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未走的路》赏析

合集下载

评点之二:《一条未走的路》

评点之二:《一条未走的路》
而 我— — 我 走 上 一 条 更 少人 迹 的路 ,
⑦ 重 新 思考 当年 作 出选 择 的理 由。“ 更少 人迹 ”美 、
丽 、 惑 、 战 、 难 、 有 洞天 … …可 能 性太 多 了。即使 诱 挑 艰 别 差 可 安 慰 , 总是 以牺 牲 另 一种 选择 为 代 价 的 。 但
将 来 能 否 重 回 旧地 , 就 难 言 。 ⑤ 这
隔 了 多 少岁 月 , 逝 了 多 少 时 光 , 流
⑥ 再 次 追 溯 往 事 , 足 以说 明 不 可 假 设 的 遗 憾 。
“ 一 口气 ” 可 隐 藏 后 悔 。 叹 或
我 将 叹 一 口 气 , 起 当年 的 旧 事 : 提 ⑥ 林 子 里 有 两条 路 , 着 两 个 方 向 , 朝
直 到 它打 弯 , 线 被 灌 木 丛 挡 住 。 视
② 这 是一个 很平 常 的大 家都会 遇到 的难 题。 ③ 思考 的开始 。
于 是 我 选 择 了另 一 条 , 比 那 条 差 , 不
也 许 我 还 能 说 出更 好 的理 由 ,
因 为 它绿 草 茸 茸 , 待 人 去 践 踏 — — 等
于是 带 来 完 全 不 同 的 一 番 景 象 。⑦
诗 人 通 过 日常 生 活 的 场 景 表 达 出 深 刻 的 人 生 主 题 , 象 地 说 出 了 人 生 在 选 择 时 的 困境 , 说 形 更 明 了 有 限 的 生 命 与 无 限 的 可 能 之 间 的 巨 大 矛 盾 ,从 而 揭 示 出人 的 固 有 的 悲 剧 性 。太 执 著 固然 不
专 …… 酬… @
评点之二 :一条未走的路》 《
汪 政
罗 伯特 ・ 罗斯 特 是美 国著 名诗 人 , 于写 作 抒 隋短 诗 和富 于 戏尉 I 弗 善 生的长 篇 叙 事诗 。 美 诗坛 认为 他 英

英文诗歌鉴赏-The-road-not-taken

英文诗歌鉴赏-The-road-not-taken
And sorry I could not travel both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
And be one traveler, long I stood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
And looked down one as far as I could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
To where it bent in the undergrowth;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2)弗罗斯特在诗歌风格上的一个最大特点是朴素无华,含义隽永,把深刻的思考和哲理寓于平淡无奇的内容和简洁朴实的诗句之中。本诗堪称是这方面的典范。这首诗的语言质朴自然,但在构思上却非常巧妙。我们不难看出,诗歌中所描写的岔路就是人生岔路的象征。它说明,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时常必须要在两条道路、两种思想或两种行动中做出选择,不同的选择将决定不同的人生方向。面对选择时,我们往往会变得犹豫不决,反复权衡,拿不定主意。最后,我们终究会选择其中的一条路。这首诗,描绘的是一个面临选择的人和他进行选择时的心态,至于选择的具体内容并没有写出,诗人的着眼点是选择本身。每一个读者都能够在这首诗中发现自己的生活体验,体味其中的哲理。因为这首诗具有丰富的内涵,给读者留下了想像的空间,从而受到触动,引发深深的思索。这种每个人都有过的复杂的心理体验,被弗罗斯特敏感地捕捉到了,并谱写成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
罗伯特弗罗斯特堪称美国20世纪90年代最受欢迎的诗人之一,是美国非官方的桂冠诗人,他一生致力于诗歌的创作,主要写作并出版了10部诗集,这一首是其第三部诗集《山的间隔》中的名篇。
2诗歌翻译:
The Road Not Taken——Robert Frost未选择的路罗伯特•弗罗斯特
Two roads diverged in a yellow wood,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文档:《一条未走的路》赏析

文档:《一条未走的路》赏析

《一条未走的路》赏析《一条未走的路》是一首哲理抒情诗,它表面平易,实则蕴含深邃的哲理;看似倾诉个人经历,实则表达人们的共同感受。

在这首诗里,弗罗斯特抓住林中岔道这一具体形象,用比喻的手法引起人们丰富生动的联想,烘托出人生岔路这样具有哲理寓意的象征。

诗人选择的是人们司空见惯的林中岔道,来阐发如何抉择人生道路这一生活哲理的。

《一条未走的路》是弗罗斯特的一首名诗,作于1915年,最初收录于他的第三本诗集《山间》(1916)中。

罗伯特·弗罗斯特堪称美国20世纪最受欢迎的诗人之一,他一生致力于诗歌的创作,写作并出版了10部诗集。

罗伯特·弗罗斯特(1874-1963)出生于旧金山一个教师家庭,在美国西部度过童年。

中学毕业后,他在哈佛大学学习两年后肄业,这前后曾做过纺织工人、教员,经营过农场,并徒步漫游过许多地方,同时他也开始写诗,但他的诗歌最初并未在美国引起注意。

1912年时弗罗斯特已经38岁,这一年他作出了一个重要的选择:放弃他在一所师范学校教书的职业,放弃本来可能更加平坦、安稳的生活,而选择了诗歌。

他对自己说:“写诗吧,穷就穷吧。

”夫妻二人商量后,决定到异地去闯一条路,找一个生活水平比较低,但更利于写诗的环境。

于是他们卖掉了祖父遗传下来的农场,再加上几年教书所得的一点积蓄,就这样他们来到大海对岸的英国,在离伦敦不远的一个村子里找到了一座木板茅屋的新家。

不久之后,他的第一本诗集《孩子的意愿》出版了,很快就以其特有的朴素坦率和真诚赢得了诗人们的好评。

美国著名诗人庞德特别撰文推荐,说它是美国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最好的一本诗集。

1915年弗罗斯特回到美国,在新罕布什尔州经营农场。

此后他的诗名日盛,分别于1924,1931,1937,1943年四次获得普利策奖,并在几所著名的大学中任教师、驻校诗人与诗歌顾问。

晚年的他已是美国的一个非官方的桂冠诗人。

弗罗斯特的诗往往从描写新英格兰的自然景色或风俗人情开始,渐渐进入哲理的境界,他素有“新英格兰诗人”之称。

英文诗歌翻译与赏析

英文诗歌翻译与赏析

我是生物工程专业学生###,虽然我是理科生,但是我也同样喜欢文学,喜欢语言,喜欢诗歌,因此选了学习这门课,我经常用这句话来激励自己: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说真心话,做真心人;只要是合理的,就没有做不到的事.二. the road not taken1诗歌简介:这首名诗《The Road NotTaken》形式是传统的抑扬格四音步,但音步可变(含有不少抑抑扬的成分);每节的韵式为abaab 。

弗罗斯特写诗最大的特色就是善于运用眼前看似平淡无奇的事物,去表达一个深刻的哲理。

这正如他在一首诗中写的:“黄色的树林里有两条岔开的路/可惜我不能在同一时间走两条路/我选择了少人行走的那条/这就造成了一切的差异。

”诗人选择了诗歌,放下了在一所师范学校教书的职业以及那可能平坦,安稳的生活。

他对自己说:写诗吧,穷就穷吧,于是他们就来了英国,在离伦敦不远的一个村子里找到了一座木板茅屋作为新家。

罗伯特弗罗斯特堪称美国20世纪90年代最受欢迎的诗人之一,是美国非官方的桂冠诗人,他一生致力于诗歌的创作,主要写作并出版了10部诗集,这一首是其第三部诗集《山的间隔》中的名篇。

2诗歌翻译:The Road Not Taken Robert Frost 未选择的路罗伯特•弗罗斯特Two roads diverged in a yellow wood, 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And sorry I could not travel both 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And be one traveler, long I stood 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And looked down one as far as I could 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To where it bent in the undergrowth; 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Then took the other, as just as fair, 但我却选择了另外一条路And having perhaps the better claim, 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Because it was grassy and wanted wear; 显得更诱人,更美丽Though as for that the passing there虽然在这两条小路上Had worn them really about the same, 都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And both that morning equally lay 虽然那天清晨落叶满地In leaves no step had trodden black. 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Oh, I kept the first for another day! 呵,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Yet knowing how way leads on to way, 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I doubted if I should ever come back. 恐怕我难以再回返I shall be telling this with a sigh 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一个地方Somewhere ages and ages hence: 我将轻声叹息把往事回顾Two roads diverged in a wood,and I—一片森林里分出两条路I took the one less traveled by, 而我却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And that has made al lthe difference.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3诗歌赏析:(1)诗歌特点: 全诗共4节,可分两层:1—3节为第一层,在树林里,“我”面临着两条路,而经过思考决定选择了一条人迹罕至的路。

语文版初中九年级上册《一条未走的路》教案

语文版初中九年级上册《一条未走的路》教案

一条未走的路学习目标1、理解诗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2、了解诗中象征手法的运用。

3、品析诗中的美句。

学习重点1、理解诗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2、品析诗中的美句。

学习难点了解诗中象征手法的运用。

课前预习1、自由诵读该诗,并划分出诗歌的节奏2、想想几句关于写“路”的美句或诗句。

知识链接罗伯特•弗罗斯特(1874—1963),美国诗人。

生于加利福尼亚州。

父亲在他11岁时去世。

母亲把他带到祖籍英格兰地区的马萨诸塞州。

中学毕业后,在哈佛大学肄业二年。

这前后曾做过纺织工人、教员,经营过农场,并开始写诗。

他徒步漫游过许多地方。

被认为是“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

弗罗斯特常被称为“交替性诗人”,意指他处在传统诗歌和现代派诗歌交替的一个时期。

他又被认为与艾略特同为美国现代诗歌的两大中心。

走进课堂一、导入新课指名背诵或集体背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教师:上节课,我们跟大家一起学习了俄国诗人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美国诗人弗罗斯特的诗《一条未走的路》。

(板书课题、作者)二、朗读课文1、老师范读课文,学生划分诗歌节奏2、(老师作朗读指导)学生自由读课文,然后组员之间对读3、小组之间比赛读三、整体感知、解读诗歌指名某同学在全班朗读教师启发:说到路,人们自然会很容易地联想到生活之路。

这首诗就是写人生之路的。

古今中外,许多诗人作家对“路”都有过精彩的描写——屈原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志向;辛弃疾有“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感叹;鲁迅也有“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的哲理思辨;人们常把人的一生比作走一条路,于是,人生的选择,也就是“路”的选择了。

美国诗人弗罗斯特的这首《一条未走的路》有着深刻的意蕴,它正是借写自然界的道路来表达对于人生之路的思考的。

(1)、怎样理解诗中所说的“路”?这里用了什么手法?明确:诗中所说的“路”,表面上指的是自然界的道路,实际上是借自然界的道路来表达对于人生之路的思考。

外国诗两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案

外国诗两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案

外国诗两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案外国诗两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案 1(一)导入新课由丹麦作家安徒生的童话故事丑小鸭的遭遇引出话题。

然后,启发:同学们,当你在现实生活中遇到困难与挫折的时候,你是一味埋怨命运不公,还是勇敢地与命运抗争?让我们看看俄国诗人普希金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

(二)了解(三)研读课文1.整体感知(1)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诗歌(或利用录音机播放课前录制的配乐朗诵磁带),有视听效果,营造诗意氛围,将学生带入特定情境。

(2 )指名某同学在全班朗读后,根据学生朗读情况作初步的报导,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语气语调,读出感情。

2.解读诗歌教师介绍写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年代。

这是写在他的邻居,奥希波娃的女儿叶夫波拉夏·尼古拉耶夫·夫里夫的纪念册上的。

当时俄国革命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

在这样的情况下,诗人并没有失去希望和斗志。

他热爱生活,执着追求理想,坚信光明终将到来,正义终将胜利。

3、合作探究(1.)诗歌的两部分各表现了怎样的内容?(2)?怎样理解“生活欺骗了你”?(3.)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4.)从刚才初步的分析中,我们知道了这首诗表达的是诗人面对困境时的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可是,从诗句上看,我们只能说“不要悲伤”是一种乐观;可诗人又说“须要镇静”,“镇静”岂不就是“忍耐、忍让”?那不就是消极、无所作为吗,难道这也能说是“积极乐观”?( 5 )怎样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成为亲切的怀恋”?(四)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普希金的诗——《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体会了身处困境时那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同时也再次领略了诗美的艺术魅力。

对我们今后在人生道路上经历风雨,经受磨练有非常好的引导作用和巨大的教育意义。

最后,让我们一起,再次来齐声朗读(背诵)这位伟大诗人的不朽之作《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播放音乐,让学生和着音乐吟诵这首诗,以加强对诗歌的思想感情的领悟和诗歌艺术美的品味。

越剧名段赏析

越剧名段赏析

目录《碧玉簪.归宁》 (3)《碧玉簪.送凤冠》剧场版 (3)《碧玉簪.送凤冠》婆婆版 (4)《春香传.与君不结百年仇》 (4)《穆桂英挂帅.辕门外三声炮》 (5)《浪荡子.叹钟点》 (6)《梁山伯与祝英台.我家有个小九妹》 (7)《梁山伯与祝英台.十八相送》剧场版 (7)《梁山伯与祝英台.十八相送》演唱版 (9)《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凤求凰》 (10)《双珠凤.送花楼会.兴冲冲奉命把花送》 (10)《沉香扇.你我鸾凤两分开》 (11)《何文秀》全剧 (11)《何文秀.狱中》 (15)《何文秀.算命》 (16)《何文秀.桑园访妻》 (18)《何文秀.何日里拨开乌云雪沉冤》 (19)《沙漠王子.算命》尹桂芳 (20)《沙漠王子.算命》赵志刚 (22)《红楼梦.天上掉下个林妹妹》 (23)《红楼梦.葬花》 (23)《红楼梦.想当初妹妹从江南初来到》 (24)《红楼梦.劝黛》 (24)《实验越剧.镜像红楼.金玉良缘荒唐言》 (25)《实验越剧.镜像红楼.天下谁人不识君》 (25)《实验越剧.镜像红楼.头戴束发紫金冠》 (25)《实验红楼.镜像红楼.粉层层素面生辉》 (26)《盘妻索妻.洞房悄悄静幽幽》 (26)《追鱼》全剧 (27)《碧玉簪·归宁》娘啊!女儿是娘亲生来娘亲养,有长有短总好商量。

女儿若有事做错,啊娘啊!你也肯来原谅。

女儿嫁到王家只一月,那婆婆虽好怎比得堂上我亲生娘?我夫妻虽然也恩爱,怎比得亲娘你能知儿痛痒?夫妻失和儿受苦,还要怪你娘亲少教养。

啊娘啊娘!你今日放儿回家去,到来日我双双对对来望亲娘。

《碧玉簪·送凤冠》剧场版陆氏媳妇大娘!(唱)我格心肝宝贝呀!王玉林娘子,母亲的话你可要听啊!陆氏格么侬自家来送!(唱)叫声媳妇我啊格肉,心肝肉啊呀宝贝肉。

阿林是我格手心肉,媳妇大娘侬是我格手背肉,手心手背都是肉,老太婆舍勿得奈两块肉,媳妇啊侬心宽宽气和啊和,贤德媳妇来听婆婆。

阿林从前待亏侬,难为伊今朝赔罪来认错,侬看伊跪到西啊呀跪到东,膝踝头跪得是红啊火火。

赏析《一条未走过的路》

赏析《一条未走过的路》

赏析《一条未走过的路》人的一生中,常常会遇到许多需要抉择的时候。

职业、爱情、婚姻等等,我们的面前摆着两条或更多的路,看上去都差不多,各有各的吸引人之处,而我们只能选择其中的一条。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这时我们往往会变得犹豫不决,反复权衡,拿不定主意。

最后,我们终究会选择其中的一条路去走,心里想着万一此路不通,还可以退回来,重新走另一条路。

然而生活常常跟我们过不去,一旦走上了一条路,想要回头恐怕难上加难了,我们只能硬着头皮继续走下去,颇有一种悲壮的感觉。

但有时我们会停下来,回头看看,不禁感慨万千,心想要是当年自己选择了另一条路,现在不知会怎样了?这时的我们,真希望时光能够倒流,一切可以重来,就像科幻影片中那样,该有多好!这种复杂的、每个人都有过的经验,被一位诗人敏感地捕捉到了,写成了一首脍炙人口的名作。

就是我们现在读到的这首诗,这位敏感的诗人就是美国现代诗歌的代表人物之一、四次获得普利策诗歌奖的罗伯特·弗罗斯特。

弗罗斯特诗歌最大的特点就是朴素,他“用日常聊天的语调建立他的诗行”,走了一条与其他现代派诗人完全不同的道路。

这在当时总是拿高雅、圆熟、不着边际的铺张卖弄等作为诗歌标准的美国,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但他最终征服了美国的千千万万的普通民众,他的书成了历久不衰的畅销诗集。

一些代表作品在美国几乎家喻户晓。

我曾在美国一位总统的演说词里见到过引用他的诗歌的片段。

连起初认为他的诗歌“很乏味,而乏味的东西叫人读不下去”的艾略特,后来也不得不承认他“也许是当今英美诗人中最卓越、最优秀的一位了”。

但他的诗又与我们现在有些人提倡的口语诗不同,这主要表现在诗歌的内容及情感方面。

他的诗大多表现了日常生活的哲理,有很丰富的内涵,其基调是幽默、积极和乐观的。

他选择的题材大都是具有普遍性的,因而能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他的名言是“与众相通的经验,与众不同的表达”,他要写的是“人人心中所有,人人笔下所无”的东西。

这与我国诗坛上的一些口语诗的自恋、无聊、空洞、插科打译和玩世不恭有天大的区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条未走的路》赏析
弗罗斯特与艾略特同被认为美国现代诗歌的两大中心。

诗人长期定居于农场,创作大多以乡村的日常生活为题材,擅长通过对乡间自然景物和生活事件的精确描述,表达出某种新颖不俗的思想境界及深入一层的精神探求。

诗人不大喜欢直线推进的抒情方式,多采用“曲径通幽”的表达策略,常常设置一个叙事诗的外壳,而晦涩难明的深长意蕴包裹其中。

观察与思考平行、描述与议论交错,叙事带动思索,经历引出感慨。

全诗四节可分两层把握。

前三节夹叙夹议构成叙事的框架,写的无非是乡村生活日日发生的例行功课。

然而,诗人看似无心实则有意地比较了两条岔路的同异,“将来能否重回旧地”,为后面的生发作了铺垫,第四节的叹喟便水到渠成,完成了对诗歌境界的提升。

古希腊哲人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中国谚语也说:“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揭示的是大体同样的道理:可能导致选择,选择决定人生,差异形成命运。

这首诗由叙述而抒发,由写实而象征,建构了虚实两面的高层空间平淡中见隽永,渗透其中的对世事无常及偶然与宿命的唏嘘感叹与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项链》殊途同归,而诗人发现的慧心、揭露的深刻和表达的平淡与精巧都是耐人寻味的。

原文:
金色的林子里有两条岔开的路
很遗憾,我,一个旅行的人
不能在同一时刻踏上这两条路
伫立好久,我向一条路极目远眺
直到它转弯,视线被灌木丛挡住
于是我选择了另一条,这一条也不差
或许我还能说出更好的理由
因为它芳草萋萋,不曾被践踏------
虽然说道这一点,一经我走过
同样也难免把斑斑的足印留下
那天早晨,两条路摆在我面前
同样埋在被踩藏的落叶下
啊,我把那第一条留给另一天
可是我知道,一条路又接一条路
我怀疑,将来是否能就地重返
过了许多年,在什么地方
我将叹口气,提起当年的旧事
村子里有两条路,朝着两个方向
而我——走上了一条更荒凉的路
而它就带来了迥然不同的景象
------【美】弗罗斯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