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含答案
山西省太原市高三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8 小题,每题 5 分,共40 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选项正确。
年11月19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将俩颗北斗全世界导航卫星(即北斗三号卫星)发射升空,标记着我国北斗三号基本系统部署达成。
此次发射的北斗三号系统第18颗和第19颗卫星,属于中圆地球轨道(介于近地轨道和同步静止轨道之间)卫星。
当卫星在轨正常运行时,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第18颗卫星的加快度大于地球表面的重力加快度第18颗卫星的运行速度介于第一宇宙速度和第二宇宙速度之间第19颗卫星的周期小于静止轨道卫星的周期第19颗卫星遇到地球的万有引力小于同质量静止轨道卫星遇到地球的万有引力【答案】C【分析】【剖析】依据比较加快度关系;第一宇宙速度是全部围绕地球运行的卫星的最大围绕速度;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比较周期关系;卫星的质量不确立,不可以比较万有引力的大小。
【详解】依据可知第18颗卫星的加快度小于地球表面的重力加快度,选项A错误;第一宇宙速度是全部围绕地球运行的卫星的最大围绕速度,则第18颗卫星的运行速度小于第一宇宙速度,选项B错误;依据开普勒第三定律可知第19颗卫星的周期小于静止轨道卫星的周期,选项C正确;由万有引力定律得,因卫星的质量相等,半径小的,万有引力大,第19颗卫星遇到地球的万有引力大于同质量静止轨道卫星遇到地球的万有引力,选项D错误;应选 C.2.在建筑装饰中,工人用磨石对圆弧内壁进行迟缓向上打磨,当磨石运动到图示O地点时,工人对磨石的作使劲的方向可能指向(y轴垂直墙壁)A.x轴正方向B.第一象限C.第二象限D.第四象限【答案】B【分析】【剖析】对磨石受力剖析,找到除工人对磨石的作使劲的其他力的协力方向,依据均衡知识求解.【详解】对磨石受力剖析:向下的重力、内壁对磨石的沿y轴负方向的弹力,沿x轴负向的摩擦力,三个力的协力方向必定在第三象限,可知人对磨石的作使劲与此三个力的协力等大反向,则必定在第一象限;应选B.3.如图,等量同种电荷A、B固定在同一水平线上,圆滑绝缘杆竖直固定,与AB连线的中垂线重合,C、D是绝缘杆上的俩点,且A C=AD,一带负电的小球(可视为点电荷)套在绝缘杆上,从C点无初速开释运动到D的过程中,以下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小球的加快度先增大后减小小球的加快度保持不变杆对小球的弹力向来增添小球的机械能先增大后减小【答案】D【分析】【剖析】本题重点是知道等量同种电荷连线中垂线上的场强散布,从连线中点向双侧中垂线先增添后减小,联合牛顿第二定律剖析加快度;小球只有重力和电场力做功,则电势能和机械能之和守恒.【详解】设AB连线的中点为O,则沿CO方向的场强可能先增添后减小,也可能向来减小,则带负电的小球,从C到O 运动时,加快度可能先增添后减小,也可能向来减小;同理带负电的小球,从O到D运动时,加快度可能先减小后增添,也可能向来减小;选项AB错误;两边电荷对小球的引力老是相等的,故杆对小球的弹力老是零,选项C错误;电场力先对小球做正功,后做负功,则电势能先减小后增添,因小球只有重力和电场力做功,则电势能和机械能之和守恒,则小球的机械能先增大后减小,选项D正确;应选 D.4.在倾角为的山坡顶端,小明先后以v0和2v0水平速度抛出质量同样的石块,石块两次均落在山坡上,则先后两次落到山坡上的石块的动能之比为A.1:4B.1:C.1:2D.1:2【答案】A【分析】【剖析】两球都做平抛运动,落在斜面上时,竖直位移与水平位移之比等于tanθ,由此列式获得飞翔时间与初速度的关系,依据v y=gt求解竖直速度,进而求解合速度;依据动能表达式判断动能的关系.【详解】两球都做平抛运动,落在斜面上时,有得,;落到斜面,落到斜面上的动上时的竖直分速度;合速度能;因两石块初速度之比为1:2,则落到斜面上的动能之比为1:4;应选 A.【点睛】解决本题的重点是要掌握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上的运动规律,抓住竖直5.位移与水平位移的关系求平抛运动的时间.找到动能的表达式进行议论。
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含答案)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三物理试题 2017年1月(考试时间10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第1~6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7~10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在物理学的发展中,关于科学家和他们的贡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亚里士多德首先将实验事实和逻辑推理(包括数学推演)和谐地结合起来 B .笛卡尔对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做出了贡献C .哥白尼通过对行星观测记录的研究,发现了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D .库仑首次采用电场线的方法形象直观地描述电场,电流的磁效应是法拉第首次发现 2.在吊环比赛中,运动员有一个高难度的动作,就是先双手撑住吊环(此时两绳竖直且与肩同宽),然后身体下移,双臂缓慢张开到如图所示位置。
吊环悬绳的拉力大小均为F T ,运动员所受的合力大小为F ,则在两手之间的距离增大 过程中 ( )A .F T 减小,F 增大B .F T 增大,F 增大C .F T 减小,F 不变D .F T 增大,F 不变3.2016年8月16日1时40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运载火箭成功将世界首 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发射升空,将在世界上首次实现卫星和地面之间的量子通信。
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由火箭发射至高度为500km 的预定圆形轨道。
此前,6月在西 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第二十三颗北斗导航卫星G 7。
G 7属地球静止轨道卫星(高度为 36000km ),它将使北斗系统的可靠性进一步提高。
关于卫星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这两颗卫星的运行速度可能大于7.9km/sB .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的向心加速度比北斗G 7大C .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的周期比北斗G 7大D .通过地面控制可以将北斗G 7定点于赣州市的正上方4.从地面上以初速度v 0竖直上抛一质量为m 的小球,若运动过程中受到的空气阻力与其速率 成正比,球运动的速率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t 1时刻到达最高点,再落回地面,落地速 率为v 1,且落地前小球已经做匀速运动,则在整个运动过程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B .小球的加速度在上升过程中逐渐减小,在下降过程中也逐渐减小C .小球抛出瞬间的加速度大小为(1)g +v v 01D .小球被抛出时的加速度值最大,到达最高点的加速度值最小5.如图所示,直线MN 是某电场中的一条电场线(方向未画出)。
2017山西物理真题(含答案)

2017山西物理真题(含答案)二、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请选出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11.下列数据是小明对教室中相关物理量的估测,其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D )A.室温约48℃ B.一张理综答题卡的质量约500gC.门的高度约4m D.一盏日光灯的额定功率约40W12.位于我省永济市普救寺中的莺莺塔如右图所示,它是我国现有的四大回音建筑之一。
若游人在塔附近的一定位置以两石相击,便可听到“呱、呱”的回声,类似青蛙鸣叫,并且声音也变得格外响亮。
关于此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以两石相击”主要是空气振动发声B.“类似青蛙鸣叫”是指音色相近C.“变得格外响亮”是指音调变高D.“呱、呱”的回声一定是噪声13.夏天,小明从冰箱冷冻室中取出几个冰块,放入盛有常温矿泉水的杯中,过一会儿,他用吸管搅动冰块,发现这几个冰块“粘到一起了”,如右图所示。
其主要成因是(B)A水的比热容较大B.水的凝固C.水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D.水的汽化14.下列四种情景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C )A.墙上的“手影” B.错位的“钢笔” C.镜中的“我” D.变大的“字”15.关于家庭电路和安全用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所有家用电器的外壳都需要接地B.家庭电路中各个用电器都是串联的C.使用试电笔判断哪条导线是火线时,手要按住笔尾金属体D.若空气开关“跳闸”,一定是电路中出现了短路16.小明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缩小的像,然后他把燃烧的蜡烛和光屏互换位置,这时光屏上能看到( A )A.倒立、放大的像B.倒立、缩小的像C.正立、放大的像D.正立、缩小的像17.下列工具属于省力杠杆的()A.瓶盖起子B笤帚C.筷子D.船桨18.小明在一块有机玻璃板上安装了一个用导线绕成的螺线管,在板面上均匀撒满铁屑,通电后轻敲玻璃板,铁屑的排列如右图所示。
山西省太原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理试题含解析

太原市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末考试数学试卷(理科)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已知集合{}{}0,1,|12A B x x ==-≤≤,则AB =A. {}0,1B. {}1,0,1-C. []1,1-D.{}12.设复数21iz i=+,则其共轭复数为 A. 1i -- B. 1i - C. 1i -+ D.1i +3.给出下列命题:①若数列{}n a 为等差数列,n S 为其前n 项和,则232,,n n n n n S S S S S --是等差数列; ②若数列{}n a 为等比数列,n S 为其前n 项和,则232,,n n n n n S S S S S --是等比数列; ③若数列{}{},n n a b 均为等差数列,则数列{}n n a b +为等差数列; ④若数列{}{},n n a b 均为等比数列,则数列{}n n a b ⋅为等比数列 A. 1 B. 2 C. 3 D.44.设,αβ为两个不同的平面,l 为直线,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l l ααβα⊥⇒⊥ B. ,//l l ααβα⊥⊥⇒ C. //,////l l ααββ⇒ D. ,//l l ααββ⊥⇒⊥5.已知sin 0αα=,则tan 2α=A.3 B. 3- D.6.执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输入1,5x n =-=,则输出s = A. -2 B. -3 C. 4 D.37.如图是一个棱锥的正视图和侧视图,则该棱锥的俯视图可能是8.将函数()2cos sin f x x x x +的图象上各点的纵坐标不变,横坐标变为原来的2倍,再沿x 轴向右平移6π个单位,得到函数()y g x =的图象,则()y g x =的一个递增区间是A. 5,66ππ⎡⎤-⎢⎥⎣⎦ B. ,22ππ⎡⎤-⎢⎥⎣⎦ C. 4,123ππ⎡⎤-⎢⎥⎣⎦ D. ,04π⎡⎤-⎢⎥⎣⎦9.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AC 与BD 交于点O ,E 是线段OD 的中点,AE 的延长线与CD 相交于点F ,则AF =A.1142AC BD + B. 1124AC BD + C. 1223AC BD + D. 2133AC BD +10. 已知平面区域()33,,32233x y D x y z x y x y x y ⎧⎫⎪⎪+≥⎪⎪==-⎨⎬-≤⎪⎪⎪⎪+≤⎩⎭,若命题()00",,"x y D z m ∃∈>为假命题,则实数m 的最小值为 A.34 B. 74 C. 214 D. 25411.如图,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绕其体对角线1BD 旋转θ之后与其自身重合,则θ的值可以是 A.56π B.34π C.23πD.35π12.已知()22,01,0x x e ax x f x ax x e⎧+>⎪=⎨-<⎪⎩,若函数()f x 有四个零点,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A. 1,e ⎛⎫-∞- ⎪⎝⎭B. (),e -∞-C. (),e +∞D. 1,e ⎛⎫+∞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90分)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3.数据0.7,1,0.8,0.9,1.1的方差是 .14.七名同学战成一排照相,其中甲、乙二人相邻,且丙、丁两人不相邻的不同排法总数为 .15.已知数列{}n a 的前n 项和()221nn n S a n N*=-+∈,则其通项公式na= .16.已知,,a b c 分别是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BC 边上的高为2a ,则cb的最大值为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或推理、验算过程.17.(本题满分12分)已知数列{}n a 是首项为1的单调递增的等比数列,且满足3455,,3a a a 成等差数列. (1)求{}n a 的通项公式;(2)若()()31log n n n b a a n N *+=⋅∈,求数列{}n n a b ⋅的前n 项和n S . 18.(本题满分12分)如图,已知AD 是ABC ∆内角BAC ∠的角平分线. (1)用正弦定理证明:AB DBAC DC=; (2)若120,2,1BAC AB AC ∠===,求AD 的长.19.(本题满分12分)甲、乙两人玩一种游戏,游戏规则如下:先将筹码放在如下表的正中间D 处,投掷一枚质地均匀的硬币,若正面朝上,筹码向右移动一格;若反面朝上,筹码向左移动一格.(1)将硬币连续投掷三次,现约定:若筹码停在A 或B 或C 或D 处,则甲赢;否则,乙赢.问该约定对乙公平吗?请说明理由.(2)设甲、乙两人各有100个积分,筹码停在D 处,现约定:①投掷一次硬币,甲付给乙10个积分;乙付给甲的积分数是,按照上述游戏规则筹码所在表中字母A-G 下方所对应的数目;②每次游戏筹码都连续走三步,之后重新回到起始位置D 处. 你认为该规定对甲、乙二人哪一个有力,请说明理由. 20.(本题满分12分)如图,在六面体1111ABCD A B C D -中,,M N 分别是棱1111,A B B C 的中点,平面ABCD ⊥平面11A B BA ,平面ABCD 平面11B C CB . (1)证明:1BB ⊥平面ABCD ;(2)已知六面体1111ABCD A B C D -53cos 5BAD ∠=,设平面BMN 与平面11AB D 相交所成二面角的大小为θ求cos θ.21.(本题满分12分)已知函数()()ln x xf x ax x a R e =-∈在1x =处的切线方程为()11.y bx b R e=++∈(1)求,a b 的值;(2)证明:()2.f x e<(3)若正实数,m n 满足1mn =,证明 :()112m n m n e e+<+. 请考生在第22、23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做,则按照所做的第一题给分;作答时,请用2B 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的题号涂黑。
太原市高三上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卷 D卷(模拟)

太原市高三上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卷 D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9题;共22分)1. (2分) (2017高一上·常州开学考) 如图所示,为某物体的速度~时间图象,已知t2=2t1 , t3=3t1 .若将该物体的运动过程的位移~时间图象表示出来,下列四幅图象中正确的是()A .B .C .D .2. (2分) (2019高二上·长治月考) 通电直导线A与圆形通电导线环B固定放在同一水平面上,通有如图所示的电流,则()A . 直导线A受到的安培力大小为零B . 直导线A受到的安培力大小不为零,方向水平向右C . 导线环B受到的安培力的合力大小为零D . 导线环B受到的安培力的合力大小不为零,其方向水平向右3. (2分)如图,A、B为地球的两颗卫星,它们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其轨道半径满足。
、、、分别表示它们的环绕速度大小,向心加速度大小、周期和质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 vA<vBB . aA<aBC . TA<TBD . mA<mB4. (2分) (2016高二上·威海开学考) 如图所示为电场中的一条电场线,A、B为其上的两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 EA与EB一定不等,φA与φB一定不等B . EA与EB可能相等,φA与φB可能相等C . EA与EB一定不等,φA与φB可能相等D . EA与EB可能相等,φA与φB一定不等5. (2分)如图所示,质量相同的A、B两物体分别从静止开始落下两口井甲和乙,已知甲井比乙井深,以地面为零势能面,则两物体落到井底时,它们的重力势能、的关系是()A .B .C .D . 无法比较6. (3分)(2017·吉林模拟)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β衰变现象说明电子是原子核的组成部分B . α粒子散射实验揭示了原子具有核式结构C . 氢原子核外电子轨道半径越大,其能量越低D . 重核的裂变和轻核的聚变过程都向外界放出核能,都有质量亏损E . 原子从a能级状态跃迁到b能级状态时发射波长为λ1的光子;原子从b能级状态跃迁到c能级状态时吸收波长为λ2的光子,已知λ1>λ2 ,那么原子从a能级跃迁到c能级状态时将要吸收波长为的光子7. (3分) (2018高一上·石嘴山期末) 如图甲所示,绷紧的水平传送带始终以恒定速率v1运行。
山西省太原市2017届高三模拟考试(一)理综物理试题含答案

太原市2017年高三级模拟试题(一)理科综合 物理部分一、选择题(共 8小题 ,每6分。
14 到 17 为单选, 18 到 21 为多选)14 .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甲车和乙,其位移 — 时间图像分别为中直线和曲所示,图中t 1对应 1,则A . t 1到 t 3时间内,乙车的运动方向始终不变B . 在 t 1时刻,甲车的速度大于乙车的速度C . t 1到 t 2时间内,某刻两车的速度相同D . t 1到 t 2时间内,甲车的平均速度小于乙车的速度15. 如图质量为 M 的滑块 a ,置于水平地面上,质量为m 的滑块 b 在 a 上。
二者接触面水平。
现将一方向水平向右的力F 作用在b 上。
让F 从0缓慢增大。
当F 增大到某一值时,b 相对a 滑动,同时b 与地面间摩擦力达到最大。
已知ab 间的动摩擦因数为1μ,a 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2μ,且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则1μ与2μ之比为()A.m M B 、M m C 、m M m + D 、M m m+ 16 .如甲(1)中,两平行光滑金属导轨放置在水平面上间距为L ,左端接电阻R ,导轨电阻不计。
整个装置处于方向竖直向下、磁感应强度为B 的匀强磁场中。
将质量为m 、电阻为r 的金属棒ab 置于导轨上。
当ab 受到垂直于金属棒的水平外力F 的作用由静止开始运动时,F 与金属棒速度v 的关系如图甲(2)。
已知ab 与导轨始终垂直接触良好,设ab 中的感应电流为I ,ab 受到的安培力大小为F A ,R 两端的电压为U R ,R 的电功率为P ,则图乙中大致正确的是()17.行星冲日”是指地球恰好运行到某地外行星和太阳之间,切三者排成一条直线的天文现象。
冲日是观测处行星的最佳时机,2016年出现了五大外行星全部冲日的现象。
设某地外行星运动轨道与地球在同一平面内,并与地球绕行方向相同,且每隔时间t 发生一次冲日现象。
已知地球公转的轨道半径为R ,公转周期为T ,则该地外行星的公转轨道半径是18 、钍23490Th 具有放射性,它能放出一个新的粒子而变为镤23491Pa ,同时伴随有γ射线产生,其方程为23490Th →23491Pa +,钍的半衰期为24天。
山西省太原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_有答案【精品】

太原市第一学期髙三年级期末考试物理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含8小题,每小题 5分,共40分,请将正确选项填入第Ⅱ卷前的答题栏内。
1.甲、乙两质点同时沿同一直线运动,它们的-t 图象如图所示。
关于两质点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0-t 0时间内,甲、乙的运动方向相同 B.在0-t 0时间内,乙的速度一直增大C.在0-t 0时间内,乙平均速度的值大于甲平均速度的值D.在0-2t 0时间内,甲、乙发生的位移相同2.如图是一款儿童弹跳器,它底部的弹簧可简化为劲度系数为 的轻质弹簧。
某次小孩在游乐时, 弹到空中后从最高点开始下落,落地后将弹簧由A 位置(原长)压缩至最低的C 位置。
不计空气阻力, 则在从A 到C 的过程中A.小孩的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B.小孩重力的功率先增大后减小C.小孩与地球组成系统的机械能守恒D.弹簧弹力的功率一直不变3.如图,两个倾角相同的斜面体甲、乙静止在粗糙水平面上,质量为m 的物块分别在竖直向下和沿斜面向下的外力F 作用下沿斜面匀速下滑,整个过程斜面体始终静止,则 A.甲受地面向左的摩檫力 B.乙受地面的摩擦力为零C.甲与m 间的动摩擦因数小于乙与m 间的动摩擦因数D.乙对m 的合力方向竖直向上4.2016年10月17日,“神舟十一号”飞船由长征二号F 运载火箭发射升空:10月19日,飞船在距地面393公里的近圆轨道玉“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实现自动交会对接,景海鹏和陈冬顺利进驻实验室。
11月 17 日,飞船与实验室实施分离,18日返回舱顺利降落主着陆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火箭上升过程中的动力自于大气的反作用力B.为实现对接,飞船在比空间实验室半径小的轨道上必须先加速C.为实现对接,两着运行的速率都应介于第一宇宙速度和第二宇宙速度之间D.进驻空间实验室后,两名航天员可以通过做俯卧撑锻炼身体5.如图某示波管内的聚焦电场,其屮虚线为等势线,相邻等势线间电势空相等。
图中a 、b 、c 是 一个从左侧进入聚焦电场的电子运动轨迹上的三点,若电子仅受电场力的作用,其在a 、b 、c 点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 a 、b a 、c a ,速度大小分别为a υ、b υ、c υ,则A.c a >b a >a a , c υ>b υ>a υB.a a >b a >c a , a υ>b υ>c υC.b a >c a >a a , b υ>a υ>c υD.a a >c a >b a , a υ>c υ>b υ6.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如图的装置用在月球上“称量”物体的质量。
2017年高三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含详细答案

2017年高三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3、4、5、6、7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其它的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观测、实验、假说和逻辑推理等方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下列叙述符合史实的是( )A.奥斯特在实验中观察到电流的磁效应,该效应解释了电和磁之间存在联系B.安培根据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和条形磁铁的磁场的相似性,提出了分子电流假说C.法拉第在实验中观察到,在通有恒定电流的静止导线附近的固定导线圈中,会出现感应电流D.楞次在分析了许多实验事实后提出,感应电流应具有这样的方向,即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2.如图所示为一质点沿直线运动的v﹣t图象,已知质点从零时刻出发,在2T时刻恰好返回出发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0~T与T~2T时间内的位移相同B.质点在1.5T时离出发点最远C.T秒末与2T秒末速度大小之比为1:2D.0~T与T~2T时间内的加速度大小之比为1:33.如图所示,静止的电子在加速电压为U1的电场作用下从O经P板的小孔(位于p板的中点)射出,又垂直进入平行金属板间的电场,在偏转电压为U2的电场作用下偏转一段距离.现使U1加倍,要想使电子的运动轨迹不发生变化,应该()A.使U2加倍B.使U2变为原来的4倍C.使U2变为原来的倍D.使U2变为原来的4.在一根绳下串着两个质量不同的小球,上面小球比下面小球质量大,当手提着绳端沿水平方向并使两球一起作匀加速运动时(空气阻力不计),下图中正确的是( )A .B .C .D .5.如图所示,C为两极板水平放置的平行板电容器,闭合开关S,当滑动变阻器R1、R2的滑片处于各自的中点位置时,悬在电容器C两极板间的带电尘埃P恰好处于静止状态,要使尘埃P向下加速运动,下列方法中可行的是()A.把R1的滑片向左移动B.把R2的滑片向左移动C.把R2的滑片向右移动D.把闭合的开关S断开6.双星系统由两颗恒星组成,两恒星在相互引力的作用下,分别围绕其连线上的某一点做周期相同的匀速圆周运动.研究发现,双星系统演化过程中,两星的总质量、距离和周期均可能发生变化.若某双星系统中两星做圆周运动的周期为T,经过一段时间演化后,两星总质量变为原来的k倍,两星之间的距离变为原来的n倍,则此时圆周运动的周期为( )A .TB .TC .TD .T7.图中a、b、c、d为四根与纸面垂直的长直导线,其横截面位于正方形的四个顶点上,导线中通有大小相同的电流,方向如图所示.一带正电的粒子从正方形中心O点沿垂直于纸面的方向向外运动,它所受洛伦兹力的方向是()A.向上B.向下C.向左D.向右8.公路急转弯处通常是交通事故多发地带.如图,某公路急转弯处是一圆弧,当汽车行驶的速率为v c时,汽车恰好没有向公路内外两侧滑动的趋势.则在该弯道处( )A.路面外侧高内侧低B.车速只要低于v c,车辆便会向内侧滑动C.车速虽然高于v c,但只要不超出某一最高限度,车辆便不会向外侧滑动D.当路面结冰时,与未结冰时相比,v c的值变小9.一个电荷量为﹣q,质量为m的小球,从光滑绝缘的斜面轨道的A点由静止下滑,小球恰能通过半径为R的竖直圆形轨道的最高点B而做圆周运动.现在竖直方向上加如图所示的匀强电场,且电场强度满足mg=2qE,若仍从A点由静止释放该小球,则()A.小球仍恰好能过B点B.小球不能过B点C.小球能过B点,且在B点与轨道之间压力不为零D.小球到达B点的速度v B′=10.如图所示,楔形木块abc固定在水平面上,粗糙斜面ab和光滑斜面bc与水平面的夹角相同,顶角b处安装一定滑轮.质量分别为M、m(M>m)的滑块,通过不可伸长的轻绳跨过定滑轮连接,轻绳与斜面平行.两滑块由静止释放后,沿斜面做匀加速运动.若不计滑轮的质量和摩擦,在两滑块沿斜面运动的过程中()A.两滑块组成系统的机械能守恒B.重力对M做的功等于M动能的增加C.轻绳对m做的功等于m机械能的增加D.两滑块组成系统的机械能损失等于M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二、实验题:(共15分).11.某同学利用下述装置对轻质弹簧的弹性势能进行探究:一轻质弹簧放置在光滑水平桌面上,弹簧左端固定,右端与一小球接触而不固连;弹簧处于原长时,小球恰好在桌面边缘,如图(a)所示.向左推小球,使弹黄压缩一段距离后由静止释放;小球离开桌面后落到水平地面.通过测量和计算,可求得弹簧被压缩后的弹性势能.回答下列问题:(1)本实验中可认为,弹簧被压缩后的弹性势能E p与小球抛出时的动能E k相等.已知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为求得E k,至少需要测量下列物理量中的ABC(填正确答案标号).A.小球的质量m B.小球抛出点到落地点的水平距离sC.桌面到地面的高度h D.弹簧的压缩量△xE.弹簧原长l0(2)用所选取的测量量和已知量表示E k,得E k =.(3)图(b)中的直线是实验测量得到的s﹣△x图线.从理论上可推出,如果h不变,m增加,s﹣△x图线的斜率会减小(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如果m不变,h增加,s﹣△x图线的斜率会增大(填“增大”、“减小”或“不变”).由图(b)中给出的直线关系和E k的表达式可知,E p与△x的2次方成正比.12.某同学用量程为1mA、内阻为120Ω的表头按图(a)所示电路改装成量程分别为1V和1A 的多用电表.图中R1和R2为定值电阻,S为开关.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图(a)所示的电路,在图(b)所示的实物图上连线.(2)开关S闭合时,多用电表用于测量电流(填“电流”、“电压”或“电阻”);开关S断开时,多用电表用于测量电压(填“电流”、“电压”或“电阻”).(3)表笔A应为黑色(填“红”或“黑”).(4)定值电阻的阻值R1=1.00Ω,R2=880Ω.(结果取3位有效数字)三、计算题:(共35分).13.如图所示,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N点上方粗糙,下方光滑,一物块(可视为质点)从N 点上方离N距离为S的P点由静止释放,下滑到N处开始压缩弹簧后又被弹离,然后上滑最远位置离N距离为0.5S.(不计物体与弹簧接触瞬间能量的损失)求:(1)物块与粗糙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2)若已知物块的质量为m,弹簧压缩最短时的弹性势能为E P,则物体从弹簧被压缩最短运动到N点的距离L为多少?14.如图所示,一带电荷量为+q、质量为m的小物块处于一倾角为37°的光滑斜面上,当整个装置被置于一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中,小物块恰好静止.重力加速度取g,sin37°=0.6,cos37°=0.8.求:(1)水平向右电场的电场强度;(2)若将电场强度减小为原来的,物块的加速度是多大;(3)电场强度变化后物块下滑的距离L时的动能.15.如图,在坐标系xoy的第一、第三象限内存在相同的匀强磁场,磁场方向垂直于xoy面向里;第四象限内有沿y轴正方向的匀强电场,电场强度大小为E.一质量为m、带电量为+q的粒子自y轴的P点沿x轴正方向射入第四象限,经x轴上的Q点进入第一象限,随即撤去电场,以后仅保留磁场.已知OP=d,OQ=2d,不计粒子重力.(1)求粒子过Q点时速度的大小和方向.(2)若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一定值B0,粒子将以垂直y轴的方向进入第二象限,求B0;(3)若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另一确定值,经过一段时间后粒子将再次经过Q点,且速度与第一次过Q点时相同,求该粒子相邻两次经过Q点所用的时间.高三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3、4、5、6、7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其它的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观测、实验、假说和逻辑推理等方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下列叙述符合史实的是( )A.奥斯特在实验中观察到电流的磁效应,该效应解释了电和磁之间存在联系B.安培根据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和条形磁铁的磁场的相似性,提出了分子电流假说C.法拉第在实验中观察到,在通有恒定电流的静止导线附近的固定导线圈中,会出现感应电流D.楞次在分析了许多实验事实后提出,感应电流应具有这样的方向,即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考点:物理学史.分析:对于物理中的重大发现、重要规律、原理,要明确其发现者和提出者,了解所涉及伟大科学家的重要成就.解答:解:A、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在实验中观察到电流的磁效应,揭示了电和磁之间存在联系.故A正确.B、安培根据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和条形磁铁的磁场的相似性,提出了分子电流假说,很好地解释了磁化现象.故B正确.C、法拉第在实验中观察到,在通有恒定电流的静止导线附近的固定导线圈中,不会出现感应电流.故C错误.D、楞次在分析了许多实验事实后提出楞次定律,即感应电流应具有这样的方向,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故D正确.故选ABD点评:本题关键要记住电学的一些常见的物理学史.2.如图所示为一质点沿直线运动的v﹣t图象,已知质点从零时刻出发,在2T时刻恰好返回出发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0~T与T~2T时间内的位移相同B.质点在1.5T时离出发点最远C.T秒末与2T秒末速度大小之比为1:2D.0~T与T~2T时间内的加速度大小之比为1:3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专题:运动学中的图像专题.分析:先从v﹣t图象得到T时间与第二个T时间的位移关系,然后根据平均速度公式列式求解T时刻与2T时刻的速度之比,最后根据加速度定义公式求解加速度之比.解答:解:A、0~T与T~2T时间内的初、末位置恰好相反,故位移方向相反,故A错误;B、当速度为零时,质点离出发点最远,显然与图象矛盾,故B错误;C、设T时刻速度为v1,2T时刻速度为v2,0~T与T~2T时间内的位移相反,故:解得:v2=﹣2v1即T秒末与2T秒末速度大小之比为1:2,故C正确;D、0~T 时间内的加速度为:T~2T 时间内的加速度为:故:,故D正确;故选:CD.点评:本题关键是通过速度时间图象得到物体的运动规律,然后结合平均速度公式列式求解,不难.3.如图所示,静止的电子在加速电压为U1的电场作用下从O经P板的小孔(位于p板的中点)射出,又垂直进入平行金属板间的电场,在偏转电压为U2的电场作用下偏转一段距离.现使U1加倍,要想使电子的运动轨迹不发生变化,应该()A.使U2加倍B.使U2变为原来的4倍C.使U2变为原来的倍D.使U2变为原来的考点: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专题: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专题.分析:电子先经过加速电场加速,后经偏转电场偏转,根据结论y=,分析要使U1加倍,想使电子的运动轨迹不发生变化时,两种电压如何变化.解答:解:设平行金属板板间距离为d,板长为l.电子在加速电场中运动时,由动能定理得:eU1=mv02﹣0,垂直进入平行金属板间的电场做类平抛运动,水平方向有:l=v0t,竖起方向有:y=at2=t2,联立以上四式得偏转距离为:y=,要使U1加倍,想使电子的运动轨迹不发生变化时,y不变,则必须使U2加倍.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可以根据动能定理和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学公式结合推导出y=.4.在一根绳下串着两个质量不同的小球,上面小球比下面小球质量大,当手提着绳端沿水平方向并使两球一起作匀加速运动时(空气阻力不计),下图中正确的是( )A .B .C .D .考点:牛顿第二定律;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专题:牛顿运动定律综合专题.分析:分别对两个小球进行受力分析,根据竖直方向平衡,水平方向做匀加速运动列式,即可求解.解答:解:对下面小球m,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则在水平方向有ma=Tcosα①,而在竖直方向则有mg=Tsinα②;对上面小球M,同理有Ma=Fcosβ﹣Tcosα③,Mg+Tsinα=Fsinβ④,由①③容易得到,Fcosβ=(M+m)a而②④则得Fsinβ=(M+m)g故有tanβ=.Tcosα=ma而由①②得到tanα=.因此β=α所以A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同学们根据运动情况分析物体受力情况的能力,关键是正确对小球进行受力分析,难度适中.5.如图所示,C为两极板水平放置的平行板电容器,闭合开关S,当滑动变阻器R1、R2的滑片处于各自的中点位置时,悬在电容器C两极板间的带电尘埃P恰好处于静止状态,要使尘埃P向下加速运动,下列方法中可行的是()A.把R1的滑片向左移动B.把R2的滑片向左移动C.把R2的滑片向右移动D.把闭合的开关S断开考点: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电容;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专题: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专题.分析:尘埃P受到重力和电场力而平衡,要使尘埃P向下加速,就要减小电场力,即要减小电场强度;变阻器R2处于分压状态,根据题意,只要减小电容器两端电压就可以减小电场力,从而使尘埃P向下加速运动.解答:解:A、尘埃P受到重力和电场力而平衡,要使尘埃P向下加速,就要减小电场力,故要减小电容器两端的电压;电路稳定时,滑动变阻器R1无电流通过,两端电压为零,故改变R1的电阻值无效果,故A错误;B、C、变阻器R2处于分压状态,电容器两端电压等于变阻器R2左半段的电压,故要减小变阻器R2左半段的电阻值,变阻器R2滑片应该向左移动,故B正确,C错误;D、把闭合的开关S断开,电容器两端电压增大到等于电源电动势,故P向上加速,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是简单的力电综合问题,关键先通过受力分析,得到电场力先与重力平衡,后小于重力;然后对电路进行分析,得到减小电容器两端电压的方法.6.双星系统由两颗恒星组成,两恒星在相互引力的作用下,分别围绕其连线上的某一点做周期相同的匀速圆周运动.研究发现,双星系统演化过程中,两星的总质量、距离和周期均可能发生变化.若某双星系统中两星做圆周运动的周期为T,经过一段时间演化后,两星总质量变为原来的k倍,两星之间的距离变为原来的n倍,则此时圆周运动的周期为( )A .TB .TC .TD .T考点: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专题: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专题.分析:双星靠相互间的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具有相同的角速度,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向心力公式,分别对两星进行列式,即可来求解.解答:解:设m1的轨道半径为R1,m2的轨道半径为R2.两星之间的距离为L.由于它们之间的距离恒定,因此双星在空间的绕向一定相同,同时角速度和周期也都相同.由向心力公式可得:对m1:G=m1…①对m2:G=m2…②又因为R1+R2=L,m1+m2=M由①②式可得:T=2π所以当两星总质量变为KM,两星之间的距离变为原来的n倍,圆周运动的周期为T′=2π=T,故ACD错误,B正确.故选:B.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双星靠相互间的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具有相同的角速度,能运用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进行解题.7.图中a、b、c、d为四根与纸面垂直的长直导线,其横截面位于正方形的四个顶点上,导线中通有大小相同的电流,方向如图所示.一带正电的粒子从正方形中心O点沿垂直于纸面的方向向外运动,它所受洛伦兹力的方向是()A.向上B.向下C.向左D.向右考点:洛仑兹力.专题: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专题.分析:根据等距下电流所产生的B的大小与电流成正比,得出各电流在O点所产生的B的大小关系,由安培定则确定出方向,再利用矢量合成法则求得B的合矢量的方向.解答:解:根据题意,由右手螺旋定则知b与d导线电流产生磁场正好相互抵消,而a与c 导线产生磁场正好相互叠加,由右手螺旋定则,则得磁场方向水平向左,当一带正电的粒子从正方形中心O点沿垂直于纸面的方向向外运动,根据左手定则可知,它所受洛伦兹力的方向向下.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评:考查磁感应强度B的矢量合成法则,会进行B的合成,从而确定磁场的大小与方向.8.公路急转弯处通常是交通事故多发地带.如图,某公路急转弯处是一圆弧,当汽车行驶的速率为v c时,汽车恰好没有向公路内外两侧滑动的趋势.则在该弯道处()A.路面外侧高内侧低B.车速只要低于v c,车辆便会向内侧滑动C.车速虽然高于v c,但只要不超出某一最高限度,车辆便不会向外侧滑动D.当路面结冰时,与未结冰时相比,v c的值变小考点:向心力.专题:压轴题;牛顿第二定律在圆周运动中的应用.分析:汽车拐弯处将路面建成外高内低,汽车拐弯靠重力、支持力、摩擦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速率为v c时,靠重力和支持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摩擦力为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进行分析.解答:解:A、路面应建成外高内低,此时重力和支持力的合力指向内侧,可以提供圆周运动向心力.故A正确.B、车速低于v c,所需的向心力减小,此时摩擦力可以指向外侧,减小提供的力,车辆不会向内侧滑动.故B错误.C、当速度为v c时,静摩擦力为零,靠重力和支持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速度高于v c时,摩擦力指向内侧,只有速度不超出最高限度,车辆不会侧滑.故C正确.D、当路面结冰时,与未结冰时相比,由于支持力和重力不变,则v c的值不变.故D错误.故选AC.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搞清向心力的来源,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进行求解.9.一个电荷量为﹣q,质量为m的小球,从光滑绝缘的斜面轨道的A点由静止下滑,小球恰能通过半径为R的竖直圆形轨道的最高点B而做圆周运动.现在竖直方向上加如图所示的匀强电场,且电场强度满足mg=2qE,若仍从A点由静止释放该小球,则()A.小球仍恰好能过B点B.小球不能过B点C.小球能过B点,且在B点与轨道之间压力不为零D.小球到达B点的速度v B′=考点: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动能定理的应用.专题: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专题.分析:没有电场时,小球恰能通过轨道的最高点时恰好由重力提供向心力.加上电场时,运用动能定理分析到最高点时速度,研究向心力,判断能否通过最高点,并求出小球到达B点的速度.解答:解:没有电场时,最高点速度设为v,则mg=m又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得:mg(h﹣2R)=解得:h=R加上电场时,恰好过最高点时,轨道对小球没有作用,设需要的速度设为v B′.则得:mg﹣qE=m由题意知:mg=2qE,又h=R解得:v B′==而由动能定理,得:mg(h﹣2R)﹣qE(h﹣2R)=,v B′==,说明小球仍恰好能过B点.球与轨道间无作用力.故选:AD点评:本题是动能定理和向心力知识的综合,关键是分析小球过最高点的临界速度,知道小球刚好到达B点时,轨道对B作用力为零.10.如图所示,楔形木块abc固定在水平面上,粗糙斜面ab和光滑斜面bc与水平面的夹角相同,顶角b处安装一定滑轮.质量分别为M、m(M>m)的滑块,通过不可伸长的轻绳跨过定滑轮连接,轻绳与斜面平行.两滑块由静止释放后,沿斜面做匀加速运动.若不计滑轮的质量和摩擦,在两滑块沿斜面运动的过程中()A.两滑块组成系统的机械能守恒B.重力对M做的功等于M动能的增加C.轻绳对m做的功等于m机械能的增加D.两滑块组成系统的机械能损失等于M克服摩擦力做的功考点:机械能守恒定律;动能定理的应用.专题:动能定理的应用专题.分析:机械能守恒的条件是只有重力或系统内弹力做功,发生的能量转化为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转化,不产生其他形式的能量.功与能量转化相联系,是能量转化的量度.解答:解:A、由于“粗糙斜面ab”,故两滑块组成系统的机械能不守恒,故A错误;B、由动能定理得,重力、拉力、摩擦力对M做的总功等于M动能的增加,故B错误;C、除重力弹力以外的力做功,将导致机械能变化,故C正确;D、除重力弹力以外的力做功,将导致机械能变化,摩擦力做负功,故造成机械能损失,故D 正确;故选:CD.点评:关键理解透机械能守恒的条件和功能关系,重力做功对应重力势能变化、弹力做功对应弹性势能变化、合力做功对应动能变化、除重力或系统内的弹力做功对应机械能变化.二、实验题:(共15分).11.某同学利用下述装置对轻质弹簧的弹性势能进行探究:一轻质弹簧放置在光滑水平桌面上,弹簧左端固定,右端与一小球接触而不固连;弹簧处于原长时,小球恰好在桌面边缘,如图(a)所示.向左推小球,使弹黄压缩一段距离后由静止释放;小球离开桌面后落到水平地面.通过测量和计算,可求得弹簧被压缩后的弹性势能.回答下列问题:(1)本实验中可认为,弹簧被压缩后的弹性势能E p与小球抛出时的动能E k相等.已知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为求得E k,至少需要测量下列物理量中的ABC(填正确答案标号).A.小球的质量m B.小球抛出点到落地点的水平距离sC.桌面到地面的高度h D.弹簧的压缩量△xE.弹簧原长l0(2)用所选取的测量量和已知量表示E k,得E k =.(3)图(b)中的直线是实验测量得到的s﹣△x图线.从理论上可推出,如果h不变,m增加,s﹣△x图线的斜率会减小(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如果m不变,h增加,s﹣△x图线的斜率会增大(填“增大”、“减小”或“不变”).由图(b)中给出的直线关系和E k的表达式可知,E p与△x的2次方成正比.考点: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专题:实验题;机械能守恒定律应用专题.分析:本题的关键是通过测量小球的动能来间接测量弹簧的弹性势能,然后根据平抛规律以及动能表达式即可求出动能的表达式,从而得出结论.本题的难点在于需要知道弹簧弹性势能的表达式(取弹簧因此为零势面),然后再根据=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1)由平抛规律可知,由水平距离和下落高度即可求出平抛时的初速度,进而可求出物体动能,所以本实验至少需要测量小球的质量m、小球抛出点到落地点的水平距离s、桌面到地面的高度h,故选ABC.(2)由平抛规律应有h=,s=vt ,又=,联立可得=(3)对于确定的弹簧压缩量△x而言,增大小球的质量会减小小球被弹簧加速时的加速度,从而减小小球平抛的初速度和水平位移,即h不变m增加,相同的△x要对应更小的s,s﹣△x 图线的斜率会减小.由s的关系式和s=k△x可知,Ep与△x的二次方成正比.故答案为(1)ABC(2)(3)减小,增大,2点评:明确实验原理,根据相应规律得出表达式,然后讨论即可.12.某同学用量程为1mA、内阻为120Ω的表头按图(a)所示电路改装成量程分别为1V和1A 的多用电表.图中R1和R2为定值电阻,S为开关.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图(a)所示的电路,在图(b)所示的实物图上连线.(2)开关S闭合时,多用电表用于测量电流(填“电流”、“电压”或“电阻”);开关S断开时,多用电表用于测量电压(填“电流”、“电压”或“电阻”).(3)表笔A应为黑色(填“红”或“黑”).(4)定值电阻的阻值R1=1.00Ω,R2=880Ω.(结果取3位有效数字)考点:用多用电表测电阻.专题:实验题;恒定电流专题.分析:(1)对照电路图连线即可,注意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2)并联分流电阻电流量程扩大;串联分压电阻电压量程扩大;(3)红正黑负,即电流从红表笔流入,黑表笔流出;(4)根据电路串并联知识列式求解即可.解答:解:(1)对照电路图连线,如图所示;(2)开关S断开时,串联分压电阻,电压量程扩大,是电压表;开关S闭合时,并联分流电阻,电流量程扩大,是电流表;(3)红正黑负,故表笔A连接负接线柱,为黑表笔;(4)开关S断开时,电压量程为1V,故:R v =;故R2=R V﹣R g=1000Ω﹣120Ω=880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原市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髙三年级期末考试物理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含8小题,每小题 5分,共40分,请将正确选项填入第Ⅱ卷前的答题栏内。
1.甲、乙两质点同时沿同一直线运动,它们的x-t图象如图所示。
关于两质点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0-t0时间内,甲、乙的运动方向相同B.在0-t0时间内,乙的速度一直增大C.在0-t0时间内,乙平均速度的值大于甲平均速度的值D.在0-2t0时间内,甲、乙发生的位移相同2.如图是一款儿童弹跳器,它底部的弹簧可简化为劲度系数为k 的轻质弹簧。
某次小孩在游乐时, 弹到空中后从最高点开始下落,落地后将弹簧由A 位置(原长)压缩至最低的C 位置。
不计空气阻力, 则在从A 到C 的过程中A.小孩的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B.小孩重力的功率先增大后减小C.小孩与地球组成系统的机械能守恒D.弹簧弹力的功率一直不变3.如图,两个倾角相同的斜面体甲、乙静止在粗糙水平面上,质量为m的物块分别在竖直向下和沿斜面向下的外力F作用下沿斜面匀速下滑,整个过程斜面体始终静止,则A.甲受地面向左的摩檫力B.乙受地面的摩擦力为零C.甲与m间的动摩擦因数小于乙与m间的动摩擦因数D.乙对m的合力方向竖直向上4.2018年10月17日,“神舟十一号”飞船由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发射升空:10月19日,飞船在距地面393公里的近圆轨道玉“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实现自动交会对接,景海鹏和陈冬顺利进驻实验室。
11月 17 日,飞船与实验室实施分离,18日返回舱顺利降落主着陆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火箭上升过程中的动力来自于大气的反作用力B.为实现对接,飞船在比空间实验室半径小的轨道上必须先加速C.为实现对接,两着运行的速率都应介于第一宇宙速度和第二宇宙速度之间D.进驻空间实验室后,两名航天员可以通过做俯卧撑来锻炼身体5.如图某示波管内的聚焦电场,其屮虚线为等势线,相邻等势线间电势空相等。
图中a 、b 、c 是 一个从左侧进入聚焦电场的电子运动轨迹上的三点,若电子仅受电场力的作用,其在a 、b 、c 点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 a 、b a 、c a ,速度大小分别为a υ、b υ、c υ,则A.c a >b a >a a , c υ>b υ>a υB.a a >b a >c a , a υ>b υ>c υC.b a >c a >a a , b υ>a υ>c υD.a a >c a >b a , a υ>c υ>b υ6.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如图的装置用来在月球上“称量”物体的质量。
一轻质弹簧左端固定在竖直墙壁上,质量为0m 的凹槽紧靠弹簧右端(不连接)将其压缩在O 位置,释放后凹槽左端恰能运动到A 点。
在凹槽放入被测物体,再将弹簧压缩到O 位置,释放后凹槽离开弹簧,左端恰能运动到B 点,测得OA 、OB 长分别为1x 和2x 。
则被测物体的质量为A.o m x x x 221- B. o m x x x 221+ C.o m x x 21 D. o m x x127.如图, 1C 和2C 是两个完全相同的平行板电容器,带有等量电荷。
现在电容器1C 的两极板间插入一块云母,已知云母的厚度与1C 两板间距相等、面积与1C 正对面积相同,则在云母插入的过程以及云母全部插入停止运动并达到稳定后 A.插入云母的过程屮,R 上有由a 向b 的电流通过B.达到稳定后,1C 的带电量小于2C 的带电量C.达到稳定后, 1C 内的电场强度大于2C 内的电场强度D.达到稳定后,1C 内的电场强度等于2C 内的电场强度8.如图,匀强电场中有一半径为R 的竖直光滑绝缘圆轨道,轨道平面与电场方向平行。
a 、b为轨道直径的两端,该直径与电场方向平行且均沿水平方向。
一电荷为q(q >0)的质点沿轨道内侧运动,经过a 点和a 点时对轨道压力的大小分别为a N 和b N ,已知质点所受电场力是重力的34倍,则 A.电场强度的大小qN N ab 3- B.质点经过a 点的动能为R N N b a )5(121- C.质点经过b 点的动能为R N N b a )5(121-D.质点做圆周运动过程中的较大动能为R N N a b )11(241+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包含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正确。
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不全的得3分,有错者或不答的得0分。
请将正确选项填入 第II 卷前的答题栏内。
9.北京时间8月10日,在2018里约奥运会男子举重69公斤级比赛中,中国举重运动员石智勇以抓举162公斤,挺举190公斤,总成绩352公斤夺扪金牌。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举起杠铃的过程中,运动员对地面的压力一直增加 B.在举起杠铃的过程中,运动员对地面的压力先增加后减小 C.杠铃被举到最高点时,两手间距离越大,运动员手臂用力越大 D.杠铃被举到最高点时,两手间距离越大,运动员手臂用力越小10.如图,不可伸长的轻绳的一端固定在O 点,另一端拴接一小球P 放在光滑斜面体上。
现用水平外力F 向左推Q,使Q 在水平面上缓慢移动。
在细线与斜面达到平行前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斜面对小球的弹力一直增大B.轻绳对小球的拉力先减小后增大C.斜面的弹力对小球做正功D.水平力F 一直增大11.一个带正电的试探电荷,仅在电场力作用下在x 轴上从1x -向1x 运动,其速度υ随位位置x 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A.电荷从运动到x =1x -的过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B.从0=x 到1x x -=,电场強度逐渐增大C.在x 轴上,0=x 处电势最低D.从1x x -=到1x x =的过程中.电荷的电势能先增大后减小12.水平地面上有质量分別为m 和m 2的物块A 和B,两者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细绳的一端固定,另一端跨过轻质光滑动滑轮与A 相连,动滑轮与B 相连。
如图所示,初始时,绳处于水平拉直状态。
若物块B 在水平向左的恒力F 作用下向左移动了一段距离。
则在这一过程中A.物块A 的加速度m mgF a A 34μ-=B.物块B 的加速度mmgF a B 24μ-=C.物块A 和物块B 克服摩擦力做功的功率相等D.细绳的拉力大小为32mgF μ- 三、实验题:本题包含2小题,共20分。
请将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或按要求作答。
13.(8分)小明通过研究发现,劲度系数为k ,压缩量为x ,压缩弹簧在恢复到原长的过程中对外做的功可以表示为221kx W =。
于是设计了如图的装置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
将弹簧放置在外带刻度的水平气垫导轨上。
左端固定,自然状态时右端在O 点;在O 点右侧的B 、C 位置各安装一个光电门,计时器(图中未画出)与两个光电门相连。
将带有遮光片的滑块(可视为质点)压缩弹簧到某位置A 由静止释放,计时器显示遮光片从B 到C 所用的时间t ,在刻度尺上读出A 、0之间的距离x 。
改变A 点的位置,重复上述操作,可以记录多组数据。
不考虑各种阻力,完成下列填空。
(1)若要计算滑块离开弹簧时的速度v ,还必需测量的物理量有 (填名称与符号),计算速度的表达式为v =(符号表示)。
(2)小明在实验中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分析可知,弹簧弹力做的功W 与滑块获得的速度v 之间的关系是 。
A.W 与v 成正比B. W 与v 成正比C. 2W 与v 成正比D. 2W 与v 成正比(3)关于此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适当增大两光电门间的距离会增大实验误差 B.适当增大两光电门间的距离可以减小实验误差C.用此装置探究弹簧弹力做功与滑块动能变化的关系必须测出滑块的质量D.用此装置探究弹簧弹力做功与滑块动能变化的关系不需测量滑块的质量14.(12分)图1是一盘外表绝缘的镍铜合金丝,已知其长度约为50m ,粗测其电阻约为40Ω。
为知道金属丝的准确长度,实验小组进行了如下工作:(1)査得镍铜合金的电阻率为m ∙Ω⨯=7100.5ρ,且镍铜合金的电阻率不受温度变化的影响。
(2)用螺旋测微器测其直径D 如图2所示,则D= ; (3)该小组身边可用的主要器材如下①电流表A 1(量程0〜10 mA ,内阻等于90Ω) ②电流农A 2(量程0〜1mA,内阻等于100 Ω) ③滑动变阻器R (0〜20Ω,额定电流2 A) ④定值电阻R 1(阻值等于3.9 k Ω) ⑤定值电阻R 2(阻值等子10Ω) ⑥电源(电动势为4.5 V ,内阻很小)为了准确测量金属丝的电阻“x R ”该小组设计了如图 3的电路描绘合金丝的I U -图线, 图中电流表G 应选择 ,电流表A 应选择 ,定值电阻R'应选择 ,定值电阻R''应选择 (填器材序号)。
(4)该小组在实验中得到七组合金丝两端电压口和通过电流I 的数据如下表:请在图4中绘出合金丝的I U -图线。
(5)右图4可知,合金丝的电阻x R = Ω 。
(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6)由以上数据可求出合金丝的长度L= m 。
(保留两位有效数字)15. (12分)在平直的高速公路行车道上,有五辆间距为100km/h 的速度匀速行驶,在第五辆车后200m 处的相邻车道上,有一小型客车的行驶速度也为90km/h 。
该小型客车司机为了超过前面的货车,先使客车做匀速加速运动,当客车速度达到108km/h 时,保持速度不变。
从客车开始加速到刚好超过这五辆货车,所用时间为125s ,忽略货车的长度,求: (1) 客车加速的时间; (2) 客车加速时加速度的大小。
16. (12分)据媒体6月3日消息,科学家在太阳系发现一颗新天体“V774104”,其与地球的相似度为99.9%,科学家称这是有史以来发现与地球最接近的一颗“超级地球”。
假设A 为“V774104”的同步卫星,离地面高度为1h ;另一卫星B 的圆形轨道位于其赤道平面内,离地面高度为2h (2h <1h ),某时刻A 、B 两卫星恰好相距最远。
已知该星球的半径为R ,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 。
(1) 求“V774104”自转的角速度0ω(2)如果卫星B 绕行方向与“V774104”自转方向相同,从该时刻开始,经过多长时间A 、B 两卫星恰好第一次相距最近?17. (14分)如图所示,固定在竖直平面内的光滑绝缘半圆环的两端点A 、B ,分别安放两个电荷量均为+Q 的带电小球,A 、B 连线与水平力方向成30°角,在半圆环上穿着一个质量为m 、电荷量为+q 的小球。
已知半圆环的半径为R ,重力加速度为g ,静电力常量为k ,将小球从A 点正下方的C 点由静止释放,当小球运动到最低点D 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