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六年级音乐上册第9课丢丢铜教案

合集下载

2019年六年级音乐上册第9课丢丢铜教案

2019年六年级音乐上册第9课丢丢铜教案

2019年六年级音乐上册第9课丢丢铜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聆听《丢丢铜》,初步感知这首民歌的风格与韵味。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教唱、欣赏等方法,让学生感受民歌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够用明快、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台湾民歌《丢丢铜》,体验与同学合作演唱的乐趣。

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欣赏并演唱《丢丢铜》,初步体会小调的风格与韵味。

2、教学难点:分声部演唱《丢丢铜》,并有机地融合本歌的背景音响材料。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上课礼仪。

(二)教师播放歌曲《丢丢铜》作为音乐背景。

老师教学生“火车行到磅孔内,磅孔的水滴落来”的客家方言。

(三)新歌学唱《丢丢铜》:1、听赏《丢丢铜》。

2、老师简介《丢丢铜》的由来。

3、老师请学生对比欣赏带下滑音和不带下滑音的音乐片段,并学唱带下滑音的音乐片段。

4、老师带领学生学唱歌曲第一部分,学生随乐演唱第一部分,找出并突破歌曲中的难点。

5、学唱歌曲第二部分。

6、歌曲的完整表现:教师引导学生,以“领——合”的方式将歌曲完整地表现,老师使用打击乐器加入学生合唱中,为歌曲添加趣味,体会歌唱合作的愉快。

(四)探究:对比欣赏不同版本的《丢丢铜》,引导学生探讨各有什么异同和特点。

附送:2019年六年级音乐上册第9课天黑黑教案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熟悉台湾民歌《天黑黑》。

2、情感目标:通过表演歌曲《天黑黑》,感受音乐的人文性,“家”的可爱,“家”的乐趣。

3、能力发展目标:通过编创节奏,更深的感受音乐的内涵。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天黑黑》。

2、在唱歌实践中,掌握装饰音知识与唱法。

教学难点:编创节奏。

教学过程:设计意图:这首通俗歌曲较为流行,学生都较熟悉,所以在范唱的启示下较容易学唱。

在曲调的学唱中,有些节奏通过听唱,指导学生学唱,不必讲解乐理的名称,能合着教师的钢琴伴奏唱即可。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聆听《天黑黑》。

1、初听《天黑黑》。

2、你听懂了吗?如果还听不清楚,再听一遍。

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第9课(听赏与跟唱)《丢丢铜》教案

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第9课(听赏与跟唱)《丢丢铜》教案

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第9课(听赏与跟唱)《丢丢铜》教案一. 教材分析《丢丢铜》是一首富有童趣的福建民歌,旋律欢快,节奏感强,易于学生学唱。

歌曲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本节课作为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第9课的教学内容,旨在通过学习《丢丢铜》,让学生了解民歌的特点,感受地方音乐风格,提高音乐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民歌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音乐欣赏和歌唱方面仍需进一步提高。

在学习《丢丢铜》这首歌曲时,学生需要特别注意歌曲中的方言词汇和特殊的音乐符号。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演唱《丢丢铜》,感受民歌的魅力。

2.培养学生对地方音乐的欣赏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提高音乐表现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中的方言词汇和特殊的音乐符号。

2.歌曲的节奏感和音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故事情节,引导学生进入音乐学习氛围。

2.示范法: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学习。

3.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练习,相互交流,共同提高。

4.视听结合法:观看歌曲视频,听赏歌曲,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音频、视频、图片等。

2.乐器:吉他、打击乐器等。

3.乐谱:合唱谱和独唱谱。

4.教学场地:教室。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丢丢铜》歌曲音频,引导学生听赏。

学生分享对歌曲的感受,教师总结并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歌曲图片,讲述歌曲背后的故事,引导学生了解福建民歌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教师示范演唱歌曲,学生跟随学习。

重点讲解歌曲中的方言词汇和特殊的音乐符号。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练习,相互交流,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进行演唱展示,及时反馈并纠正错误。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其他福建民歌,比较《丢丢铜》与其他歌曲的异同,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丢丢铜 教案

丢丢铜 教案

丢丢铜教案教案标题:丢丢铜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丢丢铜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 学习丢丢铜的基本演奏技巧。

3. 培养学生对丢丢铜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4. 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表演能力。

教学重点:1. 了解丢丢铜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 学习丢丢铜的基本演奏技巧。

3. 培养学生对丢丢铜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教学准备:1. 丢丢铜乐器。

2. 丢丢铜相关的音乐片段或视频素材。

3. 丢丢铜演奏技巧的教材或参考资料。

4. 音乐教室或演奏场地。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向学生介绍丢丢铜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 播放一段丢丢铜的音乐片段或视频,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知识讲解(10分钟):- 介绍丢丢铜的基本演奏技巧,如持续音、颤音等。

- 演示并解释每个演奏技巧的正确方法和要点。

3. 实践操作(2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把丢丢铜。

- 指导学生按照演奏技巧的要求进行练习和演奏。

- 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合作,共同解决演奏中遇到的问题。

4. 欣赏体验(10分钟):- 播放一段经典的丢丢铜演奏作品,让学生欣赏并感受其中的美妙之处。

- 引导学生讨论丢丢铜的音色特点和表现力,培养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

5. 创作表演(15分钟):- 鼓励学生根据所学的演奏技巧和知识,进行小型创作或表演。

- 每个小组可以编排一段简短的丢丢铜合奏曲目,展示他们的成果。

6. 总结反思(5分钟):- 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和经验。

- 鼓励学生分享他们的感受和体会,提出问题和建议。

教学延伸:1. 邀请专业丢丢铜演奏者或教师进行现场指导和示范。

2. 组织学生参观丢丢铜演奏会或音乐会,拓宽他们的音乐视野。

3.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其他传统乐器,比较其与丢丢铜的异同。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实践操作环节的表现,评价其对丢丢铜演奏技巧的掌握程度。

2. 收集学生的创作作品或表演视频,评估其在创作和表演方面的能力。

3. 通过课堂讨论和学生反馈,评估学生对丢丢铜的兴趣和欣赏能力的提升情况。

丢丢铜仔 音乐教案

丢丢铜仔 音乐教案

丢丢铜仔音乐教案教案标题:丢丢铜仔音乐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学习丢丢铜仔音乐,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2. 通过参与音乐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3. 培养学生对丢丢铜仔音乐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5分钟):1. 跟学生简要介绍丢丢铜仔音乐,包括其特点、来源和意义。

2. 播放一段丢丢铜仔音乐,让学生感受其独特的节奏和旋律。

音乐活动(20分钟):1. 分发歌曲歌词,并指导学生一起唱歌。

可以选择一首丢丢铜仔音乐的经典歌曲,如《丢丢铜仔欢乐多》。

2. 引导学生跟随音乐的节奏做简单的舞蹈动作,让他们感受音乐的律动和活力。

3. 分组进行合唱练习,让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如主唱、合唱和伴奏,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音乐创作活动(15分钟):1. 鼓励学生自由发挥,创作一段简短的丢丢铜仔风格的音乐。

2. 提供一些简单的乐器,如小鼓、铃铛等,让学生在音乐创作中运用这些乐器。

3. 学生可以分组进行音乐创作,或者个别进行,鼓励他们展示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音乐欣赏和讨论(10分钟):1. 播放不同风格的丢丢铜仔音乐,让学生欣赏并讨论其特点和表达方式。

2. 引导学生思考丢丢铜仔音乐对于台湾文化的重要性和影响。

3.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对丢丢铜仔音乐的感受和理解,促进他们对音乐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总结和延伸活动(5分钟):1. 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强调丢丢铜仔音乐的特点和意义。

2.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欣赏和学习丢丢铜仔音乐,可以推荐一些相关的音乐资源和活动。

3. 提供一些延伸活动的建议,如学生可以尝试创作自己的丢丢铜仔音乐作品,或者参加相关的音乐比赛和演出。

教案评估:1. 观察学生在音乐活动中的参与度和表现,包括唱歌、跳舞和合作。

2. 收集学生的音乐创作作品,并评估其创造性和表达能力。

3. 听取学生对丢丢铜仔音乐的欣赏和理解,评估他们对音乐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教案扩展:1. 可以邀请音乐专家或丢丢铜仔音乐的从业者来校园进行讲座或表演,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丢丢铜仔音乐。

丢丢铜音乐教案

丢丢铜音乐教案

丢丢铜音乐教案教案标题:丢丢铜音乐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丢丢铜音乐的背景和特点;2. 学习丢丢铜音乐的基本演奏技巧;3.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准备:1. 丢丢铜音乐的录音或视频资料;2. 丢丢铜乐器;3. 乐谱和教学辅助材料。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介绍丢丢铜音乐的背景和特点,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2. 乐器演示(10分钟)展示丢丢铜乐器,向学生介绍其构造和演奏方式,示范演奏几个简单的音乐片段。

3. 学习基本演奏技巧(15分钟)分发乐谱和教学辅助材料,教授丢丢铜音乐的基本演奏技巧,包括正确的姿势、吹奏技巧和音域掌握等。

4. 小组合作演奏(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指导下练习演奏一段简单的丢丢铜音乐,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协调能力。

5. 音乐欣赏(10分钟)播放一段丢丢铜音乐的录音或视频,引导学生聆听、欣赏,并让他们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6. 总结与展示(10分钟)学生展示他们的合作演奏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鼓励学生继续学习和探索丢丢铜音乐。

四、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丢丢铜音乐,探索更多的演奏技巧和曲目;2. 组织学生参加丢丢铜音乐比赛或演出,提升他们的表演能力和自信心;3. 引导学生了解其他民族音乐,拓宽他们的音乐视野。

五、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和表现;2. 评价学生的合作演奏成果和音乐欣赏表达;3. 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评价。

六、教学资源:1. 丢丢铜音乐的录音或视频资料;2. 丢丢铜乐器;3. 乐谱和教学辅助材料;4. 多媒体设备。

七、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反馈意见,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使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需求和兴趣。

同时,鼓励学生多参与实践和表演活动,提升他们的音乐技能和艺术修养。

丢丢铜仔教案

丢丢铜仔教案

丢丢铜仔教案教师要想在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师必须首先了解学生,然后根据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主动的去学习,从而得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下面就是这节课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我将学生分成了三组。

第一组是铜仔。

这个孩子是一个顽皮的孩子兼有捣蛋与天真活泼的优点。

他经常捉弄一些大人,有时还会故意“作弄”大人,让大人也被他搞得很烦躁。

第二组是皮皮。

皮皮这个人物也是三个孩子中最调皮和最顽皮的一个,常常让其他孩子闹得不可开交。

一、教学目标1、情感目标:通过理解铜仔和皮皮丢丢丢的行为,体会人与人之间有矛盾时应该采取的态度和方法。

2、知识目标:了解《丢丢铜仔》记叙了发生在铜仔身上的一些事情。

在读文本时,能联系生活实际体会人物内心世界。

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小矛盾是正常的,而产生矛盾后应该采取正确而明智的处理方法。

在学习文本中让学生明白在生活中遇到了一些小矛盾要通过正确的方式来解决。

在教学中让学生明白:遇到小矛盾首先要解决小矛盾是解决不了小矛盾的。

3-技能目标:通过阅读文本和小组合作交流感悟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与态度,进一步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容;学会用礼貌用语和文明礼仪来解决小矛盾的方法。

4-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感受爱在生活中处处可见,从而体会爱的力量。

通过学生读书体会到人与人之间有矛盾时应该采取正确的方式去解决,并养成良好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1、朗读教学:使学生能够准确地理解课文内容,学会复述课文。

2、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听故事的方式朗读课文。

4、学生自己来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的语言艺术的美和作品中所蕴含的深厚的感情和高尚的思想品质。

5、巩固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6、体会作者的文笔手法,提高分析能力。

7、提高综合能力的训练。

三、教学难点及解决方法难点一:学生在生活中,如何去理解丢丢铜仔这个故事?主要表现在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语言的表达方法。

学生通过读课文能够知道这本书讲的是什么内容。

《丢丢铜仔》教案

《丢丢铜仔》教案

《丢丢铜仔》教案《《丢丢铜仔》教案》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作业内容《丢丢铜仔》教案教学目标:1、在聆听民族管弦乐《丢丢铜仔》的过程中,感受乐曲的特点,并对民族管弦乐的演奏形式有一定了解。

2、在对比聆听、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了解作品的背景,风格特点等,体会作品内涵。

3、能够熟悉乐曲主旋律,听出一、二段主题音乐的演奏乐器。

教学重难点:重点:听辨一、二段主题音乐的演奏乐器难点:在了解作品背景的前提下,感受作品的特点教学用具:钢琴、多媒体、音乐等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入1、师生问好。

2、问题导入:你们有听过火车经过隧道时,水滴下来的声音吗?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吧。

二、聆听乐曲1、初听。

听完乐曲,你有什么感受?看看下面的这些词,你觉得可以用哪些词来表现歌曲的情绪?2、再听。

出示乐谱ppt。

请你们看着乐曲,再次聆听感受作品。

3、分别播放两段主题音乐,请你说说他们的主奏乐器各是什么?两段旋律各有什么特点。

4、对比聆听。

用钢琴弹奏两段主题音乐,请同学们说说在听觉上的不同。

5、请同学们唱一唱两段旋律。

6、完整聆听作品。

三、拓展赏析1、介绍作品的背景《丢丢铜仔》是根据台湾民谣《丢丢铜仔》改编的。

《丢丢铜仔》据说是早期台湾宜兰人在玩“丢铜钱仔”的游戏时,听者铜钱落地,咚咚作响,铿然有声而灵感忽至,随口唱出来的,所以又叫《宜兰调》。

宜兰这个地方三面环山,一面靠海,开发比较晚,后来修建起了与台北相通的铁道时,人们心中的喜悦是不可言喻的。

于是,他们就将自己熟悉的曲调《丢丢铜仔》配上词描写的是老式火车穿过隧道、道顶落水的情景。

2、聆听台湾民谣《丢丢铜仔》,《一只鸟仔》等,感受歌曲中的衬词滑音的特色。

3、说说你知道的台湾歌曲民谣——《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外婆的澎湖湾》……4、简单认识台湾、观看台湾风景。

五、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民族管弦乐作品《丢丢铜仔》,它是根据台湾童谣《丢丢铜仔》改编。

它的旋律活泼、优美,很有地方特点。

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丢丢铜仔》-人音版

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丢丢铜仔》-人音版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台湾民间歌谣的基本概念。《丢丢铜仔》是一首富有特色的台湾民间歌谣,它以活泼、欢快的节奏和旋律展现了民族音乐的魅力。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通过聆听《丢丢铜仔》这首歌曲,感受它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如何表达出积极向上的情绪。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节奏和音高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切分音、附点音符等,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然而,我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部分学生表现得不够积极,可能是因为他们对主题不够感兴趣或者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针对这个问题,我将在下一次教学中尝试引入更多有趣的讨论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引导他们学会思考和表达。
在课堂总结环节,我强调了民族音乐在日常生活的重要性,希望学生们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但从课后反馈来看,部分学生对如何将民族音乐融入生活仍感到困惑。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计划在接下来的教学中,通过举例和实际操作,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民族音乐的应用。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丢丢铜仔》相关的实际问题,如歌曲中的节奏特点、民族音乐元素等。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合唱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歌曲中声部的和谐与配合。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合唱操作的结果。
-团队协作:合唱、乐器演奏等环节需要学生具备较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对于部分学生来说是一大挑战。
举例:在合唱环节,学生需注意声部的和谐,以及与其他同学的配合,达到整体音响效果的统一。
针对以上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采取以下策略:
-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示范,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复杂的节奏和音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六年级音乐上册第9课丢丢铜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聆听《丢丢铜》,初步感知这首民歌的风格与韵味。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教唱、欣赏等方法,让学生感受民歌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够用明快、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台湾民歌《丢丢铜》,体验与同学合作演唱的乐趣。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欣赏并演唱《丢丢铜》,初步体会小调的风格与韵味。

2、教学难点:分声部演唱《丢丢铜》,并有机地融合本歌的背景音响材料。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上课礼仪。

(二)教师播放歌曲《丢丢铜》作为音乐背景。

老师教学生“火车行到磅孔内,磅孔的水滴落来”的客家方言。

(三)新歌学唱《丢丢铜》:
1、听赏《丢丢铜》。

2、老师简介《丢丢铜》的由来。

3、老师请学生对比欣赏带下滑音和不带下滑音的音乐片段,并学唱带下滑音的音乐片段。

4、老师带领学生学唱歌曲第一部分,学生随乐演唱第一部分,找出并突破歌曲中的难点。

5、学唱歌曲第二部分。

6、歌曲的完整表现:
教师引导学生,以“领——合”的方式将歌曲完整地表现,老师使用打击乐器加入学生合唱中,为歌曲添加趣味,体会歌唱合作的愉快。

(四)探究:
对比欣赏不同版本的《丢丢铜》,引导学生探讨各有什么异同和特点。

附送:
2019年六年级音乐上册第9课天黑黑教案
1、认知目标:熟悉台湾民歌《天黑黑》。

2、情感目标:通过表演歌曲《天黑黑》,感受音乐的人文性,“家”的可爱,“家”的乐趣。

3、能力发展目标:通过编创节奏,更深的感受音乐的内涵。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天黑黑》。

2、在唱歌实践中,掌握装饰音知识与唱法。

教学难点:
编创节奏。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这首通俗歌曲较为流行,学生都较熟悉,所以在范唱的启示下较容易学唱。

在曲调的学唱中,有些节奏通过听唱,指导学生学唱,不必讲解乐理的名称,能合着教师的钢琴伴奏唱即可。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聆听《天黑黑》。

1
2、你听懂了吗?如果还听不清楚,再听一遍。

3、你能说一下这个小故事吗?
4、师生议论。

1)设问: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
2)说说你自己的看法?(家庭里发生的琐碎小事不必下结论,可以各说各的)
5、再复听一遍,请按书本上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形容词。

(答案:诙谐)
三、小结:
这样家庭既诙谐又亲切可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