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等职业学校考试质量评价标准的思考
关于中职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思考

组 织是 否严 密 、教 师 的语 言是否 简洁 而有 感染 力 、板书是否工整 、重点是否突出 、课堂提 问是 否巧妙 、内容安排是否得 当等等。而如何指导学
生有针对性地 阅读教材 、有效 听课 、练 习 、练 后反思等内容 则很少涉及 。这种 “ 一边倒 ”式的
和评价教学过程 中最基本 的一些要 素 ,例如教学
进而主动寻求不断改进 的方法 。
1 . 3注重终结性评价 ,忽视过 程性评价
目前大多数中等职校对学生学业的评价 ,通 常是在课程修 完和学期结束时进 行 1 次 书面 闭卷 考试 , 然 后根据卷面 答题情 况给每个 学 习者一个 百分等级分数 ,这个分数就作为学生该课程 的学 业成绩 。对教师教学质量 的评价一般也是在学期 末 ,是一种终绪 、行政 陛评价 。评价 的实施是 自上而下单向的、指令 的 。评价注 重的是学生 的学 习结果 ,而不是学 习过程 ;注 重的是教师的 最终教学结果而不是教师发展和教学过程 。对教 师评价的反馈环节基本停留在公布考评结论 ,缺
教学评价 ,恰恰是单向 “ 灌输式 ”教学 的反映 , 与现 代教学论提倡 的学生主体地位极不符合 。其
实教学活动 是教师与学生密切联 系、相互作用的 双边活动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 ,教师是学
生学习的指导者和组织者 ,因此 ,教育评价本身
也应该是双 向、互动的过程 ,不仅要关注教师的
心 。与此相适应 ,现行教学评价的重点就成了评
收稿 日期 :2 0 1 3 — 0 2 — 0 4
作者简介 :陈秀美 ( 1 9 6 4 一),女 ,福建周宁人 ,高级讲师,主要从事职业教育管理工作。
中职教育学生学习质量评价研究

教育探索99作者简介:李旭辉(1977— ),男,汉族,福建南安人。
主要研究方向:中职教育管理。
课题项目:南安市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中职教育学生学习质量评价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NG1352—30)。
中职学校学生学习质量评价通常由理论知识评价、实践技能评价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三部分组成。
通过建立合理、适用的学习质量评价体系进行科学规范的评价既可引导学生进入正确的学习轨道、获得良好的结果质量,又可促进职业学校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出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技能型人才。
本课题第一阶段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进行收集资料。
对学生及用人单位进行调查主要采用发放纸质调查问卷及问卷星,并结合个别访谈法,线上线下进行调查,对教师、家长主要发放问卷星,对收集的结果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形成本课题一些结论。
一、中职教育学生学习质量评价存在的问题(1)由于中职学校专业不计其数,同一所学校就有好几个专业,每个专业的专业课也非常之多,大部份专业课根本没办法安排统一的测试,大部分学校也因各种原因没有形成各学科的题库,因此在评价过程中由任课教师主导课程评价,教师对学生评价的实施完全按照自己的标准进行评价,评价存在着较大的随意性。
(2)目前学校进行的评价主要以文化知识考试的成绩为主,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核,忽视了不同专业的不同性质,缺乏针对性。
(3)中职教育学生学习质量主要为校内评价,缺乏企业、行业及学生家长等各方面的评价,不能全面反映学生实际学业水平。
(4)评价标准没有依据企业、行业的实际需要,使学生难以达到技能型人才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要求,影响了学生的就业质量。
二、中职学生学习质量评价研究的思路(1)中职学生学习质量评价应坚持从所在区域和自身优势出发,突出考虑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努力创建有区域特色的中职教育模式,建立和完善适合以就业为导向、以提升学生能力为核心的职业学校教育教学评价体系。
(2)根据不同的评价目的和需求选择不同类型的评价指标、度量尺度和赋值方法,解决不同学生、不同学习质量指标采用不同评价方法的应用问题。
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考核评价办法的思考

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考核评价办法的思考发表时间:2020-11-10T14:25:04.813Z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7卷第20期作者:曹丽娜[导读] 为了能够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健康发展提供保障,中职学校优化中职学生的素质管理就显得箭在弦上曹丽娜长春市机械工业学校 130011 摘要:为了能够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健康发展提供保障,中职学校优化中职学生的素质管理就显得箭在弦上。
中职学生缺乏内在学习动力,不好学,不爱学。
中职教师需要综合更新完善对中职学生综合素质考核评价的方法, 不断完善中职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建设,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要有耐心对其进行悉心指导,引领学生逐步解决所遇到的困难。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综合素质;考核评价引言:很多招收中职学生的相关企业都对中职学生的综合素质颇有微词,主要体现在实干能力欠缺,专业素养不高等等。
发生这些不良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在中职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其综合素质没有得到全面提升,这和中职学校对中职学生综合素质考核评价办法的落后有很大关系。
要想从各个方面提升中职学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就需要学校制定全新的综合素质考核评价办法,通过约束管理中职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方法来不断提升中职学生的实践职业素养。
一、中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考核办法应用现状分析 (一)综合素质考核评价办法空有理论,缺乏实践条件众所周知,中职学校招收到的学生实际上本身思想道德觉悟就没有达到很高的思想境界,生源质量自然不高,他们的理论基础较差,品行也让人堪忧。
而很多中职学校虽然对此制定了一系列的综合素质考核评价办法,但是在实际执行的时候却总是没有效力。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习由于缺乏专业的道德素养,因此在课堂学习中的表现主要为课前不预习,课下不复习,专业课难度大,学生很多理解不了,这样长期在听天书的状态下自然感到学习压力大,甚至对学习产生厌恶,导致专业理论知识薄弱、专业技能不高,缺乏一个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应具备的各项专业实力,并且中职学生的实践职业素养不高。
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评价的反思

教学评价是教育过程的—个重要环节, 以教学为 学过程是否使 你提 高了 分析能力? 潦 尔大学 ’ 恃 针对学 最深的体验。 研 象, 按照_定的教学目 标和教学原则, 运用科学 习 兴趣向 学生提出 如下问题: ‘ 教师的 反馈能 否激发 与否的 你 关键 , 教学评价应关注学生,- g 因此, i ̄@t# t - ” ‘ 蜘} 没置的问题是否 与进来。另外 , 可行的评价方法及技术, 对教学过程、 教学成果、 学习 社会上的各种组织的评价、 校友及毕业 生的追踪评价对于改进教学也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效果给予 阶疽 E 的判断。 对象来说, 从 既葡喇 教学 能把你殆尽研究的乐趣之中? 工作的评估, 也有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测试, 还应包括对 同时, 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评价往往重视学生专 例如, 学生毕业后到社会 E 从事各件职业, 企业对于这 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整体考量, q J 部分学生是否满意, x  ̄ : q 学生所学能否应用倒实践当中, 这 学校教 质量的总体评价。中国古f 就出现了教育评 业技能的掌握, t 则往往被忽视。 价的雏形, 丰 记・ : 如《 学记》 撒学然后知不足, L ‘ 教然后 会责任的关注, 关系着教学内 容以 及教学方 法的恰当 与否, 这些信息 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然后能自 强也。 故日 l _ 4评价标准看过多强调共性和—般趋势, 忽略 者 当及H她反映倒学校当中, 随 寸 学校可 ̄9, 得到某 2 e 0 教掣相 长也。”对教 与学的辩证 进行 了深入的思 了个体差异和个性化发展的价值 些改革的启示和建议。 考, 可以说可以涉及到了教学评价的范畴。 在国家统—模式的框架下, 职业教育的发展受到 2 评 程中 3 挝 应该更 加注重学生能力 及综合素 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评价既有普通教育的共性特 了束缚,蜢 宅 栎 了, 学校都按照国家的 仓 E 蛆 每个 统一 质的提 而不是达到指标与 高, 否 点。 自己独特之处, 也有 如对学生的评价更注重专业性 标准去发展, 导致最后学校与学校之间办学大同小异, 目标, 学生应该是 等等。 学生与学生之间也没有鲜明的个性差异。在这种模式 评价的出发点和归宿 l 我国中 等职业 教学评 价存在的不足 之下, 中等职业教育缺乏活力与特色, 从而影响到中等 注学生的 整体 感受, 包括知识理论的 理解和掌 学习 握、 进入2 世纪以来, 1 我国的中等职业教学讨 导 教育质量。 的态度 和兴趣、 创造性的发挥等等, 是学生的考试 而不 到了迅速发展, 评价机制不断完善。 但是 当中仍然存在 l 5评价味糍重 学生, 轻教师、 学校 分数是多少, ] 某f课的及格率是多少。 着很多问题, 与西方国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要问 主 题 目 我国很多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砰价以教师 前, 2 . 4评价方法和手段应该多样化 如下 : 评价学生为主, 即通过测试、 考试等形式, 考察学生的 教学 活动是复 杂多变的, 每—种评价方法和手段 1 . 1教育评价睡沦基础薄弱,理论与实践不能做 学习 情况, 得分的高低则直接影响到 学生 对教师的 评 都不可 能用来检验所有的 教学, 此, 因 我们要运用多种 到真正的结合 价。这使醇黝f 耐斩艮 多精力放萑提高学生得分 E 。 评价 方法和手段, 把定性 方法与 定量 方法 评价与 教育评价的 前期形式—教 育测验最早在我国 萌 1 . 6列学校的评价反馈滩 以形威 } 威果 过程评价、 诊断陛i J碱性评价和终结性评 督 E H 结 芽, 周日 西 期就有了 这方面的 实践。 诸 朝, 到了 科举制 目前我国高校的教育评价, 教师、 学生、 学生家长、 合, 另外, 还可以运用网缮 } 资源优势, 多渠造 集信 探 息。 : ̄- h 国及日本都产 社会的评价的作用似乎仅仅局限于“ - 口碑”其评价结 , 2 5改 } 捆 拭 , 标 允i 自 哺 生了重要影响, 因此, 外许多学者认为, 国内 教育测验 果往往只能‘ 参考” 起到应有的引 , 无法 导作用。 而专家 在统一的国家标准下, 学校和学生都没有了 特 起源于中国 科举考试制度。 的 但是, 反倒是以 美国 为典 评价则 借助‘ 级 蚜雌 用, ‘ ; 平 怍 受到了 学校的重视, 色, 失去了活力, 因此, 统一的标准是不合理的。 应该允 型代表的西方国家首先对教育评价理沦进行了深入的 但其往往着眼于硬件i 霓沲与汇报数据, I 对‘ 软件” 管理 许学校自 我定位、 我发展, 自 自 有 己的特 色和优势。 所 研究, 开展了 并目 一系列的实践活动, 使得西方的教育 等难以进行长期的、 准确的追踪与评价。 以, 减少政府 列教育的 束缚是必须的, 应加强高 效的自 评价得到了j快的发展。 展 目前, 我国对教学 评价的理论 2对策建议 主力学、 自我管理的能力。 研究逐渐增多, 但是较多是移植西方的研究成果, 缺乏 针对以上的几个主要问题, 我们可以从我国当前 2 6正i评价, } 9 4 改过教学 创新性。 另外, 理论成果的研究应用到实际教学过程中 的国情和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现状出发,同时结合西方 评价的目 垦 为了发现问题,从而喃夹 问题, 而 的很少, 不能用于知道教育教学改革, 导致我们的研究 国家的先过 至 得出以下 几点 丝 验, 对策逶 : 不是为了 评价而评价, 高效应该端正思想, 因此, 不要 于实践各自 孤立存在的局面。 2 加强对教学评价基础理论的研究, l 并把理论 把评价当成 是— 项任务来 完成, 在日 管理当中 常的 就 1 2评价主体缺乏多元化 应用于实践 . 应谚 澜立 自 价、 我完善自 我评 自 9 意识。 美国的职业学校教学评价由学校组织, 政府无权 西方国家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是值得我们学 不可能一蹴而就 干涉, 其评价的主体是多元化的, 包括学校管理者、 同 习的, 但是每个国家的国情是不同的, 教育教学现状也 目 前, 我国的中等职业 胡 已经取得了 臣 的 彭 . 价 赶 进 行教师、 学生、 教师本人、 校友等。目前, 我国高校的教 是各有特色 , , 因此 国外的经验不是万能 的 , 我们要有 步, 但是, 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因此, 我们要立足国 学评价主要是以专家为主体。 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不够, 创新意 , 立足我国的实际, 致力于探索适合我国国情 情, 国 Ⅱ 噱 , 扬 侈 挢 不断改善我国 的中等 职业教学 评 教师和学生的参与较少, 有些学校也引入了学生评教, 的教学评研道路。理论研究只有直胃到实践中才能得 价体系, 使我国的中等职业 从而 教育质量 不断提高。 但多半是流于形式, 并没有实质的意义。校友、 毕业生 到检验, 能发挥其作 所以, 才 用, 加强瑾} 仑 潮究 人 高 员、 参考 文献 的追踪评价作为重要的一支评价力量也没有受到重 效、 育部的密切 教 联系 是必不可 少的, 应该在 他们中 间 I蔡敏 美国著名大学教学评价的内容特征 中国电子 l 】 视, 另外, 社会上各种力量参与评价的也很少, 这样对 搭建起一座桥梁, 以便适时沟通。 教育,06 . 2 0, 4 教学的改进是不利的。 2 2评估主体应该多元化, 改变专家“ 一锤定音” 『 2 等职业教育教学评价 J 中 王仑 新 叨大连 . 教育学院学 1 3评价内容过于形式化, 对学生较少关注 的局 面 . ,  ̄2o3 o 2. 我国的教学评价往往以某课程是否达到指标规 教师和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两个主体, 他们既是被 『黄立志. 3 】 高职高专教育教学评价体系的比较研究u职 l 定为准,而很少会考虑倒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对知识以 评价对象, 又应当是评价的主体, 他们的作用对于教学 业技 术教育2 0 1 o互 Q 及技能的掌握如何。美国教学评价不仅关注教师对课 来说是最重要的, 因此, 在评价过程中不能缺少了教师 『杨延改革教学评价模式 促进工学结合发展珥 中国 4 l 程体系和知识内容的处理,而且注重教师在教学中对 自 评和学生评教。教师的教学对学生的发展起着至关 高教研 究2 o’ 07 2 l 学生的注意 、 、 和帮助 。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 重要的作用, 尊重 关| 在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 教师对自己的教 作者简介: 谭兴梅(9 %) 扬州大学旅游管理 17 , 女, 解和 掌握、 课程的 学习 态度、 兴趣以 及学习 的独立性和 学有着最清楚的了解。 所以, 教师应该加强自我评价、 研究生, 商务高等职业学校 扬州 旅游系 助教, 研究方向 创造性等方面部受到关注。 例如, 哈佛大学在学生评教 自 我监控能力, 提高 自己的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 为酒店 管理。 不断 中问到: “ 教师的授课对你理解学科内容有帮助吗?教 学生作为教学 过程的直接受用者, 对教师的教学有着
中等职业学校开展职业能力测评的现状与改进措施——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例

中等职业学校开展职业能力测评的现状与改进措施——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例庞广信肖李欢(广西工业技师学院)摘要:中职学生职业能力测评的质量和效果对培养优秀技能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等职业学校的职业能力测评存在形式简单化、内容单一化、标准不科学不规范的问题。
中等职业学校可以通过完善职业能力测评模型,或与高职院校合作构建中高职衔接的职业能力测评体系,测评形式及测评主体多元化,测评内容多样化,测评标准规范化,测评指标权重合理化,测评数据的收集及处理科学化,增加测评次数等措施,优化学生职业能力测评工作。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职业能力测评;机电一体化技术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0-9889(2024)05-0054-06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指出,重点评价职业学校(含技工院校)德技并修、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训结合、学生获取职业资格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毕业生就业质量、“双师型”教师(含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师)队伍建设等情况,扩大行业企业参与评价,引导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对职业需求的变化,中等职业学校应在建立科学的职业能力测评体系基础上开展系统性测评工作,从而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
然而,当前中等职业学校的职业能力测评仍然存在着形式简单化、内容单一化、标准不科学不规范等诸多问题,影响了测评质量和效果。
为使中等职业学校的职业能力测评更加科学有效,本文在实证调研的基础上探讨职业能力测评的现状和改进措施,以期为职业教育和人才培养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一、中职学校开展职业能力测评的现状调研职业能力一般指人在职业工作中体现的能力,包括胜任日常工作任务的能力以及在复杂工作环境中做出准确判断和迅速应对的能力。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职业能力构成包括三个方面:职业岗位能力(特定技能)、专业基础能力(核心技能)和通用职业能力(通用技能)[1]。
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实施办法

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实施办法【摘要】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实施对于提升教学质量、推动学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首先从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和制定评价标准入手,确保评价体系科学合理。
通过开展评价工作和加强评价结果应用,实现对教学质量的全面监测和有效改进。
结合促进教学质量提升、推动学校发展和持续改进评价体系的目标,完善评价体系。
通过这一系列举措,中等职业学校将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提升教学质量,推动学校不断发展。
持续改进评价体系将成为学校提高综合实力和培养优秀学生的重要保障,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实施办法、评价指标、评价标准、评价工作、评价结果、促进提升、学校发展、持续改进1. 引言1.1 背景介绍现在教育领域的竞争日益激烈,各类学校都在积极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中等职业学校作为培养技能人才的重要场所,教学质量评价更是至关重要。
通过科学、客观地评价教学质量,可以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改进,提高教学水平,确保学生的学习效果。
建立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推动学校的整体发展,为学校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教学改进的需求,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实施办法也需要不断完善和提升。
只有通过科学规范的评价体系,才能更好地指导学校的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校的整体实力。
本文将围绕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实施办法展开讨论,希望可以为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质量提升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议和思路。
enderror2. 正文2.1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是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主要目的是为评价工作提供明确的依据和指导,确保评价工作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需要围绕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目标和特点来确定评价指标的内容。
这些指标应该涵盖教学质量、师资队伍、教学设施、学生素质培养等方面,全面反映学校的教学情况和办学水平。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评价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

2023-11-03contents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评价现状及问题•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评价对策及建议•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评价实践与探索•总结与展望目录01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评价现状及问题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评价的目的应该与学校的教育目标相一致,然而在实践中,往往难以确定评价目的,导致评价结果与教育目标脱节。
缺乏明确的目标导向目前,许多中等职业学校仍然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教师的主要指标,这不仅无法全面反映教师的教学水平,还可能误导教师过于关注学生成绩而忽视其他方面的发展。
过于关注学生成绩评价目的不明确缺乏科学的评价标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评价需要有一套科学、明确、可操作的评价标准,然而现实中,很多学校的评价标准模糊、不明确,导致评价结果缺乏公信力。
过于主观有些评价标准过于主观,导致评价结果可能受到个人情感、偏见等因素的影响,缺乏客观性和公正性。
评价标准不清晰过于关注教学能力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评价通常以教学能力为主要评价指标,然而教师的职责涵盖了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多个方面,单一的教学能力评价无法全面反映教师的综合素质。
忽视教师个性与特长每个教师都有其独特的个性与特长,而评价标准往往忽视这一点,导致评价结果缺乏针对性和激励性。
评价内容单一评价方法不科学缺乏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评价应该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然而在实践中,往往过于强调定量评价而忽视定性评价的作用。
缺乏自我评价与互评现有的评价方法多以他评为主,缺乏自我评价与互评环节,导致评价结果缺乏全面性和客观性。
02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观念落后缺乏先进的教育理念许多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和管理人员仍然持有传统的教学观念,重视知识传授而忽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的培养。
评价观念偏差教师评价的目的不仅仅是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还应该是激励教师积极进取、促进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发展的重要手段。
然而,一些教师和管理人员未能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导致评价观念落后。
考试质量分析范文

考试质量分析范文考试质量分析。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考试质量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考试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未来的发展,因此对考试质量进行深入分析,对于提高教育质量和学生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我们需要从考试内容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来分析考试质量。
考试内容应当与教学大纲相符合,与教材内容相一致,既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要求学生能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考试内容也应当具有一定的难度,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其次,我们需要从考试形式和方法来分析考试质量。
考试形式应当多样化,能够全面考察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例如,除了传统的笔试形式,还应当增加口试、实验、实践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在考试中能够充分展现自己的水平和特长。
同时,考试方法也应当科学合理,能够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避免应试教育和机械记忆。
再次,我们需要从考试监督和评价体系来分析考试质量。
考试监督应当严格,杜绝作弊现象,保障考试的公平公正。
评价体系应当科学,能够客观准确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发展水平,避免片面追求分数,忽视学生的综合素质。
最后,我们需要从考试结果的运用和反馈来分析考试质量。
考试结果应当能够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有益的信息和指导,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及时调整学习方法和策略。
同时,考试结果也应当能够为学校和教师的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
综上所述,考试质量分析是教育改革和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环节,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
只有不断完善考试内容、形式、监督、评价和结果运用,才能真正提高考试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一 理论 考核
动 学生学 习积 极 性 和 主动 性 的作 用 。如 期 中考 试 、
期 末考 试等 。
难度。
哥
( ) 二 实训考核 实训 考核 可 以给 学 生 提 供 一 个 重 温 、 证 理 论 验
知 识 。 它 也 是 检 验 理 论 教 学 质 量 的 重 要 手 段 。 实 从 训 考 核 中发 现 教 学 内 容 和 方 法 上 的 漏 洞 , 进 一 步 为 改 进 教 学 工 作 提 供 依 据 。学 生 通 过 实 训 对 所 学 知 识 进 行 检 验 , 中发 现 知 识 准 备 的 不 足 , 而 获 得 新 的 从 继 学习 动力 。如实 验 、 学 实 习 、 产 实 习等 。 教 生
; 0. 82o
多数人 认 为 在 学 校 教学 阶 段 学 生 考 试 中 , 度 信
使 水 平 低 的 学 生 得 低 分 。 区 分 度 高 的 试 题 , 把 水 应 不 低 于 0 6 笔 者 个 人 则 认 为 职 业 学 校 考 试 的 信 能 .。 平不 同的学生 的成 绩 区别 开来 。 如果 某一 试 题 全体 度最 好在 07 .0以上 。 学 生 都 答 对 或 根 本 无 人 答 对 , 说 明 该 题 没 有 区 分 则 度 , 者 说 该 题 区 分 度 很 低 。 如 果 在 某 一 题 上 水 平 或
的 难 度 值 为 : X =而 =O 6。 P-丽 6
.
显然 , 难度 值 与试 题难 度 成 正相 关 关 系 : 度 值 难
大 则试 题难 度 大 , 度 值小则 试 题难 度小 。 难
一
般 认 为 难 度 值 控 制 在 O. 5左 右 为 好 。 由 于 职
合 。 选 , 用 于考查 学 生 的实 际操 作 能 力 , 毕 业 后 走 上 业 教 育 的 培 养 模 式 强 调 的 是 “ 格 ” 不 是 “ 拔 ” 因 为
( ) 能 考 核 三 技
难 度 值 的 计 算 公 式 : l P= " l " t f
式 中 , 为难 度 值 , 为 参 加 考 试 的 学 生 在 该 题 P
知 识 的机会 , 强 对理 论 知识 的理 解 , 固所 学 理论 失 分 的平均 值 , 为试题 满分 值 。例如 : 题 满分 值 加 巩 w 某 为 1 O分 , 生 在 该 题 失 分 的 平 均 值 为 3分 , 该 题 学 则
二 、 试 质 量 的 评 价 标 准 考
及格率 , 基础 不 太理 想 的学 生也 能坚 定学 习信 心 。 让
( ) 分度 二 区
考 试 起 着 指 挥 棒 的 作 用 , 这 种 指 挥 棒 作 用 主 而
区 分 度 是 指 试 题 鉴 别 学 生 水 平 差 异 的 区 分 能
作者简介: 王卫红(9 8 ) 男, 1 一 , 江苏姜堰人 , 6 姜堰 市劳动职业技术 学校副校 长, 主要研 究方 向为数 学教学。
生 学 习 的积极性 , 不 同层 次 的学 生 都 能学 有 所 得 、 让 学 有 所 成 就 成 为 我 们 每 个 职 教 工 作 者 的 责 任 。作 为
考 试 的设 计 人 员 , 们 首 先 应 了 解 考 试 的 类 型 , 握 卷 整 体 的 质 量 。 试 题 质 量 的 评 价 标 准 是 难 度 和 区 分 我 把 命 题 的质 量 标 准 。 只 有 在 正 确 的 考 试 理 论 指 导 下 , 才 能 提高考 试质 量 , 好 地 发挥考 试 的功 能 。 更
3 i。。。‘。。。。ao 2 Tah。。。n。。 — 。。。。 g’。。t。n 。。。‘。’。。。。 。。。‘。d。ir。 ’。。‘。’ 。。。— 。。‘。。’is。 e i a 。。t c n m 。。 i
维普资讯
力, 是鉴 别学 生水 平高 低 的指标 。这 种 区分 能 力 , 具 体 是指试 题 用 于 测 试 时 能 使 水 平 高 的 学生 得 高 分 ,
来 说 , 题 难 度 要 适 中 。 难 度 过 大 或 过 小 , 往 会 出 试 往 命 题 要 求 紧 扣 教 学 大 纲 , 于 教 师 教 过 的 内 容 。 现 全 体 考生 都 得 高分 或 都 得 低 分 的现 象 , 利 于 学 限 不 它 用 于 考 查 学 生 在 一 段 时 问 内 的 学 习 情 况 , 挥 调 生 学 习 积 极 性 的 提 高 , 此 命 题 时 必 须 控 制 试 题 的 发 因
一
度 , 卷 整体 质量 的评价 标准 是信 度 和效 度 。 试 ( ) 度 一 难 难 度 是 衡 量 试 题 难 易 程 度 的 指 标 。 一 道 试 题 的 难度 值 , 是 表 示 学 生 解 答 该 题 的难 易 校 的考试 类 型一 般 分为 如下 几种 :
维普资讯
关于 中等职业学校考试质 量评价标 准的思考
口 王 卫 红 ’
( 姜堰市劳动职业技术学校 , 江苏 泰州 250 ) 250
由 于 受 生 源 问 题 的 困 扰 。 业 学 校 的 学 生 学 习 职
要通 过考 试所 用 的试 题表 现 出来 。学 生往 往 是 考 什
可 以促进 学 习质 量 的提 高 。 考 试质 量包 括 两层 含义 : 是 试 题 质量 , 是 试 一 二
基础参 差不 齐 , 此 , 高 考 试 质 量 , 好 地 激 发 学 么 就 学 什 么 , 么 考 就 怎 么 学 。 因 此 , 高 考 试 质 量 因 提 更 怎 提
社 会 胜 任 工 作 打 下 坚 实 的 基 础 。 考 核 方 法 以 实 际 操 此 职 业 学 校 的 考 试 也 不 同 于 其 他 普 通 中 学 的 考 试 , 3以 作 为 主 , 当 结 合 其 它 形 式 , 便 准 确 了解 学 生 的 真 笔 者 认 为 难 度 值 最 好 不 高 于 O. , 保 证 具 有 较 高 的 适 以 实 水平 , 变 死记 硬背 、 分低 能 的现 象 。 改 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