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参数选择和参数分级的
第三章 参数的选择和参数分级

Your site here
三、E系列 1. E系列 E系列
E系列已由 系列已由IEC于1951年通过,1952年公布为国际 年通过, 系列已由 于 年通过 年公布为国际 无线电电子元件方面。 标准,但该标准只适用于无线电电子元件方面 标准,但该标准只适用于无线电电子元件方面。
E6系列适用于允差为±20%的电阻和电容器数值; 系列适用于允差为± 的电阻和电容器数值; 系列适用于允差为 的电阻和电容器数值 E12系列适用于允差为±10%的电阻和电容器数值; 系列适用于允差为± 的电阻和电容器数值; 系列适用于允差为 的电阻和电容器数值 E24系列适用于允差为±5%的电阻和电容器数值; 系列适用于允差为± 的电阻和电容器数值 的电阻和电容器数值; 系列适用于允差为
R20系列:以20 10 系列:
补充系列: 补充系列: 80 R80系列:以 10 ≈ 1.03 为公比形成的数系。 系列: 为公比形成的数系。
Your site here
二、优先数和优先数系
2. 优先数和优先数系的定义 (2)优先数 优先数系中的任何一个数称为优先数。 优先数系中的任何一个数称为优先数。 优先数 (3)优先数的几种值 理论值:理论等比数列的项值, 理论值:理论等比数列的项值,因为理论值一般为
Your site here
二、优先数和优先数系 2. 优先数系的主要特征 同一系列中任意两项的理论值之积或 任意一项理论值之整数乘方, 商,任意一项理论值之整数乘方,仍 为此系列中的一个优先数理论值。 为此系列中的一个优先数理论值。常 用值之间近似具有这种关系。 用值之间近似具有这种关系。 同一系列各优先数理论值之对数构成 同一系列各优先数理论值之对数构成 优先数理论值之对数 一个等差数列。 一个等差数列。
4.1《食品加工机械与设备》第四章 分选、分级分离机械与设备-2012版-1

η= G’ / Gx
式中: η-筛分效率(%) G’-筛过物料总量(kg) G-物料总量(kg) x-可筛过物料的质量分数(%)
影 响 筛 分 效 率 的 因 素
(1)筛面上物料层厚度 料层越薄,筛上颗粒通过此层的时间越短,每一颗粒接触 到筛孔的机会越多,筛分效率η就越高。 (2)筛下颗粒百分含量、颗粒级配和形状 筛下颗粒的百分数越高,物料被筛落的速度越快,料层减 薄得越快,筛分效率η就越高。 筛下颗粒中粒度小于筛孔直径3/4的易筛粒越多,难筛粒 越少,筛分效率η就越高。 球形颗粒比扁平、不规则的颗粒容易筛落。 若颗粒过于细微,由于凝聚力、附着力作用,筛分效率η 将大幅度降低。 (3)物料含水量 物料不够干时,粉状颗粒受凝聚力、附着力作用,易结成 团堵塞筛孔,筛分效率大降。 此外,筛孔形状、筛面种类、筛分机械的运动方式、加 料量的多少及均匀程度也直接影响筛分效率。
4.特点
工作转速低、连续运转、操作平稳,可安装在建筑物的高层; 筛孔易堵塞、筛分效率低、筛面的利用率不高,只有1/8--1/6的 筛面参与工作。
5、滚筒式分级机的主要性能参数
(1)滚筒式分级机的主要性能参数 技术参数相互配合,下面是效果较好的一组参数
柑橘转筒分级机
原料
L
M
S
SS
物料位臵: 转筒外表面 转筒排列方式: 并列排布 孔径分布: 入口小,出口大 应用范围: 柑橘、樱桃 蘑菇等
六、滚筒式分级机
滚筒式形状分级设备的主体是几组滚筒,滚筒上分 布有孔眼。每组滚筒上的孔眼直径不同,后组比前组的孔 径大。工作时滚筒转动,使物料在滚筒内滚转并向出口移 动,在移动过程中实现分级。小于第一组孔的物料从第一 组掉出用漏斗收集为一个级别, 以下依此类推。
中国移动无线网参数管理规定(2015版)

中国移动无线网参数管理办法(2015版)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二零一五年三月目录第一章总则 (4)第二章无线网参数管理目的 (4)第三章无线网参数管理范围 (4)第四章无线网参数的分级管理要求 (5)第五章无线网参数制作修改要求 (6)第六章无线网参数数据库的更新和备份要求 (7)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无线网参数的日常管理工作,提升参数管理的规范性、安全性和准确性,保障网络健康稳定运行,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本管理办法明确了无线网参数的管理范围、职责分工界面以及无线网参数制作、修改、备份的工作流程和实施要求等内容。
第三条各省公司参照本办法制定本省无线网参数管理办法,指导本省日常管理工作。
第四条本规程的解释和修改权属于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网络部, 其他未尽事宜按照中国移动维护规程执行。
第二章无线网参数管理目的第五条规范完善无线网参数管理流程,严格管理无线网参数的修改和制作,提高无线参数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第六条实现无线网参数制作和修改的申请、审批、执行、核查等管理流程集中化、规范化和电子化。
确保全网无线网参数制作的统一、规范、准确、及时。
第七条规范全网无线网参数,有效清除垃圾数据,提高无线网设备运行和管理效率。
第八条建立、健全省内无线网参数数据库,为无线网络优化提供依据和支撑。
第三章无线网参数管理范围第九条无线网参数是指与无线控制及无线资源有关的参数。
包括与信令接续、话路接续、路由选择、位置更新、切换控制、话音业务控制、数据业务控制、小区参数等相关的用以保证业务正常进行的无线控制数据。
这些参数对网络中小区的覆盖、信令流量的分布、网络的业务性能等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是无线网赖以安全运行的基本数据,是整个网络安全运行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十条无线网参数包括(但不限于):1.GSM无线网参数a)BSC、XCDR控制参数b)BTS控制参数c)CELL控制参数d)TRX控制参数2.GPRS无线网参数a)PCU控制参数b)GPRS小区控制参数3.TD-SCDMA无线网参数a)RNC控制参数b)NODE B 控制参数c)小区控制参数4.TD-LTE无线网参数a)EnodeB控制参数b)LTE小区级控制参数5.版本参数a)软件版本参数6.由于2G、3G、4G网络的并存,无线网参数还包括小区选择与重选参数、切换与重定向参数等2G/3G/4G互操作类参数。
第四章土地类型和土地资源分类

国际土壤学会推行的SOTER计划
国际土壤学会于1986年提出一个面向全球的1:100万 土壤-地体数字化数据库计划:简称SOTER计划,企图通过 SOTER制图,为土地评价提供基本单元。其目的是促 进全球土地资源的持续利用与管理,有效地减轻或控制土 地退化,以提高土地生产力。经过10余年的发展,已正在向 全世界推行。值得注意的是SOTER的制图单元是在区域地 形、岩性和土壤三要素综合基础上构建的。
土地利用分类的依据:
土地的用途、经营的特点、利用方式和覆盖特点等因素。 以我国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中的分类方案为例,一级 类型的划分以土地用途或土地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作为划 分的基本依据,二级类型以利用方式为主要标准,同时也 考虑了经营特点、覆盖度等因素。
土地利用类型的原则和依据
所谓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划分,是指对现有的土地利用状况, 根据其利用的方式、结构及其特征的相似性与差异性而进 行同级土地资源的类型分类和分级。。
2)重复式组合结构 几种土地类型交替出现。常出现在广阔 的地上河冲击平原上,常见的是岗地、二坡地、洼地,呈条 带式重复更替。 3)环状结构 出现在封闭洼地内或小型山体周围,物质和 能量的交换具有明显的由高向低转移特征。
4)扇形结构 常见。
5)树枝状结构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山地周围的洪积扇上最为
是低山丘陵区土地类型组合的典型特征。
方法:土地类型的划分,由于不同学者其考虑问题的 角度不同,占有资料不同,拥有的技术手段不同因而 他们各自应用不同的方法对土地类型进行划分。概括 起来可分为景观法,参数法和过程法。
景观法是以景观形态单元为基础划分土地类型的一种
方法。这种方法在国内外应用较为广泛。 该方法依据土地因素在各地段的结合方式及其作用强度的 差异,通过综合分析,选取其中对土地单位个体分异起主导作 用的因素确定土地类型个体的空间界线。这种方法依据对地貌 因素和其它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的深入研究,一般能得到内部一 致性较强的土地单元。景观法的特点是注重形态,很少考虑数 量指标,这是它的不足。但是景观法应用比较方便,而且能准 确地划分土地类型,所以现在已被广大土地工作者所接受并加 以应用。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第六版习题册答案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习题册答案绪论一、填空题1、成分、组织、热处理、性能之间。
2、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钢铁时代、人工合成材料时代。
3、成分、热处理、性能、性能。
二、选择题:1、A2、B3、C三、简答题1、掌握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的相关知识对机械加工有什么现实意义?答:机械工人所使用的工具、刀夹、量具以及加工的零件大都是金属材料.所以了解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后相关知识.对我们工作中正确合理地使用这些工具.根据材料特点正确合理地选择和刃磨刀具几何参数;选择适当的切削用量;正确选择改善零件工艺必能的方法都具有非常的现实意义。
2、如何学好《金属材料与热热处理》这门课程?答:在学习过程中.只要认真掌握重要的概念和基本理论.按照材料的成分和热处理决定组织.组织决定其性能.性能又决定其用途这一内在关系进行学习和记忆;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认真完成作业和实验等教学环节.是完全可以学好这门课程的。
第一章金属的结构和结晶1-1金属的晶体结构一、填空题1、非晶体晶体晶体2、体心立方面心立方密排立方体心立方面心立方密排立方3、晶体缺陷点缺陷面缺陷二、判断题1、√2、√3、×4、√三、选择题1、A2、C3、C四、名词解释1、晶格与晶胞:P5答:将原子简化为一个质点.再用假想的线将它们连接起来.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能反映原子排列规律的空间格架.称为晶格;晶胞是能够完整地反映晶体晶格特征的最小几何单元。
3、单晶体与多晶体答:只由一个晶粒组成称为单晶格.多晶格是由很多大小.外形和晶格排列方向均不相同的小晶格组成的。
五、简答题书P6□1-2纯金属的结晶一、填空题1、液体状态固体状态2、过冷度3、冷却速度冷却速度4、晶核的产生长大5、强度硬度塑性二、判断题1、×2、×3、×4、×5、√6、√三、选择题1、C、B、A2、B3、A4、A四、名词解释1、结晶与结晶潜热 (P8)答:(1)结晶:是金属从高温液体状态.冷却凝固为原子有序排列的固体状态的过程。
【职业卫生】第四章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识别与评价

2.振动的识别:主要是识别生产过程中接触振动的作业和振动源。
3.高温作业的识别:高温作业的识别是根据国家职业卫生标准中关于 高温作业的定义,分析确定作业条件而识别鉴定是否为高温作业。
4.非电离辐射的识别:非电离辐射的识别关键在于详细了解生产设备 运行时的电磁辐射状况,充分考虑作业工人的接触情况,通过对不同 频率、不同波长电磁辐射的辐射强度测定进一步识别非电离辐射。
可疑的职业有害因素符合上述标准越多,确定为职业有害因素的 可能性就越大。
2020/11/20 Friday
11
第二节 职业环境监测
职业环境监测(Occupational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是对作业者作业环境进行有计划、系统的检测,分析 作业环境中有毒有害因素的性质、强度及其在时间、空间 的分布及消长规律。
职业性有害因素识别(identification of occupational hazards):是根据人群证据和实验数据,通过科学方法辨 别和认定职业活动中可能对职业人群健康、安全和作业能力 造成不良影响的因素或条件。
职业有害因素识别内容:
发现、确定未知、新的职业有害因素;
辨别找出已知、确认的职业有害因素。
第四章 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识别与评价
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识别与评价是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 的主要任务之一,可为采取有效控制措施,最大限度 地降低职业性有害因素的不良作用提供科学依据。
职业性有害因素的筛选、识别:需要依据客观科学的 证据及科学的判断过程。
职业性有害因素的预测、评价:科学合理地阐述、预 测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实际危害性质、程度及其作用条 件。
第四章水环境质量评价

二地面水体底质的评价
底质污染状况分级表
底质污染指数值 污染程度分级 清洁
<1.0
1.0—2.0
>2.0
轻污染
污染
三地下水质量评价方法
评价参数可分为以下四类:
第一类:一般理化指标; 第二类:常见的重金属和非金属物质; 第三类:有害物质; 第四类:细菌、寄生虫卵、病毒等。
三地下水质量评价方法
库克维兹和马尔松污水体系各带的化 学和生物特征
项目 多污染 α-中污 带 有一些
高 不呈黑色
溶解氧 全无 BOD 底泥 细菌 很高 黑色 大量存在
β-中污 带 较多
较低
寡污带
很多 低
硫化氢 强烈气味
臭味没了 无
无
大部氧 化 数量很多 数量减少 数量少
生物指数法
4.生物学污染指数BIP
BIP=B/(A+B) *100 A---生产者(藻类)数量 B---消费者(原生动物)数量 BIP 值0.6为清水带; 12.0为中度分解带; 30.9为 强烈分解带; 55.1为腐生带。
意义:S为监测总项数,分别监测只得10分,8分, 6分,4分,2分的项数。
4 1 0 2 1 例如: 8N10 N8 N6 N4 N2
表示监测总项数为8项,其中得10分的4项,得8 分的1项,6分的0项,4分的2项,2分的1项,有 3项超地表水标准。
污染分级:分5级:W1级— 第一级(优秀级),也叫 饮用级;W2级— 第二级,良好级,也叫水产级;W3 级— 第三级,标准级,也叫地表级;W4— 第四级, 污染级,也叫污灌级;W5— 第五级,重污染级,也 叫弃水级。
W值水质评价方法
评价顺序是:赋予各项监测值以评分数,将评分数 转换成数学模式,再对水质进行污染分级,写出污 染表达式。
质量技术监督基础知识

第一篇基础知识
第一章统计技术和抽样技术
第二章测量误差与数据处理
第三章法定计量定位
第四章量值溯源与能力验证
第五章实验室认可与实验室资质认定(计量认证/审查认可)第二篇计量基础知识
第一章计量概述
第二章计量工作的内容
第三章计量管理
第三篇产品质量检验基础知识
第一章质量检验的基础知识
第二章产品质量检验技术基本知识
第三章抽样检验
第四篇特种设备检验基础知识
第一章特种设备理论基本知识
第二章特种设备检验基本知识
第五篇标准化基础知识
第一章概述
第二章标准的种类与标准体系
第三章参数选择和参数分级的数学方法
第四章标准化的形式
第五章标准的制定
第六章国际标准化
第七章信息技术标准化
第八章标准情报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系列的代号 1、基本系列与补充系列的代号 (1)系列无限定范围 用R5,R10,R20,R40和R80表示。 (2)系列有限定范围 有限定范围,应注明限值。例如: R10(1.25…)——以1.25为下限的R10系列。 R20(…45)——以45为上限的R20系列。 R40(75…300)——以75为下限,300为上限的R40系列。 2、派生系列的代号 (1)系列无限定范围时,应注明系列中含有一个项值,如R10/3 (…80…)——含有项值80,并向两端无限延伸。 如果系列中含有项值1,可简写为Rr/P。 (2)系列有限定范围时,应注明界限值。例如: R20/4(112…)——以112为下限的派生系列。
四、综合经济原则
第二节 一般数值系列 为了同标准化的数值系列相区别,我们把等差
数列(算术级数)、等比数列(几何级数)及其他 尚未标准化的数值系列,叫做一般数值系列。 一、等差数列 等差数列是算术级数。这类数列的特点是数列 中任意相邻两项之差是一常数,即: 式中: N d ——数列中第n项和第n-1项的值; N n 和1 n d——级数的公差。 N N
教学课题:第四章参数选择和参数分级的数学方法
教学目标: 1.理解参数选择和参 数分级的理论依据; 2.掌握一般数值系列、 优先数系和优先数的 定义、优先数系的结 构、特征,E系列,模 数、模数制的概念, 模数数列表的构成。
教学重点: 一般数值系列、优 先数系、E系列、 模数制。 教学难点: E系列、模数与模 数制
5 10 20 40 80
优先数系理论公比分别是: 近似公比为: R5系列: R10系列: 10 1.60 10 10 1.25 R20系列:
5
10, 10 10, 并由此导出的一组近似等比的数列。
5
20
10,
40
10和80 10,
R40系列: R80系列:
20
10 1.12
n
n 1
等差数列有以下特征。
(一)等差数列相邻两项之差为一常数,数列变化呈现等程 阶梯状态,这是等差数列得到应用的重要原因。
(二)除首项和末项外,等差数列中的任意一项都是它的前 项和后项的算术平均数。 (三)在具有有限项数的等差数列中,与该数列两端等远的 两项之和为一常数,该常数等于首末两项之和。
3.感觉绝对阈限 —是指刚刚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又叫感觉的下 限)。 注:绝对阈限表示刚刚能觉察出最小刺激量的能力, 绝对阈限越小(引起感觉所需的刺激越弱),则绝 对感受便越大,二者在数量上成反比关系。 4.感觉的差别阈限 —是指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注:差别阈限与差别感受性之间也成反比关系。
第一节
第四章参数选择和参数分级的数学方法
参数选择和参数分级的理论依据
一、参数值的相关特性
任何一种产品都有反映它的一系列技术特性的参数。 这些参数不仅同该种产品本身的性质有关,而且还同与该 产品相关的一系列产品的技术特性有关。某种产品的参数 直接、间接地影响其他产品的参数,或受其他参数的制约。 参数之间这种互相关联、不断扩散的特征叫参数的相关特 性。
六、优先数系的优点 (一)它是经济合理的数值分级制度 (二)它是统一、简化的基础 (三)具有广泛的适应性 (四)简单、易记、计算方便 七、优先数系的局限性 但是,优先数系不可能解决一切问题,对于有些产 品的参数分级就不适用。另外,由于优先数的和或 差一般不再保持为优先数,因此,对于有些组合尺
四、优先数系的主要特征 (一)从R5,R10,R20,R40到R80,前一数系的项值均包含在后 一数系之中。 (二)Rr系列中的项值可按十进法向两端无限延伸。 (三)同一系列中任意相邻两优先数常用值的相对差近似不变。 (四)同一系列中任意两项的理论值之积和商、任意一项理论值之整 数乘方,仍为此系列中的一个优先数理论值。常用值之间近似地 具有此种关系。 (五)同一系列中各优先数理论值之对数构成一个等差数列。优先数 的序号Nr是优先数理论值的一种以 为底的特殊对数。 两个优先数之积的序号,等于这两个优先数序号之和; 40 10 两个优先数之商的序号,等于这两个优先数序号之差。
差别阈限与刺激量的比值为一常数, 公式表示如下:
K=
I I
I—原刺激量 △I —此时的差别阈限 K —常数
三、客观实用性
所谓客观实用性,指的是在确定参数分级时,要 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各种制约因素,使之能符合客 观实际情况。对参数分级起制约作用的因素很多,常 见的有: (一)标准化对象自身的特性 (二)技术继承性 (三)使用的方便性
3.等比数列的主要优点: 等比数列相邻两项之比为一定值,因而数值越大 间隔也越大,这对许多工业产品(尤其是机电产品) 的参数分级是适用的。 4.等比数列的缺点: 当首项或公比发生变化时,整个数列便完全不同。 客观上需要这样一种数列,即项数较少的数列 包含在项数较多的数列中,并且按照十进的规律能 向两端无限延伸,这才能使相关的协调问题得到较 为合理的解决。为了解决个问题,人们终于发现了 一种较为理想的十进几何级数,即优先数系列。
(四)等差数列中的每一项,各加以(或减以、乘以、除以) 相同的定值,所得的数值系列仍为等差数列。 (五)等差数列的各项依次加上(或减去)另一算术级数的 各项,所得的数值系列仍为等差数列。
等差数列优点:
构成非常简单,各项的项值比较整齐,便于分级。
等差数列的主要缺点: 相邻两项相对差不均匀 ( )。例如数列1,2,3, 后项 前项 相对差 100% 前项 4,…10,各相邻项的绝对差均为1,但相对差却为变量, 在1与2之间相对差为100%,而在9与10之间变为11%。 于是造成数值小的参数之间相对差反而大,数值大的参数 之间相对差反而小的结果。这种情况对某些产品来说,不 符合客观实际对产品参数分布规律的要求,而且多数情况 下恰好与客观要求相反,这是算术级数的最大缺点,也是 在许多场合不能被应用的根本原因。
5,5.5,6,67,8,9,1036,38, 70,75, 130,140,, 5, 40,42, 80,85, 250 .
d 0.5 d 1 d 2 d 5 d 10
分段等差数列的缺点: 项差的变化是不连续的,分段处出现跳
跃式的剧增或剧减,而且不易把整个数列的
变化规律控制在最佳状况,在实践中易于造
成损失,所以它仍然不是理想的分级方法。
三、等比数列(等比级数)
1.概念
等比数列是几何级数。其特点是任意相邻两项之比为 一常数。即:
N n N1 r
式中:r —公比; Nn—第n项; N1—首项。
n 1
或
r n 1
三、优先数系的结构
(一)基本系列与补充系列。基本系列R5,R10,R20, R40系列(见表4-2)。
补充系列即R80系列,只有当基本系列无法满足实际需 要时,才允许采用(见表4-3)。 (二)优先数的序号和符号(Rr)。 序号以N表示优先数在R40系列中排列的次序。它 从优先数1.00的序号N=0开始计数,形成一个等差 数列(N是优先数在R40系列中序号N40的简写)。 符号Rr是R5,R20,R40,R80的通式。
韦伯定律: 一般情况下,人的感官对标准化对象的感觉性与标 准化对象对人的感官的刺激量的对数成正比,即如 果感觉量按算术级数增长,则刺激量按几何级数增 长。这一函数关系便是心理学中著名的韦伯定律。 有关概念: 1.感受性 —是人的各种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能使感受器特 别敏感并产生兴奋的刺激)的感觉能力。通常用感 觉阈限的大小来度量。 2.感觉阈限 —是引起某种感觉的持续一定时间的量。
Nn N1
2.等比数列的特征: (1)等比数列相邻两项之比为一定值,因而数值 越大间隔也越大。 (2)除首末两项外,等比数列中的任何一项都等 于它的前项和后项的几何平均数。 (3)在有限的等比数列中,与该数列两端等远的 任意两项之积为一常数,该常数等于首末两项之积。 (4)等比数列各项都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 数,所得的积(或商)的数列仍为等比数列。 (5)等比数列各项分别乘以(或除以)另一等比 数列的各项,所得的数值系列仍为等比数列。 (6)等比数列各项的同次根仍构成等比数列(各 项均必须为正数)。
五、优先数系的应用要点和原则 (一)在确定产品的参数或参数系列时,如果没有特殊 原因而必须选取用其他数值的话,只要能满足技术经 济上的要求,就应当力求选用优先数。 (二)当基本系列的公比不能满足分级要求时,可选用 派生系列。 (三)当参数系列的延伸范围很大,从经济性考虑,在 不同的参数区间,采用公比不同的系列,分段选用适 宜的基本系列或派生系列,以构成复合系列。 (四)按优先数常用值分级的参数系列,公比是不均等 的。在特殊情况下,为了获得公比精确相等的系列, 可采用计算值。 (五)如无特殊原因,应尽量避免使用化整值。
(三)优先数的几种数值 1、理论值 2、计算值 3、常用值 4、化整值 化整值系列(见表4-4)。 (四)优先数的派生系列 派生系列——是从基本系列或补充系列Rr中,每 P项取值导出的系列,以Rr/P表示。如,R10/3 从就是在R10系列中从某一项开始,每隔三项取 一项;假如从1开始,就可得出1,2,4,8,„, 这样的数列。
优先数系中的任一个项值均称为优先数 。
5
5
2、优先数系的由来
19世纪末法国的雷诺(Charles Renard)为了 对气球上使用的绳索的规格进行简化,他当时 做出这样的规定:简化后形成的尺寸规格系列, 每进5项使项值增大10倍(十进几何级数)。
a, aq, aq , aq , aq , aq
第三节 优先数和优先数系
除了一般数值系列之外,另一类是优先数列。由于各种产 品的特点不同,不可能都按一个公比形成系列,客观上需 要一种数列能按照十进的规律向两端延伸,这便是十进几 何级数优先数列。 一、优先数系和优先数的定义 1.优先数系 —是由公比分别为 且项值中含有10 10, 10, 10, 10和 10 , 的整数幂的理论等比数列导出的一组近似等比的数列。分 别记为R5,R10,R20,R40,和R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