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几个重要问题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几个重要问题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几个重要问题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几个重要问题

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Core Competence Theory Of The Firms)是一种最具生命力的企业战略范式,它揭开了现代企业成功的真实密码,成了企业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和价值增长的重要保证。因此,核心竞争力问题便成了现代企业的基本问题。考察跨国公司不难发现,它们都是以核心竞争力为支撑发展起来的。虽然它们的主要领域各不相同,成长的途径千差万别,但它们经过长期累积和不懈努力,在各自的主营领域都拥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企业之间竞争的本质,就是应用本企业特有的核心能力,去争取市场主导权的竞争。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在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核心竞争力即核心能力问题,是我国理论界、实业界近年来研究、关注的重点和热点问题之一。为了更清晰地把握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实质和方法,本文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的几个重要问题作了深刻的研究,以使企业在实践中更好地识别、构建、保持和提升核心竞争力,逐步增强自身能力,形成市场竞争优势,实现自主性地快速增长和可持续发展,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起源与演进

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企业能力理论的演进和发展,其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

1.起源阶段:古代的分工理论。就经济学涵义来说,能力概念的有效性在于通过劳动的分工所带来的财富的增加。因此,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的起源,可以回溯到1776年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阐述的劳动分工理论。亚当·斯密(Adam Smith)劳动分工理论的重要意义并不来自于其对于自然才能的最佳使用,而是来自于其创造新增的、新颖的专业能力的力量。[1]因此,福斯(Foss)认为,核心竞争力理论是斯密分工理论的再现。斯密认为,“劳动生产力上最大的增进,以及运用劳动时所表现的更大的熟练、技巧和判断力,似乎都是分工的结果。”[2]换言之,分工意味着某些企业专门从事某一行业、某一产品的生产或销售,因而在此方面形成的能力比别人更强。劳动分工可以从三个方面提高生产效率:第一,工人重复类似的工作,提高了劳动者的技巧和熟练程度,可以提高效率;第二,把复杂的工作任务分解为众多简单的作业的工序后,工人由一项工作转向另一项工作的转化成本大幅度降低了;第三,导致了专业化,便于生产工艺和机械的发明。一个工人专门从事一项简单的工作有利于用机器代替手工,从而简化了劳动或缩减了劳动时间,提高生产效率。他列举了一个关于扣针制造业的著名例子:当工人把整个工序和工艺分解为18种专门操作时,劳动生产率提高了几百倍乃至几千倍。用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来看,企业的劳动分工实质上是生产流程被日益简化、分解的连续“发现过程”,企业内部由此可以产生各种生产可能性的知识,而这些知识的发现和积累,就是企业能力逐渐形成的过程。

2.发展阶段:企业内部成长理论。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早期开创性的研究主要应归功于马歇尔(Marshall)、彭罗斯(Penrose)的研究。1925年,马歇尔在其著作《经济学原理》中提出了企业内部成长论,将分工理论和差异化思想引入到企业的能力理论中,促进了现代企业管理理论的发展和飞跃。他认为,由于专业化分工导致技能、知识和协调不断增加,从而推动企业不断进化。企业中的一项职能工作通常可以分解为多个新的次级职能单元,

不同次级职能单元将产生一系列不同的专门技能和知识;然而,这种专业化分工的增加,导致了新的协调问题,且又需要产生全新的内部专门职能来对各原有的和新的专业职能进行协调与整合。这样,企业的生产和协调能力就会在内部获得持续的成长。马歇尔的理论主要是建立在斯宾瑟(Herbert Spenser)的“差异——整合”理论基础之上的,但他的观点已经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非常接近了。彭罗斯进一步发展了马歇尔的企业内部成长理论,并将注意力主要集中到了单个企业的成长过程研究中。她在《企业成长论》中提出了企业内在成长论的思想。认为,被新古典企业理论视作“黑箱”的企业资源和能力是构成企业经济效益的稳固基础,并将企业视为可以深入观察的“白箱”,剖析企业的内部结构和增长动因,以及企业的内部存在着通过知识积累以拓展生产领域的机制,而且这种知识的积累是一种内部化的结果。她指出,以企业内在成长理论来分析企业,特别要重视企业内部的能够逐渐拓展其生产机会的知识积累倾向,尤其是企业成长过程中释放出来的“剩余知识”,这些知识的积累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企业的成长方向。[3]理查德森(Richardson)从企业与市场间的协调制度入手,提出了组织经济活动的企业知识基础理论,进一步发展了企业成长理论。

3.深入阶段:企业资源基础理论。20世纪50年代,塞兹尼克(Selznick)和彭罗斯(Penrose)重点研究了企业竞争优势是如何产生的。他们认为,企业成功的关键在于充分挖掘企业内部因素的潜力。其中,彭罗斯的研究为后来的以资源为基础的能力理论奠定了基础。随着伯格·沃纳菲尔特(Borger Wernerfelt)的论文:《企业资源基础理论(A resource-based view of the firm)》在美国的《战略管理杂志》上发表,企业能力理论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即以资源为基础的企业竞争优势理论。企业资源基础理论提出了企业内部资源对企业获利并维持竞争优势的重要意义。他认为企业内部环境同外部环境相比,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对企业创造市场优势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企业内部的组织能力、资源和知识的积累是解释企业获得超额收益、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4]企业的能力关键在于企业拥有的主要资源或资产,企业建立强有力的这种资源优势远胜于拥有突出的贡献。在一个产业中,不均衡是市场的常态,企业之间由于历史、资源禀赋和战略实施能力等方面的不同,始终会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在一个特定的时期,产业结构的变化也会使具有某种要素的企业拥有更多的优势,而那些使自己优势更接近产业变化所要求的企业,才能持久地获得超额利润。[5]罗曼尔特提出,企业间存在效率差异,绩优企业的超额利润源泉来自于企业内的不确定的特殊资源以及由此形成的一种隔离机制。理查德·鲁梅特(Richard Rumelt)指出,企业中确实存在着与企业成功密切相关的特殊资源。企业内部资源所具有的特殊性是其超额利润的最重要的源泉。[6]因此,企业战略管理的主要任务就是如何最大限度地培育和发展企业独特的战略资源以及优化配臵这种战略资源的独特能力。[7]核心能力的形成需要企业不断地积累战略制订所需的各种资源。

4.创新阶段: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的提出,企业能力理论进入了一个创新的发展阶段。1990年,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Prahalad and Hamel)第一次正式提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概念或范式,这标志着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的问世或创立。他们认为,“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组织中的积累性常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的学识。”("Core competencies are the collective learning in the organization , especially how to coordinate diverse production skills and integrate multiple streams of technologies”)紧接着还提出,“如果说核心竞争力是关于多种技术流之协调整合的,那么它

也是关于工作组织方式和价值传递的。”[8]因此,企业核心竞争力包括技术方面和组织方面。例如,卡西欧把收音机功能放臵到一个芯片上,从而生产出名片一样大小的微型收音机,这种生产技能就必须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包括微型化技术、微处理器设计、材料科学以及超薄精密合技术等等。离开这些技术流中的任何一项,都生产不出名片一样大小的微型收音机来。在技术方面,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强调了企业核心竞争力对多种技术和技能的协调整合特征。在组织方面,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也强调了核心竞争力对组织的整体协同要求。例如,微型化是Sony公司的竞争能力,但把这种微型化的能力转化成各种好销的Sony产品,Sony公司就必须确保技术、工程、营销等多个环节和功能能够整体协同,必须确保技术专家、工程师和销售人员对顾客需求和各种技术可能性能够共享信息和达成共识。为此,就需要重建组织体制以确保实现整体协同。与原先的企业能力学说相比,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理论强调企业能力中知识积累与应用,重视企业的资源、技能和知识的整合和发挥,以及组织体制的功能。他们提出可以通过在少数几个关键技术或在少数几个知识领域成为最好而使企业获得竞争优势,并揭示了核心竞争力、核心产品、战略业务单位和最终产品的关系。核心产品是核心竞争力的物质体现,也是核心竞争力的市场体现。同时核心产品又是最终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联系核心竞争力与最终产品的桥梁。现代企业的市场竞争表现为最终产品的竞争,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源泉。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理论虽然比原先的企业能力理论有较大的突破,也得到了工商界的普遍认可,但对究竟什么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种理论始终没能给予精确的、令人信服的界定,以至于各位学者、各位企业家均按照自己的视角去理解它。目前关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的主要观点包括:①资源观。杰伊·巴尼强调,获得那些潜在租金价值的资源是企业成功的基础,这些资源是保证企业持续获得超额利润的最基本的条件。奥利维尔认为,不同企业之间在获取战略性资源时,在决策和过程上的差异构成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只有获得战略性资源,才能拥有和保持竞争优势。②技术观。帕特尔和帕维特(Patel and Pavit)认为,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的差异是企业异质性存在的根本原因。梅耶和厄特巴克(Meyer and Utterback,1993)提出,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研究开发、生产制造和市场营销等方面的能力,它强弱直接影响企业的绩效。③知识观。巴顿(Barton)认为,知识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学习是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核心竞争力是使企业独具特色并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的知识体系。格兰特指出,知识的获取比知识的使用需要更强的专业化。因此,生产需要许多拥有不同类型知识的单个专业人员之间的协调。企业作为一种机构存在,是因为它们能够创造一种条件,使得许多个人能够将它们的专业知识整合起来,以生产产品和服务。里恩斯和莫尔(Ryans and More)等指出,通常,核心竞争力是相当的实践经验、知识和训练的积累。[9]④组织观。鲍·埃里克森和杰斯珀·米尔克森强调,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既是组织资本又是社会资本。组织资本反映了协调和组织生产的技术方面,而社会资本显示了社会环境的重要性。这样,通过将组织资本引入核心竞争力理论,高度评价了核心竞争力的“协调”和“有机结构”特性;通过将社会资本引入核心竞争力理论,强调了企业文化等因素的重要作用。⑤文化观。拉法(Raffa)等认为,核心竞争力不仅存在于操作系统中,而且存在于企业的文化系统中。巴尼(Barney)指出,企业中难以完全仿效的有价值的组织文化是公司最为重要的核心竞争力,并强调,核心竞争力蕴含在企业的文化中,表现于企业的诸多方面。

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和特征

核心竞争力所提出的中心思想和基本原则,是至今为止企业战略理论最高的、最有价值的成果之一。核心竞争力就是企业竞争力中那些最基本的、能使整个企业保持长期的竞争优势,获得稳定超额利润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由于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所以目前以培育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为主题的企业经营战略理论迅速发展起来。在企业核心竞争力范式及其在工商管理中应用之后,世界各国经济学家、战略理论专家从不同的角度对核心竞争力理论作了诸多研究,并取得瞩目的成果。巴顿强调,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内部的知识集合,包括员工的知识和技能、技术系统、管理系统和价值规范四个方面,主要发挥协调各种生产技术和整合不同技术的作用。KevinP.Coyne,Stephen J.D.Hall,Patricia Gorman Clifford认为:企业核心竞争是指企业内部中根深蒂固的、互相弥补的一系列技能和知识的结合,它具有使一项或多项业务达到创世界一流水平的能力[10]。艾德里安·里恩斯等人说,核心竞争力是指一系列独特的资源和能力。核心竞争力必须得到特别关注,因为它们是赢得市场领先地位的基础。虽说该观点与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强调技能和知识的观念相似,但是却有了进一步的内涵,把核心竞争力与世界一流水平联系起来,成为核心竞争力一个较强的价值取向。前世界经济论坛常理事长葛瑞里教授则把企业核心竞争力看作是“企业和企业家设计、生产和销售产品和劳务的能力,其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和非价值的质量等特征对手具有更大的市场吸引力。”这样便十分清楚地阐明了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市场竞争优势的基础。波特认为,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获得长期竞争优势的关键性因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高低决定了企业经营范围的大小。[11]

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被引入中国后,引起了企业界、理论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不少专家、学者对此作了深入的研讨。我国经济学家吴敬琏等认为,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获得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的基础,是将技能、资产和运作机制有机融合的企业自组能力,是企业推行内部管理性战略和外部交易性战略的结果。”[12]康荣平指出,核心竞争力是一个企业所具有的在本行业独树一臶的、难以复制和模仿的能力,可实现用户看重的、高于竞争对手的价值,可提供进入广阔多样市场的潜能,从而是长期利润的源泉。[13]管益忻则把企业特有的,足以胜过对手的市场预测、研究开发、市场营销、加工制作、经营决策、品牌战略、企业文化、战略管理以及企业的产品升级、制度创新等一系列的关键程序、能力、资源、机制均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因此,核心竞争力是资源、知识、能力、信息和价值的集合体,不仅包括对已有的知识、资源、技能的融合和运用,而且包括敏锐感觉市场需求、准确把握市场机遇和及时为顾客提供价值的能力和服务。企业本质上是一个以核心竞争力为中心的能力体系。核心竞争力可以表征或外显为市场预测能力、研究与开发能力、资源整合能力、生产制造能力、产品营销能力、经营管理能力、资金投入能力、企业文化氛围、战略决策能力、价值增长能力、组织学习能力等等。企业一旦形成了核心竞争力,实际上它已经有自己的独特的竞争力的组合关系。英特尔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能够凭借自己的微处理技术和知识在很短时间内推出高质量的微处理器,并促使消费者接受其新产品而获得价值增长。这种能力单单依靠技术开发或市场营销的某个部门来运作是不可能做到的,而是由一系列的市场预测、技术开发、产品生产、营销推广和售后服务等技能集合而成的。

作为企业长期竞争优势基础的核心竞争力必须具备多种特征:

1.知识集合性。核心竞争力是各种资源、知识和能力的特定组合,也是内部团队及个人不同核心力的集合。笠原清志认为,核心竞争力是隐身于企业内部的独自的技能、技术或知识的综合。众所周知,摩托罗拉公司依靠综合协调各种能力来不断提高产品质量。集合性使得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普通模糊”的特性。普通模糊是S·A·里普曼和R·P·罗曼尔特对核心竞争力的复杂性及不易识别等特点的概括。核心竞争力的集合性也决定了企业核心竞争力虽然和特殊的个人有关,但并不会因某一个人的离开而失去。

2.技术叠加性。由于核心竞争力具有企业的异质性,各个企业往往处于不同的技术层次或类型上,因此一种核心竞争力可以作为一种技术成分,成为更高层次核心竞争力的组成部分。德国宝马公司最近拟收购英国劳斯公司,正是看中了劳斯公司在驱动力、减噪、安全性等方面的核心技术,通过收购将其纳入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体系,进而增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这样既能降低研究开发成本,又能缩短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时间。

3.赢利持久性。即意指核心竞争力能够为所赖以存在的企业提供持久的高赢利。D·福克纳和C·鲍曼认为,核心能力是适应市场机会的,更有可能实现持续竞争优势,获得超平均利润。由于产品和技术生命周期不断地在缩短,企业大部分资产的耐久性已大大降低了。这种降低主要影响有形资产提供可持续利润的耐久性,而对于像企业的核心能力、品牌、团队精神等无形资产却未因此受影响,这些无形资产经历了多代产品而长盛不衰,在历史的磨练中显示出持久的性质。

4.价值优越性。核心竞争力具备最终产品消费者和感知的客户价值,能够为客户提供根本上和实质性的利益和效用。换个角度说,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市场价值,能给消费者带来价值增加。如冰箱制造行业的无氟制冷技术,可使用户直接感受到产品的效用并从中获益。G·哈默尔认为,核心竞争力必须对顾客的期望价值作出贡献。艾德里安·里恩斯、罗杰·莫尔等指出,核心竞争力不仅仅集中于企业内部,相反它能够通过战略,创造独特的客户价值。沃尔玛成功的秘密在于它的基于核心能力的竞争战略。其出发点是自始至终以满足客户需求为中心,目标是为顾客提供价廉物美的商品,随时随地满足顾客对这些商品的需求,创造更多的客户价值。不仅如此,核心竞争力还应当有利企业效率的提高,能够使企业在创造价值和降低成本方面比竞争对手更具有优势。

5.路径依赖性。知识的发展一般按一定的路径进行。核心竞争力无法通过一次重大的发明或资源并购实现跃进,也不是通过相应的要素市场买卖获得的,而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技术实践中以特定方式、沿着特定的技术轨道逐步积累和培育起来的。如果指望通过一蹴而就的项目建立核心竞争力,绝大部分会以失败告终。核心竞争力的建立一般要5~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有些核心竞争力还是企业特殊历史经历的产物,是企业历史的遗产,是深深扎根于组织的知识,是有较强的持久性和进入壁垒,企业很难在不丧失原有核心竞争力的前提下培育新的竞争能力,因而具有路径的依赖性。

6.难以替代性。核心竞争力应是很难被替代的。它是与知识相关的,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人们可以体会到,类似于无形资产。这种无形资产,有些像技术或管理诀窍是难买卖的,因而受到替代品的威胁相对较小。购买核心竞争力不是不可能,但非常困难,因为它取决于一个组织内多种职能之间的合作,而不存在于某项特别技术、某项专利或者某一两个重要人物的头脑中。核心竞争力培育而成后,在较长的时间内不会被其他核心竞争力所替代。

7.不可占用性。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资源、知识、技术和能力的有机结合。它具有与众不同的独到之处,应不易为企业中的个人所占有,也应不易为企业外他人占用。因为,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累积的知识,是长期形成的战略性资产。战略性资产的开发不但花费一定时间,而且具有相当难度。它是企业不易仿制、难以买卖,能拥有持久优势的稀缺性的东西。它如果被企业中个人所占有,企业将为使用核心竞争力而支付这些个人较高的报酬,从而使得企业的收益降低;如果它能够轻易地通过买卖转移到其他企业,或其他企业通过交易轻易地拥有相同的核心竞争力,则核心竞争力所带来企业的竞争优势会迅速消失。

8.多元延展性。核心竞争力应该具备一定的延伸性,能为企业在未来的发展变化中衍生出成群的或系列的新品和进入多个市场提供潜在途径,对企业一系列产品或服务的竞争都有促进作用。甚至,企业可以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逐步移植到相关产业,使之能够进行相关多元化经营,可以最大程度地实现范围经济(Economics of scope)。因此,核心竞争力决定了企业的规模和边界,也决定了企业多元化战略和跨国经营战略的广度和深度。如夏普公司的液晶显示技术,使其可以在笔记本电脑、袖珍计算器、大屏幕电视显像技术等领域都比较容易地获得一席之地,而不是将其优势领域限制一个很小范围。

9.动态调整性。核心竞争力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应该随着企业所处阶段、业务架构和产业环境的变动而动态调整,始终使自己处于市场竞争的最前沿。[14]

把握核心竞争力这些特征,对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企业赢利绩效,促进企业价值增长意义重大。

首先,核心竞争力超越了具体的产品和服务,以及企业内部所有的战略业务单位(Strategic Business Unit),将企业之间的竞争直接升华为企业整体实力之间的博弈,因此,它的生命周期比任何产品或服务都长。关注核心竞争力比局限于具体产品和SBU的发展,更能准确地反映企业长远发展的客观需要,使企业的长远发展具有更为深远的意义。

其次,核心竞争力可以增强企业在相关产品市场上的竞争地位和优势,其意义超过单一产品市场上的成败得失,对企业的价值增长尤为重要。佳能公司建立其精密仪器研制技术专长基础之上的核心竞争力,不仅使其在精密机械、精密化学等方面的产品市场上享有持久的优势地位,而且在微电子、电子成像等产品领域取得先发效应。

第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更多地依靠经验和知识的积累,而不是某项重大发明导致的“突飞猛进”,因此不能搞“突击”创设。即使因技术更新加快而产品周期越来越短,核心竞争力的构建仍需要数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这就要求和促使公司高层管理人员摒弃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超越部门利益和市场机遇的局限,更多地从企业整体战略和长远发展的角度考虑问题,重视识别和构建核心竞争力,以取得长期的竞争优势。

第四,基于核心竞争力的企业经营战略理论,不鼓励企业进入那些与其核心竞争力缺乏较强战略关联的产业领域,认为只有建立在企业自身现存优势基础之上的思路,才会引导企业获得或保持持久的战略优势。所以,企业应更多地考虑自己的资源、知识与技能,在自己拥有核心竞争力的领域附近经营,而不是简单地考虑市场吸引力,盲目进入其他领域,片面追求多元化经营。

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识别与构建

不同企业之间的市场竞争,其实质是其核心竞争力的深层次的较量。面对日趋激烈的

国际竞争,势必要求企业重视识别和构建核心竞争力。虽说识别核心竞争力缺乏明确的依据,而且也没有特定的方法对其量度,但无论是成功企业从其成功经验的“精心回放”中,还是失败企业从其失败教训的“痛苦思索”中,都认识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决胜市场获得发展的根本,培育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当务之急。所以,对具备基本能力、尚未建立起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来说,尽快建立核心竞争力的迫切性是显而易见的。对那些已经拥有核心竞争力,并在当前市场上具有明显优势的企业来说,维系和发展核心竞争力的工作同样迫切。随着市场需求结构的变化和激烈的动态竞争影响,企业已有核心竞争力的价值或者会贬值,或者会从根本上被新的市场需求所淘汰。因此,企业要想获得持久的竞争优势,就必须在准确把握未来市场走势的基础上,将企业的技能、知识、资源构建成核心竞争力;就必须对核心竞争力给予持续不断的投入和创新,以保持和扩大核心竞争力的领先地位和优势。

识别核心竞争力是构建核心竞争力的前提。由于核心竞争力具有复杂多样的特点,因此核心竞争力的识别就变得非常困难。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试图寻找识别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方法、原则和途径,从而帮助企业把握、培育和发展核心竞争力,以取得持续的竞争优势。识别核心竞争力起码要把握以下几点:

一是树立核心竞争力的观念。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竞争优势的基础和根源。跨国公司无一不具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它们无一不是靠拥有核心竞争力发展壮大起来的。例如,西门子的电机制造技术,丰田的精益生产模式,麦当劳的规范化连锁经营方式等等。但是我国许多企业不仅缺乏核心竞争力,而且企业经营者的核心竞争力意识都十分淡薄。决定企业竞争力的最终要素是企业理念,或者说,企业竞争力决定链条是理念→制度→技术→产品→市场。松下幸之助把经营理念理解成企业成败的主宰因素,他说:“一个企业的成功,当然涉及许多方面的条件和因素,而是否有正确的经营理念,无疑是最重要的因素。换句话说,经营理念居于主宰企业成败的地位。”[15]因此,学习核心竞争力理论,树立核心竞争力意识,是识别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前提条件。虽然核心竞争力给人以“亦真亦幻”的感觉,难以把握和量度,但要识别核心竞争力,必须要有核心竞争力的意识。不仅如此,核心竞争力的培育需要及早开始,否则待意识到没有竞争力或没有能力进入市场时,再着手就来不及了。

二是把握核心竞争力的原则。艾德里安〃里恩斯、罗查〃莫尔等认为,一个成功的组织,或者一个大公司内部的一个战略业务单位,它的核心能力只有2~5种,但不会是25或30种。核心竞争力不仅仅是公司实力的一长串罗列,而是植根于核心技术体系的多部门综合开发的结果。尽管核心竞争力能够创造竞争优势,但未必反之亦然,即不是所有的竞争优势都必然与核心竞争力直接相关。

三是明确核心竞争力的参数。核心竞争力虽难以用准确的标准来衡量和判别,但可以借助其构成参数来识别。如竞争对手难以模仿和追赶的企业特有的技术专长;能给公司顾客提供根本上和实质性的利益和效用;能使企业衍生出强势产品和优质服务,从而进入多个市场;能为企业带来长期竞争优势和超额利润,实现价值成长和可持续发展,等等。

四是掌握核心竞争力的程式。首先要联系同一产业内竞争对手的情况,来分析企业自身的各种竞争力;然后从各种竞争力中寻找出支配企业创新、影响市场和决定发展的主要资源和专门技术;再将企业的重要工作过程制作图,这样便可识别或发现核心竞争力。企

业的实践经验、重要资源和专门技术是整合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虽说形成和发展核心竞争力必须具备经验、技能和资源,但经验、技能和资源本身不是核心竞争力。从战略上来说,企业必须对核心竞争力的构建优先投资。对构建核心竞争力的投资,将会给公司带来长期的利润,在竞争中也可以立于不败之地。

五是了解核心竞争力的评价。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个十分复杂的能力体系,按照系统论的方法对其组成部分加以分解,将这些组成部分或要素整理成一种递阶层次的顺序,分别对核心竞争力的组成部分或构成要素进行评价,再对整个核心竞争力系统进行评价。一般来说,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评价是以企业所在领域或行业中的全球最先进指标为标杆进行评价的。上海轮胎公司以普利司通公司为标杆企业,参照其发展水平,建立健全科学的评估体系,实施全面赶超的措施,培育和提升核心竞争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评价可从企业战略能力、企业研发能力、企业制造能力、企业技术能力、企业营销能力、企业财务能力、企业赢利能力、企业发展能力以及企业公关能力等要素来评价。

现代企业营运的主要目标是构建企业现在和未来的核心竞争力。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通过有效的途径,协调各种资源并整合知识和技能方能实现。构建核心竞争力的途径大致三条:

1.内部培育核心竞争力。理论和实践都证明,企业竞争优势的直接来源在于内部管理型战略的实施能力。换句话说,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植根于不断积累的企业知识和技能之上的,并通过内部管理使得其得以培育和巩固。因此,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只能直接由内部培育。内部培育核心竞争力的典型例子很多,例如沃尔玛公司、可口可乐公司、英特尔公司、微软公司等。沃尔玛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戴维〃格拉斯(David Glass)将沃尔玛的特征概括为:“总是先建立内部能力,而从不凭空跳跃。”

内部培育的基本方式是独立开发。独立开发是指在企业战略目标指导下,遵循一定的模式和程序,实现企业资源、知识和技能的最佳配臵和有效利用,最终建立起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许多核心能力强的优秀大企业都积极推行这一模式。它要求对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进行准确的界定和描述,这有赖于企业经营者的战略视野和对技术与需求发展趋势的正确判断;要求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勇于承担核心竞争力构建的投资风险,并能动员起企业的全部技能、知识和资源;要求企业建立和完善企业的技术创新体系,强化自己的研发力量,加大科技创新的投入,积极培养和引进各类科研人员,并激发或调动其积极性;要求各个战略业务单位服从企业的整体战略,超越部门利益的局限,将其技能、知识和资源投入到核心竞争力的构建之中。其优点是稳健、有序、控制程度高,其约束条件是企业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和资源,并且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2.外部并购核心竞争力。从理论上说,核心竞争力是不能移植的。但是,通过兼并收购机制,企业把外在的关键技术企业并入企业内部,经过资产重组和企业结构调整,使被兼并企业的技术专长变成企业的新能力,从而成为企业自身的核心专长和核心能力。外部并购是指企业通过对拥有构建某种核心竞争力所需的知识、能力和资源的企业进行收购或与其合并,从而建立起某种核心竞争力的策略。它是通过产权交易迅速增强和获得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单靠自身的积累是难成大气的,并购是扩展和增强的必由之路。乔治〃斯蒂格勒在研究美国著名大企业发展的经验时曾指出,没有一个美

国大公司不是通过某种程度、某种方式的兼并而成长起来,几乎没有一家大公司主要靠内部扩展成长起来。并购是促进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途径。实践经验证明,通过并购关键技术企业,可以迅速形成核心专长,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1998年7月,德国大众汽车公司以4.3亿马克(约合2.46亿美元)的价格签约并购英国劳斯莱斯汽车公司,创造了外部并购,提高核心竞争力的范例。并购使德国大众汽车公司,不仅拥有劳斯莱斯公司创造的独特的同行难以企及的在驱动力、减噪、安全舒适性方面的汽车核心技术,并大大缩短了开发周期,压缩了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时间,降低科技投入,规避市场风险,其注入巨资在英本土建设新的生产线,又赢得了劳斯莱斯的声誉,迅速增强了企业竞争力。

并购获取核心竞争力的做法是:一是搜寻具有某种能力、知识和资源的企业作为并购对象并实施低成本收购兼并。二是将本企业所拥有的能力和资源与被收购兼并企业的能力和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形成核心竞争力。任何单个能力、资源都不会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比如企业在某项技术上有独树一臶的优势,但只有与企业内部的其他资源整合,才能使这种技术优势转化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但是,并购必须通过内部资源和能力的整合,将其吸收并予以发展,才成为真正的企业核心竞争力。

3.联合开发核心竞争力。企业赢得市场领先地位的关键是针对核心竞争力进行投资。如果组织缺乏能够满足这个必要条件的能力,可以通过联合开发,即建立合资企业和一些战略联盟的方法来获取一些技能和资源,从而逐渐形成一种必须的新竞争力。由此可见,合资企业和战略联盟都是联合开发形成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方式。

通过与具有某种能力和资源的企业建立合资企业,是企业构建核心竞争力的一种方式。科格曾将合资企业看成是公司学习、寻求并保持其核心竞争力的工具。公司是由知识基础所构成,加之保持商业秘密的需要,因而这些知识基础是难以在企业的边界以外传递和扩散的。但公司可以借助合资企业这种方式,使组织长期以来所积累的知识——习得知识得以在组织间传递或转换,使核心竞争力在联合中得到提升。企业可在希望取得另一方组织知识或维持其组织能力,同时又能从另一方的现有知识和成本优势中收益的两种情形下采用合资方式。

建立战略联盟是企业构建核心竞争力的又一方式。所谓战略联盟是企业之间为了实现一定的战略目标,在一定时期内进行的合作安排。建立战略联盟早已成为跨国公司对世界市场的参与方式。从20世纪80年代起,战略联盟在西方和日本企业得到迅速发展。它的形成基于两个原因:一是企业间资源的相互依赖和经营活动互补。企业的资源和知识通过联盟进行新的组合和延伸,从而形成一种能更多地获取潜在利润的能力;二是联盟为企业间的相互学习和影响,形成新的知识和技能创造了必要条件。值得注意的是,通过合资企业和战略联盟构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合作的目的性、信任度、经营管理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障碍。

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措施为:首先,由于核心竞争力是一种有组织的集体行为,它是通过协调并整合各种资源、知识和能力而实现的,因此,建立核心竞争力不仅需要公司高级管理人员集思广益、讨论研究而确定的,而且需要在企业内部上下达成共识。为此,企业经营者要发动员工参与寻求和罗列公司的资源、能力和知识,与高层管理人员一道讨论企业核心能力。但是核心能力必须由企业经营者或首席执行官选定,不可由各自为政的

部门主管选择;然后以选定的核心能力为中心,组织公司战略性资源,进行研究与开发,并使员工具有与之相应的技能;还要成立专门机构,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负责。例如日本电器公司在20世纪70年代建立“C&C”委员会,专门负责监控企业的核心能力和核心产品。

其次,企业还要从外部汲取核心竞争力,企业自身的资源、能力和知识有限,要完全靠企业自身来构建核心竞争力有很大的困难。构建核心竞争力,不仅需要企业运用自身的资源与知识,发展已有的技术和技能,同时还要不断从外部获取构成核心竞争力的技术和技能。它包括积累深化知识和技能、增强研究和开发能力、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引聘高级专业人才、建立战略联盟等等。就我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增强研究开发能力和重视文化建设尤为重要。据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认识调查显示,大多数企业都比较看重企业的市场营销、经营组织和战略决策能力,对于研究开发能力的重视程度略有不足,对于创造两还的文化氛围不够重视(见表1)。

告》。

第三,企业还要在长期的经营实践中不断发展核心竞争力。企业核心竞争力不仅仅集中于企业内部,相反它能够通过战略,迅速为客户创造利益或独特价值。因此,企业在构建核心竞争力时,就应考虑面向顾客,合理运用企业内部的经营资源,提供顾客所需要的产品和服务。只有为顾客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公司的价值才能得到体现,公司存在的理由才能更加充分,从而才能更有竞争力。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成败在于能否为顾客提供价值,归根到底是由顾客的货币选票决定的。企业构建核心竞争力,其根本是要使顾客受益。发展核心竞争力的过程就是为顾客提供价值的过程。例如,IBM公司的核心能力表现为顾客提供世界上任何公司都比不上的最佳服务。顾客通过享有IBM的服务来获得超过其他电脑产品的价值。IBM公司发展其核心能力,它为顾客创造的价值的也就越多。通过将战略性投资和持续改进相结合,有些公司能够创造出巨大的客户价值和利润“发动机”。

最后,要使企业持续发展,应将企业的核心能力应用于更多的产品和服务上,使企业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企业的核心能力首先是通过企业的核心产品得以体现。在重视和研发核心产品时,还应尽可能将其核心能力应用到更多的最终产品上。因为核心能力是企业

的内在资源,而竞争优势则是企业核心能力的在市场上的外在表现。核心能力转化为竞争优势是市场对核心能力物化结果(核心产品和最终产品)的进行评价的产物,表现为源源不断的最终产品或服务能够给消费者带来持续的价值。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与市场竞争优势的关系如图1所示。惟有如此,企业才能在核心产品失去市场竞争力的情况下,稳固地维持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进而在此基础上发展新的核心产品乃至核心能力,从而达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图1 核心能力与竞争优势的关系

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缺失与保持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维持竞争优势的根本。已有核心竞争力的公司,可以把注意力转移到维持和增强其价值上,防止核心竞争力的缺失。但由于核心竞争力本身的多重特性,对其进行管理并非是件容易之事。在企业经营管理的过程中,往往会因种种原因导致核心竞争力的缺失。

1.战略性的投资不够,带来核心竞争力的萎缩。构建和发展以高新核心技术为基础的核心竞争力是一项战略性投资,不仅需要巨额投资,而且花费较长时间。日立公司为了开发独创性技术,提高核心竞争力,确立自己在竞争中的地位,其集团研究开发本部下属的七个研究所和各事业集团开发部门就拥有研发人员11000人,2000年投入研究开发经费达4300亿日元,以创出和开发企业灵魂技术和新产品。如果企业在构建核心竞争力上遇到经费不足,企业就会在资源开发、技术创新、核心产品研制、高级人才引进等战略性投资方面显得力不从心。战略性投资不够,研究与开发经费不足,将会制约企业的技术创新与技术进步,从而导致核心竞争力的萎缩。[16]

2.细分战略业务单位,核心竞争力被割裂削弱。SBU是大多数公司进行战略性市场等策划的组织单位。企业技术核心能力往往分布在一些SBU中,并且由SBU的主管控制。虽说SBU不一定要“拥有”自己的所有资源,可以与其他经营单位共享研究和开发成果,但是SBU的主管往往忽视自己所控制的核心能力与其他经营单位中所保持的核心能力在整合中所产生的价值或出于部分利益的考虑而拒绝出让自己所控制的核心能力与外部有机组合。由此致使SBU的核心能力只能作边际上的改进,难以产生突破性的效果。随着企业组织的扁平化、管理的分权化和营销的自主化的发展,大企业内部会细分出更多的SBU,核心竞争力将被割裂削弱。

3.外包战略性商业活动,致使核心竞争力的流失。企业外包战略性商业活动是争夺资源、规模扩张的需要。企业可以外包其他的战略性经营活动。因为这些经营活动可能会与核心竞争力同时争夺公司不足的资源。将这些活动外包后,公司就可以投入更多的重要资

源以建立核心竞争力。但与核心竞争力相关的主要战略性商业活动不宜外包,否则就会给竞争对手创造机会,削弱公司在这个领域的领先地位。本田公司为了在小型引擎设计和制造领域保持竞争优势,它自行完成所有小引擎的研究和开发,设计和制造许多工具,并且在自己的生产设备上制造了引擎的所有关键部件。它的生产设备是受到严密保护的,如果本田公司允许外面的机械工具厂商生产制造其生产设备,那么一部分巩固核心竞争力的能力就会通过供应商“泄露”给竞争对手,从而致使核心竞争力的流失。

4.过分追求多角化经营,造成核心竞争力的缺失。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拥有的最主要的资源或资产,企业能力可以从本质上把企业能够承担和进行内部处理的各种活动界定清楚,企业核心能力的储备状况决定企业的经营范围,特别是决定企业多角化经营的广度和深度。的确,多角化经营是一个世界性的现象,西方许多大企业当初推行多元化经营战略曾获益匪浅,至今像新日本钢铁公司、美国钢铁公司等传统工业企业仍奉行着这一战略,而且经营得不错。但是任何企业的核心能力的功能和张力都是有限度的。如果不从实际条件出发,以自身的优势为基础,慎重选择所进入的行业,过分追求多角化经营,将会带来投入、研发和经营的过于分散,造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缺失。例如,1984年处于极度困境中的国际电报电话公司(ITT)宣布解散,公司的困境源于过度追求“非相关性多角化”造成的核心能力的缺失。

5.缺乏权威有效的管理,导致核心竞争力的贬值。没有永远适应的战略,也没有永远独一无二的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丧失其应有的价值。造成这一问题会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由于缺少高级主管全权负责管理企业的核心能力,使核心能力在开发、整合、应用和更新的过程中,不能做到更富效率和效果;二是掌握技能的人员渐次游离出去,会损害和破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三是如果很多员工和业务单位经理能够改变独立的组织因素(如招聘措施、薪酬、升迁),核心竞争力也会下降。如果高层管理者不进行监督,保证这些变化与总的核心竞争力项目方向一致,久而久之,核心竞争力就会被侵蚀殆尽。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缺失,会直接影响到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提高、核心产品和最终产品的开发,从而影响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每个企业都应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持企业核心竞争力。

1.关注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地位。核心竞争力必须得到特别关注,因为它是赢得市场领先地位的基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地位是在与竞争对手相比、与顾客需求相对比中来确定的。企业核心竞争力地位的提高,意味着企业在核心竞争力的维持、增强方面强于竞争对手;拥有了更大的市场份额,给顾客创造了更多的价值。如果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地位相对下降,就说明企业核心竞争力贬值。要定期审视企业核心竞争力在市场中所处的地位。如果地位相对下降,就意味着企业在培育或巩固核心竞争力的投资相对不足,应该通过加大投资来维持和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协调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配臵。核心竞争力不是存在于个人或单项职能中,它的大部分力量都来自跨职能合作,或植根于多部门综合开发。核心竞争力理论强调企业的能力集成和系统协调,主张打破资源的部门分割,克服业务单位重心主义。核心能力是构成战略业务单位的竞争差异性的基础。因此,从更好地发挥核心竞争力作用的角度看,应当突破战略业务单位的限制,从企业整体上统一配臵企业各SBU的核心能力。许多企业之所以不

能建立起核心竞争力,是由于各个战略业务单位是各自分离、独立运营的。对此,要明确企业总部在建立和保持核心竞争力方面所承担的责任和作用,对各SBU 的核心能力进行有效的管理。可把核心能力管理的职责分散给战略业务单位,监督其核心竞争力的研究和开发。同时统一调度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创造者和携带者,鼓励他们参与市场调查,深入了解产业现状,深入各战略业务单位,进行思想、业务交流,为持续改进核心竞争力创造条件。

3.加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管理。斯托克认为,企业成功的关键不仅仅在于具有核心竞争力,而且包括对核心能力的有效、持续的管理和培育。企业是一种或几种核心能力的结合,通过它可以衍生许许多多的战略业务单位。要设立企业核心竞争力高层主管,从组织人事上防止核心竞争力的损失。如果没有高层管理者的有效管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容易流失。高层管理者的主要职责是从整体角度协调战略业务单位之间的关系,进行核心能力跨战略业务单位管理。从高层次角度管理企业核心竞争力,有利于发挥其对核心产品和最终产品的支撑作用。因为核心能力是企业开发和培育核心产品的源泉。核心产品是核心能力物质体现,也是核心能力的市场体现。企业的核心能力要得到市场的承认必须通过企业的核心产品和最终产品反映出来,如图2所示:从程序角度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识别、构建、保持进行全程管理,有利于防范核心竞争力的流失、贬值和损失。

图2 企业的核心能力对产品的支撑

4.重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改进。核心竞争力是知识、技能、技术的集合体,明显地带有技术的特征。科利斯认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围绕企业创新展开的。因此,不论是在核心竞争力的构建过程中,还是在核心竞争力的保持过程中,技术创新或技术改进都是至关重要的。随着新技术的突破,新产品的发展,对核心竞争力的要求会有些改变。技术创新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此,企业应在加强研究与开发,不断进行技术创新的同时,重视汲取和获得相关的新技术和技能,来改进或创新技术核心体系,造成核心竞争力新的整合。这种核心竞争力的整合,不仅是关键能力、有效能力的提升,而且是那些多余、落后、无关的机制、程序或功能的消除,其注重由此而形成的“1+1>2”的增值效应。但目前相当多的企业不知道技术创新的重要性,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还只是停留在口号上,科技开发投入不足,缺乏技术创新的激励机制,研发人员的积极性不能得到充分发挥。要加快建立技术创新机制,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改进核心竞争力。通过改进来保最终产品

持核心竞争力,增强市场竞争优势,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5.发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功能。企业要维系和保持核心竞争力领域的领先地位,就必须在核心产品的生产上维持尽可能最大的制造份额。根据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的观点,企业之间的竞争在三个层次上展开:核心能力的竞争、核心产品的竞争和最终产品的竞争。核心能力是企业竞争力的牢固基础。企业只有在核心能力领域中保持领先地位,才能维持其核心产品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核心产品是核心能力与最终产品之间的纽带,也是一种或几种核心能力的实物体现,核心产品是决定最终产品价值的部件或组件。核心产品在企业生存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某公司在核心产品的竞争上赢得了绝大多数制造份额,它就可以左右最终产品市场的发展与变革。独领电脑芯片市场风骚十余年的英特尔公司,可谓运用核心能力开发核心产品的经典,它在全球个人计算机市场上的份额微乎其微,而在个人计算机芯片生产上却占了全球市场的绝对份额。因此,要注重核心产品市场的开发,通过企业市场结构的重新组合,将核心竞争力转化为多层次的产品和服务,以保证企业稳定持久的利润。

五、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评价与启示

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是最新的企业理论,也是至今企业战略管理最高的、最有价值的成果之一,它无论在经济学上,还是管理学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经济学意义在于:⑴它构成对古典经济学自由竞争和一般均衡理论的新挑战。到目前为止,经济学上对古典经济学的自由竞争和一般均衡理论的挑战,主要来自于信息不完全、交易费用、公共品、垄断、外部性或溢出效应等等。而核心竞争力理论所揭示的是,因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存在,自由竞争导致均衡利润的古典经济学原理将失败。⑵它是经济学企业理论的补充和深化。它在企业的交易费用理论、契约理论和企业家理论之外,揭示了企业效率的一种真实来源,企业价值增长、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保证所在。⑶它把经济学上的“范围经济”理论向纵深推进了一步。传统的范围经济思想主要强调通过有形资源的共享而获得范围经济。事实上,随着技术、知识这类无形资源在企业创新生产经营中的作用日益显著,对技术、知识和原理等无形资源的共享也日益成为范围经济的重要来源。核心竞争力概念最重要的意义是竞争能力这种无形资产的范围经济得以实现。当企业具有这种“过人之处”的核心竞争力时,就可以借此进行相关多元化经营。

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管理学意义在于:⑴对企业概念的新认识。在传统管理学里,企业往往更多地被理解为产品或服务的生产者和提供者。在核心竞争力理论下,企业更多地被理解成是建立在核心能力基础上的能力集成和系统协同,而不再是生产各种各样产品的多元业务的集合。⑵核心竞争力理论是产业结构分析理论的超越。依据产业结构分析理论,企业的市场进入主要取决于市场的吸引力。而核心竞争力理论则把注意力从关注企业外在的产业机会和市场吸引力,转向了企业内在的自身资源、能力和知识。⑶核心竞争力理论为企业多元化提供了新解释。核心竞争力为企业多元化的方向、模式、结构和产业市场进入提供了指引,企业的市场进入不再仅仅取决于市场吸引力。企业核心竞争力可使得其各种表面上不相关的业务有机地统一在一起,从而为理解企业多元化的相关性提供了新视角,也为企业进行多元化选择指明了新途径。⑷核心竞争力理论对传统的企业组织结构提出了挑战。它强调企业的能力集成和系统协同,主张打破资源的部门分割和管理的业务

单元重心,从而对职能制、事业部制、事业单元层次上的目标责任制等传统组织体制和权责体系提出了全新的变革要求。由此可见,这一理论不仅揭开了现代企业成功的真实密码,是经济学理论的补充和深化,而且把经济学和管理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既从本质上认识和分析企业效率,又植根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内部事项,对于我国企业理论的深入研究,对于企业的成长壮大,都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然而,相对于其他企业战略管理新方法而言,核心竞争力理论显得那么的不成体系、疏松、叙述纯文字化,且概念含糊不清。正如尼古莱〃J〃福斯所说的那样,尽管近年来有关企业核心能力理论的研究涌现出相当多的著作和论文。但客观公正地讲,这一理论还没有形成体系,还处于一种支离破碎的状态,而且,和企业契约理论相比,企业能力理论更多是内涵界定并不十分清楚的概念和判断。[17]麦肯锡咨询公司认为,核心竞争力像座海市蜃楼,从远处看,五光十色,充满希望,但一接近,它就成了沙砾一堆。《工商管理大百科全书》写道:核心竞争力经常被误解,以及不切实际的、肤浅的处理。著名学者康荣平、柯银斌认为,如果把核心竞争力理论直接搬到我国企业使用,则问题重重。按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提出的有关核心竞争力的具体方法和标准,目前的中国企业似乎(除极少数外)无法直接运用核心竞争力理论。核心竞争力理论应用于中国企业必须做一些适应用改进,提出新的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模型、方法和标准。

我国虽然还没有靠自主核心技术接近本行业世界前列的企业,但在今后的发展中,无疑应该积极采用这一理论成果。随着我国加入WTO,中国将以更快的速度融入经济全球化,将在越来越大的范围内建立起全球水平的竞争市场。中国企业要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把企业做大同时做强,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实现长期、持续、赢利性发展,就应培育和提升核心竞争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就得拥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没有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就没有我们参与竞争的主动权,就会在“全球竞争”中被淘汰出局。因此,日本立教大学教授笠原清志说,“企业间竞争的本质,即是应用本企业特有的核心能力,去争取市场主导权的竞争,而不是别的其它什么。从这个意义上讲,企业应立足长远目标,努力发现、培育、保持并发展企业核心能力,同时要在自己的产品和服务中找到灵活发挥这种能力的有效方法。”[18]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的基本问题。在目前国际竞争国内化和国内竞争国内化的双重趋势的深刻影响和交互作用下,企业的生存发展关键在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日益凸现出来的核心竞争力问题,不仅成了企业发展战略理论的研究焦点,而且受到企业、地区、国家的高度重视。“十五”建议明确指出,要“按照专业化分工协作和规模经济原则,加快企业组织结构调整。通过兼并、联合、重组等形式,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核心能力强的大公司和企业集团。”回顾核心竞争力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经验,给予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

1.面临入世后新的国际竞争环境,作为市场竞争的主体,企业无论规模的大中小、无论所有制的公与私,都应学习、消化和吸收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并将它运用于经营管理的实践,强化核心竞争力的理念,努力识别、构建和发展核心竞争力,增强市场竞争优势,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在国际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这是经济全球化压力下中国企业的理论选择。

2.企业构建核心竞争力,必须以市场为导向,认真分析自身的资源、技能和知识,并

根据价值性、差别性、难以替代性等特征或标准,选择和发挥其中一个方面或几个方面的核心技术。在培育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中,研发投入、技术创新就是至关重要的。因此,要加大研究与开发的投入力度,重视技术创新和进步,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核心技术,开发核心产品,扩展最终产品,扩大市场占有率,实现价值最大化。

3.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获得市场竞争优势的前提。对于逐步走向全球化的中国企业来说,在全球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必须重视研究国际同行业的企业乃至产品的竞争能力和市场状况,并以它们为标杆企业,加强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发展。核心竞争力是一个逐步培育、发展和提升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描述为:基本能力(企业在本行业的市场中具有短期获利的优势能力)→亚核心能力(企业在本行业的全国市场中具有中期获利

的优势能力)→核心能力(企业在本行业全球市场中具有长期获利能力)。如图3所示。

[19]因此,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不能采取一蹴而就、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必须采取积极培育、逐步提升、加快发展、持续维护的系列措施。

图3 企业战略能力矩阵

4.初具核心竞争力的中国企业,如海尔集团、长虹集团、联想集团、春兰集团等,要加强已有核心竞争力的管理,防范它的流失、损失和缺失,同时集中人力、财力、物力,围绕主营业务、核心技术,加大技术创新和新品开发的投资,保持和发展核心竞争力,还要通过低成本扩张来获取和整合核心竞争力,以在未来的全球竞争中,赢得持久的竞争优势,获得长期的赢利能力,逐步进入多国市场,向世界级大公司发展。

5.培育、构建和发展核心竞争力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重视制度创新,促进技术进步,加强生产经营管理,增强市场营销能力,而且需要调整发展战略,细分目标市场,重视企业文化建设,提高组织学习、整合资源、技能和知识的水平。由于培育、构建和发展核心竞争力的路径多途,因此,企业应当根据自身的经营目标、条件和能力,选择和确定其核心竞争力的合适的构建方式,有效发挥和整合企业的资源、技能和知识,这样既能缩短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发展过程,又能降低和节约公司的战略性投资。

本地 市场范围 (空间)

短期 中期 长期 时间范围

全国 全球

注释:

[1] 郁义鸿:《企业的性质:能力理论的阐释》,《经济科学》,2001年第6期。

[2] 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卷,商务印书馆,1972年出版

[3] Penrose,E.T.(1959) The Theory of Growth of the Fir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4] B.Wenerfet,Aresource-based view of the firm,Stratigic management Journal 5,1984,P171-180.

[5] Wernerfelt,B.(1984)“A Resource-based view of the firm”,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6] Rumelt,R.P.(1982)“Diversification Strategy and Profitability”,Strategic Managenent Journal.

[7] 许可、徐二明:《企业资源学派与能力学派的回顾与比较》,《经济管理·新管理》,2002年第2期。

[8] Prahalad,C.K.and Hamel,G.(1990)“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Harvard Business Review 66:7991.

[9] 里恩斯、莫尔等:《市场领先》,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1年1月。

[10] KevinP.Coyne,StephenJ.D.Hall,Patricia Gorman Clifford:《亦真亦幻的核心竞争力》,《麦肯锡高层管论丛》,2000年第2期。

[11] 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华夏出版1997年出版。

[12] 吴敬琏等:《可心竞争力“企业重组中的一个新概念》,《经济工作者学习资料》,1999年第3期。

[13] 康荣平:《中国大型国有企业的成长——核心能力分析模型与实例》,《中国社会科学季刊》,2000年第3期。

[14] 李海舰、聂辉华:《企业的竞争优势及其战略选择》,《中国工业经济》,2002年第9期。

[15] 韩中和:《企业竞争力:理论与案例分析》,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6] 王忠民、穆耀等:《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损失与防范》,《当代经济科学》,2001年第7期。

[17] 尼古莱·J·福斯,克里斯第安·克努森:《企业万能——面向企业能力理论》,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年出版,第13页。

[18] 笠原清志:《全球化压力下的日本企业》,《二十一世纪》,2000年第8期。

[19] 康荣平、柯银斌:《中国企业核心能力剖析:海尔与长虹》,《中国工业经济》,2000年第3期。

参考文献:

1.宁建新:《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组合与构建》,《经济管理?新管理》,2001年第12期。2.管益忻:《论企业核心竞争力——开发战略管理新纪元的第一选择》,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年出版。

3.章健:《核心能力和价值链理论对企业创新的消极影响》,《经济管理?新管理》,2001年第10期

4.赵怀周、刘益:《核心能力观的动态性内涵解析》,《经济管理?新管理》,2001年第10期。

5.李东红:《企业核心能力理论评述》,《经济学动态》,1999年第1期。

6.芮明杰:《中国企业发展的战略选择》,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出版。

7.王明夫:《企业竞争力——上市公司兴盛之道》,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年出版。8.杨忠:《企业核心能力构建方式研究》,《学术月刊》,2000年第12期。

9.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企业创新:现状、问题及对策——2001年中国企业经营者成长与发展专题调查报告》,《管理世界》,2001年第4期。

10.林汉川、魏中奇:《中国企业发展与创新》,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年出版。11.傅贤治:《企业竞争力结构与核心竞争力的形成》,《经济管理?新管理》,2001年第10期。

12.李志能、尹晨:《从知识的角度回顾企业能力理论》,《经济管理?新管理》,2001年第4期。

13.詹启智:《论提升核心能力》,《经济问题探索》,2001年第6期。

14.张国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与扩散:一种战略协同的过程》,

《经济管理?新管理》,2001年第20期。

浅谈企业核心竞争力

浅谈企业核心竞争力 摘要 在现代市场经济社会中,培育和发展核心竞争力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这常常关系的企业的生死存亡,只有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那么企业才会拥有属于自己的战略资产.本文首先阐述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概念,然后强调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性,再介绍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容,最后提出打造企业竞争力的途径。 关键字:市场经济核心竞争力战略 abstract In the modern market economy, society, nurture and develop core competencies for an enterprise is crucial, which often involves the company's survival, only the formation of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enterprises, then the business will have their own strategic asset. this paper first describes the concept of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enterprises, and stressed the importance of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enterprises, and then describes the content of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enterprises, and finally proposes ways to build the competitiveness of enterprises.

企业核心竞争力论文范文

企业核心竞争力论文范文 【摘要】: 在国际化竞争日趋热烈的今天,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要想形成自己独特的竞争优势,必须构建自己强大的核心竞争力。本文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概念入手,介绍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特征和内容,分析了我国企业在打造核心竞争力方面存在的差距,提出培育我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要在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以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元素为根基,积极打造适合我国国情和企业特点的高水平的人力资本、核心技术能力和竞争优势,提出要兼收并蓄,形成独具特色的管理模式、品牌整合能力和企业文化,同时,呼吁政府要在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 方面多做工作。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 【正文】: 在国际经济一体化趋势愈演愈烈的背景下,提高我国企业的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形成一批核心能力突出、竞争力强的大公司和企业集团,对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战略意义。对每一个企业来说,要生存与发展,必须不断适应市场变化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创造出比竞争对手更强大的能力即核心竞争力。在现阶段,这已成为企业的生存之本。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不易被竞争对手效仿,使企业在某一市场上长期具有竞争优势的独特的内在能力资源。它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新产品研发、售后服务和各种决策中形成的独特的技术、文化或机制优势,并依托这种优势所产生的巨大的资本能量和经营实力。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获得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的基础,其本质内涵是让消费者得到真正好于、高于竞争对手的不可替代的价值、产品、服务和文化。 企业核心竞争力通常具有如下特征: 1、不易摹仿性。核心竞争力是企业以特定方式沿着自己独特的技术或管理轨迹,逐步积累,长期形成的,走的是自己的发展之路,个性化发展的特点非常突出,很难被竞争对手完全模仿掌握。比如Intel公司领先世界的芯片技术,联想公司独步中国的销售网络和渠道。 2、不可分离性。核心竞争力与企业息息相关,任何一个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都非一朝一夕之功,也不可能从天而降,它是企业历经多少年积累所形成的企业理念、企业管理、企业文化等无形资产。多年来依据企业实际而进行的变革和修缮,使这些理念和行为已经与企业融为一体,不可分离。而正是这种不可分离性,使得企业达到了竞争对手难以匹敌的高度,成为企业竞争差 异化的有效来源。 3、动态发展性。竞争,使得竞争对手会竭尽全力弥补自己的不足,逐步缩小与原先拥有核心竞争力企业的差距,直至完全超越,最终使个别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成为所有企业的一般竞争力,甚至形成差距。比如河北天纶纺织有限公司,从一个旧体制下的国营棉纺厂,历经多年改革,不

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调研报告

.精品文档. 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调研报告一、实践调查内容 (一)引言企业文化具有构建核心竞争力的功能、作用,但能否真正发挥这种作用,还要看企业文化是否正确反映企业的性质和内外环境的变化,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因此,企业文化的创新对于企业文化建设及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企业文化创新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跨国公司大发展的背景下,经济逐步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中,企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面对激烈的竞争和挑战,企业只有培养、塑造企业核心能力,才能够保持长期的竞争优势。核心竞争力是竞争对手无法模仿的竞争能力,是相对竞争对手的竞争优势,具有独特性和不可模仿性等重要特征。能力、、人才、技术、知识、制度、流程无论如何先进,具有竞争优势,只是一家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反映或表现,而非核心竞争力本身和动力源。那么,驱动技术、、人才等的力量源泉就是企业文化的创新或优秀的灵活适应的企业文化。企业核心的竞争力是建立于企业文化创新力之上的一种“合力”。它来源于企业独有的创新力(包括:管理创新力、组织创新力、制度创新力、知识创新力、技术创新力、产品创新力、营销创新力等)。从动态的经济理论来看,在经济增长

过程中,企业能够在实现利益相关者平衡发展的同时提升竞争力,其关键的解决方法是企业文化创新。企业文化创新是培育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保证一个拥有优秀企业文化的企业所体现出的市场竞争力是竞争对手难以超越的。因为优秀的企业文化不但塑造和丰富了良好的品牌形象,而且还能极大地提高企业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员工的团队精神和企业的凝聚力,使员工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地挖掘。一方面,在企业文化中弘扬创新精神,使全体员工在极强的创新精神的鼓舞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就能使企业各种得到最佳配置、效用得到最好发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自然会发挥到最强。另一方面,通过不断地学习借鉴,来改善和丰富企业文化的内容,实现企业文化的创新,使企业更具活力和竞争力 (二)公司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具有构建核心竞争力的功能、作用,但能否真正发挥这种作用,还要看企业文化是否正确反映企业的性质和内外环境的变化,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因此,企业文化的创新对于企业文化建设及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企业文化创新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跨国公司大发展的背景下,经济逐步融入经济全球

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再认识

Rethinking on Core Competence ZHANG Jian-min (School of Business and Tourism Management,Yunnan University,Kunming Yunnan 650091,China ) Abstract :Core competence is the basis of enterprise competence.A business organization without core competence can't really possess competence.This paper begins with analyzing the key competitive elements and advantage,then makes a review about related viewpoints,and then rethinks on the intension of core competence.This paper also analyzes the fundamental characteristics for distinguish core competence and probes into the conduction mechanism exists between core competence and competitive advantage.The author holds that there are four sources that enterprise competitive advantages come from,that are exclusive resources,appropriate production scale,superb competitive capabilities and superior competitive actions.Core competence is a combination of capabilities,which exists within an enterprise and can help to provide exclusive products and services at low cost.There are five characteristics with core competence,such as value,expansion,uniqueness,dynamism and fundamentality.The process that starts from the resources to the core competence then to the competitiveness and finally to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reflects the conduction routine between the core competence and competitive advantage,and also reflects the value realization process of an enterprise. Key words :Essential competitive factors ;Competitive advantage ;Core competence ;Core capability ;Enterprise management 摘要: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竞争力的基础。一个没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也就不存在真实的竞争力。本文从竞争要素和竞争优势分析入手,对核心竞争力的有关观点进行了述评,然后对核心竞争力的内涵进行了再认识,并分析了核心竞争力的基本识别特征,探讨了核心竞争力与竞争优势间的传导、作用机制。笔者认为,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一般有四个途径,即人无我有的专有资源、适当的生产经营规模、高超的竞争能力和棋高一着的竞争行动;核心竞争力是存在于企业内部的、能提供具有特异性或成本优势的关键性产品或服务的能力,或者能为企业带来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组合;核心竞争力具有价值性、拓展性、独特性、动态性和根本性特征;从资源开始,到核心竞争力,再到竞争力,最后到竞争优势,反映着核心竞争力与竞争优势间的传导过程,也反映着企业的价值形成及其实现过程。 关键词:竞争要素;竞争优势;核心竞争力;核心能力;企业管理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92X (2011)01-0055-05 收稿日期:2010-03-22 作者简介:张建民(1963-),男,河南济源人,博士研究生,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再认识 张建民 (云南大学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云南昆明650091) 自1990年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提出核心竞争力的概念至今,核心竞争力一直是企业管理理论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构成要素,核心竞争力的变迁,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模式、途径,企业核心竞争力与企业文化等问题,众多学者展开了相当的研究。但是大家在核心竞争力的一些基本问题上仍然莫衷一是,众说纷纭。作者认为,有必要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关问题进行重新认识和梳理,以有效地指 导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实践。 一、竞争要素及竞争优势 笔者认为,研究核心竞争力应该从竞争要素和竞争优势开始分析。 企业间的竞争就是在所生产和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上的竞争。它包括三大基本要素,即价格、质量和可获得性。 一个理性的消费者总是希望以最低的价格得到能满足其需

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实践报告

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实践报告 一、实践报告背景 企业文化具有构建核心竞争力的功能、作用,但能否真正发挥这种作用,还要看企业文化是否正确反映企业的性质和内外环境的变化,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因此,企业文化的创新对于中国企业文化建设及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企业文化创新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跨国公司大发展的背景下,中国经济逐步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中,中国企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面对激烈的竞争和挑战,中国企业只有培养、塑造企业核心能力,才能够保持长期的竞争优势。核心竞争力是竞争对手无法模仿的竞争能力,是相对竞争对手的竞争优势,具有独特性和不可模仿性等重要特征。能力、资源、人才、技术、知识、制度、流程无论如何先进,具有竞争优势,只是一家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反映或表现,而非核心竞争力本身和动力源。 二、实践报告主要内容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概述 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是单一的某项能力或者技术,是协调各种技术以及整合资源后形成的核心技术或者能力。基于该解释,很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詹姆斯(Rod Coombs 1996)认为,技术竞争力和组织竞争力是核心竞争力的两大要素,核心竞争力不仅包含核心技术能力,同时也包括能有效的整合这些核心技术的组织管理能力企业核心竞争力=F (技术能力,管理能力,整合能力)。根据他研究,其将企业核心竞争力中的技术能力划分为三个层 次:1)科研人员所具备的获取或创造新技术的研发能力;2)工程人员所具 备的以现有成熟技术为基础,生产制造客户所需的、具有特定交织的产品或服务的能力;3)具体作业人员所拥有的具有核心竞争里特征的作业能力。赵国浩对管理能力的定义是广泛的,他认为在向客户提供产品或服务的各个环节所体现的具有核心竞争力特征的市场调研、研发管理、生产管理、销售以及售后服务管理能力,都是核心竞争力中管理嗯哪管理的范畴。对于整合能力他则认为主要包括信息能力、决策能力和执行能力。将技术、市场、信息、观点整合起来的能力,可以快

企业核心竞争力简介

企业核心竞争力又称核心能力,是美国著名管理学着普拉哈德和哈默尔在1990年提出的。他们认为:随着世界的发展变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强,企业间的竞争力会逐渐加剧,产品的生命周期也会相应缩短,企业的成功不再归因于偶然的产品发展或者灵机一动的市场战略,而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外在表现。他们认为:“能够使竞争力独树一帜的能力才可称为核心能力。” 核心竞争力的概念是1990年美国密西根大学商学院教授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和教授加里?哈默尔(Gary Hamel)在其合著的《公司核心竞争力》(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一书中首先提出来的。他们对核心竞争力的定义是:“在一个组织内部经过整合了的知识和技能,尤其是关于怎样协调多种生产技能和整合不同技术的知识和技能”。从

与产品或服务的关系角度来看,核心竞争力实际上是隐含在公司核心产品或服务里面的知识和技能,或者知识和技能的集合体。 起源发展 在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看来,核心竞争力首先应该有助于公司进入不同的市场,它应成为公司扩大经营的能力基础。其次,核心竞争力对创造公司最终产品和服务的顾客价值贡献巨大,它的贡献在于实现顾客最为关注的、核心的、根本的利益,而不仅仅是一些普通的、短期的好处。最后,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应该是难以被竞争对手所复制和模仿的。正如总裁张瑞敏所说的那样:“创新(能力)是海尔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因为它不易或无法被竞争对手所模仿。” 核心竞争力是一个企业(人才,国家或者参与竞争的个体)能够长期获得竞争优势的能力。是企业所特有的、能够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具有延展性,并且是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或能力。 核心竞争力,又称“核心(竞争)能力”、“核心竞争优势”,指的是组织具备的应对变革与激烈的外部竞争,并且取胜于竞争对手的能力的集合。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竞争力中那些最基本的能使整个企业保持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获得稳定超额利润的竞争力,是将技能资产和运作机制有机融合的企业自身组织能力,是企业推行内部管理性战略和外部交易性战略的结果。的核心竞争力是一个以知识、创新为基本内核的企业某种关键资源或关键能力的组合,是能够使企业、行业和国家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现实或潜在竞争优势的动态平衡系统。 特征来源 为企业提供了一个进入多种产品市场的潜在途径(延展性);为顾客带来较大的最终用户价值(有用性)。公司是否有出色的业绩或者就长远来说稳定的优势,最终还要由企业的上帝——顾客来评判。一切归根到底都是为更好地满足顾客的使用需求,都必须使产品具有顾客认可的实用价值;不易被竞争对手模仿(独特性)。一般来说,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具有对竞争对手而言越高的进入壁垒,核心竞争力结构中的智能化成分所占的比重越大,企业便可凭借其核心竞争力获得越长期的竞争优势;叠加性。即两项或多项核心能力一经叠加,可能会派生出一种新的,而且这种新的核心能力往往不止是原来几项核心能力的简单相加,这类似于经济学中的范围经济和物理学中的共振所体现出来的性质。 企业的核心业务是指能够为企业带来最大效益的、企业在行业内占据优势的业务。在确定企业的核心业务之前,请先问自己几个问题:1.企业是如何成长的?2.有没有核心业务?3.过去的是什么?4.今天的核心业务是什么?5.明天的是什么?中国的许多企业都陷入了这样一个误区,就是看到什么产品获利高就从事这种产品的生产,所以今天做饮食,明天出售,后天又经营,结果企业没有核心业务,经不起市场风险。 构成要素

什么是企业核心竞争力

浅谈企业核心竞争力 前段时间在跟同事们聊天过程中大家都谈到了企业核心竞争力,但到底什么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真正理解的并不多。现在就我自己所掌握的相关知识,并从资料中摘录了部分内容,在此供大家参考学习。 到底什么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核心竞争力就是企业能够在现代经济社会的浪潮中能够保持生存的关键所在,它包括把握全局、审时度势的判断力;大胆突破、敢于竞争的创新力;博采众长、开拓进取的文化力,保证质量、诚实守信的亲和力。说到底就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能力。 企业如何构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想要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建立规范化的管理体制,只有规范化的管理,才是一个企业生存的基础,如果管理漏洞百出,那么即使企业拥有什么样的优势也会荡然无存。 2、对资源竞争进行分析,企业拥有哪些有价值的资源用于构建核心竞争力,怎样来运用这些资源体现到企业的产品中去。 3、对竞争对手进行分析,了解企业拥有哪些优势和劣势,并且及时收集竞争对手的信息和市场信息,掌握对手的动态,制订企业与之竞争的方案。 4、对市场竞争状况进行分析,把握市场竞争的关键所在,并根据市场竞争的态势制订企业战略决策。 5、对企业产品价格进行分析,企业是否具备打价格战的优势,企业产品价格能否在市场竞争中具有一定的优势。虽然中国企业都经常使用价格战的竞争方法,但有实力、有基础的大企业都轻易不会采用这种方法。 6、对企业产业结构进行分析,企业是否具备人无我有的差异化竞争优势,也就是企业不依靠价格战就能够参与市场竞争的优势。 7、与同行优秀的企业进行对比分析,找到自己的不足,把优秀企业做的好的地方设立成标杆,每次跳过一个标杆再设置新的标杆,督促自己不断进步。 8、对企业人力资源进行分析,21世纪社会人力资源越来越紧张,企业能否重视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是至关重要的,它直接关系到企业能否建立核心竞争力。 那么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主要有哪些呢?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企业核心竞争力论文范文

【摘要】: 在国际化竞争日趋热烈的今天,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要想形成自己独特的竞争优势,必须构建自己强大的核心竞争力。本文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概念入手,介绍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特征和内容,分析了我国企业在打造核心竞争力方面存在的差距,提出培育我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要在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以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元素为根基,积极打造适合我国国情和企业特点的高水平的人力资本、核心技术能力和竞争优势,提出要兼收并蓄,形成独具特色的管理模式、品牌整合能力和企业文化,同时,呼吁政府要在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 方面多做工作。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 【正文】: 在国际经济一体化趋势愈演愈烈的背景下,提高我国企业的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形成一批核心能力突出、竞争力强的大公司和企业集团,对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战略意义。对每一个企业来说,要生存与发展,必须不断适应市场变化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创造出比竞争对手更强大的能力即核心竞争力。在现阶段,这已成为企业的生存之本。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不易被竞争对手效仿,使企业在某一市场上长期具有竞争优势的独特的内在能力资源。它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新产品研发、售后服务和各种决策中形成的独特的技术、文化或机制优势,并依托这种优势所产生的巨大的资本能量和经营实力。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获得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的基础,其本质内涵是让消费者得到真正好于、高于竞争对手的不可替代的价值、产品、服务和文化。 企业核心竞争力通常具有如下特征: 1、不易摹仿性。核心竞争力是企业以特定方式沿着自己独特的技术或管理轨迹,逐步积累,长期形成的,走的是自己的发展之路,个性化发展的特点非常突出,很难被竞争对手完全模仿掌握。比如Intel公司领先世界的芯片技术,联想公司独步中国的销售网络和渠道。 2、不可分离性。核心竞争力与企业息息相关,任何一个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都非一朝一夕之功,也不可能从天而降,它是企业历经多少年积累所形成的企业理念、企业管理、企业文化等无形资产。多年来依据企业实际而进行的变革和修缮,使这些理念和行为已经与企业融为一体,不可分离。而正是这种不可分离性,使得企业达到了竞争对手难以匹敌的高度,成为企业竞争差 异化的有效来源。 3、动态发展性。竞争,使得竞争对手会竭尽全力弥补自己的不足,逐步缩小与原先拥有核心竞争力企业的差距,直至完全超越,最终使个别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成为所有企业的一般竞争力,甚至形成差距。比如河北天纶纺织有限公司,从一个旧体制下的国营棉纺厂,历经多年改革,不断加强技术实力,最终成为在国内棉纺技术领域较有影响的企业。 企业核心竞争力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浅谈企业核心竞争力

浅谈企业核心竞争力 摘要: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发展的灵魂,在当今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想要立足下去,只有不断加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度,不断创新发展才能永存。企业竞争的关键是人力、财力、物力的综合较量。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独具的,支撑企业过去,现在和未来竞争优势,并使企业在竞争环境中能够长时间取得主动的核心能力。企业只有从价值性、稀缺性、难以模仿性和不可替代性角度出发,通过提高企业领导人的核心竞争力意识、培养自己的独特的核心技术、探索与实施管理创新方法、谋求营销组合差异化突破、塑造个性化的企业文化等途径.分析与构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才能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与发展。 关键字:核心竞争力管理创新企业灵魂战略管理以人为本主人翁意识 一个企业能否做大做强关键在于是否具备强大的核心竞争力【1】.核心竞争力,又译作核心能力或核心竞争能力.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必须要形成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是指竞争诸要素中最要的要素,通俗地讲就是“杀手锏”,就是企业在那些关系到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关键环节上,所独有的比竞争对手更严密持久的某种优势、能力和知识体系,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涉及到各个方面,但最主要的还是“企业文化”、“管理创新”、“人才支持”和“实施能力”和“以人为本”五个方面的实施能力与行为能力。 一、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发展的核心力量与灵魂。 企业文化是指由具有领导风范的组织领导并建设具有积极的、乐观的、奋进的、发展的和创新的有序的战略组织形式的机构。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发展的“人气”,是企业的核心,是竞争力的活力之根和动力之源,其在本质上反映的则是企业生产力的进步程度。未来企业竞争的根本必然是企业文化的竞争。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灵魂”。 企业文化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外在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包装、设计、服务、制度、规范、标准等有形的东西;另一方面是内在的、无形的,比如企业精神、服务理念,以及企业所特有的氛围,这是深层次的内涵,是全体员工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行为准则。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企业发展、企业建

企业核心竞争力对企业发展和企业战略的作用

企业核心竞争力对企业发展和企业战略的作用 主要内容:随着市场开放程度不断增大,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传统的“价格战”早已不能应对多变复杂的市场环境。因此,有必要在非价格因素引导下建立企业核心竞争力模型,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应真正地从企业自身的实力出发,以技术创新为原动力,将企业文化做为培育核心竞争力的摇篮,以创新机制创新为内在保障。 关键词:竞争优势核心竞争力非价格因素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越来越多的企业将目光放到了“核心竞争力”上。因为一个企业的持续发展有赖于竞争优势,而其竞争优势的源泉则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种核心竞争力并不是通过过去企业打价格战得来的,而是将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所摸索的非价格因素进行有效集合而形成的竞争力。所谓核心竞争力即企业所拥有的独特的资源和能力,企业一旦拥有了这种竞争力,那么其在激烈的商战中必能赢得属于自己的天下。 目前几乎所有经营成功的公司都有其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的构建思路和模型,但他们的共同之处都在于将价格因素剔除在外。因为随着消费理性的逐渐提高,消费者不再将产品的价格因素作为影响其购买决策的首要因素,同时对于企业自身来讲,低价策略所带来的利益是微乎其微的,而且当利润空间由于降价的原因越来越小时,有的企业则会用产品质量来当“试验品”,产品质量不能保证,又从何谈企业信誉和企业竞争力呢?因此,这里所说的企业核心竞争力与价格因素无关,而是探讨非价格因素如何在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技术创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的原动力 技术是核心竞争力的灵魂,技术创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的原动力,依靠技术创新可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里指的技术,既包括如专利这样的受法律保护的技术,也包括企业的管理、营销等方面的技术。在信息社会里,只有靠技术创新,才能使企业获得飞跃性发展。 (一)依靠技术创新设置或跨越市场竞争的门槛 一般来说,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用技术创新能力构建核心竞争力,使竞争对手很难模仿,有较强的特性,并形成进入壁垒。美国的DVD解码芯片,日本企业的汽车、摩托车发动机,英特尔的CPU和微软的视窗技术,都有着极具竞争力的核心技术。 (二)提高企业经济竞争力要依靠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技术创新的自催化效应,可以使一项技术创新成果在一个企业内部迅速扩散,成为核心技术,以至成为企业新的核心业务。企业将逐渐形成自己新的核心竞争力和技术模式,这时企业的技术结构趋于相对稳定,能够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获得高额垄断利润和规模经济收益。所以,由技术创新带来的竞争力超越了具体的产品和服务以及企业内部所有的业务单元,将企业之间的竞争直接升华为企业整体实力之间的对抗,因此,核心竞争力的寿命比任何产品和服务都长。关注技术创新能力构建起来的核心竞争力比局限于具体产品业务单元的发展战略能更准确的反映企业长远发展的客观需要。 (三)技术创新是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主要动力 任何一种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都是技术创新作用的结果。这是因为技术创新的过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七大表现形式!

企業核心競爭力的七大表現形式! 企業核心競爭力的七大表現形式! 精益管理,精益求精,促進企業核心競爭力的發展,保持企業持續發展,穩步前進,在市場競爭上佔優勢! 那麼企業核心競爭力表現在哪里呢? 企業核心競爭力主要表現在以下七個方面: 1、核心技術能力。技術是產品的靈魂,企業只有擁有了核心技術,才可能生產出核心產品,為企業贏得超額利潤。由於科技日益發展,技術壽命有不斷縮短的趨勢。企業要想獲得持續核心技術能力,必須重視企業的研發能力,加大投入,進行技術創新,生產出企業所需要的核心技術。 2、核心行銷能力。在市場經濟體制中,"皇帝的女兒也愁嫁"的現象並不為奇,究其原因之一,行銷是其薄弱環節。現在的市場大多是買方市場,為爭奪顧客,企業競爭激烈,在技術差異化日益縮小的今天,這種競爭往往表現為行銷能力的競爭。通過行銷,企業創立核心品牌,甚至名牌,從而為企業贏得競爭優勢。 3、核心生產能力。企業核心能力的水準要通過產品來展現,而生產能力則是將技術變成產品的仲介,它部分地決定了產品的品質優勢和成本優勢。由於在大部分領域,生產能力都是屬於低級核心競爭力,因此,企業必須逐步將這種核心競爭力向高級核心競爭力過渡。 4、核心管理能力。企業核心管理能力包括企業獲得內外部資訊能力、決策能力和執行能力。一個企業不論形成多少核心資源,如沒有對自身進行SWOT分析,並在此基礎上進行正確決策,將整個企業大系統快速高效運行,那麼這些資源都不能給企業帶來競爭優勢。 5、權變能力。現代社會是一個到處充滿變數的社會,企業要想生存,必須對外界事件做出有效的反應,以保持競爭優勢。商界大量事實表明,得以生存的不一定是那些最強大的企業,而是那些最能適應變化的企業。 6、資訊化能力。在現代社會,資訊就是財富。企業如何獲得所需要的各種資訊直接影響到企業的決策。企業只有實現資訊採集、加工和管理的系統化、網路化、集成化、資訊流通的高效化和即時化,最終實現全面供應鏈管理和電子商務,才能形成企業核心競爭力,促進企業發展。 7、核心員工能力。人力資源是企業的第一資源,它對企業的發展具有決定作用。作為其中的重要一環,核心員工能為企業創造巨大的價值。有資料表明,企業中80%的業務是由20%的員工完成的,這20%的員工就是企業核心員工的一部分。企業應通過制定人力資源戰略來為核心員工創造好的環境,使他們更好地為企業服務。 企業核心競爭力是一個企業能否長遠發展的關鍵,是促進企業成長壯大的根本力量! 第 1 頁,共 1 頁

浅谈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3100字

浅谈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3100字 . 摘要: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核心竞争力成为商业竞争优势之源。本文从核心竞争力的概念、其基本特征,跨国公司的核心竞争力研究,我国企业竞争力的新形势和强化我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四个大方面来阐述,从而得出:构建合理的企业核心竞争力,成为企业发展的基石。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稀缺性;跨国公司;企业文化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知识经济的到来,作为市场经济运行主体的企业,其在国内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则是企业兴衰成败的决定因素。 1 什么是核心竞争力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指在一定环境中支撑企业持久生存与发展,供企业长期依赖并开发的核心技能的集合,是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和主要利润的源泉。核心竞争力它具备了以下六点基本特征: (一)价值性。核心竞争力富有战略价值,不仅能提供顾客看重的价值,也为企业带来较为长期的超额利润。 (二)稀缺性。那些拥有了稀缺资源,且极有价值要素的企业,就能够通过优于其他企业满足顾客需求而实现企业目标。 (三)知识性。如果核心竞争力要对企业的长期发展起重要作用,必须建立在指导如何去做的知识基础上,而不是建立在信息知识的基础上。 (四)系统性。企业本身就是一个大系统,而企业核心竞争力体系自身也是一个系统,企业目标的实现程度不仅决定于核心竞争力的??弱,与核心竞争力相配套的次能力体系完善与否也会影响企业的竞争优势。 (五)延展性。核心竞争力是一种基础性能力,必须独树一帜,且不容易被模仿和替代。 (六)持久性。在产品、技术更新换代日益加快的今天,保持原有的竞争优势变得越来越困难。我们讲核心竞争力的持久性,并不是说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永久不变的,而是要在变化环境中不断开发、维护已有核心竞争力,善于变更和培育新的核心专长。 2 跨国恭喜的核心竞争力研究 环顾世界知名跨国公司,虽然他们的主营领域就是他们经过长期积累和不断努力,在各自的主营领域都拥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因此,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经营战略的核心内容,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基石。一些文章连篇累牍地介绍海尔的各种不同的管理理论,“日清日毕”等;许多企业热衷于模仿格兰仕的“低成本规模制造”与“低价格占领市场”所获得的经营优势;联想的计算机“消费品化”也成为人们分析联想成功的秘诀。其实,这些企业成功的背后,就是植根于企业内部组织运营中的知识、技能与经验的结合体――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 我国企业竞争力的新形势 如果去看大多数500强公司的成长过程,会发现他们通过企业家的某种创造获得成功后,通常会采取三个步骤来获得持续的能力: (一)是为企业树立一个长期的企业目标,为员工树立一个人性化的核心价值观。比如SONY公司在上世纪50年代树立的长期目标是成为世界著名企业,而为员工树立的核心价值观是:“(1)提升日本的文化和国家地位;(2)勇为先锋,不甘人后,挑战极限;(3)鼓励

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认识和分析

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认识和分析 摘要:随着世界的发展变化,竞争加剧,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强,企业的成功不再归功于短暂的或偶然的产品开发或灵机一动的市场战略,而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外在表现。核心竞争力就是能使公司为客户带来特殊利益的一种独有技能或技术。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 一. 核心竞争力概述 文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写作背景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当时的情形是美国和欧洲的大型跨国公司相继在多个过去占有优势的经营领域中败给日本的公司。通过比较研究,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发现了日本企业获取长期竞争优势的战略途径;建立在核心竞争力基础上的战略意图。NEC公司的管理层就清楚地阐明了把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相融合的战略意图,这一战略成功与否关键在于能否获得必要的核心竞争力,尤其是在半导体领域的核心竞争力。该公司的管理层采纳了一个合适的战略架构,然后将其意图传达给了整个组织以及外界人士。NEC还打破了各项业务的利益界限,建立了一些协调小组和协调委员会。按照其战略架构,NEC把大量的资源调配到元件和中央处理器项目上,以加强公司在该领域的地位。它通过相互协作方式使得公司的内部资源成倍增长,借此积累起了多方面的核心竞争力。 最终NEC的高层领导决定把半导体列为公司最重要的“核心产品”。它随后与很多公司结成了战略联盟,目的就是为了以低成本快速构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半导体元件领域,几乎所有的合作项目都是以获取技术为目的。在结盟时,NEC的运营经理对合作动机和目的非常明确:吸收和消化合作伙伴的技能。 而GTE似乎并没有如此明确的战略意图和战略架构。虽然公司做了大量工作来确认关键技术,但高层业务经理依然我行我素,仿佛他们经营的业务单元与别的单元毫不相干。权力分散导致公司无法集中发展核心竞争力。 那么什么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呢? 我们可以把核心竞争力视为组织内的集体学习能力,尤其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整合多种技术的能力。核心竞争力不仅仅是整合各种技术,同时它还意味着对工作进行组织和提供价值核心竞争力是沟通,是参与,是对跨越组织界限协同工作的深度承诺。它涉及所有职能部门和很多级别的员工。培育核心竟争力并不意味着比竞争对手更多的研发投资,也不意味着垂直整合。 ??? 核心竞争力的独特之处在于,越是使用,越是分享,它就越得到增强。核心竞争力不仅是把已有的业务抱成一团的粘结剂,而且还是新业务开发的引擎。像佳能公司一系列不同产品背后是几个共享的核心竞争力。各种各样的业务从表面看似乎风马牛不相及,但是,往深处的核心竞争力看,不同的业务恰恰是脉络分明的。一比如,正是佳能在光学、成像技术和微处理器控制方面的核心竞争力使它得以在复印机、激光打印机、相机和扫描仪这些看起来不同的市场上占据重要地位 二. 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性 多元化经营和进军新市场或许也要以它们为依据,而不仅仅是看市场的吸引力。 如果一家公司在核心产品市场占据了主导地位,它就有能力影响相关应用领域与最终产品的发展。 三. 核心竞争力的来源 NEC和GTE两家公司的差别在于,前者把自己看成是一些能力的组合,而后者则把自己视为一些业务的组合。 从长期来看,竞争优势将取决于企业能否以比对手更低的成本和更快的速度构建核心竞争力,这些核心竞争力将为公司催生出意想不到的产品。管理层有能力把整个公司的技术和

公司核心竞争力竞争优势的根源

公司核心竞争力竞争优 势的根源 Document number:BGCG-0857-BTDO-0089-2022

竞争优势的根源 NEC和GTE两家公司的差别在于,前者把自己看成是一些能力的组合,而后者则把自己视为一些业务的组合。这类情形在很多行业屡见不鲜。 在短期内,一个公司的竞争优势源于现有产品的性价比特性。但是在第一轮全球竞争中存活下来的企业,无论是西方公司还是日本公司,现在都已趋向于采用相似的严格的产品成本和质量标准。达到这些标准实际上已经成为继续留在竞争队伍中的最低要求,它们对于形成差异化优势的重要性已越来越小。从长期来看,竞争优势将取决于企业能否以比对手更低的成本和更快的速度构建核心竞争力,这些核心竞争力将为公司催生出意想不到的产品。管理层有能力把整个公司的技术和生产技能整合成核心竞争力,使各项业务能够及时把握不断变化的机遇,这才是优势的真正所在。 多元化公司就好比一棵大树,树干和几个主要枝杈是核心产品,较纤细的树枝则是业务单元,叶、花与果实则属于最终产品。为大树提供养分和起支撑固定作用的根系就是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如果你只通过看最终产品来评价竞争对手的实力,你就会看走眼,好比你只看树叶来判断树的强壮程度一样。

核心竞争力是组织内的集体学习能力,尤其是如何协调各种生产技能并且把多种技术整合在一起的能力。索尼的微型化能力和飞利浦的光介质专长就是两种核心竞争力。虽然在理论上可以把收音机组装在一个芯片上,但这种理论知识并不能确保公司有能力生产出如名片般大小的微型收音机。为了把设想变为现实,卡西欧必须把公司在微型化、微处理器设计、材料科学和超薄精密封装等方面的技术专长融为一体,这些也正是它在微型名片式计算器、袖珍电视机以及数字手表中所采用的技术。 核心竞争力不仅仅是整合各种技术,同时它还意味着对工作进行组织和提供价值。索尼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是微型化。为了使产品实现微型化,索尼必须保证技术专家、工程师和市场营销人员对客户需求达成共识,并了解技术上的可能性。核心竞争力的作用不仅在制造业中表现明显,在服务业中也是。花旗银行率先投资了一套运营系统,这套系统使它能够全天24小时介入全世界的市场,由此带来的核心竞争力使花旗脱颖而出,把很多金融服务公司甩在身后。 核心竞争力是沟通,是参与,是对跨越组织界限协同工作的深度承诺。它涉及所有职能部门和很多级别的员工。世界级的研究项目,比如激光或陶瓷的研发工作,能够在公司的实验室中开展,但是不会对公司的任何业务部门产生影响。因此,组合在一起构成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各种技能,必定是汇集在思维开阔的人身上。如果目光狭窄的话,人们就不会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三大主要特征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三大主要特征 要明白企业核心竞争力具备什么特征,首先要先明白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在市场竞争中,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与众不同的战略优势与实力,没有战略优势和实力就很难获得成功。 在当今市场竞争节奏快速化的环境中,战略优势愈来愈重要,没有战略优势的企业,将面临着被市场竞争淘汰的风险。因此,创建战略优势,创建以优势资源为核心的战略优势,才能超越竞争对手而使企业长盛不衰。而战略的规划又是建立适应市场变化,及与企业各类相关变化主体间(竞争对手,相关盟体,供应商等)在时间空间变化中保持敏感做出适时对应的内部经营政策和外部公关政策变动而达到掌握先机一种行为。 近年来,不少曾经堪称优秀的企业,体会到了竞争失败的滋味。导致企业失败的原因繁多,但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这些企业大都只着力于单一战略优势的创建,势单力薄,当然难敌整合战略优势的进攻。以企业核心竞争力为核心的战略是一种整合优势的战略格局设计。 企业核心竞争力(Core Capability of Enterprise),又称“企业核心(竞争)能力”、“企业核心竞争优势”,是一个企业(人才,国家或者参与竞争的个体)能够长期获得竞争优势的能力,是企业所特有的、能够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具有延展性,并且是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为顾客创造价值的技术或能力。

企业核心能力至少具有三个方面的特征: (1) 企业核心能力是特别有助于实现顾客所看重的价值的能力; (2)企业核心能力是企业所特有的、竞争对手难以模仿和替代的,故而能取得竞争优势的能力; (3)企业核心能力具有持久性,它一方面维持企业竞争优势的持续性,另一方面又使核心能力具有一定的刚性。 我们总结一下, Intuit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有两点。第一,采用差异化和 专一化的竞争战略,寻找差异化的客户需求和市场空间,并走专一化的道路。 第二,使自己的专业能力难以被竞争对手模仿和替代,并持续性的为顾客创造 价值。因而使有效的竞争战略成为了企业的一种核心竞争力。 可见,核心竞争力,是组织实现目标并获胜的法宝。这是一条千古不变的 真理。在战争中,组织的核心竞争力显然就是枪杆子,胜利的标志就是取得政 权。那么,在现在的企业里,核心竞争力是创造顾客和获得顾客认可的实力, 胜利的标志就是获得稳定的市场份额。 (1)原始定义 1990年,美国密西根大学商学院教授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和伦敦商学院教授哈默尔(G.Hamel),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的论文《企业核心竞争力》(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如何构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doc8)(1)

如何构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山东艺术学院饮食服务中心高元波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来源和基础。中国企业欲在经济全球化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最有效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即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那么,如何构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呢?笔者认为,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企业文化的建设、名牌战略的实施这三个方面缺一不可。 一、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1、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是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前提 人是企业中最有价值的组成部分,人力资源是企业的第一资源,如何不断优化人力资源,更好地发挥万物之灵的作用和价值,已成为管理者思考的重要问题之一。著名管理顾问尼尔森认为,未来企业经营的重要趋势,即是管理者不再像过去那样扮演权威角色,而是必须设法以更有效的方法,间接引爆员工潜力,创造企业最佳效益。 人力资源是企业拥有的特殊资源,也是企业获取和保持竞争力的重要资源。现代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曾经说过“企业只有一项真正的资源:人。”IBM公司总裁华生也说过:“你可以搬走我的机器,烧毁我的厂房,但只要留下我的员工,我就可以有再生的机会。”由此,可以看出: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管理是具有关键性意义的。它是企业

发展动力的源泉,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随着企业对人力资源的利用和开发,使得企业管理层的决策越来越多地受到人力资源管理的约束,人力资源管理正在被逐渐纳入到企业的战略规划之中,成为企业竞争力至关重要的因素。 2、企业如何实施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战略 办企业就是办人。人力尤其人才是利润最高的商品,谁能开发人力,拥有人才并用好人才,谁就是最终的大赢家。未来世界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所以,企业若想构建和提升核心竞争力,必须实施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战略。 (1)树立“以人为本”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思想 从观念上,把人力资源视为最宝贵的资源,不分身份等级,将企业中的所有成员均看作待开发利用的资源;从主次关系上,把人的开发、利用和培训视为管理的重心,注重完善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挖掘人的潜力;从地位上,把人力资源管理者纳入决策层,鼓励全体成员参与管理,重视人的存在和人的价值,形成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培养人的良好氛围;建立起提高企业职工素质的教育培训机制,加大教育投资,形成国家、企业、劳动者个人的多元化投资主体。重视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并设立教育培训、技术改造和发明创造基金,提倡边干边学,充分挖掘现有潜力,不断提高职工人力资本的存量和综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