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考语文文言文翻译《闲情记趣》

合集下载

【初中文言文】闲情记趣翻译

【初中文言文】闲情记趣翻译

【初中文言文】闲情记趣翻译导语:《浮生六记》是一部自传体散文共六卷,每卷皆有小题,依次是《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中山记历》《养生记道》,遗传至今只剩四卷。

余闲居,案头瓶花不绝。

芸①曰:“子之插花能备风晴雨露,可谓精妙入神。

而画中有草虫一法,盍②仿而效之?”余曰:“虫踯躅③不受制,焉能仿效?”芸曰:“有一法,恐作俑④罪过耳。

”余曰:“试言之。

”曰:“虫死色不变,觅螳螂蝉蝶之属,以针刺死,用细丝扣虫项系花草间,整其足,或抱梗,或踏叶,宛然如生,不亦善乎?”余喜,如其法行之,见者无不称绝。

求之闺中,今恐未必有此会心⑤者矣。

——节选自《浮生六记·闲情记趣》【注释】①芸:即陈芸,沈复的妻子。

②盍hé:何不,为什么不。

③踯zhí躅zhú:徘徊,一个人在某一地方来回走。

④作俑:制造殉葬用的偶像,比喻倡导做不好的事情。

⑤会心:集心,专心。

【翻译】我的居室休闲,案头瓶花许多,芸说:“这样插花,能表现花在风晴雨露中各种姿态风韵,可谓精妙入神。

然而画卷中也有草木与昆虫共同相处的方法,你何不仿效一下?”我说:“小昆虫徘徊不定,怎么仿效?”芸说:“我倒有个方法,恐怕始作俑而引起罪过呢!”我说:“你试说说。

”芸说:“小昆虫死了不会变色,寻找螳螂、蝴蝶之类用针刺死,拿细丝线捆着它的脖子系在花草间,再整理它的脚足,或抱在花梗上,或踏在叶上,这样宛如活生生的小虫,不是更好么?”我很高兴,按她的方法去试验了,结果来看的人无不称绝赞美。

如今在闺中寻找,恐怕未必有能够如此懂得我心思的人了。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闲情趣事文言文翻译

闲情趣事文言文翻译

昔者,余游于山林之间,遇一隐士,居草庐,隐于林壑。

隐士性情恬淡,不慕名利,日与清风明月为伴,与松柏为友。

余慕其闲情趣事,遂留宿数日,共论诗酒,相谈甚欢。

隐士曰:“吾之闲情趣事,非同俗世之人所求。

吾辈生于尘世,却求于尘世之外。

朝饮清泉,暮餐松露,琴棋书画,诗酒歌吟,此乃吾等之所乐也。

”余问:“如此闲情趣事,岂非虚度光阴乎?”隐士笑曰:“非也。

此乃修身养性之道。

人生在世,不过数十载,若只知追求名利,岂不辜负了这美好时光?吾辈虽居山林,心却系天下。

朝观日出,暮赏月华,感受天地之广博,心灵得以净化,此非虚度光阴,乃充实人生之至宝也。

”一日,隐士邀余共赏山间美景。

时值初夏,山花烂漫,蜂蝶翩翩。

隐士携酒一壶,曰:“此山间美景,非独观之可也,须饮美酒,方能尽兴。

”遂于石上铺席,置酒肴,对坐而饮。

酒酣耳热,隐士起舞,曰:“人生几何,应及时行乐。

吾辈虽隐于山林,然心向往之,岂可虚度此生?”余亦起舞,随隐士歌吟,声振山谷。

又一日,隐士邀余泛舟湖上。

湖水碧波荡漾,鱼跃鸢飞。

隐士持卷,曰:“此湖光山色,美不胜收。

吾欲绘其景,以抒胸臆。

”余亦命笔,共绘湖光山色。

绘毕,隐士曰:“画中景色,虽不能尽传其美,然亦足以畅怀。

”余笑曰:“画中自有山水情,何须多言?”自此,余常与隐士共度闲情趣事。

有时登高望远,有时垂钓湖畔,有时煮茶论道,有时抚琴吟诗。

每当此时,余皆心旷神怡,忘却尘世之烦恼。

一日,隐士曰:“吾闻君子之交淡如水,吾与子之交往,亦如斯也。

吾辈虽隐于山林,然心系天下。

愿子亦能心怀天下,勿为俗世所累。

”余答曰:“弟子谨记先生教诲,自此后,必心怀天下,不负先生所望。

”岁月如梭,转眼数年已过。

余与隐士之情谊愈深,闲情趣事亦日益丰富。

然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余终觉不能久留山林,遂告别隐士,重返尘世,投身于国家大事。

回首往昔,余感慨万分。

那闲情趣事,如同一幅幅画卷,永远镌刻在余的心中。

虽身处俗世,然心中常有山水之乐,此乃隐士所赠予余之宝贵财富。

文言文《闲情记趣》的翻译

文言文《闲情记趣》的翻译

文言文《闲情记趣》的翻译
回忆起我小时候,(视力特别好)能睁大眼睛直视太阳,能看清秋天鸟儿新生出的最细的羽毛,(只要)见到细微的东西,一定要仔细察看它的纹理,因此常常产生超然物外的乐趣。

夏天(的傍晚),蚊子成群地飞,嗡嗡的叫声像闷雷,(我)暗暗地把它们比作一群在空中飞舞的鹤。

我心里这样想,那成百上千的'蚊子果然都变成鹤了。

(我)昂着头看,脖子也累得发僵了。

(我)又把蚊子留在白色的睡帐中,慢慢地用烟喷它们,让它们冲着烟雾飞叫,(我把这个景象)比作“青云白鹤”的景观,果然它们就像白鹤在云端飞鸣,我高兴得(不停地拍手)叫好。

我常在凹凸不平的土墙边、花台旁和小草丛生的地方蹲下身来,让身子和花台一样高。

聚精会神地仔细观察,把草丛看作树林,把虫蚊想像成野兽,把凸起的土块比作山丘,把低洼的地方当作壕沟,(我)便在其中安闲自在地神游。

有一天,(我)看见两个小虫在草间争斗,我就仔细观察,看得兴致正浓时,突然一个家伙掀倒“山”压倒“树”走来,原来是一只癞虾蟆,{它}舌头一吐,两只小虫就全被它吞掉了。

(当时)我年幼,正在出神地看(那两只小虫争斗),(癞虾蟆的到来)不觉使我猛然一惊。

(等我)神情安定下来,(便)捉住了这虾蟆,抽了它几十鞭子,把它赶到别的院子去了。

《闲情记趣》文言文译文

《闲情记趣》文言文译文

《闲情记趣》文言文译文导读:原文《闲情记趣》·沈复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

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闲情记趣全文翻译:回想我童年的时候,能够对着太阳张开眼睛,明察秋毫,见到极小的东西,必定细细去观察它的纹路,所以常常得到事物之外的趣味。

夏日的蚊子声音象雷鸣,我心里把它比作成群的仙鹤在天空飞翔。

心里这么想,成千成百的蚊子果然变成仙鹤了。

我抬起头看,脖子都硬了。

我又让蚊子留在帐子里面,慢慢地吸口烟喷出来,叫蚊子冲烟飞鸣,当作青云中的白鹤观看,果然就象鹤唳云端一样,令人怡然称快。

我又常在土墙凹凸的地方,或是花台小草丛杂的地方,蹲下身子,与花台一般高,定神仔细观察,以丛草作为树林,以小虫和蚂蚁作为野兽,以泥土凸的作为山丘,凹的作为山谷,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有一天,见到有两个小虫在草里斗,看得正高兴的时候,忽然有个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原来是一只癞虾蟆,舌头一吐,两个小虫就被它吞了进去。

我年纪小,正看得出神,不觉吓得叫了起来。

定了定神,捉住这只癞虾蟆,鞭打了数十下,驱逐去别的院子。

沈复其他文言文原文余闲居,案头瓶花不绝。

芸①曰:“子之插花能备风晴雨露,可谓精妙入神。

而画中有草虫一法,盍②仿而效之。

”余曰;“虫踯躅③不受制,焉能仿效?”芸曰:“有一法,恐作俑④罪过耳⑤。

”余曰:“试言之。

”曰:“虫死色不变,觅螳螂蝉蝶之属⑦,以针刺si,用细丝扣虫项系花草间,整其足,或抱梗,或踏叶,宛然如生,不亦善⑨乎?”余喜,如其法行⑧之,见者无不称绝⑥。

闲情记趣沈复原文翻译

闲情记趣沈复原文翻译

闲情记趣沈复原文翻译第1篇:闲情记趣沈复原文翻译闲情记趣沈复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使其冲*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

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此皆幼时闲情也。

【翻译】:回想我童年的时候,能够对着太阳张开眼睛,明察秋毫,见到极小的东西,必定细细去观察它的纹路,所以常常得到事物之外的趣味。

夏日的蚊子声音象雷鸣,我心里把它比作成群的仙鹤在天空飞翔。

心里这么想,成千成百的蚊子果然变成仙鹤了。

我抬起头看,脖子都硬了。

我又让蚊子留在帐子里面,慢慢地吸口*喷出来,叫蚊子冲*飞鸣,当作青云中的白鹤观看,果然就象鹤唳云端一样,令人怡然称快。

我又常在土墙凹凸的地方,或是花台小草丛杂的地方,蹲下身子,与花台一般高,定神仔细观察,以丛草作为树林,以小虫和蚂蚁作为野兽,以泥土凸的作为山丘,凹的作为山谷,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有一天,未完,继续阅读 >第2篇:沈复《闲情记趣》原文及翻译出处或作者:沈复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使其冲*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沈复的《浮生六记·闲情记趣》原文和翻译译文

沈复的《浮生六记·闲情记趣》原文和翻译译文

沈复的《浮生六记·闲情记趣》原文和翻译译文《沈复的《浮生六记·闲情记趣》原文和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沈复的《浮生六记·闲情记趣》原文和翻译译文沈复的《浮生六记·闲情记趣》原文和翻译会员:w8257008友情提供沈复的《浮生六记.闲情记趣》全文带译文原文:余闲居,案头瓶花不绝。

芸曰:“子之插花能备风晴雨露,可谓精妙入神。

而画中有草虫一法,盍仿而效之。

”余曰;“虫踯躅不受制,焉能仿效?”芸曰:“有一法,恐作俑罪过耳。

”余曰:“试言之。

”曰:“虫死色不变,觅螳螂蝉蝶之属,以针刺死,用细丝扣虫项系花草间,整其足,或抱梗,或踏叶,宛然如生,不亦善乎?”余喜,如其法行之,见者无不称绝。

求之闺中,今恐未必有此会心者矣。

我的居室休闲,案头瓶花许多,芸说:“这样插花,能表现花在风晴雨露中各种姿态风韵,可谓精妙入神。

然而画卷中也有草木与昆虫共同相处的方法,你何不仿效一下?”我说:“小昆虫徘徊不定,怎么仿效?”芸说:“我倒有个方法,恐怕始作俑而引起罪过呢!”我说:“你试说说。

”芸说:“小昆虫死了不会变色,寻找螳螂、蝴蝶之类用针刺死,拿细丝线捆着它的脖子系在花草间,再整理它的脚足,或抱在花梗上,或踏在叶上,这样宛如活生生的小虫,不是更好么?”我很高兴,按她的方法去试验了,结果来看的人无不称绝赞美。

在女人里寻找(和芸同样的人),现在恐怕再没有这么善解人意的了吧!译文:我的居室休闲,案头瓶花许多,芸说:“这样插花,能表现花在风晴雨露中各种姿态风韵,可谓精妙入神。

然而画卷中也有草木与昆虫共同相处的方法,你何不仿效一下?”我说:“小昆虫徘徊不定,怎么仿效?”芸说:“我倒有个方法,恐怕始作俑而引起罪过呢!”我说:“你试说说。

”芸说:“小昆虫死了不会变色,寻找螳螂、蝴蝶之类用针刺死,拿细丝线捆着它的脖子系在花草间,再整理它的脚足,或抱在花梗上,或踏在叶上,这样宛如活生生的小虫,不是更好么?”我很高兴,按她的方法去试验了,结果来看的人无不称绝赞美。

中考文言文复习:闲情记趣文言文翻译

中考文言文复习:闲情记趣文言文翻译

中考文言文复习:闲情记趣文言文翻译中考文言文复习:闲情记趣文言文翻译《闲情记趣》余忆幼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真鹤也。

抬头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此中,悠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入迷,不觉呀然惊慌。

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译文】回忆我童年的时候,可以对着太阳张开眼睛,明察秋毫,见到极小的东西,必然细细去察看它的纹路,因此经常获得事物以外的兴趣。

夏季的蚊子声音象雷鸣,我内心把它比作成群的仙鹤在天空翱翔。

内心这么想,成千成百的蚊子果真变为仙鹤了。

我抬开端看,脖子都硬了。

我又让蚊子留在帐子里面,慢慢地吸口烟喷出来,叫蚊子冲烟飞鸣,看作青云中的白鹤观看,果然就象鹤唳云端同样,令人怡然称快。

我又常在土墙凹凸的地方,或是花台小草丛杂的地方,蹲下身子,与花台一般高,定神认真察看,以丛草作为树林,以小虫和蚂蚁作为野兽,以泥土凸的作为山丘,凹的作为山谷,神游此中,悠然自得。

有一天,见到有两个小虫在草里斗,看得正快乐的时候,忽然有个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本来是一只癞虾蟆,舌头一吐,两个小虫就被它吞了进去。

我年龄小,正看得入迷,不觉吓得叫了起来。

定了定神,捉住这只癞虾蟆,鞭打了数十下,驱赶去其他院子。

求文言文《浮生六记.闲情记趣》解释!

求文言文《浮生六记.闲情记趣》解释!

《闲情记趣》是从清代沈复撰写的《浮生六记·闲情记趣》中节选的。

作者追忆了自己的童年生活,反映了儿童丰富的想像力和天真烂漫的童趣。

文章没有连贯的情节,只是先总后分地叙述了童年生活中的趣事。

全文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总写童年时视觉敏锐,喜欢细致地观察事物,常有意想不到的'乐趣。

“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既反映小孩子视觉敏锐,又表现出孩子的稚气、天真。

“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说明作者小时候善于细致地观察细小事物,看到细微的事物中那些别人所不能看到的妙处,产生超然物外的乐趣。

第二部分(第2段至篇末),具体写童年观察景物的奇趣。

先写夏天观察蚊飞的乐趣。

“夏蚊成雷”是夸张又是比喻,这里则是“我”从蚊群嗡嗡的声音与闷雷声相似的特点联想到雷声。

而把蚊比作鹤,也是蚊子的体形、长足与鹤相像,这是孩子们的联想。

这些联想不但照应了第一部分的“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同时也为下文作了铺垫。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心里这样想,眼前就果然出现了群鹤飞舞的景观。

这是在前文联想基础上的想像,这正是“物外之趣”。

而“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参考:《浮生六记》是一部水平极高影响颇大的自传体随笔,在清代笔记体文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

该书的特点在于真纯率真,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富有创造性。

这种创造性,首先体现在其题材和描写对象上。

在书中,作者以深情直率的笔调叙了夫妻闺房之乐,写出了夫妻间至诚至爱的真情。

在中国文学史上,描写情爱的诗文很多,但大多或写宫廷艳史,或写权势礼法淫威下的爱情悲剧,或写风尘知己及少男少女之间的缠绵,很少涉及夫妻之情。

别具慧眼的陈寅恪指出:“吾国文学,自来以礼法顾忌之故,不敢多言男女间关系,而于正式男女关系如夫妇者,尤少涉及。

盖闺房燕昵之情意,家庭迷盐之琐屑,大抵不列于篇章,惟以笼统之词,概括言之而已。

此后来沈三白《浮生六记》之《闺房记乐》,所以为例外创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中考语文文言文翻译《闲情记趣》导读:《闲情记趣》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

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译文】
回想我童年的时候,能够对着太阳张开眼睛,明察秋毫,见到极小的东西,必定细细去观察它的纹路,所以常常得到事物之外的趣味。

夏日的蚊子声音象雷鸣,我心里把它比作成群的仙鹤在天空飞翔。

心里这么想,成千成百的蚊子果然变成仙鹤了。

我抬起头看,脖子都硬了。

我又让蚊子留在帐子里面,慢慢地吸口烟喷出来,叫蚊子冲烟飞鸣,当作青云中的白鹤观看,果然就象鹤唳云端一样,令人怡然称快。

我又常在土墙凹凸的地方,或是花台小草丛杂的地方,蹲下身子,
与花台一般高,定神仔细观察,以丛草作为树林,以小虫和蚂蚁作为野兽,以泥土凸的作为山丘,凹的作为山谷,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有一天,见到有两个小虫在草里斗,看得正高兴的时候,忽然有个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原来是一只癞虾蟆,舌头一吐,两个小虫就被它吞了进去。

我年纪小,正看得出神,不觉吓得叫了起来。

定了定神,捉住这只癞虾蟆,鞭打了数十下,驱逐去别的院子。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