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部编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优质课教案掌声.

合集下载

三年级语文掌声教案范文

三年级语文掌声教案范文

一、教学目标:1.理解掌声的含义和作用;2.养成积极鼓励他人、善于表达的习惯;3.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团队协作能力;4.通过开展掌声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掌声的含义和作用;2.培养学生积极鼓励他人的习惯;三、教学准备:1.图片、实物或视频资料,用以展示掌声的各种形式;2.班级中获奖学生的名单或照片。

四、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1.教师出示各种形式的图片,例如观众在演唱会上鼓掌、孩子们在表演结束后给予掌声等,并与学生进行简单的互动,让学生通过图片描述掌声。

2.引导学生思考,掌声的含义是什么?掌声在什么场合中会出现?Step 2:学习(15分钟)1.引导学生观看一段短视频,视频内容为一位学生在班级演讲比赛中获得冠军后,同学们热烈鼓掌的场景。

2.老师带领学生讨论视频中的情景:学生获得冠军,同学们为什么要鼓掌?通过鼓掌来表达什么?3.学生回答后,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掌声是一种积极的肢体语言,可以用来表达鼓励、赞赏、喜悦等情感。

Step 3:实践(30分钟)1.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位同学进行表演,例如课堂上的小品、朗读、歌曲等。

2.表演结束后,其他组员为表演者鼓掌,并说出自己的赞美之词,比如:"你唱得很好听!"、"你表演得很精彩!"等。

3.老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鼓励学生给予积极的评价和鼓励。

4.教师评选出每个小组中最佳的表演者,并给予特殊奖励,例如奖状、小礼品等。

Step 4:巩固与拓展(15分钟)1.老师出示班级中获奖学生的名单或照片,并让获奖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感受。

2.学生可以提问获奖学生,并给予鼓励和赞美。

五、教学反思:通过开展这节课,学生对于掌声的含义和作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学生在互动中积极表达,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课堂氛围活跃,学生之间互相鼓励,营造了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同时,学生也能够理解和赞赏他人的优点,提高了团队协作意识和观察力。

三年级语文上册掌声的教案

三年级语文上册掌声的教案

三年级语文上册掌声的教案教案标题:《三年级语文上册:掌声》教学目标:1. 了解诗歌《掌声》的内容和主题,并能够理解其中的情感表达。

2. 掌握诗歌的韵律和节奏,提高朗读和朗诵的技巧。

3. 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1. 理解和分析诗歌《掌声》的内容和情感表达。

2. 掌握诗歌的韵律和节奏,进行朗读和朗诵。

教学准备:1. 课本《语文(三年级上册)》2. 诗歌《掌声》的复印件3. 录音机或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引入:1. 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入课题,引发学生对掌声的联想和思考。

导入:1. 让学生朗读诗歌《掌声》,引导他们注意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 引导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诗歌的标题是什么?你猜测这首诗歌的内容是什么?- 你觉得掌声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你听过或参与过什么场合的掌声?探究:1. 分段解读诗歌《掌声》,引导学生理解每个段落的意义和情感表达。

2.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掌声在不同场合的不同作用,并举例说明。

2. 让学生尝试朗读诗歌《掌声》,并注意表达掌声的节奏感。

巩固:1. 分组进行小组朗诵比赛,评选最佳朗诵小组。

2. 让学生自由创作一首关于掌声的短诗,并进行分享。

总结:1. 回顾课堂内容,强调诗歌的韵律和节奏对情感表达的重要性。

2. 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鼓励他们多读诗歌和其他文学作品。

作业:1. 让学生背诵诗歌《掌声》。

2. 要求学生写一篇读后感,表达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扩展:1. 鼓励学生参加诗歌朗诵比赛或文学分享会,展示他们的朗读和朗诵技巧。

2. 引导学生阅读其他与掌声或鼓掌有关的诗歌,并进行比较分析。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诗歌朗读和朗诵中的表现,评价其对诗歌韵律和节奏的掌握程度。

2. 收集学生的读后感和创作作品,评价其对诗歌内容和情感表达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教学延伸:1. 结合音乐课或舞蹈课的内容,让学生尝试将诗歌《掌声》配以音乐或舞蹈表演。

三年级语文《掌声》教学设计

三年级语文《掌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并能正确朗读、理解课文。

2.引导学生用各种表情、动作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3.引导学生体会掌声代表的情感,培养学生对他人成功的祝贺和鼓励的意识。

4.引导学生将掌声的情感表达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品质。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理解课文;联想掌声所代表的情感;表演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理解掌声所代表的情感。

教学准备:PPT、课件、课件配套活动。

教学过程:Step 1:课堂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欢快的掌声音乐,唤起学生们的兴趣,并提问:“你们平时在什么情况下听到掌声?”“为什么我们会鼓掌呢?”借此引出本课的话题和主题。

Step 2:导入新课文(10分钟)教师播放课文《掌声》的录音,全班一起跟读。

然后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课文,并解读生词与短语。

如遇到生词较多的学生,可通过图片或课件辅助教学。

Step 3:课文理解(10分钟)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声是用来鼓励和祝贺别人的,它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掌声为什么会那么响?”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理解掌声所代表的情感。

Step 4:朗读和表演(15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朗读课文,并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所描述的场景。

然后,教师设计小组活动,要求学生根据所分发的课文台词或情节,结合自己的表情和动作进行表演,感受并展现掌声所代表的情感。

Step 5:情感分享(10分钟)教师要求学生围绕“掌声的作用”展开讨论,每个小组派一位代表发言。

然后,教师再以个人为单位让学生分享在生活中收到或给予别人的掌声和祝贺的经历,引导学生理解掌声所代表的情感。

Step 6:课堂拓展(1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一些成功的体育比赛的视频,引导学生欣赏并感受观众们的热烈掌声。

然后,教师提问:“比赛中获得掌声的人会是什么样的感觉?”引导学生理解掌声的意义并将其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向身边的成功者表示祝贺。

Step 7: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通过课堂小结,帮助学生巩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今天我们学习了一篇课文《掌声》,掌声是用来鼓励和祝贺别人的,它表达了一种欢乐、祝贺的情感。

部编本三年级上册《掌声》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部编本三年级上册《掌声》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部编本三年级上册《掌声》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教学设想《掌声》是部编本三年级上册语文读本中的一篇散文。

这篇散文主要讲述了掌声的力量和价值以及在不同场合下的表达方式,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理解文章,感受掌声的魅力并表达对不同情境下掌声的看法。

本次教学设计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让学生从一个不同的角度认识掌声并展开思考。

同时,通过本篇散文的教学,可以启发学生的情感交流、团体协作和尊重他人的意识。

二、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演示掌声的表达方式,启发学生对于掌声的认识。

在课前准备一段录像,并将其中包含的多种掌声特点进行解释,如掌声的声响大小、持续时间、节奏变化、速度等等。

学生通过观看录像,可以较为清晰地感受到掌声的不同表达方式,带有一定的视觉冲击。

同时老师可以穿插一些小故事或音乐,让学生更好地体验到掌声的时空特性及其所承载的情感信息。

2. 阅读散文让学生阅读《掌声》散文,学生阅读时可以自行勾画重点词语、短语,及收集不懂的关键词语。

同时,老师在阅读时要突出文章中的表达和情感,使学生通过散文的语言特征来理解和感悟掌声的力量及其多种表达方式。

3.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就不同场合下的掌声交流,比如婚礼、演唱会等,学生可以在讨论中对于掌声的表达方式进行深入分析,表达对于掌声的感知和看法。

4. 个人发言在小组讨论后,学生将分别发表个人意见,谈论对掌声的理解以及同他人交流掌声的能力,以及能否发现并尊重他人的掌声言行。

5. 总结老师全面总结学生的讨论,直观的展现学生对于掌声的观感和认识,同时也可就学生的表达能力进行相关分析。

其中,老师应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个人看法,促进学生在开放视野、多元话语的影响下,更好地了解自己和他人。

三、教学反思1. 教学上的收获通过本次课程的教学,我对于如何让学生通过阅读,对于某一现象或对象产生情感共鸣,提出个人意见,进行讨论表述,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同时,我也更清晰地意识到,赋予学生开放的视野,尊重多元的话语,帮助学生不但增强情感认同的能力,而且更提高了学生的表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小学语文竞赛课掌声教学设计优质课教案汇

小学语文竞赛课掌声教学设计优质课教案汇

小学语文竞赛课《掌声》教学设计优质课教案汇优质课教案《掌声》教案顺南街小学徐金凤教材简析:《掌声》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第29课,课文写的是残疾女孩英子内心很自卑,一个偶然的机遇让她不能不面对全班同窗的目光。

想不到的是,同窗门给了她鼓舞的掌声。

掌声从此改变了英子的生活态度,她变成了一个活泼爽朗的人,开始“微笑着面对生活。

”课文通过英子的转变表现了同窗之间的鼓舞和关爱。

作者是以回忆的语气来写这段小学的经历。

依照课文的内容,可分为掌声前的英子和掌声后的英子两部份,因为课文提到,有了掌声鼓舞后的英子“就象变了一个人似的”。

文章的语言质朴,但在平淡的表达后面,包括着充沛的情感。

课文通过外在的动作和语言描述来表现人物的内心感受,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由外向内”感受这些情感。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受英子在掌声前后的转变。

通过英子的语言、动作来体会英子的心理转变。

教学目的:会认10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掌声、文静、情愿、姿势、连番、情形”等词语。

正确、流畅、有情感地朗诵课文,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

明白得课文内容,明白人与人之间都需要关切、鼓舞,知道要主动的关切、帮忙他人,也要珍爱他人的关切和帮忙。

抄写最让自己感动的句子。

教学难点、重点: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受英子在掌声前后的转变。

通过英子的语言、动作来体会英子的心理转变。

教学进程同窗们,今天咱们到阶梯教室来上课,而且来了许多听课的教师,请同窗们用烈火的掌声对来听课的教师表示最烈火的欢迎……谢谢你们欢迎的掌声!同窗们,今天换了地址上课,还来了这么多教师,你们紧张吗?可是教师很紧张!我想,你们能给我一些掌声的话,我会不那么紧张……谢谢你们鼓舞的掌声!同窗们,你们明白吗,掌声不但能传递出欢迎、鼓舞、更能传递出欣赏、赞扬、和爱。

今天,咱们就学习“掌声”,师书写课题:掌声(师:同窗们写的时候,掌的上半部份是尚的变形,高贵的行为表此刻手上,那确实是掌声。

小学三年级语文《掌声》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语文《掌声》教案及教学反思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掌声》这篇课文,使学生能了解朗诵的基本要求,掌握课文内容。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阅读课文和表演朗诵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和演讲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勇于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培养他们的朗诵和表演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阅读课文,理解文意;学会正确的朗诵技巧。

2.难点:提高学生的朗诵表演能力,使他们能真实地表达情感。

三、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预习导入教师通过预习导入,询问学生对课文《掌声》有什么了解。

2.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好《掌声》的课文,画面、录音等教具。

引入:(5分钟)1.通过图片、录音等形式展示《掌声》的主题。

2.引导学生对《掌声》的主题进行思考和讨论。

讲解与阐述:(10分钟)1.教师读课文并解释生词,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意思。

2.通过讲解朗诵的基本要求,如语音语调、停顿等,引导学生正确的朗诵技巧。

3.通过示范朗诵,帮助学生模仿并掌握朗诵的正确方式。

实践与运用:(20分钟)1.以小组形式进行课文朗读。

2.学生自由选择一段课文进行朗诵,其他同学评价。

3.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帮助学生改进朗诵方式。

巩固与拓展:(15分钟)1.师生合作,学生一边朗诵,一边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

2.学生进行自由创作,以类似《掌声》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3.学生进行班级展示,并进行互相评价。

总结与反思:(5分钟)教师进行总结,并对本节课进行反思和评价。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以《掌声》为主题,通过朗诵和表演的形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演讲能力,提高他们的朗诵技巧和自信心。

通过预习导入和引入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让他们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讲解和阐述环节通过示范朗诵和解释生词,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引导他们掌握正确的朗诵技巧。

实践与运用环节,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课文朗读,并进行自由朗诵和表演,通过互相评价和指导,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朗诵方式。

部编版25.掌声 教学设计教案 三年级语文上册(带板书设计、教学反思)1

部编版25.掌声 教学设计教案 三年级语文上册(带板书设计、教学反思)1

25、掌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自主认读、小组合作互相正音的方式认读“默、落”等生字,通过观察比较、自主练习的方式会写“掌、班”等生字和“掌声、文静”等词语。

2.能带着问题默读课文,说出英子前后发生的变化及变化的原因。

3.能从人物的动作、神态中体会到心情变化。

4.领会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鼓励,懂得要主动地关爱别人,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与鼓励。

教学重点:1.能带着问题默读课文,说出英子前后发生的变化及变化的原因。

2.能从第2~4自然段中任选一段转换人称进行复述。

教学难点:通过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来体会英子的心理变化。

教学准备:1.教师:生字卡片,课件。

2.学生:预习课文,收集关于掌声的故事。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师提问激趣:鼓掌时发出的声音叫什么?(掌声)为什么要给别人鼓掌呢?得到别人的掌声时你的心情怎么样?2.生自由说,师总结。

(掌声可以表示感谢、可以表示鼓励、赞美)3.过渡:在我们的生活中,掌声无处不在:看到好看的节目时你会鼓掌欢呼;听到她人取得了优秀的成绩时你会为她鼓掌。

这节课我们要认识的新朋友,她的故事也和掌声有关。

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看一看吧!4.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1.听范读,要求边听边圈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自读,课件出示自读要求,教师巡视指导。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将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圈画标注不理解的字词。

(1)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相互纠正读音。

(2)课件出示本课生字,指名学生朗读,交流识记方法,对易读错的字进行警示。

“姿”为平舌音,“势、镇、述、掌”为翘舌音,“况、掌、晃、勇”为后鼻音。

“忧”读yōu,不能读为yóu。

(3)齐读生字,强化记忆。

3.出示要求会写的字,引导学生观察书写要点,指导学生书写。

本课可归类指导生字书写。

掌班默腿轮投调摇晃烈勇左右结构:“投”“调”“摇”要写得左窄右宽;“默”左边的四点底要写得紧凑一些;“腿”最后写走之底;“轮”的右部是“仑”,不是“仓”,最后一画是竖弯钩。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掌声》教案三篇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掌声》教案三篇

【导语】《掌声》这篇课⽂以饱蘸爱⼼的笔墨、朴实⽆华的语⾔向我们讲述了这样⼀个感⼈的故事:⾝患残疾⽽忧郁⾃卑的⼩英在上台演讲时得到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在这掌声的激励下,她⿎起了⽣活的勇⽓,⾛出了困境,打开了向往美好⽣活的⼼扉,变得乐观开朗。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 学习⽬标: 认识“⿇、症”等10个⽣字。

会写“愿、姿”等13个字。

能正确读写“掌声、⽂静、愿意”等16个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

学会尊重别⼈、关爱别⼈。

培养阅读能⼒。

教学重难点: 学会尊重别⼈、关爱别⼈ 教学过程: 第⼀课时 ⼀、启发谈话,揭⽰课题 我们每个⼈都听过掌声,有些掌声是你给别⼈的,有些掌声是别⼈给你的。

掌声响起来,你的⼼情怎样?(让学⽣⾃由说说)今天我们⼀起来学习⼀篇课⽂,出⽰课题:“掌声”,齐读课题。

⼆、初读课⽂,感知内容 ①学⽣⼀读课⽂(⾃由读),要求读准字⾳,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多读⼏遍,把字⾳读准;遇到难读的句⼦多读⼏遍,把句⼦读顺畅。

②学⽣⼆读课⽂(和同座合作读),可以每⼈读⼀节,互相指正读错的地⽅。

③学⽣三读课⽂(指名读或开⽕车读),每⼈⼀个⾃然段,读后请学⽣进⾏评价。

指出优点和不⾜。

④学⽣四读课⽂(默读),想⼀想:课⽂围绕掌声讲了⼀件什么事?引导学⽣说说课⽂的主要内容。

三、精读课⽂,体会⼈物的变化 ①屏显课⽂的第⼀⾃然段内容,让学⽣⾃由读,读后说说英⼦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②屏显课⽂的第四⾃然段内容:指读,读后让学⽣说说这时的英⼦⼜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联系第⼀⾃然段,理解“忧郁”的意思。

) ③学⽣有感情地朗读第⼀和第四两个⾃然段。

④课⽂读到这⼉,你有什么疑问呢? 引导学⽣提出:英⼦为什么会有这么⼤变化呢?这个问题提出来之后,可作为下⼀阶段学⽣⾃主阅读的⽬标。

培养学⽣边读边疑边悟的能⼒。

四、指导认字和写字 ①屏显本课的⽣字。

②让学⽣⽤⾃⼰喜欢的⽅式来识记要求认识的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语文教案《掌声》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人与人之间都需要关心、鼓励。

要主动的关心、鼓励别人,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

教学重、难点:
1.朗读课文,学会生字、词。

2.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生字、词卡、投影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揭题,初读课文。

2.指导书写生字。

教学过程:
一.揭题质疑
1.小朋友们,有人给你鼓过掌吗?因为什么给你鼓掌?得到别人掌声你的心情怎样?你为别人鼓过掌吗?为什么给别人鼓掌呢?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题目是:掌声
(板书:29 掌声)
3.读了课题,你能提出问题吗?(谁鼓掌?这掌声是给谁的?为什么给她掌声?她得到掌声后心情怎样,又是怎样做的?)
二.初读课文
1.请小朋友们带着刚才提出的问题认真地读书,遇到不认识的字,看课后的生字表。

2.请小朋友们读一读课文后的生字,注意看清音节,读准字音。

反馈检查。

重点读准下列字:翘舌音“镇”“骤”“持”“束”“述”,平舌音“残”。

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3.请小朋友继续读课文,把不认识的生字的拼音写在生字的上面。

读完、写完后,请小朋友们再读一读生字并记住它。

反馈检查。

指名读,同桌互读,小组轮读。

4.看一看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你会不会读。

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

时候愿意持久结束
残疾犹豫讲述镇定
礼貌骤然间身处困境
舞蹈慢吞吞
5.生字、词语我们都会读了,请大家再读课文,努力做到正确、流利。

反馈检查。

指名读,师生评议,齐读。

6.课文我们已经会读了,现在请小朋友一边读课文,一边把不懂的词语画下来。

7.这些词有的需要老师帮助,有的自己通过读课文就可以理解。

请大家读课文,边读边想这些词语的意思。

我相信,同学们能通过读课文理解这些词语。

8.小结:这节课小朋友们通过自己的努力,不仅读准了生字、词语的读音,课文也读得正确、流利了。

大家还通过认真读书,读懂了一些词语的意思。

大家学得很主动,收获也很大。

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课文,不仅要读懂课文,还要练习读出感情来。

三.描红生字
1.认读书后要描红的生字。

2.学生描红。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听写词语
时候愿意轮流情绪慢吞吞
持久讲述结束然后骤然间
二.精读课文
1.请小朋友们自己读课文,画出描写小英神态、动作变化的句子。

2.分小组讨论:从这些变化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说说你的理解。

3.反馈交流,指导朗读。

(1)在我上小学的时候,班里有位叫小英的同学,她总是默默的坐在教室的一角。

指导学生运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小英为什么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

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小英因为身有残疾非常自卑。

练习朗读体会小英自卑的心理。

(2)轮到小英的时候,全班四十多双眼睛一起投向了那个角落,小英立刻把头低了下去。

讨论:小英为什么立刻把头低了下去?
练习朗读,体会小英自卑的心理。

(3)小英犹豫了一会儿,最后慢吞吞的站了起来。

我们注意到,小英的眼圈儿红了。

讨论让学生明白:“犹豫”、“慢吞吞”是小英不愿意让人看到她走路的样子。

“眼圈儿红了”,是小英觉得自尊心受到了伤害。

练习朗读体会小英复杂的心理变化。

(4)那掌声热烈、持久,小英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讨论让学生明白:同学们的掌声是小英感到大家的关心和鼓励,她感动得流泪了。

练习朗读体会小英感激的心情。

(5)小英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同学们的掌声里微笑着走下讲台。

讨论让学生明白:小英深鞠一躬是感谢同学们在一次的热情鼓励。

练习朗读。

(6)她不再忧郁,她和同学们一起交谈、游戏,甚至还走进了学校的舞蹈房……
联系小英来信中的话交流讨论:小英为什么回有这些变化?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小英从同学们的掌声中获取了动力鼓起了生活的勇气,她很珍惜同学们的掌声。

练习朗读。

4.有感情的朗读的第1~6自然段,说说从小英的变化中,你想到了什么。

5.显示最后一段,读一读再讨论:这段话告诉我们什么?你是怎样理解的?引导学生理解“身处困境”,小英怎样珍惜掌声的,这里的“掌声”只是指鼓掌吗?
三.总结课文
1.读课文
2.教师总结:《掌声》这篇课文,通过身患残疾而自卑忧郁的小英在同学们的掌声里上台演讲,在同学们掌声激励下变得乐观开朗的故事。

告诉我们:人人都需要掌声,特别是当一个人身处困境的时候。

让我们珍惜别人的掌声,同时,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

四.作业:完成《习字册》上的书写练习。

板书设计:
29 掌声
默默地
把头低了下去自卑
眼圈儿红了
泪水流了下来感激
深深地鞠了一躬
交谈游戏跳舞鼓起了生活的勇气
要珍惜别人的掌声要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