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抗战家书观后感

合集下载

抗战家书读后感

抗战家书读后感

抗战家书读后感
抗战家书是一份流露出家人对离别担忧、对国事关切和对家庭疼爱
的深情书信,让人感受到思乡之情、强烈的爱国之情和追求和平之情。

在读过这份家书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这些情感所带来的触动和震撼。

一、思乡之情
这封家书中,夫妻二人对于久别重逢深表期待,情不自禁地流露出对
故乡亲戚的思念之情和对儿女成长的担忧之情。

这份温馨的亲情关怀
让我感受到了深深的温暖,也让我更加思念自己的家乡和家人。

二、强烈的爱国之情
家书中不时透露出对国家前途的担忧和对战争局势的关注,二人对于
革命胜利的决心和信心,更是让人感受到了深深的爱国情怀。

这份爱
国热情所鼓舞的士气和坚定信念,让我们更加看到了抗战时期老百姓
的坚强和信心。

三、追求和平之情
在家书中,夫妻二人强调了战争给家庭带来的痛苦和苦难,表达了结
束战争、追求和平的决心和信念。

这份渴望和平、反战的理念深深感
动了我,也让我更加珍惜和平的来之不易。

四、对生活的热爱和珍惜
在家书末尾,夫妻二人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珍惜之情。

他们喜欢自
己的家、自己的生活,更希望战争能结束,回到平静的生活中。

这份
珍爱生命、珍爱生活的理念,也让我深感生命的可贵和生活的珍贵。

总之,抗战家书是一份真挚的家信,它将家庭的温情与民族的责任融为一体,传达出深深的思乡之情、强烈的爱国之情、追求和平之情和对生活的热爱和珍惜。

这份家书让我更加懂得珍惜和家人在一起的时光,更加感慨于祖国的强盛和民族的团结。

重读抗战家书读后感

重读抗战家书读后感

重读抗战家书读后感《抗战家书》是一本让人深受感动的书籍,它记录了抗战时期家书的真实内容,让人们更加深刻地了解了那个时代的艰辛和坚韧。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艰苦和人民的坚强,也更加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

这本书中的家书,是当时抗战时期士兵和家人之间的通信内容,内容真实而感人。

书中的家书内容包括了士兵对家人的思念、对国家的热爱、对抗战的信心以及对未来的期盼。

这些家书中所包含的情感和思想,让人们更加深刻地了解了当时人们的内心世界,也让人们对那个时代的人们充满了敬佩和感激之情。

在书中,有一封封家书记录着当时的生活状况和战争情况,这些家书中所包含的情感和思想,让人们更加深刻地了解了当时人们的内心世界。

在那个艰难的年代,士兵们远离家乡,面对着战争的考验,他们对家人的思念和对国家的热爱始终没有改变。

他们在家书中表达了对国家的信心和对胜利的期盼,这种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让人们对他们充满了敬佩和感激之情。

在书中,还有一些家书记录了家人对士兵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期盼。

那个时代,家人们对士兵的思念是无法言喻的,他们在家书中表达了对士兵的关心和祝福,希望他们平安归来。

同时,家人们也对未来充满了期盼,他们希望战争早日结束,国家早日太平。

这些家书中所包含的情感和思想,让人们更加深刻地了解了当时人们的内心世界,也让人们对那个时代的人们充满了敬佩和感激之情。

在书中,还有一些家书记录了士兵对家人的思念和对国家的热爱。

那个时代,士兵们远离家乡,面对着战争的考验,他们对家人的思念和对国家的热爱始终没有改变。

他们在家书中表达了对国家的信心和对胜利的期盼,这种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让人们对他们充满了敬佩和感激之情。

同时,士兵们也对家人充满了思念,他们在家书中表达了对家人的牵挂和祝福,希望家人平安幸福。

通过阅读《抗战家书》,我更加深刻地了解了当时的艰辛和坚韧,也更加珍惜了当下的幸福生活。

在那个时代,人们为了国家的安宁和民族的尊严,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和努力。

抗战家书读后感

抗战家书读后感

抗战家书读后感
【篇一:《抗战家书》读后感】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日子里,我按照“老友读书会”的安排,怀着崇敬的心情阅读了“我们先辈的抗战记忆”《抗战家书》,很受教育。

书中有热血男儿从沙场写给亲人的绝笔,有严父慈母对子女的叮咛,有同胞兄弟之间的默默心语,有恋人之间的款款深情,这些家书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革命先辈的那种抗战精神十分感人,这种抗战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弘扬。

伟人毛泽东同志有句名言: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

我们的革命先辈在东方主战场上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同时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参加者,他们的这种抗战精神,是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

有了这种精神,面对鬼子铁蹄对祖国的践踏,他们挺身而出,迎面抗击,保卫祖国的国土不会侵犯;他们面对最凶残的敌人,会奋不顾身,视死如归,与敌人进行殊死的斗争;他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面对艰难困苦,百折不挠,为了坚持正义,前仆后继,勇于牺牲勇于胜利。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

精神是向上的情怀,是正义的境界,是意志的超越,是人和民族血性的体现。

一个人有了精神,就会昂扬向上,为使命奋斗;一个民族有了精神,就会自强自立,兴盛不衰。

如今全党全国人民深化改革,。

重读抗战家书心得体会_读后感_模板

重读抗战家书心得体会_读后感_模板

重读抗战家书心得体会_读后感_模板重读抗战家书心得体会(一)陈亭(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审计局)中央电视台新闻30分从4月1日开始播出系列报道”重读抗战家书”,我有幸观看了家书戴安澜:为国战死、事极光荣。

瞬间,我们的视线被带入到那个”祖国受侵略,母亲受凌辱,人民身陷水生火热的抗战年代,爱国人士抛妻弃子,远离家乡,义无反顾地走向战场,把一腔热血、青春无悔熔铸成永远的丰碑。

重读抗战家书,能让我们得到心灵的滋养、思想的引导和精神的激励。

为和谐社会发挥更大的正能量。

让我们一同感受赤子的爱国热忱,感受普遍战士的为国为家一往无前的豪情,感受亲人血浓于水的柔情。

让我们一同怀念那些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奉献的年轻生命,怀念那些为我们创造幸福生活的先烈们。

让我们一同坚守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坚守光荣传统,坚守和平与幸福。

从戴安澜将军爱国中,我们应该可以体会到:自古以来,中华民族都是一个热爱和平的民族,始终保持着爱国爱家的传统。

中华民族的爱国史中,有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戚继光抗击倭寇,有林则徐虎门销烟、抗日战争等可歌可泣的史事和无数的英雄人物。

我们每个人的情感往往是和具体的人物、事件相系的,因此要在全面了解中华民族对人类世界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全面客观地分析我国近代之所以落后的原因和未来美好蓝图,激发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励自己勤政爱民、奋发有为、国之栋梁。

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发扬起来,中国才真正地进步。

”所以,重读抗战家书,可以深刻感受到:一封封家书,呈现出爱国先烈报效祖国的矢志不渝,置个人生死于不顾,面对亲情时柔情似水的镜头,让我们永远缅怀,值得学习和敬仰。

在价值观念日趋多元的今天,我们更需要缅怀烈士彪炳史册的功绩,追寻烈士们永垂不朽的精神,通过穿越时空的心灵对话,来校正我们的价值观取向,校准我们的人生坐标。

”重读抗战家书”所提供的,恰恰就是这样一种契机。

烈士远行,英名不朽。

重读《抗战家书》观后感

重读《抗战家书》观后感

重读《抗战家书》观后感重读《抗战家书》观后感当认真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你会有不少感想吧,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观后感吧。

那么观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重读《抗战家书》观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唐代诗人杜甫的《春望》曾使多少人感动不已,而“家书抵万金”更成为千古传诵的佳句。

家书是古往今来人们信息交流的主要工具,它在沟通思想、表达情感方面具有其他交流手段不可替代的功能。

不可否认,任何一封家书都带有时代的特征,但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写就的家书,其时代感就更加突出和鲜明。

当我们翻开《抗战家书》的书稿时,立即感到战争的硝烟扑面而来。

从那些家书的字里行间中,我们体会到那时的人们因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而遭受的伤痛,体会到因伤痛而产生的愤怒,从而理解了因愤怒而进行的坚决的抗争,进而理解了由抗争而生出的必胜信念和在伟大的实践中的心路历程。

有哪种文献比这些家书更能如此深刻地反映战争中人们的体验与情感呢?赵一曼政委给儿子写道:“宁儿,母亲对于你没有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

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抗日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母亲和你在生前是永久没有见面的机会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

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吧,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戴安澜给妻子写道:“亲爱的荷馨,余此次奉命固守同古,因上面大计未定,与后方联络过远,敌人行动又快,现在孤军奋斗,决以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为国战死,事极光荣。

”读着赵一曼政委、戴安澜将军给自己的亲人写的一封封朴素而深情的家书,止不住的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这些家书,它记载一个母亲,一个丈夫,对儿女深沉的爱和对家庭的无限眷恋,以及誓死奔赴国难的决心。

他们没有沉浸在儿女情长之中,而是义无返顾、选择了血洒战场。

读后感重读这些家书,深切地感受到了这些家书所饱含的思念和牵挂、硝烟和苦难,更加能感受到当年抗日先烈们以死殉国的毅然决然。

重读抗战家书有感

重读抗战家书有感

重读抗战家书有感导读:本文重读抗战家书有感,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重读抗战家书有感:大爱无疆——重读赵一曼同志的抗战家书有感最近观看了《重读抗战家书》这个短片,里面记叙了很多抗日英雄的家书,从家书的内容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各种优秀品质。

但是最让我感动的还是赵一曼同志写给她儿子的家书。

或许你从电影里,书里,已经认识一位叫做赵一曼的抗联女英雄。

她曾以纤纤弱质率众抗击入侵东北的日本侵略者,被捕后又顽强不屈,直至英勇就义。

但你可能并不知道,她是一位普通的母亲。

在生命的最后,她给儿子留下了一封家书。

而这封家书,整整迟到了21年。

她在信中对自己的儿子说:"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

"说明赵一曼对孩子的教育是用大爱来表现,而不是用普通家庭的溺爱来证明。

其实我们可以从赵一曼的经历中就能了解到她为什么能这么大爱无疆。

赵一曼,原名李坤泰,1905年出生在四川宜宾一个富裕家庭,是家里最小的孩子。

21岁时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进入黄埔军校学习,成为该校唯一一届女学员中的一员。

今年有幸参观了广州的黄埔军校纪念馆,在得知当时赵一曼该校极少数女学员中的一员时,内心除了感叹,也只剩下敬佩了。

记得小学的课本上有一篇课文叫《一个粗瓷大碗》,里面描写了她的一个日常的小故事,这只粗瓷大碗是她曾经使用过的,具有珍贵的历史价值,现陈列在中国人民军事博物馆,为国家一级文物。

从侧面反应了她对身边同志的爱护,赞美她关心同志胜过关心自己的高尚品质。

当代,我们很多家庭对待孩子就像对待封建社会的小皇帝一员,要什么就给供着,教育就是上各种兴趣班,很少想到以身作则去给孩子做个榜样来教育他们下一代,造成的结果就是现在一代比一代的个性更强,自私的心态却越来越严重。

在未来孩子的教育中,我们要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大爱,对孩子的教育要以身作则,让孩子们知道什么叫大爱无疆,这样他们才能一辈一辈的把中国的这些好传统传递下去。

抗战家书读后感

抗战家书读后感

抗战家书读后感《抗战家书》是作者于1986年发表的一本回忆录类作品,该书以真实的历史事件和传统文化为背景,通过抗战期间家书的形式,展现了那个时期普通人民的生活状态和心理变化。

在阅读《抗战家书》的过程中,我深受感动,产生了许多思考。

首先,这本书通过家书的形式展现了抗战期间人民的生活状态。

在抗战期间,普通百姓生活在战争的阴影下,举国上下沐浴着血与火的洗礼。

在书中,作者通过战争中人物的家信,展现了普通人民的困境和生活状态。

他们时刻面临生活危险,食不果腹,充满恐惧和焦虑。

这种写实的描绘让人们能够更加真实地感受到抗战时期人民的生活状态和生存压力。

其次,书中还展现了人们在战争中的心理变化。

战争是一把火熔炉,它可以锻炼人的意志,也能够揭露人的真实面貌。

在书中,作者通过不同人物的描写,展示了他们面对战争时的心理变化。

有的人在战争中坚守初心,勇敢面对困境;有的人在战争中变得自私,为了生存不择手段。

这种充满人性冲突的描写让我深感战争是如此残酷,它不仅摧毁了人们的家园,也摧毁了人们的温情和善良。

与此同时,一些人的家信中也折射出了他们坚守着对家庭和亲情的思念与牵挂,这种情感更是打动了我。

最后,这本书还通过家书的形式传达了作者对抗战英雄的敬意和对和平的祈愿。

抗日战争是我国历史上的一场伟大战争,为了保卫祖国,许多人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他们是英雄,是前行的灯塔,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通过这本书,作者表达了自己对这些英雄的崇敬之情,并希望能够传承这种精神,让我们珍惜现在的和平,共同努力构建和谐的世界。

总的来说,《抗战家书》是一本很有意义的书籍。

它展现了中国人民在抗战期间的生活状态和心理变化,呼吁人们珍惜和平,传承英雄精神。

阅读这本书,我深切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复杂。

我为那个时期的人们所经历的苦难和艰辛而深深感动,也为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倍感珍惜。

读完这本书,我对历史有了更深的了解,对爱国主义和和平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希望能够通过我们每个人的努力,让和平永驻,让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

《抗战家书》读后感800字(通用23篇)

《抗战家书》读后感800字(通用23篇)

《抗战家书》读后感800字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

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抗战家书》读后感800字,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抗战家书》读后感800字篇1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日子里,我按照“老友读书会”的安排,怀着崇敬的心情阅读了“我们先辈的抗战记忆”《抗战家书》,很受教育。

书中有热血男儿从沙场写给亲人的绝笔,有严父慈母对子女的叮咛,有同胞兄弟之间的默默心语,有恋人之间的款款深情,这些家书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革命先辈的那种抗战精神十分感人,这种抗战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弘扬。

伟人毛泽东同志有句名言: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

我们的革命先辈在东方主战场上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同时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参加者,他们的这种抗战精神,是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

有了这种精神,面对鬼子铁蹄对祖国的践踏,他们挺身而出,迎面抗击,保卫祖国的国土不会侵犯;他们面对最凶残的敌人,会奋不顾身,视死如归,与敌人进行殊死的斗争;他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面对艰难困苦,百折不挠,为了坚持正义,前仆后继,勇于牺牲勇于胜利。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

精神是向上的情怀,是正义的境界,是意志的超越,是人和民族血性的体现。

一个人有了精神,就会昂扬向上,为使命奋斗;一个民族有了精神,就会自强自立,兴盛不衰。

如今全党全国人民深化改革,实现复兴中华“中国梦”,尤其要学习革命先辈的抗战精神,弘扬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

当今,在一些人们的意识里往往重视物质财富多,而忽略精神财富,导致“一切向钱看”和“私”心膨胀,甚至腐败现象严重,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需要学习革命先辈的抗战精神。

全民有了这种抗战精神,就能为祖国的建设无私奉献,在工作岗位爱岗敬业,对事业发展求实创新,为社会进步科学进取;就能面对国际风云,挺起中华民族的脊梁,保卫祖国的领土,维护国家主权,勿忘国耻,珍爱和平;就能面对自然风险,为世界人民奉献爱心,用我们的发展支援兄弟国家的建设,以强国强军的成果为维和作出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读抗战家书观后感
重读抗战家书>观后感(一):革命英烈的'勇'与'情'
作者:周琪棚
近日,中央电视台组织播放了《重读抗战家书》系列节目,节目中一件件震撼人心的抗战事迹,一封封感人至深的深情家书,拉近了我与革命英烈的距离,也深深触动着我的心灵,听着革命英烈的英勇的抗战事迹让我热血沸腾,看到一封封包含深情的家书让我潸然泪下,革命先烈的'勇'与'情',是当下我们应该永远继承和发扬的精神财富。

革命英烈的'勇'在于将生死置之度外。

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之际,他们不顾个人安危,奋战在抗日的最前线,为了争取最终胜利,使中华民族永存在这世界上,他们早抱有以身殉国的准备,视死若生;革命先烈的'勇'在于他们为了理想信念战胜种种困难。

正如左权将军家书写道:'我们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后,当局对我们仍然是苛刻,但我军将士,都有一个决心,为了民族国家的利益,过去没有一个铜板,现在仍然是没有一个铜板,过去吃过草,准备还吃草。

'就是这样遇到困难不放弃,不逃避的>勇气与决心最终让我们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革命英烈的'情'在于他们对家人深深的思念。

面对战争,他们不得不与家人分离,别时容易见时难,他们的家书表达了对父母的嘱托,对妻子的思念,对孩子的希望,用情至深,感人肺腑;他们的'情'在于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之情。

国将不保家焉能存。

国难之际,他们走向战场,毅然离开家乡亲人,只为挽救民族危亡。

革命英烈的'勇'震撼人心,革命英烈的'情'感人至深,他们的事迹让我们铭记过去,努力当下,决胜未来。

前世不忘,后事之师,当代党员干部应该铭记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学习他们的'勇'于'情'.一要学习他们的抗战之勇。

在工作中要有勇气,要敢于担当工作创新的风险,敢于承担失败的责任,敢于承受受挫的压力和言论;二要学习他们的奉献之情,在工作中要用真情,干实事,不求名利,不幕地位,一心为公,把人生的价值体现在为人民服务的工作中,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这几个字。

重读抗战家书观后感(二)
清明节前后,中央电视台新闻30分播放了一个特别系列节目:'重读抗战家书、祭拜壮士国魂',来缅怀在70多年前的抗日战场上,为民族存亡而奋不顾身的先烈们。

我的视线被带进了那个'祖国河山沦丧,生灵遭到涂炭'腥风血雨的年代,一批批仁人志士抛家弃子,拿起刀枪走向抗日的战场,把青春和一腔热血熔铸成永远的丰碑。

在这千千万万个英烈中,我们撷取几个杰出的代表,读一读左权、赵一曼、戴安澜、张自忠、白雪樵的家书,感受到了他们强烈的壮志报国情怀。

左权将军在给母亲信中写道:'日寇不仅要亡我之国,还要灭我之种'.'亡国灭种的灾害已经到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头上',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每个人都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赵一曼写下了:'誓志为人不为家,涉江渡海走天涯'誓言。

戴安澜将军从容面对敌人的炮火'为国战事、事极光荣'.张自忠将军战至最后一刻,留下了'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他办法'临终遗言。

年仅25岁马来西亚女华侨白雪樵报名参加机工支援抗战,临别给父母留言,'家是我所恋的,双亲弟妹是我所爱的,但是破碎的祖国,更是我所怀念热爱的。

'
面对日本强盗,多少优秀的中华儿女,将自己的生死置至度外,前赴后继,与敌浴血奋战,写下了一曲曲捍卫国家和民族尊严、不屈不挠抗争精神的人间悲壮凯歌!
左权将军给妻子写道:'志兰!亲爱的,别时容易见时难。

分离廿一个月了,何日
相聚,念,念,念,念。

''时刻想着如果有你及太北和我在一块,能够听到太北叫爸爸妈妈的亲恳声音,能够牵着她走走,抱着她玩玩,闹着她笑,打着她哭一哭,真是太快乐了。

可是我的最亲爱的人恰在千里之外,空想一顿以后,只得把相片摆出来一一的望着。

'
赵一曼政委给儿子写道:'宁儿,母亲对于你没有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

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抗日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母亲和你在生前是永久没有见面的机会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吧,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
戴安澜给妻子写道:'亲爱的荷馨,余此次奉命固守同古,因上面大计未定,与后方联络过远,敌人行动又快,现在孤军奋斗,决以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为国战死,事极光荣。

'
张自忠给弟弟写道:'看最近之情况,敌人或要再来碰一下钉子。

只要敌来犯,兄即到河东与弟等共同去牺牲。

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他办法。

更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决心,我们国家及我五千年历史之民族,决不至亡于区区三岛倭奴之手。

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

'
白雪樵给自己父母写道:'祖国危难时候,正是青年人奋发效力的时机……这次去,纯为效劳祖国而去的……希望能在救亡的汪流中,竭我一滴之微力。

' 听着、读着左权将军、赵一曼政委、戴安澜将军、张自忠将军、白雪樵女士就给自己的亲人写去了一封封朴素而深情的家书,止不住的泪水,竟然打湿了我的衣襟,糊住了我的双眼,这些家书,它记载一个儿子、女儿、丈夫和父亲,对家庭的眷恋,对未来的憧憬,以及誓死奔赴国难的决心。

他们没有沉浸在儿女情长之中,而是义无返顾、选择了血洒战场。

重读这些家书,深切地感受到了这些家书所饱含的思念和牵挂、硝烟和苦难,更加能感受到当年抗日先烈们以死殉国的毅然决然。

当年的那场战争早已离我们远去,但一封封家书,却成为历史永远的见证,不仅成了后人的珍贵回忆,更是给中华民族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有无数仁人志士为了民族存亡和发展英勇献身,左权、赵一曼、戴安澜、张自忠、白雪樵只是无数抗日英烈中的代表、缩影。

鲁迅先生说:'惟有民族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发扬起来,中国才真正地进步'.
我们要从这些家书中汲取营养,让我们的心灵得到滋养。

当前,中国进入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价值观日益多元,我们更需要缅怀英烈彪炳史册的功绩,'得荣思辱,居安思危',今日之中国,不再是一个积贫积弱的旧中国,任人宰割的历史一去不复返!但我们也不能高枕无忧,日本并没有从历史中吸取教训,其国内否认历史尘嚣直上,军事动作频频;美国'再平衡'战略、遏制中国和平崛起企图并没有改变,我们要有忧患意识,高举爱国主义大旗,把自己的事情做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