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气工艺
合成气的生产过程

第五章合成气的生产过程5。
1 概述合成气是指一氧化碳和氢气的混和气,英文缩写是Syngas。
其H2/ CO(摩尔比)由1/2到3/1。
合成气在化学工业中有着重要作用。
5.1.1 合成气的生产方法(1)以煤为原料的生产方法:有间歇和连续两种操作方式。
煤制合成气中H2/ CO比值较低,适于合成有机化合物。
(2)以天然气为原料的生产方法:主要有转化法和部分氧化法.目前工业上多采用水蒸气转化法(steam reforming),该法制得的合成气中H2/ CO比值理论上是3,有利于用来制造合成氨或氢气。
(3) 以重油或渣油为原料的生产方法:主要采用部分氧化法(partial oxidation).5。
1。
2.1 工业化的主要产品(1)合成氨(2)合成甲醇(3)合成醋酸(4)烯烃的氢甲酰化产品(5)合成天然气、汽油和柴油5.1.2。
2 合成气应用新途径(1)直接合成乙烯等低碳烯烃(2)合成气经甲醇再转化为烃类(3)甲醇同系化制乙烯(4)合成低碳醇(5)合成乙二醇(6)合成气与烯烃衍生物羰基化产物5.2 由煤制合成气以煤或焦炭为原料,以氧气(空气、富氧或纯氧)、水蒸气等为气化剂,在高温条件下通过化学反应把煤或焦炭中的可燃部分转化为气体的过程,其有效成分包括一氧化碳、氢气和甲烷等。
5。
2.1。
1煤气化的基本反应煤气化过程的主要反应有:这些反应中,碳与水蒸气反应的意义最大,此反应为强吸热过程。
碳与二氧化碳的还原反应也是重要的气化反应。
气化生成的混合气称为水煤气.总过程为强吸热的。
提高反应温度对煤气化有利,但不利于甲烷的生成。
当温度高于900℃时,CH4和CO2的平衡浓度接近于零.低压有利于CO和H2生成,反之,增大压力有利于CH4生成。
5.2。
1.2 煤气化的反应条件(1)温度一般操作温度在1100℃以上。
(2) 压力一般为2。
5~3。
2MPa。
(3)水蒸气和氧气的比例H2O/O2比值要视采用的煤气化生产方法来定。
天然气制合成气的工艺流程

天然气制合成气的工艺流程
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超酷的天然气制合成气的工艺流程。
想象一下,天然气就像一群调皮的小精灵,它们要开始一场奇妙的变身之旅啦!首先呢,这些小精灵们被送进了一个大大的“魔法屋”,这就是转化炉啦!在那里呀,它们要经历高温的洗礼,就如同在火热的舞台上尽情舞蹈,这可真刺激啊!温度高达好多好多度呢,厉害吧!
接着呢,在这高温环境下,天然气和水蒸气手拉着手,开启了化学反应的大冒险。
就好像两个好朋友一起去探索未知的世界一样,它们相互作用,产生了一氧化碳和氢气这对好伙伴。
这化学反应简直太神奇了,不是吗?
然后呢,这些合成气就像是刚刚收获了新力量的勇士,准备去大显身手啦!它们可以被送去制造各种各样我们生活中需要的东西,哇,那作用可老大了!你说这多牛啊!
咱再想想,如果没有这个工艺流程,那会怎么样呢?我们的生活是不是会少很多便利和精彩呢?肯定会啊!所以说这个天然气制合成气的工艺流程真的是太重要了,太了不起了!
我们应该感谢那些科学家和工程师们,是他们让这些神奇的变化能够发生。
他们就像是幕后的魔法师,默默地为我们创造着更美好的生活呢!这工艺流程真的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我觉着啊,这个工艺流程就是科技进步的一个超棒的例子!咋样,是不是很有意思呢,朋友们?。
合成气的制备方法

二甲醚原料----合成气合成气的主要组分为CO和H2,可作为化学工业的基础原料,亦可作为制氢气和发电的原料。
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以天然气、煤为原料的合成气制备工艺已很成熟,以合成气为原料的合成氨、含氧化物、烃类及碳一化工生产技术均已投入商业运行。
清洁高效的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系统的成功开发,进一步促进了合成气制备技术的发展。
合成气的用途广泛,廉价、清洁的合成气制备过程是实现绿色化工、合成液体燃料和优质冶金产品的基础。
1合成气的制备工艺根据所用原料和设备的不同,合成气制备工艺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目前大多数合成气制备工艺是以处理天然气和煤这2种原料的工艺为基础发展起来的。
1.1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合成气制备工艺以天然气为原料制备合成气是一个复杂的反应过程,其主要的反应包括天然气的蒸汽转化反应(1)、部分氧化反应(2)、完全燃烧反应(3)、一氧化碳变换反应(4)和甲烷与二氧化碳重整反应(5)。
CH4+H2O CO+3H2+206 kJ/mol (1)CH4+0·5O2CO+2H2-36 kJ/mol (2)CH4+2O2CO2+2H2O -802 kJ/mol (3)CO+H2O CO2+H2-41 kJ/mol (4)CH4+CO22CO+2H2+247 kJ/mol (5)这几个主要反应的不同组合、不同的实施方式和生产装置,形成了天然气转化制备合成气的多种工艺。
从工艺特征上来讲,目前成熟的天然气转化制备合成气的工艺可分为管式炉蒸汽转化法、部分氧化法和两者的组合方法等三大类。
1.1.1甲烷蒸汽转化甲烷蒸汽转化的代表反应式为(1)。
工业上使用以Ni为活性组分,载体可用硅铝酸钙、铝酸钙以及难熔的耐火氧化物为催化剂,生成的合成气中H2/CO体积比约为3:0,适合于制备合成氨和氢气为主产品的工艺。
此工艺能耗高,燃料天然气约占天然气总用量的1/3,高温下催化剂易失活,设备庞大,投资和操作费用高。
1.1.2甲烷非催化部分氧化甲烷非催化部分氧化的代表反应式为(2)。
煤气化合成气净化工序工艺流程

煤气化合成气净化工序工艺流程引言煤气化合成气净化工序是指通过煤气化工艺将煤转化为合成气,并对合成气进行净化处理,以提高合成气的纯度和稳定性,保证合成气的质量,以便用于后续的利用。
本文将介绍煤气化合成气净化工序的工艺流程,旨在提供一个清晰的工艺参考。
工艺流程概述煤气化合成气净化工序的工艺流程主要包括除尘、脱硫、脱氮和脱碳等净化步骤。
其中,除尘主要是去除煤气中的颗粒物,脱硫是去除煤气中的二氧化硫,脱氮是去除煤气中的氮氧化物,而脱碳则是去除煤气中的二氧化碳。
除尘步骤除尘是煤气化合成气净化工序中的第一步,其主要目的是去除煤气中的颗粒物,以防止颗粒物对后续设备和催化剂的损害,并提高合成气的纯度。
除尘步骤通常包括以下几个过程:1.预处理:将煤气中的大颗粒物先行去除,以减轻后续处理设备的负荷。
2.除尘器:采用除尘器将煤气中的细颗粒物去除,常见的除尘器有电除尘器、布袋除尘器和湿式除尘器等。
3.净化:除尘后的煤气进行净化处理,以进一步提高气体的纯度。
脱硫步骤脱硫是煤气化合成气净化工序中的重要步骤,其主要目的是去除煤气中的二氧化硫,以减少二氧化硫对环境和设备的危害。
脱硫步骤通常包括以下几个过程:1.吸收剂准备:选择合适的吸收剂,并将其与煤气进行接触,使二氧化硫被吸收。
2.吸收器:在吸收器中,煤气与吸收剂进行接触,并被吸收剂吸收二氧化硫。
3.脱附:吸收剂中的二氧化硫通过脱附过程被分离出来,以得到可再生的吸收剂。
脱氮步骤脱氮是煤气化合成气净化工序中的重要步骤之一,其主要目的是去除煤气中的氮氧化物,以减少氮氧化物对环境的污染。
脱氮步骤通常包括以下几个过程:1.催化剂还原:使用合适的催化剂还原氮氧化物,将其还原为氮气。
2.分离:将还原后的氮气与其他气体进行分离,以获取纯净的氮气。
脱碳步骤脱碳是煤气化合成气净化工序中的最后一步,其主要目的是去除煤气中的二氧化碳,以提高合成气的氢气含量和催化剂的稳定性。
脱碳步骤通常包括以下几个过程:1.吸收剂准备:选择适当的吸收剂,并将其与煤气进行接触,以吸收二氧化碳。
合成气的生成

3.甲烷水蒸气转化催化剂 甲烷水蒸气转化催化剂
(1)为什么要使用催化剂:
无催化剂时要在1300℃才有满意的速率,该温度大量 甲烷要裂解。
(2)常用催化剂: 工业上一直采用镍催化剂(最便宜,活性高),并添加一些助催化剂,如铝、 镁、钾、钙、钛、镧、鈰等金属氧化物。 • 催化剂应该具有较大的镍表面。提高镍表面的最有效的方法是采用大比 表面的载体,为了抑制烃类在催化剂表面酸性中心上裂解析碳,往往在 载体中添加碱性物质中和表面酸性。
2.4脱硫方法及工艺 脱硫方法及工艺
脱硫有干法和湿法两大类 1.干法脱硫 干法脱硫 此类脱硫方法又分为吸附法和催化转化法。 吸附法是采用对硫化物有强吸附能力的固体来脱硫,吸附剂主要有氧化锌、活性炭、氧化铁、 分子筛等。 催化转化法是使用加氢脱硫催化剂,将烃类原料中所含的有机硫化合物氢解,转化成易于脱 除的硫化氢,再用其他方法除之。加氢脱硫催化剂是以Al2O3为载体负载的CoO和MoO3,亦称 钴钼加氢脱硫剂。使用时需预先用H2S或CS2硫化变成Co9S8和MoS2才有活性。 钴钼加氢转化 后用氧化锌脱除生成的H2S。因此,用氧化锌- 钴钼加氢转化-氧化锌组合,可达到精脱硫的目 的。 2.湿法脱硫 湿法脱硫 湿法脱硫剂为液体,一般用于含硫高、处理量大的气体的脱硫。按其脱硫机理的不同又分为 化学吸收法、物理吸收法、物理-化学吸收法和湿式氧化法。 化学吸收法是常用的湿式脱硫工艺。有一乙醇胺法(MEA)、二乙醇胺法(DEA)、二甘 醇胺法(DGA)、二异丙醇胺法(DIPA)、以及近年来发展很快的改良甲基二乙醇胺法 (MDEA)。物理吸收法是利用有机溶剂在一定压力下进行物理吸收脱硫,然后减压而释放出 硫化物气体,溶剂得以再生。主要有冷甲醇法(Rectisol),此外还有碳酸丙烯酯法(Fluar) 和N-甲基吡啶烷酮法(Purisol)等等。冷甲醇法可以同时或分段脱除H2S、CO2和各种有机硫, 还可以脱除HCN、C2H2、C3及C3以上气态烃、水蒸气等,能达到很高的净化度。 物理-化学 吸收法是将具有物理吸收性能和化学吸收性能的两类溶液混合在一起,脱硫效率较高。 常用的 吸收剂为环丁砜-烷基醇胺(例如甲基二乙醇胺)混合液,前者对硫化物是物理吸收,后者是 化学吸收。湿式氧化法脱硫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含催化剂的碱性溶液吸收H2S,以催化剂作为载 氧体,使H2S氧化成单质硫,催化剂本身被还原。再生时通入空气将还原态的催化剂氧化复原, 如此循环使用。湿式氧化法一般只能脱除硫化氢,不能或只能少量脱除有机硫。最常用的湿式 氧化法有蒽醌法(ADA法)。
合成气生产工艺

合成气生产工艺
合成气是一种由氢气(H2)和一氧化碳(CO)组成的混合气体,通常用于化学合成、燃料生产和其他工业过程。
合成气的生产工艺主要有煤气化、重油蒸气改制和生物质气化等多种方法。
以下是其中两种主要的合成气生产工艺的简要介绍:
1.煤气化工艺:
煤气化是通过高温、高压条件下将固体煤转化为合成气的工艺。
主要步骤包括:
a.煤的预处理:煤在煤气化之前通常需要进行破碎、粉碎和脱硫等预处理,以提高气化效率。
b.煤气化反应:将预处理后的煤与气化剂(通常是水蒸气和空气或氧气的混合物)在高温高压反应器中反应,产生合成气。
c.气体清洁:合成气中可能含有杂质,需要通过气体清洁设备去除硫化物、氮氧化物等有害成分。
2.重油蒸气改制工艺:
这是一种将重质石油馏分转化为合成气的工艺。
主要步骤包括:
a.热裂解:通过加热重质石油馏分,使其分解为较轻的烃类物质。
b.蒸气改制反应:将热裂解产生的烃类物质与水蒸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改制反应,生成合成气。
c.气体净化:清除合成气中的杂质,如硫化物、氮氧化物等。
这两种工艺是实现合成气生产的常见方法,选择使用哪种工艺通常取决于原料的类型和可获得的资源。
此外,生物质气化、焦炭气化等方法也在一些特定情境下被应用。
合成气是一种重要的工业中间体,在合成燃料、化学品和其他产品方面有广泛的应用。
化学工艺学 第 2 章 合成气

2.1 合成气的制取
2.1.1 烃类蒸汽转化
2.1.1.5 转化反应工艺流程及转化炉
燃料用天然气 11
8 9 过 热 蒸 汽
5
2
1 3
一段转化
4
二段转化
对流段
7 10 蒸汽 空气 原料天然气 锅炉给水 转化气去变换 6
氢氮气来自合成
天然气蒸汽转化工艺流程
1、钴钼加氢反应器;2、氧化锌脱硫槽;3、对流段;4、辐射段(一段炉);5、二段转化炉;6、第一废热锅炉;7、批二废热 锅炉;8、汽包;9、辅助锅炉;10、排风机;11、烟囱
图解法或迭代法求解x,y
2.1 合成气的制取
2.1.1 烃类蒸汽转化
2.1.1.1 甲烷蒸汽转化反应
甲烷蒸汽转化反应的热力学分析: c.影响甲烷蒸汽转化反应平衡组成的因素
水碳比 反应温度 反应压力
2.1 合成气的制取
2.1.1 烃类蒸汽转化
2.1.1.1 甲烷蒸汽转化反应
甲烷蒸汽转化反应的热力学分析: c.影响甲烷蒸汽转化反应平衡组成的因素
2.1 合成气的制取
2.1.1 烃类蒸汽转化
2.1.1.1 甲烷蒸汽转化反应
甲烷蒸汽转化反应的热力学分析: c.影响甲烷蒸汽转化反应平衡组成的因素
温度增加,甲烷平衡含量下降,反应温度每降低 10℃,甲烷平衡含量约增加1.0%-1.3%;
增加压力,甲烷平衡含量随之增大;
增加水碳比,对甲烷转化有利; 甲烷蒸汽转化在高温、高水碳比和低压下进行有利
立式圆筒,内径约3米,高约13米;壳体材质 为碳钢,内衬不含硅的耐火材料,炉壳外保温。
上部有燃烧空间的固定床绝热式催化反应器。
合成气的生产工艺与设备概论

合成气的生产工艺与设备概论背景介绍合成气是一种由氢气和一氧化碳组成的混合气体,广泛用于化工、石油和能源等行业。
在工业生产中,合成气通常通过合成气生产工艺和设备进行制造。
本文将介绍合成气的生产工艺以及常用的合成气生产设备。
合成气的生产工艺煤炭气化工艺煤炭气化是一种常用的合成气生产工艺,它通过在高温、高压和缺氧的条件下处理煤炭,产生合成气。
煤炭气化工艺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煤炭预处理:将煤炭进行粉碎和干燥,以提高气化效率。
2.煤气化反应:在气化炉中,煤炭在高温下与氧气反应,产生合成气。
气化反应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固体气化和流化床气化。
3.合成气净化:合成气中含有杂质和有害物质,需要通过净化设备去除。
常见的净化方法包括压力摩擦水洗、低温洗涤和吸附等。
4.合成气的使用:合成气可以用于炼油、化工和发电等行业。
根据不同的需求,合成气可以进一步加工制成甲醇、合成油和合成烯烃等产品。
重油加氢工艺重油加氢是另一种常见的合成气生产工艺,它通过将重油与氢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进行反应,生成合成气。
重油加氢工艺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重油预处理:将重油进行加热和脱盐处理,以提高反应效率。
2.加氢反应:将经过预处理的重油与氢气在加氢催化剂的存在下进行反应,产生合成气。
3.合成气净化:类似于煤炭气化工艺中的净化步骤,合成气需要经过净化设备去除杂质和有害物质。
4.合成气的使用:合成气可以用于炼油厂、石化厂和电力厂等行业,用于生产燃料、化工原料和发电等。
生物质气化工艺生物质气化是一种新兴的合成气生产工艺,它通过将生物质材料(如木材、秸秆和农作物废弃物)在高温条件下气化,产生合成气。
生物质气化工艺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生物质预处理:将生物质材料进行切碎和干燥处理,以提高气化效率。
2.气化反应:将经过预处理的生物质材料在气化炉中进行高温反应,生成合成气。
生物质气化主要采用固定床气化和热解气化两种方式。
3.合成气净化:合成气需要通过净化设备去除杂质和有害物质,以满足后续加工和利用的需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合成气系化学品
由合成气可以生产一系列的化学品。
1.氨及其产品:合成氨指由氮和氢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存在下直接合成的氨。
最主要的合成气化学品,是用合成气中的氢和空气中的氮在催化剂作用下加压反应制得的氨。
氨加工产品有尿素、各种铵盐(如氮肥和复合肥料)、硝酸、乌洛托品、三聚氰胺等。
它们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合成氨的生产分为三部分:
造气——原(燃)料通人空气(氧气)和蒸汽,汽化成为水煤气(半水煤气),该粗原料气由氢气、氮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少量硫化氢、氧气及粉尘组成,原料气经废热锅炉回收热量后存于气柜;
变换净化——气柜来的原料气通过电除尘器除去粉尘进入气压机加压,经脱硫(脱除硫化氢)、变换(将一氧化碳转化为氢和二氧化碳)、脱碳(吸收脱除二氧化碳)后,再次加压进入铜洗塔(用醋酸铜氨液)和碱洗塔(用苛性钠溶液)进一步除去原料气中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含量降至十万分之三以下),获得纯氢气和氢气混合气体;
合成——净化后的氢氮混合气(H2:N2=3:1)经压缩机加压至30~32MPa进入合成塔,在铁触媒存在下高温合成为氨。
生产是在密封、高压、高温下连续进行的。
2.甲醇及其产品:甲醇是合成气化学品中第二大产品,是一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制得的,其用途和加工产品十分广泛。
甲醇羰基化制得醋酸,是生产醋酸的主要方法,甲醇羰基化法是以甲醇、CO为原料合成乙酸。
所用催化剂最初是Co配合物。
1970年,美国Monsanto公司开发了CH3I促进的RhI3的催化剂体系,并使之工业化。
Rh工艺的优点在于反应压力相对较低(10~25 bar pco),温度适中(175℃),选择性>99%,没有副产品生成,产品纯度达食品级、药典级;甲醇经氧化脱氢可得甲醛,进一步可制得乌洛托品,后两者都是高分子化工的重要原料。
由醋酸甲酯羰基化生产醋酐,被认为是当前生产醋酐最经济的方法,1983年,美国田纳西伊斯曼公司建立了一个年产226.8kt(5亿磅)的工厂。
此外,正在开发的尚有通过二醋酸乙二醇酯制醋酸乙烯,由甲醇生产低碳烯烃,由甲醇同系化生产乙醇,由甲醇通过草酸酯合成乙二醇等工艺。
以天然气为原料生产甲醇,大多采用蒸汽一段转化,低压合成,三塔精馏的技术,
工艺过程:以天然气为原料,采用中压蒸汽转化制甲醇合成气中、低压合成甲醇,三塔精馏制取精甲醇的工艺。
工艺装置共分以下四个工序:
(1)造气工序
a天然气脱硫
在一定的温度、压力下,天然气通过氧化锰脱硫剂及氧化锌脱硫剂,将天然气中的有机硫、H2S脱至1PPM以下,以满足蒸汽转化催化剂对硫的要求,其主要反应为:COS+MnO →MnS+CO2;H2S+MnO→MnS+H2O;H2S+ZnO→ZnS+H2O
b 烃类的蒸汽转化
烃类的蒸汽转化是以水蒸汽为氧化剂,在镍催化剂的作用下将烃类物质转化,得到合成甲醇的原料气。
这一过程为吸热过程故需外供热量,转化所需的热量由转化炉辐射段燃烧燃料气提供。
在镍催化剂存在下其主要反应如下:CH4+H2O→CO+3H2+Q;CO+H2O→CO2+H2+Q (2)压缩工序
压缩工序包括原料气压缩、合成气压缩和循环气压缩。
由造气工序来的转化气,经合成气压缩到一定的压力,与合成工序来的循环气混合,进入循环气压缩机升压后返回合成系统。
(3)合成工序
甲醇合成是在一定的压力下,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合成气中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氢反应生成甲醇,基本反应式为:
CO+2H2=CH3OH+Q;CO2+3H2=CH3OH+H2O+Q.
在甲醇合成过程中,尚有如下副反应;
2CO+4H2=(CH3)O+H2O;2CO+4H2=C2H5OH+H2O;4CO+8H2=C4H5OH+3H2O。
(4)精馏工序
粗甲醇中杂质种类较多,为了制备合格精甲醇产品,必须将杂质除去。
在工业生产中,主要是利用各组份的沸点不同,用精馏的方法将甲醇与其它组份分开,也就是同时并且多次地运用部分汽化和部分冷凝的方法,以达到完全全分离混合液中各组分的连续操作过程。
为完成此过程,我们采用三塔精馏流程,在预蒸馏塔中除去溶解性气体用低沸点杂质。
在加压塔及常压塔中除去水及就沸点杂质,从而制得合格的精甲醇产品。
3.费托合成产品:
合成气在铁催化剂作用下加压反应生成烃,也可发展为生产汽油和丙酮、醇等低沸点产品。
费—托法合成可将合成气转化成各种不同链长的烷烃和烯烃。
当然,如果需要,也可将合成气生产其他液体产品,如甲醇、氨或二甲醚。
费—托法合成典型的是将合成气经过铁基或钴基催化剂作用转化为液态烃。
工艺过程在中温(200℃~300℃)和中压(1~4 MPa)下进行。
这种方法是1923年由德国科学家Frans Fischer和Hans Tropsch发明的,简称费托(FT)合成。
费托合成技术1932年首先在德国实现工业化,到1939年,德国的9套FT装置已达到每天生产1.2万桶产品。
费托合成技术工业化生产经过几十年的沉浮,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步入新的发展轨道。
石油资源逐渐减少与劣质化的趋势和天然气探明可采储量的持续增加,使GTL再次成为大石油公司关注的焦点。
1993年,壳牌在马来西亚Bintulu的GTL工厂装置投入运营;2002年,BP在美国阿拉斯加州Nikiski的试验装置投入运营;2003年,康菲公司在美国俄克拉何马州Ponca城的试验装置开工;同年10月,壳牌在卡塔尔的该公司第二套GTL项目签约。
2004年7月,埃克森美孚与卡塔尔政府签约,在卡塔尔北部的Ras Laffan投资70亿美元,建设世界上最大的GTL项目,并计划于2011年开始运营。
4.氢甲酰化产品
即羰基合成的产品,包括直链和支链的C2~C17烯烃与合成气进行氢甲酰化反应的产品。
羰基合成生成醛,再进一步催化加氢制得醇。
它们是制增塑剂的重要原料。
羰基合成法是在烯烃的双键引入一个醛基,从而增加一个碳链的反应。
又称氢甲酰化反应,醛氢化即得醇。
羰基合成法经历了高压法,中压法,低压法。
高压法催化剂为Co(CO)8,中压法CoH(CO)3PR3,低压法RhH(CO)(PR3)3。
60年代,Wilkinson等研究开发了一种膦改性的Rh配合物催化剂,70年代,铑膦催化体系成功地工业化给羰基合成工艺带来巨大改变,这一成就被誉为合成史上划时代的进步。
与传统的Co催化剂比较,Rh催化剂选择性高(n∶i=10∶1),反应条件温和(2020kPa,80~120℃)。
1976年,采用英国Devy公司、Johnson Matthey公司和美国UCC公司联合技术的Pone年产13.6×104 t丁醛装置顺利投产。
低压羰基合成工艺具有反应条件温和、设备简单、高效、高产率、催化剂容易回收等特点,因而发展迅速。
1980年,用Rh催化剂生产的氢甲酰化产品不到10%,而到1995年,几乎80%的氢甲酰化产品的生产是用Rh催化剂〔7〕。
目前,对Rh催化剂的改进、研究仍在
进行,例如以P()3为配位体的水溶性催化剂1984年已在工厂使用,类似的还有
Ph2P为配位体的催化剂体系〔8〕。
为改进催化剂的回收、增加选择性,固定的Rh催化剂系统也在发展。
此外,正在开发中的尚有用合成气直接合成乙二醇、乙醇、醋酸、1,4-丁二醇等重要化工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