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精品课件:20、曹刿论战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20课《曹刿论战》课件

文意疏通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庄公说:“祭祀用的牛羊、玉帛之类,我从来不敢虚报 数目,一定要做到诚实可信。”曹刿说:“这点诚意难以使人 信服,神是不会保佑您的。”
文意疏通
诚,诚实。 指诉讼事件。 明察。 这里指诚心。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 记住1个千古名 • 出自《左传》的成语有很多,如: • 东道主 言归于好 狼子野心 外强中干风马牛不相及 鞭
长莫及 尔诈我虞 经天纬地 多行不义必自毙 • 居安思危 一问三不知 • 默写出自本文的千古名句: • (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 • 成语( 一鼓作气 )源自本句,其比喻义指: • ( 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
文意疏通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 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 未能远谋。”乃入见。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将 要迎战。曹刿请求庄公接见。他的同乡说:“大官们会谋划 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大官们眼光短浅,不 能深谋远虑。”于是进宫廷去见庄公。
对后代散文发展有很大影响。
作者简介
左丘明(前502年—前422年),
姓左,名丘明,春秋末期鲁国人,历
左
史学家。山东省肥城市石横镇东衡鱼
丘 明
村(春秋时鲁国都君庄)人。左丘明 博览天文、地理、文学、历史等大量 古籍,学识渊博。著有《左传》。
本篇课文节选自《左传·庄公十
年》。讲述了关于曹刿在长勺之战中
文意疏通
指曹刿。
击鼓进军。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
第20课《曹刿论战》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种表现手法等。 2.《左传》是一本编年体史书,是按年记事的,所以本文
在流传之初是没有题目的,后人用了“齐鲁长勺之战”为之命 名,在收录到《古文观止》的时候,编者给它起了个题目《曹 刿论战》。
补充情节和细节——增加了战前和战后的分析,所以曹刿论战 更合适。尤其战前分析非常详细,突出政治上取信于民的重要 性,同时突出了曹刿的人物形象,弱化了战争场面的描述,做 到了详略得当。
曹
刿 论战
目录
01 目标 02 朗 读 课 文 , 积 累 文 言 词 汇 。 03 分 析 文 本 , 感 知 人 物 形 象 。 04 感 悟 精 神 , 体 会 士 之 担 当 。
壹
读奇章美文,谓韵味悠长
读出字字响亮之美
要求:读准字音
曹 刿(guì) 又何间焉(jiàn) 望其旗靡(mǐ)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省略句) 译文:第一次击鼓能够鼓起士气,第二次击鼓士
气衰弱,第三次击鼓时士气已经穷尽了。
古今异义
牺牲玉帛 (古)指祭祀用的纯色全体牲畜
(今)为正义事业舍弃生命
可以一战 (古)可以凭借
(今)能够,允许
必以情 (古)诚,诚实。这里指诚心
(今)感情
再而衰
(古)第二次
(今)连续
古今异义
神弗福也 【名词作动词】赐福,保佑 公将鼓之 【名词作动词】击鼓进军 下视其辙 【名词作状语】向下
一词多义
温故而知新 旧的知识
故余虽愚
所以
故
公问其故 原因,缘故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原来
而山不加增
增加
弗敢加也
虚夸,夸大
加
万钟于我何加焉 益处
大王加惠
施予
又何间焉
参与
在流传之初是没有题目的,后人用了“齐鲁长勺之战”为之命 名,在收录到《古文观止》的时候,编者给它起了个题目《曹 刿论战》。
补充情节和细节——增加了战前和战后的分析,所以曹刿论战 更合适。尤其战前分析非常详细,突出政治上取信于民的重要 性,同时突出了曹刿的人物形象,弱化了战争场面的描述,做 到了详略得当。
曹
刿 论战
目录
01 目标 02 朗 读 课 文 , 积 累 文 言 词 汇 。 03 分 析 文 本 , 感 知 人 物 形 象 。 04 感 悟 精 神 , 体 会 士 之 担 当 。
壹
读奇章美文,谓韵味悠长
读出字字响亮之美
要求:读准字音
曹 刿(guì) 又何间焉(jiàn) 望其旗靡(mǐ)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省略句) 译文:第一次击鼓能够鼓起士气,第二次击鼓士
气衰弱,第三次击鼓时士气已经穷尽了。
古今异义
牺牲玉帛 (古)指祭祀用的纯色全体牲畜
(今)为正义事业舍弃生命
可以一战 (古)可以凭借
(今)能够,允许
必以情 (古)诚,诚实。这里指诚心
(今)感情
再而衰
(古)第二次
(今)连续
古今异义
神弗福也 【名词作动词】赐福,保佑 公将鼓之 【名词作动词】击鼓进军 下视其辙 【名词作状语】向下
一词多义
温故而知新 旧的知识
故余虽愚
所以
故
公问其故 原因,缘故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原来
而山不加增
增加
弗敢加也
虚夸,夸大
加
万钟于我何加焉 益处
大王加惠
施予
又何间焉
参与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20课《曹刿论战》ppt课件

祭品。
加: 虚夸,夸大。
信: 实情。
小信未孚: (这只是)小 信 用,未能“小大之狱, 虽不能察,必以情。 ” 对曰: “忠之属也。可
狱: 指诉讼事件。
察: 明察。
情: 诚,诚实。这里指诚心。 忠之属也: (这是)尽了职
分的事情。
以一战。战则请从。 ”
可以一战: 就是“可以之一
知识链接
史书体例有六种,即编年体、纪传体、国别体、纪事本末体、通史、 断代史。
编年体:按年、月、日顺序编写,以年月为经,以事实为纬,《左传 》《资治通鉴》等都属于这类。
纪传体:纪传体史书创始于西汉司马迁的《史记》,它以人物为中心, 用“本纪”叙述帝王,用“世家”记叙封国王侯和特殊人物;用“表”统 系年代、世系及人物,用“书”或“志”记载典章制度,用“列传”记历 代有影响的人物或少数民族史及外国史。
小大之狱(助词,的)
之
公与之乘(代词,指曹刿)
又何间焉(语末语气词,相当于“呢”)
焉 惧有伏焉(兼词,于此,在那里)
词类活用
神弟福也 (福,名词用作动词,赐福,保佑。)
公将鼓之 (鼓,名词用作动词,击鼓进军。)
文言句式
夫战,勇气也 ( “……也”,表判断。) 判断句 必以分人 (省略宾语“之”,应为 “必 省略句 以之分人”。) 何以战 (宾语前置,应为“以何战”。) 倒装句 战于长勺 (状语后置,应为“于长勺战” 。)
战”,可凭借这 个条件打一仗。
公与之乘,战于长 勺。公将鼓之。刿曰: “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 “可矣。 ”齐师 败绩。
战于长勺: “于长勺战” 的 倒装句式。 在长 勺和齐军 作战。
鼓之:击鼓进军。 未可: 还不可以。
三:表动量的数词。文言文 中表动量的数词一般直 接放在动词前,中间不
加: 虚夸,夸大。
信: 实情。
小信未孚: (这只是)小 信 用,未能“小大之狱, 虽不能察,必以情。 ” 对曰: “忠之属也。可
狱: 指诉讼事件。
察: 明察。
情: 诚,诚实。这里指诚心。 忠之属也: (这是)尽了职
分的事情。
以一战。战则请从。 ”
可以一战: 就是“可以之一
知识链接
史书体例有六种,即编年体、纪传体、国别体、纪事本末体、通史、 断代史。
编年体:按年、月、日顺序编写,以年月为经,以事实为纬,《左传 》《资治通鉴》等都属于这类。
纪传体:纪传体史书创始于西汉司马迁的《史记》,它以人物为中心, 用“本纪”叙述帝王,用“世家”记叙封国王侯和特殊人物;用“表”统 系年代、世系及人物,用“书”或“志”记载典章制度,用“列传”记历 代有影响的人物或少数民族史及外国史。
小大之狱(助词,的)
之
公与之乘(代词,指曹刿)
又何间焉(语末语气词,相当于“呢”)
焉 惧有伏焉(兼词,于此,在那里)
词类活用
神弟福也 (福,名词用作动词,赐福,保佑。)
公将鼓之 (鼓,名词用作动词,击鼓进军。)
文言句式
夫战,勇气也 ( “……也”,表判断。) 判断句 必以分人 (省略宾语“之”,应为 “必 省略句 以之分人”。) 何以战 (宾语前置,应为“以何战”。) 倒装句 战于长勺 (状语后置,应为“于长勺战” 。)
战”,可凭借这 个条件打一仗。
公与之乘,战于长 勺。公将鼓之。刿曰: “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 “可矣。 ”齐师 败绩。
战于长勺: “于长勺战” 的 倒装句式。 在长 勺和齐军 作战。
鼓之:击鼓进军。 未可: 还不可以。
三:表动量的数词。文言文 中表动量的数词一般直 接放在动词前,中间不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20课《曹刿论战》精品课件

战争激烈过程 略写
战
突出性格
战后分析原因 详细
生命如铁砧,愈被敲打,愈能发出火花。 ——伽利略
第20课 曹刿论战
1.识记《左传》的文学常识,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 含义
2.学习以“论战”为中心组织材料、详略得当的特点。 3.能够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理解课文的主旨。 4.了解曹刿的战略、战术思想,学习他勇于担当、忠君爱
国的精神。
(2)古今异义 ①牺牲玉帛(古义:指祭祀用的纯色全体牲畜。今义:放弃或损害一方的利益。) ②小大之狱(古义:指诉讼事件。今义:监狱。) ③必以情(古义:诚,诚实,这里指诚心。今义:感情。) ④忠之属也(古义:尽力做好分内的事。今义:忠诚。) ⑤又何间焉(古义:参与。今义:中间,空间或时间。) ⑥可以一战(古义:可以凭借。今义:可能、能够。) ⑦肉食者鄙(古义: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今义:粗俗,低下。) ⑧再而衰(古义:第二次。今义:又一次。)
学习了本课后,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 告诉大家好吗?
战前准备
取信于臣 取信于神 取信于民
民弗从也 神弗福也 忠之属也
不可以战
略战
战争经过 (先决条件)
可以一战
战后总结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
鼓之
“齐人三鼓”后 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 /故克之
战
(反攻)
驰之 “下视其辙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 术
(追击)登轼而望之”后
伏焉/吾视其辙乱/望 其旗靡/故逐之
战前远战中源自谋战后一介草民要参与战事 懂得政治上取信于民 表现爱国热情政治远见
懂得观察敌情抓住战机 表现他卓越的军事才能
能够分析胜利原因 表现他过人的谋略
战前政治准备 详细
围 绕 论
突出主题
战
突出性格
战后分析原因 详细
生命如铁砧,愈被敲打,愈能发出火花。 ——伽利略
第20课 曹刿论战
1.识记《左传》的文学常识,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 含义
2.学习以“论战”为中心组织材料、详略得当的特点。 3.能够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理解课文的主旨。 4.了解曹刿的战略、战术思想,学习他勇于担当、忠君爱
国的精神。
(2)古今异义 ①牺牲玉帛(古义:指祭祀用的纯色全体牲畜。今义:放弃或损害一方的利益。) ②小大之狱(古义:指诉讼事件。今义:监狱。) ③必以情(古义:诚,诚实,这里指诚心。今义:感情。) ④忠之属也(古义:尽力做好分内的事。今义:忠诚。) ⑤又何间焉(古义:参与。今义:中间,空间或时间。) ⑥可以一战(古义:可以凭借。今义:可能、能够。) ⑦肉食者鄙(古义: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今义:粗俗,低下。) ⑧再而衰(古义:第二次。今义:又一次。)
学习了本课后,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 告诉大家好吗?
战前准备
取信于臣 取信于神 取信于民
民弗从也 神弗福也 忠之属也
不可以战
略战
战争经过 (先决条件)
可以一战
战后总结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
鼓之
“齐人三鼓”后 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 /故克之
战
(反攻)
驰之 “下视其辙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 术
(追击)登轼而望之”后
伏焉/吾视其辙乱/望 其旗靡/故逐之
战前远战中源自谋战后一介草民要参与战事 懂得政治上取信于民 表现爱国热情政治远见
懂得观察敌情抓住战机 表现他卓越的军事才能
能够分析胜利原因 表现他过人的谋略
战前政治准备 详细
围 绕 论
突出主题
第20课《曹刿论战》(课件)九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

即使
按照、根据
公曰:“小大之狱(诉讼事件),虽不能察(明察),必以情(诚心)。”
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我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一定
依据诚心判断。”
的
可以凭借 就
对跟曰:随“忠(尽力做好分内的事 )之属(类)也。可以一战。战则
请从。”
请允许我, 请让我
曹刿回答说:“这是尽职分之类的事情,可以凭这个条件打
官渡之战
淝水之战
时代背景:长勺之战
这次战争发生的时间是春秋初期,交战双方是强大的齐国 和弱小的鲁国。交战地点是鲁国的长勺,所以史称长勺之战。 发生战争的原因是齐襄公时,政令无常,他的弟弟公子小白和公 子纠分别逃到莒国和鲁国避难。后来齐襄公被杀,住在莒国的公 子小白抢先回到齐国夺得王位,称为齐桓公。后来鲁国也送公子 纠回齐国争夺王位,结果被齐桓公打败,齐桓公逼鲁庄公杀掉公 子纠。鲁庄公十年(前684年)齐桓公又借口鲁国曾经帮助公子 纠与他争夺齐国君位,再次举兵攻鲁,两军战于鲁国长勺,结果 弱小的鲁国战胜了入侵的强大的齐国。这就是著名的长勺之战。
谋远虑;“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体现了他的谨慎、果断,
有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
2.有人说,鲁庄公是一个昏君。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结 合课文发表你的看法。
“鄙”具体表现在:把战争寄托在近臣和神灵身上,用兵轻 举妄动,取胜而不知胜。
缺点:政治无能、军事无知、目光短浅、鲁莽草率。
优点:能虚心请教,信任曹刿,让他参与指挥;识人识才, 任人为贤。
小惠未遍, 民弗从也。
求信于臣
小信未孚, 神弗福也。
求信于神
忠之属也, 深谋远虑
可以一战。卓越军事才能 取信于民
鲁庄公 第 二 “公将鼓之” 段 “公将驰之”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 第20课《曹刿论战》课件(共22张PPT)

课后作业
1、练习册P35页 2、背诵全文
同学们,下课啦!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件
2023/4/10
注:本课件所有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22
课堂小结
十、课堂小结
一、注意对文章的一些名句(含哲理)或重点句子(主旨句、含
成语的句子)熟记。
(注意易错字、通假字写法,书写要工整,笔画要清晰) 二、掌握词语的方法有:熟记、勾联、猜读。 (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现象)。 三、句子翻译的方法是尽量直译,做到字字落实,特别注意关键 词的落实。直译不通再意译,注意语句通顺,语意明了。
曹刿论战
《左传》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课件
制作人:赵小民
2023/4/10
1
情境导入
《左传》,旧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近人认为是战国时人所编, 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情况的 一部编年体史书。
本文记叙的是齐鲁长勺之战,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 题》一文中说过:“春秋时候,鲁与齐战,鲁庄公起初不待齐军疲惫就 要出战,后来被曹刿阻止了,采取了‘敌疲我打’的方针,打胜了齐军, 造成了中国战史中弱军战胜强军的有名的战例。”
A.辙乱旗靡/所向披靡 倒下
B.公问其故/无缘无故 原因、缘故
C. 齐师伐我/师出无名
军队
D.衣食所安,弗敢专也/风雨不动安如山 安身 / 安稳
九、拓展延伸 楚庄王欲伐越,庄子谏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乱兵弱。”
庄子曰:“臣患智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王之兵 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跻为盗于境内,而吏不 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 也。”王乃止。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曰:“自见之谓 明。”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20课《曹刿论战》 (58张)-PPT精品课件

⒍句式
⑴判断句
夫战,勇气也。作战(是靠)勇气的。 ⑵省略句 再而衰。第二次(击鼓进军)(士气)
衰弱了。 ⑶倒装句
何以战? 凭借什么作战?
⒊通假字
小惠未徧。
“徧”同“遍”,遍 及。
省略句式理解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再鼓而气衰,三鼓而气竭。 2、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可以之(这个条件)一战。 3、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难句翻译:
夫战,勇气也。 1. 作战,要靠勇气。 2. 打仗,是靠勇气的。 3. 打仗,靠的是勇气。
倒下
埋伏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 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齐国是大国,难以预测,怕有伏兵 在那里。我看见他们的车辙混乱,望见 他们的旗帜倒下,所以追击他们。”
注意归纳:
说出下列词的古今异义
齐国军队大败,落荒而逃。庄公准备驱 车追赶。曹刿说:“不行。”于是向下观察 齐军的车辙,又登上车前的横木了望齐军, 说:“可以了。”于是追击齐军。
已经 战胜 振作 缘故
发语词 无实义
充满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
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第二次
尽
已经战胜了齐军,庄公问这样做的原因。 (曹刿)回答:“作战,靠的是勇气。第一 次击鼓振作勇气,第二次击鼓勇气就衰落, 第三次击鼓勇气就消失了。他们的勇气消失 了,我军的勇气正旺盛,所以战胜了他们。
素
成语
一鼓作气:
彼竭我盈:
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 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彼:他,对方;竭:尽;盈: 充满。他们的勇气已丧失,我 们的士气正旺盛。
辙乱旗靡:
辙:车辙;靡:倒下。车辙 错乱,旗子倒下。形容军队 溃败逃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