤害也就越大。

同时,电流通过时间越长,对人体造成的伤害也越大。

最后,触电致死还与电击环境相关。

湿润的环境使电流更易通过人体,增加了触电致死的风险。

此外,接地情况也会对触电致死起到一定影响。

当人体与地面形成良好的接地时,触电致死的风险较低。

但是,在接地不良的情况下,电流通过人体的机会会增加,增加了触电致死的风险。

总结来说,触电致死的原理是电流通过人体时在内部组织产生热量,导致细胞损伤、电解质紊乱和心脏停搏等生理变化,最终导致死亡。

电流的大小、通路、频率和波形、电阻和电流通过时间,以及电击环境都对触电致死发挥重要作用。

两对性状的自由组合规律中的致死现象

两对性状的自由组合规律中的致死现象

因 纯 合 子 不 能 存 活 。 图 1显 示 了 鹰 羽 毛 的 杂
交 遗 传 ,对 此 合 理 的 解 释 是 ( )。


l.

I绿色非条纹 J I黄色非条纹 l
— _■ . —『-—一
交 1
配 ,F 的 表 现 型 为 黄 色 短 尾 :黄 色 长 尾 :灰
色 短 尾 :灰 色 长 尾 一 4 :2 :2 :1。 实 验 中 发
有 1种
D.若 让 F 中 的 灰 色 短 尾 雌 雄 鼠 自 由 交
配 ,则 F 中 灰 色 短 尾 鼠 占 2/3
解析:黄色杂交后代黄色 :灰色一2: ,

,J、 ^ ,u 『 胜Fra bibliotek尾,

,口
2 :1 , u/J

体n 中…出 现…YY 或 一 DD 时 … 会 导…致…胚 胎 … 死 ~ 亡 ,因 ~
此 黄 色短尾 个体 的基 因型 为 YyDd,能产 生 4
种 正 常配 子 。F 中致死 个体 的基 因型共 有 5
。 j非 条纹I非条纹】I I条纹l条纹】J
6 : 3 : 2 : 1 图 1
① 绿 色 对 黄 色 完 全 显 性 ② 绿 色 对 黄 色 不 完 全 显 性 ③ 控 制 羽 毛 性 状 的 两 对 基 因 完 全 连 锁 ④ 控 制 羽 毛 性 状 的 两 对 基 因 自 由 组 合
1.显 性 纯 合 致 死 。 (1)AA (或 BB)致 死 。 某 一 对 性 状 显 性 纯 合 致 死 ,则 一 对 性 状 的 分 离 比 为 2:l,另 外 一 对 性 状 分 离 比 为 3 :1, 后 代 性 状 分 离 比 为 6 :2 :3 :1。 (2)AA 和 BB 都 致 死 。 两 对 性 状 显 性 纯 合 都 致 死 ,则 一 对 性 状 的 分 离 比 为 2 :1,另 外 一 对 性 状 分 离 比 为 2 :1,后 代 性 状 分 离 比 为 4 :2 :2 :1。

易错点13 致死类的遗传题-备战2023年高考生物考试易错题(全国通用)(解析版)

易错点13 致死类的遗传题-备战2023年高考生物考试易错题(全国通用)(解析版)

易错点13 致死类遗传题变异等原因导致受精异常或致死为背景的遗传题常常出现在高考题中,多数同学因为对遗传定律本质和变异实质理解不透,看不懂题,从而无从下手或拿不到满分。

全面且熟练掌握相关知识,透过致死的遗传情境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题、识破易错陷阱是复习备考时需要加强的,进行专项训练非常有必要。

易错陷阱1:各种类型致死的结果分析。

对配子致死、某种基因型配子致死、某种基因型花粉(或雌配子)不育、胚胎致死、某种基因型个体死亡导致的结果分析错误从而答错。

易错陷阱2:致死基因位于X或Z染色体上导致配子不育或致死的分析。

当致死基因位于X 或Z染色体上导致配子不育或致死时,对XX、XY或ZZ、ZW个体产生配子分析错误导致错答。

易错陷阱3:关于有致死现象的遗传后代表现型和基因型及比例的推算。

混淆没有致死的和有致死的遗传后代表现型和基因型及比例的推算范围或系数。

例如:正常情况下,Aa个体产生的花粉为 1/2A、1/2 a,但是如果含A的花粉50%可育、50%不育,那么Aa个体产生的花粉还会是 1/2A、1/2 a吗?例题1、(2022全国甲卷·T6)某种自花传粉植物的等位基因A/a和B/b 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A/a控制花粉育性,含A的花粉可育;含a的花粉50%可育、50%不育。

B/b控制花色,红花对白花为显性。

若基因型为AaBb的亲本进行自交,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子一代中红花植株数是白花植株数的3倍B.子一代中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所占比例是1/12C.亲本产生的可育雄配子数是不育雄配子数的3倍D.亲本产生的含B的可育雄配子数与含b的可育雄配子数相等【解析】A、由题干可知等位基因 A/a 和 B/b 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 基因不育对 B/b 基因的致死率相等,B/b 控制花色,红花对白花为显性,AaBb 的亲本进行自交,子代红花(B_):白花(bb)=3:1,A 项正确;B、AaBb 产生的花粉(雄配子)类型及比例为:1/3 AB、1/3 Ab、1/6 aB、1/6 ab;雌配子类型及比例为:1/4AB、1/4Ab、1/4aB、1/4ab。

死亡分析报告

死亡分析报告

死亡分析报告概述本报告旨在对死亡事件进行分析和统计,以便于从中寻找相关的模式和趋势,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决策支持。

数据收集与处理为了进行死亡事件分析,首先需要收集相关的数据。

根据所做的分析范围和目标,可以从多个渠道获取数据,如医院、警察局和政府统计机构等。

数据可以包括死因、死亡年龄、性别、地理位置等信息。

在收集数据之后,需要对数据进行清理和整理,以便于后续的分析。

死因分析死因是分析死亡事件的关键因素之一。

通过对死因的分析,可以揭示出一些潜在的健康问题或社会问题。

常见的死因包括疾病、意外事故、自然灾害等。

通过统计不同死因的发生次数和比例,可以对不同死因的影响程度进行评估,并为相关部门提供参考来改善公共服务。

比如,如果发现某一类死因的数量大幅增加,可以调查原因,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年龄分析死亡事件对年龄的分布情况可以提供重要的信息,如人口结构、社会健康水平等。

通过对不同年龄段的死亡数量和比例的分析,可以判断人们在不同年龄段面临的主要健康问题,并为相关部门提供指导,以提高社会的整体健康状况。

此外,年龄分析还可以用于评估人们的预期寿命和抚养比等指标。

性别分析性别是另一个重要的因素,它可能对死亡事件的分析产生影响。

通过对男性和女性死亡数量和比例的分析,可以找出可能存在的性别差异和相关问题。

一些疾病可能在男性群体中更为常见,而另一些则在女性中较为普遍。

通过性别分析,可以为相关的医疗资源和政策提供参考,以满足不同性别群体的需求。

地理分析地理位置也是一个重要的分析维度。

通过对死亡事件发生地点的统计分析,可以了解不同地区的死亡情况,找出高发地区并进行重点关注。

此外,地理分析还可以帮助相关部门评估公共卫生服务的覆盖范围,并制定针对不同地区的预防策略。

结论死亡分析是了解人口健康和社会问题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死亡事件的分析,可以找出潜在的问题和趋势,并为决策者提供依据。

在进行死亡分析时,需要收集和整理相关数据,并从不同维度进行分析,如死因、年龄、性别和地理位置等。

高中生物遗传学致死现象分析

高中生物遗传学致死现象分析

课程篇高中生物遗传学致死现象分析黄伟进(广东省广州市培英中学,广东广州)摘要:从遗传学两大规律入手,分析高中生物遗传学中各种致死现象的类型和本质,帮助学生梳理完善遗传规律知识体系,建立分析问题的基本框架,掌握解决遗传学致死现象的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提高在有限的时间里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起攻克遗传题的信心。

关键词:生物;遗传学;致死现象;归类分析一、问题的由来为普通高等学校选拔人才,是高考的基本功能。

近年来,高考理综生物考试难度、区分度逐年加大,遗传学内容是最能考查学生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等核心素养的专题,通常作为选拔性强的试题甚至是压轴题的形式出现。

从近年的高考命题趋势上看.遗传题题干较简洁,出题形式集中在借助一定情境考查学生处理特殊遗传现象的能力:一是在遗传实验设计和两大基本定律的变式应用上,对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解释、验证、遗传概率的计算,致死等现象的解释;二是结合生物的变异、育种和减数分裂的知识考查遗传规律。

学生在学习和解题过程中普遍反映遗传主题难度大,特别是近几年遗传题对学生信息提取、数据处理能力,特别是思维能力(逆向思维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等素养要求较高,学生谈遗传题“色变”,畏难情绪严重,本文拟从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这两大遗传定律的本质入手,结合例题分析各种致死现象,建立分析和解决遗传学致死现象题目的基本思路和模式。

二、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分析遗传学致死现象,我们先从遗传学最基本的两大定律——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入手,掌握分析致死现象的一般规律。

1.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与验证(1)实质: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

(2)分离比:杂合子自交子代分离比3:1;测交子代分离比为l:lo(3)常见致死分离比: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杂合子自交子代性状分离比2:1一说明显性纯合致死。

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与验证(1)实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微专题之归类例析高中遗传学中的致死现象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微专题之归类例析高中遗传学中的致死现象

归类例析高中遗传学中的致死现象将高中生物学遗传学中的致死现象分为配子致死和合子致死两大类型进行总结分析。

一、配子致死1.单基因致死某种致死基因的存在导致配子死亡的现象,伴X染色体遗传的雄配子致死现象比较常见。

例1.女娄菜是一种雌雄异株植物,其叶形有宽叶和窄叶之分,分别由位于X染色体上的基因B和b控制,含有b的花粉不可育。

基因型为×杂交,后代全为雄株,且宽叶和窄叶之比为1∶1。

参考答案:X B X b×X b Y解析:根据“后代全为雄株”可知父本基因型为XbY;根据后代雄性中“宽叶和窄叶之比为1∶1”,可知母本基因型为X B X b。

2.多基因致死某些基因相互作用导致配子死亡,从而不能完成受精作用的现象。

例2.某植物紫花(A)对绿花(a)为显性,高茎(B)对矮茎(b)为显性,这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

现让某紫花高茎植株自交得到F1,F1中紫花高茎∶绿花高茎∶紫花矮茎∶绿花矮茎=5∶3∶3∶1,则F1中的紫花高茎进行随机交配得到的F2表现型及比例为。

参考答案:紫花高茎∶绿花高茎∶紫花矮茎∶绿花矮茎=141∶55∶55∶9解析:因F1中有绿花矮茎(aabb),可知该亲本基因型为AaBb,F1中紫花高茎∶绿花高茎∶紫花矮茎∶绿花矮茎=5∶3∶3∶1是9∶3∶3∶1的变形,即紫花高茎中缺少了一部分,可以用棋盘法分析(图1)可知,F1产生的结果可能是含有AB的雄(或雌)配子致死导致的。

假定含有AB的雄配子致死,则F1中紫花高茎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AaBB∶AaBb=1∶1∶3,他们产生的雄配子为Ab∶aB∶ab=5∶5∶3,雌配子为AB∶Ab∶aB∶ab=7∶5∶5∶3。

利用棋盘法可知F2为:紫花高茎∶绿花高茎∶紫花矮茎∶绿花矮茎=141∶55∶55∶9。

3.配子不融合致死某些致死基因使花粉管不能萌发,导致配子不能融合而出现的致死现象。

例3.烟草在受精时会出现配子不亲和现象,机理如图所示。

触电死亡鉴定报告模板

触电死亡鉴定报告模板

触电死亡鉴定报告模板鉴定机构:鉴定专家:被鉴定人基本情况: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码:案情描述:被鉴定人于 XX 年 XX 月 XX 日 XX 时许,在位于 XX 地区 XX 楼的 XX 建筑内,被电流击中,经抢救无效死亡。

经现场勘查,发现被鉴定人身上存在脱皮、烧伤、毛发烧焦等现象。

据死者家属提供的证言,被鉴定人经常在该建筑内进行电工作业,并有触电风险。

鉴定结论:根据现场勘查、尸检结果及证人证言,结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有关标准,我们进行了认真鉴定,得出以下结论:1.被鉴定人身上的脱皮、烧伤、毛发烧焦等现象均为高压电击造成。

2.死者身体内无任何其他致死因素,确认为触电死亡。

3.根据电击部位、电击时间、电击电压、电击电流等相关因素,判断被鉴定人死亡前痛苦程度较高。

4.根据死者家属和监管单位的证言,确认被鉴定人为该建筑内的电工作业人员,并经常进行电工作业。

致死原因分析:被鉴定人身上的脱皮、烧伤、毛发烧焦等现象均为高压电击造成,从而引起心脏和呼吸器官停止工作。

经尸检,确认死者身体内无其他致死因素。

通过调查得知,被鉴定人常在该建筑内从事电工作业,因此存在触电风险,导致意外触电死亡。

从电击部位、电击时间、电击电压、电击电流等相关因素分析来看,被鉴定人应为操作不当,造成触电死亡。

参考标准:1.GB 50343-2004,《电力工程施工安全规范》2.GB 15989-2002,《电气安全用具第1部分:一般要求》3.GB 156-2005,《现场电气安全用具检验规范》附:鉴定专家意见:经鉴定,被鉴定人的死亡系高压电击造成,属于触电死亡。

同时,也提醒电工作业人员要严格遵守电气安全规范和操作规程,切实加强电气安全意识,避免类似意外的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致死”现象分析一一对相对性状“致死”陷阱1.1 “显性纯合子致死”现象(2008年高考生物北京卷第4题)无尾猫是一种观赏猫。

猫的无尾、有尾是一对相对性状,按基因的分离定律遗传。

为了选育纯种的无尾猫,让无尾猫自交多代,但发现每一代中总会出现约1/3的有尾猫,其余均为无尾猫。

由此推断正确的是DA.猫的有尾性状是由显性基因控制的B.自交后代出现有尾猫是基因突变所致C.自交后代无尾猫中既有杂合子又有纯合子D.无尾猫与有尾猫杂交后代中无尾猫约占1/21.2 “隐性纯合子致死”现象(2010年高考生物全国卷Ⅱ第4题)已知某环境条件下某种动物的AA和Aa个体全部存活,aa个体在出生前会全部死亡。

现有该动物的一个大群体,只有AA、Aa两种基因型,其比例为1:2.假设每对亲本只交配一次且成功受孕,均为单胎。

在上述环境条件下,理论上该群体随机交配产生的第一代中AA和Aa的比例是 AA.1:1 B. 1:2 C. 2:1 D. 3:11.3 S′基因频率在非洲某些地区明显偏高,下列与此无关的是? DA.自然选择B.镰刀形红细胞不易被疟原虫感染,是有利遗传性状C.疟疾的筛选D.镰刀形红细胞的携氧能力1.4 “花粉致死”现象女娄菜是雌雄异株XY型性别决定的被子植物。

女娄菜的宽叶(X B)对窄叶(X b)是显性。

实验研究中发现,窄叶型含X b的花粉粒死亡。

(1)如果要证明含X b的花粉粒死亡,而且子代的表现型都是宽叶型,你将选择基因型为__________的两个亲本进行杂交。

(2)如果要使子代的宽叶和窄叶的分离比为3:1,你应选择基因型为__________的两个亲本进行杂交。

(3)既然窄叶型含X b的花粉粒要死亡,那么在雌性植株中一般不会出现窄叶型个体。

请利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简述一种可较快获得窄叶型雌性植株的育种方法。

解析:由于含X b的花粉粒要死亡,窄叶型雄株只能产生含Y染色体的可育配子,雌性植株中就不会出现窄叶型个体;雄株窄叶型是由雌性提供的含X b的卵细胞来决定;雌株宽叶型(基因型可有X B X B、X B X b)则决定于雄株提供的含X B的花粉;杂合子的宽叶雌株,其中的X b来自卵细胞。

要获得窄叶型雌性植株,只有借助遗传育种的途径,而较快的育种方法就是单倍体育种。

答案:(1)X B X B×X b Y (2)X B X b×X B Y(3)单倍体育种:将宽叶型雌性植株(X B X b)的卵细胞提取出来进行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植株(X b),从中选出窄叶型植株再用秋水仙素溶液处理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可得到稳定遗传的的窄叶型的雌性植株(X b X b)。

(也可采用植物细胞工程育种的方法。

)2011·江苏卷)玉米非糯性基因(W)对糯性基因(w)是显性,黄胚乳基因(Y)对白胚乳基因(y)是显性,这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第9号和第6号染色体上。

W-和w-表示该基因所在染色体发生部分缺失(缺失区段不包括W和w基因),缺失不影响减数分裂过程。

染色体缺失的花粉不育,而染色体缺失的雌配子可育。

请回答下列问题:(1)现有基因型分别为WW、Ww、ww、WW-、W-w、ww-6种玉米植株,通过测交可验证“染色体缺失的花粉不育,而染色体缺失的雌配子可育”的结论,写出测交亲本组合的基因型:。

(2)以基因型为Ww-个体作母本,基因型为W-w个体作父本,子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

(3)基因型为Ww-Yy的个体产生可育雄配子的类型及其比例为。

(4)现进行正、反交实验,正交:WwYy(♀)×W-wYy(♂),反交:W-wYy(♀)×WwYy(♂),则正交、反交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分别为。

(5)以wwYY和WWyy为亲本杂交得到F1,F1自交产生F2。

选取F2中的非糯性白胚乳植株,植株间相互传粉,则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

(1)ww(♀)×W-w(♂);W-w(♀)×ww(♂)(2)非糯性∶糯性=1∶1(3)WY∶Wy=1∶1(4)非糯性黄胚乳∶非糯性白胚乳∶糯性黄胚乳∶糯性白胚乳=3∶1∶3∶1 非糯性黄胚乳∶非糯性白胚乳∶糯性黄胚乳∶糯性白胚乳=9∶3∶3∶1(5)非糯性白胚乳∶糯性白胚乳=8∶1二伴性遗传致死(1)图1表示对果蝇眼形的遗传研究结果,果蝇眼形由正常眼转变为棒状眼是因为,该变化称为____ 。

雄性棒眼果蝇的基因型为。

(2)研究人员构建了一个棒眼雌果蝇品系X l B X b,其细胞中的一条X染色体上携带隐性致死基因l,且该基因与棒眼基因B始终连在一起,如图2所示。

l在纯合(X l B X l B、X l B Y)时能使胚胎致死。

请依据所给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①若棒眼雌果蝇(X l B X b)与野生正常眼雄果蝇(X b Y)杂交,子代果蝇的表现型为,其中雄果蝇占,这是因为。

②将野生正常眼雄果蝇用X射线处理后,性状没有发生改变。

为检验其X染色体上是否发生新的隐性致死突变,用棒眼雌果蝇(X l B X b)与之杂交,得到的F1代有3种表现型,从中选取棒眼雌果蝇和正常眼雄果蝇进行杂交,得到F2代。

若经X射线处理后的野生正常眼雄果蝇细胞中,发生了新的隐性致死突变,则F2代中雌果蝇应占;若经X射线处理后的野生正常眼雄果蝇细胞中,未发生新的隐性致死突变,则F2代中雌果蝇应占。

(1)X染色体上的16A区段重复染色体变异XBY(2)①棒眼雌果蝇、正常眼雌果蝇、正常眼雄果蝇1/3 XlBY在胚胎发育阶段死亡②1 2/3三两对相对性状1 AA或BB单独致死6:2:3:1某种鸟类体色(基因用A、a表示)、条纹的有无(基因用B、b表示)是由分别位于两对常(1)根据组杂交试验的结果,可判定这两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分别是。

(2)第2组亲本中黄色无纹个体的一个卵原细胞能够产生的配子基因型是。

在配子形成过程中,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含个染色体组。

(3)第3组杂交试验后代比例为2∶1,请推测其原因最可能是。

根据这种判断,若第二组后代中绿色无纹个体自由交配,F2的表现型及比例应为。

(4)请用遗传图解表示第2组杂交试验:(1)第1组和第3 无纹、绿色(2)aB或ab 2(3)A基因纯和致死绿色无纹:黄色无纹:绿色有纹:黄色有纹=6:3:2:1 (4)(3分)P aaBb ×Aabb黄色无纹绿色有纹配子aB ab Ab abF1AaBb aaBb Aabb aabb绿色无纹黄色无纹绿色有纹黄色有纹1 : 1 : 1 : 133、(10分)果蝇的眼形有棒眼与圆眼之分,受基因D、d控制;翅形有长翅与残翅之分,受基因A、a控制。

针对某特定环境中的果蝇,某科研小组用一对表现型都为圆眼长翅的雌雄果蝇进行杂交试验,发现其结果与理论分析不吻合,随后又用这对果蝇进行多次试验,结果都如下图所示。

请据图回答问题:(1)果蝇的眼形性状中的显性性状是,眼形和翅形中属于伴性遗传的是。

(2)图中F代的圆眼残翅雌蝇中纯合子所占比值为。

(3)试验结果与理论分析不吻合的原因是基因型为的个体不能正常发育成活。

若要获得更明确的结论,请你设计最简便的探究实验。

①用基因型为和的果蝇进行杂交试验。

②结果与结论:若,则不能正常发育成活。

若,则不能正常发育成活。

2 2:1 基因A或b在纯合时使胚胎致死某种鼠中,黄鼠基因A对灰鼠基因a为显性,短屋基因B对长尾基因b为显性,且基因A 或b在纯合时使胚胎致死,这两对基因是独立遗传的,现有两只双杂合的黄色短尾鼠交配,理论上所生的子代表现型比例为 A()A.2:1 B.9:3:3:1 C.4:2:2:1 D.1:1:1:13 A或基因B在纯合时使胚胎致死某种鼠中,黄鼠基因A对灰鼠基因a显性,短尾基因B对长尾基因b显性,且基因A或基因B在纯合时使胚胎致死,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的,现有两只双杂合的黄色短尾鼠交配,理论上所生的子代表现型比例为() CA 9:3:3:1B 3:3:1:1C 4:2:2:1D 1:1:1:1十四 .果蝇的眼形有棒眼与圆眼之分。

受基因D、d控制;翅形有长翅与残翅之分,受基因V、v控制。

某科研小组用一对表现型都为圆眼长翅的雌雄果蝇进行杂交试验,发现其结果与理论分析不吻合,随后又用这对果蝇进行多次试验,结果都如下图所示,据图回答问题:⑴果蝇的眼形性状中的显性性状是,眼形和翅形中属于伴性遗传的是。

⑵图中F代的圆眼残翅雌蝇中纯合子所占比值为。

⑶试验结果与理论分析不吻合的原因是基因型为的个体不能正常发育成活。

若要获得更明确的结论,请你设计最简便的探究实验。

①用基因型为和的果蝇进行杂交试验。

②结果与结论:若则不能正常发育成活。

若则不能正常发育成活4 .⑴圆眼;眼形⑵1/2⑶VVX D X D或VVX D X d①VVX D Y;VVX d X d②子代中有雌蝇;基因型为VVX D X D的个体子代中无雌蝇;基因型为VVX D X d的个体2 (山东)100年来,果蝇作为经典模式生物在遗传学研究中备受重视。

请根据以下信息回答问题:(1)黑体残翅果蝇与灰体长翅果蝇杂交,F1全为灰体长翅。

用F1雄果蝇进行测交,测交后代只出现灰体长翅200只、黑体残翅198只。

如果用横线(_____)表示相关染色体,用A.a和B.b分别表示体色和翅型的基因,用点()表示基因位置,亲本雌雄果蝇的基因型可分别图示为_____和_____。

F1雄果蝇产生的配子的基因组成图示为_____。

(2)卷刚毛弯翅果蝇与直刚毛直翅雄果蝇杂交,在F1中所有雄果蝇都是直刚毛直翅,所有雄果蝇都是卷刚毛直翅。

控制刚毛和翅型的基因分别位于_____和_____染色体上(如果在性染色体上,请确定出X或Y),判断前者的理由是______。

控制刚毛和翅型的基因分别用D.d和E、e表示,F1雌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和_____。

F1雌雄果蝇互交,F2中直刚毛弯翅果蝇占得比例是______。

(3)假设某隐性致死突变基因有纯合致死效应(胚胎致死),无其他性状效应。

根据隐性纯合体的死亡率,隐性致死突变分为完全致死突变和不完全致死突变。

有一只雄果蝇偶然受到了X射线辐射,为了探究这只果蝇X染色体上是否发生了上述隐性致死突变,请设计杂交实验并预测最终实验结果。

实验步骤:①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预测:I如果________________,则X染色体上发生了完全致死突变;II如果_______________,则X染色体上发生了不完全致死突变;III如果_______________,则X染色体上没有发生隐性致死突变。

【答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