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2011届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语文

合集下载

江苏省南通市2011届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2011南通三模)(word版附答案).doc

江苏省南通市2011届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2011南通三模)(word版附答案).doc

资料范本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江苏省南通市2011届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2011南通三模)(word版附答案).doc地点: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南通市2011届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试卷及答案数学I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5分,共70分.请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1.若集合A={x|x>2},B={x|x≤3},则A∩B= ▲ .答案:2.函数y=sin2x+cos2x的最小正周期是▲ .答案:π3.已知(a+i)2=2i,其中i是虚数单位,那么实数a= ▲ .答案:14.已知向量a与b的夹角为60º,且|a|=1,|b|=2,那么的值为▲ .答案:75.底面边长为2m,高为1m的正三棱锥的全面积为▲ m2.答案:6.若双曲线的焦点到渐近线的距离为,则实数k的值是▲ .答案:87.若实数x,y满足则z=x+2y的最大值是▲ .答案:28.对于定义在R上的函数f(x),给出三个命题:①若,则f(x)为偶函数;②若,则f(x)不是偶函数;③若,则f(x)一定不是奇函数.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为▲ .答案:②9.图中是一个算法流程图,则输出的n= ▲ .(第9题图)开始是输出n否n←1,S←0S<2011S←S+2nn←n+1结束答案:1110.已知三数x+log272,x+log92,x+log32成等比数列,则公比为▲ .答案:311.已知5×5数字方阵:中,则= ▲ .答案:-112.已知函数f(x)=,x∈,则满足f(x0)>f()的x0的取值范围为▲ .答案:∪13.甲地与乙地相距250公里.某天小袁从上午7∶50由甲地出发开车前往乙地办事.在上午9∶00,10∶00,11∶00三个时刻,车上的导航仪都提示“如果按出发到现在的平均速度继续行驶,那么还有1小时到达乙地”.假设导航仪提示语都是正确的,那么在上午11∶00时,小袁距乙地还有▲ 公里.答案:6014.定义在上的函数f(x)满足:①f(2x)=cf(x)(c为正常数);②当2≤x≤4时,f(x)=1-|x-3|.若函数的所有极大值点均落在同一条直线上,则c= ▲ .答案:1或2二、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计90分.请把答案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解答时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5.(本题满分14分)某高校从参加今年自主招生考试的学生中随机抽取容量为50的学生成绩样本,得频率分布表如下:(1)写出表中①②位置的数据;(2)为了选拔出更优秀的学生,高校决定在第三、四、五组中用分层抽样法抽取6名学生进行第二轮考核,分别求第三、四、五各组参加考核人数;(3)在(2)的前提下,高校决定在这6名学生中录取2名学生,求2人中至少有1名是第四组的概率.解:(1) ①②位置的数据分别为12、0.3;………………………………………………4分(2) 第三、四、五组参加考核人数分别为3、2、1;…………………………………8分(3) 设上述6人为abcdef(其中第四组的两人分别为d,e),则从6人中任取2人的所有情形为:{ab,ac,ad,ae,af,bc,bd,be,bf,cd,ce,cf,de,df,ef}共有15种.…………………………………………………………………………10分记“2人中至少有一名是第四组”为事件A,则事件A所含的基本事件的种数有9种. (12)分所以,故2人中至少有一名是第四组的概率为.……………14分16.(本题满分14分)ABCDEA1B1C1(第16题图)如图,在三棱柱ABC-A1B1C1中.(1)若BB1=BC,B1C⊥A1B,证明:平面AB1C平面A1BC1;(2)设D是BC的中点,E是A1C1上的一点,且A1B∥平面B1DE,求的值.解:(1)因为BB1=BC,所以侧面BCC1B1是菱形,所以B1C⊥BC1.…………………3分又因为B1C⊥A1B ,且A1B∩BC1=B,所以BC1⊥平面A1BC1,…………………5分又B1C平面AB1C ,所以平面AB1C⊥平面A1BC1 .……………………………7分(2)设B1D交BC1于点F,连结EF,则平面A1BC1∩平面B1DE=EF.因为A1B//平面B1DE, A1B平面A1BC1,所以A1B//EF.…………………11分所以=.又因为=,所以=.………………………………………14分17.(本题满分14分)在△ABC中,a2+c2=2b2,其中a,b,c分别为角A,B,C所对的边长.(1)求证:B≤;(2)若,且A为钝角,求A.解:(1)由余弦定理,得.……………………………………3分因,.………………………………………………………6分由0<B<π,得,命题得证. (7)分(2)由正弦定理,得.…………………………………………10分因,故=1,于是.……………………………………12分因为A为钝角,所以.所以(,不合,舍) .解得.…………………14分18.(本题满分16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椭圆(a>b>0)的离心率为,其焦点在圆x2+y2=1上.(1)求椭圆的方程;(2)设A,B,M是椭圆上的三点(异于椭圆顶点),且存在锐角θ,使.(i)求证:直线OA与OB的斜率之积为定值;(ii)求OA2+OB2.解:(1)依题意,得 c=1.于是,a=,b=1.……………………………………2分所以所求椭圆的方程为.………………………………………………4分(2) (i)设A(x1,y1),B(x2,y2),则①,②.又设M(x,y),因,故…………7分因M在椭圆上,故.整理得.将①②代入上式,并注意,得.所以,为定值.………………………………………………10分(ii),故.又,故.所以,OA2+OB2==3.…………………………………………16分19.(本题满分16分)已知数列{an}满足:a1=a2=a3=2,an+1=a1a2…an-1(n≥3),记(n≥3).(1)求证数列{bn}为等差数列,并求其通项公式;(2)设,数列{}的前n项和为Sn,求证:n<Sn<n+1.解:(1)方法一当n≥3时,因①,故②.……………………………………2分②-①,得 bn-1-bn-2===1,为常数,所以,数列{bn}为等差数列.…………………………………………………………5分因 b1==4,故 bn=n+3.……………………………………8分方法二当n≥3时,a1a2…an=1+an+1,a1a2…anan+1=1+an+2,将上两式相除并变形,得.……………………………………2分于是,当n∈N*时,.又a4=a1a2a3-1=7,故bn=n+3(n∈N*).所以数列{bn}为等差数列,且bn=n+3.………………………………………………8分(2) 方法一因,…………………12分故.所以,………15分即 n<Sn<n+1.………………………………………………………………………16分方法二因,故>1,.……………………10分=<<,故<,于是.……………………………………16分20.(本题满分16分)设函数f(x)=ax3-(a+b)x2+bx+c,其中a>0,b,c∈R.(1)若=0,求函数f(x)的单调增区间;(2)求证:当0≤x≤1时,||≤.(注:max{a,b}表示a,b中的最大值)解:(1)由=0,得a=b.…………………………………………………………1分故f(x)= ax3-2ax2+ax+c.由=a(3x2-4x+1)=0,得x1=,x2=1.…………………………………………2分列表:由表可得,函数f(x)的单调增区间是(-∞,)及(1,+∞) .…………………………4分(2)=3ax2-2(a+b)x+b=3.①当时,则在上是单调函数,所以≤≤,或≤≤,且+=a>0.所以||≤.………………………………………………………8分②当,即-a<b<2a,则≤≤.(i) 当-a<b≤时,则0<a+b≤.所以==≥>0.所以||≤.……………………………………………………12分(ii) 当<b<2a时,则<0,即a2+b2-<0.所以=>>0,即>.所以||≤.综上所述:当0≤x≤1时,||≤.……………………………16分数学Ⅱ(附加题)(第21-A题图)ABPOEDC·21.【选做题】本题包括A,B,C,D共4小题,请从这4题中选做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请在答题卡上准确填涂题目标记,解答时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A.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如图,⊙O的直径AB的延长线与弦CD的延长线相交于点P,E为⊙O上一点,AE=AC,求证:∠PDE=∠POC.证明:因AE=AC,AB为直径,故∠OAC=∠OAE. (3)分所以∠POC=∠OAC+∠OCA=∠OAC+∠OAC=∠EAC.又∠EAC=∠PDE,所以,∠PDE=∠POC. (10)分B.选修4-2:矩阵与变换已知圆C:在矩阵对应的变换作用下变为椭圆,求a,b的值.解:设为圆C上的任意一点,在矩阵A对应的变换下变为另一个点,则,即…………………………………………………4分又因为点在椭圆上,所以.由已知条件可知,,所以 a2=9,b2=4.因为 a>0 ,b>0,所以 a=3,b=2.…………………………………………………10分(第21-C题图)xBAOC.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在极坐标系中,求经过三点O(0,0),A(2,),B(,)的圆的极坐标方程.解:设是所求圆上的任意一点, (3)分则,(第21-C题答图)xBAOP故所求的圆的极坐标方程为.…………………………………10分注:亦正确.D.选修4-5:不等式选讲已知x,y,z均为正数.求证:.证明:因为x,y,z都是为正数,所以.…………………3分同理可得.将上述三个不等式两边分别相加,并除以2,得.………10分22.【必做题】本题满分10分.解答时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已知函数,其中a>0.(1)若在x=1处取得极值,求a的值;(2)若的最小值为1,求a的取值范围.w.w.w.k.s.5.u.c.o.m解:(1) .因在处取得极值,故,解得a=1 (经检验).……………………4分(2),因,故ax+1>0,1+x>0.当a≥2时,在区间上,递增,的最小值为f(0)=1.当0<a<2时,由,解得;由,解得.∴f(x)的单调减区间为,单调增区间为.于是,f(x)在处取得最小值,不合.综上可知,若f(x)得最小值为1,则a的取值范围是 (10)分注:不检验不扣分.23.【必做题】本题满分10分.解答时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ABDxyOEFCP(第23题图)过抛物线y2=4x上一点A(1,2)作抛物线的切线,分别交x轴于点B,交y 轴于点D,点C(异于点A)在抛物线上,点E在线段AC上,满足=λ1;点F在线段BC上,满足=λ2,且λ1+λ2=1,线段CD与EF交于点P.(1)设,求;(2)当点C在抛物线上移动时,求点P的轨迹方程.解:(1)过点A的切线方程为y=x+1.…………………………………………………1分切线交x轴于点B(-1,0),交y轴交于点D(0,1),则D是AB的中点.所以.(1) ………………………3分由=(1+λ) . (2)同理由=λ1,得=(1+λ1), (3)=λ2,得=(1+λ2). (4)将(2)、(3)、(4)式代入(1)得.因为E、P、F三点共线,所以 eq \f(1+λ1,2(1+λ)) + eq\f(1+λ2,2(1+λ)) =1,再由λ1+λ2=1,解之得λ= eq\f(1,2) .……………………………………………………………6分(2)由(1)得CP=2PD,D是AB的中点,所以点P为△ABC的重心.所以,x= eq \f(1-1+x0,3) ,y= eq \f(2+0+y0,3) .解得x0=3x,y0=3y-2,代入y02=4x0得,(3y-2)2=12x.由于x0≠1,故x≠3.所求轨迹方程为(3y-2)2=12x(x≠3).………………………………………………10分南通市2011届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讲评建议5.摘自课本《必修2》P49练习2的原题,主要考查基本运算,应强调考生回归课本、注重运算、留心单位、认真审题.6.可以将问题变为“若椭圆的离心率为,则实数k= ”,这时需要增加分类讨论的意思.8.来自课本《必修1》P40练习4,对命题③的理解,考生容易产生失误.10.应强调对整体的把握,例如,.11.这是一道新定义的问题,但问题较为简单,三个目的:一是让学生能主动排除干扰,如题中的方阵(是可以没有的),求和符号等;二是通过题目位置提高问题的难度;三是靠后的问题难度未必是大的,这需要引导考生提高主动得分意识.12.讲评时可以求“f(x0)>f()”成立的一个充分条件.13.主要考查应用意识、阅读能力、思维触角.14.本题中的极大值点是局部最高点,其导数是不存在的.可以通过先3点求出c的值,当然最后需要进行严格的证明.另外本题还可以追问这些最值点能否落在顶点在原点、对称轴为坐标轴的抛物线上.说明:苏教版没有极大值点的定义,按照人教版高中数学教材的陈述,极大值点是一个数(类同于函数的零点),因此本题有缺陷,讲评时要向学生说清楚。

南通市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南通市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南通市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南通市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语言文字运用1.〔3分〕B(都读jìn ;A项,翘.首qiáo ,愀.然作色qiǎo;C项,坚贞不渝.yú;D项,感情契.合qì)2.〔3分〕D〔甚嚣尘上:形容对传闻之事议论纷纷。

现多指某种言论十分嚣张〔含贬义〕。

A项,春风化雨:比喻良好的教育.望文生义。

B项,临危授命:在危亡关头勇于献出生命。

不合语境,应是“临危受命〞。

C项,坐而论道:原指坐着议论政事,后泛指空谈大道理。

褒贬失当〕3.〔3分〕C〔A项,“恢复〞与“民族节日文化〞搭配不当,“增加〞与“契机〞搭配不当,且“传统节日的回归〞不合逻辑;B项,关联词语位置不当,“虽然〞调“神舟七号〞前。

D项,“原因都可能是由于网络‘黑洞’所致〞句式杂糅〕4.〔4分〕示例:举着盛满葡萄美酒的夜光杯/ 听边塞角声吹响征妇的寒夜哀唱/ 让离愁别绪把江心的一轮秋月漂白.〔化用唐诗宋词2分,语意连贯,富有意蕴2分.不必拘泥于原诗句的形式〕5.〔5分〕示例一:巍巍大桥迎圣火,滔滔长江扬金波。

看,火炬手,高举奥运火炬健步登上苏通长江大桥。

顿时,锣鼓欢呼喝彩标语鲜花红绸交织成沸腾的海洋……780万江海儿女祝福圣火传递一路顺畅,把世界人民的美好心愿一路带到奥运赛场!示例二:带着亿万人的祝福,传递和平的佳音.祥云火炬来了,来到了举世瞩目的苏通长江大桥。

人们啊,为什么你们的脚步如此的轻盈?因为你们迈步在世界第一斜拉索大桥上;为什么你们的笑容如此灿烂?因为民族自豪感在你们心头升腾。

看,鸥鸟翔集,长江波涌,欢呼天堑变通途,歌颂奥运谱新篇.示例三:英姿飒爽的火炬手高擎着熊熊的圣火健步走在苏通大桥上,桥面两侧跳跃着“冠军之乡〞的父老乡亲,苏通大桥攻克道道难关,铸就世界桥梁奥运会的金牌,连接南北两岸;北京奥运打破重重阻挠,成就华夏儿女几代人的梦想,沟通东西世界-—这怎能不令人感慨万千!〔内容上兼顾苏通大桥、奥运火炬、欢庆场面2分,恰当使用修辞手法2分,文句顺畅1分.不足60字,酌情扣分〕二、古代诗文阅读6.B〔“贽〞为初见尊长赠送礼物〕7.D〔①人们对文徵明的称赞主要是因为他的书画,③说明文徵明的聪慧,④主要跟文徵明的父亲相关〕8.D〔文徵明向李、沈学习以及和祝、唐的交往跟他道德修养的提高的关系于文无据〕9.〔1〕〔3分〕书画才能确实无法使世人看重文先生,但是文先生难道能够弃除书画才能吗?〔得分要点:“诚〞、“重〞、反问句〕〔2〕〔3分〕先生和他们遵循的原则不同而喜好相同,天天欢快无间地在一起。

江苏省南通市高三语文第三次调研考试试题(含答案)讲课稿

江苏省南通市高三语文第三次调研考试试题(含答案)讲课稿

南通市2014届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语文Ⅰ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 )A.安祥无精打采给予(gěi)奇闻轶事(yì)B.调剂扺掌而谈星宿(xiù)舐犊情深(shì)C.观瞻貌和神离地壳(qiào)载誉归来(zài)D.针砭两全其美箴言(zhēn)方枘圆凿(nè)2.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唐诗和宋诗孰优孰劣,在后代引起了▲的争论。

对唐宋诗的评价,往往因个人爱好的不同而▲,其实两个朝代的诗歌▲,不应该用一种固化的标准评价不同风格的诗歌。

A.经年累月南辕北辙各有千秋B.旷日持久大相径庭各有千秋C.旷日持久南辕北辙半斤八两D.经年累月大相径庭半斤八两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各补写一句话,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逻辑严密。

(4分)司马谈把先秦诸子划分为“六家”,刘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划分为“十家”。

这对春秋战国思想的研究是有贡献的,但应指出,①。

如杨朱学派在当时影响颇大,而且杨朱与老子、庄子不同,其观点立场更不一样,不宜列入道家,应是独立的一家。

还应指出,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②。

据韩非所说,孔子死后儒家分为八派。

在儒家八派中,影响较大的是孟子和荀子。

孟子和荀子都不是简单地继承孔子,而是各有发展。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5分)索契冬奥会开幕式上,奥运五环展示环节出现故障,本将形成五环的五朵雪绒花有一朵没有打开。

闭幕式上,穿着亮片服装的舞蹈演员不断变幻出各种图案,没想到最后一幕竟然重演了开幕式的“故障五环”——四组演员都拉成了圈,而右上角的一组演员抱成一团。

几秒钟后,最后一个环缓缓打开,一个完好的奥运五环呈现在世人面前,现场爆发出了热烈的掌声。

如果你是电视台现场直播主持人,你将如何解说?请为俄罗斯人这一做法设计一段解说词。

要求:主题明确,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60个字。

南通市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南通市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寻拜太常,议立郊 • 祀。尚书刁协、国子祭 酒杜彝议,须还洛乃修 郊祀。恒议,汉献帝居 许昌.宜于此修立。司 徒荀组、骠骑将军王导 同恒议,遂定郊祀。寻 以疾求解,诏日:“太 常职主宗庙,烝尝敬重, 而华恒所疾,不堪亲奉 职事。夫子称‘吾不与 祭,如不祭’,况宗伯 之任职所司邪!今转恒为 延尉。”
推寻:①推求寻索 ;②推演 研究 ;
等到元帝加元服,又将 及帝加元服注,又将 • 辟雍:中常侍或散骑常侍的 简称 。 纳后。寇难之后,典籍靡 立皇后。战乱之后,典集 全毁,婚冠之礼,无所依 遗,婚冠之礼,无所依据。据。华恒探寻旧典,撰定 轨则:规则,准则。 恒推寻旧典,撰定礼仪, 礼仪,加上并郊庙辟雍朝 固:坚决。 并郊庙辟雍朝廷轨则,事 廷礼制,全部得以实施。 让:①责备、责怪 ;②退让、谦让、 并施用。迁左光禄大夫、 升任左光禄大夫、开府, 常侍照旧,坚决 没有 辞让—转让权力、职位 推辞 ; 开府,常侍如故,固让未 就任。适逢去世,终年六 清恪:廉洁恭谨 。 拜。会卒,时年六十九。 十九岁。 恒清恪俭素,虽居显 • 俭素:俭省朴素。 华恒谨慎俭朴,虽居 弥笃:弥,更加;笃,原义有 列,常布衣蔬食,年老弥 显位,常布衣蔬食,年老 忠实、厚道、坚定、重等众多 笃。死之日,家无余财。 尤其如此。死时家无余财, 人们因此很尊敬他。 含义,可以引申为深厚、更加 时人以此贵之。
①监察,监督 –统率诸 太宁初,迁骠骑将军,加散 • 督:太宁初年,升骠骑将军, 加散骑常侍,督石头水路诸军 —责罚; 骑常侍,督石头水陆诸军事。 军的将领;②正,纠正 事。王敦上奏改任华恒为护军, 王敦表转恒为护军,疾病不 ③中,中间 ; 病重不就任。成帝即位,加散 拜。成帝即位,加散骑常侍, 骑常侍,领国子祭酒。咸和初 年,因愍帝时赐爵进封全部取 ①践踏,踩 ; ②登位; 领国子祭酒。咸和初,以愍 履: 消,华恒另以讨王敦功封苑陵 /遭遇某种景况 ; ④ 帝时赐爵进封一皆削除,恒 ③经历 县侯,再领太常。苏峻之乱, 更以讨王敦功封苑陵县侯, 开始担任职务 ; 华恒侍奉在皇帝身边,一起到 复领太常。苏峻之乱,恒侍 石头,备受艰辛,困窘一年以 上。 帝左右,从至石头,备履艰 • 当初,华恒任州大中正, 危,困悴逾年。 同乡人任让轻佻浮薄,品行不 初,恒为州大中正,乡人 端,被华恒罢免官职(或:降 任让轻薄无行,为恒所黜。 无行:行为恶劣,品行不端。 职)。等到任让在苏峻军中, 及让在峻军中,任势多所杀 任势:任意使用手中的权势。 有势者多被他杀害,见到华恒 害,见恒辄恭敬,不肆其虐。 则很恭敬,不胡作非为。钟雅、 刘超死后,也将轮到华恒,任 ①任意干残暴的事情。② 钟雅、刘超之死,亦将及恒, 肆虐: 让尽心相救,所以得以脱险。 蔓延,猖獗; 让尽心救卫,故得免。

2011届高三语文下册第三次联考试检测试题及答案

2011届高三语文下册第三次联考试检测试题及答案

2011届高三语文下册第三次联考试检测试题及答案江苏省徐、淮、连、宿2011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卷讲评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 内讧/一哄而散裨益/纵横捭阖橘子/波诡云谲 B. 辟邪/开天辟地商贾/余勇可贾蹊跷/独辟蹊径 C. 泄露/崭露头角勾当/长歌当哭脊椎/椎心泣血 D. 拙劣/咄咄怪事佚事/卷帙浩繁赝品/义愤填膺【答案】选D A项读音分别为hòn��/hòn��bì/bǎi jú/jué B项读音分别为bì/pì �括�/�括�qī/xī C项读音分别为lòu/lù dàn��/ dàn��zhuī/chuí D 项读音分别为zhuō/duōyì/zhìyàn/yīn��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们伟大的祖国发生了石破天惊的变化。

身为炎黄子孙,我们真切地感受着这些变化,并常常为之振奋。

B.关于房租上涨的问题,出租者和租房者的看法模棱两可,社会上也议论纷纷,住建部负责人则认为还是由供求矛盾引起的。

C.本次展览涵盖京津画派李可染、海派吴昌硕等五大画派“掌门人”以及诸名家的作品,幅幅水墨淋漓,气象万千,美不胜收。

D.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中方渔政执法船依法在本国管辖海域进行正常巡航,这是无可厚非的。

【答案】选C A项“石破天惊”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不能用于“惊人的消息或变化”,应改为“翻天覆地”。

B项“模棱两可”指不表示明确的态度,或没有明确的主张。

应改为“莫衷一是”。

C 项“美不胜收”意为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看不过来),使用是恰当的。

D项“无可厚非”意为不能过分责备。

指说话做事虽有缺点,但还有可取之处,应予谅解。

江苏省南通市2011届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附加题)及答案

江苏省南通市2011届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附加题)及答案

南通市2011届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语文Ⅱ(附加题)一、阅读材料,完成19~21题。

(10分)19.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限6处)(6分)诗是心声,不可违心而出,亦不能违心而出。

功名之士,决不为泉石淡泊之音;轻浮之子,必不为敦庞大雅之响。

故陶潜多素心之语,李白有遗世之句。

其心如日月,其诗如日月之光。

故每诗以人见人又以诗见使其人其心不然勉强造作而为欺人欺世之语决不能欺天下后世究之阅其全帙其陋必呈。

其人既陋,其气必苶,安能振其辞乎?(选自叶燮《原诗》,有删节)20.叶燮的这段话强调了文学创作的一条基本原则,这条基本原则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表述。

(2分)21.受这段文字启发,刘熙载在其最著名的文艺理论批评著作中提出了“诗品出于人品”的观点。

请写出刘熙载这部论著的名称。

(2分)。

二、名篇名著阅读题(15分)22.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三国演义》中,曹操采纳了司马懿联合东吴攻取荆州的计策,孙权任命陆逊为大都督,统领东吴大军同曹军合击关羽,关羽被射伤,华佗为其刮骨疗毒。

B.《端午节》的主人公方玄绰在发现自己对社会上的种种不公愤愤然却于事无补时,便通过幻想来平复自己内心深处激荡着的不满情绪,以寻求内心的宁静。

C.《边城》中,船总的两个儿子都喜欢翠翠,他们相约采用“走车路”的方式,让翠翠选择,结果,天保在竞争中落败,心灰意冷的他驾船外出闯滩,意外身亡。

D.《哈姆莱特》中,克劳迪斯曾两度采用借刀杀人的诡计企图置哈姆莱特于死地:一次想借英王之手除去心腹之患;一次是想借雷欧提斯之手谋杀哈姆莱特。

E.《欧也妮·葛朗台》中,老葛朗台的发迹史反映了政权更迭时期暴发户不择手段的发家过程,查理的发迹史揭露了资本原始积累时期海外殖民掠夺的罪恶。

23.简答题(10分)⑴抄检大观园时,晴雯、探春各有哪些不同寻常的举动?分别体现了她们怎样的个性?(5分)⑵《家》的主人公觉新是一个有着“双重性格”的人。

高三第三次学情调研语文试卷.doc

高三第三次学情调研语文试卷.doc

2016 届高三第三次学情调研语文试卷20151226组卷人:康传明审核人:崔映龙一、语言文字运用( 15 分)1.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人至晚年,往往会于回忆之中,沈从文说过“回忆是有毒的” ,这话只说对了一半。

靠回忆活着的人,确已缺少了创造的活力。

没有回忆的人生又是有的。

回忆往往是人生驿站上的回眸。

你,可将经验性的东西展示给后人,使其少走弯路。

A .沉迷缺憾追根究底B.沉溺缺憾追根溯源C.沉溺缺失追根究底D.沉迷缺失追根溯源2.下列句子中,没有浯病的一句是(3分)()A.足球是当今世界参与人数和传播范围最广的体育运动,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深受世界各国民众喜爱。

B.中国戏曲在海外如何跨越不同文化间的鸿沟,让海外观众从文化猎奇走向欣赏与认同,这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C.作为网络熟人社会的“朋友圈”,己渗透到生活的各个角落,但因传播环境的封闭,它的自我纠错力限弱,产生各种谣言充斥网络。

D.费新我左手书法与通常习见的右手书法在用笔、结体等方面都明显不同,使欣赏者产生既熟悉又有些陌生的审美感受。

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因为刘禹锡的乌衣巷只是他心中的一个意象,而这个意象又寄寓着刘禹锡对历史和人生的认识。

①巷口的粉墙上是否真有一抹斜阳夕照②那飞进百姓家的紫燕是否真是曾在王谢家雕梁上做窝的那一只③他从乌衣巷的沧桑变迁中看到一种历史的必然④刘禹锡的目光穿透了空间的千山万水和时间的厚厚烟尘⑤这一切并不重要⑥无需去考证当时的朱雀桥是否真的长满了开白花的小草A .④③⑥①②⑤B.④⑥②①⑤③C.⑥①②⑤③④D.⑥②①③④⑤4.下列句中古诗句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3分)()A.科学家在研究过程中,常常有“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的经历,结果,有的峰回路转,收获硕果;有的则山穷水尽,无功而返。

B.在莎翁悲剧《雅典的泰门》中,泰门富有时宾朋盈门,破产后“朋友”云散。

江苏省南通市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三次教学情况调研测试试题

江苏省南通市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三次教学情况调研测试试题

南通市2016届高三教学情况调研(三)语文(满分1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016.3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 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古筝拥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从琴瑟里________而来的。

古筝以其多变的指法,______的音域,深受民众喜爱。

传统的筝乐被分为南北两派,现一般分为九派,其曲目及演奏方法A. 演化宽厚平分秋色B. 演绎宽广平分秋色C. 演绎宽厚各有千秋D. 演化宽广各有千秋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 气候变化本是大自然的自我更新,而当今气候的急剧变化的原因是由于人类活动产生过多的二氧化碳破坏了大气构成引起的。

B. 与其说是人工智能战胜了李世石,还不如说是哈萨比斯及其领导的团队战胜了李世石,更确切地说是集体智慧战胜了个体智慧。

C. 缺乏必要的科学素养,不仅可能会延缓或者阻碍国家相关科研项目的决策与实施,甚至会影响公众作出科学、理性的判断。

D. 为有效疏解中心城市城区功能,缓解人口和公共服务压力,江苏未来五年将鼓励大中城市周边的小城镇发展成为生态卫星城。

3. 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3分)( )A. 地球上的生灵中,唯有人会微笑,群体的微笑构筑和平,他人的微笑增进理解,自我的微笑则是心灵的净化剂。

B. 爱就是火,火总是光明的,不管那熊熊燃烧的是煤块还是木材,是大树还是小草,只要是火,就闪耀着同样的光辉。

C. 人生的刺,就在这里,留恋着不肯走的,偏是你所不留恋的东西。

矛盾是智慧的代价,这是人生对于人生观开的玩笑。

D. 庄严的教堂里,一束不很明亮的光线从彩色玻璃窗透了进来,沉重的钟声好像震慑了我的心灵,我感到了自己的渺小。

4. 在下面一段文字空缺处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明代于谦有言“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抒写的是________;清人纪晓岚亦云“书似青山常乱叠,灯如红豆最相思”,抒写的是________;今人也说“给我一本好书,一杯清茶,一壁炉火,吾愿足矣”,抒写的是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南通市2011届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角.色/崭露头角.藤蔓./不蔓.不枝维系./不系.之舟B.辟.邪/鞭辟.入里咀嚼./咬文嚼.字隽.秀/隽.语箴言C.欺凌./模棱.两可炮.烙/刨.根问底踉.跄/琳琅.满目D.挟.持/汗流浃.背叱咤./姹.紫嫣红创.伤/满目疮.痍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六名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先进事迹报告令在场的学子们心潮起伏,会场内不时响起热烈的掌声,表达了对他们开拓进取精神的敬意。

B.网络作为当今最先进的信息传播媒体,它的广泛应用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而且也催生出与信息技术紧密结合的新兴网络文化。

C.随着国人消费观念的转变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近年来旅游部门将开发新的旅游景点,推出新的旅游项目,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市场需求。

D.如果不去改变发达经济体单独主导世界经济的格局,国际金融危机中暴露的问题仍将无法从根本上得到转机,甚至还可能更加严重。

3.下面是我国“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投入增长情况统计图。

请根据下图,概括结论。

(不超过20个字)(4分)4.德国著名诗人歌德曾对艺术用如下形象的语言进行阐述:艺术要通过一种完整体向世界说话,但这种完整体不是他(艺术家)在自然界中所能找到的,而是他自己的心智的果实。

请你用平易朴实的语言重新表述。

(不超过50个字)(5分)二、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苏廷评行状苏轼公讳序,字仲先,眉州眉山人。

公幼疏达不羁,读书,略知其大义,即弃去。

谦而好施,急人患难,甚于为己。

衣食稍有余,辄费用,或以予人,立尽。

以此穷困厄于饥寒者数矣,然终不悔。

旋复有余,则曰:“吾固知此不能果困人也。

”益不复爱惜。

凶年鬻其田以济饥者,既丰,人将偿之,公曰:“吾固自有以鬻之,非尔故也。

”人不问知与不知,径与欢笑造极,输发府藏。

小人或侮欺之,公卒不惩,人亦莫能测也。

李顺反,攻围眉州。

公年二十有二,日操兵乘.城。

会皇考病没,而贼围愈急,居人相视涕泣,无复生意。

而公独治丧执礼..,尽哀如平日。

太夫人忧甚,公强施施解之曰:“朝廷终不弃,蜀贼行破矣。

”庆历中,始有诏州郡立学,士欢言,朝廷且以此取人,争愿效职学中。

公笑曰:“此好事,卿相以为美观耳。

”戒子孙,无与人争入学。

郡吏素暴苛,缘是大扰,公作诗并讥之。

庆历七年五月十一日终于家,享年七十有五。

闻之,自五代崩乱,蜀之学者衰少,又皆怀慕.亲戚乡党,不肯出仕。

公始命其子涣就学,所以劝导成就..者,无所不至。

及涣以进士得官西归,父老纵观以为荣,教其子孙者皆法苏氏。

自是眉之学者,日益至千余人。

然轼之先人少时独不学,已壮,犹不知书。

公未尝问。

或以为言,公不答,久之,曰:“吾儿当忧其不学耶?”既而,果自愤发力学,卒显于世。

公之精识远量,施于家、闻于乡闾者如此。

使少获从事于世者,其功名岂少哉!不幸汩没,老死无闻于时。

然古之贤人君子,亦有无功名而传者,特以世有知之者耳。

公之无传,非独其僻远自放终身,亦其子孙不以告人之过也。

故条录其始终行事大略,以告当世之君子。

谨状。

(节选自《苏轼文集·卷十六》,有删节)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日操兵乘.城乘:登B.公独治丧执礼..执礼:遵奉礼制C.又皆怀慕.亲戚乡党慕:贪恋D.所以劝导成就..者成就:成全,造就6.下列句子中,表现苏序有见识或有雅量的一组是(3分)①吾固知此不能果困人也②小人或侮欺之,公卒不惩③朝廷终不弃,蜀贼行破矣④此好事,卿相以为美观耳⑤公始命其子涣就学⑥果自愤发力学,卒显于世A.①③⑤B.①④⑥C.②④⑤D.②③⑥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苏序自幼性格豁达开朗,不拘礼法。

他读书只求大体了解重要意旨就弃书而去,正因如此,成年之后还不能熟知诗书。

B.苏序只要衣食上稍有盈余,就增加日常支出或者把它赠与他人,即使因为这样而使自己在生活上屡次陷入困顿,他也始终不悔。

C.苏序尽管身份卑微,但目光长远,为把儿子苏涣培养成才,他极尽劝导之能事。

苏涣的学有所成,深深影响了眉州人的思想观念。

D.苏序一生都没有功名,这与他的个性不无关系。

苏轼为他写作这篇“行状”,目的是让当世君子借此了解苏序为人行事的大致情况。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人不问知与不知,径与欢笑造极,输发府藏。

(3分)(2)郡吏素暴苛,缘是大扰,公作诗并讥之。

(3分)(3)公之无传,非独其僻远自放终身,亦其子孙不以告人之过也。

(4分)三、古诗词鉴赏(10分)9.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阮郎归绍兴乙卯大雪行鄱阳道中①向子諲②江南江北雪漫漫,遥知易水寒。

同③云深处望三关,断肠山又山。

天可老,海能翻,消除此恨难。

频闻遣使问平安,几时鸾辂④还?【注】①公元1127年“靖康之变”,徽、钦二帝被金兵掳去,中原尽失。

②向子諲:南宋初年主战派大臣之一。

③同:通“彤”。

④鸾辂:帝王所乘的车驾。

⑴这首词的上片是怎样表现“断肠”的?(3分)⑵“天可老,海能翻,消除此恨难”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作简要分析。

(3分)⑶这首词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8分)⑴▲,自知者明。

(《老子》)⑵▲,患不知人也。

(《论语》)⑶若夫乘天地之正,▲,以游无穷者,▲!(庄子《逍遥游》)⑷▲,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陶渊明《桃花源记》)⑸征蓬出汉塞,▲。

(王维《使至塞上》)⑹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韩愈《师说》)⑺▲,望帝春心托杜鹃。

(李商隐《锦瑟》)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稻草人耿立父亲把稻草人立在田野里的时候,他十分激动。

时当黄昏,他望着夕阳下稻草人所指的方向,一句话也说不出来,稻草人单腿独立在深邃的麦田里,我蓦然觉得它和父亲有点酷肖兄弟。

然而,稻草人不言语,稻草人什么时候喧哗过呢?它们从不睡眠,也不考虑吃喝,当农人回家的时候,它们不回家;当收割的日子临近,它们也就支离破碎了!没人理解稻草人僵硬手指所指的方向,就像没人理解父亲一样。

春天的时候,父亲用陈年的稻草、绳索捆绑稻草人,他对我说,用不了几十年,稻草人在大地上怕要消遁了。

我未置可否,当麦子快要黄熟的时候,我带着侄子去查看稻草人,回来向生病的父亲汇报。

那也是黄昏,一个一个的稻草人在风中挥动着僵硬的手臂,像是鞭笞着什么,从远远的地方望去,就见一群一群的鸟儿在麦地上空不停地盘桓、寻找,宛似一帮无家可归的落魄子弟。

我得承认,父亲捆绑的稻草人简直完美无缺,它们真实毕肖地做恐怖和威吓状。

有一种鸟儿,每年麦季的时候,都要从家乡的这块平原经过,它们并不美丽,但是平原上一年才能见到一次。

那些鸟儿望着稻草人,久久不敢涉足,它们盘桓着、盘桓着,最后只能无奈地向远方飞去。

侄子从地上抓起一枚土块,狠狠地向稻草人掷去,他说,稻草人混蛋——我回家告诉父亲,麦子长势不错,鸟儿也不去祸害。

父亲听后很忧郁,他说,保不定。

春天父亲扎制稻草人时,侄子曾偷偷地毁掉几个,父亲很恼火,他说,“不喜欢土地的人,才不喜欢稻草人。

”麦子临熟的几日,每到黄昏,我都要到麦田巡查,然后向父亲报告麦子和稻草人的消息。

一天,侄子偷偷地问我,你知道鸟儿到哪里去了吗?我摇摇头。

侄子说,鸟儿不在平原上停留了,平原上的人可恶,鸟儿让稻草人吓跑了!过了一会,侄子告诉我,他不能让鸟儿在平原上不吃一点东西就走。

我有点好笑,对侄子说,人应该感恩稻草人才对,它们保护了粮食和土地,难道人不应该热爱粮食和土地?“我热爱粮食,我也热爱鸟儿,它们每年才在平原歇息一次,能消耗多少麦子?”侄子说,“我怕有一天,一睁开眼,平原上再也见不到鸟儿啦……”到了晚上,侄子出去了,许久没归,不知什么时辰,父亲在屋里很急地唤我:天空怎么发红呢?父亲的房子正对着麦田,他见夜空里火的光芒正燎燎地飞向天际,一堆、两堆、三堆……我蓦然有所警悟,立马向麦田跑去,麦田里火焰渐渐地萎弱了,稻草人化为一团灰烬。

翌日,我和侄子站在黄熟的麦田里,父亲来了,他抚摸一下侄子的前额,然后闭上眼睛,稻草人去了,以后也不会有了。

我有点惶惑,没有了稻草人,还有谁来指点生活的方向、温饱的方向呢?与稻草人握别,大地沉默不语。

(选自《雨花》1995年1期)11.文中画线句子描写稻草人和鸟儿,请分析其表现特色。

(4分)12.文中侄子说,“我热爱粮食,我也热爱鸟儿,它们每年才在平原歇息一次,能消耗多少麦子?”“我怕有一天,一睁开眼,平原上再也见不到鸟儿啦……”从全文结构看,这段话有什么作用?(4分)13.文中父亲说,“用不了几十年,稻草人在大地上怕要消遁了”,“稻草人去了,以后也不会有了”。

请分析这两句话的深刻含意。

(6分)14. 本文写了与稻草人有关的故事,请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蕴。

(6分)六、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

史学界的异数——黄仁宇黄仁宇先生应算是史学界的异数。

他半路出家,发愤苦攻,以一介白首而成为有所成就的历史学者,其学术之毅力,令人敬佩。

他年五十七始发表第一部著作,到今以八二高龄谢世,凡二十五年,勤奋终始,笔耕不辍,学术造诣日臻深厚,而其谨严的治学态度,亦足垂范后人。

黄仁宇先生致学于哈佛学派和剑桥学派之间,其史观自然难免会杂有两派之特点。

两派观点虽有差异,但都不愿拘泥于历史之片断,试图厘清整个历史发展之脉络,有汤因比“大历史观”之特点。

黄仁宇先生亦自称信奉大历史观,试图“将宏观及放宽视野这一观念导引到中国历史研究里去”(《中国大历史》),从而高瞻远瞩地考察中国历史。

这个特点在《中国大历史》《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等著作中得到了体现。

然而治大历史必要有扎实之史学功底,穿透时空隔阂之强劲功力,和敏锐把握历史命脉之深刻透视力。

而要把此三者用到纯熟精炼之地步,殊为不易,即便博学宏识如汤因比,也不能说是成功。

黄仁宇因受后天限制,治大历史更是难免力不从心。

因此,虽然先生其志可钦,其情可叹,这两部著作却显得力度不够,我以为他的努力基本可归为失败。

然而黄仁宇先生的史家地位,并不定乎此。

他之必可在史界占一席之地,在二十年前之《万历十五年》,甚至更早的《明代十六世纪的财政与税收》中,即已奠定。

在此二著作中,先生自称“不斤斤计较书中人物短时片面的贤愚得失,其重点在将这些事迹与我们今日的处境互相印证”(《万历十五年·自序》),同时还试图把那个狭小的历史切片放诸一个被人为拉大的历史时空之大视境中去考察。

从前者看,黄仁宇先生的努力是颇成功的;然而在后者上,则并非无懈可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