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审计史上的几位著名人物

合集下载

司马迁史记中的人物描写

司马迁史记中的人物描写

司马迁的《史记》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史学著作之一,其中描述了许多历史上的人物。

下面是关于几位著名人物的描写:
刘邦:刘邦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统帅,他在西楚的王位上待了四十五年。

他的才华比较广泛,既会文学,又会军事,而且能辩论、善于推理,是一个博学多才的人。

他在位期间,统一了中国,建立了西汉朝,为中国历史上建立统一中央集权的基础作出了巨大贡献。

孟子:孟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他的著作《孟子》是中国儒家学派的经典之作。

他认为,人是天生良善的,只有在社会的制度和教育的影响下才会变坏。

他还主张,政治应当以人民的利益为中心,而不是以统治者的利益为中心。

孟子的思想对中国历史上的政治和哲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苏秦:苏秦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他是中国古代唯一一位女性的思想家。

她的著作《苏秦论》被誉为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上的经典之作。

苏秦认为,应当以人民的利益为中心,应当解决民生问题。

她还主张,女性也应当参与政治,并且女性有着独特的才能和智慧,可以为国家做出巨大贡献。

苏秦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的政治和女性权利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孔子:孔子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也是中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著有《论语》等著作,其中提出了许多关于人性、道德、政治、教育等方面的思想。

孔子认为,人是天生良善的,应当通过教育来培养和发展人的本质。

他还主张,政治应当以人民的利益为中心,应当尊重传统和道德。

孔子的思想对中国历史上的哲学、教育和政治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就是司马迁的《史记》中关于几位著名人物的描述,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简谈三国隋唐时代的审计

简谈三国隋唐时代的审计

三国隋唐时代的审计,系指从公元221年魏曹丕称帝到公元907年唐朝亡,历经三国、西晋东晋、十六国南北朝和隋等约计近700年间的审计。

一、比部曹是我国历史上审计机构独立设置的开端东汉末年形成了魏、蜀、吴三国三足鼎立的格局,中国历史上的尚书制度,就是在这个时期建立的。

曹丕当皇帝以后,经过两晋、南北朝至公元581年隋文帝统一中国,历时360多年。

三国时期的曹魏开始设置比部曹。

当时隶属于都官尚书的比部曹,专司审计工作,这是我国历史上独立的审计机构设置的开始,也是我国历史上把审计工作列入司法系列的开端。

西晋东晋沿袭曹魏设比部曹,而且西晋在财计制度上按照西汉的作法,完全继承了传统的上计制度。

比如,据《晋书王浑传》记载,晋惠帝十分重视上计工作,曾经向王浑了解上计事宜的具体情况;在南北朝时期,南朝的宋、齐、梁、陈,都设有比部曹。

北朝的北魏因无考证情况不详,北齐设有比部曹,北周改称计部设司农下大夫。

总括起来可以说,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的审计工作和审计制度发展的一个转折时期,审计职权由一个机构到由两个机构分掌,审计工作出现双重性,即一方面把御史大夫承担的审计工作转移给比部曹一部分,所以在御史大夫的审计工作量减少的同时,审计职能也削弱了;另一方面,以比部曹为主行使审计职权的格局开始形成。

比部曹机构的增设,是个承前启后的组织形式,为过渡到隋唐的比部作为独立的审计机构奠定了基础。

二、隋代审计,从公元581年隋文帝杨坚统一中国到公元618年炀帝亡,虽然只有短暂的37年,但是审计监督还是起了明显的作用。

(一)专司审计监督的比部设在刑部具有司法性。

隋文帝开皇三年(公元53年)改都官部为刑部,所以都官尚书也改称刑部尚书,◆曹春简谈三国隋唐时代的审计8统辖四个司,即都官司、刑部(宪部)司、比部司、司门司。

比部是一个专业的审计机关,由刑部直接领导。

因此,比部不仅独立于财政部门之外,而且既具有行政的特性又具有司法性。

比部的正、副长官为比部郎中和比部员外郎;比部的职责,主要是担负文书、账簿的审核以及诸部司公廨、公私债负、徒役、课程、赃赎的勾稽,并定期审查中央和地方的一切赋税收入、俸禄经费支出、皇帝的赏赐、仓库的钱粮收付等。

中国古代审计史上的几位著名人物

中国古代审计史上的几位著名人物

中国古代审计‎史上的几位著‎名人物纵观悠久而浩‎瀚的中国审计‎史,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审计不仅经历‎了官计审计、上计审计、比部审计、三司与审计司‎(院)审计和科道审‎计等5个阶段‎,以及考、会稽、受计、比、钩(勾)、覆、勘、磨、照、审等审计名称‎的演变,而且涌现出了‎无数著名的审‎计历史人物。

他们有的博学‎多才、发明创新,有的呕心沥血‎、为国理财,有的历经磨砺‎、自强不息,有的兴利革弊‎、关注民生,体现了生生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可以说,我国古代的审‎计监督活动,对关防天下钱‎粮,稳固财政经济‎发展,维护中央集权‎的政治统治,促进吏治清明‎和中华民族的‎生息繁衍、繁荣昌盛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同时,也创造出了璀‎璨的值得传承‎弘扬的审计文‎化,使我们至今仍‎能触摸到其审‎计思想跳动的‎脉搏。

大禹,创立官员审计‎的先驱。

大禹治水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是妇孺皆知的‎故事。

由于大禹成功‎治理水患,使中华儿女在‎神州大地上繁‎衍生存,被百姓拥戴为‎王。

他遍走全国勘‎察山川地貌,将中国分为九‎州,“神州”中华由此发端‎。

大禹一生为民‎谋福祉,顾念百姓、公而忘私的精‎神,如日月经天,在神州大地永‎恒。

大禹为公益事‎业最早建立了‎国家税赋制度‎,始创了会计、审计工作,即“会稽”工作。

据司马迁《史记?夏本纪》记载:“自虞、夏时,贡赋备矣。

或言禹会诸侯‎江南,计功而崩,因葬焉,命曰会稽。

会稽者,会计也。

”《国语?鲁语》也记载:“昔禹致群神于‎会稽之山,防风氏后至,禹杀而戮之”。

这就是中国会‎计、审计史上著名‎的大禹对诸候‎进行考功的会‎稽活动并痛斩‎防风的典故。

事情追溯到公‎元前的202‎3年,全国首次贡赋‎审计会议在浙‎江绍兴柯桥镇‎附近的茅山山‎麓拉开帷幕。

会议重点考核‎、稽验诸候治水‎功绩和交纳贡‎赋的情况。

结果,浙江德清的防‎风氏部落没有‎完成任务,且自恃治理水‎患中有贡献,居功自傲,谎称当地受灾‎严重,拖欠向中央政‎府足额交纳税‎款,并且连这么重‎要的会议都姗‎姗来迟。

中国会计立法先驱:钱应清

中国会计立法先驱:钱应清
对 出纳人员的职责及 应当承担的法 律义 务作 出了规定 。这里反 映 了钱氏加强财经纪律 , 规范会计从业人员的观点。 此外 ,草案》 《 还在收入与支 出这两章中 , 对免 除收入权利和支 付义务等 , 出了相应的规定。 作
政, 乌不 可有 根本法律 以为施行 之依据乎 。 顾财政 之施 行 , 以整 必
尽管 , 氏所 拟订 的《 钱 草案》 仅 包括财务行 政和财务监督 , , 对
会计的具体事项 涉及 不多 , 存在 内容不够全面 , 甚至有忽视会计法
也 。会 计法不定 , ” 则财政整理无 从着手 , 预算无从办 理 , 督之权 监
不能实行 。 这里 , 他将会计法 比作 “ 车之鞔轨 ” “ 、 日之指规” 充分说 , 明会计 法对于财政会计事务 处理之重要 。 并指 出 , 政施行 , 财 要分 清财政年度 ,厘定财政 收支项 目,进行财政 的事前谋划与事后监 督。 只有制定 了会计法 , 财政整理 、 财政预算 和财政监督才 能在法
代财政体 系转化 , 而且勾勒 出清末 的基本财力 , 为民国初年的财 还 政管理提 供了人才 , 积累了经验 。 他作为负责浙江一方清理工作 的 副监理 主事 , 在其中做 了一些具体 的辅助性组织与管理工作 , 发挥
了应有 的作用 。 民国初年 , 氏进 入北京政府财政 部 , 钱 担任会计 司司长一职 ,
负责掌管全 国财务的预算 、 决算和审查工作。 对于建立与健全会计
司内部机关 , 订立机构 与人员工作职责 , 拟订预算科 目与全 国预算 表册 , 征集汇总全 国决算表册 , 审查 出纳官吏报告等 , 了一些 草 做 创性工作 。 而转任库藏 司司长 , 继 为北京政府及 中国近代的财政 管 理, 特别是会计法制建设做过诸多开创性 工作 。 1 1年初 , 92 面对前清政府财政 , 虽经 “ 彻底 清厘 , 试办预算 ”而 , “ 乱如故 、 紊 浮费如故 ” 的状况 , 氏一针见 血地 指出 ,此 无他 , 钱 “ 前 清无会计法 以定主管财 政之根本计划故也 。 他认为 , ” 财政混乱 的 根本原因是没有会计立法 。 于是 , 1 1年3 , 在 9 2 月 向北京政府财政部

中国古代审计发展史

中国古代审计发展史

(三)西方现代审计
4.内审评价职能的外延 内部审计的评价职能逐步引入政府审计和民间审计。于是在西方各 国相继出现了各种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的新型审计, 如美国的 “ 三E ” 审计、管理审计、经营审计, 英国的价值为本审计和管 理咨询, 加拿大的综合审计, 瑞典的效益审计等等。二十世纪初, 审计进入了现代审计历史发展阶段。
(三)西方现代审计
古代审计
近代审计
现代审计
审计体系 审计种类 审计职能
政府审计
政府审计 民间审计
法纪审计
法纪审计 财务审计
经济监督
经济监督 经济公正
政府审计 民间审计 内部审计
法纪审计 财务审计 效益审计
经济监督 经济公正 经济评价
结论
1.审计体系 封建社会经济主要是国家财政收支活动。在封建社会, 审计只能是 政府审计。 资本主义经济性质决定了股份公司是资本主义最主要的经营方式, 客观只需要由独立的第三者对企业单位的经营状况进行审计公证。 民间审计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而分散经营方式的广泛 推广, 促使企业内部经营权和管理权相分离则是内部审计得以产生 和发展的条件。西方各国审计体系由单一的政府审计发展到政府审 计、民间审计和内部审计并存的“三轨制” 审计体系, 是与社会经 济的发展和生产经营方式的改变密切相关的。
二、西方审计发展
研究西方各国审计产业与发展的历史及其特点, 对于研究探索中国 审计发展的道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审计具有积极的意义。纵观西 方各国审计发展的历史, 大体上可分为三个历史发展时期:古代审 计、近代审计和现代审计。
(一)西方古代审计
1.古代审计时间标志 从审计萌芽到产业革命以前的审计, 一般称之为古代审计。 2.审计目的 古代审计的目的主要是通过对会计帐目审核来查错防弊, 以加强对 封建王朝财政收支活动的监督和控制。例如, 在两千多年以前希腊 雅典城邦国家中已出现了审计机构。在当时雅典财政机构中设置了 审计局, 以审查和确定各位官审所编制的财务计算书, 特别是由 “ 政府会计师” 编制的关于政府收支的会计记录。古代审计无论 在西方各国还是在中国, 都从属于政府机构, 其性质是政府审计, 其基本职能是经济监督。

审计发展历史

审计发展历史

审计发展历史一、审计是什么审计,是指原来负责提供资料的会计人员以外的会计专家,对企业活动、记录和报表所进行的检查活动----《新大英百科全书》第一卷审计,是指对国营企业、单位或个人由财务人员所掌管的账目进行审查,并证明其是否正确的一种行为-----大英百科全书》第二卷审计是指为编写证明报告书做根据而进行的检查工作。

-----HF斯泰特格二、我国的审计发展1古代审计学尽管在中国古代审计理论主要表现为一些片断的思想依然能够梳理出古代审计的思想脉络。

我国审计思想萌芽于西周,成长于秦汉,成熟于隋唐,具有明显增加的制度性特征。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审计制度的国家。

早在西周时期就有了审计制度;周朝以后使审计制度日臻完善,即“上计制度”皇帝亲自参加听取财政、会计的报告;秦汉时,设御史,检査监督财政收支;隋唐时,设比部,隋朝时的比部属尚书省,唐朝时的比部属刑部,这就意味着审计机构有直接治罪的权力;宋朝时宋太祖淳化三年,设审计院,这是世界上第一次以审计正式命名的国家审计机构,比国外以审计命名的国家审计机关要早700多年,在宋太宗后期撤消了审计院,使财政收支发生了很多问题,因此,在宋高宗建炎元年恢复了审计机构,改名“审计司”元、明、清三代均未设立专门的审计机构,大部分审计职能并入御史监察机构。

2近代审计学A中华民国的政府审计辛亥革命后,北京的北洋政府在1914年设立审计院,颁布《审计法》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设立审计院,后改为审计部隶属监察院。

国民党政府的审计法几经修改,但由于当时的政治腐败,贪污橫行,使审计制度徒具形式,并没有发挥应有的经济监督作用。

B革命根据地的审计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根据地中,1932年成立中央苏维埃政府审计委员会以后,1934年颁布《审计法》实行了审计监督制度。

以后在山东、陕甘宁、晋绥等革命根据地,也建有审计机构,颁布审计法规,实施审计监督工作。

革命根据地的审计制度,在战争年代对节约财政支出、保障战争供给、维护革命纪律、树立廉洁作风,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审计发展历史

审计发展历史

一、审计是什么审计,是指原来负责提供资料的会计人员以外的会计专家,对企业活动、记录和报表所进行的检查活动。

---《新大英百科全书》第一卷审计,是指对国营企业、单位或个人由财务人员所掌管的账目进行审查,并证明其是否正确的一种行为。

---《大英百科全书》第二卷审计是指为编写证明报告书做根据而进行的检查工作。

.斯泰特格二、我国的审计发展1古代审计学尽管在中国古代审计理论主要表现为一些片断的思想,依然能够梳理出古代审计的思想脉络。

我国审计思想萌芽于西周,成长于秦汉,成熟于隋唐,具有明显增加的制度性特征。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审计制度的国家。

早在西周时期就有了审计制度;周朝以后使审计制度日臻完善,即“上计制度”。

皇帝亲自参加听取财政、会计的报告;秦汉时,设御史,检查监督财政收支;隋唐时,设比部,隋朝时的比部属尚书省,唐朝时的比部属刑部,这就意味着审计机构有直接治罪的权力;宋朝时宋太祖淳化三年,设审计院,这是世界上第一次以审计正式命名的国家审计机构,比国外以审计命名的国家审计机关要早700多年,在宋太宗后期撤消了审计院,使财政收支发生了很多问题,因此,在宋高宗建炎元年恢复了审计机构,改名“审计司”;元、明、清三代均未设立专门的审计机构,大部分审计职能并入御史监察机构。

2近代审计学A中华民国的政府审计辛亥革命后,北京的北洋政府在1914年设立审计院,颁布《审计法》;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设立审计院,后改为审计部隶属监察院。

国民党政府的审计法几经修改,但由于当时的政治腐败,贪污横行,使审计制度徒具形式,并没有发挥应有的经济监督作用。

B革命根据地的审计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根据地中,1932年成立中央苏维埃政府审计委员会以后,1934年颁布《审计法》,实行了审计监督制度。

以后在山东、陕甘宁、晋绥等革命根据地,也建有审计机构,颁布审计法规,实施审计监督工作。

革命根据地的审计制度,在战争年代对节约财政支出、保障战争供给、维护革命纪律、树立廉洁作风,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大人物事迹简介

大人物事迹简介

大人物事迹简介
大人物有许多,每个人的事迹都有很多方面和不同的重点。

以下以一些历史上著名的人物为例,简单介绍他们的事迹:
1.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中国古代思想家、
教育家,提倡“仁爱”、“道德”、“中庸”等思想,并创立了儒家
学派。

他的学说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并对中国的教育、政治、社会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2. 亚历山大大帝(公元前356年-公元前323年):古希腊的
军事家和征服者,被誉为历史上最伟大的将军之一。

他在短短几年的时间内征服了维持希腊城邦体制的波斯帝国、埃及、印度等地,开创了亚历山大帝国,对古代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3. 凯撒大帝(公元前100年-公元前44年):古罗马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军事理论家,是罗马共和国末期最重要的政治家之一。

他通过军事才智和政治手腕,成功地建立了个人独裁的统治,并推动了罗马帝国的建立,被认为是罗马帝国的奠基人。

4. 拿破仑·波拿巴(1769年-1821年):法国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是欧洲历史上最杰出的统帅之一。

他领导法国大革命期间的军队,推翻了法兰西王朝并建立了法国第一帝国。

波拿巴以其军事天赋和改革措施著称,但最终被击败并被流放到圣赫勒拿岛,结束了他的政治生涯。

5. 乔治·华盛顿(1732年-1799年):美国独立战争期间的将领,也是美国第一位总统。

他领导了美国军队取得了独立,成
为了美国历史上最受尊崇的领导人之一。

华盛顿以其坚定的个人品质和对权力的谨慎运用而闻名,被尊称为美国的“国父”。

以上只是对几位历史上著名人物的简单介绍,每个人的事迹都有更为详细和丰富的描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审计史上的几位著名人物
纵观悠久而浩瀚的中国审计史,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审计不仅经历了官计审计、上计审计、比部审计、三司与审计司(院)审计和科道审计等5个阶段,以及考、会稽、受计、比、钩(勾)、覆、勘、磨、照、审等审计名称的演变,而且涌现出了无数著名的审计历史人物。

他们有的博学多才、发明创新,有的呕心沥血、为国理财,有的历经磨砺、自强不息,有的兴利革弊、关注民生,体现了生生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可以说,我国古代的审计监督活动,对关防天下钱粮,稳固财政经济发展,维护中央集权的政治统治,促进吏治清明和中华民族的生息繁衍、繁荣昌盛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同时,也创造出了璀璨的值得传承弘扬的审计文化,使我们至今仍能触摸到其审计思想跳动的脉搏。

大禹,创立官员审计的先驱。

大禹治水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是妇孺皆知的故事。

由于大禹成功治理水患,使中华儿女在神州大地上繁衍生存,被百姓拥戴为王。

他遍走全国勘察山川地貌,将中国分为九州,“神州”中华由此发端。

大禹一生为民谋福祉,顾念百姓、公而忘私的精神,如日月经天,在神州大地永恒。

大禹为公益事业最早建立了国家税赋制度,始创了会计、审计工作,即“会稽”工作。

据司马迁《史记?夏本纪》记载:“自虞、夏时,贡赋备矣。

或言禹会诸侯江南,计功而崩,因葬焉,命曰会稽。

会稽者,会计也。

”《国语?鲁语》也记载:“昔禹致群神于会稽之山,防风氏后至,禹杀而戮之”。

这就是中国会计、审计史上著名的大禹对诸候进行考功的会稽活动并痛斩防风的典故。

事情追溯到公元前的2023年,全国首次贡赋审计会议在浙江绍兴柯桥镇附近的茅山山麓拉开帷幕。

会议重点考核、稽验诸候治水功绩和交纳贡赋的情况。

结果,浙江德清的防风氏部落没有完成任务,且自恃治理水患中有贡献,居功自傲,谎称当地受灾严重,拖欠向中央政府足额交纳税款,并且连这么重要的会议都姗姗来迟。

大禹深刻认识到捍卫国家权威和保障政令畅通的极端重要性,为了避免中央财政收入被地方部落侵蚀,决定惩前毖后,杀一儆百,以破坏贡赋制度罪名判处防风氏死刑,随即令卫士将防风氏绑赴刑场用石刀斩杀。

后来,大禹在与其他各诸候狩猎时,不幸在茅山病逝。

为纪念大禹和这次史无前例的会议,遂将“茅山”改名为“会稽山”,以大禹“会稽山”杀防风为标志的官员审计制度的发韧,是中华文
明史和审计史上的一件大事,“会稽山”永远是华夏子孙的骄傲。

管仲,“明法审数”审计原则的创始者。

管仲,出生在颍河之滨,即现在的安徽省阜阳市颍上县管谷村。

他是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经济改革家和贤相的典范。

其故里颍上县建有400年历史的“管鲍祠”。

“管鲍祠”正厅堂内矗立着管仲、鲍叔牙比肩而立的塑像和牌位,象征着友谊的深厚和知己的可贵,诠释了“管鲍之交”的深刻含义。

仲少时丧父,老母在堂,生活贫苦,不得不过早地挑起家庭重担,为维持生计,与鲍叔牙合伙经商后从军,到齐国,几经曲折,经鲍叔牙力荐,为齐国上卿(即丞相),被称为“春秋第一相”。

他在齐国进行了一系列政治经济方面的改革,使齐国实力大振,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霸主。

管仲是伟大的经济改革家、理财家。

他提出理财为治国之本,应节约开支,量入为出,对国家财政收支活动进行全面考核和审查的主张,从而衍生出“明法审数”的审计思想。

“明法审数”作为一条重要的审计原则,成为当时政府审计监督的重要标准与规范,被后来历朝统治者所借鉴。

这条原则包括两方面的意义:其一,审计人员须了解、懂得法律,要依照国家所颁定的法令和规章制度去办事,遵守法纪,维护法律的尊严;其二,审计人员须熟悉、清楚国家财政收支实际情况以及财政出入之数,据此进行财政收支的审查考核,防止不法行为或责任性差错的发生。

管仲的一生,不仅建立了彪炳史册的功勋,还给后世留下了一部以他名字命名的巨著——《管子》。

书中记录了他的治国理财思想,既是一部经邦治国的百科全书,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对后世影响极其深远。

管仲重视发展经济与道德、法制之间的辩证关系,他认为“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他有着朴素的民本思想,主张尊重民意,“顺民心为本”,“政之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

”管仲无论在政治上、思想上,还是经济改革上的建树,都是伟大的、历史性的。

刘洪,改进推广珠算的“算圣”。

刘洪,东汉末年泰山郡蒙阴(今山东省蒙阴县)人,杰出的天文学家和数学家。

他为官清正廉洁,吏民皆畏而敬之。

非常有意思的是,“算圣”刘洪的个人经历多与财政、审计有关。

刘洪通晓算术,在其父去世,辞官守孝期间,他用自己的研究心得完成了对《九章算术》的注释。

也许正由于这个缘故,在3年守孝期满后,即被任命为主管财政审计事务的上计掾。

“上计”是年终统计财政收入和考核地方官员成绩的方法,相当于现代的统计、审计。

凡入京执行上计的具体工作人员,就称为“上计吏”或“上计掾”。

刘洪对需要进行复杂数字计算的上计工作胜任愉快,自然得益于他有着杰出的数学才能。

后来,刘洪被调任会稽郡(今浙江绍兴)东部都尉,为郡太守的副手。

而“会稽”,恰恰是我国古代会计、审计监督的发源地。

在此,刘洪受到审计文化的熏陶,并在对数学的研究
中,关注计算工具的改进和推广。

他广泛搜集了远古时代、结绳时期、书契记数等劳动人民创造的记数、计算资料,对其加以综合、加工、改进和提高,将当时应用的“筹算”(人们把小木棍当作“算筹”,用“算筹”作为工具进行的计算叫“筹算”)改为“珠算”,并成功地发明了“正负数珠算”。

“珠算”这个名词,最早见于东汉历算学家徐岳所著的《数术记遗》一书。

徐岳在书中说:“刘会稽,博学多闻,偏于数学……隶首注术,仍有多种,其一珠算。

”徐岳所说的“刘会稽”就是他的老师刘洪。

珠算的发明、改进和广泛运用,使人们的计算能力产生了一次飞跃,也成为审计工作不可缺少的计算工具。

美籍华人李政道博士与周总理说过:“中国计算机方面应该比谁都先进。

中国的算盘是最古老的计算机。


刘洪,对社会的贡献是多方面的。

他天文学上的专著《七曜术》(七曜是指太阳、月亮和“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精确地推算出了“五星会合”的周期以及它们运行的规律,其中的数据有的与现代高精度天文仪器测算的完全吻合,有的“差值”甚微。

在当时条件下,能够得到如此精确的天文学数据,没有高深的专业知识和坚韧的毅力,是难以做出这奇功伟绩的。

刘洪一生最大的功绩,是他在继《七曜术》后,又完成了一项造福于人类的科研成果《乾象历》。

这是我国历法史上的一次突破性的大进步,从而奠定了中国“月球运动”学说的基础,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考虑到“月球运动不均匀性”的历法。

张苍,把研究成果用于国计民生。

张苍,西汉时期河南阳武(今河南原阳县)人。

张苍的人生经历,富有戏剧色彩。

张苍做过秦朝的御史,他为人富有正义感。

由于不满秦朝的残暴统治,时常出言抨击朝政。

秦王对张苍恨之入骨,准备逮捕治罪,幸好有朋友向其通风报信,张苍遂即潜逃而躲过一劫。

后来刘邦率领反秦起义军经过武阳时,张苍便乘势参加了起义军。

在攻打南阳时,张苍因自作主张行事而违反了军令当斩。

刘邦指派王陵(后西汉宰相)负责审讯,决定将其腰斩。

在脱衣就刑时,监斩官王陵发现,张苍身材高大健美,皮肤白皙润泽,是个十分难得的帅男,就动了恻隐之心,立即向刘邦详情营救,张苍得以大难不死并终生感激王陵救命之恩。

从此,张苍处事谨慎,恪守法纪,忠于职守,不断得到提拔与重用,封北平候,迁为专主计籍的计相,升御史大夫,最终官至西汉丞相。

张苍对完善汉代的上计制度做出了重要贡献。

由于张苍精通算术、会计,知晓天下经济文书计籍的奥秘,又是一位善于从事经济监督工作的能人,因而被任命为计相,成为主管全国上计事务的最高官吏。

张苍不但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专门审阅全国各地呈报上来的有关人户、田地的增减、财物、赋税的出入等方面的上计报告,还将审理结果呈报皇帝批阅。

在任上又对上计制度作了一些重大改革,制定和完善了《上计律》,至此审计的查帐、查询和比较分析等基本方法在上计制度中初步具备。

张苍博学多才,学问深厚,也是西汉著名的数学家、律历家。

他增订、删补了《九章算
术》,对我国及世界数学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他提出和制订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关于度、量、衡方面的理论法律制度,并把算学研究成果直接用于国计民生和审计工作,汉朝初年使用的历法就是张苍借鉴《颛顼历》的精华,精心推算和制定出来的,他在晚年仍笔耕不辍,继续坚持撰写天文历法著作。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从我国古代审计史上几位典型人物的事迹和业绩可以看出,一代代有事业心、正义感和责任感的审计先驱,为强国富民的目标,在其所处的经济社会的实践中所创造的审计监督制度,形成的深邃审计思想,打造的辉煌审计文化,以及造福于人类的发明创造,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笔非常宝贵的精神和物质遗产。

今天,我们认真研究中国古代审计史,尤其是审计历史上著名人物的审计思想、创新精神、职业素养,挖掘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并从中汲取营养,无疑对建设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审计监督制度,充分发挥审计监督在保障经济社会健康运行中“免疫系统”功能作用,传承和弘扬审计精神,有着深刻重要的借鉴和实践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