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学期物理基础知识汇编

合集下载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归纳以下是八年级上册物理的一些主要知识点归纳:
1.运动与力:
速度、加速度和位移的计算公式。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牛顿第二定律: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2.力的作用效果:
合力和平衡力的概念。

不同方向力的合成与分解。

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计算。

3.压强与浮力:
压强的概念及计算。

浮力的概念及计算。

物体浮沉的判断条件。

4.功与机械能:
功的定义及计算。

功率的定义及计算。

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及计算。

5.简单机械设备:
杠杆、轮轴、滑轮等简单机械原理。

机械优势和功率的计算。

6.热与温度:
温度的概念及测量。

热传递方式:传导、对流和辐射。

热膨胀与物体热收缩。

7.物质的三态变化:
固态、液态和气态的特点。

相变现象:凝固、熔化、汽化和凝华。

这些是八年级上册物理的主要知识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知识点归纳汇编

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知识点归纳汇编

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知识点汇编(声、光、透镜、物态变化、测量和物体的运动、质量和密度)第一章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考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考钟振动发声,等等);2、振动停止,发生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4、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二、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时损耗最少(在固体中传的最远,铁轨传声),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软木除外);2、真空中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3、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

注:由声音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ts;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三、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夏天雷声轰鸣不绝,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教师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重合);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离);四、怎样听见声音1、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2、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听觉;3、在声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任何部位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鼓膜、听小骨处出现障碍是传导性耳聋;听觉神经处出障碍是神经性耳聋);4、骨传导:不借助鼓膜、靠头骨、颌骨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形成听觉(贝多芬耳聋后听音乐,我们说话时自己听见的自己的声音);骨传导的性能比空气传声的性能好;5、双耳效应:生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因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步调亦不同,可由此判断声源方位的现象(听见立体声);五、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音色(这是乐音三要素)在响度和音调相近的情况下主要通过音色来判断发声体;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振动物体越大音调越低;振幅: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

八年级物理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汇编

八年级物理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汇编
红外线穿透云雾的本领强(遥控探测)
红外线的主要性能是热作用强;(加热)
紫外线:在光谱上位于紫光之外,人眼看不见;
紫外线的主要特性是化学作用强;(消毒、杀菌)
紫外线的生理作用,促进人体合成维生素D(小孩多晒太阳),但过量的紫外线对人体有害(臭氧可吸收紫外线,我们要保护臭氧层)
荧光作用;(验钞)
2、在计算中,真空或空气中光速c=3×108m/s;
3、光在水中的速度约为c,光在玻璃中的速度约为c;
4、光年:是光在一年中传播的距离,光年是长度单位;1光年≈9.46×1015m;
注: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真空中不传播;光在真空中传播的最快,空气中次之,透明液体、固体中最慢(二者刚好相反)。光速远远大于声速,(如先看见闪电再听见雷声,在100m赛跑时声音传播的时间不能忽略不计,但光传播的时间可忽略不计)。
六、凸面镜和凹面镜
1、以球的外表面为反射面叫凸面镜,以球的内表面为反射面的叫凹面镜;
2、凸面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可增大视野(汽车上的观后镜);凹面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太阳灶,利用光路可逆制作电筒)
七、光的折射
1、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
2、光在同种介质中传播,当介质不均匀时,光的传播方向亦会发生变化。
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知识点汇编(声、光、透镜、物态变化、电流和电路)
西充中学 李树林
第一章 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考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考钟振动发声,等等);
1、主光轴:过透镜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用CC/表示;

八年级上册物理必备知识点资料

八年级上册物理必备知识点资料

八年级上册物理必备知识点资料
一、运动学
1. 运动学基本概念:位移,速度,加速度,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2. 速度的计算: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
3. 加速度的计算:正负加速度和匀加速直线运动
4. 自由落体运动:落体运动的特点、速度和高度的计算
二、力学
1. 力学基本概念:力的作用效果、向量、力的合成和分解
2. 牛顿运动定律:一、二、三定律的概念、表述和应用
3. 惯性:惯性质量的定义和计算方法、惯性定律的应用
4. 重力:重力的概念、计算方法、重力加速度及其应用
5. 摩擦力: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应用
三、能力学
1. 动能和势能:动能和势能的概念、计算方法、能量转化和守恒
2. 功和功率:功的概念、计算方法、功率的概念、计算方法、物理量间的转化及其应用
3. 简单机械:杠杆、滑轮和斜面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应用
四、声学
1. 声的基本概念:声源、声波、声速、音高和音量
2. 声的传播:声音的传播方式、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3. 声的反射和回声:声音的反射规律、回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4. 声的干涉和共振:声波的干涉现象、共振的概念和应用
五、光学
1. 光的基本概念:光的来源、传播和速度
2. 光的反射和折射:光的反射规律、折射规律和计算方法
3. 光的成像:光学成像的规律和方法、光学仪器的应用
总之,以上知识点是八年级上册物理学习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每个知识点都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才能够真正理解和掌握。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不断克服困难,不断探索、尝试和实践,让自己成为一名真正的物理达人。

八年级上物理所有知识点

八年级上物理所有知识点

第八章税收法律制度基础(答案解析)打印本页一、单项选择题。

1.在税制要素中,能体现国家旳政策规定,直接关系到国家财政收入旳多少和纳税人旳承担程度旳是()。

A.征税人B.纳税人C.征税对象D.税率【您旳答案】【对旳答案】 D【答案解析】税率旳高下直接体现国家旳政策规定,直接关系到国家财政收入旳多少和那纳税人旳承担程度,是税收法律制度旳关键要素。

2.税收行政法规是由()审议通过旳。

A.全国人大B.全国人大常委会C.国务院D.国有税务总局【您旳答案】【对旳答案】 C【答案解析】税收法规由国务院负责审议。

税收法律在经国务院审议通过后,以议案旳形式提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旳有关工作部门,在广泛征求意见修改后提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审议通过。

3.在税收法律关系中,主体旳权利和义务共同指向旳对象是()。

A.税收法律关系旳主体B.税收法律关系旳客体C.税收法律关系旳内容D.税收法律关系旳标旳【您旳答案】【对旳答案】 B4.下列各项中,属于有权指定贯彻执行税收法律、行政法规旳规章制度,制定税收征收管理旳详细规定旳部门是()。

A.工商行政管理局B.国家税务总局C.财政部D.房地产管理局【您旳答案】【对旳答案】 B【答案解析】见教材p2515.我国旳营业税中规定了起征点,营业额到达或者超过起征点旳照章全额计算纳税,营业额低于起征点则免予征收营业税,这种减免税方式称为(),属于()。

A.免征额税基式减免B.起征点税额式减免C.项目扣除税额式减免D.起征点税基式减免【您旳答案】【对旳答案】 D【答案解析】我国旳减免税包括:税基式减免、税率式减免和税额式减免。

其中税基式减免中包括起征点、免征额、项目扣除和跨期结转。

其中旳起征点是指对课税对象开始征税旳数额界线,课税对象旳数额没有到达规定旳起征点旳不征税;到达或者超过起征点旳,就其所有数额征税。

6.我国土地增值税采用旳税率形式属于()。

A.比例税率B.超额累进税率C.超率累进税率D.全额累进税率【您旳答案】【对旳答案】 C【答案解析】目前我国土地增值税旳税率采用四级超率累进税率形式。

八年级上册物理要背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物理要背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物理要背知识点在物理学中,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在八年级上册,学生将会学习关于物理学的不同方面,包括力学、热学、光学以及电学。

以下是八年级上册物理要背的知识点:
1. 力学(Mechanics)
- 描述运动:位置、位移、速度、加速度
-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
- 牛顿第二定律:F=ma
-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 动量:p=mv
- 动能: K=1/2mv²
- 力的垂直成分与水平成分
- 斜面运动
2. 热学(Thermodynamics)
- 温度与单位:摄氏、华氏、开氏
- 热量:单位、计算
- 物体的热传递:热传导、热辐射、热对流
-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
- 热机:Carnot循环
- 热功等效性
3. 光学(Optics)
- 光的速度:常数c
- 光的特性:反射、折射、散射、干涉、衍射、偏振- 成像:平面镜、球面镜、透镜
4. 电学(Electrical)
- 电荷:正、负
- 电场:电场力、电场线、电场强度
- 电势差:电势差线、电势能、电势
- 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
- 戴维南-普西定理
- 交流电与直流电
以上就是八年级上册物理要背的知识点,如果学生能够熟练地记住这些知识点并且理解它们背后的原理,那么将更容易理解物理知识的深层次和进一步的应用。

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知识点汇编(全)讲解

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知识点汇编(全)讲解

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知识点汇编第一章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考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考钟振动发声,等等);2、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4、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二、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介质:声音传播所需的物质叫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时损耗最少(在固体中传的最远,铁轨传声),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软木除外);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3、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注:有声音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声速的影响因素:介质的种类,介质的温度三、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夏天雷声轰鸣不绝,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教师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重合);距离:S=1/2Vt=340m/s×0.1s=17m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离);四、怎样听见声音1、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2、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听觉;3、在声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任何部位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鼓膜、听小骨处出现障碍是传导性耳聋;听觉神经处出障碍是神经性耳聋);4、骨传导:不借助鼓膜、靠头骨、颌骨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形成听觉(贝多芬耳聋后听音乐,我们说话时自己听见的自己的声音);骨传导的性能比空气传声的性能好;5、双耳效应:生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因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步调亦不同,可由此判断声源方位的现象(听见立体声);五、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强;听者距发声者越远响度越弱;3、音色:不同的物体的音调、响度尽管都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辨别是什么物体法的声靠音色)注意:音调、响度、音色三者互不影响,彼此独立;六、超声波和次声波1、人耳感受到声音的频率有一个范围:20Hz~20000Hz,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低于20Hz叫次声波;2、动物的听觉范围和人不同,大象靠次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都要产生次声波;七、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噪声:(!)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2)从环保的角度上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2、乐音: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有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3、噪声的等级:表示声音强弱的单位是分贝。

八年级上册物理全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物理全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物理全知识点(首行缩进2个字符,中间空一行)I. 时空关系物理所研究的对象是物质和能量。

在物理领域中,研究的是物体所占据的位置和这些物体的运动。

1. 时空坐标系的建立在物理中,时空坐标系是非常重要的。

场景设定和定位是必须的。

要想建立一个时空坐标系,我们需要确定一个原点和一个正方向,然后我们需要设置轴。

在空间模型中,我们通常要使用三轴。

要在时间坐标轴上书写事件,我们可以使用一维坐标轴。

2. 坐标变换在时空坐标系中,不同坐标系可能会有不同的轴和原点。

我们可以通过进行坐标变换来把一个物体从一个坐标系转换到另一个坐标系。

II. 物理量1. 物理量的概念物理量指可以用数值和单位来定义的物理属性。

质量、电荷、长度、时间和速度都是物理量的例子。

物理量可以用一个数字乘以单位的方式来表示。

2. 基本物理量和导出物理量基本物理量指不能通过其他物理量推导得到的量。

而导出物理量可以通过基本物理量推导出来。

速度和加速度等就是导出物理量。

III. 运动学1. 运动学概述运动学研究物体在不同时间间隔内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等物理量。

我们可以通过把物体的位置随时间变化的函数来描述物体的运动。

2. 运动的种类运动可以是匀速运动、变速运动和周期性运动。

3. 运动中的物理量在运动学中,最常见的物理量是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IV. 力学1. 力学的概述力学是物理学的一个分支,研究物体的运动以及物体在作用力下的行为。

在力学中,我们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然后计算得到物体的运动状态。

2. 牛顿运动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它指出一个物体会一直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直到其他力产生作用。

牛顿第二定律定义了作用力与物体的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牛顿第三定律指出,每个作用力都有一个同样大小的反作用力。

V. 能量1. 能量的概述能量是一种可以用于做功的属性。

在物理学中,能量通常包括动能和势能。

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所具有的能量,而势能则是物体在某个位置具有的能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上学期物理基础知识汇编第一章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人靠声带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乐器靠乐器内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等等);2、所有发声体都在振动,但是物体振动不一定发出声音。

3、声音的传播通过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4、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在介质中传播;5、声速: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中快。

6.(1)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耳朵,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夏天打雷后雷声轰鸣不绝是因为回声)(2)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要听到回声人与障碍物至少要距离17米。

(教室里讲话比在空旷地方响亮是因为原声与回声混在一起,使原声得到加强);(3)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二、怎样听见声音1、在声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任何部位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鼓膜、听小骨处出现障碍是传导性耳聋;听觉神经处出障碍是神经性耳聋);2、骨传导:不通过鼓膜、声音靠头骨、颌骨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形成听觉(骨传导例子:贝多芬耳聋后听音乐,我们说话时自己听见的自己的声音);3、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因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间、强弱及步调亦不同,可由此判断声源方位的现象(立体声是利用双耳效应得到的);三、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符号是Hz)2、响度: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跟物体振幅有关,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响度还跟听者与发声体的距离有关。

3、音色:不同的发声体音色不同;(辨别是什么物体发声靠音色)4、人耳感受到声音的频率有一个范围:20Hz~20000Hz,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低于20Hz叫次声波;动物的听觉范围和人不同,大象靠次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都要产生次声波;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噪声:(!)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2)从环保的角度上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2、常见噪声来源:飞机的轰鸣声、汽车的鸣笛声、鞭炮声、金属之间的摩擦声;4、噪声的等级:表示声音强弱的单位是分贝。

符号dB,超过90dB会损害健康;0dB指人耳刚好能听见的声音;5、减弱噪声的方法:(1)在声源处较弱(例如:安装消声器);(2)在传播过程中(例如:在路边植树或安装隔音墙)(3)在人耳处减弱(例如:戴耳塞)五、声音的利用1.利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例如蝙蝠通过回声定位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利用声呐探测海底的深度和渔民利用声呐探测鱼群的信息,医院利用B超诊病和检查胎儿发育情况。

2.利用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例如利用超声波清洗钟表等精细机械,利用超声波去除人体内的结石。

生)第二章光现象一光的传播1、光源: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光源可分为:天然光源(例如萤火虫、太阳),人造光源(例如灯泡、火把)2、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3、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1)小孔成像: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像是物体倒立的实像(树荫下的圆形光斑是太阳的像),(2)激光准直(挖隧道定向);(3)排队;(4)射击瞄准;(5)影子;(6)日食、月食(日食时月球在中间;月食时地球在中间)4 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米/秒。

二、光的反射:1、我们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2、光的反射定律: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3、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4、两种反射: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1)镜面反射:平行光照射到光滑的反射面上时,反射光仍然被平行的反射出去;(2)漫反射:平行光照射到粗糙的反射面上,反射光将沿各个方向反射出去;(3)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相同点:都是反射现象,都遵守反射定律。

(如我们能从不同的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就是因为物体发生漫反射;黑板上“反光”是发生了镜面反射)三、平面镜成像1.平面镜成像特点:(1)平面镜成的是虚像;(2)像与物体大小相等;(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4)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另外,平面镜里成的像与物体左右相反,物体与像关于镜面对称。

2.球面镜球面镜包括凸面镜(又叫凸镜)和凹面镜(又叫凹镜)。

具体应用有:车辆的后视镜、街角拐角处的反光镜是凸面镜;手电筒的反光罩、太阳灶、医生戴在眼睛上的反光镜是凹面镜。

四、光的折射1、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

2、光在同种介质中传播,当介质不均匀时,光的传播方向亦会发生变化。

3、折射角:折射光线和法线间的夹角。

4、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等其它介质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增大。

光从水或玻璃斜射入空气时,折射光线将远离法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当光空气垂直射入水或玻璃等其它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变,折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0°5、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6、光的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7、生活中与光的折射有关的现象:(1)水中的鱼的位置看起来比实际位置高一些(鱼实际在看到位置的下方);(2)由于光的折射,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一些;(3)水中的人看岸上的景物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些;(4)夏天看到天上的星斗的位置比星斗实际位置高些;(5)透过厚玻璃看钢笔,笔杆好像错位了;(6)斜放在水中的筷子好像向上弯折了;(7)海市蜃楼五、光的色散:1、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依次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这种现象叫色散;色散现象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复色光;2、天边的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3、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其它色光可由这三种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而成,白光是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颜料的三原色是品红、青、黄。

4、透明体的颜色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透明物体是什么颜色就透过什么颜色的光);不透明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不透明物体是什么颜色就反射什么颜色的光,白色物体反射所有颜色的光,黑色吸收所有颜色的光)例:一张白纸上画了一匹红色的马、绿色的草、红色的花、黑色的石头,现在暗室里用绿光看画,会看见黑色的马,黑色的石头,还有黑色的花在绿色的纸上,看不见草(草、纸都为绿色)六、看不见的光:1、太阳光谱:红、橙、黄、绿、蓝、靛、紫这七种色光按顺序排列起来就是太阳光谱;(1)红外线:红外线位于红光之外,人眼看不见;一切物体都能发射红外线,物体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越多;红外线的主要性能是热作用强;(2)红外线的应用:家庭用红外线烤箱来烤制食品,浴室用红外线取暖,电视机遥控器,红外线夜视仪,宾馆的房门卡,洗手池的红外感应2、紫外线:在光谱上位于紫光之外,人眼看不见;(1)紫外线的主要特性是化学作用强;(化学作用强可以消毒、杀菌)紫外线的生理作用,促进人体合成维生素D,但过量的紫外线对人体有害,过量照射紫外线轻则使人皮肤粗糙,重则导致皮肤癌。

(臭氧可吸收紫外线,我们要保护臭氧层)(2)荧光作用;(利用荧光效应可以验钞)(3)地球上天然的紫外线来自太阳,臭氧层阻挡紫外线进入地球;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一、透镜、1、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如:远视眼镜(老花眼镜)镜片,照相机的镜头、投影仪的镜头、放大镜等等;2、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如:近视眼镜镜片;3基本概念:(1)、主光轴:过透镜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用CC/表示;(2)、光心:通常位于透镜的几何中心;用“O”表示。

(3)、焦点: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于主光轴上一点,这点叫焦点;用“F”表示。

(4)、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焦距用“f”表示。

如下图:注意:凸透镜和凹透镜都各有两个焦点,凸透镜的焦点是实焦点,凹透镜的焦点是虚焦点;4、三条特殊光线(要求会画):(1)、过光心的光线经透镜后传播方向不改变,如下图:(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经过焦点;经凹透镜后向外发散,但其反向延长线必过焦点(所以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如下图:(3)、经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向异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如下图:5、粗略测量凸透镜焦距的方法:使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太阳光是平行光,使太阳光平行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下面放一张白纸,调节凸透镜到白纸的距离,直到白纸上光斑最小、最亮为止,然后用刻度尺量出凸透镜到白纸上光斑中心的距离就是凸透镜的焦距。

二生活中的透镜1、照相机:(1)、镜头是凸透镜;(2)、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2. 投影仪:(1)、投影仪的镜头是凸透镜;(2)、投影仪的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3)、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小于二倍焦距,大于一倍焦距,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注意:照相机、投影仪要使像变大,应该让透镜靠近物体,远离胶卷、屏幕。

3. 放大镜:(1)、放大镜是凸透镜;(2)、放大镜到物体的距离(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成的是放大、正立的虚像;注:要让物体更大,应该让放大镜远离物体;三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实验的器材:凸透镜、光屏、蜡烛、光具座(带刻度尺)实验前应把烛焰中心,凸透镜中心,光屏中心调到同一高度,这样可以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心。

注意:1、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在光屏上可呈现,可用眼睛直接看,所有光线必过像点;2、虚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现,但能用眼睛看,由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注意:凹透镜始终成缩小、正立的虚像;(房门上的“猫眼”就是凹透镜)四眼睛与透镜1、眼睛的作用相当于凸透镜,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产生近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太厚,折光本领过强,或眼球前后方向太长,来自物体的光成在视网膜的前面。

近视眼需要配戴凹透镜来矫正3、产生远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太薄,折光本领过弱,或眼球前后方向太短,来自物体的光成在视网膜后面。

近视眼需要配戴凸透镜来矫正五.显微镜和望远镜1、显微镜由目镜和物镜组成,物镜、目镜都是凸透镜,它们使物体两次放大;2、望远镜由目镜和物镜组成,物镜使物体成缩小、倒立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放大的像;第四章物态变化物态变化:物质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的变化;固态、液态、气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