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文化

合集下载

旅游文化

旅游文化
什么是旅游?
什么是文化?
• 什么是旅游文化? • 为什么学旅游文化?
第一章 旅游文化概述
一、旅游文化的定义与三大类型 二、旅游与文化的关系 三、中国旅游文化的种类 四、旅游文化与酒店管理服务
一、 旅游文化定义及其三大类型
• • • 1.旅游文化的概念 (1)文化的定义 文化由三个不同的要素和层面构成:一是文化的物质要素和物质层面,即通常所说的物质文化, 主要包括各种生产工具、生活用具以及其他各种物质产品;二是文化行为要素和行为方式,即通 常所说的行为文化,主要包括行为规范、风俗习惯、生活制度等等;三是文化的心理要素和精神 层面,即通常所说的精神文化或观念文化,主要包括思维方式、思想观点、价值观念、审美情趣、 道德情操等。 • (2)旅游文化的定义 • 目前我国旅游学界对旅游文化概念的界定主要有以下几种理解: • 1)旅游文化是与旅游有关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 • 2)旅游文化是旅游主体、旅游客体和旅游媒介相互作用的结果。 • 3)旅游文化是旅游生活的一种文化形态,是旅游这一独特的社会现象体现出来的文化。 • 这几类定义从不同角度揭示了旅游文化的本质属性。在本教材中我们把旅游文化定义为: 旅游文化是旅游主体、旅游客体和旅游媒介之间相互碰撞、作用而产生的各种物质财富和精神财 富以及各种文化现象的总和。

二、 旅游与文化的关系
1、“文化”的溯源: 最早将“文”和”化“字联系起来出现的是《周易.象传》"关乎天文, 以察时变,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周易》: 即《易经》,是传统重要经典之一,相传系周人所作,内容包括 《经》和《传》两个部分。《经》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 各有说明(卦辞、爻辞),作为占卜之用。《传》包含解释卦辞和爻辞的七 种文辞共十篇,统称《十翼》,相传为孔子所撰;但一般认为它是战国或秦 汉时期的儒家作品,并非出自一时一人之手。[1]

旅游文化的名词解释

旅游文化的名词解释

旅游文化的名词解释旅游文化是指以旅游为核心的文化现象和文化活动。

它涵盖了旅游目的地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历史文化、民俗习惯、风土人情等丰富的内容。

旅游文化不仅仅是旅游产业的一部分,更是人们开展旅游活动时所接触、感受和体验到的各种文化元素的综合体。

首先,旅游文化是一种地域性文化。

每个地方都有其独特的旅游资源和文化特色,旅游文化就是地方文化在旅游活动中的展示。

例如,中国的丝绸之路文化、西班牙的弗拉明戈舞文化、日本的和服文化等,都是旅游目的地所特有的地域性文化。

通过旅游活动,人们不仅可以欣赏到美景,更能深入了解和感受当地的文化内涵。

其次,旅游文化是一种跨文化交流形式。

旅游作为一种跨越国界、跨越文化背景的活动,使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们有机会相互交流、了解和学习对方的文化。

当游客前往其他国家或地区旅游时,会接触到不同的语言、风俗、宗教、建筑等各种文化元素,这种跨文化的体验对于促进国际理解和友好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旅游文化也是一种历史记忆的载体。

许多旅游目的地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历史遗产。

游客可以通过参观古迹、博物馆等方式,了解到当地的历史演变、人文传统等方面的信息。

旅游文化不仅帮助人们感知过去,还有助于传承和弘扬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历史遗址和文物。

除了地域性、跨文化和历史记忆,旅游文化还包括艺术、饮食、民俗等多种形式。

旅游目的地常常会组织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如艺术表演、节日庆典、传统手工艺体验等,给游客提供了更全面的文化体验。

而当地特色的美食也是旅游文化的一部分,游客可以品尝到当地的独特美食,了解当地的饮食文化。

旅游文化的重要性不仅在于推动旅游业的发展,更是在于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促进文化多样性和社会交流。

旅游文化让人们从不同角度去看待世界,拓宽了视野,增长了知识。

通过旅游文化的交流与碰撞,可以培养人们的跨文化意识,增强对多样性的认同和尊重。

总结起来,旅游文化是旅游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代表了一个地区的地域特色、历史传承和文化内涵。

旅游文化名词解释

旅游文化名词解释

旅游文化是指与旅游活动和旅游目的地相关的文化特征、传统、习俗和艺术表达。

它涵盖了旅游目的地的历史、宗教、风俗、节日、文学、音乐、舞蹈、建筑、美食等方面的文化元素。

旅游文化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游客在旅行中体验和了解不同地域、国家或民族特色的重要途径。

旅游文化通常具有以下特点和作用:
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旅游文化促进了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旅游活动鼓励游客参观历史古迹、博物馆、艺术展览等,从而促进了对文化遗产的重视和保护。

促进文化交流和理解:旅游文化为游客提供了机会,通过亲身体验和接触不同的文化,促进跨文化交流和理解。

游客可以了解其他地区或国家的传统、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增进文化之间的相互认知和尊重。

经济发展和就业机会:旅游文化对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旅游业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酒店、餐饮、交通等,创造就业机会并促进经济增长。

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旅游文化可以提高对自然环境和生态资源的保护意识。

游客参观自然风景区、生物保护区等,意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推动可持续旅游的发展。

促进地方社区发展:旅游文化可以促进地方社区的发展和繁荣。

旅游活动带来的需求和游客支出,可以为当地居民提供商机,改善生活条件。

风景旅游与旅游文化

风景旅游与旅游文化

风景旅游与旅游文化一、旅游文化的概念和特征旅游文化是指游客从旅游活动中获得的文化体验和感受,同时也指各地区、各国家的自然地理环境、历史文化、民俗风情、旅游服务以及整个旅游产业所形成的文化氛围和精神气息。

旅游文化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多种形式和特征。

1.多元性特征:旅游文化包含了各种多样的文化元素,如历史文化、艺术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等。

2.传承性特征:旅游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赖于各地知名景点的保护和修缮,在旅游活动中游客可以深度了解和感受各地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从而增强对历史文化的认知和传承。

3.体验性特征:旅游文化是一种高度体验的文化形式,游客通过参观、观光、游览等方式,深入了解和感受当地的文化特点,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更是由人与人之间的实际交流得到的文化体验。

二、风景旅游的定义和特征风景旅游是一种以自然地理环境为主要旅游资源的旅游方式,以赏景、欣赏大自然为主要活动形式。

风景旅游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自然风光特征:风景旅游的核心就是美丽的自然景观。

海洋、山岳、湖泊、河流、峡谷、平原等天然的自然景象是风景旅游最重要的旅游资源。

2.舒适持久特征:风景旅游相对于其他旅游方式,更加注重游客的身身体验,同时追求适宜的旅游环境和舒适的旅游设施,以提高游客的旅游愉悦感和体验效果。

3.生态环保特征:风景旅游需要保护环境和生态,保护和恢复旅游区生态环境相当重要,以使游客在享受自然美景的同时,对保护环境和健康生态有所了解。

三、风景旅游和旅游文化的结合旅游文化和风景旅游是相互关联、互相渗透的。

风景旅游通过展现突出景点的自然风光和生态环境特点进行旅游宣传和整体定位;并通过观光、交流等活动与传统历史类型的旅游文化相结合,进一步坚定游客的文化体验和文化认知。

1.丰富旅游体验风景旅游的自然山水和人文特色相结合,为游客提供了更为丰富多彩的旅游体验,可以让游客在赏景、体验文化之间互为补充,丰富了旅游的内涵和意义。

旅游文化的概念

旅游文化的概念

旅游文化的概念旅游文化的概念旅游文化是指在旅游活动中所体现出来的历史、文化、艺术、民俗、风情等方面的内容,是一种旅游体验和文化传承的结合。

旅游文化涉及到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各个时期的历史遗存和文化遗产,包括建筑物、遗址、博物馆、艺术品等,以及各地独特的民俗风情和习惯。

一、旅游文化的内涵1. 历史遗存:历史遗存是指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所留下来的各种物质形式和非物质形式的痕迹。

例如:长城、故宫等。

2. 文化遗产:文化遗产是指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留下来具有历史价值或者艺术价值,并且对于后代具有重要意义的实体或者非实体文化成果。

例如:敦煌莫高窟、秦始皇兵马俑等。

3. 民俗风情:民俗风情是指不同地域不同民族间传统生活方式和习惯。

例如:广东花灯节、云南火把节等。

二、旅游文化的意义1. 促进文化交流:旅游文化可以促进不同地区、不同民族间的文化交流,增进彼此的了解和友谊。

2. 丰富旅游体验:旅游文化可以为游客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旅游体验,使之在旅途中感受到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独特魅力。

3. 保护文化遗产:旅游文化可以促进对历史遗存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维护,使之得以延续和传承。

三、发展旅游文化需要注意的问题1. 文物保护:发展旅游文化必须要注意对历史遗存和文物进行保护,不能因为开发旅游而破坏历史遗产。

2. 文化尊重:发展旅游文化必须要尊重当地民俗风情和习惯,不能因为商业开发而扭曲当地传统风俗。

3. 人才培养:发展旅游文化需要有专业人才提供支持,例如导游、翻译等。

四、结语总之,旅游文化是一种具有重要意义的旅游体验和文化传承的结合。

发展旅游文化需要注重对历史遗存和文化遗产的保护,尊重当地民俗风情和习惯,同时需要有专业人才提供支持。

通过发展旅游文化,可以促进不同地区、不同民族间的文化交流,丰富游客的旅游体验,并且保护历史遗产和文化遗产。

旅游文化

旅游文化

名词解释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的精神与物质的整个复合体。

旅游文化:是一种生活方式文化,是一种文明形式所形成的生活方式系统,是旅游者这一旅游主题借助旅游媒介等外部条件,通过对旅游客体的能动的活动,碰撞产生的生活方式文化现象和生活方式文化关系的总和。

旅游主体:即旅游活动的主体、狭义上指旅游者。

旅游主题文化:是旅游主题在旅游过程中形成共有文化现象的综合。

人格:是个体在先天的基础上,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交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带有一定倾向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综合。

景观:凡是可以作为人类欣赏对象的自然的或人文的景物或现象称为景观。

地域文化:是一个由紧密联系,由具有因果联系的各个文化要素(语言、习俗、宗教、服饰等)整合而成的文化复合体。

文化转型:一种深层次的、根本性的文化变迁,与社会的变迁和人的变化。

旅游目的地:是旅游者前往旅游的国家或地区,能够使旅游者产生旅游动机并追求旅游客体。

旅游目的地形象:就是旅游者关于旅游地综合性、概括性的认识和印象,是旅游地内在的历史文化蕴含和外在特征的表现。

旅游介体:指向旅游主体提供各类旅游服务,帮助旅游主体顺利完成旅游活动的媒介。

旅游介体文化:指各类旅游介体在长期的旅游发展实践中形成并不断完善的共同文化理念、价值取向、行业精神、行业规范、行业氛围等方面的总和。

旅游客体文化:是指旅游文化系统中以旅游客体自身文化价值为基础,融合旅游课题的背景文化及来自旅游主题的文化审美投射等因素而形成的综合体。

简答题文化的综合性定义:文化的基本核心,包括由历史衍生及选择而成的传统观念,尤其是价值观念。

文化是包括各种外显或内隐的行为模式,它通过符号的运用使人们可得及传授,并构成人类群体的显著成就。

文化的要素:物质要素和层面、行为要素和行为方式、心理要素和精神层面。

文化的特征:创造性、时间性和空间性自由性、开放性、历史性、对象性。

学界对旅游文化概念的理解:旅游+文化说、总和说、民族文化说、主客体说、碰撞说。

旅游文化包括哪些方面

旅游文化包括哪些方面

旅游文化包括哪些方面旅游文化是指旅游活动中体现出的地方特色、风俗习惯、历史传统、文艺作品以及人文景观等方面的内容。

它可以分为自然文化和人文文化两个方面。

一、自然文化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地理环境:旅游地的地理位置、地貌特征、气候状况等。

例如,海洋旅游地的海岸线、海洋生态系统等。

2.生物多样性:旅游地的植物和动物物种的多样性,例如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和生态旅游景点。

3.自然景观:旅游地的自然美景,例如山川湖泊、河流、瀑布等自然地貌景观。

4.自然资源:旅游地的自然资源利用和保护,例如矿产资源、森林资源、水资源等。

二、人文文化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历史文化:旅游地的历史沿革、历史遗迹、古建筑等。

例如,长城、故宫等历史文化遗址。

2.民俗文化:旅游地的民间传统、节日习俗等。

例如中国的春节习俗、西方的圣诞节习俗等。

3.文学艺术:旅游地的文学作品、艺术作品等。

例如文学名著、音乐、绘画等艺术作品。

4.教育科学:旅游地的教育和科学成果,例如大学、研究机构等。

5.哲学宗教:旅游地的哲学思想、宗教信仰等。

例如印度的佛教、希腊的哲学等。

6.饮食文化:旅游地的传统饮食文化,例如中国的四川菜、法国的美食等。

7.传统工艺:旅游地的传统手工艺和工艺品,例如中国的丝绸、印度的手工艺品等。

旅游文化的重要性在于为游客提供了更深入的了解和体验当地文化的机会,促进了文化交流和认知,增加了旅游的意义和价值。

同时,旅游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也是保持旅游地独特魅力和吸引力的关键。

因此,各国各地都在加强对旅游文化的保护和挖掘,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第一章 旅游文化概述

第一章 旅游文化概述
9
2.旅游客体的文化属性
旅游是文化的载体
• “旅游资源” 分为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两大类。 • 人文旅游资源:无论是实物形态的文物古迹还
是无形的民族风情、社会风尚,均属于文化的范 畴。 • 自然旅游资源:由各种自然环境、自然要素、 自然物质和自然现象构成的自然景观,只有经过 人为的开发利用,才能由潜在旅游资源变为现实 的旅游资源。即使是自然美,也必须通过鉴赏来 反映和传播,而鉴赏是一种文化活动,因此,自然旅 游资源同样也具有文化性。
5
文化别解
在某一地域或某一领域由人们创造并经长期积淀而形成的一种独 特的人文现象。
①西方文化
②丧文化
• ③仰韶文化
④学习文化
• ⑤市井文化
⑥饮食文化
• ⑦人类的文化 ⑧龙山文化
• ⑨酒文化
⑩校园文化
6
二、旅游文化的概念
现代旅游起源于欧洲---英国
• 现代旅游可分为两大类别:以“游”为主的 旅游和以“旅”为主的旅游。
文 化
1、文化性是旅游主体活动 的本质属性。


2、旅游客体的文化属性。


3、旅游业的文化属性。


8
1.文化性是旅游主体活动的本质属性
文化是旅游的本质核心
• 墨子说:“食必常饱,然后求 美;衣必常暖,然后求丽;居必 常安,然后求乐” 。
• 现代旅游现象,实际上是一 项以精神、文化需求和享受 为基础的,涉及经、政、社 会、国际交流等内容的综合 性大众活动。
和精神成果的过程和结果的总和。
• 文化与文明
• 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文化:与自然相区别的人类所创造的一
切。有物质形态和观念形态。 狭义文化:人自身的智慧、精神状况、观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旅游文化的惧游传统 2.旅游文化的慎游传统 3.旅游文化的重游传统
第七节 旅游文化重视文化的传统
一、旅游文化的尚古传统 二、旅游文化重视史料记载的文化传统
三、旅游文化重视保护的传统
第八节 旅游文化中是游道的传统
一、游道似海
二、能至、能言、能文
宗教的特征体现在以下六种要素中:
文献,其中的《尚书》后经孔子整理,成 为现存的我国和世界上最早的史书。
(1)编年体是春秋战国时由孔子创立的,
《春秋》是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2)纪传体史书的创立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
《史记》是第一部纪传体史书。
纪事本末体、典章制度体
4.古代地理专著
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历书是《夏小正》,该书反
映了夏代已能根据草、木、鸟、兽等物候现象 来确定农耕、收割、蚕桑等农事活动。
后有文明。
第二,文明是文化的结果和表现。 第三,文明是文化的积极方面。
五、旅游文化概念的界定
旅游文化是一种文明所形成的生活方式系统,
是旅游者这一旅游主体借助旅游媒介等外部条 件,通过对旅游客体的能动的活动,碰撞产生 的各种旅游文化现象的总和。 旅游文化是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旅游主体和旅游中 介体以旅游客体为依托,在旅游观赏和旅游服务 中体现出来的文化现象,是以旅游主体的活动为 主线的综合性的社会文化聚合。
4.旅游以近游为主,旅游资源以人造
景观见长
5.贵族旅游时代的终结和大众旅游时
代的开始
第三节 旅游文化的适度传统
一、贵和持中的中庸思想
二、旅游文化的适度传统的表现
1.为政者不可耽于游乐
2.旅游风气的盛行是社会腐败的
标志
三、旅游文化的适度传统的现实意义
第四节 旅游文化的重人传统
一、中国文化的重人传统
一、政治性旅游文化传统的具体表现 1.政治旅游是旅游活动和旅游文化最重要的形
式之一
2.具有政治身份或代表的旅行家是古代乃至近代
旅游活动和旅游文化的主体
3.政治旅游形成一种制度
4.旅游(求仕)—政治(入仕)—旅游
(归隐),成为政治家们理想的人生通途 和政治模式
5.旅游与政治联姻,成为政治的内容
佛教典籍分为经、律、论三藏。
经是释迦所说的教义。
律是佛陀为教徒制定的必须遵循的规则极 其解释。
论是为阐明经、律而作的各种理论的解 释和研究。
三、佛教的教义和戒律
佛教的基本教义为“四谛”,即苦、集、灭、道
佛教教义中还有一个重要理论,这便是“六道轮 回”之说。 佛教的戒律根据修行者身份的不同,有“五 戒”、“八戒”和“十戒”。
2.从旅游业角度理解
(1)旅游文化具有强大的宣传作用
(2)促进对旅游资源的开发 (3)为设计旅游线路提供参考
语言从大的分类可以分为:书面语和口语
两大类
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是文字,文字出现在人
类社会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
文化传媒最重要的工具是书写工具。“文
房四宝”著名的是浙江湖州的湖笔、安徽歙 县的徽墨、安徽泾县的宣纸、广东高要的端 砚。
3.纸
在纸没发明之前主要用龟甲、兽骨、金石、
竹简、木牍、缣帛之类记事。 公元2世纪时,东汉宦官蔡伦利用担任尚方令 官职的机会,用树皮、麻头、破布等作原料, 制出一批质量较好的纸。因此蔡伦被封为龙 亭侯。后人把蔡伦造的纸称为“蔡侯纸”
宣纸质地绵软、百搓不折、纹理紧密、光洁
如玉、不蛀不腐,有“寿纸千年”的美誉, 为中外书画名家所珍爱。
(2)旅游客流分布的地域性
(3)旅游活动的地域性
四、旅游文化的民族性特点
1.不同民族有不同民族的旅游文化资源
2.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旅游文化特点
五、旅游文化的实用性特点
1.从旅游者角度理解
2.从旅游业角度理解 3.从旅游产品角度理解
1.从旅游者角度理解
(1)刺激旅游动机
(2)丰富旅游活动
(3)产生教育功能
4.砚
砚,即砚台,磨墨器具。 砚的种类分为石砚、陶砚、铜砚、玉砚
等。
端砚、歙砚、红丝石砚、洮砚列为我国四
大名砚。后来红丝石停采,遂把陶质澄泥 砚补入,取代红丝砚而被列“四大名砚” 之一。
四、中国古籍文献
1.中国古籍的发展 据统计,我国现存古籍约有6万多种。中国古籍的 发展从形式上基本分为三个阶段:简牍时期、卷轴时 期和册页时期。
(4)旅游资源多样化 (5)旅游文化作品多样化
三、旅游文化的地域性
1.旅游资源分布的地域性
2.旅游业发展的地域性
3.区域旅游文化现象
1.旅游资源分布的地域性
(1)自然旅游资源
(2)人文旅游资源 (3)都市旅游文化与乡村旅游文化
的地域差异
2.旅游业发展的地域性
(1)旅游市场分布的地域性
西晋时陆机所写的《平复帖》是世界上保存下
的写在纸上的最早墨迹。
唐代,制墨业空前兴盛,名匠辈出。
明清两代至今,徽州的歙县、绩溪一直是全国 制墨中心
徽州墨模是徽雕中的精品,曹素功、汪近圣、汪节庵、 胡开文被称为“四大墨王”
清朝末年,创造出液态墨汁,“中华墨汁”、‘‘一 得阁”、“曹素功”等 第四节 中外饭店的发展
二、政治型旅游文化传统的功过利弊
1.政治型旅游文化传统的利 2.政治型旅游文化传统的弊
第二节 旅游文化的与民偕乐传统
一、与民偕了旅游文化传统的思想基础和
理论基础
1.民为邦本
2.与民偕乐
二、与民偕乐的旅游文化传统 1.与民偕了旅游思想的进一步完善和
发扬
2.节日旅游发达
3.观光旅游盛行
第一、信仰 第二、仪式
第三、宗教组织
第二节 佛教
一、佛教的产生
佛教产生于公元前六至五世纪的古印度,是世 界上最大的宗教之一。 在三大宗教中创教最早,广泛传播于亚洲许 多国家和地区,对中国乃至亚洲各国的社会文 化生活产生重大影响。 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相传为古印度迦毗 罗卫国净饭王的太子。
旅游文化就是以一般文化的内在价值因素为依据,
以旅游诸要素为依托,作用于旅游生活过程中的 一种特殊文化形式。
对旅游文化的理解应把握以下三点:
1.旅游文化是一个系统,一个整体。
2.旅游文化是动态的而非静止的。
3.旅游文化是旅游的“人”化,即旅游
者的文化。
第二节 旅游文化的特征
一、旅游文化的延续性
1.旅游文化进程的延续性
2.旅游活动的延续性 3.旅游资源的延续性
二、旅游文化的多样性
1.旅游文化多样性特点产生的原因
(1)源于旅游本身 (2)源于时间和空间的特性 (3)旅游者文化水平和审美情趣的差

2.旅游文化多样性特点的表现
(1)旅游动机多样化
(2)旅游需求多样化
(3)旅游活动多样化
四、佛教的重要节日
1.佛诞节,中国汉族是夏历的四月初八,蒙、藏是 四月初五,傣族及其他少数民族是清明节后10天。 日本是公历的4月8日 2.涅槃节,是纪念释迦牟尼死去的日子。一般定于每 年的二月十五日。
3.成道节,12月8日,这一天汉族佛教徒以米和果物煮 粥供佛,称“腊八粥”。 4.盂兰盆会,中国和日本等国都以七月十五日纪念 这个节日。
书籍是用文字、图画或其他符号在一定材
料上记录知识、表达思想并制成卷册的著 作物,是文化信息储存和传播的重要载体。
古代书籍的起源,必须具备下列条件:1.必
须有记载用的视觉符号—文字;2.有记载文 字使用的材料,如简、帛、纸等;3.必须有 记载文字使用的工具;4.以传播知识为目的 而把文字写在材料上的、一定形式的著作物。
四、佛教的供奉对象
• (一)佛 • 1、释迦牟尼佛,又称“如来”、“世尊” 等。 • 2、三世佛 • “三世”即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佛又 分横三世和竖三世。 • (1)横三世:中—释迦牟尼佛 • 左—药师佛 • 右—阿弥陀佛
• • • •
(2)竖三世,指过去、现在、未来。 过去燃灯佛——现在释迦牟尼佛——未来弥勒佛 3、五方佛,是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佛的总称。 (二)菩萨,在大乘佛教中地位仅次于佛。在我 国较为流行的有: • 1、文殊菩萨 —大智 2、普贤菩萨—大德 • 3、观音菩萨—大悲 4、地藏菩萨—大愿 • 罗汉:济公,达摩

隋唐宋元是中国旅游发展的时期,也是
旅游文化重文传统发展时期。
明清时期旅游文化的重文传统,主要
体现在作家众多,作品空前繁荣。
“五四”新文化运动开始,旅游文学创
作从内容到形式有了新的变化。
二、旅游文化重文传统的意义
1.充实了文学的内容
2.拓展了旅游文学的门类
3.造就了一大批旅游文学作家
泰勒曾给“文化”下过两个定义:
1.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总体,包括知识、艺术、
宗教、神话、法律、风俗以及其他社会现象。
2.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总体,包括知识、信仰、
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人类在社会里 所获得的一切能力与习惯。
文化是代表一定民族特点的,反映出理论思 维水平的精神风貌、心理状态、思维方式和价值 取向等精神成果的总和。
制作原料主要是兽毛,尤以秋冬的山兔毛为佳。
蒙恬造笔。
大量的文献表明毛笔起于殷商之前,
蒙恬是毛笔的改良者。
2.墨
墨色浓淡的变化,是使中国书画奇幻美妙艺 术意境得以体现的核心。
早期的墨是用天然石炭制成的,称为“石墨” 东汉时,出现了松烟墨,即用松木烧出的烟
灰,再拌之以漆、胶制作而成。这时的古人 还发明了墨模。
四、文化的基本功能
1.满足人类基本需求的功能 2.记录和传播功能 3.认知功能 4.教育功能 5.凝聚功能 6.调控功能
文明:
是标志人类社会摆脱动物界的开化状态和进
步的范畴,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 的积极成果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