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写作思维方法:联系观的运用(整理精校版)

合集下载

议论文写作辩证思维(整理精校版)

议论文写作辩证思维(整理精校版)

议论文写作辩证思维作文辅导0311 2111::议论文写作思维方法:联系观的运用辩证思维辩证思维能力是一种重要的、高层次的思维能力,是我们认识世界的锐利武器,是一种真正的“聪明术”。

历史上许多被称为天才的卓越人物,往往具有较强的辩证思维能力(不管他们是否自觉地意识到)。

卢那察尔斯基在分析诗人海涅的聪明机智时说,他能够“从现象上、表面上只有矛盾的地方看到统一,又从仿佛基本上统一的地方看到差异。

”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思想家卢梭,他的平等学说,贯穿着矛盾的辩证法,为恩格斯所赞赏。

雨果在谈到莎士比亚的天才时说:“天才与凡人不同的一点,便是一切天才都具有双重的返光。

”所谓“双重返光”,从实质上来说,正是指唯物辩证法的思想方法。

马克思说,莎士比亚的作品特点之一就是“崇高与卑下、可怕与可笑、英雄与丑角的奇妙的混合”。

这里所说的“奇妙的混合”,正是指对立的统一。

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鲁迅先生的杂文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他的杂文,尤其是后期杂文表现出对事物的深刻的洞察力,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得力于辩证思维的能力。

辩证思维是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要在科学研究中避免具体方法运用上的片面性,掌握辩证思维是非常必要的。

许多世界著名的企业家、管理理论家都认识到辩证思维的作用。

美国的杜拉克在《有效的管理者》一书中谈到,管理者的良好决策不是从众口一词中得来,而应以互相冲突的意见为基础。

所以听取相反的意见,是正确决策的第一原则。

彼德斯和沃特曼在《美国62家优秀工商企业的最佳管理经验》一书中在第四章开头就这样写道:“第一流的智慧,是把相反的事物保持在同一个功能体内的能力。

”当代科学之林迅速崛起的方法论学科——系统论,其核心思想是强调整体和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作用。

系统论的创立者美籍奥地利理论生物学家贝塔朗菲明确承认,马克思的辩证法是他的理论先驱。

根据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朱智贤、林崇德的研究,“辩证思维可以使人全面地、动态地看问题,使人能越出日常经验的狭隘界限,因此它在思维品质的发展上起着重要作用。

联系观

联系观
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是客观 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 转移。(自在事物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 2、〖方法论〗:①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 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②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 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 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三、联系的多样性原理 1、〖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 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2、〖方法论〗: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 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总之,要一切以时间、 地点、条件为转移。
四、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 1、〖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①整体与部 分是辩证统一的; ②整体处于主导地位,起决定作用; ③部分影响整体,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 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2、〖方法论〗:要求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 足于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 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 能之和的理想效果,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 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五、系统和要素关系原理 ①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处理好整体与部分 的关系,注意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 优化; ②用综合的思维方法来认识事物。
三、辩证法联系观 一、联系的普遍性原理【重点掌握】 1、〖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所谓 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 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联系 是普遍的。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 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世界是一个普遍 联系的有机整体,孤立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2、〖方法论〗: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既要看到事物之 间的联系,又要看到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 联系。

论文写作中的逻辑思维与思考方式

论文写作中的逻辑思维与思考方式

论文写作中的逻辑思维与思考方式在论文写作中,逻辑思维和思考方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个好的论文不仅需要有严密的逻辑推理和深入的思考,还需要在表达上能够让读者易于理解和接受。

本文将探讨在论文写作中应如何运用逻辑思维和思考方式。

一、合理的思维方式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应该采用合理的思维方式来整理和组织思路。

首先,我们应该明确论文的主题和目的,确定自己要表达的观点。

然后,通过分析和比较,找到相关的证据和支持观点的论据。

最后,在清晰的逻辑框架下,将这些证据和论据组织起来,形成有力的论证过程。

二、逻辑思维的运用逻辑思维是论文写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要求我们能够正确地分析问题,找到问题的因果关系,并建立起合理的推理链条。

首先,我们需要理清论文的结构,确保每个段落和每个论点都有明确的逻辑次序。

其次,我们要善于用逻辑学中的一些常用方法,如分类、归纳、演绎等,来展开论证,使论文更有说服力和逻辑性。

三、合理引用和整合资料在论文写作中,合理引用和整合资料既需要有充分的依据,又需要保持逻辑的连贯性。

我们应该注重引用的准确性和恰当性,采用合适的引用方式,如直接引用、间接引用和参考引用等。

同时,我们还需要根据论文的整体结构和论点的逻辑关系,将各个来源的资料整合起来,使论文整体呈现出逻辑连贯的特点。

四、思辨性的思考方式好的论文需要具备一定的思辩性,即能够全面思考问题,考虑到多方面的因素,并做出合理而有力的判断。

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应该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对不同的观点进行分析和比较,并给出自己的观点和理由。

同时,我们还需要通过实例、数据等方式来支持和强化我们的观点,使论文更加有说服力。

五、语言表达的清晰性在论文写作中,语言表达应该清晰明了,避免使用模糊的词语和复杂的句子结构。

我们应该尽量用简单明了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论证过程,确保读者能够轻松理解和接受。

同时,我们还要注意使用逻辑连接词,如“因此”、“由此可见”等,将论证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连接起来,使整篇文章呈现出流畅的逻辑性。

如何有效地组织和展开作文中的观点和论证

如何有效地组织和展开作文中的观点和论证

如何有效地组织和展开作文中的观点和论证写作是一项重要的语言技能,无论是在学术领域还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需要用到它。

而作文作为一种常见的文体,我们经常需要在其中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论证。

但是,很多人在写作文时都会遇到一个共同的问题,那就是如何有效地组织和展开作文中的观点和论证。

本文将就此进行探讨,并提供一些有效的方法和技巧。

一、明确中心思想和主题在开始写作之前,首先需要明确作文的中心思想和主题。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它将帮助你在写作过程中保持逻辑性和连贯性。

确定中心思想和主题后,你可以围绕它展开你的观点和论证,避免偏离主题。

二、使用逻辑性的结构在组织和展开观点和论证时,应该使用逻辑性的结构。

可以采用分段的方式,将不同的观点和论证分别放在不同的段落中。

每个段落应该有一个明确的主题句,用来概括该段落的内容。

同时,段落之间应该有适当的过渡,使整篇文章的结构更加紧密和连贯。

三、使用恰当的连接词和过渡句为了使文章的观点和论证更加清晰和连贯,使用恰当的连接词和过渡句是非常重要的。

连接词可以用来引出下一个观点或论证,过渡句可以用来衔接不同的段落或观点。

一些常用的连接词和过渡句包括:此外、而且、然而、相反、因此等。

通过使用这些词语,可以使文章更流畅,读者更容易理解。

四、提供充分的论证和例子在作文中,观点和论证是非常重要的,它们可以使你的文章更有说服力。

当你提出一个观点时,应该提供充分的论证和例子来支持它。

论证可以采用逻辑推理、权威引用和实际案例等方式,例子可以是具体的事实、统计数据或个人经历。

通过充分的论证和例子,你可以使你的观点更有说服力,读者更容易接受。

五、适当使用引用和引文在写作中,适当使用引用和引文是提升文章质量的一种方法。

引用可以是其他人的观点、研究结果或文献资料等,引文可以是他们的具体言论或文字。

通过使用引用和引文,可以丰富你的观点和论证,使文章更加可信和权威。

六、不要忽略反驳和回应在进行观点和论证时,不要忽略反驳和回应。

联系观的方法论意义

联系观的方法论意义

联系观的方法论意义
联系观,即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

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和周围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的,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着的有机整体。

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条件性、可变性。

因此,唯物辩证法主张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形而上学孤立的观点。

1.联系的观点
①定位: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之一。

②定义:联系是指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以及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2.普遍联系的原理
(1)联系是客观事物存在和发展过程中所固有的本性。

①内部联系:每一具体事物都是由内在要素相互联系构成的统一整体。

②外部联系:每一事物都与他事物处于相互联系之中。

③整体联系: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每一事物都是普遍联系中的一
普遍联系的原理是科学发展观中的重要观点“协调发
展”的哲学基础。

唯物辩证法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正确地处理和协调经济规律、社会规律、自然规律的关系,协调发展就是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这正是辩证法的普遍联系的观点的具体体现。

联系观作文

联系观作文

联系观作文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这话听起来似乎有点玄乎,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联系无处不在,就像一张无形的大网,把万事万物都紧紧地编织在了一起。

就拿我上次参加的一次户外徒步旅行来说吧。

那本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周末,阳光正好,微风不燥,我心血来潮,报名参加了一个徒步旅行团。

原本只是想出去透透气,活动活动筋骨,没想到这一趟旅程,让我对“联系”这个词有了更深切的体会。

我们一群人在出发点集合,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来自不同的地方,从事着不同的工作。

一开始,大家都还有些生疏,只是简单地打个招呼,自我介绍一下。

但随着路程的推进,我们之间的联系渐渐紧密起来。

刚开始的那段路还算平坦,大家有说有笑,步伐也比较轻松。

我注意到队伍中有一位老者,头发花白,但精神矍铄。

他背着一个大大的背包,里面似乎装满了各种宝贝。

我好奇地跟他搭话,一聊才知道,他是一位资深的徒步爱好者,参加过无数次这样的活动。

他从背包里拿出一个小巧的水壶,喝了一口水,然后跟我分享他的徒步经验。

他说:“徒步啊,就像人生,有平坦,有坎坷,但只要坚持走下去,总会看到不一样的风景。

”我听着他的话,心里不禁对他多了几分敬佩。

走着走着,道路变得崎岖起来,脚下的石头和泥土也变得松动。

这时候,团队的力量就显现出来了。

前面的人会提醒后面的人注意脚下的坑洼,后面的人会给前面的人加油鼓劲。

有个年轻的小伙子不小心滑倒了,旁边的几个人立刻伸手把他扶了起来。

大家的关心和帮助,让原本有些艰难的路程变得不再那么可怕。

中午时分,我们找了一个平坦的地方休息吃饭。

大家纷纷拿出自己带的食物,互相分享。

我带的是自己做的三明治,虽然卖相不怎么样,但味道还不错。

旁边的一位大姐带了一些水果,她热情地递给我一个苹果,说:“尝尝这个,可甜了!”我接过苹果,咬了一口,果然汁水饱满,香甜可口。

在那一刻,我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最简单、最纯粹的联系。

吃过午饭,继续前行。

这时候,天气突然变了,原本晴朗的天空渐渐布满了乌云,风也大了起来。

议论文五步法知识点归纳总结

议论文五步法知识点归纳总结

议论文五步法知识点归纳总结议论文是一种常见的文体,它通过论述和分析问题,表达作者对某一观点或主题的看法。

在写议论文时,我们可以借助五步法这一写作技巧来提升文章的逻辑性和可读性。

本文将对议论文五步法进行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一、明确立场和观点在写议论文时,第一步要明确自己的立场和观点。

立场是指在某个问题上选择的一方,而观点则是关于该问题的具体看法。

明确立场和观点有助于文章的逻辑性和连贯性,也使读者更容易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思路。

二、论述论据和例证论据是支持作者观点的理由和证据,例证则是具体的事例、数据和案例。

在写议论文时,我们需要论述论据和例证来增加文章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论据和例证应该具备客观性、可靠性和充分性,通过逻辑推理和具体案例的引用来支撑论点。

三、反驳对立观点在写议论文时,第三步是反驳对立观点。

反驳是指对与自己观点相悖或相对立的观点进行批驳和驳斥。

通过反驳对立观点,可以凸显自己观点的优势和合理性,让读者更容易接受自己的立场和观点。

四、呼应开篇引言在写议论文时,呼应开篇引言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在开篇引言中,我们通常会提出问题或引用相关的事例以引起读者的兴趣。

在后续的文字中,我们需要对开篇引言进行呼应,即在论述论据和反驳对立观点时,保持与开篇引言的一致性和连续性,使整篇文章的逻辑更加紧密。

五、总结观点和结论在写议论文时,最后一步是总结观点和结论。

通过对所论述的问题进行总结,再次明确自己的观点和立场,给读者一个完整的思路串联。

结论要简明扼要、言之有理,让读者对整篇文章产生深刻的印象。

综上所述,议论文五步法是一种高效的写作技巧。

通过明确立场和观点、论述论据和例证、反驳对立观点、呼应开篇引言和总结观点和结论,我们能够写出一篇逻辑严密、思路清晰的议论文。

在实际写作中,我们可以根据具体的题目和要求来灵活应用这五个步骤,以达到更好的写作效果。

议论文的使用技巧

议论文的使用技巧

议论文的使用技巧议论文是一种常见的写作形式,用于阐述和分析某一问题、观点或观点并提出自己的立场。

撰写一篇优秀的议论文需要一定的技巧和策略。

本文将介绍一些撰写议论文的技巧和注意事项,帮助你写出一篇有力、有逻辑的议论文。

首先,一个好的议论文要有明确的主题和立场。

在写作之前,需要明确自己要探讨的问题或观点,并确定自己的立场。

这样有助于在整篇文章中保持一致的观点,并更好地组织和表达自己的论点。

其次,有效的逻辑思维是撰写议论文的关键。

在文章中,应该运用清晰的逻辑来展开思路,使观点之间的关系清晰可见。

可以利用逻辑推理、因果关系、对比等等方式,使文章更有说服力。

此外,充分论证是一个好的议论文不可或缺的要素。

在阐述自己的观点时,应该提供有力的论据和证据来支持自己的立场。

可以引用相关的研究和数据,或者提出具体的实例和案例来支撑自己的观点。

同时,应该预测和反驳可能的反对意见,并提供有效的回应。

在撰写议论文时,语言的精确性和准确性十分重要。

要避免使用含糊不清或模糊的词语和表达方式。

尽量使用准确的专业术语和明确的语言来传达自己的观点。

同时,要注意语法和拼写错误,以保证文章的整体质量。

此外,适当的语气和态度也对撰写议论文起到重要的作用。

可以运用直接的语言和强有力的词句来表达自己的立场,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然而,也要注意不要过度情绪化或使用攻击性的语言,以免影响文章的客观性。

另外,论证的深度和广度也是写好议论文的关键。

在撰写过程中,要确保自己的论证充分且全面。

可以考虑从不同的角度和方面来分析问题,并提供多样化的证据和例证。

这样可以增加文章的权威性和可信度。

还有,良好的结构和组织对于一篇议论文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

一般来说,议论文可以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往往用来引入话题和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正文部分则用来详细阐述和论证观点,最后在结论中进行总结,并提供对问题的见解或建议。

此外,可以使用合适的标题和段落结构,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跟随文中的思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议论文写作思维方法:联系观的运用作文辅导0511 08:29::议论文写作思维方法:联系观的运用辩证思维能力是一种重要的、高层次的思维能力,是我们认识世界的锐利武器,是一种真正的“聪明术”。

历史上许多被称为天才的卓越人物,往往具有较强的辩证思维能力(不管他们是否自觉地意识到)。

卢那察尔斯基在分析诗人海涅的聪明机智时说,他能够“从现象上、表面上只有矛盾的地方看到统一,又从仿佛基本上统一的地方看到差异。

”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思想家卢梭,他的平等学说,贯穿着矛盾的辩证法,为恩格斯所赞赏。

雨果在谈到莎士比亚的天才时说:“天才与凡人不同的一点,便是一切天才都具有双重的返光。

”所谓“双重返光”,从实质上来说,正是指唯物辩证法的思想方法。

马克思说,莎士比亚的作品特点之一就是“崇高与卑下、可怕与可笑、英雄与丑角的奇妙的混合”。

这里所说的“奇妙的混合”,正是指对立的统一。

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鲁迅先生的杂文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他的杂文,尤其是后期杂文表现出对事物的深刻的洞察力,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得力于辩证思维的能力。

辩证思维是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要在科学研究中避免具体方法运用上的片面性,掌握辩证思维是非常必要的。

许多世界著名的企业家、管理理论家都认识到辩证思维的作用。

美国的杜拉克在《有效的管理者》一书中谈到,管理者的良好决策不是从众口一词中得来,而应以互相冲突的意见为基础。

所以听取相反的意见,是正确决策的第一原则。

彼德斯和沃特曼在《美国62家优秀工商企业的最佳管理经验》一书中在第四章开头就这样写道:“第一流的智慧,是把相反的事物保持在同一个功能体内的能力。

”当代科学之林迅速崛起的方法论学科——系统论,其核心思想是强调整体和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作用。

系统论的创立者美籍奥地利理论生物学家贝塔朗菲明确承认,马克思的辩证法是他的理论先驱。

根据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朱智贤、林崇德的研究,“辩证思维可以使人全面地、动态地看问题,使人能越出日常经验的狭隘界限,因此它在思维品质的发展上起着重要作用。

”由此可见,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提高思维品质、发展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从我们同学议论文写作的现状来看,不少同学思路闭塞,无法展开议论,议论文写作往往求助于“打补钉”——抄录几段事例作论据,或者只会“贴标签”——对具体材料用一两句话作断定了事。

即使展开一些分析、议论,往往也免不了以偏概全,无限上纲。

这当中的主要原因便是缺少辩证思维能力。

而在事实上,从思维发展的年龄特征看,高中学生处于思维活动的初步成熟期,思维的批判性、独立性逐渐增强。

从客观条件上看,高中学生的生活面更为广阔,学习的内容更为深刻系统,为思维发展提供了知识基础。

利用这些条件,进行辩证思维训练,是完全可能的。

进行辩证思维训练,首先要学习、领会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学会运用联系的、发展的和对立统一的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在此基础上,初步掌握辩证逻辑的思维形式、具体概念、矛盾判断和辩证推理。

联系观的运用[训练讲话]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的联系之中。

所谓联系,指的是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

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体,其中任何一个事物都和周围的其他事物有条件地联系着,孤立的事物是没有的。

根据联系的观点,在观察思考问题时,我们必须坚持“整体论”、“系统论”的观点。

整体是由部分组成的,不了解整体,就不能清晰地把握整体。

把部分从整体中分离出来单独加以研究是完全必要的。

但是不能像形而上学那样,只见部分,不见整体;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比如,评价一个同学,应当从德、智、体、美、劳等诸方面考虑,而不能只考虑其中的某些方面。

根据联系的观点,在观察思考问题时,我们还必须坚持“条件论”。

任何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任何具体事物,都必须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产生、发展、以至消亡。

斯大林说过:“一切以条件、地点、时间为转移。

”比如,一个企业要发展生产,同时还必须考虑所处的具体环境、外界条件、市场供求等等。

联系的观点作为一般的哲学原理,可以构成演绎推理的前提,帮助我们形成论点、论证论点。

《从伐树种菇所想到的》一文中指出这样一个事实:福建省尤溪县香菇生产规模越来越大,香菇的生产给农民打开了一扇“致富”之门。

与此相关联的是,随着香菇生产的扩大,碎木屑的需要量不断增加,大片的阔叶林被砍伐了,甚至被砍伐殆尽。

如何看待这一事实?写道:“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

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整体。

孤立的事物是没有的。

香菇的生产也不例外,最起码必须具备生产香菇的原料。

这样,作为香菇生产基本原料之一的阔叶林,自然就与香菇生产结下了不解之缘:要大量生产香菇,就必须要采伐大片阔叶林,从而影响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

”于是分析了单方面扩大香菇生产的严重后果,并且指出:“经济要发展,必须要有一个合理的产业结构。

香菇的生产也好,阔叶林的生产也好,都是这个产业结构中的一部分,作为这个产业结构的领导者,就必须认真调查各个领域之间的联系,对经济发展的方向和措施作出统一的规划。

”一些看法、做法之所以是错误的,从根本上说,往往是由于用片面的、孤立的眼光看问题,运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可以有助于揭示那些错误的看法、做法的思想根源。

一篇文章《也谈末代皇帝和胡适》,其中提到有人因为梁启超曾“为袁世凯复辟帝制张”而称之为“封建余孽”,指出,这种提法欠公允。

虽说梁启超曾经追随过袁世凯,甚至做过一些错事,但是当他看穿袁世凯复辟帝制的险恶用心,在对袁进行劝阻遭到拒绝之后,他一反拥袁的立场,积极投身反袁运动中。

最后他又帮助蔡锷潜回云南,举起讨袁义旗,终于使袁世凯倒台。

而有人所以犯“将以前和全人一笔抹煞”这种毛病,正是由于陈腐的形而上学观念“像幽灵一样在人们的头脑里转悠”。

联系的观点还要求我们联系具体的环境、条件评价人物或某种言论。

比如对历史人物及其言论,就应当用历史的眼光进行分析、评价。

邓拓在《不要秘诀的秘诀》一文中,引用了南宋陈善《扪心新话》中的一段文字,接着便具体分析:“用现在的眼光读这段文字,也许觉得他的见解很平常。

然而,我们要知道,陈善是南宋淳熙年间即公元12世纪后半期的人。

在那个时候他就能提出这样鲜明的主张,也算是难能可贵的了。

”联系的观点要求我们多方面的探求、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在此之前我们所介绍的概念分析、特征分析、数量分析、因果分析以及比较的方法,实际上都是探求事物之间联系的方法。

在议论文写作中,这些方法对于我们打开思路,丰富对事物的认识,有着极大的作用。

[例文评析]“温柔”小议——电视连续剧《红楼梦》观后电视连续剧《红楼梦》播放之后,我曾作了一些粗浅的调查,发现许多人都喜欢薛宝钗,而认为林黛玉是“小鸡肚肠”不可捉摸。

翻开《红楼梦》,我们也可以看到:刚进贾府时的宝钗“品格端方,容貌丰美”,人多谓黛玉所不及。

而宝钗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不比黛玉孤高自许,目下无尘,故比黛玉大得下人之心。

就是宝玉、黛玉对她的宽容忍让和俨然似长辈般的关怀也不得不颔首叹服。

历来的红评中,厚薛薄林的更是不少,不说别的,脂砚斋的评论中就有这样明显的倾向。

薛宝钗作为封建淑女的典型形象,得到这么多人的赞扬,原因是多方面的。

我认为就当今读者来说,很可能是被她温柔的性格所迷惑,而不能认识其思想本质。

于是乎,薛宝钗似乎深得男士们的青睐,成为女士模仿的对象。

那么,我们到底当如何看待这温柔的性格呢?请允许我们对此作一番历史的考察。

在《红楼梦》中,与宝钗相类似那位“生得袅娜纤巧,行事又温柔和平”的秦可卿被贾母视为“重孙媳中第一个得意之人”;再有那“枉自温柔和顺”的袭人,远不如晴雯之高洁傲气,却能换得“宝二姨娘”的地位;美誉著于史册的努尔哈赤的妻子孝慈高皇后,《清史稿》对她的评价是“庄敬聪慧,同气婉顺,端庄贤淑”。

看来,在我国,“温柔”似乎被人们视为理想性格。

但是在西方,那些热情奔放、坦率外露的吉普赛姑娘如银幕上的叶塞尼亚、梅里美笔下的嘉尔曼,不都受到了很高的评价吗?即使在我国,比如魏晋南北朝,战乱频仍,人们往往推崇骁勇刚建的性格,巾帼英雄花木兰不就是家喻户晓、众口皆碑的吗?所以,我觉得喜爱某种性格,往往与民族的文化传统、生活习惯、时代风尚有着密切的联系。

“温柔”决不是唯一的方世不变的“理想性格”。

以温柔这种性格的评价,不仅因时而异、因地而异,而且还应因人而异。

人们的社会实践、思想操守不同,温柔的性格被抹上不同色彩,也应当得到不同的评价。

中国历史上虽然都崇尚喜爱温、敦厚的性格,而在实际上有是区别的。

统治阶级历来提倡“中庸之道”,侈谈“仁者爱人”,崇尚温柔敦厚,但在某种程度上仍带有虚伪性。

贾政对儿子宝玉大打出手,可见其并不敦厚。

宝钗在黛玉面前向妈妈撒娇,硬是触动她内心的隐痛;当黛玉向她诉说寄人篱下之苦时,她竟用“嫁妆”一事来讽刺她,可见她对付“敌手”并不“温柔”。

许多反动政客如口蜜腹剑的李林甫之流,看上去温文尔雅,道貌岸然,其实都是包藏祸心、无所不为的伪君子。

被统治阶级一方面受“中庸之道”,“仁、义、孝、悌”之类思想的影响,一方面在劳动斗争中,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团结互助,这些都有助于形成“温柔敦厚”的性格。

但是由于各人的思想感情、生活道路不同,他们的“温柔”性格又不尽相同:有的表现为逆来顺受,甘于忍受剥削和压迫;有的则表现为刚柔并济,对友谦和体贴,对敌则毫不心慈手软。

《家》中,觉新的妻子梅珏温柔善良,但她甘心忍受一切压迫,从而导致了她最终的悲剧下场。

而我们的名誉主席宋庆龄同样也是一位温柔可亲的东方女性,她却不是一味的温柔,她是一位也敢于向黑暗势力勇猛战斗的女杰。

可见,我们不能孤立地评价一个人的性格,而要将它放在具体的环境中,与这个人的思想情感、社会实践联系起来加以评价。

正如我们可以批判地继承古代的文化遗产,我们同样可以喜爱中国人历来崇尚的温柔性格。

但重要的是在全国人民团结一心搞四化的新时期,我们应当在其中注入新的思想内涵。

另外,大千世界,五光十色,我们决不可能也不应当强求所有的人都像机械产品那样养成同一种模式的性格。

因此我们应当投身到当前火热的生活、斗争中去,用人类的知识,思想的精华丰富滋润自己,使自己的性格在“四有”的基础上日臻完美。

至于那些模拟薛宝钗的“珍重芳姿昼掩门”的闺秀性格的人,我们在此进一忠告:切勿学东施效颦。

新一代青年最时髦的应该是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广博深沉的思索。

否则他们就像那些盲目追求衣着奇特而自以为是美的人一样,到头来都只会落得“画虎不成反类犬”。

对于温柔的性格应该如何评价?指出,应当具体分析,因时而异、因地而异、因人而异,这当中便渗透了“联系的观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