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一节日本(第2课时)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七章 第一节 日本(第2课时)学案 新人教版[1](2021年整理)
](https://img.taocdn.com/s3/m/a0e639cccc7931b764ce1579.png)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一节日本(第2课时)学案(新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一节日本(第2课时)学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一节日本(第2课时)学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一节日本第2课时学习目标:1.记住日本工业的分布特点及成因.2.知道日本的民族构成及文化特点.学习重点:日本工业的分布特点及成因.课前检测:老师提问,学生回答。
新知探究:1。
日本工业发展的不利条件:地域_______,资源________,国内供给严重不足,对外依赖十分严重;有利条件:___________发达,劳动力丰富.答案:狭小贫乏科学技术2。
日本工业特征:日本工业高度发达,进口_______和________,出口___________。
答案:原料燃料工业产品3.日本的工业分布:日本工业集中分布在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日本主要的工业区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原料燃料工业产品4.许多日本企业依靠________、_________等优势,加速扩大海外投资;日本投资建厂的主要对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国家和地区。
答案:科学技术劳动力丰富欧洲美国东亚东南亚5.在日本民族构成中,_____________占绝对优势;日本文化既有浓厚的大和民族的传统色彩,又有强烈的西方气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典型。
《精品》2019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7.1日本教案新版新人教版2

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第一节日本【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在地图上指出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2.利用地图描述日本的地形、地貌特点,分析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3.了解日本的东西方兼容的文化。
4.结合日本的国情,分析其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的发展特点。
5.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分析日本工业带的分布及形成原因。
[过程与方法]1.充分运用图文资料,培养认识一个国家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主要灾害及成因分析的能力。
2.培养探究问题的能力和分析各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日本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的认识,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求知欲,增强防震意识,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初步建立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观念。
【教学重点】1.日本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
2.培养学生的防震意识和能力。
【教学难点】1.学生自己读图总结日本的自然环境。
2.学生分析一个国家的位置、地形、气候的方法。
【教学方法】讨论法、情境法、多媒体辅助教学、分析归纳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搜集日本的旅游景点和与地震的有关材料。
【教学过程】情境导入1.图片展示仔细观察上面图片,你能分别说出图A、B、C中表示的火山、传统食品和传统服饰的名字吗?你知道这是哪个国家的特色吗?2.视频播放视频播放日本民歌《北国之春》、富士山和樱花画面,让学生通过看、听来初步了解这个国家,激发探究学习的兴趣。
3.材料展示2018年9月6日在日本北海道胆振地区中东部发生6.6级地震,震源深度约37千米。
截至当地时间2018年9月10日晚,北海道地震已致44人遇难,约有640人受伤。
该地震引发了北海道几乎全境停电,持续不断的余震也给主要产业之一的旅游业带来沉重打击。
结合日本的地理位置,分析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导入新课。
4.创设情景师:今天我们组成旅游团去下面这个国家进行旅游。
[播放与日本有关的图片。
]生:根据图片判断旅游的目的地——日本。
讲授新课围绕教材提问题,学生自主探究解决。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7.1日本》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7.1日本》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材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的第一节《日本》。
教材从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对日本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全面了解日本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增进对日本这个邻近国家的认识和了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邻近的国家和地区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日本这个国家,可能只知道一些表面的信息,如樱花、和服等,对于日本的地形、气候、经济等方面的知识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认识和了解日本。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邻近国家的了解,培养学生尊重、包容、合作的世界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认识和了解日本,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获取相关信息。
2.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日本的地理特征。
4.互动交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分享学习心得和成果。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2.课件:日本的地形、气候、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图片和视频。
3.学生活动材料:分组讨论的任务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日本的地图和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日本的地理位置和地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知识,为学生提供一个整体的认识。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一节日本教案新人教版

3. 素质层面:
- 学生在人际交往中,普遍具备一定的尊重他人、合作共赢的意识,有利于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
- 部分学生对文化差异具有一定的敏感度,能够尊重和理解不同的文化。
- 学生的环保意识和人地关系观念有待加强,需要在教学中逐步培养。
4. 行为习惯:
- 学生课堂参与度较高,但部分学生可能存在注意力不集中、课堂纪律松懈的问题,影响学习效果。
- 在学习过程中,部分学生可能依赖教师讲解,缺乏自主学习、探究问题的积极性。
- 部分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较好,但缺乏复习和预习的习惯,对知识点的巩固程度有限。
对课程学习的影响:
1. 知识层面: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可能导致在学习日本气候、地形、资源等方面时,理解和掌握程度有限,需要教师进行详细的讲解和引导。
5. 增进学生对日本文化的了解和认识。
教学方法:
1. 讲授法:讲解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气候特点、地形特征、资源状况等。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分析日本气候对农业的影响,以及地形特征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3. 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了解日本的文化特色。
4. 互动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探讨日本对外经济合作的重要性。
- 解答疑问:针对学生在讨论和活动中提出的疑问,给予及时解答和引导。
学生活动:
- 听讲并思考:认真聆听教师讲解,积极思考相关地理问题。
- 参与课堂活动:在小组讨论中积极发言,通过角色扮演等活动,体验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
- 提问与讨论:对于不懂的问题,勇敢地提问并参与课堂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讲授法:通过清晰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复杂的概念和知识点。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第七章第一节日本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第七章第一节《日本》教学设计教学分析(一)教材分析《日本》是教材中学习世界区域地理的第一个国家,从教材内容来看,由“多火山、地震的岛国”、“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东西方兼容的文化”三个部分组成。
本节教学应抓住岛国和经济大国两大特征进行展开,岛国是日本自然地理最基本的特征,这一特征导致日本经济特征和工业分布特点的形成。
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日本的自然条件对其发展经济的影响。
(二)学情分析日本是我国一衣带水的邻邦,学生从生活中对日本了解较多,而且之前已经学习了亚洲地理,了解世界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虽然学生对于基本的读图、用图等基本技能和方法有所掌握,但利用地图、资料综合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还有所欠缺,通过《日本》这一案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分国地理的学习方法,培养地理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运用地图和数据,分析日本的国情以及根据其国情说出日本经济发展的策略。
(2)运用地图,说出日本工业带的分布特点并能分析其分布原因。
(3)说出日本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方面的经验。
(4)说出日本与其他国家在经济、贸易等方面的联系。
过程与方法:1.通过了解日本的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培养学生学会分析一个国家的自然条件的方法。
2.认识日本的经济结构特点和工业布局,学会分析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3.初步掌握学习分国地理的方法,提高学生运用地图的能力和地理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使学生加强减灾、防灾意识。
2.了解日本经济发展特点,学习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的发展经济的方式。
3.通过合作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合作参与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1.日本岛国的优势2.日本经济发展的特点和工业分布难点:1.日本多火山和地震的原因2.日本工业分布的原因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读图分析法教学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2.查找一些有关日本的资料和图片3.日本地形挂图、世界六大板块分布图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课件展示:屏幕显示日本富士山等图片,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七章 第一节日本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描述富士山景观
发生地震我们应该怎么办?
学生回答:日本
让学生分组将课前预习和收集的有关日本的地理知识讨论整理后用彩笔写在老师发给的纸条上,完成后将纸条贴在黑板上。再带领学生把收集的知识分类,以下按所分类别进行学习。
学生填充:周围的海洋(太平洋、日本海、东海、濑户内海)四大岛(北海道、本州、九州、四国),明确日本是一个岛国,最大的岛是本州岛。
第一环节:情境导入
屏幕出示世界地图,指向日本
语言导入:日本是和我国一衣带水的邻居,和我国一样位于亚洲东部即东亚地区,这节课我们学习有关日本的一些地理知识。屏幕出示课题日本。
第二环节:新课讲授
1.屏幕显示日本轮廓图
在学生填充时显示所答知识点,这样可有效检查预习情况。
明确日本是一个多火山,地震的国家,日本还有“地震国”、“世界火山地震博物馆”之称,共有200多座火山,80座活火山,最为著名的的也是日本最高峰就是富士山被日本奉为“圣岳”,并出示图片
总结全课
学生谈收获,以歌曲《我是一只小小鸟》总结全课使师生情感得到升华。
提出问题:同学们在历史课上,我们知道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是战败国,而如今日的经济状况如何呢?
学生识认并说出哪些是日本的品牌;学生出示课前调查日本家电品牌标记,这样做贴近生活激发学习兴趣。
讨论:为什么日本这一战败国经济迅速恢复,如此发达呢?
1.教师出示日本文字和日本现代繁华景观,师生共同分析。屏幕出示课题“东西方兼容的文化”。
2.出示有关日本饮食、服饰、诗歌绘画、宗教、建筑方面的图片,向学生介绍有关知识,既开阔学生视野,又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在学生说完加以补充总结
(日本最大平原——关东平原,日本最高峰——富士山,日本人最喜欢的食品——寿司、生鱼片,日本最大的贸易对象——美国,日本最大岛——本州,日本最大渔场——北海渔场,日本最大湖——琵琶湖,日本是填海造陆最多的国家,日本是地下街最多的国家,日本是森林覆盖最高的国家之一,日本是人均寿命最高的国家之一,日本是最大的汽车输出国,日本的东京是世界特大城市之一,卢舍那佛坐像是世界最大的金铜佛像),并对说的好的组给予物质奖励。
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七章 第一节 日本(第2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

第七章第一节日本[导入新课]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日本的一些自然情况,知道了日本是一个多火山、地震的岛国。
日本的经济状况如何呢?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日本的经济特征。
板书:二、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讲授新课]小黑板展示:提出问题:这些资料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讨论:略师生小结:日本国土面积虽然很小,但是经济十分发达。
人均收入高居世界前列,金融业在国际金融中所占的比重很大,外汇储备居世界第一位。
这些都说明日本在世界经济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是世界经济强国。
板书:1.世界经济强国图片展示:日本专门为出口而生产的汽车引导活动:这是日本专门为出口而生产的汽车,其实日本出口到世界各国的产品很多。
大家把所见过的日本产品介绍给大家。
(学生交流:丰田、尼桑轿车,松下冰箱、洗衣机等电器,索尼牌录音机,化妆品等)挂图展示:看课本图7.10、7.12。
日本主要工业原料来源从国外进口所占的百分比日本主要产品占世界市场的百分比引导分析:该图反映了日本经济发展的什么特点?(日本的工业原料大部分需进口,而工业产品的出口量很大。
说明日本的经济发展对外依赖性强)提出问题:日本为什么要瞄准海外市场,大量进口原料,而又大量出口工业制成品呢?请大家阅读课本第三段并结合图7.9~图7.12来讨论这些问题。
学生活动:略师生小结:日本把眼光瞄准海外市场,这与日本的国情密切相关。
①日本地域狭小,资源贫乏,经济的高速发展,要求从国外进口大量的工业原料和燃料。
日本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工业原材料进口国。
②日本国内市场狭小,就要求工业制成品大量出口。
现在日本的工业产品已销往世界各地。
提出问题:日本发展经济有哪些有利条件?(科学技术先进,劳动力资源充足,多天然良港,航海业发达等)教师小结:日本根据本国国情,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发展了加工贸易型经济。
值得我国在发展经济中借鉴。
板书:2.加工贸易型经济——对外依赖严重引导读图:展示图7.9、图7.11日本主要工业原料来源示意图日本主要产品的输出地提出问题:1.日本的石油主要从什么地方进口?(中东地区)2.铁主要来自哪些国家?(南非、印度、澳大利亚、巴西、墨西哥、美国等)3.日本主要产品主要输往哪里?(西欧、东南亚、美国等)承转过渡:日本工业发达,它的工业区主要分布在哪里呢?(不必回答)读图:出示图7.13“日本的太平洋沿岸工业带”。
【精品】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一节日本教案1新版新人教版

日本教学目的1.了解日本的位置特点及其对地形、气候、资源等方面带来的影响,并掌握日本自然地理的基本特征。
了解日本工农业的发展水平和原因,掌握日本工业的分布特点和主要工业区。
2.初步掌握学习国家地理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进一步提高运用地图来分析地理特征的能力。
3.通过对日本经济特征的分析,培养学生逐步形成关心经济问题,乐于分析经济现象的经济意识;同时进一步认识科学文化知识及学习外国经验在四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加深对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认识。
教学重点日本自然条件和经济特征。
教学方法谈话法和讲述法结合。
教学用具《亚洲地形图》、《日本地形图》、日本景观图片。
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引入新课上一节我们已经从自然、经济等方面认识了东亚的一般特征,但是东亚各地又有明显的差异,囚此,我们还要学习东亚的国家地理。
[提问]除我国以外,东亚的其他三国,哪个国家在世界各国中更具有突出的特点?有哪些特点?(是日本。
日本是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之一。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分析日本的地理特征。
学习时同学们要注意从哪几方面分析和如何进行分析。
学习新教材第二节东亚地狭人稠的岛国——日本(板书)[提问]从黑板题目看,说明了日本的哪些方面的特征?(位置、领土、人口等方面)我们要了解一个国家基本情况,也正是从这些最基本的特点开始学习的。
一、位置、领土、人口(板书)[读图]指导学生根据《日本地图》,说出日本的位置和领土特点。
(地处中纬度地区,东亚的东部边缘,东临太平洋;是由若干个岛屿组成的一个岛国,领土大致沿南北方向延伸。
)并指导学生利用比例尺,在东亚的政区图上量算北京至东京的直线距离。
使学生在了解日本的位置范围的基础上,了解日本是我国一衣带水的近邻。
[提问]根据《世界人口分布图》或者东亚四国人口统计表,说明日本人口有什么特点?(人口稠密,平均密度为300人/平方千米,是四国中最高的。
)[小结导入]日本是地处中纬,亚洲东部边缘,太平洋沿岸的一个岛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第一节日本(第2课时)
【课标解读】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联系某国家自然条件特点,简要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内容分析】日本是世界经济强国,这得益于日本工业发达、贸易频繁。
教材遵循课程标准“联系某国家自然条件和人文条件特点,简要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这一要求,精心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重点介绍了日本经济的特点和发展脉络。
这里作为难点,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学生能否透过现象看本质,根据数据、图片、生活实例认识日本高度发达的经济背后有着严峻的国情。
2.学生能否正确认识日本的国情,并能扬长避短,提出发展经济的诸多措施。
3.发展经济不可避免地带来资源、能源、环境等问题,分析日本怎样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解决工业发展中的问题。
【教学内容】第七章第一节日本(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日本的一些自然情况,知道了日本是一个多火山、地震的岛国。
日本的经济状况如何呢?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日本的经济特征。
板书:二、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
[讲授新课]
课件展示:
•日本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3万多美元,是世界最高收入国家之一
•世界上前30家大商业银行中,日本占18家
•日本外汇储备居世界第一位
提出问题:这些资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讨论:略
师生小结:日本国土面积虽然很小,但是经济十分发达。
人均收入高居世界前列,金融业在国际金融中所占的比重很大,外汇储备居世界第一位。
这些都说明日本在世界经济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是世界经济强国。
板书:1.世界经济强国
课件展示:
日本专门为出口而生产的汽车
引导活动:这是日本专门为出口而生产的汽车,其实日本出口到世界各国的产品很多。
大家把所见过的日本产品介绍给大家。
(学生交流:丰田、尼桑轿车,松下冰箱、洗衣机等电器,索尼牌录音机,化妆品等)
课件展示:把图7.10、7.12用课件打出。
日本主要工业原料来源从国外进口所占的百分比
日本主要产品占世界市场的百分比
引导分析:该图反映了日本经济发展的什么特点?(日本的工业原料大部分需进口,而工业产品的出口量很大。
说明日本的经济发展对外依赖性强)
提出问题:日本为什么要瞄准海外市场,大量进口原料,而又大量出口工业制成品呢?请大家阅读课本第三段并结合图7.9~图7.12来讨论这些问题。
学生活动:略
师生小结:日本把眼光瞄准海外市场,这与日本的国情密切相关。
①日本地域狭小,资源贫乏,经济的高速发展,要求从国外进口大量的工业原料和燃料。
日本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工业原材料进口国。
②日本国内市场狭小,就要求工业制成品大量出口。
现在日本的工业产品已销往世界各地。
提出问题:日本发展经济有哪些有利条件?(科学技术先进,劳动力资源充足,多天然良港,航海业发达等)
教师小结:日本根据本国国情,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发展了加工贸易型经济。
值得我国在发展经济中借鉴。
板书:2.加工贸易型经济——对外依赖严重
引导读图:课件展示图7.9、图7.11
日本主要工业原料来源示意图
日本主要产品的输出地
提出问题:1.日本的石油主要从什么地方进口?(中东地区)
2.铁主要来自哪些国家?(南非、印度、澳大利亚、巴西、墨西哥、美国等)
3.日本主要产品主要输往哪里?(西欧、东南亚、美国等)
承转过渡:日本工业发达,它的工业区主要分布在哪里呢?(不必回答)
课件展示:用电脑展示出图7.13“日本的太平洋沿岸工业带”。
闪动日本的工业区:京滨工业区、名古屋工业区、阪神工业区、濑户内工业区、北九州工业区。
日本的太平洋沿岸工业带
学生讨论:日本工业分布有什么特点?(日本工业高度集中,主要分布于濑户内海沿岸和太平洋沿岸地区)为什么日本工业会集中分布在沿海地区?(学生按照活动2的要求进行讨论,然后教师确定答案)答案如下图:
承转过渡:日本根据本国特点发展了临海型工业,但工业高度集中会带来一些不良后果。
请大家讨论:日本的工业高度集中于沿海地区能带来哪些问题?(学生回答:供水、供电、供地紧张,地价上涨、环境污染加剧等。
教师适当补充事例)
提出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日本采取了哪些措施?它的经济发展有什么变化?请同学们阅读课本作答。
(扩大海外投资,建立海外的生产与销售基地)投资建厂的主要对象在哪些国家和地区?(美国、西欧、东亚和东南亚地区。
同时用电脑闪动这些地方)
板书:3.扩大海外投资,建立海外的生产与销售基地。
补充资料:
资料1 日本在美国有500多家独资或合资企业,遍及各产业领域,包括钢铁、机械、汽车、电力和纺
织以及电子工业产品。
资料2 日本十分重视海外投资。
截至2000年3月,对外直接投资累计额约7145.47亿美元。
1999年度(1999年4月至2000年3月)对外直接投资692.9亿美元,比上一年上升74%。
主要投资地区所占比率中,北美占37.1%,亚洲占10 .7%,中南美占11.2%,欧洲占38.7%。
资料3 据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统计,2000年日本对华投资项目1602个,同比增长41.02%,协议金额36.02亿美元,增44.71%,实际使用金额32.46亿美元,增8.07%。
截止2000年底,日本对华直接投资项目累计20340个,协议金额386.34亿美元,实际投入金额281.61亿美元。
日本自1979年连续向中国提供了四批政府日元贷款,截止1999年总额达24535亿日元,按当时汇率约合180亿美元,占中国接受外国政府贷款的50%。
2000年是第四批日元贷款的最后一年,日方表示2001年以后继续对华提供日元贷款。
讨论问题:日本在海外投资建厂的做法会给日本带来什么好处?(①利用发展中国家的廉价资源和廉价劳动力,降低工业生产的投入成本。
②加入国际经济技术的合作和国际市场的竞争。
③保护本国的自然资源,减缓资源消耗,保护本国环境。
④减少运输成本的投入)
讨论问题:日本在海外投资建厂对其他国家有什么影响呢?请同学们结合活动4的内容来分组讨论。
(①日本把污染严重的企业移到海外,会使其他国家的环境受到污染,导致环境质量的下降。
②日本从本国利益出发,保护本国资源的意识很强,但是,大量进口木材或远洋超量捕捞,将导致世界其他地区和国家的资源严重破坏,进而导致全球生态环境失调)
教师小结:同学们!从大家的讨论我们可以看出,日本经济发达,但日本在发展本国经济的同时,损害了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利益,也是有目共睹的!日本的做法违背了全球共同持续发展的原则,是不可取的!全球环境是一个整体,我们必须从整体认识这个环境,保护这个环境!
板书:三、东西方兼容的文化
学生自学:阅读该标题下的课文内容,结合图片资料思考:为什么说日本的文化具有东西方兼容的特点?(从服装上看,日本既有本国传统特色的“和服”,又流行朝气蓬勃的“西装”等洋服;从房屋上看,既有传统的“和尾”,又有精致高大的洋房。
所以日本文化既有浓厚的大和民族的传统色彩,又有带西方特色的现代气息。
所以,日本文化是东西方兼容的典型)
板书:传统色彩与现代气息并存
教师承转:日本文化中传统与现代并存的情形随处可见,这是日本经常与其他国家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结果。
那么中国与日本有无文化交流,在日本能否看到中国文化的影子呢?(打出图7.16“日本古都——京都一景”)现在大家经常随父母外出旅游,哪位同学对这种建筑风格有印象?在哪儿见过?(这是日本仿照我国唐代的长安、洛阳等都城的建筑设计建造的。
教师可找些有关长安或洛阳的古建筑照片,加深学生的印象)
承转过渡:由此可见,中日两国文化交流源远流长,日本早在中国的唐朝,就多次派遣使者和留学生到中国学习科学、文化、艺术。
中国也曾派遣使者东渡日本,传播建筑和绘画艺术,以及医学和宗教。
所以,日本文化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
学生活动:学生通过收集资料讨论日本文化还有哪些方面受中国文化影响。
板书:中日文化交流源远流长
[课堂小结]
日本地域狭小,资源短缺,日本结合本国国情,进口原料、燃料,发展了加工贸易型工业,现在是世界经济强国之一。
并通过与其他国家的经济、文化往来,形成了典型的东西方兼容的文化特点。
板书设计
课后活动让学生设想自己如果是一个日本企业家,将在日本哪儿投资建厂,通过活动得出日本依据国情将工业集中分布于沿海的结论。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