笫十一章 车载无线电技术简介

合集下载

车载网络技术概述 ppt

车载网络技术概述 ppt

-
13
车载网络技术概述
3.第三阶段——整车联网层次的汽车网络化时代
1995~2010年属于整车联网层次的汽车网络化时代。采用 先进的单片机技术和车载网络技术,形成了车上的分布式、网 络化的电子控制系统。整车电气系统被连成一个多ECU、多节 点的有机的整体,使得其性能也更加完善。
目前,世界主要汽车制造商生产的的多数汽车上均采用 了以CAN、LIN、MOST、DDB等为代表的网络控制技术,将 车辆控制系统简化为节点模块化。
在基于现场总线的分布式控制中,任何传统意义上的传 感器和执行器都可以与同一现场的节点相组合,构成节点模 块,汽车网络技术进一步优化了汽车的控制系统,极大地提 升了汽车的整体控制水平。
-
14
车载网络技术概述
图1-6 BMW E60的汽车网络系统
-
15 图1-7 AUDI A4的汽车网络系统
车载网络技术概述
19
图1-11 Telematics信息交换过程示意图
车载网络技术概述
Telematics特点在于大部分的应用系统位于网络上(如 通讯网络、卫星与广播等)而非汽车内。驾驶者可运用无线 传输的方式,连结网络传输与接收信息与服务,以及下载应 用系统或更新软件等,所耗的成本较低,主要功能仍以行车 安全与车辆保全为主,主要功能如图1-12所示。
-
20
图1-12 Telematics的主要功能
车载网络技术概述
通过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图1-13) ,结合行车路 线,作电子地图与语音导航相结合的路况报导、路线指引 (图1-14) ,并能提前预报前方路口的车速限制及交通违法 摄像头的安装情况,以确保安全行车。
-
图1-13 GPS全球卫2星1 定位系统

汽车车载网络技术详解最新版精品课件第1章 车载网络系统基础知识

汽车车载网络技术详解最新版精品课件第1章 车载网络系统基础知识

6.比特和字节
计算机中的所有信息都以位(bit,亦称比特,是二进制数 字的最小信息单位)为单位进行存储和处理的。 1千字节(KB)= 210字节,即1 024字节 1兆字节(MB)= 220 字节,即1 024KB(1 048 576字节) l千兆字节(GB)= 230字节,即1 024MB(1 073 741 824字节) 注意:换算系数不是1 000,而是1 024。
DDB/Optical(Domestic 音频系统通信协议将DDB作为音频系统总线采 Digital Bus/Optical) 用光通信
5.6Mbit/s
C&C
MOST(Media Oriented 信息系统通信协议以欧洲为中心,由克莱斯
System Transport) 勒与BMW公司推动
IEEE1394
CAN)
同步的CAN
Byteflight
重视安全、按用途分类的控制用LAN协议通用 时分多路复用(FTDMA)
FlexRay
重视安全、按用途分类的控制用LAN协议
1Mbit/s 10Mbit/s 5Mbit/s
Robert Bosch公司 CIA
BMW公司
BMW公司Daimler Chrysler公司
(2)总线数据传输的要求 1)可靠性高 2)使用方便 3)数据密度大 4)数据传输快
(3)总线数据传输的优点 1)简化线束 2)可以进行设备之间的通信,丰富了功能。 3)通过信息共享减少传感器信号的重复数量。
数字总线信号传递方式
线束对比 a)传统线束 b)采用车载网络后的线束
3.车载网络系统的发展史
1987年12月日本车采用LAN
表1-3 几种车载网络的开发年份、采用厂家与发表年份

汽车车载网络技术基础PPT课件

汽车车载网络技术基础PPT课件
详细描述:由于需要大量的连接线,导致成本较高。同 时,由于任意两个节点都可以直接通信,也增加了电磁 干扰和数据碰撞的可能性。
混合型拓扑结构
总结词:结合星型和网状拓扑结构优点 总结词:设计难度大 总结词:成本较高
详细描述:混合型拓扑结构结合了星型和网状拓扑结构 的优点,既具有较好的扩展性,又提高了信息传输效率 。
V2X通信技术的发展
V2X通信技术使得车辆能够与周围环境进行信息交互,从而提高驾驶安全性,车载网络技 术也将朝着这个方向发展。
车载网络面临的挑战
1 2 3
数据安全问题
车载网络涉及到大量的个人信息和车辆数据,如 何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性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网络连接稳定性问题
车载网络的连接稳定性是一个关键问题,特别是 在高速行驶和偏远地区,如何保证网络的稳定连 接是一个挑战。
03
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在车载网络中的应用
通过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可以实现车载数据的存储和分 析,为驾驶者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FlexRay总线协议
总结词
FlexRay总线协议是一种高速、高可靠性 的串行通信协议,适用于汽车中的高性 能网络和安全关键应用。
VS
详细描述
FlexRay总线协议是一种高速、高可靠性 的串行通信协议,适用于汽车中的高性能 网络和安全关键应用。它具有确定性、灵 活性和可扩展性等特点,能够满足汽车在 安全、舒适和性能方面的要求。FlexRay 总线协议采用时间触发和事件触发两种通 信方式,具有双通道冗余和故障容错能力 。
在车载网络中部署防火墙,过滤掉恶意流量和攻击行 为,防止外部攻击。
入侵检测与防御
实时监测车载网络中的异常行为,及时发现并防御恶 意攻击。

车辆无线通信技术的设计与应用

车辆无线通信技术的设计与应用

车辆无线通信技术的设计与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车辆无线通信技术的设计与应用成为了现代交通领域中的重要议题。

无线通信技术在汽车领域的应用不仅可以提升驾驶安全性和行车效率,还可以提供更高质量的驾驶体验和乘客娱乐服务。

本文将探讨车辆无线通信技术的设计原理、现有应用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车辆无线通信技术的设计原理主要基于车载通信系统,其核心是通过车辆与其他车辆、基础设施以及互联网进行数据交换和通信。

这种通信系统基于无线电波传输,以车载通信单元为中心,实现了车辆间和车辆与基础设施之间的即时通信。

为了确保通信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车辆无线通信技术需要具备高速数据传输、低延迟和抗干扰等特性。

在实际应用中,车辆无线通信技术可以发挥多种功能。

其中之一是车辆间通信,也被称为车联网技术。

通过车联网技术,车辆可以实现实时的车辆位置跟踪、行驶速度监测和碰撞预警等功能,大大提升了行车安全性。

此外,车联网技术还可以用于实时导航系统,帮助驾驶员选择最佳路线,减少交通拥堵和行车时间。

同时,车辆还可以通过车联网技术与互联网连接,为乘客提供丰富的信息娱乐服务,如在线音乐、视频和社交媒体。

除了车联网技术,车辆无线通信技术在自动驾驶领域也有广泛应用。

自动驾驶技术依赖于车辆间的通信和数据共享,从而实现车辆间的协同行驶和交通拥堵的减少。

通过车辆无线通信技术,自动驾驶汽车可以实现车辆间的实时交互和信息共享,通过协作决策和自适应控制,提高道路安全和交通效率。

而且,在自动驾驶车辆中,车联网技术与感知技术、决策技术和控制技术相结合,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智能车辆系统。

当前,车辆无线通信技术已经在一些高端汽车品牌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如奥迪的Car-to-X技术和特斯拉的自动驾驶技术。

这些先进的技术让驾驶员和乘客享受到更安全、便利和智能的驾驶体验。

然而,车辆无线通信技术在大规模应用中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车辆之间的通信需要满足高速、低延迟和大数据传输的要求,这对通信技术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车载无线通信技术 车辆二班 杨嘉豪

车载无线通信技术 车辆二班 杨嘉豪

车载无线通信技术机械院车辆2班杨嘉豪学号:20100410226在科学技术进步和市场巨大需求的背景下,汽车已经不再是简单的代步工具,而是集安全、环保、舒适、娱乐、办公及服务于一体的电子信息化汽车。

汽车功能开始向多样化、集成化趋势发展,这就进一步提高了对车内信息传输和通讯的要求。

车载无线通讯技术是将汽车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无线通讯技术紧密结合,整合各种不同的应用系统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技术,主要实现汽车状况实时检测、车内无线移动办公、GPS全球定位、汽车行驶导航、车辆指挥调度、环境数据采集、车内娱乐等功能。

随着汽车各种功能集成化、多样化的发展,对于车内信息传输、通讯网络的要求也逐渐提高。

而通过传统的物理连接,显然无法实现车辆所有部件的入网。

因此,车载无线通讯技术便成了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一车载无线通讯技术的构成车载无线通讯技术是将汽车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无线通讯技术紧密结合,整合各种不同的应用系统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技术,主要实现汽车状况实时监测、车内无线移动办公、GPS全球定位、汽车行驶导航、车辆指挥调度、环境参数采集、车内娱乐等功能。

车载无线通讯技术由车载导航模块、车载无线通讯模块、安全报警模块、行车状态记录模块、多媒体播放模块、数据采集模块、语音识别模块、地理信息系统模块八部分组成。

所有的数据都通过车载信息中心进行处理、协调,并作出正确的反应。

下图为车载无线通讯技术的构成:二产业发展综合分析汽车保有量持续增长:我国私家车剧增,庞大的汽车保有量是构成开展Telematics业务的物质基础。

城市交通的持续恶化:引发交通信息服务的迫切需求,交通网络日趋复杂,路况持续恶化,汽车偷盗案件屡屡发生,使得市场上对车辆导航、汽车安保以及交通信息服务的需求迅速增加,构成了Telematics发展的业务基础。

汽车与居民生活关系更加密切:我国城镇中上层汽车用户需要大量娱乐与实时咨询信息,需要以汽车为终端的实时信息系统,构成Telematics系统提供更广阔信息服务的现实基础。

车载通讯系统中的无线电信号处理技术研究

车载通讯系统中的无线电信号处理技术研究

车载通讯系统中的无线电信号处理技术研究随着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车辆性能和安全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车载通讯方面,无线电信号处理技术已经成为汽车产业中的热门研究方向。

本文主要讨论车载通讯系统中的无线电信号处理技术研究。

一、无线电信号处理技术的基础知识车载通讯系统中的无线电信号处理技术主要涉及到数学、计算机科学和电子工程等不同学科的知识。

其中,数字信号处理是无线电信号处理技术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字信号处理将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然后通过数字信号处理器对信号进行处理。

另外,射频技术也是车载通讯系统中的重要技术,它主要用于信号的传输和接收。

二、车载通讯系统中的无线电信号处理技术应用在车载通讯系统中,无线电信号处理技术主要用于以下几个方面:1.车载广播系统的信号处理车载广播系统是车载通讯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为车内乘客提供音乐、新闻、天气预报等多种信息。

在车载广播系统中,无线电信号处理技术可以帮助提高音质和接收灵敏度,从而提高广播的质量。

2.导航系统的信号处理车载导航系统可以为驾驶员提供路线规划、交通信息、天气信息等多种信息。

在导航系统中,信号处理技术可以帮助提高信号的灵敏度,减少信号的干扰,从而提高导航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车载通信系统的信号处理车载通信系统可以为车主提供语音通话、短信和互联网等多种通讯功能。

在车载通信系统中,无线电信号处理技术可以帮助提高通讯质量和通讯速度,同时减少信号的误码率。

三、车载通讯系统中的无线电信号处理技术面临的挑战在车载通讯系统中,无线电信号处理技术面临着以下几个挑战:1.信号干扰在车载环境下,车内电器设备、发动机、天气等因素都可能会对信号产生干扰,从而影响信号的接收和传输。

因此,在车载通讯系统中,需要采用一些抗干扰措施来处理干扰信号,从而提高信号的接收质量。

2.信号传输距离限制车载通讯系统中的无线信号的传输距离受到多种因素的限制,例如调制方式、信号频率等因素。

技术汽车无线充电技术解析

技术汽车无线充电技术解析

技术汽车无线充电技术解析谷歌加入无线充电行列据国外媒体报道,联邦通信委员会(FCC)资料显示,谷歌正为无人驾驶汽车开发无线充电技术,在加州总部,谷歌已经开始为原型电动无人驾驶汽车测试两套无线充电系统。

资料显示,Hevo Power和Momentum Dynamics公司分别为谷歌无人驾驶汽车提供无线充电技术,其中纽约创业公司Hevo Power 在去年2月份获得FCC许可,MomentumDynamics公司在7月份获得许可,为谷歌总部安装实验性充电桩。

手机无线充电前两年诺基亚和三星等厂商都推出过无线充电的手机。

手机无线充电的原理如图所示:原理上讲,给汽车无线充电和手机无线充电没有太大区别,只是充电的瓦数更高了。

无线充电类型和原理1.无线充电的类型从具体的技术原理及解决方案来说,目前无线充电技术主要有电磁感应式、磁共振式、无线电波式、电场耦合式四种基本方式。

这几种技术分别适用于近程、中短程与远程电力传送。

这几种方式的比较如下图所示。

2.电磁感应式当前最成熟、最普遍的是电磁感应式。

其根本原理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类似于变压器,在发送端和接收端各有一个线圈,初级线圈上通一定频率的交流电,由于电磁感应在次级线圈中产生一定的电流,从而将能量从传输端转移到接收端。

3.磁共振式磁共振式也称为近场谐振式,由能量发送装置,和能量接收装置组成,当两个装置调整到相同频率,或者说在一个特定的频率上共振,它们就可以交换彼此的能量,其原理与声音的共振原理相同,排列在磁场中的相同振动频率的线圈,可从一个向另一个供电。

磁共振式则是麻省理工目前在开发的一类充电技术,共振传输的距离比普通感应式更远一些。

技术难点是小型化和高效率化,被认为是将来最有希望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的一种方式。

4.无线电波式无线电波式,基本原理类似于早期使用的矿石收音机,主要有微波发射装置和微波接收装置组成。

典型的是20世纪60年代布朗(William C. Brown)的微波输电系统。

智能网联汽车无线通信技术原理与应用

智能网联汽车无线通信技术原理与应用

智能网联汽车无线通信技术原理与应用智能网联汽车是指通过无线通信技术将车辆与互联网或其他车辆进行连接,实现车与车之间、车与路辅设施之间、车与云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

其核心技术之一就是无线通信技术,通过无线通信技术实现车辆之间的即时通信和信息传输。

1.车辆间通信(V2V):车辆间通信是智能网联汽车中最重要的无线通信技术之一、通过车辆间通信,车辆可以实现信息的交换和共享,可以及时地获取到周围车辆的状态和行驶信息,从而提高行车安全性。

车辆间通信的主要技术包括通信协议、频段选择、通信距离和通信带宽等。

2.车路辅设施通信(V2I):车路辅设施通信是指车辆与路辅设施之间的通信技术。

通过车辆与路辅设施的通信,车辆可以获取到路况信息、路标和信号灯的状态等,提前做出相应的行车决策,提高行车效率和安全性。

车路辅设施通信的技术主要包括无线通信协议、通信距离和通信带宽等。

3.车辆到云服务器通信(V2C):车辆到云服务器通信是指车辆通过无线通信技术与云服务器进行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

通过车辆到云服务器通信,车辆可以实现远程诊断、远程控制和远程更新等功能。

车辆到云服务器通信的技术主要包括通信协议、通信安全和数据压缩等。

4.车辆到设备通信(V2D):车辆到设备通信是指车辆通过无线通信技术与其他设备进行连接和通信。

通过车辆到设备通信,车辆可以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其他智能设备进行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实现更多的智能化功能和应用。

1.自动驾驶:通过车辆间通信和车路辅设施通信,自动驾驶汽车可以获得其他车辆和道路设施的信息,如交通信号灯和路况信息,从而做出即时决策和避免事故发生。

2.交通流优化:通过车辆间通信和车路辅设施通信,可以实现车辆之间的协同工作和交通流的优化。

例如,多辆车可以通过通信协调巡航速度,避免车辆之间的交通堵塞。

3.信息娱乐服务:通过车辆到云服务器通信和车辆到设备通信,车辆可以实现在线音乐和视频服务、在线导航和实时交通信息等娱乐服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由gsglx007贡献ppt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

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第十一章车载无线电技术简介学习要求熟悉无线电基础知识,了解无线电波波段的化分、用途和无线电频率资源管理的必要性。

熟悉无线电广播发射和接收的组成和工作原理,熟悉电视原理和彩电制式。

了解无线电通信的种类,熟悉移动通信和卫星通信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了解无线电定位与导航的基本原理,了解GPS全球定位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熟悉车载GPS定位、电子地图与车辆定位管理系统的工作原理。

无线电技术是通过无线电波传播和接收声音、图像或其他信号的技术。

无线电技术、有线通信技术和计算机计术的结合已把整个地球连成一体,并且帮助人类探索月球及外层空间。

其中无线电技术的产生和发展始终促进人类信息化的发展。

无线电电报、无线电广播、无线电电视广播、卫星通信、卫星电视、雷达、无线电导航、无线电遥控遥测、个人无线通信工具——手机等,都依靠无线电技术。

现代汽车的车载通信和导航等也依靠无线电技术。

第一节无线电基础知识一、无线电波 1.无线电波无线电波是指在自由空间(包括空气和真空)传播的射频频段的电磁波。

1864年,英国科学家麦克斯韦在总结前人研究电磁现象的基础上,建立了完整的电磁波理论,他断定电磁波的存在,推导出电磁波与光具有同样的传播速度。

1887年德国物理学家赫兹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

之后,人们又进行了许多实验,不仅证明光是一种电磁波,而且发现了更多形式的电磁波,它们的本质完全相同,只是波长和频率有很大的差别。

无线电波属于电磁波的一大类。

电磁波按照波长或频率的顺序把这些电磁波排列起来,就是电磁波谱。

如果把每个波段的频率由低至高依次排列的话,它们是工频电磁波、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γ射线和宇宙射线。

以无线电的波长最长,宇宙射线的波长最短。

在19世纪末,意大利人马可尼和俄国人波波夫同在1895年进行了无线电通信试验。

无线电最早应用于航海中,使用摩尔斯电报在船与陆地间传递信息。

在此后的100年间,从 3kHz直到3000GHz的频谱被认识、开发和逐步利用,现在无线电有着多种应用形式。

无线电波中的微波加热,还用于工业、医疗和家用电器。

通过射电天文望远镜接收到的宇宙天体发射的无线电波信号可以研究天体的物理、化学性质。

这门学科叫射电天文学。

由于无线电波具有能量,人们在研究利用微波无线传送电能。

小功率、短距离的无线充电器已研制成功。

当人体受到高频段的无线电波辐射时,辐射能量和时间大于一定数值时,会引起机体损伤或诱发疾病。

因此,对高频段、高能量的辐射必须采取一定防护措施。

2.无线电波管理由于无线电波具有相互干扰和频率资源有限的特点,并且涉及军事、国家安全和公共安全,国际和各国无线电协调或管理组织都对无线电的使用和管理十分重视。

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世界性国际合作基本停顿,唯独世界无线电管理始终维持正常协调,可见无线电波管理之重要。

无线电使用的管理和协调的国际合作开展很早,1865年就成立国际电报联盟,1906年由德、英、法、美和日本等27个国家在柏林签订《国际无线电公约》,现在国际上管理与协调无线电使用的组织是国际电信联盟,是联合国专门机构之一,简称ITU。

我国无线电管理的最高机构是国家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设区的市各设有相应的地方无线电管理委员会。

我国无线电管理的法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

条例中规定:无线电频谱资源属国家所有。

国家对无线电频谱实行统一规划、合理开发、科学管理、有偿使用的原则。

3.无线电波段的划分和应用为了充分发挥不同频率的无线电波的应用,国际电信联盟根据不同的传播特性,不同的使用业务,对整个无线电频谱按一段段的波段进行划分,在习惯上称为波段,也可称为频段。

无线电波段的划分和应用见表11-l。

表11-1 无线电波段的划分和应用波段名称甚低频低频符号 VLF LF频率 3-30KHz 30-300KHz波段超长波长波波长 1KKm-100Km 10Km-1Km传播特性地波为主地波为主主要用途海岸潜艇通信;远距离通信;超远距离导航调幅无线电广播;电报;地下岩层通信;远距离导航电报;船用通信;业余无线电通信;移动通信;中距离导航调幅无线电广播;远距离短波通信;国际定点通信基地调频无线电广播;电视;导航;雷达;对空间飞行体通信;移动通信调频无线电广播;电视;导航;雷达;中、小容量微波中继通信大容量微波中继通信;数字通信;卫星通信;国际海事卫星通信再入大气层时的通信;波导通信中频MF0.3-3MHz中波1Km-100m地波与天波高频HF3-30MHz短波100m-10m天波与地波甚高频VHF30-300MHz米波10m-1m空间波特高频UHF0.3-3GHz分米波1m-0.1m空间波超高频SHF3-30GHz厘米波10cm-1cm空间波极高频EHF30-300GHz毫米波10mm-1mm空间波为了更合理、有效、节约和充分使用无线电波频谱,各国在国际电信联盟划分波段的框架内,又制定更细化的无线电波使用规定。

我国电声无线电广播波段是:中波广播的波段为526.5-1605.5kHz;短波广播的波段为2.3-26.1MHz;调频广播的波段为87-108MHz。

电视广播使用的波段是:甚高频段有12个频道,其频率范围是:1-5频道为48.5-92MHz,6-12频道为167-223MHz。

特高频段有56个频道,其频道范围是从13-68频道,相对应的频率范围是470-958MHz。

习惯上,甚高频段用文字“VHF”表示,其中1-5频道用VL表示,6-12频道用VH表示;特高频段用文字“UHF”表示。

可以看多,有些波段之间的频谱是不连续的。

如电视广播的1-5频道为48.592MHz,6-12频道为167-223MHz,其间隔70多MHz宽的频段是导航和雷达使用频段,但在有线电视传播中,这一频段可以使用,称为增补频段。

有线电视传播用的光缆或同轴电缆不会产生电磁辐射或屏蔽好,对外不产生干扰,因此,有线电视传播可使用合适的、连续的、更宽的波段传播更多的电视信号和其它数据信号。

车载电台使用的频段和具体频率由当地的无线电管理委员会确定,可以分配专用频率使用,也可使用业余无线电通信频段中的频率,业余无线电通信频段的频率在430MHz到440MHz围内。

4.无线电波的传播方式不同波长的无线电波有着不同的传播特性,无线电波的传播方式大致有三种:地波、天波和空间波。

地波:沿地球表面空间传播的无线电波叫做地波。

地波传播时无线电波可随地球表面的弯曲而改变传播方向。

其传播途径主要取决于地面的电特性。

天波:依靠大气电离层的反射来传播的无线电波叫做天波。

地球的大气层一般可分为三层:离地面18Km以内,大气是互相对流的,称为对流层;离地面18~60Km的空间,气体对流现象减弱,称为平流层;离地面60~20000Km的范围,称为电离层。

空间波:沿直线传播的无线电波叫做空间波。

微波是以空间波传播的,微波又叫超短波,它即不能以地波形式传播,又不能依靠电离层的反射以天波的形式传播,微波的传播形式跟光相似是沿直线传播的。

高频无线电波因具有光传播的性质,因此,在遇到金属或其它合适的反射面会产生反射波和散射波。

反射波可用遥测,这也是军事雷达和气象雷达的基本原理。

散射波在一定程度上也起传播作用,但也可干扰入射波。

二、无线电波发送与接收无线电波是由频率很高的交变电流通过天线辐射的结果。

无线电电声发射机和接收机的原理方框图如图11-1所示。

图11-1 无线电发射机和接收机原理方框图(a)无线电发射机(b)无线电接收机1.发射机的各部分组成与功能(1)高频振荡器又称载波发生器,它产生的等幅等频高频电磁振荡波,起“载荷被发送信号”的作用,故称“载波”,如图11-2中ua所示。

载波信号ua传送给调制器。

(2)调制信号就是要被发送的信号,在图11-1中为话筒产生的音频电信号。

在图11-2中以正弦波ub代表调制信号,也可以是图像信号、数字信号和遥控信号等。

调制信号ub也传送给调制器。

(3)调制器它的作用是用调制信号ub调制载波信号ua,因此,载波信号ua又称为被调制信号。

常用的调制方式有调幅和调频。

调幅:用调制信号ub的幅值变化调制载波信号ua的幅值变化,形成调幅波信号uc,称为调幅。

如图11-2所示。

调频:用调制信号ub的幅值变化调制载波信号ua的频率变化,形成调频波信号ud,称为调频。

如图11-2所示。

(4)功率放大器其作用是将已调载波放大所需功率。

(5)天线天线是在无线电收发系统中向空间辐射或从空间接收电磁波的金属装置。

由于各种无线电设备采用的波段不同,天线的设计也就不同,如在长、中、短波段,一般用导线构成天线,有T形、环形、菱形天线等。

在微波波段,用金属板或金属网制成喇叭天线或抛物面天线。

一般天线都具有可逆性,即同一副天线既可用作发射天线,也可用作接收天线。

同一天线作为发射或接收的基本特性参数是相同的。

图11-2 载波的调制与解调2.接收机的各部分组成与功能(1)调谐器一般由可调谐串联LC谐振电路和放大器组成。

接收天线能收到很多频率不同的无线电波。

当调节串联LC谐振电路的固有谐振频率与某一无线波的频率相同时,该频率信号的谐振电压可达最大,即表示收到这个载波信号了。

(2)解调器其作用是将载波信号中的调制信号ub解出来,即还原出来。

图11-3所示为一简单的调幅波解调电路,二极管VD起检波作用(在解调电路中对二极管的作用习惯上不称整流,而称检波,原理相同),经检波后的波形是调幅波uc 的半波,如图11-2中的ue所示,ue含有调制信号ub的变化规律。

经高频滤波电容C1的滤波,使ue变化平滑(如ue上的虚线所示,幅值略低),成为含有直流分量的调制信号ub 。

低频耦合电容C2将含有直流分量的调制信号ub耦合到R上,C2起隔直通交作用,这样在R两端获得发射机发送的调制信号正弦波ub 。

图11-3 调幅波解调电路(4)音频放大器其作用是将解调出来的音频信号放大到需要的电压和功率。

第二节无线电广播与通信一、无线电广播无线电广播是一种利用无线电波单向、广播式传输信息的方式。

广义的无线电广播,包括无线电声音广播、无线电电视广播和无线电数据广播。

但通常将无线电声音广播简称无线电广播。

1.无线电声音广播无线电声音广播按调制方式分类可分为调幅广播和调频广播;按使用波段常用有中波和短波。

无线电声音广播的发射机常称为电台,各电台可用一个频率或几个频率对外发送信号。

根据覆盖面需求、无线电频谱资源配置和防止相互干扰,各电台的发射位置、频率和功率是相对固定的。

无线电声音接收机常称为收音机,一般收音机和车截收音机均具有接收调频和调幅广播的功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