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2012届九年级学业质量检查语文试题-掌门1对1
泉州市2012年初三质检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2年泉州市初中学业质量检查语文试题一.积累与运用(35分)1.阅读下面一段话,按要求作答。
(7分)这是一场文化的盛宴,传承与创新荟.萃出一道“满汉全席”,令人目不暇.接的民俗大餐,散发着迷人的人间烟火味。
在众人精心“烹饪.”下,2012“闹元宵.·闽南文化周”办成了“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展开了刺桐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画卷。
(1)下列加点字读音不同..的一项是()(2分)A.荟.萃——杂烩.B、目不暇.接——瑕.疵C.烹饪.——任.务D、惟妙惟肖.——元宵.(2)下面表格中对应内容正确..的一项是()(3分)选项词语加点字笔画数字义A 传承.7 继续;接续B 迷.人9 分辨不清,失去判断能力C 盛.会11 隆重,盛大D 画卷.9 卷子(3)请根据选段内容运用对偶知识对出下句。
(2分)上句:民俗大餐荟萃“满汉全席”下句:2.古诗文默写。
(10分)①与君离别意,②,长河落日圆。
③足蒸暑土气,④,衡阳雁去无留意。
⑤欲渡黄河冰塞川,⑥,夜吟应觉月光寒。
⑦初极狭,才通人。
,。
,。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3.按提示填空。
(任选..3.处作答...)(3分)写景抒情散文总是将景和情有机地融为一体。
《春》把春天喻为娃娃、小姑娘、健壮的青年,表现春天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思想感情;《济南的冬天》抓住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描述出一幅幅,抒发作者的喜爱之情;《石榴》把石榴花比作夏天的心脏,赞扬了的品格和精神;《紫藤萝瀑布》由花儿自衰到盛感悟到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赞美了。
4.综合探究:神话故事。
(6分)课堂上,老师讲解分析道:“夸父为了让大地永远充满光明,不辞劳苦奋勇追赶太阳,最终渴死途中。
所以,‘夸父逐日’表现了夸父胸怀大志、英勇顽强的精神。
”小明小声嘀咕:“追赶太阳?夸父太不自量力了。
”老师接着道:“女娲炼五色石补天,表现了她改造天地的雄伟气魄和大无畏的斗争精神。
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2012届九年级学业质量检查语文试题

2012年惠安县初中学业班质量检查语文试题(本卷共20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友情提示:请认真作答,把答案准确地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积累与运用(35分)1.阅读下面一段话,按要求作答。
(6分)走过70余年岁月的孔庙,园内绿意森森,传统建筑掩.映绿林间,格外能彰.显孔庙古意,颇适合亲子同游。
棂星门的门板不见门神像,却装有108枚凸出的门钉,象征天上108星宿.,大门两侧有抱鼓石和一对蟠龙石柱,水车椟可见交趾.陶人物。
⑴下列加点字读音相同..的一项是()(2分)A.彰.显--重峦叠嶂.B.掩.映--偃.旗息鼓C.交趾.--不耻.下问D.星宿.--素.昧平生⑵下面括号中的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3分)A. 孔庙.(“庙”形查“广”部,共有八画)B.颇.适合(“颇”是副词,意指“很,相当地”)C.棂.星门(“棂”是形声字,可组成“窗棂”。
)D.蟠.龙(“蟠”音查“F”部,意指“盘伏”)⑶请根据你所居地....的某处景观,运用对偶知识对出下句。
(2分)上句:孔庙园掩映绿意间,下句:2.诗文默写。
(10分)⑴,往来无白丁。
⑵荡胸生层云,。
⑶水何澹澹,。
⑷,西北望,射天狼。
⑸,只缘身在最高层。
⑹几处早莺争暖树,?⑺春冬之时,则,。
绝巘多生怪柏,,。
3.按提示填空。
(任选三个人物作答,3分)小说人物形象具有典型性,总是以他(她)鲜明的特点反映着某一时代一群人的特性。
《故乡》中的杨二嫂,是的代表;《孔乙己》中的孔乙己,是的典型;《一厘米》中的陶影,是许多的模板;《小男孩》中的小男孩;是当今的缩影。
4.阅读以下材料,按要求完成探究题。
(6分)材料一:中秋节,中国传统节日,为每年农历八月十五。
这一天月亮满圆,象征团圆,又称为团圆节。
材料二:月饼,最初起源于唐朝军队祝捷食品。
但对中秋赏月,吃月饼的描述,是明代的《西湖游览志会》才有记载:“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
到了清代,关于月饼的记载就多起来了,而且制作越来越精细。
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九年级学业质量检查语文试题

惠安县初中学业班质量检查语文试题(本卷共20题;满分:0分,考试时间:0分钟)友情提示:请认真作答,把答案准确地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积累与运用(35分)1.阅读下面一段话,按要求作答。
(6分)走过70余年岁月的孔庙,园内绿意森森,传统建筑掩.映绿林间,格外能彰.显孔庙古意,颇适合亲子同游。
棂星门的门板不见门神像,却装有019枚凸出的门钉,象征天上019星宿.,大门两侧有抱鼓石和一对蟠龙石柱,水车椟可见交趾.陶人物。
⑴下列加点字读音相同..的一项是()(2分)A.彰.显--重峦叠嶂.B.掩.映--偃.旗息鼓C.交趾.--不耻.下问D.星宿.--素.昧平生⑵下面括号中的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3分)A. 孔庙.(“庙”形查“广”部,共有八画)B.颇.适合(“颇”是副词,意指“很,相当地”)C.棂.星门(“棂”是形声字,可组成“窗棂”。
)D.蟠.龙(“蟠”音查“F”部,意指“盘伏”)⑶请根据你所居地....的某处景观,运用对偶知识对出下句。
(2分)上句:孔庙园掩映绿意间,下句:2.诗文默写。
(分)⑴,往来无白丁。
⑵荡胸生层云,。
⑶水何澹澹,。
⑷,西北望,射天狼。
⑸,只缘身在最高层。
⑹几处早莺争暖树,?⑺春冬之时,则,。
绝巘多生怪柏,,。
3.按提示填空。
(任选三个人物作答,3分)小说人物形象具有典型性,总是以他(她)鲜明的特点反映着某一时代一群人的特性。
《故乡》中的杨二嫂,是的代表;《孔乙己》中的孔乙己,是的典型;《一厘米》中的陶影,是许多的模板;《小男孩》中的小男孩;是当今的缩影。
4.阅读以下材料,按要求完成探究题。
(6分)材料一:中秋节,中国传统节日,为每年农历八月十五。
这一天月亮满圆,象征团圆,又称为团圆节。
材料二:月饼,最初起源于唐朝军队祝捷食品。
但对中秋赏月,吃月饼的描述,是明代的《西湖游览志会》才有记载:“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
到了清代,关于月饼的记载就多起来了,而且制作越来越精细。
2012年福建省泉州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2年福建省泉州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语文试题整理录入:青峰弦月(本卷共18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友情提示:请认真作答,把答案准确地填写在答题卡上一、积累与运用(35分)1.阅读下面一段话,按要求作答。
(6分)“地下看西安,地上看泉州。
”在泉州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名胜古迹星罗棋布,文化遗产举世瞩目。
海丝史迹、宗教胜迹、古建筑奇观历经岁月洗礼,风雨沧桑,每块青砖绿瓦都铭刻着古城人民的智慧,闪耀着城市文明的光芒。
徜徉在如此诗意、如此魅力的城市,无不感受到她的风姿和神韵,无不感受到她的底蕴和历程,无不感受到她的内涵和气质。
(1)下列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组是( )。
(2分)A.名.胜莫名.其妙 B.举.世举.重若轻 C.奇观.洋洋大观. D.神韵.韵.调悠扬(2)下面所列内容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沧桑”中,“沧”字读音是cāng,笔画数为7画。
B.“徜徉”中,“徜”字读音是cháng,部首为“彳”。
C.“海丝”中,“丝”字读音是sī,部首为“一”。
D.“诗意”中,“诗”字读音是shī,最后一画为“ㄧ”。
(3)下面两个句子,哪个句子的表达效果好?为什么?(2分)①能感受到她的风姿和神韵、底蕴和历程、内涵和气质。
②无不感受到她的风姿和神韵,无不感受到她的底蕴和历程,无不感受到她的内涵和气质。
第句。
2.诗文默写。
(10分)①问君何能尔? ② ?留取丹心照汗青。
③海日生残夜,④,两北望,射天狼。
⑤,。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⑥令初下,;,;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3.按提示填空。
(4分)初中三年的语文学习,让我们明白了一些人生道理。
从不平凡的科学家邓稼先的事迹中,学到了;从《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中,认识到“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是;从小说人物李京京身上,学到了当美好的愿望遭到拒绝时,;从苏霍姆林斯基《给女儿的信》中,领会了。
4.综合性学习:桥文化。
(7分)桥文化丰富多彩,博大精深。
福建省泉州市初中语文学业质量检查试卷及答案中学试卷.doc

福建省泉州市初中语文学业质量检查试卷及答案中学试卷福建省泉州市初中学业质量检查语文参考答案5.(2分)①朝/服衣冠②今齐地/方千里(一处1分)6.(3分)①长(指身高)②偏爱③时(时候)7.(3分)A8.(5分)(1)(3分)邹忌对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的徐公相比,哪一个更美?”(补出主语、“孰与”各0.5分)(2)(2分)这是因为追念先帝对他们的特殊待遇,想要报答陛下。
(“追”、“殊遇”各0.5分)9.(3分)开张圣听(答“广开言路”或“纳谏”也可)(1分)。
劝谏方式上邹忌比较委婉(答“讽谏”或“类比”也可)(1分),诸葛亮直谏(1分)。
(若答“邹忌当面讽谏,诸葛亮以书信劝谏”也可)10.(6分)文章先说明什么是土壤重金属污染(2分),然后再例举土壤重金属污染物的来源(2分),最后说明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危害(2分)。
11.(3分)一是化肥、农药长期不合理使用(1分),二是大量的地膜残片滞留地中(1分),三是引用受到工矿业污染的污水灌溉(1分)。
12.(3分)不能删。
“可能”表示不确定(或“含有推测”)的意思(1分)。
用在这里表示不能确定重金属是否会永远在环境里循环(或“表示重金属永远在环境里循环只是一种可能性”)(1分),这样写避免了表达的绝对化,充分体现出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1分)。
[来源:学科网]13.(6分)居住的小院充满生趣;采花瓣染红指甲;衣服干净整齐熏染香味,补丁处绣上花;吃饭的餐具精致美丽;暗外的大床也雕出花样。
(任意答出3处即可)[来源:]14.(4分)“今天回忆起来,外婆还真有点诗人气质呢。
”“我童年生活在外婆家,原来是生活在美丽之中呀。
”(一句2分。
如答“许多年后,我回忆寄居在外婆身边的童年生活时,对这一点印象颇深”只得1分)。
2012福建泉州市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2012年福建省泉州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积累与运用(35分)1.(1)C (2)D (3)第②句。
用双重否定的句式来表达自己深刻的感受,语气更加强烈。
(或“运用排比句式增强语势,表达深刻的感受。
”)(句式1分,效果1分)2.①心远地自偏②人生自古谁无死③江春入旧年④会挽雕弓如满月⑤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⑥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3.鞠躬尽瘁、无私奉献的精神(或“从事科学研究所具备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在求知的过程中,必须具备实验精神不轻言放弃(或不灰心丧气),努力把握成功的机会爱情的真谛(或什么是真正的爱情)4.(1)①石拱桥②立交桥③鹊桥④人间天上的桥(2)气势恢宏桥长无与伦比诗情画意(或桥上桥下景物融为一体)(3)略5.(1)D (2)①b 鲁滨孙在巴西经营种植园,当上了庄园主。
(1分)因缺乏劳动力,他再次与人合伙远航,去非洲贩卖黑奴。
(1分)他以艰辛的付出、惊人的毅力、乐观的精神、超人的智慧创造了生存的奇迹。
二.阅读(55分)(一)6.B7.①通“桡”(携,带,拿)②非常十分③等到④客居、寓居8.湖上映出的影子,只剩下一道若有若无的长堤的痕迹,一个墨点般的湖心亭,和我那一片小草叶般的小舟,以及小舟上两三个如米粒般大小的人影罢了。
9.C10.有目标能努力重积累耐得住寂寞顶得住压力抗得住干扰(或“要有韧劲要有勇气要有定力”亦可)11.要点提示:①创造奇迹,酝酿神话(或享受胜利喜悦,达到理想高峰)②使人生厚实、充实12.首段直接提出中心论点,结尾处再次强化中心论点,主体部分更是处处紧扣中心论点反复强调。
(或“通过列举典型事例,假设推理和引用诗句来证明论点,从而使中心论点更加鲜明突出”。
若仅答“通过事实论据,道理论据来证明中心论点”的扣2分)(三)13.父亲对儿子夸“母校”父亲带儿子看“母校”儿子进了“母校”14.示例一:这部分的情节表现了父亲贫苦,艰难的生活现状(2分)是父亲希望儿子读“母校”的原因之一(或是父亲对“母校”的向往,追求美好生活的原因)(3分)示例二:这部分的情节表现了儿子的孝顺,懂事(2分)使下文儿子进“母校”等情节显得真实可信。
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届九级学业质量检查语文试题

2018 年惠安县初中学业班质量检查语文试题(本卷共20 题;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120 分钟)友谊提示:请仔细作答,把答案正确地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累积与运用(35 分)1.阅读下边一段话,按要求作答。
( 6 分)走过70 余年纪月的孔庙,园内绿意森森,传统建筑掩.映绿林间,分外能彰.显孔庙古意,颇合适亲子同游。
棂星门的门板不见门神像,却装有108枚凸出的门钉,象征天上108 星宿,大门双侧有抱鼓石和一对蟠龙石柱,水车椟可见交趾陶人物。
..⑴以下加点字读音同样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A. 彰显 -- 重峦叠嶂B.掩映 -- 消声匿迹C.交趾 -- 不耻下问D.星宿 -- 素不相识........⑵下边括号中的判断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3分)....A. 孔庙(“庙”形查“广”部,共有八画)B.颇合适(“颇”是副词,意指“很,相..当地”)C. 棂星门(“棂”是形声字,可构成“窗棂”。
)D. 蟠龙(“蟠”音查“F”部,意指..“盘伏”)⑶请依据你所居地的某处景观,运用对偶知识对出下句。
( 2 分)....上句:孔庙园掩映绿意间,下句:2.诗文默写。
( 10 分)⑴,来往无白丁。
⑵荡胸生层云,。
⑶水何澹澹,。
⑷,西北望,射天狼。
⑸,只缘身在最高层。
⑹几处早莺争暖树,?⑺春冬之时,则,。
绝巘多生怪柏,,。
3. 按提示填空。
(任选三个人物作答, 3 分)小说人物形象拥有典型性,老是以他(她)鲜亮的特色反应着某一时代一群人的特性。
《故土》中的杨二嫂,是的代表;《孔乙己》中的孔乙己,是的典型;《一厘 M》中的陶影,是很多的模板;《小男孩》中的小男孩;是此刻的缩影。
4. 阅读以下资料,按要求达成研究题。
(6分)资料一:中秋节,中国传统节日,为每年阴历八月十五。
这天月亮满圆,象征团聚,又称为团聚节。
资料二:月饼,最先发源于唐代军队祝捷食品。
但对中秋观月,吃月饼的描绘,是明代的《西湖旅行志会》才有记录:“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聚之义”。
2012年福建省泉州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

2012年福建省泉州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语文试题(本卷共18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友情提示:请认真作答,把答案准确地填写在答题卡上毕业学校姓名考生号一、积累与运用(35分)1.阅读下面一段话,按要求作答。
(6分)“地下看西安,地上看泉州。
”在泉州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名胜古迹星罗棋布,文化遗产举世瞩目。
海丝史迹、宗教胜迹、古建筑奇观历经岁月洗礼,风雨沧桑,每块青砖绿瓦都铭刻着古城人民的智慧,闪耀着城市文明的光芒。
徜徉在如此诗意、如此魅力的城市,无不感受到她的风姿和神韵,无不感受到她的底蕴和历程,无不感受到她的内涵和气质。
(1)下列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组是()。
(2分)A. 名.胜莫名.其妙B. 举.世举.重若轻C. 奇观.洋洋大观.D. 神韵.韵.调悠扬(2)下面所列内容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沧桑”中,“沧”字读音是cānɡ,笔画数为7画。
B.“徜徉”中,“徜”字读音是chánɡ,部首为“”。
C.“海丝”中,“丝”字读音是sī,部首为“一”。
D.“诗意”中,“诗”字读音是shī,最后一画为“亅”。
(3)下面两个句子,哪个句子的表达效果好?为什么?(2分)①能感受到她的风姿和神韵、底蕴和历程、内涵和气质。
②无不感受到她的风姿和神韵,无不感受到她的底蕴和历程,无不感受到她的内涵和气质。
2.诗文默写。
(10分)①问君何能尔?②?留取丹心照汗青。
③海日生残夜,④,西北望,射天狼。
⑤,。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⑥令初下,,;,;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3.按提示填空。
(4分)初中三年的语文学习,让我们明白了一些人生道理。
从不平凡的科学家邓稼先的事迹中,学到了;从《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中,认识到“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是;从小说人物李京京身上,学到了当美好的愿望遭到拒绝时,;从苏霍姆林斯基《给女儿的信》中,领会了。
4.综合性学习:桥文化。
(7分)桥文化丰富多彩,博大精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惠安县初中学业班质量检查语文试题-掌门1对1(本卷共20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友情提示:请认真作答,把答案准确地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积累与运用(35分)1.阅读下面一段话,按要求作答。
(6分)走过70余年岁月的孔庙,园内绿意森森,传统建筑掩.映绿林间,格外能彰.显孔庙古意,颇适合亲子同游。
棂星门的门板不见门神像,却装有108枚凸出的门钉,象征天上108星宿.,大门两侧有抱鼓石和一对蟠龙石柱,水车椟可见交趾.陶人物。
⑴下列加点字读音相同..的一项是()(2分)A.彰.显--重峦叠嶂.B.掩.映--偃.旗息鼓C.交趾.--不耻.下问D.星宿.--素.昧平生⑵下面括号中的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3分)A. 孔庙.(“庙”形查“广”部,共有八画)B.颇.适合(“颇”是副词,意指“很,相当地”)C.棂.星门(“棂”是形声字,可组成“窗棂”。
)D.蟠.龙(“蟠”音查“F”部,意指“盘伏”)⑶请根据你所居地....的某处景观,运用对偶知识对出下句。
(2分)上句:孔庙园掩映绿意间,下句:2.诗文默写。
(10分)⑴,往来无白丁。
⑵荡胸生层云,。
⑶水何澹澹,。
⑷,西北望,射天狼。
⑸,只缘身在最高层。
⑹几处早莺争暖树,?⑺春冬之时,则,。
绝巘多生怪柏,,。
3.按提示填空。
(任选三个人物作答,3分)小说人物形象具有典型性,总是以他(她)鲜明的特点反映着某一时代一群人的特性。
《故乡》中的杨二嫂,是的代表;《孔乙己》中的孔乙己,是的典型;《一厘米》中的陶影,是许多的模板;《小男孩》中的小男孩;是当今的缩影。
4.阅读以下材料,按要求完成探究题。
(6分)材料一:中秋节,中国传统节日,为每年农历八月十五。
这一天月亮满圆,象征团圆,又称为团圆节。
材料二:月饼,最初起源于唐朝军队祝捷食品。
但对中秋赏月,吃月饼的描述,是明代的《西湖游览志会》才有记载:“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
到了清代,关于月饼的记载就多起来了,而且制作越来越精细。
材料三:每逢中秋佳节临近,夜色阑珊中的厦门,大街小巷便会传出博饼时骰子撞碰瓷碗的悦耳叮当声。
厦门的“博饼”与民族英雄郑成功有关。
据传是300多年前,郑成功屯兵厦门,每到八月十五月圆之时,满怀反清复明之豪气的将士们,难免有思乡思亲之情。
为排解和宽慰士兵佳节思念家乡亲人之苦,郑成功的部下洪旭发明了一种博饼游戏,让士兵赏月博饼。
⑴从以上材料分析,中秋节吃月饼寄托哪些情感?请引用苏轼名句来诠释这种情感。
(3分)⑵近年,泉州中秋盛行放“孔明灯”。
这一习俗现在孔庙“祭孔”有何相通之意?(3分)5.名著阅读积累。
(9分)⑴下面有关名著的说法有错....的一项是()(2分)A.如来佛给观音菩萨三个金箍儿。
菩萨把紧箍儿戴上悟空的头,禁箍儿戴到牛魔王头上,金箍儿上了红孩儿的头。
B.板斧是黑旋风李逵的标志。
凡有人对他的身份有疑问,他都说,“你不信,只看我这两把板斧”。
“排头儿砍将去”是他的经典动作。
C.祥子有一对“出号”的大脚。
为了成为一名出色的车夫,他忍受疼痛,勤快地练腿,用两三个星期的工夫,终于拉得稳健、利落。
D.牛虻以一个顽强不屈的灵魂支撑着一个残破不堪的躯体,坚定走在革命道路上。
保尔从《牛虻》一书中读到他的不屈,获得激励,不再呻吟,学会坚强。
⑵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7分)卢俊义道:“先生息怒;卢某偶然戏言,愿得终听指教。
”吴用道:“从来直言,原不易信。
”卢俊义道:“卢某专听,愿勿隐匿。
”吴用道:“员外贵造,一切都行好运;独今年时犯岁星,正交恶限;恰在百日之内,要见身首异处。
此乃生来分定,不可逃也。
”卢俊义道:“可以回避否?”吴用再把铁算子搭了一回,沉吟自语,道:“只除非去东南方巽地一千里之外,可以免此大难;然亦还有惊恐,却不得大体。
”卢俊义道:“若是免得此难,当以厚报。
”吴用道:“贵造有四句卦歌,小生说与员外写於壁上;日後应验,方知小生妙处。
”卢俊义叫取笔砚来,便去白壁上平头自写。
吴用口歌四句道:“卢花滩上有扁舟,俊杰黄昏独自游。
义到尽头原是命,反躬逃难必无忧。
”当时卢俊义写罢,吴用收拾算子,作揖便行。
……出离店肆,对李逵说道:“大事了也!我们星夜赶回山寨,安排迎接卢员外去。
他早晚便来也!”①选段文字相关的回目名称是(2分)②吴用绰号是,也被称为“赛诸葛”。
他还与一伙好汉在“黄冈泥上巧施功”,干了一件大事:。
(2分)③吴用凭他的足智多谋化解了许多危机,请你结合另一情节....说说他化解哪些危机?(3分)二、阅读(55分)(一)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完成6-9题。
(15分)①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③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④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6.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3分)A. 百里奚举于市. B.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愿为市鞍马出门相扶将.C.人恒.过然后能改 D.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国恒.亡安.求其能千里也?7.下列加点词语法意义不同......的一组是()(2分)A.苦.其心志 B.入则无法家拂.士劳.其筋骨两岸连山,略无阙.处C.舜发.于畎亩之中 D.邑人奇.之帝感.其诚饿.其体肤8.翻译句子。
(6分)⑴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⑵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9.作者从哪些方面论证接受磨炼的益处?请分析②段与③段顺序不能对调的理由。
(4分)(二)阅读下文,完成10-13题。
(15分)蚯蚓之梦①有一天,我在祁连山下与一个林业专家说蚯蚓之梦。
林业专家告诉我,蚯蚓怎么感觉这个世界、蚯蚓有没有梦,都还是悬而未决的问题。
蚯蚓之梦是人关于蚯蚓并广及软体、无脊椎动物的梦,这是一个大梦啊!②最早认识到蚯蚓不倦地为土地耕耘的是农人,农人通过观察已经得知,蚯蚓吃进去的都是地上的垃圾,从落叶到小动物的腐尸,所以即便在饥荒的日子里,农人宁肯吃草也不吃蚯蚓。
不过,我们其实都间接地吃过蚯蚓。
中国南方农村好养鸭子,而蚯蚓便是鸭子的美食。
鸭子吃蚯蚓以后生的蛋及鸭肉都很鲜美。
③蚯蚓潜行于泥土中,这又使人觉得它行动诡秘、不光明正大。
人们潜意识中对蚯蚓更大的恐慌则是:它们会不会有一天齐心合力掀翻了地上的房屋?还有更可怕的则是想到死后的躯体,那是蚯蚓的美食。
其实,这是一种可怕的误解,使任何尸体腐烂、分解的这一工程,主要是肉蛆和微生物完成的。
④第一个小心翼翼地为蚯蚓说公道话的是18世纪的英国牧师吉尔伯特〃怀特。
他关于蚯蚓的结论是里程碑式的——“没有蚯蚓的土壤会迅速变冷、板结……贫瘠不堪”。
⑤1881年,达尔文的最后一部著作《腐殖上的形成》出版,这是100多年后对怀特的回应,也是当时当世唯一的系统研究蚯蚓的论著。
对达尔文来说,蚯蚓是如此迷人而且激动人心。
⑥首先是蚯蚓的数量之多。
达尔文的观测结果是:普通庭院中1英亩土地就有53767条蚯蚓,它们在土地表层嚼土打洞,每一条蚯蚓每天能吃掉相当于自身体重30%的枯枝败叶、微小生物和垃圾,然后又把它泄到地面,形成肥料。
而它们打出的通道对一块本来板结的土地而言,简直是一次新生般的苏醒,地底下开始流动氧气和水。
⑦蚯蚓的工作成果又如何呢?达尔文对这些粪便的计算结果是惊人的:在每英亩土地中每年由蚯蚓带到地面的肥土达18吨!不过在后来的尼罗河三角洲的一次勘察中,现代科研得出的结论是,在这个三角洲的蚯蚓每年翻土竟达每英亩1000吨。
⑧有蚯蚓翻耕过的土地上每年大约能形成一英寸厚的覆盖层,我们或可把这一英寸厚的覆盖层看做是腐殖土最初的原始积累,倘若没有这最初的原始积累,人的家园便是子虚乌有。
⑨除此以外,达尔文还得出一个更令人震惊的结论;蚯蚓还在默默地以自己创造性的劳动,替人类精心地掩埋并保存任何巨大的文物,使人类的历史不致灰飞烟灭。
这是因为蚯蚓的粪便和无数细小而众多的地洞造成的温情的塌陷,能够将某种文物逐渐、小心地掩埋。
对历史而言,掩埋就是保存。
⑩蚯蚓的居住地在距地表约1.5米的地方,离人类那么近,极大部分时间蚯蚓都在劳作,嚼土,挖掘。
蚯蚓的挖掘艺术..堪称举世无双,它的唯一工具是尖而有力的头顶,以其精致的结构插入各种细小的缝隙间,之后,蚯蚓便绷紧全身让头部像楔子一般挤开周围的泥土。
⑾一条一岁的蚯蚓长不过20厘米,蚯蚓中的寿星能活到十余岁。
很难想象有蚯蚓如此之强的生命力:它可以忍受体内高达70%的失水值,而当土地为洪水浸泡时蚯蚓可以在水中熬过100天。
然后便去耕耘,只要活着,就把硬土、枯枝、烂叶咀嚼,穿肠过肚。
⑿假如人类对蚯蚓宽容一些,多加爱护,不要任意践踏它们,不再以农药、化肥残害它们,告诉日本人吃蚯蚓是一种罪过,多给蚯蚓一点时间,比如300年到400年,蚯蚓就能把它们蛰居的这片土地的40厘米厚的表层,全部咀嚼一遍。
那将是肥土那将是新土。
⒀现在的问题是:人类残破的生存环境,在人类不改变自己的前提下,还能支撑多久?而蚯蚓本身的命运也着实令人担忧。
(选自《读者文摘》)10.什么是“蚯蚓之梦”?概括地讲,蚯蚓主要有哪两个作用?(6分)11.选文是如何体现科普说明文的准确和严谨的?请简析。
(3分)12.第⑩段把蚯蚓挖掘本领称为“艺术”,你从哪里看出来?(3分)13.文末说,“人类残破的生存环境,在人类不改变自己的前提下,还能支撑多久?”这句话给人类怎样的提醒?(3分)(三)阅读下文,完成14-19题。
(25分)布袋莲林清玄①七年前我租住在木栅一间仓库改成的小木屋,木屋虽矮虽破,却因风景无比优美而觉得饶有情趣。
②每日清晨我开窗向远望去,首先看到的是种植在窗边的累累木瓜树,再往前是一棵高大的榕树,榕树下有一片田园栽植了蔬菜和花圃,菜园与花圃围绕起来的是一个大约有半亩地的小湖,湖中不论春夏秋冬,总有房东喂养的鸭鹅在其中游嬉。
③我每日在好风好景的窗口写作,疲倦了只要抬头望一望窗外,总觉得胸中顿时一片清朗。
我最喜欢的是小湖一角长满了青翠的布袋莲。
布袋莲据说是一种生殖力强的低贱水生植物,有水的地方随便一丢,它就长出来了,而且长得繁茂强健。
布袋莲的造型真是美,它的根部是一个圆形的球茎,绿的颜色中有许多层次,它的叶子奇特,圆弧似的卷起,好象小孩仰着头望天空吹着小喇叭。
④有时候,我会捞几朵布袋莲放在我的书桌上,它没有土地,失去了水,往往还能绿很长的一段时间,而且它的枯萎也不像一般植物,它是由绿转黄,然后慢慢干去,格外惹人怜爱。
后来,我住处附近搬来一位邻居,他养了几只羊,他的羊不知道为什么喜欢吃榕树的叶子,每天他都要摘下一大把榕树叶去养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