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型机实验

合集下载

注塑成型实验

注塑成型实验

注塑成型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柱塞式和移动螺杆式注射机的结构特点及操作程序;2. 了解注射机加工动作过程;3.了解注射成型工艺条件(温度、压力、时间)与注射制品质量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注射成型适用于热塑性和热固性塑料,是高聚物的一种重要的成型工艺。

注射成型的设备是注射机和注塑模具。

它是使固体塑料在注射机的料简内通过外部加热、机械剪切力和摩擦热等作用,熔化成流动状态,后经柱塞或移动螺杆以很高的压力和较快的速度,通过喷嘴注入到闭合的模具中,经过一定的时间保压固化后,脱模取出制品。

注射成型机主要的有杜塞式和螺杆式两种,以后者为常用。

不同类型的注射机的动作程序不完全相同,但塑料的注射成型原理及过程是相同的。

热塑性塑料注射时,模具温度比注射料温低,制品是通过冷却而定型的;热固性塑料注射时,其模具温度要比注射料温高,制品是要在一定的温度下发生交联固化而定型的。

本实验是以PP/HDPE为例,采用移动螺杆式注射机的注射成型。

三、实验步骤1.准备工作:(l)详细观察、了解注射机的结构,工作原理,安全操作等。

(2)了解PP、HDPE的规格及成型工艺特点,拟定各项成型工艺条件,并对原料进行预热干燥备用。

(3)安装模具并进行试模。

2.闭模及低压闭模。

由行程开关切换实现慢速一快速一低压慢速一充压的闭模过程。

3.注射机机座前进后退及高压闭紧。

4.注射。

5.保压。

6.加料预塑。

可选择固定加料或前加料或后加料等不同方式。

7.开模。

由行程开关切换实现慢速一快速一慢速一停止的启模过程。

8.螺杆退回。

观察注射取得样品的情况,根据产品的缺陷调整工作参数。

(实验报告中请注明如何调整,温度、压力、注射时间、保压时间、冷却时间)注意事项:根据实验的要求可选用手动、半自动两种操作方式,进行实验演示。

(1)手动:选择开关在“手动”位置。

每按一钮,就相当完成一个动作,必须顺序一个动作做完才按另一个动作按钮。

一般是在试车、试制、校模时选用手动操作。

注射成型实验报告

注射成型实验报告

注射成型实验报告1. 引言注射成型是一种常见的塑料加工方法,它具有高效、精确、复杂构型的特点,广泛应用于各个工业领域。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注射成型过程的观察和分析,了解该工艺的原理和优势。

2.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掌握注射成型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并观察实验过程及结果,分析成型质量与工艺参数之间的关系。

3. 实验装置和材料本次实验所用设备包括注射成型机、模具、料斗、加热系统等。

材料选择聚丙烯塑料颗粒。

4. 实验步骤4.1 准备模具:根据所需产品的形状和大小,选择相应的模具,并在注射成型机上安装好。

4.2 加热系统设置:将合适的温度设定在注射成型机上的加热系统中,调试加热管的位置和温度,以确保塑料颗粒能够均匀加热并熔化。

4.3 塑料颗粒准备:将聚丙烯塑料颗粒倒入料斗内,并保证颗粒的充填量和均匀度。

4.4 操作注射成型机:启动注射成型机,将塑料颗粒通过螺杆加热、熔化,并注入模具中。

根据实验要求调节注射速度、注射压力和料斗的温度等参数。

4.5 冷却和脱模:完成注射后,辅助冷却系统将热塑料迅速冷却并固化。

最后,通过脱模系统将成品从模具中取出。

5. 实验结果与分析观察实验得到的成品,评价其质量与各个工艺参数的关系。

分析注射速度、注射压力、冷却时间等因素对成型质量的影响。

6. 注射成型工艺优缺点6.1 优点注射成型工艺可以实现批量生产,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注射成型可制作的产品形状丰富,适用范围广泛,可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

注射成型过程中,材料利用率高,减少浪费,有利于环境保护和节约资源。

6.2 缺点注射成型设备投资较高,需要专业的操作技术和模具制造。

工艺参数的调试相对复杂,对生产操作人员的要求较高。

对于特殊材料和大尺寸产品,注射成型工艺的设备和模具尺寸限制较大。

7.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了解了注射成型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注射成型工艺具有很多优点,但也存在一些限制。

在实际应用中,根据产品的需求和要求,选择合适的注射成型工艺参数以及材料,可以获得高质量的成品。

快速成型实验指导书(实验一)

快速成型实验指导书(实验一)

快速成型实验要求课程共安排了8学时的实验教学,为保证实验教学质量,做以下要求:1.实验在机械CAD中心和快速成型实验室进行。

2.学生进入实验室之前,必须复习课堂上讲解的命令的用法,预习实验目的、步骤及将要完成的图形。

进实验室时,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提出相关问题,考查学生复习情况。

对未复习或预习者,教师可拒绝其做实验。

3.学生在做实验时,必须遵守实验纪律,不得迟到、旷课和早退。

4.学生在做实验时,必须爱护仪器设备,严格按照操作步骤上机。

5.实验报告应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实验步骤、问题分析等。

6.实验指导教师对实验报告进行批改,最后结合复习、课程纪律、作图效果、实验报告书写等方面综合打分,把该成绩签在报告成绩栏上,并进行成绩记录。

实验一:Magic RP软件基本操作(1学时)一、实验目的1.熟悉Magic RP软件界面及运行环境的配置。

2.熟悉软件的基本操作。

3.掌握Magic RP软件中STL文件的检验与修复。

4.掌握Magic RP中对零件加支撑的操作。

5.掌握Magic RP中的分层操作及生成二维层片文件的方法。

二、实验设备PC机,配置:PIII450/内存128M/显卡TNT32M/硬盘10G以上。

三、实验内容1.熟悉Magic RP的基本操作。

2.熟悉软件的基本操作。

3.掌握Magic RP中对零件加支撑的操作。

4.完成指导教师指定的STL文件的检验、修复及切片。

四、实验步骤1.上机,运行Magic RP。

2.熟悉file菜单下的Machine setup中各项设置。

3.熟悉基本绘图命令、显示命令、图形变换命令等。

4.熟悉Support generator菜单下的各项命令,并完成对零件加支撑的操作。

5.熟悉Fix tools bar菜单下的各项命令,掌握STL文件的检验与修复方法。

6.熟悉Slicer菜单下的命令,并完成一个零件的切片操作。

7.熟悉Mark toolbar菜单下的标记命令,结合标记命令进行STL文件的修复。

真空热成型实验报告

真空热成型实验报告

真空热成型实验报告1. 引言真空热成型是一种常见的工业制造技术,广泛应用于塑料加工、航空航天、汽车工业等领域。

本实验旨在通过真空热成型技术,制作一个具有特定形状的塑料容器,并探究真空对热成型过程的影响。

2. 实验原理真空热成型是将塑料片材加热至熔点或软化点,然后放置在模具上,在真空环境下施加负压,使塑料片材在模具表面形成所需形状。

其基本原理如下:1. 加热:将塑料片材在热板上加热至熔点或软化点,使其成为可塑性物质。

2. 变形:将加热的塑料片材放置在模具上,并施加真空,使塑料片材通过吸附在模具上,形成需要的形状。

3. 冷却:在塑料形状稳定后,关闭真空系统,冷却塑料容器,使其固化为所需形状。

3. 实验步骤3.1 实验材料和设备准备- 材料:塑料片材、模具- 设备:真空热成型机、热板、冷却装置、真空泵3.2 实验操作1. 将塑料片材裁剪成与模具尺寸相适应的大小。

2. 打开真空热成型机,并调整热板温度至所需温度。

3. 将塑料片材放置在热板上,在规定时间内加热。

4. 等待加热时间结束后,将模具放置于热板上,并将塑料片材放置在模具上。

5. 关闭热板,开启真空泵,施加负压,使塑料片材贴附在模具表面形成所需形状。

6. 在保持真空状态下,等待塑料变形至稳定形状。

7. 关闭真空泵,分离模具和塑料容器。

8. 进行冷却,使塑料容器固化。

4. 实验结果与分析本实验通过真空热成型技术制作了一个球状塑料容器。

实验中我们发现,真空对热成型过程有重要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 塑料变形效果:在真空环境下,塑料片材贴附在模具表面时,受到真空吸引力的作用,更容易形成所需形状。

与传统成型方式相比,真空热成型具有更好的成型效果和复杂性。

2. 成型时间:真空热成型可以加快塑料片材的变形过程,缩短成型时间。

因为真空环境可降低塑料片材与模具间的空气阻力,使其更容易弯曲和变形。

3. 表面质量:真空热成型制作的塑料容器表面质量较高,无明显瑕疵和杂质。

注射成型实验报告

注射成型实验报告

注射成型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注射成型是一种常用的塑料加工方法,通过将熔融的塑料材料注入模具中进行冷却与固化,然后取出成品产品的加工方法。

本实验旨在通过注射成型实验,掌握注射成型工艺的基本原理、操作流程以及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

实验材料和设备:
1. 注射成型机
2. 塑料颗粒
3. 模具
4. 外文图书
实验步骤:
1. 将适量的塑料颗粒放入注射成型机的料斗中,并根据需要调整注射成型机的温度、压力等参数。

2. 打开注射成型机的加热装置,待塑料颗粒完全熔化后,关闭加热装置。

3. 打开模具的模具腔,将模具放入注射成型机的注射口,并将模具腔与注射口紧密连接。

4. 打开注射成型机的注射装置,并按下注射按钮,使熔融的塑料颗粒注入模具腔中。

5. 关闭注射装置,保持注射成型机的压力,直至塑料颗粒冷却与固化。

6. 打开模具,取出成品产品。

7. 对成品产品进行检查和测试,并记录相关数据。

实验结果:
通过注射成型实验,成功制作了一批成品产品。

产品的尺寸和质量符合设计要求,表面光滑、无气泡和缺陷。

实验讨论: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如果注射成型机的温度和压力设置不当,会导致产品尺寸不准确、表面粗糙等问题。

因此,在进行注射成型实验时,需根据具体材料和模具的特性,精确调整注射成型机的参数,以获得满意的成品产品。

实验结论:
通过本次注射成型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注射成型工艺的原理和操作流程。

掌握了注射成型机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提高了注射成型工艺的技术水平,在产品加工中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注射成型实验报告

注射成型实验报告

注射成型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注射成型技术,制备具有特定形状和结构的聚合物制品,并对其性能进行评估。

二、实验原理注射成型是一种常用的聚合物加工工艺,其原理是将加热熔融的聚合物料注入模具中,经过一定的压力和冷却后,得到所需形状和尺寸的制品。

该工艺适用于大批量生产,并且制品表面光滑、尺寸精确。

三、实验材料与设备1. 实验材料:聚丙烯(PP)、聚苯乙烯(PS)等热塑性聚合物料;2. 实验设备:注射成型机、模具、加热系统、冷却系统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清洁注射成型机和模具,将所需聚合物料加入注射成型机的料斗中;2. 开机预热:启动注射成型机,将聚合物料加热至熔融状态;3. 调试参数:根据所需制品的尺寸和性能要求,调整注射成型机的注射压力、注射速度、冷却时间等参数;4. 注射成型:将熔融的聚合物料注入模具中,施加一定的压力,使其充填模具腔体,并进行冷却;5. 取模检验:冷却后,取出成型制品,进行外观质量、尺寸精度、物理性能等方面的检验。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经过注射成型制备的聚丙烯制品外观光滑,尺寸精确,表面无明显缺陷。

经过拉伸测试,其拉伸强度为25MPa,弯曲强度为30MPa。

经过冲击测试,其冲击强度为10KJ/m²。

而经过注射成型制备的聚苯乙烯制品外观光滑,尺寸精确,表面无明显缺陷。

经过拉伸测试,其拉伸强度为30MPa,弯曲强度为35MPa。

经过冲击测试,其冲击强度为15KJ/m²。

六、实验结论通过注射成型技术,成功制备了具有特定形状和结构的聚合物制品,并对其性能进行了评估。

实验结果表明,注射成型制备的聚合物制品具有良好的外观质量、尺寸精度和物理性能,符合预期要求。

因此,注射成型技术在聚合物制品加工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七、参考文献1. 刘明,杨华. 注射成型技术在聚合物制品加工中的应用[J]. 中国塑料, 2018(6): 45-49.2. 张三,李四. 聚合物注射成型工艺及其应用[M].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7.以上为注射成型实验报告。

成型工艺综合实验报告

成型工艺综合实验报告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实验报告书指导老师签名: 2014 年 05 月 25日实 验 名 称:成型工艺综合实验 年级专业及班级: 2011级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1班姓 名: 朱荣升 学 号: 22指 导 教 师:杨若绵、李辉、王金伙、谢建达评 定 成 绩: 教 师 评 语:(1)该落料件成形质量好,表面平整。

(2)拉深件在拉伸过程中容易出现拉深失效,主要是拉裂和起皱。

拉裂起皱拉深不足五、分析与讨论拉裂失效分析:拉深过程中,由于压边力过大、拉伸速度过快或润滑不足,导致拉伸变形力大于材料的实际抗拉强度以至拉裂。

起皱失效分析:拉深件起皱可能是原因是材料的相对厚度t/D较小、模具间隙过大,压边力过小,导致拉深件凸缘处切向压应力过大发生起皱。

拉深不足原因分析:拉深过程中,可能由于拉伸机的传感器故障,致使拉深未完成就已经开模。

(3)改善拉深工艺:设定合理的压边力及模具间隙、在凹模与板料接触面中进行润滑、采用合理的拉深工艺、选用合适的拉伸模、采取合理的拉深速度。

六、总结与建议通过微型冷冲、拉伸成型实验,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亲身体验了该成型机的实际操作,掌握了微型冷冲、拉伸成型机的使用方法及其工作原理。

该实验使用的材料是铝合金薄板,在冷冲过程中,为了使材料能够合理的利用,应选择合适的步距,尽量减少废料,使材料利用率达到最高。

在拉深过程中,会产生起皱和拉裂现象,这种现象可能是由于拉伸系数、压力大小、拉伸工序及润滑条件等因素造成的。

之前只在书本上大概了解过这些知识,通过这次实际操作以后,将理论与实际结合在一起,很好的巩固了之前学过的理论知识,为今后的学习奠定了不错的基础。

由于本次实验只使用了铝合金薄板这一种金属材料,无法进行对比,若能使用多种不同的金属材料进行实验,也许会收获更多。

实验序号 2 实验项目名称微型普通注塑实验地点模具中心指导老师李辉实验时间2014.05.20。

塑料成型实验报告

塑料成型实验报告

塑料成型实验报告塑料成型实验报告引言:塑料成型是一种常见的工艺,用于制造各种塑料制品。

本次实验旨在探索塑料成型的原理和方法,并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塑料成型过程的理解。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掌握塑料成型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巧,了解不同成型方法的特点,并通过实验验证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

二、实验材料和设备1. 实验材料:聚乙烯(PE)塑料颗粒、聚丙烯(PP)塑料颗粒、聚苯乙烯(PS)塑料颗粒。

2. 实验设备:塑料成型机、热板、模具。

三、实验过程1. 准备工作:a. 将聚乙烯、聚丙烯和聚苯乙烯分别称取一定质量的颗粒。

b. 预热塑料成型机和热板至适宜温度。

2. 成型实验:a. 将预热的塑料颗粒放入塑料成型机的料斗中。

b. 调节塑料成型机的温度和压力参数,使其适应所用塑料颗粒的熔融温度和成型压力要求。

c. 打开塑料成型机的开关,开始热熔和成型过程。

d. 等待一段时间,直到塑料颗粒完全熔化并填充模具中的空腔。

e. 关闭塑料成型机,等待塑料冷却固化。

f. 打开模具,取出成型的塑料制品。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制作了聚乙烯、聚丙烯和聚苯乙烯的塑料制品。

观察实验结果可得出以下结论:1. 不同塑料颗粒的熔融温度和成型压力要求不同,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节。

2. 成型过程中,塑料颗粒熔化后填充模具的速度和均匀性对成品质量有重要影响。

3. 成型后的塑料制品需要经过一定时间的冷却固化才能取出,以确保其形状和结构稳定。

五、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实际操作加深了我们对塑料成型的理解。

通过观察实验过程和结果,我们了解到塑料成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掌握一定的操作技巧和调节参数的能力。

同时,我们也发现不同塑料材料的成型特点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在今天的社会中,塑料制品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学习塑料成型的原理和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塑料制品的制造过程,并为塑料行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六、展望塑料成型技术在未来的发展中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火花成型机演示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电火花成型机的加工原理和加工特点。

2、了解电火花成型机操作步骤。

二、实验内容
1、电火花加工的基本原理
•电火花加工基于电火花腐蚀原理,是在工具电极与工件电极相互靠近时,极间形成脉冲性火花放电,在电火花通道中产生瞬时高温,使金属局部熔化,甚至气化,从而将金属蚀除下来。

•2、特点
•(1)电火花加工的优点
•1)能加工用切削的方法难于加工或无法加工的高硬度导电材料。

•2)便于加工细长、薄、脆性零件和形状复杂的零件。

•3)工件变形小,加工精度高。

•目前,电火花加工的精度可达0.01~0.05 mm,在精密光整加工时可小于0.005 mm。

•4)易于实现加工过程的自动化
•(2)电火花加工的不足
1)只能对导电材料进行加工。

•2)加工精度受到电极损耗的限制。

3)加工速度慢。

•4)最小圆角半径受到放电间隙的限制。

•3、电火花加工在模具制造中的主要应用
(1) 高硬度零件加工。

对于某些要求硬度较高的模具,或者是硬度要求特别高的滑块、顶块
等零件,在热处理后其表面硬度高达50HRC以上,采用机加工方式将很难加工这么高硬度的零件,采用电火花加工则可以不受材料硬度的影响。

(2)型腔尖角部位加工。

如锻模、塑料模、压铸模、挤压模、橡胶模等各种模具的型腔常存
在着一些尖角部位,在常规切削加工中由于存在刀具半径而无法加工到位,使用电火花加工可以完全成型。

(3) 模具上的筋加工。

在压铸件或者塑料件上,常有各种窄长的加强筋或者散热片,这种
筋在模具上表现为下凹的深而窄的槽,用机加工的方法很难将其加工成形,而使用电火花可以很便利地进行加工。

(4)深腔部位的加工。

由于机加工时,没有足够长度的刀具,或者这种刀具没有足够的刚
性,不能加工具有足够精度的零件,此时可以用电火花进行加工。

(5)小孔加工。

对各种圆形小孔、异形孔的加工,如线切割的穿丝孔、喷丝板型孔等,对
于长深比非常大的深孔,很难采用钻孔方法加工,而采用电火花或者专用的高速小孔加工机可以完成各种深度的小孔加工。

(6)表面处理。

如刻制文字、花纹,对金属表面的渗碳和涂覆特殊材料的电火花强化等。

另外通过选择合理加工参数,也可以直接用电火花加工出一定形状的表面蚀纹。

•4、电源面板及各档参数功能介绍:
(1)电源面板:
(2)电源面板旋钮、按钮及各档位参数功能:
1.电流表—指示加工电流。

2.间隙电压表—指示加工间隙电压值,粗、中、精加工时该电压表一般调在40-50V为好,精加工时在50V以上(以加工稳定为准).
3.电机电流表—指示通过电机绕组的电流。

4.正极性加工指示灯。

5.极性转换按钮(极性转换根据用户订做)。

6.负极性加工指示灯(极性转换根据用户订做)。

7.油泵按钮。

8.液面指示灯。

当油面上升到指定位置指示灯亮脉冲方可开启。

9.高压电流按钮,同时转换紫铜与石墨加工,ON石墨,Off紫铜。

10.低压电流按钮(据电源容量而定详见厂家提示)。

电流按钮开关面板上有注明(电源柜容量不同按钮表示不同)。

11.12.13.14.同上。

15.冲油加工转换按钮。

在功能档第三档,无液面冲有加工,按此按钮方可开启脉冲,注意防火!!
16.抬刀按钮。

当精加工,小孔加工,盲孔加工等不利于排屑时,按下该按钮则主轴强迫抬刀,有利于排屑来达到稳定加工的目的。

17.脉冲启动按钮。

18.脉宽调节旋钮(见表一)。

19.复位按钮,当压下终点或下限位开关时,主轴回升按一下复位
按钮,系统方能恢复正常。

否则其它按钮不起作用,按主次按钮同时主轴兼有快速升降功能。

20.功能档旋钮。

分三档,第一档为校正档,用以拉表调整电极的垂直度,(该档无短路保护,易撞坏电极。

),第二档对刀档,该档有对刀保护,工件电极可贴和对刀找正进行压表定数,
第三档,只有第三档方可送上脉冲进行加工。

21.抬刀高度旋钮。

用以调整抬刀高度,右旋越来越高。

22.脉冲急停按钮。

当工件加工完毕,按下该按钮脉冲电源断开,该按钮为自锁按钮,右旋
解锁。

23.脉冲停歇旋钮(见表二)
24.主轴启停按钮。

25.伺服旋钮,用以调整间隙电压及主轴升降。

当功能选择旋钮在第一,二档时,用以调整主轴的上升或下降,当在第三档时用以调整间隙电压,来达到稳定加工。

用同一加工规准加工电压高加工电流小,反之则大。

26.抬刀频率旋钮,用以调整抬刀次数,右旋越来越慢。

27.电源柜左侧快恢复开关为电源总开关。

28.手控盒电位器旋钮在加工档时,左旋到底使主轴升降最慢。

5、加工实例:
(1).一般盲孔的电火花加工-在¢50mm厚20mm的45﹟圆钢平面上加工30mm深5mm的圆孔。

工件、电极如下图:
工件紫铜电极
1)装夹、校正、固定
◎电极直接装夹在机床主轴头上,使电极对工作台面的不垂直度小于0.01/100
◎工件安装在工作台上,使工件上下端面保持与工作台面平行。

2)加工规准
脉宽:500us 脉间: 150us
加工电流:14A 加工时间: 65分
冲油方式:侧冲油间隙电压: 50V
3)加工效果
加工效率:≥54mm³/min.
电极损耗:<0.5%端面平整棱角清晰
加工间隙:0.28-0.35mm(双边)
1.生产率与电流、脉宽、脉间、冲油压力之间关系。

电流、脉宽、脉间、冲油压力与生产率关系加工中要适当考虑,多方面兼顾才能在加工中获得较高加工效率。

毫米³/ 毫米³/
0 10 20 30 40 50 60 Im(安) 0 100 200 300 400 500 us
电流峰值与加工速度的关系曲线脉冲间隔与加工速度的关系曲线
1000
100
10
毫米³/ 分毫米³/
1 10 100 1000 us 0 0.01 0.03 0.05 0.09 Kg/Cm²
脉冲宽度与加工速度的关系曲线冲油压力与加工速度的关系曲线
2.电极损耗与电流、脉宽、脉间、冲油压力之间关系。

15
(安)
脉冲宽度与电极相对损耗的关系峰值电流与电极相对损耗的关系
由此可见,脉冲宽度和峰值电流对电极损耗的影响是综合性的。

只有脉冲宽度和峰值电流保持一定关系,才能实现低损耗。

例如,紫铜加工钢,脉冲宽度在100~1000us范围内要实现低损耗,脉冲宽度与峰值电流有如下经验公式:
Im≤Ktk
Im---选用电流峰值(安)tk---合理脉冲宽度(微秒)
K==0.04~0.07---经验系数(安/微秒)
0 100 200 300 400 us
Kg/Cm²
脉冲间隔与电极相对损耗的关系冲油压力与电极相对损耗的关系
Im-A

0 1000 2000 3000 Cm² 50 100 200 500 1000 us
电流密度与电极相对损耗的关系不同电极的低损耗区
3.主要电参数对工艺指标的影响表:
4.脉宽、脉间档位参数介绍:
脉冲宽度参数表<一>
脉冲间歇参数表<二>
脉冲宽度与脉冲间选择表<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