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2011课标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章第2节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1)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第1单元第1章第2节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6.到了寒冷的冬天,法国梧桐纷纷落叶,而松树依 然郁郁葱葱,这表明( C )
A.法国梧桐不适应寒冷的环境 B.松树不适应寒冷的环境 C.它们都适应寒冷的环境 D.它们都不适应寒冷的环境 解析:法国梧桐冬天落叶和松树不落叶都是生物对 环境的适应。生物只要能够生存就说明它对环境是适应 的,只不过不同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不同而已。
【实验步 时间 现象
将两个小面包块放入培养皿中,放入 ①组
烘箱烘烤 2 min,晾凉后盖上盖子 将两个小面包块放入培养皿中,盖上 ②组 盖子,放入冰箱保鲜室
25 ℃ 4℃
没有 4~5 d
长霉 没有 4~5 d 长霉
将两个小面包块放入培养皿中,盖上
③组
25 ℃ 4~5 d 长霉
6.下列成语能说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C ) A.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B.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D.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解析:草木皆兵是生物对环境刺激作出的一种反应; 螳螂捕蝉揭示的是动物之间的捕食关系;千里之堤,溃 于蚁穴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意思是不进老虎窝,怎能捉到小老虎,比喻不经历险境 就不能获得成功。
[解答]农田中的植物、蛇、昆虫等只是说明青蛙的部 分生物因素,阳光、空气、水分、土壤等只说明青蛙的 非生物因素,其他的青蛙也属于它的生物因素。故选 D。
[点拨]解答此题需要对环境的概念理解透彻,环境应 包含生物和非生物两方面因素,除研究对象以外都是环 境。
______________名师点睛______________ 1.适应的相对性: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相对的。 2.环境的不确定性:环境条件发生剧烈变化时,如果生物不 能适应变化的环境就会被淘汰。 3.不要误认为有些生物适应环境,有些生物影响环境:生物 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是紧密联系的两个过程,生物适应环境的同时 也影响了环境。 4.不要误认为动物只有不容易被天敌发现才是适应环境:有 些动物具有艳丽的体色,容易被天敌发现,将天敌吓跑,也是对环 境的适应,如警戒色。
生物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1单元第1章第2节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教案2

学习内容:①通过欣赏探究实验视频,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②形象生成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的相关情境,进而形成生物生存需要适应一定的环境条件的主观认识。
(1)学习重点:①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②“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探究活动
(2)学习难点:②从“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探究活动中尝试以实验法的基本要求设计实验方案,学会使用不同的方法处理相同的数据。
过程与方法:
经历欣赏“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实验视频的过程,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基本的适应与影响的相互关系,形成生物生存与环境条件需要相互适应的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参与欣赏探究实验并按实验法基本要求尝试设计实验方案,学会使用不同的方法处理相同的数据。
2.学习内容与学习任务说明(学习内容的选择、学习形式的确定、学习结果的描述、学习重点及难点的分析)
学习习惯:但是这一年龄段的学生兼具形象思维发达和逻辑思维欠缺的特点,合作意识淡薄,但学习热情高,严谨完成科学探究活动的能力不够。所以本节课欣赏实验操作视频形式,挖掘学生的归结问题的潜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和科学探究能力,为对照实验的有效性的落实打下基础。
三、教学过程与板书设计
§1.1.2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案例摘要
教学题目
§1.1.2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所属学科
生物
学时安排
1学时
年级
七年级
所选教材
北师大2011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一、学习目标与任务
1.学习目标描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识与技能:
(1)知识目标:
基础目标:(是要求学生必须会做的)
§1.1.2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1)学习重点:①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②“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探究活动
(2)学习难点:②从“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探究活动中尝试以实验法的基本要求设计实验方案,学会使用不同的方法处理相同的数据。
过程与方法:
经历欣赏“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实验视频的过程,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基本的适应与影响的相互关系,形成生物生存与环境条件需要相互适应的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参与欣赏探究实验并按实验法基本要求尝试设计实验方案,学会使用不同的方法处理相同的数据。
2.学习内容与学习任务说明(学习内容的选择、学习形式的确定、学习结果的描述、学习重点及难点的分析)
学习习惯:但是这一年龄段的学生兼具形象思维发达和逻辑思维欠缺的特点,合作意识淡薄,但学习热情高,严谨完成科学探究活动的能力不够。所以本节课欣赏实验操作视频形式,挖掘学生的归结问题的潜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和科学探究能力,为对照实验的有效性的落实打下基础。
三、教学过程与板书设计
§1.1.2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案例摘要
教学题目
§1.1.2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所属学科
生物
学时安排
1学时
年级
七年级
所选教材
北师大2011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一、学习目标与任务
1.学习目标描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识与技能:
(1)知识目标:
基础目标:(是要求学生必须会做的)
§1.1.2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北师大七年级生物上册第1章第2节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教案新

小 一、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结
1、环境的概念
提
非生物因素: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等
纲
2、生态因素
同种生物之间:互助;斗争
思
生物因素
维
不同种生物之间:互惠互利;捕食
导 二、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图
生物适应环境的同时,也能影响和改变环境。
1、山坡南面的树木比山坡背面的树木长势好,其主要原因是:( )
A、温度高 B、阳光足 C、 水分多
D、空气新鲜
2、苹果在北方生长很好,在南方张的不好,主要原因:( )
A、温度 B、湿度 C、空气 D、土壤
反 3、下列属于寄生关系的是:( )
馈
A、水稻与稗草 B、菟丝子与大豆 C、草鱼与鲫鱼 D、狼与小羊
练 4、大雨过后蚯蚓常常爬出地面上,影响蚯蚓生活的因素是:( )
习
A、温度 B、空气 C、气体 D、阳光
5、“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造成为一现象的环境因素是:( )
A、光
B、水
C、温度
D、湿度
3、下列属于非生物因素影响的是:
(
)
A、螳螂捕蝉
B、秋风扫落叶
2
C、草盛豆苗稀
D、狐假虎威
4、下列各项能说明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
)
A、南、北两极生物种类和数量极少
B、鱼儿离不开水
C、香蕉产于南方,北方盛产苹果
导 提问 :什么叫生态系统?那么生物与环境之间是如何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入 的呢?引入新课。
一、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环境的概念
自
同学们请考虑一个问题:鱼是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中?在什么环境
主 下生长情况良好?在什么情况下生命又会受到危险呢?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1单元第1章《第2节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教学设计

-阅读相关资料,了解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提高环保意识。
作业要求:
1.学生需认真完成作业,保证作业质量。
2.实践活动和研究性学习可以小组合作完成,鼓励学生发挥团队精神。
3.创意手抄报要求原创,不得抄袭。
4.作业完成后,及时上交,教师将给予反馈和评价。
结合以上学情分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究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同时,关注学生个体差异,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中收获知识,提升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的基本概念,如生态因素、生物适应、生物影响环境等。
3.教师批改:教师批改练习,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给予反馈。
(五)总结归纳
1.教学活动: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的规律。
2.教学方法:采用问答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3.教学内容:
a.生物适应环境:介绍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和策略。
b.生物影响环境:总结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如土壤改良、水循环等。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在生物学科方面,学生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描述和分类能力,但对于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的知识体系尚不完善。因此,在本章节教学中,应充分考虑以下学情:
1.学生对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缺乏系统的理论认识,需要通过实例引导,帮助他们建立完整的知识框架。
2.学生在科学探究方法上有所了解,但实际操作能力有待提高。教学中应注重实践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方法,提高能力。
3.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对生态环境问题关注程度较高,但可能缺乏实际行动。教师应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作业要求:
1.学生需认真完成作业,保证作业质量。
2.实践活动和研究性学习可以小组合作完成,鼓励学生发挥团队精神。
3.创意手抄报要求原创,不得抄袭。
4.作业完成后,及时上交,教师将给予反馈和评价。
结合以上学情分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究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同时,关注学生个体差异,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中收获知识,提升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的基本概念,如生态因素、生物适应、生物影响环境等。
3.教师批改:教师批改练习,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给予反馈。
(五)总结归纳
1.教学活动: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的规律。
2.教学方法:采用问答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3.教学内容:
a.生物适应环境:介绍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和策略。
b.生物影响环境:总结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如土壤改良、水循环等。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在生物学科方面,学生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描述和分类能力,但对于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的知识体系尚不完善。因此,在本章节教学中,应充分考虑以下学情:
1.学生对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缺乏系统的理论认识,需要通过实例引导,帮助他们建立完整的知识框架。
2.学生在科学探究方法上有所了解,但实际操作能力有待提高。教学中应注重实践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方法,提高能力。
3.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对生态环境问题关注程度较高,但可能缺乏实际行动。教师应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北师大版初中生物七上第一单元第一章第2节《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课件(共37页)

分析:
田野里的植物和蛇、蛙、 1、影响这只蝗虫的生物有: 其他蝗虫等等 阳光、空气、温度、 2、影响这只蝗虫的非生物有:土壤等因素
小结:对于一只生活在田野的蝗虫来说,它的生存 依赖于它生存的环境,影响这只蝗虫生存的因素既
然有生物也有非生物,所有影响这只蝗虫的因 素统称生态因素
非生物因素(阳光、空气、水分、土壤、温度、湿度等)
探究活动二: 测量不同植被环境的空气温度和湿度
实测记录表: 时间:__________
地点 项目 干球温度 湿球温度 裸 地
不同植被 草 坪 灌木丛
相对湿度
讨论:
1、为什么实测不同地点的温度和湿度时干湿计放置 的位置不同?
答:因为植物蒸腾作用失水的过程是通 过叶片完成的,因而在草地和灌木丛中,应 将干湿计尽可能放置在接近叶片的部位。而 裸地则不需要。
答:这说明了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 问题二: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外,对生物还 有哪些影响?
答: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外,还能影响生物 的形态、生理、分布
二、何谓生态因素? 环境中影响生物形态、生理、分布的 因素称为生态因素。
问题2:对于一只生活在田野的蝗虫来说,它依赖 的环境,你认为是哪个选项: D A、田野里的植物和蛇、蛙等动物 B、阳光、空气、温度、土壤等因素 C、A选项和B选项的总和 D、A选项和B选项的总和再加上田野的其他蝗虫
讨论:观察该曲线,我们发现了什么?
相对湿度曲线图
讨论:
1、绿色植物对环境能起到什么作用?
答:绿色植物对环境起着降低温度和增大湿度的作用。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心 得体会? 答:我们要提倡植树造林和绿化大地, 创建适合人们生活的环境。
随堂练习:
1、在特定温度下空气中实际含水量与最大含水量的 百分比叫______。 2、绿色植物对环境都有_____和______的作用,这与 绿色植物的_________有密切关系,说明植物___影 响环境。 3、试分析:为什么城市的城区、郊区的天气预报的数 值不完全一致?
北师大版初中生物七上第一单元1.2《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课件(共47张PPT)

水稻与杂草
野牛的争斗
〔2〕竞争关系:不同种或同种生物之间 为争夺食物、资源、生存空间等而发生 的关系。
同种生物还 可能争配偶
麝牛群体护幼
〔3〕合作关系:同种生物或不同生物之 间的相互协作的关系
犀牛和犀牛鸟的互利共生 犀牛鸟为犀牛的“私人医生〞.
犀牛鸟称为犀牛的“警卫员 〞.
〔4〕寄生关系:是指一种生物生于另一 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并从后者摄取养分 以维持生活的现象。
保护色
动物适应栖息环境而具有的与环境色彩相似的体色
稚鸡 隐藏
舟蛾 利于避敌
北极熊
云豹
利于捕食
三、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长期乱砍滥伐后的黄土高原 大搞植树造林后的黄土高原
沙地种植植物 何日重见太湖美
退耕还林(草)
生 物 对 的 环 境 影 响
蚯蚓疏松土壤
人类对树林的砍伐
因素。A温度 B水 C阳光 D空气 5、植物的蒸腾作用能增加大气的湿度,这说
明〔 〕
A植物的生长需要蒸腾作用 B大气能影响植物的生存 C生物能够影响环境 D生物能够适应环境
屎壳郎,学名蜣螂。它专门以牲 畜的粪便为食。别看屎壳郎不起眼, 几十年前,我国的一批屎壳郎被澳大 利亚“请〞去,解决了那里的生态难题。
鼠妇喜欢枯燥和明亮的环境吗?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是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因此我们进行探究实验
探究实验的一般步骤是:①②③④⑤⑥
例: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一、提出问题: 二、作出假设: 三、制定方案:
3、为什么要用10只鼠妇做实验?只用1只 鼠妇做实验行吗?如果用许多鼠妇呢?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生物 七上 第1单元 第1章 第2节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2.生物对环境影响的实例 蚯蚓改良土壤;森林___净__化___空气、调节气候;蝗虫啃食 庄稼;化肥污染水源等。
3.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1)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结果:使存活下来的生物更能 ___适__应___环境。 (2)生物的生存也会__影__响____环境,生物与环境是统一的有 机整体。
什么启示?
第2节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生态因素为环境中影响生物形态、生理、___分__布___的因素, 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1)非生物因素:包括___阳__光___、空气、水分、土壤、温度、 湿度等。 (2)实验——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 ①改变的因素:___温__度___。
②对照条件:分别是温暖潮湿和___低__温__潮__湿_____。 (3)实例 ①__光__照____使花儿在不同的季节和时间绽放。 ②__温__度____、风力等使山顶上和山脚下植物形态差别大等。 2.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1)生物因素:主要指____生__物____彼此之间的相互影响。
(2)生物之间的关系 ①同种生物之间的影响:互助、__相__互__斗__争____。 ②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影响:互惠互利、__捕__食____、竞争等。
B.乙
C.丙
D.丁
解析:体胖(脂肪层厚)有利于保温,耳朵小,热量散失较少,
这些都对在寒冷地区的生活有利。
目标二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突破 2】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下列现象中, 不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C ) A.蝗虫啃食庄稼 B.植物的蒸腾作用增大了空气的湿度 C.竹节虫的身体与竹枝极为相像 D.化肥流入湖泊,污染水源
B.③④⑦⑧ D.②⑤⑦⑧
【突破要点】生物因素主要是指不同生物彼此之间的相互
(名师整理)最新北师大版生物7年级上册第1章第2节《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精品课件

蝗虫啃食庄稼
人类工业生产排放废气
四害之一蚊子,可 传播疾病
蝗虫啃食农作物
小结:
适应
生物 影响 环境
生物受环境的影响,又能 适应环境并能影响、改变环 境。它们是一个相互作用、 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到:保护 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身。
C:\Users\q\Desktop\10-08-19 全国 科普知识——-土地沙漠化危 害与防治 00_00_17-00_03_08.avi
根
非常发达,吸收 深处水分。
森林能净化空气、调节气 候
什么是环境呢? • 环境:生物生存的空间。
• 探究一:环境对生物有哪 些方面的影响?
• 探究二:非生物因素有哪 些?
• 探究三:生物因素(生物彼此
之间的相互影响。)有几种?他 们之间的影响关系?
企 鹅 共 同 养 育 下 一 代
!
种内互助
猪、刺猬身上长满尖,刺。 • 5.香蕉树的叶子很大,有利于水分的蒸发。 • 6.黄鼬在遇到敌害时能释放臭气等等。
• 你还能举出哪些生物适 应环境例子呢?
请欣赏以下图片
你看到我了吗? 呵呵
叶蝉的骄傲
夏天的我 冬天的我
妈妈给了我两套衣服
惹它不会有好日子过!
胡 峰
瓢虫 刺蛾幼虫
沙漠中的两种竹 节虫,跟沙漠中 的植物形状和着 色都十分相似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1、知道什么是生态因素.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 素。 2、能够举例说出环境是如何影响生物的。 3、能够举例说出生物是如何影响环境的。 4、能够理解环境和生物是相互影响的关系。
雷鸟
夏天的我 冬天的我
妈妈给了我两套衣服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温度和水分
C.水分和光
B.光和温度
D.土壤和温度
4.许多种鸟具有保护色,但也难免常被嗅觉发达的兽类
捕食,对此解释为( D )
A.这些鸟不适应环境 B.被食的鸟是警惕性不高的
C.适应是绝对的
D.适应具有一定限度和相对性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第一章 生命的世界
第2节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生态因素的含义 2.非生物因素与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3.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方式
有哪些因素影响到了鱼的生活?
水分
阳 光 葵 花 朵 朵 向 日 倾
南 橘 北 枳 温 度
酸性土壤
碱性土壤
随堂测试
1.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这句诗中 所描写的影响鸭生活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B )
A.光
B.温度
C.水
D.空气
2.下列生态因素中不属于非生物因素的是( D ) A.阳光、温度 C.水分、土壤 B.空气、温度 D.花粉、病毒
3.“春兰秋菊,南橘北枳",造成上述植物生
活差异的生态因素是( B )
生物因素:同种生物之间
种 内 互 助
种 内 互 助
种内斗争
不同生物之间
合作
海葵和蟹
竞 争
草盛豆苗稀?
(最普遍) 捕食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探究: 生物能够适应环境, 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都 有哪些呢?
你看到我了 吗?呵呵
保 护 色
作用:适于隐藏, 利于捕食和避敌
作用:利于捕食和避敌
拟态
形状色泽与生物 或非生物相似 兰花螳螂
枯叶蝶 竹节虫
箭毒蛙
色彩艳丽 、有毒 或腐蚀性物质有 警示作用
警 戒 色
洋 刺 子 夹 竹 桃
得出结论:
生物
适应 影响
环境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Leabharlann 惹它不会有好日子过!
食物在什么情况下容易发霉? 讨论:
温度
湿度
是否完成了目标?
1.生态因素的含义 2.非生物因素与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3.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