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思考的力量
正向思考力读后感200字

正向思考力读后感200字
暑假期间在朋友的推荐下,读了正向思考力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
《正向思考的力量》是阿德勒写给读者的心理启蒙书,帮助解读行为密码,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心理问题,教会读者朋友坦然面对现实,以积极的心态化阻力为动力,正确面对生活中的磨难,获得想要的幸福。
通过阅读本书,我对"正向思考"这个词有了更深的体会,可以说,思考决定着一个人的人生走向。
本书传达的核心思想之一在干说明,人在什么样的环境生存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赋予这个环境和你的经历什么意义。
因此,我们就能理解,为什么有的人面临相似的困境能轻松驾驭而有的人却跌入谷底。
这本书另一方面也在于阐述"合作"的重要性,并从学习,家庭、工作,生活,情感等各方面分析合作的重要性,"合作"似平不仅仅指人们一起去做一件什么事,而是指一个人对其他人乃至整个社会产生的兴趣,而在婚姻和恋爱的情景里,合作就成了设身处地的为对方着想,而不是一味的自私索取。
因此,我们每个人一定要想清楚,自己应该怎样过好这一生。
请记住!主宰我们命运的不是我们经历了什么,而是我
们赋予这些经历的意义,以及用什么方式去应对。
正向思维的力量

正向思维的力量近年来,正向思维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的关注和认可。
正向思维的概念是指把注意力集中在积极、良好的方面,使我们的行为和结果更亲近于我们希望的情况。
正向思维能够为我们带来许多好处。
本文将探讨正向思维的力量,并试图给出一些具体的建议,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用正向思维。
一、正向思维的好处1. 减轻压力正向思维能够使我们放松并减轻压力。
考虑到我们的思维如何影响我们的生理状态和心理状态,负面思维会使我们感到紧张、沮丧和不安,而正向思维则可以使我们更轻松、有弹性和快乐。
2. 改善关系我们的思维方式直接影响我们和他人的交互。
正向思维有助于我们保持开放、积极、平和的态度,从而改善我们与他人的关系。
正向思维还可以帮助我们互相了解,建立平等的合作关系,从而提高我们的生产力和创造力。
3. 培养自信正向思维有助于培养自信和勇气。
当我们的思维方式是积极、建设性和合作性时,我们会变得更加自信,更有勇气挑战不可预料的情况。
正向思维的积极意义可以让我们培养奋斗的信念,集中精力,在实现自己的目标时取得更好的成果。
二、正向思维的应用1. 改变思维方式首先,学习更好地应用正向思维,往往需要让自己从负面思维中解脱出来。
我们可以尝试采用多种策略来改变思维方式,例如感恩日记、正面情绪和口头或书面肯定。
2. 设置目标其次,我们可以通过设置目标来应用正向思维。
目标不仅有助于我们以更积极和有意义的方式行动,而且还能激励我们,提高我们的职业和个人满意度。
记住,设定目标应该是实际可行的和具有挑战性的。
3. 建立良好的态度最后,我们可以通过积极的态度来应用正向思维。
有时候,我们会遇到挫折、困境和挑战,但无论何时,我们都应该试图保持计划性、自我信仰和希望。
坚定的态度有助于我们快速地摆脱负面情绪和不良习惯。
三、结论总之,正向思维是一种能够改变我们生活的方式和策略。
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学习和应用正向思维,从而减轻压力、改善关系和培养自信。
正向思维的力量体现在它能够使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积极、欣赏和具有生产力。
正面思考的力量:培养积极心态

• 了解自己的情绪反应,如是否容易焦虑等
• 与家人和朋友分享自己的感受和问题
• 学会调整情绪,以积极的方式应对问题
• 寻求他们的支持和帮助,减轻负面情绪
• 通过正面思考,提高抗压能力和心理韧性
• 通过沟通和倾诉,缓解心理压力,提高情绪
长期坚持与巩固正面思考习惯
坚持练习正面思考,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通过长期坚持,巩固正面思考习惯
• 案例分析:通过正面思考,中年人保持乐观和积极的态度,寻求解决方案
• 案例结果:中年人成功度过了困难时期,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CREATE TOGETHER
谢谢观看
THANK YOU FOR WATCHING
DOCS
消极思考则相反
• 对待问题和挑战时,持悲观和消极的态度
• 专注于问题本身,而不是寻求解决方案
• 对自己缺乏信心,认为无法克服困难
⌛️
正面思考与消极思考的区别在于心态和行动方式
• 正面思考积极寻求解决方案,乐观面对挑战
• 消极思考则抱怨和逃避,导致问题无法解决
正面思考对个人心理健康的影响
正面思考有助于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 积极与他人沟通,理解他人的需求和感受
• 关心他人,给予支持和鼓励,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 正面面对家庭问题,寻求解决方案,维护家庭和谐
正面思考对家庭和人际关系的促进
在家庭中,正面思考有助于建立和谐的家庭氛围
• 积极面对家庭问题,寻求解决方案
• 关心家人,给予支持和鼓励,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 通过正面思考,提高家庭幸福感和满意度
就感
04
正面思考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如何用正面思考应对挫折与压力
面对挫折与压力时,保持正面思考
思考的力量解决问题的关键

思考的力量解决问题的关键人类作为一个智慧生物,拥有着独特的思维能力。
正因为思考的力量,我们才能够解决各种问题,取得进步并改善生活。
思考的力量既是我们与众不同的特点,也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一、思考的力量让我们认识问题在解决问题之前,我们首先需要认识问题本身。
思考的力量使我们能够从不同角度去看待问题,深刻理解问题的本质。
通过思考,我们可以分析问题的原因、影响、解决方案等方面,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认识问题。
思考的力量还允许我们提出问题,不满足于表面现象,进一步探索问题的深层次含义。
每个问题背后都隐藏着一定的原因和关联,通过思考,我们可以不断追问,逐渐揭示问题的本质,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
二、思考的力量拓宽我们的思路面对问题时,我们往往会使用自己熟悉的解决方法和思维模式。
然而,这种思维方式可能会带来思维的局限性。
而思考的力量可以打破这种局限,拓宽我们的思路。
通过思考,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运用多种思维工具与方法。
比如,可以采用逆向思维,尝试从相反的方向去解决问题;可以运用联想思维,寻找与问题相关的类比场景,以扩大解决问题的范畴。
思考的力量可以帮助我们不断创新思维,拓宽解决问题的思路。
三、思考的力量激发创新的能力思考的力量不仅能让我们解决问题,还能激发我们的创新能力。
通过不断思考与探索,我们可以发现一些独特的解决方案,并将其应用于实践。
创新需要开放的思维和敢于尝试的精神。
思考的力量可以引导我们去思考问题的本质,挑战既有的观念和思维模式。
只有勇于思考,我们才能推动事物的发展,不断创新,不断取得进步,并解决社会和个人面临的各种问题。
四、思考的力量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思考的力量也是自主学习的关键。
在现代社会中,知识和信息不断增长,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和应用知识。
而思考的力量可以培养我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思考,我们能够深入理解所学知识的内涵,将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并且不断提出新的问题,进一步拓展知识的边界。
思考的力量让我们能够选择学习的方向,并善于总结经验和教训,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
正面思考的力量读后感

正面思考的力量读后感《以正面思考的力量》是一本由美国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所著的心理学著作。
在这本书中,塞利格曼提出了“积极心理学”的概念,并强调了正面思考的重要性。
通过对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和实践,塞利格曼向我们展示了积极心理学对个人幸福和成功的积极影响,以及如何通过正面思考的力量改变自己的生活。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往往面临各种各样的压力和挑战,工作、生活、人际关系等方面的问题时常困扰着我们。
在这种情况下,许多人往往陷入消极情绪中,感到沮丧、焦虑甚至绝望。
而《以正面思考的力量》正是要告诉我们,积极心理学可以帮助我们改变这种消极的状态,通过正面思考的力量来重新塑造自己的生活。
在书中,塞利格曼提到了“乐观主义”这一概念。
他认为,乐观主义者往往更加积极、自信,对生活充满希望和乐观。
相比之下,悲观主义者往往更容易陷入消极情绪中,对生活充满怀疑和否定。
因此,塞利格曼鼓励我们要学会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相信自己有能力克服困难,相信事情会变得更好。
除了乐观主义之外,塞利格曼还提到了“心流”这一概念。
心流是指一种全神贯注、投入到某项活动中的状态。
在心流状态下,人们往往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感到快乐和满足。
通过追求心流,我们可以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培养自己的技能,从而提升自己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
此外,塞利格曼还介绍了“感恩”这一概念。
他认为,感恩是一种积极的情绪,能够帮助我们更加关注生活中的美好和幸福。
通过培养感恩的心态,我们可以更加珍惜身边的人和事,更加满足和幸福。
而且,感恩的心态还能够帮助我们建立更加健康的人际关系,促进社会和谐。
通过阅读《以正面思考的力量》,我深刻地意识到了积极心理学对个人幸福和成功的重要影响。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往往会遇到各种挑战和困难,但是如果我们能够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这些问题,相信自己的能力,寻找到自己的心流,培养感恩的心态,那么我们就能够拥有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通过正面思考的力量,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生活,改变自己的命运。
正面思维的力量

正面思维的力量正面思维的力量《正面思维的力量》是一本书,作者岳士超,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年12月出版。
读了该书,你会得到许多智慧上的精华。
下面的内容抄自这本书的有关章节,相信你也会感悟到了“正面思维的力量”。
正面思维会使人在处理任何事情时都以积极、主动、乐观的态度去思考和行动,并促使事物朝着有利的方向转化。
它会使人在逆境中更加坚强,在顺境中脱颖而出。
本书以翔实经典的案例叙述了拥有正面思维的能力,可以带来事业的成功和自我价值的实现。
如何看待“一碗饭”?两个大学生毕业后,一起进入公司成为上班族。
初入职场的他们,面临许多人生的困惑,感觉非常郁闷,不由得都萌生了退意。
离职之前,两个人相约来看望老师,希望得到指点。
在分别倾诉了自己的不满之后,两人问老师:“您说,我们是不是该辞掉工作?”老师安静地听着,只说了5个字:“不过一碗饭。
”两人沉思良久,似乎有所领悟,都向老师表示不辞职了,要继续干下去。
两年后,两人的境遇却已大不相同。
其中一位大学生连升几级,已经成为部门经理,而另一位大学生却仍旧是个小职员。
后来,两人又一起去拜望老师。
一个对老师表示衷心感谢,另一个希望老师再指点指点他,这次老师又吐出5个字:“不过一念间!”原来,对老师当年的那句话,两人有不同的理解。
当上经理的那位理解的是:老师说的那碗饭是生存的基础,来之不易,因而干工作总是力求尽善尽美,得到公司上下的认可,升职自然不在话下。
而另一位理解的却是:在哪儿都只是混碗饭吃而已,得过且过就行了,因此工作上毫不用心,最终只能原地踏步。
老师所说的“不过一碗饭”,其实两种方式都解释得通,但一种是正面思维,另一种是负面思维。
有什么样的思维,就有什么样的人生。
正面思维肯定一切,是成功者的思维,它往往能够变坏事为好事,变不利为有利,使人在顺境中脱颖而出,在逆境中迅速崛起。
相反,负面思维否定一切,是失败者的思维。
有些人一碰到不顺心的事情,就充满了负面的情绪,殊不知,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十有八九,事情本身并没有错,错的是人对事情的认知。
正面思考的力量心得体会

正面思考的力量心得体会正面思考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思维方式,它注重发掘问题背后的解决方案和积极的变化可能性。
在我个人对正面思考的实践和体验中,我发现它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的力量和心得体会。
首先,正面思考的力量在于它能够改变我们对问题和挑战的看法。
人们往往倾向于将问题看成阻碍和困难,因此在解决问题时产生消极情绪和焦虑。
然而,当我们采用正面思考的方式来看待问题时,我们会发现问题其实是一个机会,是一个激励我们成长和改进的工具。
通过积极地探索问题的本质和可能的解决方案,我们能够更好地应对挑战,并激发自己的创造力和潜能。
因此,我学到了要以积极的态度面对问题,尽量不陷入消极的情绪泥沼中,而是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其次,正面思考的力量在于它能够改善我们与他人的关系。
积极的思维方式能够让我们更多地关注别人的优点和长处,而不是抱怨和批评。
当我们学会用正面的眼光去看待他人时,我们能够更加理解和接受他们,从而建立更好的人际关系。
在我的经历中,我发现当我用积极的眼光看待他人时,我会更容易与他们建立起良好的沟通和互动。
我学到了要善于发现他人的优点,给予他们真诚的赞美和鼓励,从而建立起积极的关系和合作。
再次,正面思考的力量在于它能够提高我们的动力和自信心。
当我们学会以积极的心态看待自己和自己的能力时,我们会更加有自信地迎接挑战和追求目标。
正面思考能够激发我们内在的动力,让我们更加坚定地努力奋斗和追求成功。
在我的实践中,我发现当我以积极的心态面对自己的不足和挑战时,我会更有动力去改进和成长。
我学到了要相信自己的潜能和能力,勇敢地面对困难和挑战,并为自己设定目标并坚持不懈地追求。
最后,正面思考的力量在于它能够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积极的心态能够帮助我们更加快乐和满足地生活。
当我们学会以积极的心态去感受生活中的美好和幸福时,我们会更加珍惜眼前的一切,并主动寻找和创造属于自己的幸福。
在我的经验中,当我用积极的眼光去看待生活时,我会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和机会远比我们想象的多。
正面思考的力量

後來有一位智者告訴老婆婆: 「老婆婆,當下雨的時候,你要想 賣傘的女兒生意會不錯。當晴天的 時候,賣冰的女兒生意就很好。」 老婆婆聽了以後心情豁然開朗,不 管晴天雨天,老婆婆心情都很快樂。
故事二:樂觀的演說家
雅典有一位年輕的演說家,他能 言善辯,野心勃勃的想闖出一番事業。 不過它的父親憂心忡忡的跟他說: 「孩子,你這樣熱衷演說,不會有好 結果的;說真話,貴族會痛恨你;說 假話,貧民會討厭你,總之說真話或 說假話都有人會厭惡你。 」
感 官 刺 激
皮質區
邏輯.分析
杏仁核
理性 反應
杏仁核
衝動 反應
例如: 看到野狗衝過來,立刻拔腿落跑。 遇見朋友溺水,馬上跳下水救人。 家人受困火場,不顧危險衝入現場。 聽到別人羞辱自己,立刻揮拳反擊。
以上都是從杏仁核直接下達指令動作,這 種反射動作某種層面來說是屬於「保護機 制」,但某些情況下這種「保護機制」常帶 來無法彌補的錯誤。
對任何人事物心存感謝
學習感謝…
一早被家人叫醒,表示我還好好的活著。 有寫不完的試題,表示我有思考判斷的能力。
不停的嘮叨與叮嚀,表示我值得師長的期待。 教室在最高的樓層,表示我有更多的機會訓練體能。
有同學對我不滿,表示他們很在乎我的表現。 過量的電子郵件,表示有很多朋友還會想到我。 忙碌的才藝和補習,表示我能更多元的成長。 感謝有陰影陪伴身旁,表示我活在明亮的陽光下。
冷不下來的杏仁核
憂鬱症的部分病因是杏仁核過度的活化,不斷送出負面的 情緒所導致。努力做無情緒性的工作可以抑制杏仁核的活化, 也就是為什麼工作忙碌會使人忘卻痛苦的原因之一。
如何跳脫負面思考?
反駁(disputation)
對自己預設的負面想法進行反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面思考的力量
编者:Pingyu Yang
音乐:Meditation(Massenet)
E-mail文化传播网
“正面思考(Positive thinking)”已成为职场上越来越受重视的个人品质。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研究报告指出正面思考者的业绩比负面思考的高出88%,而负面思考者的离职率是正面思考者的3倍。
心理学者认为“正面思考”会激发正面的能量,使人以积极的、建设性的态度来面对生活和事业, 因
此更易取得成功。
所以要改变世界,改变自己的人生,首先应该改变自己的心态,改变自己的思考的方式。
只要思维是正面的,我们感染到的外界事物也会是美好的,光明的。
我们的人生也会是快乐的,积极的。
如果人生也有盈利和亏损的话,“正面思考”就是一种收入,“负面
明师说:“正面思考”会聚集正面的能量,提升自己,改善周遭,而“负面思考”则会吸引负面的能量……。
“正面思考”者看到的是阳光灿烂;
“负面思考”者看到的是透过太阳镜的色彩。
“正面思考”者的心态是阳光、乐观、开朗;“负面思考”者的心态是阴霾、悲观、抑郁。
“正面思考”者平静、感恩,心怀慈悲;
“负面思考”者以局部的不完美,否定整体,以不满替代感恩。
“正面思考”者感到生活充满幸福愉悦,“负面思考”者常怨天尤人、郁闷不乐。
“正面思考”者遇到失败,会做出积极的回应,重新站立起来,“负面思考”者遇到失败往往会放大“问题”,一蹶不振。
“正面思考”可以扩展我们的智慧, 增加我们的容忍度和创造力;
“负面思考”整日抱怨、批评,以至没有时间和精力来修正自己。
下面请看实验结果
日本科学家曾用水做实验。
拍摄了在不同环境下的水结晶照片,发现当对水说正面的话(如赞美,爱等)形成的结晶就很美,当对水说负面的话(如骂它等),形成的结晶就很难看。
当对水说“好美”,“要变漂亮”等正面词语时(或将这样的字条贴在盛水的杯子上),所形成的结晶就真得很美。
当对水表示“爱,感谢”时,形成的结晶也很美。
当对水表示“烦死了,杀死你!”时,形成的结晶就很恐怖。
对于人的试验:美国华盛顿心理实验室曾做过一种心理状态对生理健康影响的试验。
将一支玻璃管放在冰水杯中,管底朝下,管口朝上。
试验者从管口向管内呼气,气遇冷而凝结在管的内壁上,集聚成水。
如果受验人的心态是正面的,呼气凝成的水呈无色透明;如果受验人的心态是负面的,玻璃管中凝结的水会呈现各种不同的颜色(视悲观、愤怒、嫉妒、焦虑……等而不同),经过化学分析,它们都含致命的毒素。
试验表明:负面思维会在身体细胞中产生毒素;而正面思维能刺激细胞的新陈代谢,快速排除废物,充分吸取营养,因而产生精力、活力,常保青春健康。
所以,修心--保持正面思考也是最好的养身之道。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Robert Rosenthal)提出的皮格马利翁效应(Pygmalion Effect)的启示是:对一个人传递积极的期望,就会使他进步得更快,发展得更好。
反之,向一个人传递消极的期望则会使人自暴自弃,放弃努力。
赞赏和鼓励,认可和表扬,能增强人的自我价值,变得自信、自尊,获得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
父母、教师对孩子的教育也需以表扬和赞许为主调。
避免使用“你真笨”,“你太让我失望了”等负面的话语。
这样成长起来的孩子能发现自己的闪光点,积极向上,充分发展自己的潜能。
“皮格马利翁效应”的名言:“鼓励与赞美能使白痴变天才,批评与谩骂会使天才变白痴。
”
美国玫琳凯(Marykay)公司的总裁玫琳凯认为:“赞美是激励下属最有效的方式,也是上下沟通中最有效果的手段。
”这就是正面思考的力量--欣赏引导成功,抱怨导致失败。
一位成功的企业领导者,也必须是一位正面思考者。
洛克菲勒告诉世人,他的成功秘诀是他从来不会在员工犯错之后,盯着他们的错误大加指责。
他的一位生意合伙人爱德华·贝佛由于一时大意,在南美经营一桩生意时出了差错,使公司在一夜之间损失几百万美元。
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贝佛一定会遭到洛克菲勒的责骂。
但在事后,洛克菲勒只是对他说:“恭贺你保全了我们全部投资的60%,棒极了,我们没有办法做到每次都这么幸运。
让我们一起学会运用“正面思考”吧!
世界是美好光明的,人生是灿烂多姿的。
谢谢观赏更多精彩请点击这里访问
读书心得与您分享;图片选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