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式教学 英语教学设计
支架式教学在初中英语写作应用的教学设计

支架式教学在初中英语写作应用的教学设计支架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和理解。
在初中英语写作中,支架式教学非常重要,因为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写作过程,并提高写作能力。
下面是一个关于支架式教学在初中英语写作应用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 认识不同类型的文章写作结构;2. 学会构思文章的主题和论点;3. 了解如何组织文章的段落;4. 掌握各种文章的写作技巧和策略;5.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过程:1. 导入:老师介绍支架式教学的概念,让学生了解这种教学方法的重要性。
老师还可以给学生举一些例子,让他们更好地理解支架式教学的概念。
2. 讲解:老师介绍文章的基本结构和写作技巧,并且以一篇英文短文为例,将文章分解成支架结构。
老师详细解释每个部分的功能和作用。
3. 练习:学生根据老师的指导,设计自己的写作支架结构。
学生可以分组讨论,互相分享思路和想法。
完成架子后,学生开始写作,逐步完善自己的文章。
4. 反馈:老师在学生写作过程中提供实时反馈,提醒学生应用正确的写作技巧和策略。
学生在写作结束后可以互相交流,共同提高。
5. 总结:老师帮助学生总结教学收获,让他们知道如何应用支架式教学法来实现自我进步。
教学评估:老师可以使用问答、小组讨论或作业的方式来评估学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并在学生写作后对他们的文章进行评估和反馈。
这些评估和反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写作过程,并提高他们的写作技能。
结论:支架式教学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初中英语学生更好地掌握写作技能。
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快速进步,还能增强学生的写作信心并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老师应该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积极应用支架式教学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写作技能。
支架式教学模式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例应用

支架式教学模式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例应用
支架式教学模式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例应用可以是教授一个新的语法或词汇知识点。
以下是一个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实例应用:
目标:教授过去完成时的用法和构造
1.课前引入:
o启发学生回忆过去时态的基本知识,提问他们在过去的经历中有哪些动作或事件。
2.整体预览:
o展示过去完成时的定义和用法,简要概述该时态的构造和标志性词语。
3.激活学生已有知识:
o提示学生回顾一般过去时的构造和用法,作为构建过去完成时的基础。
4.引入过去完成时:
o以一个简单的情境为例,提供一句或几句已用过去完成时表达的句子,引导学生观察其结构和意义。
5.解释过去完成时的构造:
o解释过去完成时的构造:had + 过去分词,并提供例句和练习来帮助学生理解构造。
6.练习与应用:
o提供一些练习题,要求学生根据给定的情境写出合
适的过去完成时句子。
7.回顾与总结:
o确保学生对过去完成时的构造和用法有清晰的了解,并进行总结,强调该时态的用法和意义。
8.实例应用:
o提供更多的实例和情境,要求学生在交流中运用过去完成时。
9.练习巩固:
o配置一些口头或书面练习,让学生运用过去完成时来描述他们过去的经历、发生的事件等。
10.评估:
o提供一些评估题来检验学生对过去完成时构造和用法的理解和应用。
通过这种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学生可以逐步建立对过去完成时的理解,从基本概念到具体构造和用法的掌握。
这个模式通过提供分层次的学习环节,有助于学生在英语学习中逐步提高,并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和教授新的语法知识点。
支架式教学策略在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

支架式教学策略在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
支架式教学策略在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实施:
1. 目标设定:明确学习目标,例如提高学生的听力技能,增强他们的听力理解能力。
2. 前导知识:在教学开始之前,引导学生回顾已经学过的相关知识,为新的学习内容做好准备。
3. 指导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使用不同的学习资源,如录音资料、视频和图片等,帮助学生理解听力材料的主要内容。
4. 学习支架:提供学习框架和策略,帮助学生有效地处理听力材料。
例如,教师可以提前介绍关键词汇和常用表达方式,给学生提供听力材料的大致结构,并引导学生预测听力内容。
5. 模仿和实践:学生可以通过模仿教师的发音和语调,提高听力技能。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和对话练习,以增强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6. 反馈和评估:教师需要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出他们在听力理解过程中的错误,并提供改进建议。
通过期中和期末的测验,评估学生的听力水平和进步情况。
通过以上的应用,支架式教学策略可以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对英语听力的理解,提高他们的听力技能和自信心。
支架式教学模式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

支架式教学模式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支架式教学模式是指教师提供一个学习的框架,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和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
在英语口语教学中,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促进口语表达能力的提升。
本文将从教师角度和学生角度两个方面介绍支架式教学模式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
一、教师角度1. 创设情境: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述一些有趣的故事、播放相关的视频、展示实物等方式,创设一个真实的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可以讲述一次旅行的经历,引发学生对旅行的兴趣,然后引导学生用英语进行讨论和表达。
2. 提供范例:教师应该向学生展示合适的口语范例,例如正确的语音、语调、语速等。
教师可以播放一些录音或视频,让学生模仿跟读,并进行评价和纠正。
3. 引导思考: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教师可以提问“你最喜欢的一本书是什么?为什么?”然后让学生们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并汇报自己的答案,以此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4. 提供支持:教师应该在学生需要时提供适当的支持。
学生在进行口语练习时可能会遇到词汇、语法或结构上的困难,教师应及时给予解释和帮助,以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二、学生角度1. 主动参与:学生应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出问题,发表观点,与教师和同学进行交流。
通过参与,学生能够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增强自信心。
2. 自主学习:学生应主动学习口语知识,积极查找相关资料,进行自主学习。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英语杂志、听英语广播等方式来提高自己的口语水平。
3. 反思和总结:学生应该在口语练习之后进行反思和总结。
他们可以思考自己哪些方面表达得好,哪些方面需要改进,并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
4. 互助学习:学生间应相互帮助,共同学习口语。
他们可以组成小组,进行角色扮演、对话练习等活动,相互鼓励和纠正错误,共同提高。
支架式教学模式在英语阅读课教学中的运用

支架式教学模式在英语阅读课教学中的运用【摘要】本文探讨了支架式教学模式在英语阅读课教学中的运用。
在介绍了支架式教学模式及英语阅读课教学。
在正文中,分析了支架式教学模式在英语阅读课中的基本原理,以及如何帮助学生提升英语阅读能力,还探讨了支架式教学模式在实际操作中的应用和案例分析,同时与其他教学模式进行比较。
结论部分总结了支架式教学模式在英语阅读课教学中的优势,展望了其未来发展,并提出了在其他领域应用的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支架式教学模式在英语阅读课教学中的价值和作用,为教育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支架式教学模式、英语阅读课、基本原理、提升英语阅读能力、实际操作、案例分析、比较、优势、未来发展、应用建议1. 引言1.1 介绍支架式教学模式支架式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老师为支撑的教学策略,旨在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的框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引导,使其能够逐步掌握复杂的学习任务。
支架式教学模式强调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提供适当的支持和指导,以帮助他们充分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这种教学模式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促进其自主学习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通过适当的支撑和引导,支架式教学模式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提高学习效果。
1.2 介绍英语阅读课教学英语阅读课教学是英语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通过英语阅读,学生可以扩展词汇量,提高语法水平,增强阅读理解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等多方面的能力。
在英语阅读课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指导学生进行阅读理解、分析文章结构、理解作者意图等一系列活动来帮助学生提升英语阅读能力。
英语阅读课教学内容一般包括课文阅读、词汇学习、语法练习等方面。
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和需求,设计不同难度和类型的阅读材料,引导学生进行多样化的阅读训练。
通过课堂讲解、小组讨论、阅读任务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力,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英语阅读课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引导他们主动思考和分析问题,提高他们的阅读技巧和理解能力。
英语教学支架设计方案

IntroductionThe purpose of this design plan is to outline a comprehensive scaffold for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that will support learners of various proficiency levels in achieving their language learning objectives. A scaffold is a tool that provides temporary support to help learners accomplish tasks that they would otherwise find challenging. This plan aims to integrate various scaffold strategies into the English language curriculum to enhance learning outcomes and foster independence in students.Target AudienceThis plan is designed for learners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ranging from beginners to advanced levels. It will be particularly beneficial for students who are new to English or those who have encountered difficulties in language acquisition.Objectives1. To provide a structured approach to English language learning that caters to diverse learning needs.2. To enhance students' confidence and motivation in using English.3. To develop students' critical thinking and problem-solving skills through language learning.4. To prepare students for future academic and professional challenges by equipping them with essential English language skills.Teaching Strategies1. Oral Scaffolding:- Chaining: Using a series of prompts or cues to guide students through a task.- Recast: Repeating or paraphrasing a student's utterance to provide a model for correct language use.- Mistake Correction: Promptly addressing errors without discouraging the student.2. Written Scaffolding:- Guided Writing: Providing step-by-step instructions and examples to guide students through the writing process.- Modularized Tasks: Breaking down complex writing tasks into smaller, manageable parts.- Peer Feedback: Encouraging students to provide and receive constructive feedback on their written work.3. Visual Scaffolding:- Visual Aids: Using images, diagrams, and videos to support comprehension and vocabulary learning.- Mind Maps: Encouraging students to create visual representations of concepts and ideas.- Graphical Organizers: Providing templates to help students organize their thoughts and ideas before writing or speaking.4. Cognitive Scaffolding:- Metacognitive Strategies: Teaching students how to monitor and regulate their own learning.- Self-Explanation: Encouraging students to explain their thinking processes out loud.- Reflection: Promoting self-awareness and critical reflection on learning experiences.Implementation Steps1. Assessment: Conduct a diagnostic assessment to determine students' current language proficiency levels and identify areas that require additional support.2. Curriculum Mapping: Align the scaffold strategies with the existing curriculum to ensure a cohesive learning experience.3. Lesson Planning: Incorporate scaffold strategies into lesson plans, ensuring that they are age-appropriate and engaging.4. Teacher Training: Provid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for teachers to familiarize them with different scaffold strategies andtheir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5. Student Engagement: Encourage active participation and collaboration among students to create a supportive learning environment.6. Feedback and Adjustment: Regularly collect feedback from students and teachers to assess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scaffold strategies and make necessary adjustments.EvaluationThe success of this scaffold design plan will be evaluated based on the following criteria:- Student Performance: Improved language proficiency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Teacher Feedback: Increased confidence in using scaffold strategies and positive impact on student learning.- Student Engagement: Increased motivation and participation in English language learning activities.- Curriculum Alignment: Consistency between the scaffold strategies and the overall curriculum goals.ConclusionThis English teaching scaffold design plan aims to provide a comprehensive framework for supporting learners in their language acquisition journey. By integrating various scaffold strategies into the curriculum, teachers can create a supportive and engaging learningenvironment that promotes independence, critical thinking, and academic success.。
支架式教学模式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支架式教学模式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近年来,支架式教学模式在英语教学领域日益受到重视。
这种教学模式的特点是以学生为中心处理教学内容,通过构建连贯、关联的知识结构和不断动态扩展的知识网络,使学生能够自主掌握知识并增强知识的应用能力。
以下是支架式教学模式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一、教学目标的设定智能化支架式教学模式通过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和特点的了解,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和目标的设定,对具体的教学目标进行智能化的设定,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学习路径上达到教学目标。
对于英语教学来说,教师必须考虑学生的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英语水平差异和英语学习背景,从而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式来达到教学目的。
二、智能化的教材编写和辅助教具支架式教学模式需要针对性的对教学材料进行智能编写,以便更好的符合学生的学习习惯和特点,并且辅助教具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英语知识。
例如,对于英语阅读教学,教师可以为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难度的文章,以便学生在自己的基础上逐步提高读写能力。
三、增强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支架式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师需要融入更多互动环节,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使学生能够面对面交流,快速获取信息。
在这些互动環节中,教师充当的角色是指导者而不是“讲解者”,鼓励学生自己使用英文进行交流,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
四、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支架式教学模式重视对学生的反馈和评估。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及时的反馈,及时评估学生的掌握程度和成长度,以便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由此可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总之,支架式教学模式的运用使得英语教学更加科学、智能化,更好地解决了学生个性化诉求的问题。
在今后的英语教学中,应更加注重学生特点,差异化教学,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支架式教学模式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支架式教学模式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支架式教学模式是一种以教师为中心、由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方式。
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支架式教学模式可以起到很好的引导和辅助作用。
下面将针对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从目标设置、教学设计和教学策略等方面进行详细探讨。
首先,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包括理解文章的主旨、细节、推理和主题等。
在支架式教学模式下,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阅读水平和认知能力,合理设置阅读目标。
例如,对于初级阅读学生,可以以培养学生的基础阅读能力为目标;对于中级阅读学生,可以增加阅读理解的深度和广度;对于高级阅读学生,可以培养学生的文本分析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其次,教学设计是支架式教学模式下的关键环节。
教师可以通过预测、导引、解释和评估等环节,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阅读。
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通过提前设定问题、引导学生预测文章内容、重点标记关键词语等方式,提高学生阅读的注意力和理解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各种阅读策略,如扫读、略读、逐词阅读等,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准确性。
再次,教学策略对支架式教学模式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具有重要的影响。
教师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例如,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片、音频和视频等方式呈现阅读材料,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参与度。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合作讨论和互助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提高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最后,评估是支架式教学模式下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
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合理选择评估方式。
例如,可以采用阅读理解测试、写作任务或口头表达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估。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观察和记录学生的阅读行为、策略和成果,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
总之,支架式教学模式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需要教师合理设置目标、设计教学和选择策略,通过引导和辅助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Unit 4 We love animals Part A Let’s Talk&Play
B12小学教育专业英语一班第四组
小组成员:刘苗苗朱世欣马潇潇刘晓艺
【教学内容】
【教材分析】
本课时是Unit 4的Let’s talk & Let’s play。
主要内容是通过运用动物卡片或多媒体使学生们能够听懂并会说出一些常见的小动物的名称,例如bear、duck 、dog,并能在实际对话What’s this/that? It’s a ......中运用。
教学重点是学生看到动物的图片时能通过对话来说出这些小动物的名称。
【学情分析】
1. 三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正式学习英语,英语功底比较薄弱。
但经过前三个单元的学习,已经对英语有了初步的了解,已经会简单的打招呼,认识几种常见的颜色与身体部位,这时再让他们学习所感兴趣的动物,并且可以将其和前两单元学过的颜色与身体部位结合在一起,会更加激发他们的兴趣。
2. 三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爱模仿,喜欢直观形象思维,对游戏、竞赛比较感兴趣,但是有意注意时间短,自制力差,所以应该通过生动多样
的活动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同时进一步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这时让学生们学习喜欢的动物的单词,会继续激发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3. 三年级的学生刚学英语不久,有的学生会害怕说不好而不敢说,所以课堂上应以表扬为主,注意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能力,鼓励学生开口说英语并且要勇于开口说,从而树立他们的自信心。
【学习目标】
1.能听懂会说句型What’s this? It’s a…, 并能在语境中运用该句型简单交流
动物信息。
(达成率90%)
2.能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对话,并能进行角色扮演。
3.能听懂会说单词dog、duck、bear。
(达成率85%)
4.学生喜欢、爱护小动物。
【学习重点】
1.运用句型What’s this? It’s a…, 交流相关动物信息。
2.掌握单词dog、duck、bear的发音和意思。
(学习难点)
【教学过程】
T: Good morning, boys and girls!
Ss: Good morning, teacher!
一、创设情境(导入)
T: Today we will learn Unit4 We love animals Part A Let’s Talk&Play.
Now please watch a video.
T: Do you like this video?(看两遍)
Ss: Yes!
T: Do you like animals?
Ss: Yes!
T: How many animals in this video? Do you know what’s this? 你们知道视频里面有几个动物吗?它们分别是什么?
Ss: 猪、狗、鸭子(有的学生可以用英语说出来)
二、搭建支架(呈现新知)
T: Today I take you to visit Old Macdonald’s Farm.
There are many animals.(PPT 上展示刚刚播放视频里面有关动物的截图,
猪、狗、鸭子)
Do you know them?
Ss: Yes!
T: Do you like them?
Ss: Yes!
T:What’s this? (教师点出猪的照片)
Ss:猪! (有一小部分学生会说出pig)
T: It’s a pig. (学生跟读出来)
T: What’s this? 这是什么?(教师在PPT上点出鸭子的图片)
Ss: 鸭子(有一小部分学生会说出duck)
T: It’s a duck. (学生跟读出来)
T:Can you speak it in English, what’s this? (教师在PPT上点出狗的图片)
Ss:狗!(有一小部分学生会说出dog)
T: It’s a dog. Read after me, it’s a dog!
Ss: It’s a dog.
T: Today a new friend will come to our farm.
Do you want to know it?
Ss: Yes! (教师拿出布偶熊)
T: What’s this?
Ss: 熊(有一小部分学生会说出bear)
T: It’s a bear! Read after me.
Ss: It’s a bear.
T:Very good!Do you want to play a game?
Ss:Yes!
三&四、独立探索&合作学习(操练&巩固)
T:现在四人一组讨论刚才所学的动物是怎么叫的,并把它们的标志性动作模仿出来,一会儿我会从每组中挑选一个人上来表演,表演完后你要问大家“What’s this?”下面的同学进行抢答It’s a......,最先回答出来的可得到一个小贴画。
好了,现在开始讨论吧!
Ss:.......(讨论中)
四、评价成果
五分钟之后,老师挑选十位左右同学上台表演。
Ss:......(学生表演及抢答时间)
老师对每位上台表演的同学进行表扬并奖励小贴画。
T: You are very good最后我们来布置一下作业吧。
(P.S.由于三年级学生英语水平较低,所以教学中会穿插一些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