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水资源现状及趋势
天津缺水状况分析报告

天津缺水状况分析报告
根据天津市的调查数据和分析报告,以下是对天津缺水状况的分析:
1. 供需不平衡:天津是一个人口密集地区,但地下水资源有限。
过多的人口和经济活动导致了供水需求的增加,但供水能力却难以满足需求。
这导致了天津的缺水问题日益突出。
2. 水资源污染:天津市的许多河流和地下水受到了严重的污染。
工业排放和城市生活废水的处理不完善,导致了水资源的污染和损失。
这使得可利用的水资源进一步减少,加剧了缺水问题。
3. 水资源分布不均:天津市的水资源分布存在地域差异。
南部地区的水资源相对较为丰富,而北部地区则相对较为贫乏。
这种地域差异增加了供水的难度,加剧了天津市的缺水状况。
4. 防水设施不完善:天津市防水设施的建设和维护相对滞后。
城市建设和城市化进程中,对水资源的利用和管理欠缺有效控制措施。
缺乏强大的防水设施导致了大量的水资源浪费和流失,加重了缺水问题。
5. 水资源治理政策不完善:天津市的水资源管理政策和制度存在不足之处。
对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缺乏有效的监管和执行措施。
与此同时,对节水意识的宣传推广和普及也相对不足,导致了浪费行为的增加,无法有效地缓解缺水问题。
综上所述,天津市的缺水问题是由供需不平衡、水资源污染、
水资源分布不均、防水设施不完善以及水资源治理政策不完善等因素共同造成的。
为了解决天津的缺水问题,应采取综合措施,包括加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推进水资源的节约利用、加强防水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并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的节水意识,以实现可持续的水资源利用和管理。
天津市水资源现状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天津市水资源现状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摘要天津是我国严重缺水城市之一,它的特殊地理位置决定了汛期因水而忧,非汛期又因水而愁,根据中央对天津的新定位,新要求,在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指导下,采取以南水北调和引滦入津水为主,狠抓突出的问题,大力开展节水与用水,建设新型用水城市而努力。
关键词天津水资源开发利用优化配置天津市独特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天津市要上防洪水,中防沥涝,下防海潮。
汛期,诸河上游来水多时,聚流成灾,非汛期,上游来水很少,加之本地水资源缺乏,多出现干旱缺水的灾难,又因无水而愁。
1、天津市水资源的现状天津市位于华北平原东北部,海河流域的下游,东临渤海,北依燕山,多年平均降雨量55mm,天津市是一个资源型缺水的城市,人均本地水资源占有量仅有160m3,,加上流域上游来水和引滦等外调水量,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过370m3,仅为全国的六分之一。
1.1天津的水资源严重短缺。
而且地区分布不均,城市集中供水水源单一,不能满足城市安全用水要求,目前仅于桥水库通过引滦工程可提供城市用水,其它供水工程因水源无保证并且水质差,只能作为农业水源。
此外,由于工农业和生活污水的排放,全市境内的19条河流水体污染严重。
绝大部分为V类或劣V劣水,只有北部地区局部河段可达到IV类水质标准。
现状水资源利用效率偏低,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水资源浪费现象,如大水漫灌目前仍是农业的主要灌溉方式,节水空间有很大的余地可挖。
1.2水资源的价格机制不合理。
受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和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政府和人民对水资源的稀缺性问题没能充分认识,水资源无论以要素身份对企业还是以商品身份对消费者而言,几乎是不需要付出任何代价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在相应的价格形成机制下,国家所确定的水资源价格对调节水资源的供求关系及其在不同部门之间的分配也就基本不起作用。
2、天津市水资源开发与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2.1多龙管水的现象。
目前,天津市机构改革尚未完成,水资源仍由天津市水利局,建委,公用局,市政局,地矿局等部门管理,工作互相交叉,全市水资源缺乏统一规划,调度,无法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节约利用。
2024年天津水务市场发展现状

天津水务市场发展现状引言天津市是中国北方重要的经济中心和商贸物流枢纽之一。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水务市场在天津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本文将就天津水务市场的现状进行分析和探讨。
天津水务市场概况天津市的水务市场包括供水、排水和污水处理三个主要领域。
供水是指将地下水或表面水经处理后供给居民、企事业单位和公共设施的活动;排水是指将废水和雨水排放至河道或污水处理厂的过程;污水处理是指对废水进行处理,使之达到排放标准。
近年来,天津市水务市场得到了快速的扩大和发展。
供水市场在供水市场方面,天津市的主要供水企业包括天津市自来水集团和其他地方性供水企业。
天津市自来水集团是天津市政府直属的供水企业,负责城市区域的供水工作。
其他地方性供水企业主要负责各地区的供水服务。
近年来,天津市的供水能力得到了提升,供水设施逐步完善。
供水企业通过增加供水管网、提高供水设备的效率和质量,保证了城市居民的日常用水需求。
此外,随着天津市的节水意识的提高,供水企业也在推广和实施节水措施,提高供水效率。
排水市场在排水方面,天津市注重城市排水体系的建设。
通过不断改造和提升排水管网,天津市有效地处理了城市内的雨水和废水。
排水企业负责监测和维护城市排水系统的运行,确保排水系统的顺畅运行。
天津市还注重雨水的综合利用。
通过建设雨水收集系统和利用雨水进行绿化和农业灌溉,天津市既减缓了雨水在城市内的积水问题,又实现了雨水的资源化利用。
污水处理市场在污水处理方面,天津市建设了多个污水处理厂。
这些污水处理厂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多种方式对废水进行处理,使其达到排放标准。
经过处理的污水可以安全地排放至河道或用于农田灌溉。
天津市还鼓励企事业单位进行污水处理。
一些大型企业建设了自己的污水处理设施,对废水进行处理后再排放。
此外,天津市还加强对企事业单位的环境监管,对未经处理或处理不达标的废水严格追究责任。
发展趋势及挑战天津水务市场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天津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天津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天津市是中国严重缺水的城市之一,属于资源型缺水城市,人均水资源量为182m3/a,远小于国际上公认的缺水指标极限500 m3/a;地表水的开发利用率高达76%,远远超过了40%的临界值,用水高度紧张,严重缺水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制约因素,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天津市不仅水资源总量不足,时空分布也极不均匀,这更加剧了水资源的紧缺局面,一旦遇到特枯年份或连续枯水年,就严重干扰人民生活和社会生产,尤其是城市供水方面多次发生危机。
一、水资源严重短缺。
联合国刊印的“全面评价世界淡水资源”报告指出,当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率超过40%时属于用水高度紧张的地区,区域内将出现严重的水荒,用水紧张程度分类如下:缺水习惯上分为资源型缺水、工程型缺水、水质型缺水。
根据中国水资源利用的特点,以水资源利用率、人均供水量作为缺水的分类指标定义缺水类型的标准:水资源利用率>40%,人均供水量<500 m3/人的地区资源型缺水地区;水资源利用率<20%,人均供水量<500 m3/人的地区,水资源尚待进一步开发,为工程型缺水地区。
非干旱地区人均供水量>500 m3/人(或干旱地区人均供水量>2000m3/人)的地区,总供水量可以基本满足需求,但由于各种原因至使该地区出现暂时性缺水,一般可以通过节水挖潜、资源合理配置等措施解决,称为管理型缺水地区,而由于水质污染造成的缺水,也可称为水质型缺水。
天津市全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182 m3,仅为全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1/15,是全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最少的省市,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利用率到达76%,但远远超过了40%的极限值。
根据缺水类型的划分标准,天津市属于资源型缺水城市。
地下水的开采程度高,2000年和2002年高达132.4%,地下水严重超采。
因此,当地下水资源的开发潜力不大,解决天津市的缺水问题,除了大力发展节水型农业、节水型工业和节水型城市外,需要从外流域调水来解决。
天津市水资源变化趋势分析

天津市水资源变化趋势分析
天津市水资源变化趋势分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精确的描述:
1. 水资源总量变化:天津市的水资源主要来自于河流、地下水和引水工程,总体上呈现出逐年减少的趋势。
由于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的需求,水资源的开采和利用量不断增加,导致水资源总量的减少。
2. 水资源供需状况:天津市水资源供需状况紧张。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用水的增加,水资源供应难题日益突出。
尤其是在干旱季节和连续干旱年份,水资源供应压力更加明显。
3. 水资源质量变化:天津市水资源质量受到污染的影响,主要来自于工业废水、农业面源污染和城市生活污水。
虽然天津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进行水污染治理,但水质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污染,对水资源的可利用性产生一定的影响。
4. 水资源管理措施:为了应对水资源紧缺问题,天津市采取了一系列的水资源管理措施。
包括加大水资源的调配和节约利用力度,推广节水技术和设备,加强水资源保护和水环境治理等。
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水资源紧张的问题。
总的来说,天津市的水资源变化趋势是总量减少、供需紧张、质量受到污染的情况。
为了解决水资源紧缺问题,天
津市采取了一系列的管理措施,但仍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以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天津市水资源公报

天津市水资源公报天津市是中国北方的一个重要城市,位于海河下游,地处环渤海经济圈的中心位置。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是天津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本文将介绍天津市水资源的概况、管理和保护措施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一、天津市水资源概况天津市地处海河流域下游,是海河五大支流南运河、子牙河、大清河、永定河、北运河的汇合处。
境内有七条主要河流,分别是南运河、子牙河、大清河、永定河、北运河、新开河和引滦输水渠。
这些河流和渠道的水源主要来自上游的雨水和地下水。
天津市的水资源总量相对丰富,但分布不均。
年均降水量为600毫米左右,但降水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夏季。
天津市地下水资源丰富,但开采难度较大,且易受污染。
目前,天津市的水资源主要依靠引滦输水渠从上游调水。
二、天津市水资源管理为了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天津市加强了水资源管理。
市政府成立了水资源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水资源政策、规划和管理措施。
天津市的水资源管理主要采取以下措施:1、水资源规划:天津市根据城市发展和人民生活需要,制定了水资源规划。
规划包括水量分配、水源配置、用水结构等方面的内容。
2、水资源保护:天津市重视水资源保护,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防止水污染。
加强了对排污企业的监管,限制污水排放量。
同时,加强了对饮用水源地的保护,确保饮用水的质量安全。
3、水资源节约:天津市积极推广节水型器具,提高市民的节水意识。
同时,加强了对农业用水的监管,防止浪费和不合理使用。
4、水资源调度:天津市通过引滦输水渠等工程设施,合理调度水资源,确保城市供水的稳定。
同时,在汛期通过水利工程调度洪水,减少洪涝灾害的发生。
三、天津市水资源保护的未来发展方向随着城市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天津市的水资源需求将不断增加。
为了满足需求,同时保护好水资源,天津市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水资源管理:加强水资源管理队伍建设,提高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
加强与周边省市的水资源合作,实现优势互补。
2、推广节水型社会建设:加强节水宣传教育,提高市民的节水意识。
天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

天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前言天津作为一个直辖市,自然资源十分有限,其中水资源更是相对较为缺乏的资源之一。
因此,研究和探讨天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天津水资源现状根据天津市水利局发布的数据,天津市总水资源储量为81.9亿立方米,其中地下水储量仅占了总水资源储量的10%,而地表水和高山山泉水储量则占到了总水资源储量的90%左右。
但是,由于受气候、地形和人口等因素的影响,天津市水资源呈现出以下几个现状:1.地下水水位下降:天津市地下水主要补给来源于天津周边的玉田、蓟县等地,而当地存在着严重的地下水过度开采问题,导致地下水水位逐渐下降;2.地表水受污染:天津市地表水主要来源于海河流域和滨海新区,由于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发展等原因,地表水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使得天津市的饮用水和生态环境面临较大挑战;3.水资源利用效率低:天津市水资源利用率较低,主要原因在于工农业用水量大、水资源分布不均、水资源管理不足等等。
综上,天津市水资源面临的困境是十分严峻的,但是也为我们逐步实现可持续利用提供了现实的机遇。
天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探讨天津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探讨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1. 节约用水首先,天津市需要加强节约用水试点区建设,推广水资源节约供应技术、水价改革等措施,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其次,应该通过科技创新,提高行业用水量和用水效率。
特别是,对高耗水、重污染的企业加强监管,推行审核、排查和整治制度,将高耗水、重污染的企业逐步淘汰。
2. 加强水环境治理天津市需要通过加强水环境治理,并开展水体生态修复和保护,提高区域内水质的整体水平。
同时,针对工业、农业、生活和其他污染点开展网络监测,加强污染源数据公开,及时通报环保情况,保障群众知情权。
3. 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在实现节约用水的同时,天津市也需要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加强水资源管理和利用绩效评价,弯尽管城市社会建设和综合能源与水利利用。
天津市水资源变化趋势分析

天津市水资源变化趋势分析引言天津市作为中国北方重要的经济中心和沿海城市,水资源的变化对于城市的发展和居民的生活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通过对天津市水资源的分析,探讨了水资源的变化趋势,为城市的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提供参考。
数据来源本文所使用的数据主要来自于天津市水资源管理部门和相关的统计数据。
主要包括水资源量、水资源利用率、水质等关键指标的历史数据。
水资源量的变化趋势天津市的水资源量受到气候变化、人口增加和经济发展等因素的影响,呈现出明显的变化趋势。
根据历史数据的分析,可以看出水资源量呈现以下变化趋势:1.年降水量变化:天津市的年降水量呈现出年际波动的趋势,总体呈现稳定的态势。
然而,近年来受气候变化的影响,年降水量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
2.河流水量变化:天津市境内有多条重要的河流,如海河和滨海新区的塘沽河。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河流污染的加剧,河流的水量呈现逐渐减少的趋势。
3.地下水位变化:天津市的地下水资源是重要的补给源之一。
然而,由于长期的过度开采和地下水补给不足,地下水位呈现下降的趋势。
水资源利用率的变化趋势水资源利用率是衡量水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指标。
天津市水资源利用率的变化趋势反映了城市的用水效率和管理水平的提升情况。
根据历史数据的分析,可以看出水资源利用率呈现以下变化趋势:1.农业用水效率改善:随着现代农业技术的普及和灌溉设施的改善,天津市农业用水效率逐渐提高。
采用节水灌溉技术和水肥一体化等措施,有效减少了农业用水的浪费。
2.工业用水效率提高:天津市的工业用水效率逐渐提高,主要得益于工业生产过程中节水技术的应用和水资源管理的改善。
工业企业逐渐意识到水资源的珍贵性,通过引进节水技术和优化生产流程,减少了水资源的消耗。
3.居民用水管理改善:随着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水资源的需求也在增加。
然而,天津市通过加强居民用水管理,如推广节水器具的使用和加强用水计量收费,居民用水效率逐渐提高。
水质的变化趋势水质是水资源利用的另一个重要指标,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健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津水资源现状及趋势分析
中图分类号:f323.213 文献标识码:f 文章编号:
1009-914x(2012)20- 0213 -01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从地区来看,水资源总量的81%集中分布于长江及其以南地区,其中 40%以上又集中于西南五省区,这是先天决定的水情。
从人均占有量来看,人均占有淡水资源量南方最高和北方最低可以相差十倍。
这是我国北方属于资源型缺水的根本原因,南方地区水资源虽然比较丰富,但由于水体污染,水质型缺水也相当严重。
再加上近年来我国连续遭受严重干旱,旱灾发生的频率和影响范围扩大,目前全国600 多个城市中,400 多个缺水,其中 100 多个严重缺水,尤其以北京、天津等大城市目前的供水已经到了最严峻时刻。
作为中国四大直辖市之一,天津在区域经济和全国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天津是环渤海地区的经济中心,现正努力建设成为国际港口大都市和中国北方重要的经济中心。
随着京津冀都市圈和环渤海地区的逐步崛起,天津的经济中心城市地位将进一步凸显。
但是天津作为未来北方经济发展的重点城市,水资源短缺,供水水源单一,供水量和供水保证率不能满足城市用水要求的现状,已经成为阻碍城市发展的绊脚石,严重制约了城市经济的发展。
长期以来,天津城市用水主要依靠“引滦入津”的滦河水为主,以“引黄济津”的黄河水为辅,滦河水和黄河水水质具有很大的共性,如高碱度(>120 mg/l,以caco3计)、高ph值(>8.2)。
同时,
两条河也受各自流域和人为因素以及气候因素的影响,其水质各自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如滦河水主要在夏、秋高温季节作为饮用水水源,此时藻类繁殖旺盛,使滦河水具有较高浊度、高叶绿素和高藻类数,蛋白质氮比重也较高。
而黄河水流经中国西北、华北地区,地质复杂,其水中具有更高的碱度、硬度和盐含量。
更适合在比较干旱的春季和冬季作为饮用水水源。
开发利用好水资源是件大事,要根据天津水资源的特点在下述几个方面做工作。
一、采取有效方法和措施提高工农业水资源利用率
天津市政府对水资源现状高度重视,并且出台了一系列应对措施来改善饮用水状况,例如在工业方面,天津市用水大户主要是工矿企业,每年约占城市总量的50 %。
因此,建设节水型工业在天津就显得尤为重要。
天津用7年时间把国有大中型企业嫁接、改造、调整了一遍,工业发展势头始终不减,连续11年2位数增长,但天津的工业用水量却呈逐年递减的趋势。
究其原因,一是严格控制多耗水产业的发展,如大力压缩高耗水的冶金、造纸和印染等行业。
二是加大水资源利用上的科技投入,向海水、再生水要水源。
天津大港电厂仅海水利用一项一年就节约淡水7亿立方米以上。
在中水利用上仅冲车一项,全市一年就可节约自来水36万吨。
天津目前万元产值耗水量27立方米,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80%,均在全国前列。
天津水资源短缺,但并未影响天津工业的发展,相反地造就了天津节水型工业;在农业方面,天津因为缺水,所以积极调整种植
结构,大力压缩耗水高的农作物,全面推广高科技和节水型农业作物达上百万亩。
天津小站稻虽然是国内外著名的产品,但由于耗水量大,这些年来种植面积由最高时的100万亩压缩为20万亩。
天津在种粮、种菜都以耐旱性作为首选,积极推广节水型的灌溉方式和种植方式,采用穴灌、滴灌、喷灌、微灌等灌溉方式,结合地膜、大棚、温室等种植条件的改善,使天津农业节水工程控制灌溉面积达到了43%,并建成了一批高标准节水农业示范区。
将水资源劣势转化为发展节水型农业的优势,为天津现代化农业的发展积累了经验。
二、提高全民节水意识。
以街道为单位深入基层积极推广节水方面的先进经验和方法,吸取一些关于节水方面的好思路好方法,通过各种渠道大力宣传,并采取某些奖励机制来激励城市居民节水降耗,提高民众的节水意识。
三、保护好现有水源环境。
引滦入津工程1983年9月建成到现在已经整整28年,已累计向城市供水203.6亿立方米,有力地促进了天津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成为天津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
但是最近几年河道内非法捕捞,周围村镇乱倒生活垃圾,水源周边工业污染等现象的出现严重影响了我们的水资源环境。
为保护城市水源水质安全,水利部门和政府开展联合执法,严厉打击水源地非法采砂、非法旅游、违章建筑、暗渠占压等行为,确保水源水质和工程设施
安全;发挥以鱼保水作用,投放鲢鱼、鲂鱼、鲴鱼等食藻、食草类净水鱼种1800万尾,规范捕鱼行为,彻底清除水源地周边鱼池,杜绝鱼类养殖对水体造成的污染,规范渔业资源管理;开展河道周边村落垃圾清淤,开辟大型垃圾掩埋场,集中收集、定期清运、分类掩埋,确保垃圾清理到位;在河道两侧设立防护栏,加固河道堤坡、堤顶、台田和马道,维修加固跨越河道的所有生产桥的桥面、栏杆和翼墙,完善桥面污水处理排放工程,在河道两岸栽种各种乔、灌木等形成一条完整的绿化带使河道整体形象焕然一新。
四、根据天津的地理优势加大科技投入向“大海要水喝”
海水淡化是天津解决工农业用水的重要途径。
自本世纪70年代以来,大多数水资源危机的沿海国家都直接卷入了海水淡化的发展潮流。
目前,无论中东的产油国家或是西方的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发挥海岸优势,建设有相当规模的海水淡化厂或海水淡化示范装置。
根据国际脱盐协会的统计,截止到1995年底,世界范围内共安装了11066台单机容量大于100吨/日的淡化装置,每天生产淡水2030万立方米,到1997年底,单台产量在100吨/日以上的淡化水日产量已达2300万立方米。
目前海水淡化的日产水量已达到2700万立方米,养活的人口多于一亿之众。
我国的海水直接利用已有数十年的历史,目前年取用海水量达到100亿立方米左右,虽然与国外相比差距明显,但天津以及其他沿海城市的使用效果表明,用海水代替淡水作为工业用水技术可靠,经济合理。
海水淡化技术日趋成熟,产业化势头很好。
就天津而言,具有开发利用海水的独
特优势,具备海水淡化产业化的人才、自然环境、工业基础等有利条件,随着淡水资源危机日益加剧,海水资源的利用应该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五、南水北调工程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天津水资源短缺现状
国家为了解决我国南北方水资源分布不平衡的矛盾,解决包括天津市在内的北方城市缺水的问题,先后花50年的时间反复调研、论证,制定了南水北调的东线、中线及西线工程规划。
南水北调是解决海河流域缺水问题的根本出路,是改善黄、淮、海地区生态环境,保障京、津乃至整个华北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
南水北调工程前期工作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国家计委、水利部组织进行了五十年的论证工作,规划建设东、中、西三条调水工程,沟通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水系。
按计划中线将于2010年通水到天津。
根据有关规划,天津城市缺水量由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和东线二期工程共同分担。
中线一期工程,多年平均天津分水量为10.15×108m3,沿程输水损失按15%考虑,到天津干线入市口门水量为8.63×108m3;东线二期工程,天津分水量为5.0×108m3,扣除蒸发渗漏损失后,净水量为4.0×108m3[22]。
从根本上解决了制约天津经济发展的水资源短缺问题。
随着市民节水意识的逐步增强,天津缺水的旧面貌迟早要焕然一新,让我们一起努力从自身做起,珍惜每一滴水,为家乡的快速腾飞做贡献!
参考文献:
(1)刘昌明.陈志恺中国水资源现状评价和供需发展趋势分析.2001
(2)刘文龙. 水资源流域管理和区域管理模式浅析.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2003(6)
(3)胡庆和.水资源管理模式和发展趋势分析.人民长
江.2007.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