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看新手指引(上)

合集下载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原理对教育的启示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原理对教育的启示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原理对教育的启示
条件反射原理是心理学家亚历山大·斯金纳提出的一个特定理论,它表明,给
予生物特定的刺激和回馈,可以改变其行为,斯金纳在他的心理学研究中,特别探讨了条件反射原理在教育中的运用及其对教育的启示。

一方面,斯金纳发现,经过一段时间的条件反射训练,适当的刺激就可以改变
学生的行为,通过训练可以让学生掌握技能。

举个例子,假如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换为一个有趣的游戏,给学生适当的红包作为奖励,根据条件反射原理,学生就会有一种强烈的愿望参与游戏,学习数学也变得有趣有乐趣,学习效果也就显著提高了。

另一方面,斯金纳指出,行为改变要获得持久的成效,教育者应当从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制定合理的训练时间,采取系统的反复训练,以期做到“让学生对刺激物有认识,对该行为有乐趣,乐意去做”。

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应该采取多种媒体来形成连贯性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不是唯技术主义,采用大量的重复及使用多种训练技巧,同时要控制行为,当学生出现不良行为时,应及时平和但有力地纠正,避免惩罚性及单一的训练形式,以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总的来看,斯金纳的条件反射原理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的科学性和原理
性可以为重要的情景、回归分析等方法推动实践,从而为我们的教育提供有效的思想指南。

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强化物和惩罚
反应 增加
反应 降低
刺激增强
积极强化 (呈现愉快刺激)
惩罚1 (呈现不愉快刺激)
刺激消除
消极强化 (消除不愉快刺激)
惩罚2 (消除愉快或强化刺激)
强化&惩罚
正强化
增加(+)满意刺激 “回答得很好,小明,你今天 可以得到一个五角星”
实施惩罚
增加(+)厌恶刺激 “大卫,安静一点!” “大卫,抄写我决不在上课时大 吵”100遍,并让家长签名。
连接着箱外的记录系统,次数与 时间; 食物的释放方式由实验者决定;
还可以控制灯光、声音、电击、 温度与湿度等。
《鸽子的迷信行为》
斯金纳的实验和巴甫洛夫的实验的不同:
1.斯金纳的动物受试者不是绑在架子上,而是放在 斯金纳箱内自由活动
2.动物的反应不是由已知的刺激物引起的,操作行 为是获得强化刺激(食物)的手段或工具。
你给孩子什么强化?
批评中长大的孩子,责难他人。 敌意中长大的孩子,喜欢吵架。 恐惧中长大的孩子,常常忧虑。 嘲笑中长大的孩子,个性羞怯。 猜忌中长大的孩子,容易妒嫉。 羞耻中长大的孩子,自觉有罪。
鼓励中长大的孩子,深具自信。 宽容中长大的孩子,能够忍耐。 称赞中长大的孩子,懂得感恩。 认可中长大的孩子,喜欢自己。 分享中长大的孩子,慷慨大方。 诚信中长大的孩子,理解真理。 公正中长大的孩子,极富正义。 尊重中长大的孩子,懂得尊敬。 友善中长大的孩子,不但爱他人也爱自己。 信赖中长大的孩子,不但信任他人也信任自己。
一级强化物和二级强化物
一级强化物:满足人类基本生理需求,如
食品、饮料、依恋物、亲抚等。
强化物
二级强化物: 与一级或其他 二级强化物联 系,获得强化 价值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1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的主要观点斯金纳是著名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的创始人。

其理论是基于他自己发明的“斯金纳箱”做的实验提出的。

他认为,学习的实质是反应概率的变化,而强化是增强反应概率的手段。

如果一个操作出现以后,有强化刺激尾随,则该操作的概率就增加;已经通过条件作用强化了的操作,如果以后不再有强化刺激尾随,则该操作的概率就减弱,甚至消失。

这就是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过程。

2.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斯金纳认为人和动物的行为有两类: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

应答性行为是由特定刺激引起的,是不随意的反射性反应,是经典性条件作用的研究对象;而操作性行为则不与任何特定刺激相联系,是有机体自发做出的随意反应,是操作性条件作用的研究对象。

在日常生活中,人的行为大部分都是操作性行为,操作性行为主要受强化规律的制约。

(1)强化强化也是一种操作,强化的作用在于改变同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而强化物则是指能够提高反应概率的刺激物,它们的呈现或撤除能够增加反应发生的概率。

强化有正强化(实施奖励)与负强化(撤销惩罚)之分。

①正强化与负强化。

正强化是指个体在做出某种反应之后,给他一个愉快刺激(实施奖励),从而增加其类似行为出现的概率。

负强化是指个体在做出某种反应之后,令其摆脱厌恶刺激(撤销惩罚),从而增加其类似行为出现的概率。

②普雷马克原则。

在选择强化物时,可以遵循普雷马克原则,又称祖母的法则,即用高频的活动作为低频活动的有效强化物,通俗讲就是:首先做我要你做的事情,然后才可以做你想做的事情。

如学生必须写完作业才能看动画片。

(2)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都是负强化的条件作用类型。

①逃避条件作用。

当厌恶刺激或不愉快情境出现时,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从而逃避了厌恶刺激或不愉快情境,则该反应在以后的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便增加。

如看见路上的垃圾后绕道走开,感觉屋内人声嘈杂时暂时离屋等。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
动物在箱内可自由活动, 当它压杠杆或啄键时,就 会有一团食物掉进箱子下 方的盘中,动物就能吃到 食物 先有反应(R)后有刺激(S)
第十七页,共39页
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反射
刺激型条件反射 应答型行为:由已知刺激引 起反应
反应型条件反射 操作性行为:反应不是由已知的 某种刺激物引起的,好像是自发的反应
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二级强化物:任何一个中性刺激如果与一级 强化反复联合,它就能获得自身的强化性质
诸如:金钱、音乐、分数 条件强化:任何一个中性刺激如果与一个强化刺激反复联合,那 么它也获得了强化的性质。最典型:金钱
第二十五页,共39页
“要保持行为的强度,就必须强化” “如果一个已经通过条件化而增强的操作性活动 发生之后,没有强化刺激物出现,它的力量就会 削弱”
间隔式强化比连续式强化居高的反应率和较低的消退率 固定时距式由于有一个时间差,此后组建加快反应速率,直至 下一次强化到来
固定比例对稳定的反应率有益,变化比例对维持稳定和 高反应率最有效
相比固定强化方式,变化强化方式作用下行为消退的更慢
第三十四页,共39页
教学中的应用——程序教学
第三十五页,共39页
童年生活
斯金纳从小喜爱发明创造,富有冒险精神。 15岁时曾与几个小伙伴驾独木舟沿河而下,
漂流300英里。 试制过简易滑翔机。
曾把一台废锅炉改造成一门蒸汽炮,把土豆和
萝卜当炮弹射到邻居的屋顶上。
第六页,共39页
少年时期理想志向
1926年为止汉密尔顿学院学艺术和语言学。想成为作家。
拜读了伊万·巴甫洛夫和约翰·华生的著作,开始对人类和 动物的行为感兴趣。
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负强化物:反应相依随的刺激从环境中被排 除时能增强该反应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h
25
谢 谢!
h
26
感谢下 载
h
27
h
6
强化原理
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的重要内容。 行为变化是由强化导致的,要控制行为 就要对强化进行控制。强化是否成功,
与强化物与强化方式分不开。

7
一、正强化与负强化
正强化:环境中呈现因其满意结果的刺激, 使得行为平率增加。
负强化:移除环境中的厌恶刺激,使得行为 平率增加。
普雷马克原理(祖母原则)
h
行为契约法:由教师和学生之间形 成的一种约定,内容包括:学生应 该做到哪些具体的行为以及做到之 后可以获得的奖励。
• 成效:让学生学会制定合理的目标,遵守
双方协定。
h
20
要点:
• 教师一定要遵守约定的行为,这样才可以
作为学生改变的强化物。
• 双方公平协商契约,有明确的开始和结束
时间,对期望行为的描述和结果。
h
24
对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 的评价:
• 优点:克服了联结派学说的局限,对强化进行了
严格的实验和理论研究。扩展了联结派心理学家 的眼界,加深了人们对行为习得机制的理解,使 人们能成功地预测、控制、塑造和矫正行为。
• 缺点:缺乏对人类学习的内部机制和过程的关注,
将人等同于学习机器,将所有学习行为简单的归 结为操作性条件反射,过于狭隘。
家科学奖; • 1971年获美国心理学会基金会颁发的金质
奖章。
h
3
经典实验
斯金纳箱由桑代克迷笼改装而来, 是斯金纳为了验证操作性条件反射而设计 的动物实验仪器。
h
4
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观点
一、操作性条件反射观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正强化 (愉快刺激) 惩罚 (不愉快刺激)
负强化 (不愉快刺激) 惩罚 (愉快刺激)
反应降低
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的应用
在教学中的应用:代币法,行为契约法
代币法: 用真正奖励物的暂时替代物来强化 行为的一种方式,在低年级学生的 行为塑造中效果显著。
代币法的优点:
• 学生需要保持正确行为的持续,获得代币
面对要选用纸 巾抹面(情景)
却使面部留下纸 巾碎屑,十分尴 尬(刺激)
女主角采用 劣质纸巾 (反应)
面对要选用纸 巾抹面(情景)
面部没有纸巾碎 屑,容貌依然美 丽(强化刺激)
女主角采用 Tempo纸巾 (反应)
强调 Tempo纸巾 耐湿
其他品牌纸巾
湿水后容易有纸碎屑
通过比较发现,使用Tempo纸巾更能避免尴尬情况,这种强 化刺激下,消费者会倾向于购买该款纸巾。
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经典实验
斯金纳箱由桑代克的迷笼改装而来,是 斯金纳为了验证操作性条件反射而设计的 动物实验仪器。
知道上一张图片的原理,简单说明一下。
操作性条件反射示意图
辨别性刺激 (杠杆)
操作性反应 (压杠杆)
强化刺激 (食物)
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观点
一、操作性条件反射观 应答性行为 行为主义 操作性行为 应答性条件发射

谢!
的积累,并最终获得真正奖励,这能够有 效提高良好行为的出现频率。
行为契约法:由教师和学生之间形 成的一种约定,内容包括:学生应 该做到哪些具体的行为以及做到之 后可以获得的奖励。
• 成效:让学生学会制定合理的目标,遵守
双方协定。
在商业中的应用 一群男女在中式酒楼吃饭,其中一位可能不擅长使用筷子,当他夹大 块的的肉的时候,不小心,肉掉进女主角的茶杯内,因而令茶杯里的 茶四溅,女主角被茶水溅了一脸。当她用劣质的纸巾抹面,那些纸巾 湿了却仍有些纸屑留在她的脸上,令全场男士看着她,非常尴尬,甚 至强忍着笑。后来她也发现了,更觉失礼人前。此时广告出现一个左 右比较的分割画面,以Tempo和其他品牌的纸巾进行比较,结果自然 是使用Tempo纸巾能够维持容颜的美丽。

第一节 操作性条件反射论

第一节 操作性条件反射论
17
变动比率
• 不同的强化方式所导致的行为习得的速度、行为反应
的强度和行为消退的速度是不同的。 • 所以,可以根据学习过程的实际要求,来选择强化类 型和决定何时、怎样给予强化(将不同的强化方式组 合起来使用)。 • 实验表明,建立某一操作反应的最佳的训练组合可能 是:最初使用连续强化,然后是固定时间间隔强化, 最后是变化比例强化。
• 分化使个体学会辨别发生反应的前提条件,在合适 的时间和情境下,做出合适的情境反应,而避免出 现不恰当的行为(好心办坏事)。如:礼貌、机智、 有分寸等。
23
• 三、行为的塑造和矫正 • 对于复杂的行为,斯金纳提出了“强化相倚原理”, 把复杂行为分解成一系列小的循序渐进的步骤,精确 地安排强化的组合方式,逐渐向目标逼近,学习过程
第一节
操作性条件反射论
1
一、操作性条件反射与人类行为的学习 二、强化理论
(一)强化、强化物及其作用
2
(二)建立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原则
• 1.任何反应若有强化刺激随后呈现,都有重复出 现的倾向。
• 2.强化刺激可以是增加操作反应的概率的任何刺 激物。 • 这两条原则可以用来解释人类学习的许多现象。 • ∴个人的性格、社会规范、价值观等,实际上是 被社会强化了的个人特征、行为方式和观念积淀 而成的。
5
负强化与惩罚的区别 负强化 惩罚
通过厌恶刺激的排除来增 1.通过厌恶刺激的呈现来降低反应 加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 在将来发生的概率。 2.惩罚并不能使行为发生永久性的 改变,只能暂时抑制行为。
▲惩罚的效果如何?
6
• 惩罚的有效性也是有限的。 • 首先,惩罚不能教给人恰当的行为,只是减少了不合 乎希望行为的发生率。惩罚爱打人的孩子,还不如教 给他用别的方法对付使他受挫的情境。 • 第二,为了有效,惩罚必须是即时性和恒常性的。 • 当孩子出现问题行为时,应立即惩罚,而不是“等你 爸回来再收拾你”。 • 惩罚还必须要有相当的力度,并且在每一次不合希望

简述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简述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简述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是心理学中一种关注行为习得的理论。

它强调环境刺激对行为产生的直接影响,并研究行为习得的过程。

该理论由俄国心理学家伊凡·巴甫洛夫在19世纪末发展起来,对后来的行为主义心理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的基本原理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的基本原理是基于一个简单的关联:刺激和响应之间的关系。

在学习过程中,特定的刺激会触发特定的反应,这种关联在重复的刺激和响应之间逐渐加强。

巴甫洛夫的实验中,他用狗作为实验对象,刺激是食物,而反应是狗分泌唾液。

实验中,巴甫洛夫在给狗提供食物之前,先用一个中性刺激(例如响铃)作为条件性刺激。

经过多次重复,狗开始将响铃与食物的到来联系起来,当听到响铃时,狗就开始分泌唾液,即使没有食物的出现。

这个实验表明,刺激间的关联可以导致主体对特定刺激作出反应。

这种关联过程被认为是行为习得的基础。

操作性条件反射的习得过程操作性条件反射的习得过程有几个关键阶段。

1.增强阶段:在此阶段,条件性刺激与非条件性刺激同时出现,这样就建立了两者之间的联系。

例如,巴甫洛夫的实验中,响铃和食物同时出现。

2.正确阶段:在此阶段,当主体正确响应条件性刺激时,会获得非条件性刺激,这样就进一步加强了两者之间的关联。

3.稳定阶段:在此阶段,主体已经习得了刺激和响应之间的联系,并且可以持续稳定地表现出相应的行为。

4.消退阶段:在这个阶段,如果条件性刺激不再提供非条件性刺激,主体对条件性刺激的反应会逐渐减弱,最终消失。

操作性条件反射与经典条件反射的区别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和经典条件反射理论都关注刺激与响应之间的关联,但它们存在一些不同之处。

经典条件反射是指主体对无意识刺激的反应,而操作性条件反射是指主体有意识地选择和控制行为,以获得特定的结果。

在经典条件反射中,刺激和反应的关系是被动的,主体无法控制刺激的出现。

而在操作性条件反射中,主体可以通过自己的行为来控制刺激的出现和结果的获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戏当然可以对每一个系统都做详细的指引,但指引多了就会烦人、同时也削弱了玩家自行探索的乐趣。

所以存在必要的指引是新手指引生效的首要条件。

而避免出现遗漏必要的新手指引,我们可以通过对新玩家做新手测试或内部跑查查漏查冗。

②刺激呈现第二层:指引被注意到
有了指引之后,接下来一步就是让玩家看到指引。

看起来这点也很简单,但成功路上暗坑却不少。

◆指引信息不突出,无法与背景或其它游戏内的非指引内容区别出来:用与游戏背景相近的颜色做新手指引,看起来整个游戏的设计风格比较统一没错,但一时没留意到错过指引的相信也大有人在。

◆出现时长不合理,在玩家注意到指引之前指引已经消失:啪啪啪连续按跳过指引的事情别告诉我你没干过,但如果被啪掉的内容里有重要的信息那就悲剧了。

◆出现时机不合理,指引出现的同时也出现其它干扰玩家注意指引的信息:这个可以说是最常见的情况了,刚进去游戏(主要是MMO)一堆系统公告、玩家聊天、系统提醒、浮动图标外加到处都是的冒泡提示,真正需要的新手指引就被淹没掉了。

避免新手指引在这一步失效,我们可以以重要性与上手难度为据,匹配学习点与指引强度;规范化指引出现与消失条件/时间,在有效传达指引信息的同时,做到玩家注意力与信息接收量负载尽量均匀。

2、信息处理
玩家看到了新手指引信息之后需要处理、理解,以下两种情况则对信息处理不利:
◆指引内容无法被玩家理解,或理解有误(例如表述、措辞不当)
◆指引的呈现方式对玩家理解造成障碍(文字太长太密集、指引被遮挡等)
我们需要优化指引内容与其呈现方式,尽量做到易于消化,避免玩家在理解指引上出现问题或障碍。

3、操作发生
玩家看到了指引也理解了之后,除了补充性指引仅是想让玩家有个印象之外,大部分的新手指引都是希望玩家按照指引操作的,到了这一步,对“玩家按照指引的内容操作”这个目标不利的情况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无法按照指引内容操作:测试期或者迭代糟糕的游戏会出现的低级错误,比如指引指向的东西或者入口并不存在。

◆感觉指引内容难以被正确操作而直接放弃:例如一次性指引步骤太复杂、所需操作门槛高等原因,让玩家觉得自己无法成功。

◆玩家认为指引对他目前的情况没有帮助:指引对当前的情况没有帮助(当背包满需要卖东西的时候出现了如何快速击败精英怪的指引,相信看到指引的人心里面都会有1000只某生物奔腾而过)。

在这一步我们的预防新手指引失效的措施可以有:
①确保指引的有效性,杜绝“无法按照指引内容操作”的情况(可通过内部跑查查出)
②保指引的可操作性,尽量做到让玩家感觉易于操作。

当学习点操作本身特性导致无法实现时,可考虑拆分步骤、重复指引等方式(易于操作:同一时间内只有一个注意点、只需记忆一条信息、只需进行一个操作)
③优化指引呈现形式与消失判断,尽量不影响(如遮挡、阻碍)熟练玩家的游戏进程(可通过对同类型游戏的熟练玩家的新手测试检查)
④化指引出现条件判断,尽量贴近玩家游戏进程当前的需求(可通过内部跑查或玩家测试来检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