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二模物理(含答案)

合集下载

2013年海淀区高三二模试题及答案word(精校版).

2013年海淀区高三二模试题及答案word(精校版).

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练习语文2013.5学校班级姓名本试卷共8页,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洽谈砰然心动龟.(jūn)裂窗明几.(jǐ)净B. 绮丽厉兵秣马采撷.(xié)嗤.(chī)之以鼻C. 招募并驾齐趋巨擘.(bò)寅吃卯.(mǒu)粮D.搏弈大笔如椽麻痹.(pì)万马齐喑.(yīn)2.在文中横线处填入下列词语,正确的一项是一些老站名在消失十余年后,又重新登上了城市的公交站牌。

对于老站名的回归,民俗学家认为,恢复历史文化内涵、历史文脉的老站名,可以唤起市民对城市历史的,留住他们对城市的记忆。

A.凸显继承品味B.凸现传承品味C.凸现继承回味D.凸显传承回味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语意明确的一句是A. 成龙欲将早年购入的四间中国古建筑捐给新加坡,此事引发了众人热议,大家对这几间古建筑的命运十分关注。

B. 由于装备昂贵,冰场数量有限,冰壶运动在中国很难培养广泛而深入的群众基础,其发展前景令人堪忧。

C. 目前,我国饮用水的标准不统一,生产企业不仅无所适从,公众也容易引起质疑,影响行业健康发展。

D. 是坚守艺术良心,保证艺术水准,还是一味追求商业利益,获得高额票房收入,艺术工作者们的答案是肯定的。

4.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寡人之于国也》《劝学》《庖丁解牛》都属于先秦诸子散文,产生于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时期,风格各异。

B. 陆游与辛弃疾同处于南宋王朝,他们的许多诗词慷慨激越,抒写了忧时叹世的爱国情怀和匡复河山的雄心壮志。

C. 清代蒲松龄的《儒林外史》刻画了众多受科举毒害的读书人形象,表现了他们在科举制度摧残下心灵的扭曲。

D. 美国作家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叙写了老渔夫桑地亚哥在海上与鲨鱼搏斗的经历,彰显了不可战胜的“硬汉”精神。

海淀二模物理试题(含答案)

海淀二模物理试题(含答案)

2012高三海淀二模物理试题13.关于物理学发展史上的一些重大事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普朗克为解释光电效应实验现象提出了光子说B.卢瑟福为解释 粒子散射实验现象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学说C.贝克勒尔在研究天然放射现象的基础上大胆地预测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D.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认为,任何变化的电场周围一定产生变化的磁场1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我们观察到的太阳光谱是明线光谱B.红光和紫光从水中射向空气时,紫光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比红光的大C.紫外线比红外线的频率高,所以紫外线的热效应比红外线的热效应更显著D.单个原子跃迁发光的过程中,发出紫光的原子比发出红光的原子能量变化大15.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在地球周围有很多人造飞行器,其中有一些已超过其设计寿命且能量耗尽。

每到太阳活动期,地球的大气层会变厚,这时有些飞行器在大气阻力的作用下,运行的轨道高度将逐渐降低(在其绕地球运动的每一周过程中,轨道高度变化很小均可近似视为匀速圆周运动)。

为了避免飞行器坠入大气层后对地面设施及人员造成安全威胁,人们设想发射导弹将其在运行轨道上击碎。

具体设想是:在导弹的弹头脱离推进装置后,经过一段无动力飞行,从飞行器后下方逐渐接近目标,在进入有效命中距离后引爆弹头并将该飞行器击碎。

对于这一过程中的飞行器及弹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飞行器轨道高度降低后,它做圆周运动的速率变大B.飞行器轨道高度降低后,它做圆周运动的周期变大C.弹头在脱离推进装置之前,始终处于失重状态D.弹头引爆前瞬间,弹头的加速度一定小于此时飞行器的加速度16.“蹦极”运动是勇敢者的运动。

蹦极运动员将弹性长绳(质量忽略不计)的一端系在双脚上,另一端固定在高处的跳台上,运动员无初速地从跳台上落下。

若不计空气阻力,对于运动员的第一次下落过程,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弹性绳开始对运动员施力后,运动员立即开始做减速运动B.从弹性绳开始对运动员施力至运动员所受重力与弹性绳对他的弹力相等的过程中,运动员的重力势能与弹性绳的弹性势能之和不断增大C.整个下落过程中,重力对运动员的冲量大小等于弹性绳弹力对运动员的冲量大小D.整个下落过程中,重力对运动员所做的功小于运动员克服弹性绳弹力所做的功17.在光滑水平面上放有一根平直的弹性轻质长绳,绳上从左向右均匀分布有一系列质点1,2,3,……,相邻两个质点间的距离均为0.10m。

2013年北京海淀中考物理二模试卷及答案

2013年北京海淀中考物理二模试卷及答案

海淀区九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练习物理试卷答案及评分参考 2013.6一、单项选择题(共28分,每小题2分)二、多项选择题)三、填空题(共12四、实验与探究题(共35分,其中25-29、33、34题各2分,30、32、35、36题各3分,31题4分,37题525.2.826.725827282930.(1 (2)5Ω(31.(1)B (1分) (2)垂直(1分) (3)前(1分) 虚(1分) 32.(1)左(1分) (2)4(1分) (3)变大(1分)33.0.6N+(0.003N/g)·m (2分) 34.6(1分) 60(1分) 35.72(2分) 1.1×103(1分) 36.实验步骤:(1)将沙子表面铺成水平,将一块砖轻轻侧放在沙面上,再移开砖块,观察沙面的凹痕深度;(1分) (2)将两块砖并列轻轻侧放在水平沙面上,再移开砖块,观察沙面的凹痕深度。

(1分) 实验现象:两次实验后,沙面上留下的凹痕深度相同。

所以小卿的结论是错误的。

(1分)答图2C(其它思路合理也得分)37.(1)实验电路图如答图3所示;(1分) (2)实验步骤:①将电流表调零,断开开关,按图连接电路,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为最大; ②闭合开关,移动滑片至适当位置,读出电流表的示数I 。

用温度计测量初始温度t 初,用秒表开始计时,60s 后用温度计测量末态温度t 末。

断开开关,将I 、t 初和t 末分别记录到表格中;(1分)③改变滑片的位置,闭合开关,读出电流表的示数I 。

用温度计测量初始温度t 初,用秒表开始计时,60s⑤用公式(338 当开关S 当开关S图1分(1)由答图4甲和答图4乙,根据2516222221='=P P I I ,得5421=I I 1分(2)由答图4丙,C2C 12121R R R R U U ++== 甲 乙丙 答图4由答图4甲和乙,2A 212154R R R R I I ++== 已知C2RC R239R R P P == 1分 解得:R 2=3R C ,R 1=R C ,12C A =R R 1分 (3)由于电源两端电压一定,因此当开关S 、S 1、S 2都闭合时,电路的总电阻最小,因此电路的电功率最大,此时等效电路如答图5所示。

北京市海淀区 2013届高三理综二模 (海淀二模,物理部分,含解析)

北京市海淀区 2013届高三理综二模 (海淀二模,物理部分,含解析)

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练习物理能力测试2013.5本试卷共14页,满分300分。

考舰长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 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0 16 Na 23 Mg 24 Si 28 Cl 35.5 Fe 56 Cu 64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120分) 本部分共20小题,每小题6分,共1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 要求的一项。

13.在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物体里所有分子动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B. —定质量的气体,体积不变时,温度越高,气体的压强就越大C. 对一定质量的气体加热,其内能一定增加D. 随着分子间的距离增大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的合力一定减小 【答案】B【解析】物体里所有分子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A 错误;—定质量的气体,体积不变时,温度升高,单位体积气体分子的个数不变但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故气体的压强增大,B 正确;气体吸收热量有可能同时对外做功,其内能不一定增加,C 错误;分子间引力和斥力均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但二者减小的幅度不一样,斥力比引力变化快,故D 错误。

14.根据玻尔理论,氢原子的电子由n=2轨道跃迁到n=1轨道 A. 原子的能量减少,电子的动能增加 B. 原子的能量增加,电子的动能减少 C. 原子要放出一系列频率不同的光子 D. 原子要吸收某一频率的光子 【答案】A【解析】氢原子的电子由n=2轨道跃迁到n=1轨道向外辐射某一频率的光子,释放能量,原子的能量减少;由于半径减小,静电力做正功,故电子的动能增加。

本题应选A 。

15.如图2所示,用绿光照射一光电管,能产生光电效应。

欲使光电子从阴极逸出时的初动能增大,应该A. 改用红光照射B. 改用紫光照射C. 增大光电管上的加速电压D. 增大绿光的强度 【答案】B【解析】由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k E h W ν=-可知对于同种金属,光电子的初动能只跟入射光的频率有关,故欲使光电子从阴极逸出时的初动能增大,应该换用频率更高的紫光照射。

2012-2013学年北京市海淀区高三期末物理试卷(精华版)[1]

2012-2013学年北京市海淀区高三期末物理试卷(精华版)[1]

龙文学校高三年级物理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1、两个放在绝缘架上的相同金属球,相距为d ,球的半径比d 小得多,分别带有q 和3q 的电荷量,相互斥力为3F ,现将这两个金属球接触再分开,然后放回原处,则它们的相互作用力将变为( )A .0B .FC .3FD .4F2、如图所示,某理想变压器的原、副线圈的匝数均可调节,原线圈两端电压为一峰值不变的正弦交变电压,副线圈接一可变电阻R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为使变压器输入功率增大,下面的措施正确的是( )A .仅增加原线圈匝数n 1B .仅增加副线圈匝数n 2C .仅减小电阻R 阻值D .仅增大电阻R 阻值3、将R 1=10Ω、R 2=20Ω的电阻串联接在正弦交流电路中,通过电阻R 2的电流i 随时间t 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则( )A .通过R 1的电流有效值是1.2AB .R 1两端的电压有效值是6VC .通过R 2的电流有效值是22.1AD .R 2两端的电压有效值是26V4、如图所示,两块相互靠近的平行金属板组成的平行板电容器,极板N 与静电计相连,极板M 与静电计的外壳均接地,用静电计测量平行板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势差U ,在两板相距一定距离d 时,给电容器充电,静电计指针张开一定角度,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保持带电量Q 不变,下面的操作中将使静电计指针张角变小的是( ) A .仅将M 板向下平移 B .仅将M 板向左平移C .仅在M 、N 之间插入云母板(介电常数大于1)D .仅在M 、N 之间插入金属板,且不和M 、N 接触5、如图所示,一簇电场线关于y 轴对称分布,O 点是坐标原点,M 、N 、P 、Q 是以O为圆心st 210/-⨯-的一个圆周上的四个点,其中M 、N 在y 轴上,Q 点在x 轴上,则( )A .M 点的电势比P 点的电势高B .OM 间的电势差等于NO 间的电势差C .正电荷在O 点的电势能小于在Q 点的电势能D .将一负电荷从M 点移到Q 点,电场力做正功6、氧化锡传感器主要用于汽车尾气中一氧化碳浓度的检测,它的电阻随一氧化碳浓度的变化而变化。

2013北京海淀二模物理试题及答案

2013北京海淀二模物理试题及答案

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练习理科综合能力测试2013.5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海淀高三物理二模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选择答案题13.B 14. A 15. B 16. A 17. C 18. D 19. C 20. D 实验题 21.(18分) (1)(4分)① 光路图正确有箭头1分;入射角、折射角标度正确1分 ②12sin sin θθ……2分(2)(14分)①C ……3分②实物图补画正确……3③145.5 ……3分, 291④R A1……2分计算题 22.(16分)(1)设物块A 滑到斜面低端与物块B 碰撞前时的速度大小为v 0,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有 201121v m g h m =……………………2分gh v 20=解得:v 0=4.0m/s ………………2分(2)设物块B 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f ,摩擦力做功为W ,则 f=µm 2g ……………………2分W=-µm 2gx ……………………2分解得:W=-1.6J ……………………1分(3)设物块A 与物块B 碰撞后的速度为v 1,物块B 受到碰撞后的速度为v ,碰撞损失的机械能为E ,根据动能定理、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有-µm 2g x=0-21m 2v 2……………………1分解得:v=4.0m/sv m v m v m 21101+=…………………1分解得:v 1=2.0m/s …………………1分E v m v m v m ++=22211201212121…………………2分解得:E =0.80J …………………2分GμA+-图823.(18分)(1)设α粒子第一次被加速后进入D 2盒中时的速度大小为v 1,根据动能定理有 2121mv qU =……………………2分mqU v 21=……………………2分(2)α粒子在D 形盒内做圆周运动,轨道半径达到最大时被引出,具有最大动能。

北京市海淀区高三理综下学期期末练习试题(海淀二模,物理部分,含解析)

北京市海淀区高三理综下学期期末练习试题(海淀二模,物理部分,含解析)

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练习物理能力测试2013.5本试卷共14页,满分300分。

考舰长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 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0 16 Na 23 Mg 24 Si 28 Cl 35.5 Fe 56 Cu 64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120分)本部分共20小题,每小题6分,共1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 要求的一项。

13.在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物体里所有分子动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B. —定质量的气体,体积不变时,温度越高,气体的压强就越大C. 对一定质量的气体加热,其内能一定增加D. 随着分子间的距离增大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的合力一定减小 【答案】B【解析】物体里所有分子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A 错误;—定质量的气体,体积不变时,温度升高,单位体积气体分子的个数不变但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故气体的压强增大,B 正确;气体吸收热量有可能同时对外做功,其内能不一定增加,C 错误;分子间引力和斥力均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但二者减小的幅度不一样,斥力比引力变化快,故D 错误。

14.根据玻尔理论,氢原子的电子由n=2轨道跃迁到n=1轨道 A. 原子的能量减少,电子的动能增加 B. 原子的能量增加,电子的动能减少 C. 原子要放出一系列频率不同的光子 D. 原子要吸收某一频率的光子 【答案】A【解析】氢原子的电子由n=2轨道跃迁到n=1轨道向外辐射某一频率的光子,释放能量,原子的能量减少;由于半径减小,静电力做正功,故电子的动能增加。

本题应选A 。

15.如图2所示,用绿光照射一光电管,能产生光电效应。

欲使光电子从阴极逸出时的初动能增大,应该A. 改用红光照射B. 改用紫光照射C. 增大光电管上的加速电压D. 增大绿光的强度 【答案】B【解析】由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k E h Wν=-可知对于同种金属,光电子的初动能只跟入射光的频率有关,故欲使光电子从阴极逸出时的初动能增大,应该换用频率更高的紫光照射。

2013届北京海淀区高三物理期末试题及答案

2013届北京海淀区高三物理期末试题及答案

海淀区2013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练习物理本试卷共8页,100分。

考试时长9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一、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是正确的。

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不全的得2分。

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涂在机读卡上。

1.分别放在两个绝缘架上的相同金属球,相距为d,球的半径比d小得多,分别带有q 和3q的电荷量,相互斥力为3F。

现用绝缘工具将这两个金属球接触后再分开,然后放回原处。

则它们的相互作用力将变为( )A.0B. FC.3FD.4F2.如图1所示,某理想变压器的原、副线圈的匝数均可调节,原线圈两端电压为一峰值不变的正弦交变电压,副线圈接一可变电阻R。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为使变压器输入功率增大,下面的措施正确的是( )A.仅增加原线圈匝数n1B.仅增加副线圈匝数n2C.仅减小电阻R的阻值D.仅增大电阻R的阻值3.将定值电阻R1=10Ω、R2=20Ω串联接在正弦交流电路中,通过电阻R2的电流i随时间t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

则( )A.通过R1的电流有效值是1.2AB.R1两端的电压有效值是6VC.通过R2的电流有效值是1.22AD.R2两端的电压有效值是62V4.如图3所示,两块相互靠近彼此绝缘的平行金属板组成平行板电容器,极板N与静电计金属球相连,极板M和静电计的外壳均接地。

用静电计测量平行板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势差U。

在两板相距为d时,给电容器充电,静电计指针张开一定角度。

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保持电容器的带电量Q不变,下面的操作中将使静电计指针张角变小的是( )A.仅将M板向下平移B.仅将M板向左平移C.仅在M、N之间插入云母板(介电常数大于1)D.仅在M、N之间插入金属板,且不和M、N接触5.如图4所示,电场中的一簇电场线关于y轴对称分布,0点是坐标原点,M、N、P、Q是以0为圆心的一个圆周上的四个点,其中M、N在y轴上,Q 点在x轴上,则( )A.M点电势比P点电势高B.OM间的电势差等于NO间的电势差C.一正电荷在0点的电势能小于在Q点的电势能D.将一负电荷从M点移到P点,电场力做正功6.氧化锡传感器主要用于汽车尾气中一氧化碳浓度的检测,它的电阻随一氧化碳浓度的变化而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练习物理能力测试2013.5第一部分(选择题共120分)本部分共20小题,每小题6分,共1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3.在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物体里所有分子动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B. —定质量的气体,体积不变时,温度越高,气体的压强就越大C. 对一定质量的气体加热,其内能一定增加D. 随着分子间的距离增大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的合力一定减小14.根据玻尔理论,氢原子的电子由n=2轨道跃迁到n=1轨道A. 原子的能量减少,电子的动能增加B. 原子的能量增加,电子的动能减少C. 原子要放出一系列频率不同的光子D. 原子要吸收某一频率的光子15.如图2所示,用绿光照射一光电管,能产生光电效应。

欲使光电子从阴极逸出时的初动能增大,应该A. 改用红光照射B. 改用紫光照射C. 增大光电管上的加速电压D. 增大绿光的强度16.甲、乙两颗人造卫星绕地球作圆周运动,周期之比为T1:T2= 1:8,则它们的轨道半径之比和运动速率之比分别为A. R1:R2 = 1:4, v1: v2 =2 :1B. R1:R2 =4 : 1, v1: v2=2: 1C. R1:R2 = 1 :4, v1: v2=1 : 2D. R1:R2 = 4 : 1, v1: v2=1: 217.如图3所示,一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比n1:n2=11:5。

原线圈与正弦交变电源值R=100Ω。

则A. 通过电阻的电流是22AB. 交流电的频率是100HzC. 与电阻并联的电压表的示数是100VD. 变压器的输入功率是484W18.—根弹性绳沿x轴放置,左端位于坐标原点,用手握住绳的左端,当t = 0时使其开始沿y轴做简谐运动,在t=0.25s时,绳上形成如图4所示的波形。

关于此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此列波为横波,0点开始时向上运动B. 此列波的波长为2m,波速为8m/SC. 在t = 1.25s后,A、B两点的振动情况总相同D. 当t=10s时,质点B正通过平衡位置向上运动19.如图5所示,电源电动势为E,内电阻为r。

两电压表可看作是理想电表,当闭合开关,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由左端向右端滑动时(设灯丝电阻不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小灯泡L2变暗,V1表的示数变小,V2表的示数变大B. 小灯泡L2变亮,V1表的示数变大,V2表的示数变小C. 小灯泡L1变亮,V1表的示数变大,V2表的示数变小D. 小灯泡L1变暗,V1表的示数变小,V2表的示数变大20.如图6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静止放一质量为m的木板B,木板表面光滑,左端固定一轻质弹簧。

质量为2m的木块A以速度v0从板的右端水平向左滑上木板B。

在木块A与弹簧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弹簧压缩量最大时,B板运动速率最大B. S板的加速度一直增大C. 弹簧给木块A的冲量大小为2mv0/3D. 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为mv02/3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180分)本部分共11小题,共180分。

21. (18 分)(1) (4分)某同学在测定一厚度均匀的圆柱形玻璃的折射率时,先在白纸上作一与圆柱横截面相同的圆,圆心为0。

将圆柱形玻璃的底面与圆重合放在白纸上。

在圆柱形玻璃一侧适当位置竖直插两枚大头针P1和P2,在另一侧适当位置洱先后插两枚大头针P3和P4,先使P3能够挡住P2、P1的像,再插大头针P4时,使P4能够档住P3和P2,P1的像。

移去圆柱形玻璃和大头针后,得图7所示的痕迹。

①图中已画出P1P2的入射光线,请在图中补画出完整的光路图,并标出光从玻璃射入空气的入射角θ1和折射角θ2。

②用入射角θ1和折射角θ2表示玻璃折射率的表达式为n=_______。

(2) (14分)为了较准确地测量一只微安表的内阻,采用图8所示实验电路图进行测量,实验室可供选择的器材如下:,内阻约 300ΩA. 待测微安表(量程500AB. 电阻箱(最大阻值999.9Ω)C. 滑动变阻器R1(最大阻值为10Ω)D. 滑动变阻器R2(最大阻值为1KΩ)E. 电源(电动势为2V,内阻不计)F. 保护电阻R0(阻值为120Ω)①实验中滑动变阻器应选用_____(填“C”或“D”);②按照实验电路在图9所示的方框中完成实物图连接。

③实验步骤:第一,先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最右端,调节电阻箱的阻值为零;第二,闭合开关S,将滑片缓慢左移,使微安表满偏;第三,保持滑片不动,调节R的电阻值使微安表的示数正好是满刻度的2/3时,此时接入电路的电阻箱的示数如图10所示,阻值R为______Ω。

第四,根据以上实验可知微安表内阻的测量值R A为_______Ω④若调节电阻箱的阻值为R'时,微安表的示数正好是满刻度的1/2,认为此时微安表内阻就等于R'0则此时微安表内阻的测量值R'与微安表的示数正好是满刻度的2/3时微安表内阻的测量值R A相比,更接近微安表真实值的是______。

(填“R'”或“R A”)22.(16分)如图11,水平桌面固定着光滑斜槽,光滑斜槽的末端和一水平木板平滑连接,设物块通过衔接处时速率没有改变。

质量m1=0.40kg的物块A从斜槽上端距水平木板高度h=0. 80m处下滑,并与放在水平木板左端的质量m2=0.20kg的物块B相碰,相碰后物块B滑行x=4.0m到木板的C点停止运动,物块A滑到木板的D点停止运动。

已知物块B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0,重力加速度g=10m/s2 ,求:(1) 物块A沿斜槽滑下与物块B碰撞前瞬间的速度大小;(2) 滑动摩擦力对物块B做的功;(3) 物块A与物块B碰撞过程中损失的机械能。

23. (18分)图12所示为回旋加速器的示意图。

它由两个铝制D型金属扁盒组成,两个D形盒正中间开有一条狭缝,两个D型盒处在匀强磁场中并接在高频交变电源上。

在D1盒中心A处有离子源,它产生并发出的a粒子,经狭缝电压加速后,进入D2盒中。

在磁场力的作用下运动半个圆周后,再次经狭缝电压加速。

为保证粒子每次经过狭缝都被加速,设法使交变电压的周期与粒子在狭缝及磁场中运动的周期一致。

如此周而复始,速度越来越大,运动半径也越来越大,最后到达D型盒的边缘,以最大速度被导出。

已知a粒子电荷量为q,质量为m,加速时电极间电压大小恒为U,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B,D型盒的半径为R,设狭缝很窄,粒子通过狭缝的时间可以忽略不计,设a粒子从离子源发出时的初速度为零。

(不计a粒子重力)求:(1) a粒子第一次被加速后进入D2盒中时的速度大小;(2) a粒子被加速后获得的最大动能E k和交变电压的频率f(3)a粒子在第n次由D1盒进入D2盒与紧接着第n+1次由D1盒进入D2盒位置之间的距离Δx。

24.(20分)如图13所示,四分之一光滑绝缘圆弧轨道AP和水平绝缘传送带PC固定在同一竖直平面内,圆弧轨道的圆心为0,半径为R0传送带PC之间的距离为L,沿逆时针方向的的小物体从圆弧顶点A由静止开始沿轨道下滑,恰好运动到C端后返回。

物体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不计物体经过轨道与传送带连接处P时的机械能损失,重力加速度为g(1) 求物体下滑到P点时,物体对轨道的压力F(2) 求物体返回到圆弧轨道后,能上升的最大高度H(3) 若在PO的右侧空间再加上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磁感应强度为B的水平匀强磁场 (图中未画出),物体从圆弧顶带上运动的时间t。

海淀高三物理二模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2013.5.7选择答案题13.B 14. A 15. B 16. A 17. C 18. D 19. C 20. D 实验题 21.(18分) (1)(4分)① 光路图正确有箭头1分;入射角、折射角标度正确1分 ②12sin sin θθ……2分 (2)(14分) ①C ……3分②实物图补画正确……3分③145.5 ……3分, 291……3分 ④R A1……2分 计算题 22.(16分)(1)设物块A 滑到斜面低端与物块B 碰撞前时的速度大小为v 0,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有 201121v m gh m =……………………2分 gh v 20=解得:v 0=4.0m/s ………………2分(2)设物块B 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f ,摩擦力做功为W ,则 f=µm 2g ……………………2分W=-µm 2gx ……………………2分 解得:W=-1.6J ……………………1分(3)设物块A 与物块B 碰撞后的速度为v 1,物块B 受到碰撞后的速度为v ,碰撞损失的机GμA+-图8械能为E ,根据动能定理、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有-µm 2g x=0-21m 2v 2……………………1分 解得:v=4.0m/sv m v m v m 21101+=…………………1分解得:v 1=2.0m/s …………………1分E v m v m v m ++=22211201212121…………………2分 解得:E=0.80J …………………2分23.(18分)(1)设α粒子第一次被加速后进入D 2盒中时的速度大小为v 1,根据动能定理有 2121mv qU =……………………2分 mqUv 21=……………………2分 (2)α粒子在D 形盒内做圆周运动,轨道半径达到最大时被引出,具有最大动能。

设此时的速度为v ,有2mv qvB R= ……………………2分 解得:qBRv m=……………………2分 设α粒子的最大动能为E k ,则 E k =221mv ……………………2分 解得:E k =mR B q 2222 ……………………2分设交变电压的周期为T 、频率为f ,为保证粒子每次经过狭缝都被加速,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一周的时间应等于交变电压的周期(在狭缝的时间极短忽略不计),则Rv m Bqv 2=,T R v π2=解得:T=Bqmπ2……………………1分 T f 1=m Bq f π2= ……………………1分(3)离子经电场第1次加速后,以速度1v 进入D 2盒,设轨道半径为r 1qmUB qB mv r 2121==离子经第2次电场加速后,以速度v 2进入D 1盒,设轨道半径为r 2轨道半径:qmUB qB mv r 22122⨯==………离子第n 次由D 1盒进入D 2盒,离子已经过(2n-1)次电场加速,以速度21n v -进入D 2盒,由动能定理:021)12(212-=--n mv Uq n 轨道半径:qmUn B qB mv r n n 2)12(112-==-……………………1分 离子经第n+1次由D 1盒进入D 2盒,离子已经过2n 次电场加速,以速度v 2n 进入D 1盒,由动能定理:021222-=n mv nUq 轨道半径:qmUn B qB mv r n n 22121==+……1分 则x ∆=2)(1n n r r -+ …………1分(如图所示)x ∆=2()122(22)122--=--n n qUm B Bq mv Bq mv n n ……………………1分 24.(20分)(1)设物体滑到P 端时速度大小为P v ,物体从A 端运动到P 端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212P mgR mv =…………………………1分解得:P v =1分 设物体滑到P 端时受支持力为N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2Pv N mg m R-= …………………………1分解得:N=3mg …………………………1分设物体滑到P 端时对轨道压力为F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 F = N =3mg …………………………1分(2)物体到达C 端以后受滑动摩擦力,向左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设向左运动 距离为x 时物体与皮带速度相同,设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f ,则 fx=mgR mv 21212=………………………1分 物体从皮带的P 端滑到C 端摩擦力做功 -fL=0-221p mv ………………………1分 gR m fL 221=………………………1分 解得:x=L 21………………………1分即物体在皮带上向左先做匀加速运动一半皮带长度后,与皮带同速向左运动,即再次到达P 点时速度大小是2分 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设在斜面上上升的高度H ,则mgH=212mv 解得H=2R……………………2分说明:其他方法答案正确均得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