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难何以铸就辉煌

合集下载

读《苦难辉煌》有感:于苦难中汲取智慧,历辉煌而奋发不懈_心得体会

读《苦难辉煌》有感:于苦难中汲取智慧,历辉煌而奋发不懈_心得体会

读《苦难辉煌》有感:于苦难中汲取智慧,历辉煌而奋发不懈于苦难中汲取智慧,历辉煌而奋发不懈——读《苦难辉煌》有感“历史是兴衰.也是命运。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无数活生生的事实告诉我们一个真理:苦难是一笔取之不尽的财富,辉煌是一份等价交换的报酬。

苦难铸就辉煌;卓绝的苦难本身就是辉煌;前辈历尽苦难,后辈获得辉煌。

只有那些勇于将苦难掰碎了咀嚼的人们,才有资格收获耀眼的辉煌。

中国共产党人用鲜血和生命印证了这一真理,作为后来者,我们除了仰望他们树立的这座精神的高峰,更重要的,是在自己的岗位上想想如何继承和发扬他们的精神,将他们开拓的道路走得更久远,走得更辉煌。

一部《苦难辉煌》让人重温亿万中国人历经艰难险阻而重获新生的苦难历史;展示了人民军队慨然赴国难,最终夺取胜利的历史轨迹。

我把前言读了多遍,也没能领悟前言的全部意蕴。

但有一点我理解了,也记住了,那就是作者对中华民族的战略思考:“不论我们如何富强,也永远不要改变国歌中的这一句:‘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打开中国近代历的篇章,我们总是被凌辱,被欺负,鸦片战争以后,由于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封建统治的腐朽,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积贫积弱,社会战乱不已,人民生灵涂炭。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无数仁人志士奋起寻求救国救民、振兴中华的道路,但都壮志未酬。

正是这时候,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革命的面目为之一新。

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

一群特别坚决、特别勇敢、告别能奋斗、特别能吃苦、特别富有牺牲精神的中国人民,他们以自己的一腔热血,引导着中华民族的未来的方向,改变着中华民族的历史的命运。

工农红军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人仍然勇敢坚韧,从层层的苦难中走了出来,创造了战争史上的种种奇迹。

那二万五千里的长征,正是一份精神洗礼,正是一份信仰!正确的信仰是方向!坚定的信仰是前进动力!共同的信仰是凝聚团队的强大粘合剂!对于一国、一政党、一个部门系统来说,很难想象,一群没有信仰的人在一起会干出什么成就!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仰,历来是推动各项事业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苦难铸就人生辉煌作文

苦难铸就人生辉煌作文

苦难铸就人生辉煌作文
咱都知道,人生这趟旅程啊,可不会总是一帆风顺。

有时候,苦难这家伙
就会冷不丁地冒出来,给咱使点绊子。

不过呢,你可别小瞧了苦难,它虽然让
人难受,但有时候还真能铸就人生辉煌呢。

就拿那些名人来说吧,好多都是经历了重重苦难才成功的。

比如那个发明
电灯的爱迪生,失败了多少次啊,要是一般人早就放弃了,可他偏不。

他就跟
苦难较上劲了,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最后终于成功了。

还有那
个贝多芬,耳朵都聋了,还坚持作曲,那得有多大的毅力啊!他们要是没经历
过那些苦难,说不定还成不了大名人呢。

咱普通人也一样啊。

我记得我小时候学骑自行车,那摔得叫一个惨啊。


盖都磕破了,疼得我直咧嘴。

但是我没放弃,爬起来继续练。

最后终于学会了,那种成就感简直爆棚。

这学骑自行车的小苦难,不也让我成长了嘛。

苦难这家伙虽然讨厌,但它能让咱变得更坚强、更勇敢。

遇到苦难的时候,咱可不能被它吓倒,要勇敢地面对它。

说不定哪天,咱就因为这些苦难而铸就
了自己的人生辉煌呢。

所以啊,小伙伴们,别怕苦难。

让我们挺起胸膛,勇敢地迎接它,和它大
战三百回合。

相信我,最后胜利一定属于我们,我们的人生也会因为苦难而更
加精彩。

【高三作文】逆境铸就辉煌

【高三作文】逆境铸就辉煌

【高三作文】逆境铸就辉煌人的生命,似洪水在奔流,不碰撞岛屿、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

例如,一只变形的葫芦,尽管艰难的环境限制了它的正常生长,但它顽强地与逆境抗争并取得了成功。

因为它与其他葫芦不同,结果也不同,但它可以因为这种差异而受到人们的青睐。

这告诉我们一个简单的事实。

在逆境中成长的成功更能得到全世界的肯定。

我们应该有勇气面对和克服逆境。

逆境给人宝贵的磨炼机会,只有经得起逆境考验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强者。

古今中外的伟人,大多是抱着不屈不饶的精神从逆境中挣扎过来的。

失聪的贝多芬,艰难跋涉于荆棘丛生的黑白键上,用手指重重地叩响了神圣的《命运》之门,挥洒出一篇音乐家顽强的与厄运抗争的辉煌乐章。

司马迁忍受宫刑之痛完成了历史巨著《史记》。

周文王受拘禁而出演《周易》。

“上天将赋予这样一个人巨大的责任。

我们必须首先忍受他的思想和肌肉……”。

因此,逆境是强者攀登顶峰的垫脚石,弱者毁灭的深渊。

没有必要赞美逆境或期待逆境,但我们必须正视逆境。

一旦我们身处逆境,最重要的是要有信心、毅力、勇气、毅力和拼搏精神。

即使我们看到了山和水的尽头,我们仍然要想到曲折和光明的未来。

自古以来,所有能够成就伟大事业的人都是脚踏实地、勤劳的人。

与其嫉妒一条鱼,不如退却并形成一张网。

叹息不是一种方式,幻想不是一种方式。

只有充满信心地工作,我们才能走出困境。

爱迪生花了十年时间,经历了50000次实验,发明了电池;70多岁的著名科学家朱克祯仍在进行实地考察,获取第一手资料。

直到去世前一天,他才忘记做科研记录。

不经一番风霜苦,哪得梅花扑鼻香。

逆境并不是绝对的坏事,它会激发人的斗志,促进人的成长。

有时真该感谢上苍,它在赋予我们一份苦难的同时,也赋予我们一份坚强。

苦难是最好的成长动力,只有经历苦难洗礼的灵魂,才能成为生活的斗士,才能坚强地去面对生活中的风雨雪霜,显示出永不服输的人格魅力,并因此铸成就人生的辉煌。

坚韧不拔,铸就辉煌

坚韧不拔,铸就辉煌

坚韧不拔,铸就辉煌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可以轻易地获得成功与荣耀。

正如雨后的彩虹总在风暴过后才显现,那些辉煌的成就往往植根于坚持不懈和异常艰苦的努力。

历史与现实不断地证明着一个道理:只有那坚韧不拔的精神,才能使个人、甚至国家铸就辉煌。

坚韧不拔是一种精神状态,一种面对困难不退缩、遇到挑战勇往直前的品质。

这并非是某个特定时代或群体的专利,而是人类共同的财富。

从古至今,无数的故事都在讲述着同一个主题——持之以恒,终成大器。

孔子周游列国,推广自己的学问与政治理念,尽管多次受挫,但他从未放弃。

他的坚持不仅影响了他的学生,而且影响了后世几千年的文明。

再如爱迪生,在他发明电灯的过程中,经历了上千次的失败。

正是他那坚强的意志支撑着他不断试验,直到最终的成功。

而今,我们亦能见证这种精神的力量。

无论是科技领域里探索未知的科学家,还是在运动场上挑战极限的运动员,他们的故事总是激励着人们向往着更高的目标。

马斯克在从事航天事业中面临的种种质疑与困境,并未使他止步,反而以更加坚定的步伐推进着太空探索的边界。

但坚韧不拔并不意味着盲目的执着,它更多的是一种带有智慧和策略的坚持。

它要求我们在追求目标的同时,也要审视环境与条件的变化,灵活调整策略,以最高效的方式前进。

正如古代战略家诸葛亮所言:“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

”意在告诫人们在追求目标时,不能仅仅满足于容易得到的成就,而应该面对困难,逆流而上。

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面对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困难。

或许是职场上的竞争压力,或许是学业上的艰难险阻,甚至可能是个人生活中的重大变故。

在这些时候,坚韧不拔的精神显得尤为重要。

它能够帮助人们保持冷静和清晰的头脑,找到克服问题的办法,最终走向成功。

坚韧不拔是铸就辉煌不可或缺的要素。

它既是过去成功者的共同特质,也是未来想要成就非凡者的必备素质。

在生活的旅途中,让我们铭记这一点,用坚韧不拔的精神去迎接每一个挑战,铸就属于自己的辉煌。

中国从苦难走向辉煌的六个细节:听国防大学金一南教授讲故事

中国从苦难走向辉煌的六个细节:听国防大学金一南教授讲故事

中国从苦难走向辉煌的六个细节:听国防大学金一南教授讲故事113个人的故事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我觉得党就跟一个婴儿一样:有的婴儿一出生了白白胖胖,大家说小家伙前途无量,而中国共产党却是一个早产儿,弱弱的,能长多大谁都不知道。

当年参加一大的13个人(一共12名代表,包惠僧受陈独秀个人委托出席了一大),一开完会走走散散,各奔东西:1922年陈公博脱党,1923年李达脱党,1924年李汉俊脱党,1924年周佛海脱党,1927年包惠僧脱党,1930年刘仁静已经被党开除,1938年张国焘被党开除,十三个人半数以上出问题了。

其中陈公博、周佛海当了大汉奸,抗战胜利后被国民政府判处死刑;张国焘,中共一大执行主席,亲口宣布中国共产党成立,最后在国民党军统戴笠手下当了一个特务。

我有个比喻,历史有时候就好像别人就给你买彩票一样,你毫不在意把彩票撕了,等到兑奖那天发现中了大奖,再去纸篓找,却发现撕的太碎,再也兑不了奖了。

13个代表中有4人在革命中牺牲了,一直从头走到尾的只有两个人,毛泽东和董必武。

毛泽东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不是在开国大典时看着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时候说的,而是在1929年底,革命最为艰难的时候说的。

中国革命不是从胜利走向胜利,而是从失败走向胜利。

有的人看到了才相信,但有的人因为内心相信,去用一生去实现,去最终看见。

这就是信仰。

现在的社会充满了心灵鸡汤、励志书籍,我说要讲“成功学”的话,中国共产党是最大一门成功学。

中国革命从来不被人看好,中国共产党不被人看好,中国道路从来不被人看好。

预言我们崩溃、预言我们解体、预言我们出大问题的比比皆是,但这个国家一直在前进,就沿这条道路一直在前进,直到今天有了这样辉煌的成果,为什么会是这样?因为中国共产党是有韧性的。

2朱老总的“三天总指挥”南昌起义中,朱德并不是部队领导成员。

在广东三河坝,朱德接受任务,在三河坝殿后三天三夜,朱德也就当了这“三天总指挥”,带领两千多人,在付出伤亡五六百人的代价后,完成任务。

苦难铸就辉煌作文

苦难铸就辉煌作文

苦难铸就辉煌作文
《苦难铸就辉煌》
嘿,大家好呀!今天我想和你们聊聊一个很特别的话题,那就是“苦难铸就辉煌”。

你们看,就像那老鹰要经过痛苦的蜕变才能再次翱翔蓝天,我们的人生不也是这样吗?想想那些伟大的人,哪一个不是经历了好多好多的苦难呀!
就说贝多芬吧,他耳朵聋了,可还是创作出了那么多震撼人心的音乐。

这要是换做我,哎呀,我可能早就放弃啦!但他没有,他在苦难中挣扎,最后铸就了属于他的辉煌。

这难道不厉害吗?
再看看我们身边,我的邻居小哥哥,他家境不太好,爸爸妈妈工作都很辛苦。

但是他特别努力学习,每天都早早起来读书,晚上还在灯下做题。

有时候我去找他玩,他都没时间呢!他说他要通过学习改变命运。

我就想,他现在经历的这些困难,以后肯定会变成他成功路上的宝贵财富呀!
我自己也有过类似的经历呢。

那次参加演讲比赛,我特别紧张,害怕得不行。

我觉得自己肯定不行,肯定会出丑。

可是我又不想放弃,就硬着头皮上了。

准备的过程好辛苦呀,一遍又一遍地练习,改了又改。

结果呢,我居然得了奖!那时候我就明白了,苦难真的能让我们变得更强大。

苦难就像是一块磨刀石,把我们磨得更加锋利;又像是一场暴风雨,过后会出现美丽的彩虹。

我们不能害怕苦难,而是要勇敢地去面对它。

所以呀,同学们,不要害怕困难,不要害怕吃苦。

因为苦难会铸就我们的辉煌,让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就像那毛毛虫,经历了痛苦的蜕变,最终会变成美丽的蝴蝶,在天空中自由飞舞!让我们一起加油吧!。

历史的辉煌与苦难辩论赛的作文素材

历史的辉煌与苦难辩论赛的作文素材

历史的辉煌与苦难辩论赛的作文素材一、历史的辉煌科技进步的成就:历史上许多辉煌时刻都与科技进步密不可分。

例如,工业革命不仅大幅提升了生产力,还改变了社会结构和人们的生活方式。

科技的进步使得人类从农业社会进入了工业化时代,推动了现代经济的发展。

科技创新的辉煌体现了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极致发挥。

政治与文化的繁荣:在历史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在政治和文化领域也取得了显著成就。

例如,古希腊的民主制度奠定了西方政治的基础,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成就则极大地丰富了人类的文化遗产。

这些辉煌的历史时期不仅推动了社会的进步,还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和平与繁荣的时期:某些历史阶段也见证了和平与繁荣的辉煌。

例如,20世纪后半期的战后经济繁荣时期,世界许多国家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

这一时期的辉煌成就表明,和平环境下的国际合作可以实现人类社会的共同进步。

二、历史的苦难战争与冲突的代价:历史上,战争和冲突带来了巨大的苦难和破坏。

无论是两次世界大战,还是地区性的冲突,战争都对人类社会造成了深重的创伤。

战争不仅摧毁了大量的生命和财产,还对社会秩序和国家关系产生了深远的负面影响。

战争的苦难凸显了和平的重要性和珍贵性。

社会不公与压迫:历史上许多时期也伴随着社会不公和压迫。

例如,奴隶制度、殖民统治和种族歧视等现象严重侵犯了人类的基本权利。

这些社会不公和压迫不仅对受害者造成了深重的苦难,也对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构成了阻碍。

自然灾害与疫情:自然灾害和疫情也是历史上常见的苦难源。

瘟疫、饥荒、地震等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冲击。

这些灾难不仅导致了大量的人员伤亡,还对社会结构和经济发展产生了长期的负面影响。

自然灾害的苦难提醒我们在面对自然挑战时需要提高应对能力和防范意识。

三、辉煌与苦难的辩证关系辉煌与苦难的相互影响:历史的辉煌与苦难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交织的。

在许多历史时期,辉煌的成就往往是在经历了苦难之后才得以实现的。

苦难辉煌的评价句子

苦难辉煌的评价句子

苦难辉煌的评价句子
1. 历经艰难方能见证辉煌,磨砺出精神的坚韧和人生的闪光。

2. 苦难是通往辉煌的阶梯,一步一个脚印,终将走向人生的巅峰。

3. 辉煌之路从不平坦,但正是历尽艰辛,才能铸就灿烂的人生篇章。

4. 苦难是生命的试炼,而辉煌则是对坚持的最高肯定和回报。

5. 苦难如黑夜般阴郁,但终将迎来辉煌的黎明,照亮前行的方向。

6. 每一滴汗水凝聚着苦难,却也孕育着辉煌的希望和梦想。

7. 苦难是生命的考验,而辉煌则是对勇气和毅力的最佳馈赠。

8. 苦难如同打磨宝石的工序,辉煌则是最终闪耀的璀璨光芒。

9. 苦难是生命的调味品,添加了人生的滋味,而辉煌则是美味的终极呈现。

10. 苦难是通往辉煌的必经之路,历尽艰辛方能品尝成功的甘甜滋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苦难何以铸就辉煌
宁夏61期B班
交流一下阅读金一南所著《苦难辉煌》的心得。

这是一部描写中国共产党早期历史的书,能满足我们探寻历史的好奇心,对学好用好在党校的功课也有用。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表现了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四渡赤水出奇兵,毛主席用兵真如神”,歌颂了毛泽东高超的指挥艺术。

不少文学作品,用充满诗意的语言描述了长征,但在长征途中,共产党人和红军遭受的苦难,却在不经意间被忽略了。

湘江战役的惨烈伤亡,大渡河边的命悬一线,与张国焘另立中央进行的严酷斗争,对于亲历者,哪件事可以等闲视之?四渡赤水,红军将士疲于奔命,超出不少人的忍耐极限,亲历者能感受到“用兵真如神”的惬意吗?《苦难辉煌》通过宽广的视野,丰富的细节,生动的语言,将历史人物还原到错综复杂的历史环境当中,告诉了我们什么是真切的能够感受到脉动的苦难的绝不浪漫的历史,告诉了我们什么是有血有肉的毛泽东,
朱德,陈毅,陈独秀,张国焘,蒋介石,给我们提供了在别的作品中难得一见的丰富的历史体验。

为了“历史体验”,值得花大量时间读这部长篇著作吗?我要回答你:值得,非常值得!因为体验,是学习过程的一个重要阶段,是知与行的一个中间环节,是学以致用的重要桥梁。

解决好知与行的关系问题,是孔子、朱熹、王阳明、王船山等大儒不断研究的,也是毛泽东、邓小平等中国共产党领袖非常看重的。

孔丘提倡学以致用。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一些人翻译成:孔夫子说了,“学了又按时温习和练习,不是很喜悦吗?”同学们,我们上过多年学,经常需要复习,有几人会从心里认为,学习过了,再反复地复习,是很喜悦的事呢?相反,我们绝大多数人觉得复习功课实在是一件苦差事。

如果孔夫子这样说的话,孔夫子不是瞎扯吗?是不是瞎扯?孔夫子当然没有瞎扯,因为这句话真实的意思是:“学到了,就在生活中去体会学到的知识,体验学到的情感,进行实践,并且达到一定效果,不是很令人愉悦吗?”以我们学习K线图为例,知道K线图的基本概念,是一种知识,这种过程是枯燥烦闷的;掌握K线图的原理和应用方法,是一种体验,这种过程可能有一定的喜悦感;而利用K线图炒股挣了钱,则是一种实践,达到一定积极效果的实践,那时才达到了“不亦说乎”的境界。

朱熹提倡“先知后行”。

朱熹认为知的目的在行,即实地践
履,若想践履,必须先知,并且强调知和行不能偏废,“知行常相须,如目无足不行,足无目不见。

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

王阳明倡导知行合一。

王阳明“知行合一”的观点。

用现代语言解释知行合一,“知”,主要指人思想意念。

“行”,主要指人的实际行动。

知中有行,行中有知。

以知为行,知决定行。

王阳明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王船山强调“行”在认识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得出了“行可兼知,而知不可兼行”的结论。

行是知的基础和动力,行包括知,统率知。

同时,他强调“知行相资以为用”。

提出“知之尽,则实践之”的命题。

也许古人的话有些玄奥。

我们用现代人的语言说说。

心理学语境下,“学习是个体在特别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能力或倾向上的比较持久的变化及其过程”。

什么意思呢?学习要表现为个体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这种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是因经验的获得而产生的。

反过来说,心灵上没有触动,行为上没有变化,很难称得上是合格的学习。

革命领袖深谙此理,我们的笔记本扉页上印着邓小平的话,“学马列要精,要管用”,也有这个意思。

而毛泽东的《实践论》,可以说十分深刻地阐述了知与行的关系。

回归主题。

读书,学史,简单地了解史实是不够的。

只有了解历史细节,还原历史场景,体会历史人物的感情,深入理解历史事件的过程和深层次原因,才能真切得到历史对现实的启迪。

这样,才能更好地从读史中获得具有现实意义的动力和智慧,使人们心灵上产生有益的触动,行为上产生积极的变化。

读《苦难辉煌》能够让我们做到这些。

历史细节、历史场景、历史人物的感情、历史事件的过程和深层次原因,都在《苦难辉煌》这本书里,我不说了。

简单谈谈这本书给予我们的启迪,对现实有用的启迪。

对我们的启迪之一。

代表谁、为谁谋利益是一个政党、一个团体、一个人要严肃对待的首要问题。

历史人物的言行举止是丰富多彩的,君子未必无私利,小人未必无善举,盖棺未必有定论,但历史必将给人以公道。

而最终的判决,依据是你代表了谁,为谁谋利益。

例如王明,去世的第2天,苏共的《真理报》就刊文,称其为“国际共产的老战士”,“苏联的老朋友”,表示他的“形象将铭记在苏联人民的心中”。

但这个人在自己的祖国中国,受到了批判。

书中,师哲曾问毛泽东:我们与王明的真正分歧到底在哪里?毛泽东沉默片刻,说了这样一句话:他为别人考虑得太多了,为我们自己考虑得太少了。

作者评论说,王明作为一个中国人,长期以别国的利益为中心利益,以别国的目标为中心目标,以别国的指示为最高指示,当然无法活在中国人民心中。

对我们的启迪之二。

艰苦卓绝,玉汝于成。

苦不苦,想想长征两万五。

体会一下长征时面对围追堵截,在山穷水尽中的绝望吧;体会一下战友成批倒下,兔死狐悲的恐怖吧;体会一下食不裹腹,日夜兼程的辛劳吧。

满书的苦难,哪里有几页辉煌?或许,经受住苦难本身就是辉煌?正如长征是红军最深重的苦难,也是红军最耀眼的辉煌!当前,工作任务重,各种社会矛盾交织,情况变化快,制约因素多,做工作难已经成为众多公务人员、管理人员的共同感受,患得患失的情绪不时干扰着人们,相信我班很多同学也不例外。

有时候,我也在想,为什么难办的事都落到了我的头上。

如果我们仔细读读《苦难辉煌》,对比一下长征中遇到的困难,就不必抱怨天之不公了;对比一下张闻天的胸襟,就不必报怨人之不公了;对比一下历史过程中的种种转折,就不必报怨事之不公了。

事业发展到今天,容易干、容易出成绩的工作,别人都已经干完了,轮得到你和我吗?摆在我们面前的,需要我们付出艰巨努力的,一定是难啃的骨头,难咽的汤。

啃不下,咽不下,苦难终究是苦难;啃得下,咽得下,苦难也可以铸就辉煌。

对我们的启迪之三。

不骄不躁,坚持信念,直至胜利。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胜利?张国焘告诉我们,有时敌人比我们更团结;白崇禧告诉我们,他比我们队伍中的很多人更聪明;我们犯了那么多的错误,遇到那么多的挫折!但我们能胜利,一定有内在的原因。

这个原因,一个是我们说过的为了谁的问题,我们得
到广大人民的支持;一个是我们坚韧不拔,不改初衷。

面对困难,只要坚持下去,我们一定能想到办法;如果想不出办法,时间会改变敌人,让我们在没有办法中摸索出办法。

我们在物质、运气等一切方面都可以不如敌人,但只要我们的理想、信念和毅力超越敌人,依然可以在一切方面战胜敌人。

这本书告诉我们,苦难如何铸就辉煌。

作者接受采访时说,当前中华民族正处于关键性的历史阶段,人们思维活跃,不同观点的交锋碰撞随处可见。

作者认为,1840年以来,世界上没有哪一个民族经历过中华民族这样巨大的跌宕起伏。

作者坚信,今天为中华民族复兴默默工作与坚韧奉献的人们,能够从先辈们的奋斗中汲取丰富营养。

推荐这本书,也是希望给全班同学增强一份信念的力量。

在党校的学习生活,已经过去了大半。

我们学了理论,通过思考、交流、考察,对部分问题有了初步的体验,但还远远没有达到学以致用的要求。

在此,交流一下读《苦难辉煌》的心得,也许有益于我们更好地处理好知与行、学与用的关系。

我们在进修阶段付出了辛苦并且得到了知识,应用到我们的工作中,也可以锻造成事业成长的一块块基石。

中间,只要我们有致用的目标指向,坚韧的毅力和坚强的信念力量。

祝同学们学以致用,铸就辉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